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四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習氣。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習氣。善根習氣。教化眾生習氣。見佛習氣。於清淨世界受生習氣。行習氣。願習氣。波羅蜜習氣。思惟平等法習氣。種種境界差別習氣。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永離一切煩惱習氣。得如來大智習氣非習氣智。

疏 第三十種習氣下五門。明三地中行。分二。前二門。明能起厭行。後三門。即所起厭行。前中。此門明熏習成氣。後門。增盛攝取。今初。由此地厭伏煩惱故。於諸行積習。熏成氣分。方能究竟斷伏煩惱。故名習氣。十中。一行本氣。二成行氣。三下化。四上見。五受生。六大行。七十願。八十度。九理智。十量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取。以此不斷諸菩薩行。何等為十。所謂取一切眾生界。究竟教化故。取一切世界。究竟嚴淨故。取如來修菩薩行。為供養故。取善根。積集諸佛相好功德故。取大悲。滅一切眾生苦故。取大慈。與一切眾生一切智樂故。取波羅蜜。積集菩薩諸莊嚴故。取善巧方便。於一切處皆示現故。取菩提。得無礙智故。略說菩薩取一切法。於一切處悉以明智而現了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取。則能不斷諸菩薩行。得一切如來無上無所取法。

疏 二十種取者。明增盛攝取。故晉經名熾然。由前積習愛樂。得增上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修。何等為十。所謂修諸波羅蜜。修學。修慧。修義。修法。修出離。修示現。修勤行匪懈。修成等正覺。修轉正法輪。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上修。修一切法。

疏 第二十種修下三門。明所起厭行。即分為三。此門正顯修行。前八修因。後二修果。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何等為十。所謂不離善知識成就佛法。深信佛語成就佛法。不謗正法成就佛法。以無量無盡善根迴向成就佛法。信解如來境界無邊際成就佛法。知一切世界境界成就佛法。不捨法界境界成就佛法。遠離諸魔境界成就佛法。正念一切諸佛境界成就佛法。樂求如來十力境界成就佛法。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成就如來無上大智慧。

疏 第二成就佛法。明修成勝緣。依託此十能成就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何等為十。所謂輕慢善知識退失佛法。畏生死苦退失佛法。猒修菩薩行退失佛法。不樂住世間退失佛法。耽著三昧退失佛法。執取善根退失佛法。誹謗正法退失佛法。斷菩薩行退失佛法。樂二乘道退失佛法。嫌恨諸菩薩退失佛法。是為十。若諸菩薩遠離此法。則入菩薩離生道。

疏 第三十種退失。明修行離過。別舉十過。總令遠離。文竝可知。 已上五門明三地中行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離生道。何等為十。所謂出生般若波羅蜜而恒觀察一切眾生。是為一。遠離諸見而度脫一切見縛眾生。是為二。不念一切相而不捨一切著相眾生。是為三。超過三界。而常在一切世界。是為四。永離煩惱。而與一切眾生共居。是為五。得離欲法。而常以大悲哀愍一切著欲眾生。是為六。常樂寂靜。而恒示現一切眷屬。是為七。離世間生而死此生彼起菩薩行。是為八。不染一切世間法而不斷一切世間所作。是為九。諸佛菩提已現其前。而不捨菩薩一切願行 是為十。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離生道。出離世間不與世共。而亦不雜二乘之行。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菩薩決定法。

疏 第四離生道下五門。明四地中行。分三。初此門明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次門明其清淨。後三門。明對治修行增長。

鈔 初門明等。彼有四分。今具其三。但畧無果。果非正地故。然諸門一一皆與彼本分相應。有不曉者。尋前自了。

疏 今初。前三地。寄同世間。有見等惑。猶如生食在腹。四地寄同出世。對治清淨。能離彼生。謂離有為行故。得無生故。顯行純熟。離生澀故。廣如婆沙。今是彼清淨對治之因。故名為道。地經有十法明門。初是觀察眾生。今但廣斯一句。餘畧不具。結云不雜二乘者。以於十句雙行而修。故不同二乘。見道離生矣。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法。何等為十。所謂決定於如來種族中生。決定於諸佛境界中住。決定了知菩薩所作事。決定安住諸波羅蜜。決定得預如來眾會。決定能顯如來種性。決定安住如來力。決定深入佛菩提。決定與一切如來同一身。決定與一切如來所住無有二。是為十。

疏 第二決定法者。明其清淨。上明能離。今顯所得。以得出世決定法故。故彼文云。得彼內法。生如來家。十中前五自分。後五勝進。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佛法道。何等為十。所謂隨順善友是出生佛法道。同種善根故。深心信解是出生佛法道。知佛自在故。發大誓願是出生佛法道。其心寬廣故。忍自善根是出生佛法道。知業不失故。一切劫修行無猒足是出生佛法道。盡未來際故。阿僧祇世界皆示現是出生佛法道。成熟眾生故。不斷菩薩行是出生佛法道。增長大悲故。無量心是出生佛法道。一念徧一切虗空界故。殊勝行是出生佛法道。本所修行無失壞故。如來種是出生佛法道。令一切眾生樂發菩提心。以一切善法資持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大丈夫名號。

