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三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無礙用。國土無礙用。法無礙用。身無礙用。願無礙用。境界無礙用。智無礙用。神通無礙用。神力無礙用。力無礙用。

疏 第八十無礙用。即真如相廻向中行。如於真如無障礙故。故彼位果云。住於此位。得一切剎平等等。平等即是無礙之因。亦無礙之義。又云。得佛無量圓滿之身。一身充滿一切世界等。即正顯無礙之義。文中四。先總標十章。二佛子云何下。總徵十章。三佛子菩薩下。依章別釋。四佛子如是下。總結成益。今初亦三。謂標。徵。列名。無礙者。前明自在。即作用任運。今明無礙。顯作用無拘。又無礙有二。一智。二事。十中。有通有局。然法智無礙。多唯約智。如身剎等。多唯約事。如眾生等。通於事智。然事無礙。必通於智。智無礙境。未必通事。二皆即體之用。故竝云無礙用也。然十皆通二利。且約化說。初一所化。二是化處。餘皆能化謂化法化身等。可以意得。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眾生等無礙用。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眾生無礙用。何者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無眾生無礙用。知一切眾生但想所持無礙用。為一切眾生說法未曾失時無礙用。普化現一切眾生界無礙用。置一切眾生於一毛孔中而不迫隘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他方一切世界令其悉見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釋梵護世諸天身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聲聞辟支佛寂靜威儀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菩薩行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諸佛色身相好一切智力成等正覺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三依章別釋中。即為十叚。文皆有四。謂標。徵。釋。結。今初所化眾生無礙用十句中。前三約智辨無礙。一了性空故。二唯心現故。此二實智。三知時說法。即是權智。餘七約事無礙。四能現眾生故。五近收一毛。六遠示他剎。餘四示上首之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國土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剎作一剎無礙用。一切剎入一毛孔無礙用。知一切剎無有盡無礙用。一身結跏坐充滿一切剎無礙用。一身中現一切剎無礙用。震動一切剎不令眾生恐怖無礙用。以一切剎莊嚴具莊嚴一剎無礙用。以一剎莊嚴具莊嚴一切剎無礙用。以一如來一眾會徧一切佛剎示現眾生無礙用。一切小剎。中剎。大剎。廣剎。深剎。仰剎。覆剎。側剎。正剎。徧諸方網無量差別。以此普示一切眾生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二剎無礙十中。知剎無盡。通智通事故。晉經云。於一切剎。深入無盡方便。度世云。一切佛界所入無盡。皆通事也。餘九唯事無礙。深即微細剎。餘竝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法入一法。一法入一切法。而亦不違眾生心解無礙用。從般若波羅蜜出生一切法。為他解說悉令開悟無礙用。知一切法離文字而令眾生皆得悟入無礙用。知一切法入一相。而能演說無量法相無礙用。知一切法離言說能為他說無邊法門無礙用。於一切法善轉普門字輪無礙用。以一切法入一法門而不相違。於不可說劫說不窮盡無礙用。以一切法悉入佛法。令諸眾生皆得悟解無礙用。知一切法無有邊際無礙用。知一切法無障礙際。猶如幻網無量差別。於無量劫為眾生說不可窮盡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三法無礙。謂皆約智。於性相無礙之法。能知說自在故。一一多即入而不壞本。二實智出權。三無文示文。四一說多相。五無說之說。六一言圓僃輪字之義。彌伽處釋。七門門互收。八以真收俗。九橫知無邊。十豎窮其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以一切眾生身入己身無礙用。以己身入一切眾生身無礙用。一切佛身入一佛身無礙用。一佛身入一切佛身無礙用。一切剎入己身無礙用。以一身充徧一切三世法示現眾生無礙用。於一身示現無邊身入三昧無礙用。於一身示現眾生數等身成正覺無礙用。於一切眾生身現一眾生身。於一眾生身現一切眾生身無礙用。於一切眾生身示現法身。於法身示現一切眾生身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四身無礙用。文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願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以一切菩薩願作自願無礙用。以一切佛成菩提願力示現自成正覺無礙用。隨所化眾生自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礙用。於一切無邊際劫大願不斷無礙用。遠離識身不著智身。以自在願現一切身無礙用。捨棄自身成滿他願無礙用。普教化一切眾生而不捨大願無礙用。於一切劫行菩薩行而大願不斷無礙用。於一毛孔現成正覺。以願力故。充徧一切諸佛國土。於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為一一眾生如是示現無礙用。說一句法徧一切法界。興大正法雲。耀解脫電光。震實法雷音。雨甘露味雨。以大願力。充洽一切諸眾生界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五願無礙用。文竝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境界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在法界境界而不捨眾生境界無礙用。在佛境界而不捨魔境界無礙用。在涅槃境界而不捨生死境界無礙用。入一切智境界而不斷菩薩種性境界無礙用。住寂靜境界而不捨散亂境界無礙用。住無去無來無戲論無相狀無體性無言說如虗空境界。而不捨一切眾生戲論境界無礙用。住諸力解脫境界而不捨一切諸方所境界無礙用。入無眾生際境界而不捨教化一切眾生無礙用。住禪定解脫神通明智寂靜境界。而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無礙用。住如來一切行莊嚴成正覺境界。而現一切聲聞辟支佛寂靜威儀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六境界無礙。謂於此十種勝劣相違境中。於勝現劣。廻轉無礙。是為菩薩分齊之境。文亦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無盡辯才無礙用。一切總持無有忘失無礙用。能決定知決定說一切眾生諸根無礙用。於一念中以無礙智知一切眾生心之所行無礙用。知一切眾生欲樂隨眠習氣煩惱病。隨應授藥無礙用。一念能入如來十力無礙用。以無礙智知三世一切劫。及其中眾生無礙用。於念念中。現成正覺示現眾生無有斷絕無礙用。於一眾生想知一切眾生業無礙用。於一眾生音。解一切眾生語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七智無礙。前來雖亦有智。各從本類攝之。今則一向辨其智用。然智無若干。因法顯別。以法從智。前法無礙。以智從法。十中。初二能化智。次三知所化智。六上入佛智。前六皆權智。七八權實無礙智。後二事事無礙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通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於一身示現一切世界身無礙用。於一佛眾會聽受一切佛眾會中所說法無礙用。於一眾生心念中。成就不可說無上菩提。開悟一切眾生心無礙用。以一音現一切世界差別言音。令諸眾生各得解了無礙用。一念中現盡前際一切劫所有業果種種差別。令諸眾生悉得知見無礙用。一微塵出現廣大佛剎無量莊嚴無礙用。令一切世界具足莊嚴無礙用。普入一切三世無礙用。放大法光明。現一切諸佛菩提眾生行願無礙用。善守護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聲聞。獨覺。菩薩。所有如來十力菩薩善根無礙用。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無礙用。則能普入一切佛法。

