*第二正授法界。於中四。一授法體。二顯法名。三窮嚴因之本源。四覈正報之性相故。初中四。一攝入方便。二加令證入。三見所證境。四事訖起定。今初。
善男子。如汝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周徧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成就無量功德。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繞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疏 於中先牒問勸證。後爾時善財下。求證方便。
*第二加令證入。
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
疏 先約緣加。令其就法。亡言會旨。則佛法門開。故云前詣等。即開理智門。示令其悟入也。後善財心喜下。約因自證。悟佛知見。則入法界。從迷之悟。加行趣入。有門理之殊。證已契合。能所兩亡。即妄而真。更無入處。故云還閉。
*第三朙見所證境。於中二。先別朙所見。後總顯見相。前中六。一見依報。二見正報。三見伴菩薩。四見諸佛。五見閣中主閣。六總見嚴具作用。然此六皆是悲智之中所有。今初。
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虗空。阿僧祇寶以為其地。阿僧祇宮殿。阿僧祇門闥。阿僧祇窻牖。阿僧祇階陛。阿僧祇欄楯。阿僧祇道路。皆七寶成。阿僧祇旛。阿僧祇幢。阿僧祇蓋周迴間列。阿僧祇眾寶瓔珞。阿僧祇真珠瓔珞。阿僧祇赤真珠瓔珞。阿僧祇師子珠瓔珞。處處垂下。阿僧祇半月。阿僧祇繒帶。阿僧祇寶網以為嚴飾。阿僧祇寶鐸風動成音。散阿僧祇天諸雜華。懸阿僧祇天寶鬘帶。嚴阿僧祇眾寶香鑪。雨阿僧祇細末金屑。懸阿僧祇寶鏡。然阿僧祇寶燈。布阿僧祇寶衣。列阿僧祇寶帳。設阿僧祇寶座。阿僧祇寶繒以敷座上。阿僧祇閻浮檀金童女像。阿僧祇雜寶諸形像。阿僧祇妙寶菩薩像。處處充徧。阿僧眾鳥出和雅音。阿僧祇寶優鉢羅華。阿僧祇寶波頭摩華。阿僧祇寶拘物頭華。阿僧祇寶芬陀利華。以為莊嚴阿僧祇寶樹次第行列。阿僧祇摩尼寶放大光明。如是等無量阿僧祇諸莊嚴具以為莊嚴。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嚴飾悉如上說。廣博嚴麗皆同虗空。不相障礙。亦無雜亂。善財童子於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諸處悉如是見。爾時善財童子見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歡喜踊躍無量。身心柔輭。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於無礙解脫之門。普運其心。普見一切。普申敬禮。
疏 先見後益。前中三。一直見一重莊嚴。有標。列。結。同虛空者。稱法性故。次又見其中下。依中有依。一中見多。即微細門。亦主伴門。後善財童子下。一處見多。即相在門。二爾時下。朙得益。
*第二見正報。
纔始稽首。以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見其身。徧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所謂或見彌勒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如是名字。發是種族。如是善友之所開悟。令其種植如是善根。住如是壽。在如是劫值如是佛。處於如是莊嚴剎土。修如是行。發如是願。彼諸如來如是眾會。如是壽命。經爾許時親近供養。悉皆明見。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已來號為慈氏。或見彌勒修諸妙行。成滿一切諸波羅蜜。或見得忍。或見住地。或見成就清淨國土。或見護持如來正教。為大法師得無生忍。某時某處某如來所受於無上菩提之記。或見彌勒為轉輪王。勸諸眾生住十善道。或為護世。饒益眾生。或為釋天。呵責五欲。或為燄摩天王。讚不放逸。或為兜率天王。稱歎一生菩薩功德。或為化樂天王。為諸天眾現諸菩薩變化莊嚴。或為他化自在天王。為諸天眾演說一切諸佛之法。或作魔王。說一切法皆悉無常。或為梵王。說諸禪定無量喜樂。或為阿脩羅王。入大智海了法如幻。為其眾會。常演說法斷除一切憍慢醉慠。或復見其處閻羅界。放大光明救地獄苦。或見在於餓鬼之處。施諸飲食濟彼飢渴。或見在於畜生之道。種種方便調伏眾生。或復見為護世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忉利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燄摩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兜率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化樂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他化自在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大梵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龍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夜叉羅剎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乾闥婆緊那羅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阿脩羅陀那婆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迦樓羅摩睺羅伽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其餘一切人非人等眾會說法。