疏 第三出生佛法下三門。明對治修行增長。於中分二。先二門明修行增長。後一門明修行對治。今初亦二。此門正明增長。後門顯立勝名。今初從緣出生。即增長義。亦猶出息。增長其多。十中。初二順人信法。次二願智不虛。次二時處廣長。次二無間暜徧。後二勝行攝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丈夫名號。何等為十。所謂名為菩提薩埵。菩提智所生故。名為摩訶薩埵。安住大乘故。名為第一薩埵。證第一法故。名為勝薩埵。覺悟勝法故。名為最勝薩埵。智慧最勝故。名為上薩埵。起上精進故。名為無上薩埵。開示無上法故。名為力薩埵。廣知十力故。名為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名為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名號。則成就菩薩道。

疏 二丈夫名號。即立勝名。由德行內增。故嘉名外立。十中。前四從境立名。五六約當體受名。上皆自利。七八利他。九通顯勝。具二利故。上皆自分因名。後一勝進果稱。上皆隨德假名。故瑜伽四十六。明菩薩隨德假名。有十六種。初名菩提薩埵。十六名為法師。顯揚第八。莊嚴論十二。皆同此說。又商主天子經。五義立名。恐繁不會。

鈔 瑜伽四十六者。彼論云。一切菩薩當知復有如是等類。無有差別。隨德假名。所謂名為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成就覺慧。最上照明。最勝真子。最勝任持。暜能降伏。最勝萌芽。亦名勇健。亦名最勝。亦名商主。亦名大名稱。亦名憐愍。亦名大福。亦名自在。亦名法師。如是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無邊菩薩。當知乃至內德各別。無量無邊。假立相號。釋曰。下引二論。與此全同。一二小異。義無以別。又商主者。一於菩提分住持入故。故名菩提薩埵。二入大乘故。滿大智故。故名摩訶薩埵。三不可求法。智德入故。故名最勝薩埵。四不與煩惱共住。為諸眾生滅煩惱故。發精進故。故名淨薩埵。五令諸眾生行淨道故。故名極淨薩埵。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何等為十。所謂一道是菩薩道。不捨獨一菩提心故。二道是菩薩道。出生智慧及方便故。三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故。四行是菩薩道。懺除罪障。隨喜福德。恭敬尊重勸請如來。善巧迴向無休息故。五根是菩薩道。安住淨信。堅固不動。起大精進。所作究竟。一向正念。無異攀緣。巧知三昧。入出方便。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六通是菩薩道。所謂天眼。悉見一切世界所有眾色。知諸眾生死此生彼故。天耳。悉聞諸佛說法。受持憶念。廣為眾生隨根演暢故。他心智。能知他心。自在無礙故。宿命念。憶知過去一切劫數。增長善根故。神足通。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種種為現。令樂法故。漏盡智。現證實際。起菩薩行。不斷絕故。七念是菩薩道。所謂念佛。於一毛孔見無量佛。開悟一切眾生心故。念法。不離一如來眾會。於一切如來眾會中親承妙法。隨諸眾生根性欲樂而為演說。令悟入故。念僧。恒相續見。無有休息。於一切世間見菩薩故。念捨。了知一切菩薩捨行。增長廣大布施心故。念戒。不捨菩提心。以一切善根迴向眾生故。念天。常憶念兜率陀天宮一生補處菩薩故。念眾生。智慧方便教化調伏。普及一切無間斷故。隨順菩提八聖道是菩薩道。所謂行正見道。遠離一切諸邪見故。起正思惟。捨妄分別心。常隨順一切智故。常行正語。離語四過。順聖言故。恒修正業。教化眾生令調伏故。安住正命。頭陀知足。威儀審正。隨順菩提。行四聖種。一切過失。皆永離故。起正精進。勤修一切菩薩苦行。入佛十力無罣礙故。心常正念。悉能憶持一切言音。除滅世間散動心故。心常正定。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於一三昧中。出生一切諸三昧故。入九次第定是菩薩道。所謂離欲恚害。而以一切語業說法無礙。滅除覺觀。而以一切智覺觀教化眾生。捨離喜愛而見一切佛心大歡喜。離世間樂。而隨順出世菩薩道樂。從此不動。入無色定而亦不捨欲色受生。雖住滅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薩行故。學佛十力是菩薩道。所謂善知是處非處智。善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業報因果智。善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不同隨宜說法智。善知一切眾生種種無量性智。善知一切眾生輭中上解差別。令入法方便智。徧一切世間。一切剎。一切三世一切劫。普現如來形相威儀。而亦不捨菩薩所行智。善知一切諸禪解脫及諸三昧。若垢若淨。時與非時。方便出生諸菩薩解脫門智。知一切眾生於諸趣中死此生彼差別智。於一念中。知三世一切劫數智。善知一切眾生樂欲諸使惑習滅盡智。而不捨離諸菩薩行。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如來無上巧方便道。