疏 第八神通無礙。一無數色身通。二天耳。三他心。四分別言辭。五宿住通。故度世經名見前世。六往一切佛剎通。莊嚴乃是其中別義。七未來劫通。前已明過去。故通舉三世。八即一切法智通。故度世云。一切諸佛菩薩所建立行。演法光明而照耀之。即是法光照佛法也。九即天眼。度世云。知見一切等故。謂見有所作而守護之。十準晉本云。佛子。畧說菩薩平等觀一切諸法通自在。此即一切法滅盡三昧通。平等寂滅故。故度世云。菩薩平等。寂諸音響。則以平夷。等御眾生。今文脫此。文中畧舉。故不曲盡。大旨不異。十通品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力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以不可說世界置一塵中無礙用。於一塵中現等法界一切佛剎無礙用。以一切大海水置一毛孔。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而於眾生無所觸嬈無礙用。以不可說世界內自身中。示現一切神通所作無礙用。以一毛繫不可數金剛圍山。持以遊行一切世界。不令眾生生恐怖心無礙用。以不可說劫作一劫。一劫作不可說劫。於中示現成壞差別。不令眾生心有恐怖無礙用。於一切世界現水火風災種種變壞。而不惱眾生無礙用。一切世界三災壞時。悉能護持一切眾生資生之具不令損缺無礙用。以一手持不思議世界擲不可說世界之外。不令眾生有驚怖想無礙用。說一切剎同於虗空。令諸眾生悉得悟解無礙用。是為十。