或復見為聲聞眾會說法。或復見為緣覺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初發心。乃至一生所繫已灌頂者諸菩薩眾而演說法。或見讚說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或見讚說滿足一切諸波羅蜜。或見讚說入諸忍門。或見讚說諸大三昧門。或見讚說甚深解脫門。或見讚說諸禪三昧神通境界。或見讚說諸菩薩行。或見讚說諸大誓願。或見與諸同行菩薩讚說世間資生工巧種種方便利眾生事。或見與諸一生菩薩讚說一切佛灌頂門。或見彌勒於百千年經行讀誦。書寫經卷。勤求觀察。為眾說法。或入諸禪四無量心。或入徧處及諸解脫。或入三昧以方便力現諸神變。
疏 於中二。先總標。所謂下別顯。於中五。一見初發心時。二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下。見其修行得法。三或見彌勒為轉輪下。隨類攝生時。四或復見為護世下。見處會說法。於中先朙所處會殊。或見讚說初地下。顯所說之法。五或見彌勒於百千下。總見行用。
*第三朙見伴菩薩身雲演法。
或見諸菩薩入變化三昧。各於其身一一毛孔出於一切變化身雲。或見出天眾身雲。或見出龍眾身雲。或見出夜叉。乾闥婆。緊那羅。阿脩羅。迦樓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屬。長者居士身雲。或見出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來身雲。或見出一切眾生身雲。或見出妙音讚諸菩薩種種法門。所謂讚說菩提心功德門。讚說檀波羅蜜。乃至智波羅蜜功德門。讚說諸攝。諸禪。諸無量心。及諸三昧。三摩鉢底。諸通。諸明。總持辯才。諸諦。諸智。止觀。解脫。諸緣。諸依。諸說法門。讚說念處。正勤。神足。根。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諸聲聞乘。諸獨覺乘。諸菩薩乘。諸地。諸忍。諸行。諸願。如是等一切諸功德門。
疏 菩薩身雲演法。即前與無量眷屬。
*第四朙見諸佛攝化之德。
或復於中見諸如來大眾圍繞。亦見其佛生處種姓。身形壽命。剎劫名號。說法利益。教住久近。乃至所有道場眾會種種不同。悉皆明見。
*第五見閣中主閣。
又復於彼莊嚴藏內諸樓閣中。見一樓閣。高廣嚴飾。最上無比。於中悉見三千世界。百億四天下。百億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彌勒菩薩降神誕生。釋梵天王捧持頂戴。遊行七步觀察十方。大師子吼。現為童子。居處宮殿。遊戲園苑。為一切智出家苦行。示受乳糜。往詣道場。降伏諸魔。成等正覺。觀菩提樹。梵王勸請轉正法輪。升天宮殿而演說法。劫數壽量。眾會莊嚴。所淨國土。所修行願。教化成熟眾生方便。分布舍利。住持教法。皆悉不同。爾時善財自見其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亦見於彼一切眾會一切佛事。憶持不忘通達無礙。
疏 閣中主閣。別朙慈氏一生當作。於中先見。後爾時下得益。可知。
*第六見聞嚴具作用。
復聞一切諸樓閣內寶網鈴鐸。及諸樂器。皆悉演暢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說種種法。所謂或說菩薩發菩提心。或說修行波羅蜜行。或說諸願。或說諸地。或說恭敬供養如來。或說莊嚴諸佛國土。或說諸佛說法差別。如上所說一切佛法。悉聞其音敷暢辯了。又聞某處有某菩薩聞某法門。某善知識之所勸導發菩提心。於某劫某剎某如來所某大眾中。聞於某佛如是功德。發如是心。起如是願。種於如是廣大善根。經若干劫。修菩薩行。於爾許時當成正覺。如是名號。如是壽量。如是國土具足莊嚴。滿如是願。化如是眾。如是聲聞菩薩眾會。般涅槃後。正法住世經爾許劫。利益如是無量眾生。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如是諸波羅蜜。或聞某處有某菩薩。為求法故棄捨王位。及諸珍寶妻子眷屬。手足頭目一切身分皆無所悋。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守護如來所說正法。為大法師廣行法施。建法幢。吹法蠡。擊法鼓。雨法雨。造佛塔廟。作佛形像。施諸眾生一切樂具。或聞某處有某如來。於某劫中成等正覺。如是國土。如是眾會。如是壽命。說如是法。滿如是願。教化如是無量眾生。善財童子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身心歡喜柔輭悅懌。即得無量諸總持門。諸辯才門。諸禪。諸忍。諸願。諸度。諸通。諸明。及諸解脫。