疏 第二有十種道。明修行對治。地經寄位。廣明三十七品。今約實位。故增數顯十。皆為對治。竝是正道。十中前二後一。名義皆不共。三道。則名義俱共。四道至九。名共小乘。義唯實教。前三可知。(言義唯實者故。)四行云。善巧迴向。無休息故。五根。定根知三昧入出。六通。天眼見死此生彼。七六念成七。加念眾生為大悲故。亦是廣七覺中一念覺故。餘例此知。八正思惟。順一切智。九次第定。皆寂用雙行,初禪離欲恚害。而逆化眾生。亦用欲等言說。故云一切語業。二禪雖無覺觀。不壞淨覺以為說因。三禪離喜而生法喜。四禪離樂而受解脫道樂。從此不動下。明四無色定。但總相顯勝。雖住滅下。即滅盡定。此定雖盡滅諸不恒行心心所法。及滅恒行染汙一分。而以厭患想受為先。故名滅想受定。由非想地猶有細想。是捨受故。今實教明。即受等性滅故。不息菩薩行。是以七地云。能念念入。亦念念起等。餘如三地。及七地中辨。十力中六。徧一切下。是一切至處道智。八是天眼。九是宿命。今三世悉知。況乎宿命。餘如初會中辨。 已上五門明四地中行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道。無量助道。無量修道。無量莊嚴道。

疏 第五無量道下二門。明五地中行。分二。此門明勝慢對治中行。後門明後二分中行。今初分二。先總標四門。以此四門。同顯道義。義皆無量。類例相從。故總標之。約義須分。故後二屬後。

鈔 以此四門下。出經總標所以。約義須分下。出疏別配所以。四中前二。是五地。修道為六地。莊嚴道是七地。故云約義須分。後二屬後。恐是譯人一時標耳。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道。何等為十。所謂虗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法界無邊故。菩薩道亦無量。眾生界無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世界無際故。菩薩道亦無量。劫數不可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眾生語言法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身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佛音聲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力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智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是為十。

疏 二從佛子下。別明初門。謂十平等心。及隨如道行。皆是菩薩正道所游路。故以觸境皆如。道無不在。況虛空等十。一一無量。道豈有涯。十中前四。各一無量。後四皆佛界無量。語言亦屬眾生。亦是調伏界無量。劫數即豎論無量。餘七橫論無量。虛空亦橫亦豎。法界非橫非豎。虛空法界。約無分量。餘八廣多無量。兼無分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助道。所謂如虗空界無量。菩薩集助道亦無量。法界無邊。菩薩集助道亦無邊。如眾生界無盡。菩薩集助道亦無盡。如世界無際。菩薩集助道亦無際。如劫數說不可盡。菩薩集助道亦一切世間說不能盡。如眾生語言法無量。菩薩集助道出生智慧知語言法亦無量。如如來身無量。菩薩集助道徧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世一切劫亦無量。如佛音聲無量。菩薩出一言音周徧法界。一切眾生無不聞知故。所集助道亦無量。如佛力無量。菩薩承如來力積集助道亦無量。如一切智智無量。菩薩積集助道亦如是無有量。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量智慧。

疏 二無量助道。即不住道行勝。及彼果勝中行。以智契如。是謂正道。萬行資緣。皆為助道。此二合行。名不住道。今以圓融之修。無不契如。竝為正道。皆互相資。竝為助道。故舉虛空等十。不異前章。然正道不隨事轉。同稱無量。助道隨事。故隨所等事。名無邊無盡等。 已上二門明五地中行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修道。何等為十。所謂不來不去修。身語意業無動作故。不增不減修。如本性故。非有非無修。無自性故。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鏡中像。如熱時燄。如水中月修。離一切執著故。空無相無願無作修。明見三界而集福德不休息故。不可說無言說離言說修。遠離施設安立法故。不壞法界修。智慧現知一切法故。不壞真如實際修。普入真如實際虗空際故。廣大智慧修。諸有所作力無盡故。住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一切智智平等修。現見一切法無疑惑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智無上善巧修。