疏 第九神力無礙。神通多約外用無壅。神力多約內有幹能。故其十中。多約一毛含攝等。此即身力。後是智力。若以通攝力。十種神力。但是一神足通耳。既分通力兩殊。故十通中。少說神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眾生力無礙用。教化調伏不捨離故。剎力無礙用。示現不可說莊嚴而莊嚴故。法力無礙用。令一切身入無身故。劫力無礙用。修行不斷故。佛力無礙用。覺悟睡眠故。行力無礙用。攝取一切菩薩行故。如來力無礙用。度脫一切眾生故。無師力無礙用。自覺一切諸法故。一切智力無礙用。以一切智成正覺故。大悲力無礙用。不捨一切眾生故。是為十。

疏 第十力無礙用。悲智之力。皆無礙故。亦有事用無礙。從多說之。

佛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礙用。若有得此十無礙用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成不成隨意無違。雖成正覺而亦不斷行菩薩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大誓願。入無邊無礙用門善巧示現故。

疏 第四總結成益中。欲成不成。已得無礙。得果不捨因。尤顯無礙。第八廻向即十無礙。一門具十。共百門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遊戲。何等為十。所謂以眾生身作剎身而亦不壞眾生身。是菩薩遊戲。以剎身作眾生身而亦不壞於剎身。是菩薩遊戲。於佛身示現聲聞獨覺身而不損減如來身。是菩薩遊戲。於聲聞獨覺身示現如來身而不增長聲聞獨覺身。是菩薩遊戲。於菩薩行身示現成正覺身而亦不斷菩薩行身。是菩薩遊戲。於成正覺身示現修菩薩行身。而亦不減成菩提身。是菩薩遊戲。於涅槃界示現生死身而不著生死。是菩薩遊戲。於生死界示現涅槃亦不究竟入於涅槃。是菩薩遊戲。入於三昧而示現行住坐臥一切業。亦不捨三昧正受。是菩薩遊戲。在一佛所聞法受持其身不動。而以三昧力。於不可說諸佛會中各各現身。亦不分身亦不起定。而聞法受持相續不斷。如是念念。於一一三昧身。各出生不可說不可說三昧身。如是次第一切諸劫猶可窮盡。而菩薩三昧身不可窮盡。是菩薩遊戲。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遊戲。

疏 第九遊戲下三門。明無縛無著解脫廻向中行。彼有百門廣顯。以無縛著解脫。成就暜賢自在智用。今畧其三。此門任志行成。遊賞自在。次門明境界難量。後門明智用幹能。皆由無縛無著故。今初十中。攝為五對。一依正染淨相作。而皆不壞本相正顯遊戲之義。如世縱情遊戲。無損動故。他皆倣此。二大小乘互現。三因果互現。四生死涅槃互現。五定散自在。謂初即定中起用而常定。後即用中入定而常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境界。何等為十。所謂示現無邊法界門令眾生得入。是菩薩境界。示現一切世界無量妙莊嚴令眾生得入。是菩薩境界。化往一切眾生界悉方便開悟。是菩薩境界。於如來身出菩薩身。於菩薩身出如來身。是菩薩境界。於虗空界現世界。於世界現虗空界。是菩薩境界。於生死界現涅槃界。於涅槃界現生死界。是菩薩境界。於一眾生語言中出生一切佛法語言。是菩薩境界。以無邊身現作一身。一身作一切差別身。是菩薩境界。以一身充滿一切法界。是菩薩境界。於一念中。令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各現無量身成等正覺。是菩薩境界。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境界。