諸三昧門。又見一切諸寶鏡中種種形像。所謂或見諸佛眾會道場。或見菩薩眾會道場。或見聲聞眾會道場。或見緣覺眾會道場。或見淨世界。或見不淨世界。或見淨不淨世界。或見不淨淨世界。或見有佛世界。或見無佛世界。或見小世界。若見中世界。或見大世界。或見因陀羅網世界。或見覆世界。或見仰世界。或見平坦世界。或見地獄畜生餓鬼所住世界。或見天人充滿世界。於如是等諸世界中。見有無數大菩薩眾。或行或坐作諸事業。或起大悲憐愍眾生。或造諸論利益世間。或受或持。或書或誦。或問或答。三時懺悔。迴向發願。又見一切諸寶柱中放摩尼王大光明網。或青或黃。或赤或白。或玻瓈色。或水精色。或帝青色。或虹蜺色。或閻浮檀金色。或作一切諸光明色。又見彼閻浮檀金童女及眾寶像。或以其手而執華雲。或執衣雲。或執幢旛。或執鬘蓋。或持種種塗香末香。或持上妙摩尼寶網。或垂金鎖。或挂瓔珞。或舉其臂捧莊嚴具。或低其首垂摩尼冠。曲躬瞻仰。目不暫捨。又見彼真珠瓔珞。常出香水具八功德。瑠璃瓔珞百千光明同時照耀。幢旛網蓋如是等物。一切皆以眾寶莊嚴。又復見彼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各各生於無量諸華。或大一手。或長一肘。或復縱廣猶如車輪。一一華中皆悉示現種種色像以為嚴飾。所謂男色像。女色像。童男色像。童女色像。釋梵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是一切眾生色像。皆悉合掌曲躬禮敬。亦見如來結加趺坐。三十二相莊嚴其身。又復見彼淨瑠璃地。一一步間現不思議種種色像。所謂世界色像。菩薩色像。如來色像。及諸樓閣莊嚴色像。又於寶樹枝葉華果一一事中。悉見種種半身色像。所謂佛半身色像。菩薩半身色像。天龍夜叉。乃至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長。及以四眾半身色像。其諸色像。或執華鬘。或執瓔珞。或持一切諸莊嚴具。或有曲躬合掌禮敬。一心瞻仰。目不暫捨。或有讚歎。或入三昧。其身悉以相好莊嚴。普放種種諸色光明。所謂金色光明。銀色光明。珊瑚色光明。兜沙羅色光明。帝青色光明。毗盧遮那寶色光明。一切眾寶色光明。瞻波迦華色光明。又見諸樓閣半月像中。出阿僧祇日月星宿種種光明。普照十方。又見諸樓閣周迴四壁。一一步內一切眾寶以為莊嚴。一一寶中皆現彌勒曩劫修行菩薩道時。或施頭目。或施手足。脣舌牙齒。耳鼻血肉。皮膚骨髓。乃至爪髮。如是一切悉皆能捨。妻妾男女。城邑聚落。國土王位。隨其所須盡皆施與。處牢獄者令得出離。被繫縛者使其解脫。有疾病者為其救療。入邪徑者示其正道。或為船師令度大海。或為馬王救護惡難。或為大仙善說諸論。或為輪王勸修十善。或為醫王善療眾病。或孝順父母。或親近善友。或作聲聞。或作緣覺。或作菩薩。或作如來。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或為法師奉行佛教。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立佛支提。作佛形像若自供養。若勸於他。塗香散華。恭敬禮拜。如是等事相續不絕。或見坐於師子之座廣演說法。勸諸眾生安住十善。一心歸向佛法僧寶。受持五戒。及八齋戒。出家聽法。受持讀誦如理修行。乃至見於彌勒菩薩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修行諸度一切色像。又見彌勒曾所承事諸善知識。悉以一切功德莊嚴。亦見彌勒在彼一一善知識所。親近供養受行其教。乃至住於灌頂之地。時諸知識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觀此菩薩不思議事。莫生疲厭。
疏 於中十段。一聞網等演法。於中三。一近聞。次又聞某處下遠聞。後善財下得益。二見寶鏡作用。三見寶柱放光。四見寶像威儀。五見瓔珞等出生。六蓮蕐重現。七寶地現相。八樹見半身。兜沙羅者。此云霜冰。九半月現光。十壁現本事。於中初見慈氏修行隨類攝生。後又見下。覩所事友。勸喻善財。 前別明所見竟。
*二總顯見相。先法。後喻。今初。
爾時善財童子。得不忘失憶念力故。得見十方清淨眼故。得善觀察無礙智故。得諸菩薩自在智故。得諸菩薩已入智地廣大解故。於一切樓閣。一一物中。悉見如是。及餘無量不可思議自在境界諸莊嚴事。
疏 謂何力能見。以何眼見。將何智見。依何位見。於何處見。如經屬之。及結前來所不說境。
*後喻顯見相。
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見種種物。所謂城邑聚落。宮殿園苑。山林河池。衣服飲食。乃至一切資生之具。或見自身父母兄弟內外親屬。或見大海須彌山王。乃至一切諸天宮殿。閻浮提等四天下事。或見其身形量廣大百千由旬。房舍衣服悉皆相稱。謂於晝日經無量時。不眠不寢受諸安樂。從睡覺已。乃知是夢。而能明記所見之事。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彌勒菩薩力所持故。知三界法皆如夢故。滅諸眾生狹劣想故。得無障礙廣大解故。住諸菩薩勝境界故。入不思議方便智故。能見如是自在境界。譬如有人將欲命終。見隨其業。所受報相。行惡業者。見於地獄畜生餓鬼所有一切眾苦境界。或見獄卒手持兵仗。或瞋或罵囚執將去。亦聞號叫悲歎之聲。或見灰河。或見鑊湯。或見刀山。或見劒樹。種種逼迫受諸苦惱。作善業者。即見一切諸天宮殿。無量天眾。天諸采女。種種衣服具足莊嚴。宮殿園林盡皆妙好。身雖未死。而由業力見如是事。