疏 第六無量修道一門。明六地中行。般若現前為真修故。無去來等。即十平等等故。十中前四。即勝慢對治中行。攝十平等。後六即彼果勝中行。不住道行勝。十種觀緣。彼已廣故。此畧不明。四中前三約法。後一約喻。法中彼從別義。開成前八。今總明之。一不起心。二稱本性。三遣修相。亦可配三性三無性。如理思之。四舉七喻。通顯無著。亦可配三性者。如初來去。即徧計所執性。以不不之。即相無自性性。下二以依他圓成。對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可以意得。四舉七喻者。七喻全同彼文。論釋云。此明遣我非有相。而有二釋。一者前七句以無破有。七喻以有遣無。令不著無故。二者例同於前。亦以無遣有。故云我非有相。幻夢影像。不壞虛相。取不可得。後六中。五雖證三空。集福德。六不著教法。不可說者。理圓言偏。言不能詮故。無言說者。性無言故。離言說者。忘言方會故。七不壞事法界。八不壞真如理。九總明權實之智。故力無盡。上皆自分修。十即勝進修。 已上一門明六地中行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道。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不離欲界。入色界無色界禪定解脫。及諸三昧。亦不因此而受彼生。是為第一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聲聞道。不以此道而取出離。是為第二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辟支佛道。而起大悲無有休息。是為第三莊嚴道。雖有人天眷屬圍繞。百千婇女歌舞侍從。未曾暫捨禪定解脫。及諸三昧。是為第四莊嚴道。與一切眾生受諸欲樂。共相娛樂。乃至未曾於一念間捨離菩薩平等三昧。是為第五莊嚴道。

疏 第七莊嚴道下三門。明七地中行。分三。初門明權實雙行。次門明念念進趣。後門取授自在。今初即彼地中。樂無作行對治十種方便智。及雙行果。發起勝行中行。以權實交飾。故曰莊嚴。列中前五自行無染。

已到一切世間彼岸。於諸世法悉無所著。而亦不捨度眾生行。是為第六莊嚴道。安住正道正智正見。而能示入一切邪道。不取為實。不執為淨。令彼眾生遠離邪法。是為第七莊嚴道。常善護持如來淨戒。身語意業無諸過失。為欲教化犯戒眾生示行一切凡愚之行。雖已具足清淨福德住菩薩趣。而示生於一切地獄畜生餓鬼及諸險難貧窮等處。令彼眾生皆得解脫。而實菩薩不生彼趣。是為第八莊嚴道。不由他教。得無礙辯。智慧光明。普能照了一切佛法。為一切如來神力所持。與一切諸佛同一法身。成就一切堅固大人明淨密法。安住一切平等諸乘諸佛境界皆現其前。具足一切世智光明。照見一切諸眾生界。能為眾生作知法師。而示求正法未曾休息。雖實與眾生作無上師。而示行尊敬闍黎和尚。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住菩薩道。隨其所應。皆為示現。是為第九莊嚴道。

疏 次四隨有攝化。一無染而化。二處正入邪。三持犯權實。四人法權實。

善根具足。諸行究竟。一切如來所共灌頂。到一切法自在彼岸。無礙法繒以冠其首。身徧至一切世界。普現如來無礙之身。於法自在最上究竟。轉於無礙清淨法輪。一切菩薩自在之法皆已成就。而為眾生故。於一切國土示現受生。與三世諸佛同一境界。而不廢菩薩行。不捨菩薩法。不懈菩薩業。不離菩薩道。不弛菩薩儀。不斷菩薩取。不息菩薩巧方便。不絕菩薩所作事。不猒菩薩生成用。不止菩薩住持力。何以故。菩薩欲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觀一切智門。修菩薩行無休息故。是為第十莊嚴道。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莊嚴道。亦不捨菩薩道。

疏 十總顯因果權實。於中三。初因圓示缺。示現受生。是因未滿故。次與三世下。同果境界而不捨因。因有十句。行通二利。法即教法。業謂利他。道謂正智。儀謂制聽。取即願求。巧謂權變。上皆所作事。總語因體。生成用者。即因成大用。住持力者。長用不絕。後何以下。徵釋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足。何等為十。所謂持戒足。殊勝大願悉成滿故。精進足。集一切菩提分法不退轉故。神通足。隨眾生欲。令歡喜故。神力足。不離一佛剎往一切佛剎故。深心足。願求一切殊勝法故。堅誓足。一切所作咸究竟故。隨順足。不違一切尊者教故。樂法足。聞持一切佛所說法不疲懈故。法雨足。為眾生演說無怯弱故。修行足。一切諸惡悉遠離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最勝足。若一舉步。悉能徧至一切世界。

疏 二十足。明念念進趣行。即彼障對治中。修行無量種。及雙行分中。菩提分差別等。十中。初二約行,一戒。二進。次二約通。一總。二別。次二約心。一願。二誓。次二約法。一順。二持。後二約德。一演。二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手。何等為十。所謂深信手。於佛所說。一向忍可。究竟受持故。布施手。有來求者。隨其所欲。皆令充滿故。先意問訊手。舒展右掌。相迎引故。供養諸佛手。集眾福德無疲猒故。多聞善巧手。悉斷一切眾生疑故。令超三界手。授與眾生拔出欲泥故。置於彼岸手。四暴流中救溺眾生故。不悋正法手。所有妙法悉以開示故。善用眾論手。以智慧藥滅身心病故。恒持智寶手。開法光明破煩惱闇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手。普覆十方一切世界。