疏 第二境界難量。通二種境。一即遊戲所行之境。故晉經名為勝行。二即分齊之境。謂出沒無礙。唯菩薩能故。十中前三通所行境。後七皆分齊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何等為十。所謂深心力。不雜一切世情故。增上深心力。不捨一切佛法故。方便力。諸有所作究竟故。智力。了知一切心行故。願力。一切所求令滿故。行力。盡未來際不斷故。乘力。能出生一切乘而不捨大乘故。神變力。於一一毛孔中各各示現一切清淨世界一切如來出興世故。菩提力。令一切眾生發心成佛無斷絕故。轉法輪力。說一句法悉稱一切眾生諸根性欲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無上一切智十力。

疏 第三十力智能。十中前七自分力。後三勝進力。前中初三自利。一一向深求故。釋以不雜。二深求佛法。佛法即是增上。三所作究竟者。由有善巧。次二利他。後二通二利。餘可知。 已上三門。明第九無縛無著解脫廻向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畏。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聞持一切言說。作如是念。設有眾生無量無邊。從十方來。以百千大法而問於我。我於彼問。不見微少難可答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隨其所問。悉能詶對。斷其疑惑無有怯弱。是為菩薩第一無畏。

疏 第十十無畏下四門。明法界無量廻向中行。分之為三。初門明所廻善根。次門明法界行體。後二門明所成之德。今初即是法施善根。無畏即說法之德故。十中。一聞持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來灌頂無礙辯才。到於一切文字言音開示祕密究竟彼岸。作如是念。設有眾生無量無邊。從十方來。以無量法而問於我。我於彼問。不見微少難可答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隨其所問悉能詶對。斷甚疑惑無有恐懼。是為菩薩第二無畏。

疏 二辨才無畏。上二不畏不能答難。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空。離我。離我所。無作。無作者。無知者。無命者。無養育者。無補伽羅。離蘊界處。永出諸見心如虗空。作如是念。不見眾生有微少相能損惱我身語意業。何以故。菩薩遠離我我所故。不見諸法有少性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堅固勇猛不可沮壞。是為菩薩第三無畏。

疏 三二空無畏。了達二空。不畏妄念。

佛子。菩薩摩訶薩佛力所護。佛力所持。住佛威儀。所行真實無有變易。作如是念。我不見有少分威儀令諸眾生生訶責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於大眾中安隱說法。是為菩薩第四無畏。

疏 四威儀無缺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身語意業皆悉清淨。鮮白柔和。遠離眾惡。作如是念。我不自見身語意業而有少分可訶責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能令眾生住於佛法。是為菩薩第五無畏。

疏 五三業無過無畏。上二不畏外譏。

佛子。菩薩摩訶薩。金剛力士。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帝釋。梵王四天王等。常隨侍衞。一切如來護念不捨。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不見有眾魔外道有見眾生。能來障我行菩薩道少分之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發歡喜心行菩薩行。是為菩薩第六無畏。

疏 六外護無畏。不畏眾魔外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得成就第一念根。心無忘失。佛所悅可。作如是念。如來所說成菩提道文字句法。我不於中見有少分忘失之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受持一切如來正法。行菩薩行。是為菩薩第七無畏。

疏 七正念無畏。不畏遺忘。

佛子。菩薩摩訶薩。智慧方便悉已通達。菩薩諸力皆得究竟。常勤教化一切眾生。恒以願心繫佛菩提。而為悲愍眾生故。成就眾生故。於煩惱濁世示現受生。種族尊貴。眷屬圓滿。所欲從心。歡娛快樂。而作是念。我雖與此眷屬聚會。不見少相而可貪著。廢我修行禪定解脫。及諸三昧總持辯才菩薩道法。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已得自在到於彼岸。修菩薩行誓不斷絕。不見世間有一境界而能惑亂菩薩道者。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以大願力。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為菩薩第八無畏。

疏 八方便無畏。不畏生死。如善治船。不懼海難。

鈔 如善治船者。即大品經意。七地已引。

佛子。菩薩摩訶薩。恒不忘失薩婆若心。乘於大乘行菩薩行。以一切智大心勢力。示現一切聲聞獨覺寂靜威儀。作如是念。我不自見當於二乘而取出離少分之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到彼無上大無畏岸。普能示現一切乘道。究竟滿足平等大乘。是為菩薩第九無畏。