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菩薩業不思議力。得見一切莊嚴境界。譬如有人為鬼所持。見種種事。隨其所問。悉皆能答。善財童子亦復如是。菩薩智慧之所持故。見彼一切諸莊嚴事。若有問者。靡不能答。譬如有人為龍所持。自謂是龍。入於龍宮。於少時間。自謂已經日月年載。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住菩薩智慧想故。彌勒菩薩所加持故。於少時間。謂無量劫。譬如梵宮名莊嚴藏。於中悉見三千世界。一切諸物不相雜亂。善財童子亦復如是。於樓觀中普見一切莊嚴境界。種種差別。不相雜亂。譬如比丘入徧處定。若行若住。若坐若臥。隨所入定。境界現前。善財童子亦復如是。入於樓觀。一切境界悉皆明了。譬如有人於虗空中見乾闥婆城。具足莊嚴。悉分別知。無有障礙。譬如夜叉宮殿與人宮殿。同在一處。而不相雜。各隨其業。所見不同。譬如大海。於中悉見三千世界一切色像。譬如幻師。以幻力故。現諸幻事種種作業。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彌勒菩薩威神力故。及不思議幻智力故。能以幻智知諸法故。得諸菩薩自在力故。見樓閣中一切莊嚴自在境界。
疏 所以有十喻者。所喻別故。然有二意。一喻能見。因緣不同故。二喻所見。境相別故。且初意者。十中初一總喻能見所見。皆如夢事。大小無礙等。如喻合文尋之。餘九皆別。二喻自因力。隨自業故。凡命將終故。三四竝喻緣力。龍鬼所持故。然鬼持自他不同。龍持自他同體。五喻友依報力。六是定力。七喻性空。八喻法界自在力。九喻智定無二力。大智海印之三昧故。十幻智自在力。二約所喻境相別者。亦初總餘別。別中一臨終現業喻。喻所見冥應。二非人所持喻。喻所見能說。三龍宮淹久喻。喻念劫圓融。四梵宮廣現喻。喻一多無礙。五徧處定境喻。喻所見朙了。六乾城依空喻。喻事理無礙。七同處異見喻。喻隱顯自在。八海現三千喻。喻頓現遠近。九幻現眾多喻。喻所見純雜無礙。
鈔 六乾城依空喻。然十喻中。前六有合。七八九無。至第十幻中。一時總合。從後倒合。初以彌勒菩薩威神故。合於幻師。二及不思議幻智力故。以合大海。海印之義。即智海故。三能以幻智知諸法故。即合夜叉與人。互不相見。以如幻故。四得諸菩薩自在力故。合於乾城。依空無礙。現自在故。以在幻後。皆帶幻字。以有兩重之意。故有十喻差別不同。不為此釋。則謂經文繁不要也。
*第四事訖起定。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喜樂。能見菩薩神力所持。助道所流。願智所現。種種上妙莊嚴宮殿。見菩薩行。聞菩薩法。知菩薩德。了如來願。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
疏 於中四。一警覺令起。亦彈指者。前來得旨。所謂忘言。此中得旨。令不滯寂。
鈔 前來得旨者。則以定為門。此則以用為門。動寂無二。真入法界。
疏 二法性下。畧示體相。初句標。此是下。釋所見之相。從法智緣生。緣生故無自性。故云如是自性。如幻夢等。悉不成就者。結成上義。從緣無性。故事不成就。無性從緣。故理不成就。由不守自性。故能從緣。成上之法。雖成不離法性。故即事得云法性如是。亦是性自具故。三爾時下。得旨而起。四彌勒告下。問答所見。約問親證。推之在因。云住不思議。答中謙敬。推之在緣。云善友力。師資互推反常情也。 已上第一授法體竟。
*第二顯法名。
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彌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善男子。此解脫門中。有不可說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
疏 先問後答。答中先朙主門。後善男子下眷屬。前中三世一切境界者。即此所入所見之境。不忘念智者。即能入能現之智。良以三世一如故。念劫圓融。隨一世中現三際之境。智入三世。了法空寂。與如冥契。故一念之中。無所不見。莊嚴藏者。有二義。一以法性嚴故。一莊嚴中。包含出生無盡嚴具。如一閣中見多閣等。二以無礙智。契圓融境。嚴如來藏。則本具諸法。故上云。法性如是。非是新成。故此門中。具不可說解脫。
鈔 莊嚴者。前約理融事。已是事事無礙。後更明心境互融。故此門下。仍上主門。釋眷屬也。
*第三窮嚴因之本源。
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彌勒答言於來處去。
疏 於中有二問答。初番窮其所歸。由上覩希奇。攝力之後。忽然而失。故問其去處。答中以從本流末故來。攝末歸本故去。去不異來。故引之於來。一時併答。
曰從何處來。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善男子。如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徧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善男子。彼莊嚴事亦復如是。不住於內。亦不住外。而非不見。但由菩薩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見如是事。善男子。譬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莊嚴事亦復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