疏 三十種手。明取授自在行。即雙行分中。能作大義。十中初一約取。謂念念中修習一切佛法。向佛智故。餘九約授。於中前五明四攝。一布施。二愛語。三四皆利行。五即同事。共一手而作拔出故。後四即四家。一苦清淨故。二示諸諦故。三般若力故。四捨煩惱故。 已上三門明七地中行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腹。何等為十。所謂離諂曲腹。心清淨故。離幻偽腹。性質直故。不虗假腹。無險詖故。無欺奪腹。於一切物無所貪故。斷煩惱腹。具智慧故。清淨心腹。離諸惡故。觀察飲食腹。念如實法故。觀察無作腹。覺悟緣起故。覺悟一切出離道腹。善成熟深心故。遠離一切邊見垢腹。令一切眾生得入佛腹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腹。悉能容受一切眾生。

疏 第八十腹下三門。明第八地中行。以內證無生故。皆約內事。明內德圓滿。即分為三。出門明含容清淨德。即彼集地分中無住道清淨等故。及淨忍分中得無生故。亦是得勝行分中。離一切貪著等故。世人之腹。多含穢惡。今此十中。前六明惡無不離。七八九三。明善無不積。若能如是。凡即佛腹。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何等為十。所謂不斷佛種是菩薩藏。開示佛法無量威德故。增長法種是菩薩藏。出生智慧廣大光明故。住持僧種是菩薩藏。令其得入不退法輪故。覺悟正定眾生是菩薩藏。善隨其時不踰一念故。究竟成熟不定眾生是菩薩藏。令因相續無有間斷故。為邪定眾生發起大悲是菩薩藏。令未來因悉得成就故。滿佛十力不可壞因是菩薩藏。具降伏魔軍無對善根故。最勝無畏大師子吼是菩薩藏。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得佛十八不共法是菩薩藏。智慧普入一切處故。普了知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一切佛是菩薩藏。於一念中悉明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善根不可壞大智慧藏。

疏 二有十藏。前總舉其腹。今別明五藏。由得勝行。諸佛勸起。一念出生。含攝成熟無量德故。十中。初三出生三寶。次三成熟三聚。邪定亦有佛性。為未來因。故起悲為緣。涅槃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由佛性力。未來善根。還得生長。即其義也。後四攝授佛果。最後即一切智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精勤心。一切所作悉究竟故。不懈心。積集相好福德行故。大勇健心。摧破一切諸魔軍故。如理行心。除滅一切諸煩惱故。不退轉心。乃至菩提終不息故。性清淨心。知心不動無所著故。知眾生心。隨其解欲令出離故。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知諸眾生種種解欲。不以別乘而救護故。空無相無願無作心。見三界相不取著故。卍字相金剛堅固勝藏莊嚴心。一切眾生數等魔來。乃至不能動一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光明藏心。

疏 三有十心。即五藏之一。最為勝故。五藏主故。即此地能成諸善無功用心。前初地中明心。梵云質多。即慮知心。對身口故。今此梵云纈唎陀耶。此云肉團心。對餘藏故。十中前六自利。於中初二攝善。一勤。二策。次二破惡。一破緣。二破因。次二成行。一堅。二淨。次二攝生心。一智令悟。二慈拯救。大梵住。即四無量。後二成德。一深。二固。 已上三門明第八地中行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被甲。何等為十。所謂被大慈甲。救護一切眾生故。被大悲甲。堪忍一切諸苦故。被大願甲。一切所作究竟故。被迴向甲。建立一切佛莊嚴故。被福德甲。饒益一切諸眾生故。被波羅蜜甲。度脫一切諸含識故。被智慧甲。滅一切眾生煩惱闇故。被善巧方便甲。生普門善根故。被一切智心堅固不散亂甲。不樂餘乘故。被一心決定甲。於一切法離疑惑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被如來無上甲胃。悉能摧伏一切魔軍。

疏 第九被甲下二門。明九地行。法師入有。僃外嚴故。初門明入地十心。如被甲防內。將趣入故。十句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器仗。何等為十。所謂布施是菩薩器仗。摧破一切慳悋故。持戒是菩薩器仗。棄捨一切毀犯故。平等是菩薩器仗。斷除一切分別故。智慧是菩薩器仗。消滅一切煩惱故。正命是菩薩器仗。遠離一切邪命故。善巧方便是菩薩器仗。於一切處示現故。略說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是菩薩器仗。以煩惱門度眾生故。生死是菩薩器仗。不斷菩薩行教化眾生故。說如實法是菩薩器仗。能破一切執著故。一切智是菩薩器仗。不捨菩薩行門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能除滅一切眾生長夜所集煩惱結使。