疏 九一切智心無畏。不畏二乘。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諸白淨法。具足善根圓滿神通。究竟住於諸佛菩提。滿足一切諸菩薩行。於諸佛所。受一切智灌頂之記。而常化眾生行菩薩道。作如是念。我不自見有一眾生應可成熟而不能現諸佛自在而成熟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不斷菩薩行。不捨菩薩願。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現佛境界而化度之。是為菩薩第十無畏。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畏。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無上大無畏。而亦不捨菩薩無畏。

疏 十具行無畏。不畏不能化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共法。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不由他教。自然修行六波羅蜜。常樂大施不生慳悋。恒持淨戒無所毀犯。具足忍辱心不動搖。有大精進未曾退轉。善入諸禪永無散亂。巧修智慧悉除惡見。是為第一不由他教。隨順波羅蜜道修六度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普能攝受一切眾生。所謂以財及法而行惠施。正念現前和顏愛語。其心歡喜示如實義。令得悟解諸佛菩提。無有憎嫌。平等利益。是為第二不由他教。順四攝道勤攝眾生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善巧迴向。所謂不求果報迴向。順佛菩提迴向。不著一切世間禪定三昧迴向。為利益一切眾生迴向。為不斷如來智慧迴向。是為第三不由他教。為諸眾生發起善根求佛智慧不共法。

疏 第二不共法。正明法界行體。以稱法界起行。故不共凡小。又悟不由他。亦非他共。十中一自利行。二他化行。三上求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到善巧方便究竟彼岸。心恒顧復一切眾生。不猒世欲凡愚境界。不樂二乘出離之道。不著己樂。唯勤化度。善能入出禪定解脫。於諸三昧悉得自在。往來生死如遊園觀。未曾暫起疲猒之心。或住魔宮。或為釋天梵王世主。一切生處。靡不於中而現其身。或於外道眾中出家。而恒遠離一切邪見。一切世間文詞呪術。字印筭數。乃至遊戲歌舞之法。悉皆示現無不精巧。或時示作端正婦人。智慧才能世中第一。於諸世間出世間法。能問能說。問答斷疑。皆得究竟一切世間出世間事。亦悉通達到於彼岸。一切眾生恒來瞻仰。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失大乘心。雖念念中示成正覺而不斷菩薩行。是為第四不由他教方便善巧究竟彼岸不共法。

疏 四善巧行。於中五。一巧離二乘。二善能下。巧修三昧。三往來下。巧順世間。四雖現下。巧住諸乘。五雖念念下。巧窮因果。

佛子。菩薩摩訶薩。善知權實雙行道。智慧自在到於究竟。所謂住於涅槃而示現生死。知無眾生而勤行教化。究竟寂滅而現起煩惱。住一堅密智慧法身。而普現無量諸眾生身。常入深禪定。而示受欲樂。常遠離三界而不捨眾生。常樂法樂。而現有婇女歌詠嬉戲。雖以眾相好莊嚴其身。而示受醜陋貧賤之形。常積集眾善無諸過惡。而現生地獄畜生餓鬼。雖已到於佛智彼岸。而亦不捨菩薩智身。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無量智慧。聲聞獨覺尚不能知。何況一切童蒙眾生。是為第五不由他教權實雙行不共法。

疏 五雙行不共行。有標。釋。結。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隨智慧行皆悉清淨。所謂具足大慈永離殺心。乃至具足正解無有邪見。是為第六不由他教身口意業隨智慧行不共法。

疏 六三業隨智慧行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大悲不捨眾生。代一切眾生而受諸苦。所謂地獄苦。畜生苦。餓鬼苦。為利益故。不生勞倦。唯專度脫一切眾生。未曾耽染五欲境界。常為精勤滅除眾苦。是為第七不由他教常起大悲不共法。

疏 七悲代他苦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之所樂見。梵王帝釋四天王等。一切眾生見無猒足。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久遠世來。行業清淨無有過失。是故眾生見者無猒。是為第八不由他教。一切眾生皆悉樂見不共法。