疏 後番彰其本起。於中先問。雖蒙引歸來處。既不究終歸。寧知本起。故復尋之。答中先法。後喻。法中先相。後性。謂智力緣作故來。智力緣加故住。既從緣來。則無來去。故此嚴事。非在閣中而住。亦非別處持來。從緣而來故非集。緣謝則滅故非常。若先定有處所。則墯常過。先有今無。則為斷滅。既離斷常。何有生滅一異等相。故云遠離一切。後喻有二。先龍王降雨喻。偏喻無來之來。合中不住內者。菩薩力故。不住外者。自善力故。以內外因緣互奪。則內外兩亡。後幻師現幻喻。雙喻來去。則無來去。
*第四覈正報之性相。於中二。先問從來。後問生處。今初。
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彌勒言。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為欲救護諸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而受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之所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恒不捨離一切佛故。從無取捨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諸眾生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然善男子。汝問於我從何處來者。善男子。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於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為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羅。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於彼。又為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為說法。亦為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於彼。而從彼來。
疏 於中先問。後答。問中上見慈氏。從餘處來。遽即設敬問法。未遑諮問所從。故此因前嚴事之來。便問來處。答中有三來處。一約體實法身。即無來之來。來即無來。文有十對。思之。二善男子菩薩從大悲下。約相實報。從萬行中來。亦猶淨名。從萬行道場來矣。三汝問我下。約用化現。隨機熟處而來。此三即法報化身。亦體相用。亦理行事。又初唯理。後唯事。中一具理事。摩羅提者。具云摩羅耶提數。摩羅耶者。此云鬘施。即山名也。提數云中。謂其山在此國中故。或國中近此山故。瞿者。地也。波羅云守護。即守護土地。及心地故。
*第二問答生處。問中由前云。從生處來。故今窮之。答中二。先通朙諸菩薩生處。後別顯慈氏生處。前中三。初正答生處。次朙生緣眷屬。後挍量顯勝。今初。
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處。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生處。何者為十。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深心是菩薩生處。生善知識家故。諸地是菩薩生處。生波羅蜜家故。大願是菩薩生處。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薩生處。生四攝家故。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生般若波羅蜜家故。大乘是菩薩生處。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眾生是菩薩生處。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生無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
疏 有十。皆上句為能生之行。下句為所生之家。謂若發菩提心。則是菩薩。名為生家。若有湥心。則見善友。若得諸地。則滿諸度。教化眾生。即是覺他。有智慧故。了法無生。有方便故。不取無生之相。不滯二乘之寂。故生無生忍家。餘可思準。又上句亦通所生。思之。
*二朙生緣眷屬。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檀波羅蜜為乳母。尸波羅蜜為養母。忍波羅蜜為莊嚴具。勤波羅蜜為養育者。禪波羅蜜為浣濯人。善知識為教授師。一切菩提分為伴侶。一切善法為眷屬。一切菩薩為兄弟。菩提心為家。如理修行為家法。諸地為家處。諸忍為家族。大願為家教。滿足諸行為順家法。勸發大乘為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
疏 有二千句。般若為母。方便為父者。畧有三義。一實智虛凝。與陰俱靜。權智流動。與陽齊波故。二親生法身。實由般若。若無方便。多共二乘。成菩薩種。乃由方便故。三者內解外濟。如父母故。次檀以福資。尸以防護。餘可思耳。