疏 二十器仗。器仗破外。以住地心。窮十稠林。無不破故。十中。前五順仗破障。次三違仗破障。如令賊破賊故。次一非順非違仗。如以良謀。不用兵仗。無不破故。後一切成立德仗。 已上二門明第九地中行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首。何等為十。所謂涅槃首。無能見頂故。尊敬首。一切人天所敬禮故。廣大勝解首。三千界中最為勝故。第一善根首。三界眾生咸供養故。荷戴眾生首。成就頂上肉髻相故。不輕賤他首。於一切處常尊勝故。般若波羅蜜首。長養一切功德法故。方便智相應首。普現一切同類身故。教化一切眾生首。以一切眾生為弟子故。守護諸佛法眼首。能令三寶種不斷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首。

疏 第十十種首下。十三門。明十地行。十地德圓。故寄六根四儀業用明之。且為三。初一總標德首。次六六根勝德。後六四儀成規。今初。居受職位。首出眾聖故。十中初三果首。次三標之以因。釋之以果。後四直明行首。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眼。所謂肉眼。見一切色故。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故。慧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故。佛眼。見如來十力故。智眼。知見諸法故。光明眼。見佛光明故。出生死眼。見涅槃故。無礙眼。所見無障故。一切智眼。見普門法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眼。

疏 第二十眼下六門。六根即分為六。初明十眼者。即大盡分中。如實知見一切法故。十中。前五名同諸教。而體用不同。諸宗肉眼見障內色。故智論三十七說。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等。天眼方見遠等。仍有分齊。今肉眼見一切色。已過二眼。然天眼是假和合。不見實相。今明見心。即似同於彼。然心通性相。則亦不同。

鈔 言假和合者。即是出體。以肉天眼。皆是清淨四大。不可見有對色為體。但人天趣別耳。言不見實相者。即是所見境。但翻前見近不見遠等。則前五不見。天眼皆見。而不見實相。實相是慧眼境故。今明見心下。顯此十眼。言似同彼者。心若約相。非實相故。今具性相。故亦不同。

疏 此中慧眼。似彼法眼。此中法眼。似彼慧眼。所以互者。以彼慧眼。不能見眾生盡滅一異。不能度生。今顯實過權。反此明能。彼中法眼。雖知於法。不能徧知眾生方便道。今反此故。明知一切意欲。異權故耳。彼佛眼細無不知。今舉勝況劣。又十力無不該故。後五中。智眼見事。即法眼開出。光明眼通身智光。義兼法慧。出生死眼者。然涅槃不可見。絕見方見。見圓寂故。無礙眼者。總見諸眼境。皆無障故。此即一眼具多。為不壞相故。須列十眼。一切智眼即是暜眼。非但見法界重重。亦乃法界即眼。故為暜門。故知十眼。全以無礙法界而為其體。若辨次第。以肉眼見生受苦。次以天眼了知其心。次別知根境。次引入如實。次令得佛力。次尋光而見。次同歸寂滅。後等同法界。餘如別章。

鈔 佛之三身。化身具五。報身無肉眼。法身無五眼。若約法性之眼。亦得具五。然隨法相宗差別。斯法性宗中。一一圓融。具如上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耳。何等為十。所謂聞讚歎聲。斷除貪愛。聞毀呰聲。斷除瞋恚。聞說二乘。不著不求。聞菩薩道。歡喜踊躍。聞地獄等諸苦難處。起大悲心。發弘誓願。聞說人天勝妙之事。知彼皆是無常之法。聞有讚歎諸佛功德。勤加精進令速圓滿。聞說六度四攝等法。發心修行。願到彼岸。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悉知如響。入不可說甚深妙義。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常聞正法。未曾暫息。而恒不捨化眾生事。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耳。

疏 二十耳者。然眼等六根。由得解脫神通無上。見聞齅觸等。皆自在故。總就行辨。此門亦即釋名分中。聞持如來大法雨故。初二離順離違。次二棄小欣大。次二愍苦厭樂。次二滿果圓因。後二了俗同真。悲智俱運。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鼻。何等為十。所謂聞諸臭物不以為臭。聞諸香氣不以為香。香臭俱聞。其心平等。非香非臭。安住於捨。若聞眾生衣服臥具及其支體所有香臭。則能知彼貪恚愚癡等分之行。若聞諸伏藏草木等香。皆如對目前分明辨了。若聞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眾生之香。皆知彼過去所行之行。若聞諸聲聞布施持戒多聞慧香。住一切智心。不令散動。若聞一切菩薩行香。以平等慧。入如來地。聞一切佛智境界香。亦不廢捨諸菩薩行。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量無邊清淨鼻。