疏 八大慈攝物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薩婆若大誓莊嚴志樂堅固。雖處凡夫聲聞獨覺險難之處。終不退失一切智心明淨妙寶。佛子。如有寶珠名淨莊嚴。置泥潦中光色不改。能令濁水悉皆澄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在凡愚雜濁等處。終不失壞求一切智清淨寶心。而能令彼諸惡眾生。遠離妄見煩惱穢濁。得求一切智清淨心寶。是為第九不由他教。在眾難處。不失一切智心寶不共法。

疏 九堅淨自他行。涅槃春池。可於中說。

鈔 涅槃春池者。然此經喻。乃有二意。一約教說。二約理說。今引涅槃。乃是約教。即第二名春池喻。經云。譬如春時。有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遊戲。失瑠璃寶。沒深水中。是時諸人。悉共入水。求覓是寶。競捉瓦石。各各自謂得瑠璃寶。歡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時寶珠。猶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於是大眾。乃見寶珠。故在水下。猶如仰觀虛空月形。是時眾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遠公釋云。此即對前比丘。歎昔所解無常苦空無我真法。教其甄揀。於中先喻。後約喻教勸。喻中有三。一求真取偽喻。二歡喜下。知偽非真喻。三是時下。捨偽取真喻。上方喻意。下約喻教勸比丘。文別有四。一約初喻。呵其取偽。經云。汝等比丘。不應如是修集無常苦無我想不淨想等。以為實義。如彼諸人。各以瓦石而為寶珠。二約第三喻。教其取真。經云。汝等應當善學方便。在在處處。常修我想。常樂我淨想。三約第二喻。勸知昔偽。經云。復應當知。先所修習四法相貌。悉是顛倒。四重約第三喻。勸修今真。經云。欲得真實修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寶珠。謂我想。常樂淨想。若直就經。宜用心觀。約理以說。經中初法。次喻。後合。以一切智清淨玅法而為寶者。具三德故。明為般若。淨即解脫。玅為法身。即體之智曰明。即照之寂為淨。斯二不二為法身體玅之至也。凡夫如泥。二乘有淺智如潦。光色不改不壞自心。令濁水清即是利他。遠見煩惱。異於凡夫求一切智。異於二乘。故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也。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自覺境界智。無師自悟。究竟自在到於彼岸。離垢法繒以冠其首。而於善友不捨親近。於諸如來常樂尊重。是為第十不由他教得最上法。不離善知識。不捨尊重佛不共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共法。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廣大不共法。

疏 十位滿常修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業。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業。悉能嚴淨故。一切諸佛業。悉能供養故。一切菩薩業。同種善根故。一切眾生業。悉能教化故。一切未來業。盡未來際攝取故。一切神力業。不離一世界徧至一切世界故。一切光明業。放無邊色光明。一一光中有蓮華座。各有菩薩結跏趺坐而顯現故。一切三寶種不斷業。諸佛滅後守護住持諸佛法故。一切變化業。於一切世界說法教化諸眾生故。一切加持業。於一念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欲皆為示現。令一切願悉成滿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業。

疏 第三十種業下二門。明所成之德中。先明業用。十句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不來身。於一切世間不受生故。不去身。於一切世間求不得故。不實身。一切世間如實得故。不虗身。以如實理示世間故。不盡身。盡未來際無斷絕故。堅固身。一切眾魔不能壞故。不動身。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具相身。示現清淨百福相故。無相身。法相究竟悉無相故。普至身。與三世佛同一身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無盡之身。

疏 後門十身。顯得其體。然若身若業。皆同法界無量。畧舉十耳。此中十身。與第九行十身。大同小異。謂此不來不去。即彼不生不滅。不實不虛。即彼不實不妄。不盡堅固。即彼不遷不壞。不遷則橫無遷變。不盡則豎說無窮。此中不動。即彼一相。故文殊般若云不動法界。法界即一相。由得一相。魔不能動。此具相身。即彼入一切世界諸趣身。無相名同。暜至身。即彼入一切世界非趣身。餘如十行中辨也。 已上四門。明第十法界無量廻向竟。 上來十廻向位竟。