鈔 一實智等者。此言本出莊子第五外篇天道章中。彼云。故曰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故曰。其動也天。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言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今借其言。況父母之為陰陽之儀。故易云。先有天地。然後有父母。
*三挍量顯勝。
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住佛種性。能修諸行。不斷三寶。善能守護菩薩種族。淨菩薩種。生處尊勝。無諸過惡。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讚歎。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生於如是尊勝家已。知一切法如影像故。於諸世間無所惡賤。知一切法如變化故。於諸有趣無所染著。知一切法無有我故。教化眾生心無疲厭。以大慈悲為體性故。攝受眾生不覺勞苦。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了知諸蘊皆如幻故。示現受生而無疲厭。知諸界處同法界故。於諸境界無所壞滅。知一切想如陽燄故。入於諸趣不生倒惑。達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著。知法身故。一切煩惱不能欺誑。得自在故。於一切趣通達無礙。
疏 於中二。先總辨生家勝。後生於如是尊勝家下。別彰智勝。
*二別顯慈氏生處。於中二。先彰實報。等周法界。
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眾生差別色相。等一切眾生殊異言音。等一切眾生種種名號。等一切眾生所樂威儀。隨順世間教化調伏。等一切清淨眾生示現受生。等一切凡夫眾生所作事業。等一切眾生想。等一切菩薩願。而現其身充滿法界。
疏 文有十句。初句總。次八別。後一結。
*二顯為順機。當現生殊。於中先朙現生。
善男子。我為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為教化父母親屬。亦為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於種族憍慢。得生如來種性之中 而生於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善男子。我住於此大樓閣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種種方便。教化調伏。
疏 拘吒者。此云樓閣。此聚落中多樓閣故。或慈氏閣。在此中故。
鈔 拘吒聚落此云樓閣乃是一義。或云小舍。或曰多家。故上經同譯為房舍聚落。今疏取一義耳。
*後朙當生。於中二。先正顯當生所為。
善男子。我為隨順眾生心故。我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為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界故。令其捨離諸欲樂故。令知有為皆無常故。令知諸天盛必衰故。為欲示現將降生時大智法門。與一生菩薩共談論故。為欲攝化諸同行故。為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令如蓮華悉開悟故。於此命終生兜率天。
疏 如蓮蕐者。有三義。一釋迦下種。彼蕐開故。二昔因含果。如蕐未開。因亡果現。故如蓮蕐開。三聞熏含實。如蓮未開。見實亡言。故云開悟。智論云。菩薩善根。不遇如來智慧日光。翳死無疑。通證前義。
鈔 如蓮蕐者。初一生行解。次一成果。後義見理。皆因聞教。則教理行果。四法僃矣。然疏但釋蓮蕐之言。而經云。為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今當說緣。按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佛於舍衛國說。優波離問。佛答。此人從今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上生。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於閻浮提。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玅蕐供養。行眾三昧。湥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齋戒。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陁天。於蓮蕐上。結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蕐。摩訶曼陀羅蕐。以散其上。讚言。善哉善哉。又言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又云。得聞彌勒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又云。