疏 三有十鼻。齅行香故。於中初四聞香體。俱舍有四。總名為香。一好香。謂沈檀等。二惡香。謂葱韮等。三等香。四不等香。謂於前二。增益依身。名為等香。損減依身。名不等香故。亦不離好惡。今此中俱間。聞其上二。更無別體。非香非臭。對前成三。謂如柴炭等。次三聞香表用。瑜伽等中。上二界。既無鼻舌二識。亦無香味二塵。語其無麤聞。此有頂香者。明其聞細。菩薩力故。又有頂言。餘處多明是色究竟。準晉經中。聞非想香。則有頂言。亦是三有之頂。既有通果之色。亦有通果之香。後三聞出世人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何等為十。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讚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詞辯無盡舌。開闡大乘助道舌。徧覆十方虗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徧覆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

疏 四有十舌。演法味故。下三為成六根。非顯三業。三業前已有故。十中前五約辨顯德。後五約用。十降四魔。魔即天魔。生即蘊魔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人身。為教化一切諸人故。非人身。為教化地獄畜生餓鬼故。天身。為教化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故。學身。示現學地故。無學身。示現阿羅漢地故。獨覺身。教化令入辟支佛地故。菩薩身。令成就大乘故。如來身。智水灌頂故。意生身。善巧出生故。無漏法身。以無功用示現一切眾生身故。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之身。

疏 五有十身。隨行成身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意。何等為十。所謂上首意。發起一切善根故。安住意。深信堅固不動故。深入意。隨順佛法而解故。內了意。知諸眾生心樂故。無亂意。一切煩惱不雜故。明淨意。客塵不能染著故。善觀眾生意。無有一念失時故。善擇所作意。未曾一處生過故。密護諸根意。調伏不令馳散故。善入三昧意。深入佛三昧。無我我所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佛無上意。

疏 六有十意。初一總餘九別。文竝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何等為十。所謂聞法行。愛樂於法故。說法行。利益眾生故。離貪恚癡怖畏行。調伏自心故。欲界行。教化欲界眾生故。色無色界三昧行。令速轉還故。趣向法義行。速得智慧故。一切生處行。自在教化眾生故。一切佛剎行。禮拜供養諸佛故。涅槃行。不斷生死相續故。成滿一切佛法行。不捨菩薩法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來無去行。

疏 第三六門。明四儀動止行。一行者。動游行法故。於中令轉還者。轉有漏定。還無漏故。不斷生死者。若斷。非真涅槃故。餘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住。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住。曾不忘失故。波羅蜜住。不猒助道故。說法住。增長智慧故。阿蘭若住。證大禪定故。隨順一切智頭陀知足四聖種住。少欲少事故。深信住。荷負正法故。親近如來住。學佛威儀故。出生神通住。圓滿大智故。得忍住。滿足授記故。道場住。具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無上住。

疏 二十種住者。止息散動故。前七自分住。後三勝進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坐。何等為十。所謂轉輪王坐。興十善道故。四天王坐。於一切世間自在安立佛法故。帝釋坐。與一切眾生為勝主故。梵天坐。於自他心得自在故。師子坐。能說法故。正法坐。以總持辯才力而開示故。堅固坐。誓願究竟故。大慈坐。令惡眾生悉歡喜故。大悲坐。忍一切苦不疲猒故。金剛坐。降伏眾魔及外道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正覺坐。

疏 三坐者。多時安處故。初四世坐以攝物。後六法坐以成德。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臥。何等為十。所謂寂靜臥。身心憺怕故。禪定臥。如理修行故。三昧臥。身心柔輭故。梵天臥。不惱自他故。善業臥。於後不悔故。正信臥。不可傾動故。正道臥。善友開覺故。妙願臥。善巧迴向故。一切事畢臥。所作成辦故。捨諸功用臥。一切慣習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法臥。悉能開悟一切眾生。

疏 四十臥者。放捨身心。合法體故。十中。初三顯定。一加行調身心。二習修。三得定。餘七定益。亦兼餘善。然其十事。各同臥之一義。初三後二可知。四獨己臥故。五離尸伏故。六離依倚故。七思明相故。互驚覺故。八右脇臥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住處。何等為十。所謂以大慈為所住處。於一切眾生心平等故。以大悲為所住處。不輕未學故。以大喜為所住處。離一切憂惱故。以大捨為所住處。於有為無為平等故。以一切波羅蜜為所住處。菩提心為首故。以一切空為所住處。善巧觀察故。以無相為所住處。不出正位故。以無願為所住處。觀察受生故。以念慧為所住處。忍法成滿故。以一切法平等為所住處。得授記莂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無礙所住處。

疏 五住處者。知有棲止之所故。前明能住。此辨所住。十句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行處。何等為十。所謂以正念為所行處。滿足念處故。以諸趣為所行處。正覺法趣故。以智慧為所行處。得佛歡喜故。以波羅蜜為所行處。滿足一切智智故。以四攝為所行處。教化眾生故。以生死為所行處。積集善根故。以與一切眾生雜談戲為所行處。隨應教化令永離故。以神通為所行處。知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以善巧方便為所行處。般若波羅蜜相應故。以道場為所行處。成一切智而不斷菩薩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所行處。