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葢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睂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持天曼陁羅蕐。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便得聞法。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恆河沙等諸佛如來。釋曰。此亦釋迦所遣來者。以行釋迦教故。若彌勒下生經。羅什法師譯。無如是我聞。直云大智舍利弗問佛。佛誡聽為說云。舍利弗。四大海水。以漸減少三千由旬。是閻浮提地。長十千由旬。廣八千由旬。平坦如鏡。名花軟草。徧覆其地。廣說莊嚴等。蕐藏品已引。次云。城中有大婆羅門主。名曰玅梵。婆羅門女。名摩提婆。彌勒託生為父母。身紫金色。三十二相。身長千尺。胸廣三十丈。面長十二丈四尺。肉眼見千由旬。常光四照面百由旬。穰佉王奉七寶臺。彌勒施諸婆羅門。婆羅門見其毀壞。修無常想。出家學道。於龍蕐菩提樹下。樹莖枝葉。高五十里。即以出家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無量人發心出家學道。爾時彌勒見諸大眾。作是念言。今諸人等。不以生天樂故。亦復不為今世樂故。來至我所。但為得涅槃常樂因緣。是諸人等。於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遣來付我。是故今來。皆至我所。我今受之。是諸人等。或以讀誦分別決定修妒路。毘奈耶。阿毘達磨。修諸功德。來至我所。廣敘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結云。善哉釋迦牟尼佛。善教化如是等百千萬億眾生。今至我所。彌勒如是三稱讚釋迦如來。然後說法。言汝等眾生。能為難事。於彼惡世貪欲瞋恚愚癡迷惑短命人中。能持戒行。作諸功德。甚為希有。善哉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能於苦惱眾生之中。說誠實語。示我當來度脫汝等。如是之師。甚為難遇。湥心憐愍惡世眾生。救濟苦惱。令得安穩。釋迦如來為汝等故。以頭布施割截耳鼻手足支體。受諸苦惱。以利汝等。彌勒如是廣安慰已。然後說法。其龍蕐樹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會說法。九十四億人。第三會九十二億人。更有諸本經。大同小異。可以意得。此經正明釋迦遣來。
*後結會三聖。
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
疏 言俱見我者。亦有三意。一俱助化故。二善財表行。文殊信智。成正覺時。俱證此故。三者文殊古佛。善財當佛。慈氏現佛。三世圓融。浩然大均。故云俱見。 已上第三稱歎授法竟。
*第四指示後友中三。初勸往教問。次釋勸所由。三結勸重釋。今初。
善男子。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而問之言。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而入普賢行門。云何成就。云何廣大。云何隨順。云何清淨。云何圓滿。善男子。彼當為汝分別演說。
疏 於中令往文殊者。因位將極。令反照心源故。
*二釋勸所由。
何以故。文殊師利所有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常於一切諸佛眾中為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讚歎。住甚深智。能如實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汝善知識。令汝得生如來家。長養一切諸善根。發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實善知識。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願網。住一切大願。為汝說一切菩薩祕密法。現一切菩薩難思行。與汝往昔同生同行。
疏 先徵意云。文殊已見。何為勸往。釋意云。彼德湥廣。宿緣重故。於中二。先朙行廣。後顯緣湥。今初生菩薩功德者。主信法門。長養一切善故。為佛母者。主般若門。住甚湥智。見法實故。為菩薩師者。具善巧智。通達解脫。究竟暜賢行故。後是汝善知識下。顯其緣湥。已多成益。