疏 六所行處。前辨能行。此明所行。於中初四自行。一依四念。阿難四問。佛令依住。今辨依行。餘可思準。 已上十三門明十地行竟。

*大文第六十觀察下五十一門。答上因圓果滿。若克實而論。成如來力下四門。方明果滿。前皆因圓。以八相前五。猶屬因故。為明八相。皆示現故。通入果中。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觀察。何等為十。所謂知諸業觀察。微細悉見故。知諸趣觀察。不取眾生故。知諸根觀察。了達無根故。知諸法觀察。不壞法界故。見佛法觀察。勤修佛眼故。得智慧觀察。如理說法故。無生忍觀察。決了佛法故。不退地觀察。滅一切煩惱超出三界二乘地故。灌頂地觀察。於一切佛法自在不動故。善覺智三昧觀察。於一切十方施作佛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觀察智。

疏 分二。初三十二門。明因圓究竟。即等覺位。後十種住兜率下。一十九門。明現果圓滿行。即玅覺位。前中分三。初一十四門。明因行體性。二十種義下八門。明方便造修。三十種魔下十門。明因行除障。初中二。初四門起行方便。二十種施下。十度行體。前中三。初二門意業觀察。次一門身業自在。後一門語業宣暢。前中初觀察者。解方便故。達通塞故。於中初三觀所化。次四觀能化法。謂理果教行。後三觀位。一超劣。二得位。三同果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觀察。何等為十。所謂普觀一切諸來求者。以無違心滿其意故。普觀一切犯戒眾生。安置如來淨戒中故。普觀一切害心眾生。安置如來忍力中故。普觀一切懈怠眾生。勸令精勤。不捨荷負大乘擔故。普觀一切亂心眾生。令住如來一切智地無散動故。普觀一切惡慧眾生。令除疑惑破有見故。普觀一切平等善友。順其教命住佛法故。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疾得證見最上義故。普觀一切無邊眾生。常不捨離大悲力故。普觀一切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普觀察。

疏 二暜觀察者。審慮周徧故。前六以六度治六蔽眾生。後四雙明二利。謂順人證法。下化上成。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奮迅。何等為十。所謂牛王奮迅。暎蔽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等諸大眾故。象王奮迅,心善調柔。荷負一切諸眾生故。龍王奮迅。興大法密雲。耀解脫電光。震如實義雷。降諸根力覺分禪定解脫三昧甘露雨故。大金翅鳥王奮迅。竭貪愛水。破愚癡[穀-禾+卵]。搏撮煩惱諸惡毒龍。令出生死大苦海故。大師子王奮迅。安住無畏平等大智以為器仗。摧伏眾魔及外道故。勇健奮迅。能於生死大戰陣中摧滅一切煩惱冤故。大智奮迅。知蘊界處及諸緣起。自在開示一切法故。陀羅尼奮迅。以念慧力持法不忘。隨眾生根為宣說故。辯才奮迅。無礙迅疾分別一切。咸令受益心歡喜故。如來奮迅。一切智智助道之法皆悉成滿。以一念相應慧。所應得者一切皆得。所應悟者一切皆悟。坐師子座降魔冤敵。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於一切法無上自在奮迅。

疏 二身業自在中。謂實德內充。威德外溢。如師子王。奮迅威勢。更有異釋。如法界品辨。於中前五寄喻。次四約法。上皆自分。後一勝進。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師子吼。何等為十。所謂唱言。我當必定成正等覺。菩提心大師子吼。我當令一切眾生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安者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是大悲大師子吼。我當令佛法僧種無有斷絕。是報如來恩大師子吼。我當嚴淨一切佛剎。是究竟堅誓大師子吼。我當除滅一切惡道及諸難處。是自持淨戒大師子吼。我當滿足一切諸佛身語及意相好莊嚴。是求福無猒大師子吼。我當成滿一切諸佛所有智慧。是求智無猒大師子吼。我當除滅一切眾魔及諸魔業。是修正行斷諸煩惱大師子吼。我當了知一切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補伽羅。空。無相。無願。淨如虗空。是無生法忍大師子吼。最後生菩薩震動一切諸佛國土悉令嚴淨。是時一切釋梵四王咸來讚請。唯願菩薩以無生法而現受生。菩薩則以無礙慧眼。普觀世間一切眾生無如我者。即於王宮示現誕生。自行七步。大師子吼。我於世間最勝第一。我當永盡生死邊際。是如說而作大師子吼。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師子吼。

疏 三師子吼者。既勇健無畏。則能決定宣唱。二中令物度苦脫集。安道證滅故。餘竝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