論 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薩已下。至此卷末。朙善財入慈氏樓閣。觀果知因。三世所行境界。同異總別。一多無礙自在。同時圓滿分。於此段中。慈氏菩薩彈指出聲其門即開者。朙聲是震動啟發之義。彈指者。是去塵之義。塵亡執去。法門自開。善財入已其門還閉者。以迷忘智現。名之為開。智無內外中間。無出無入。無迷無證。名為還閉。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者。智境界也。於中莊嚴。皆約智。約慈悲心所行諸行願報得。一一如經具朙。於中神化境界。以約法界智境。法爾合然。無物不神。達法應真。一切自神。乃至見彌勒菩薩三世所行境界。慈氏菩薩往昔曾所事諸佛善知識。亦為善財說法者。以法身智境。本自如然。無三世性。古今三世窮劫。元不移一念。此非神通。法合如是。兜沙羅色者。此如霜冰之色也。餘如經自具。經云。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師利。俱得見我者。會三世因緣。智無古今。即三世佛。一時相見。同一智慧。於此段中。約科為三段。一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慈氏菩薩已下。直至見樓閣中一切莊嚴自在境界。有九紙經。朙入佛智境觀果知因無異分。二爾時彌勒菩薩已下。至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有九行半經。朙彌勒菩薩自攝神力。所現一切境界竝無以手彈指。命善財令起分。三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已下。至與汝往昔同生同行。可有四紙經。朙善財問法門名目。并問彌勒菩薩來處所生處所分。於問法門名目中。問其四法。一問入樓閣中所有法門境界解脫之名。二問莊嚴事何處去。三問彌勒菩薩從何處來。四問菩薩生處。一問法門名目者。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莊嚴藏。二問莊嚴事何處去者。慈氏答言。於來處去。又問從何處來。答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中住。約體無來去處。具如經文。三問慈氏從何處來者。初約法答。次依事。初約法答云。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乃至大慈大悲大願中來。廣如經說。依事者。云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者。此國是約聖者之德立號。表聖者智德高出。世無過者。長者子名瞿波羅者。此云守護心地白法也。慈氏令入佛法故。四問生處者。初法答。次依事。初依法答有十事生處。經云。菩提心是菩薩生處。次湥心。次善知識。次諸地波羅密。次大願。次大悲。次如理觀察。次大乘。次教化眾生。次智慧方便。如是等是菩薩生處。般若為生母。方便以為父。檀度為乳母。持戒為養母。忍辱為莊嚴。精進為養育。禪定為浣濯。善友為教授師。菩提為伴侶。眾善為眷屬。菩薩為兄弟。以如是等是菩薩生處。廣如經自具。依 事答者。於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是生處。拘吒聚落。此云多家。多諸人家所聚同居。名為多家故。婆羅門家者。淨種中生。朙智無垢也。善男子我住於此大樓閣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現種種方便教化調伏者。朙處大智大慈悲徧法界廣大報得幻生樓閣中。隨諸眾生所樂見身。各隨業果。示現調伏。以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界者。此對欲界者說。計以一生佛果菩薩福智報境。總超過三界。及三乘。乃至下地一切諸境界故。已智同十方一切諸佛所用故。現佛智德無障礙故。已授一生次補佛位故。猶如長子。持父家事。不異父故。亦如輪王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三十二相。與父同其福智。共其報業。若奉王命。使持國事。與父無異。但以父王所攝眾生。化緣未盡。不處王位。慈氏如來亦復如是。但為毘盧遮那示現化迹所攝眾生一勢未終。未處示現下生成佛之位。然約其實德。已與一切諸佛智用無差也。但為如來設教引凡。示現出沒。令眾生不厭。長自道心。非是諸佛此生彼沒。若以法界智境。不約凡情。十方一切國土微塵。一一塵中佛海無盡。互參暎徹。不生不滅。不出不沒。但入法性身。處智境幻住門照之。一切眾生亦不生不沒。一如佛境。
*三結勸重釋。
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為汝說一切功德。何以故。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願。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師利於一切處咸得究竟。
疏 於中三。初結勸。具上二義。應往勿疲。次徵釋。先徵意云。何以的知具前二義。後釋意云。已所成益。皆是彼力。故知德湥緣重。若當見者。獲益尤增。後文殊下。結德究竟。前見為信之首。後見為智之終。故云一切究竟。
*第五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帀。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論 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師利之所已下。有五行半經。朙慈氏還令善財見文殊師利。朙至果同因。表因中之果。本來無二分。此段朙慈氏已勝進入一生之佛果。卻令善財會入初信心時。暜光朙殿如來智藏佛果法界寂滅大用常然之門。無三世體。總一時故。菩提體如虛空。非始終三世古今出入故。令善財卻見文殊。朙果不移因故。如下文自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