*大文第五十種身業下。有五十門。答五十問。明十地位中行相。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業。何等為十。所謂一身充滿一切世界身業。於一切眾生前悉能示現身業。於一切趣悉能受生身業。遊行一切世界身業。往詣一切諸佛眾會身業。能以一手普覆一切世界身業。能以一手摩一切世界金剛圍山碎如微塵身業。於自身中現一切佛剎成壞示於眾生身業。以一身容受一切眾生界身業。於自身中普現一切清淨佛剎。一切眾生於中成道身業。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佛業。悉能覺悟一切眾生。

疏 今依次分配十地。初地十門。次八漸畧。文勢爾故。謂二地六門。三四各五門。五二。六一。七八各三。九地二門。十地十三門。至文當知。今初十門明歡喜地中行。若麤相分。總為三叚。初二約身。次四辨語。後四明意。總顯彼地三業殊勝。若順彼文。且分為二。初九明初住地中行。後一明安住地中行。前中分四。初六門明依何身。次心一門。辨以何因。三發心門。明為何義。四周徧門。顯有何相。今初分二。前二約身辨身。後四就語辨身。語屬身故。皆是深種善根之所攝故。今初分二。此門約色身業用明身。十句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諸波羅蜜身。悉正修行故。四攝身。不捨一切眾生故。大悲身。代一切眾生受無量苦無疲猒故。大慈身。救護一切眾生故。福德身。饒益一切眾生故。智慧身。與一切佛身。同一性故。法身。永離諸趣受生故。方便身。於一切處現前故。神力身。示現一切神變故。菩提身。隨樂隨時成正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身。

疏 後十種身。約法門自體明身。故但云身。十中度攝福智等。即前深種善根。集助道等。互有影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語。何等為十。所謂柔輭語。使一切眾生皆安隱故。甘露語。令一切眾生悉清涼故。不誑語。所有言說皆如實故。真實語。乃至夢中無妄語故。廣大語。一切釋梵四天王等皆尊敬故。甚深語。顯示法性故。堅固語。說法無盡故。正直語。發言易了故。種種語。隨時示現故。開悟一切眾生語。隨其欲樂令解了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微妙語。

疏 二就語辨身中四門。皆是所種善根。是知彼文雖無。義已含有。若全異彼。豈為彼行。若全同彼。何須重說。故彼文節節皆云。若廣說者。不可窮盡。小異何疑。四門即分為四。初十種語。明語體用。若約遮釋。十中。初一離惡口。二離兩舌。次二離妄語。一麤。二細。餘六離綺語。若約表釋。十種各顯一德。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淨修語業。何等為十。所謂樂聽聞如來音聲淨修語業。樂聞說菩薩功德淨修語業。不說一切眾生不樂聞語淨修語業。真實遠離語四過失淨修語業。歡喜踊躍讚歎如來淨修語業。如來塔所高聲讚佛如實功德淨修語業。以深淨心施眾生法淨修語業。音樂歌頌讚歎如來淨修語業。於諸佛所聽聞正法不惜身命淨修語業。捨身承事一切菩薩及諸法師。而受妙法淨修語業。是為十。

疏 二。十種淨修語。顯語淨因。初二攝法。次二離過。次二攝善。次二法施。後二求法行。由此十事。能令語淨。

若菩薩摩訶薩以此十事淨修語業。則得十種守護。何等為十。所謂天王為首。一切天眾而為守護。龍王為首。一切龍眾而為守護。夜叉王為首。乾闥婆王為首。阿脩羅王為首。迦樓羅王為首。緊那羅王為首。摩睺羅伽王為首。梵王為首。一一皆與自己徒眾而為守護。如來法王為首。一切法師皆悉守護。是為十。

疏 三。十王守護。即淨語之果。發其言善。幽冥應之。況其人乎。然地經中。善知識善護。意通由諸善。不獨由語。故度世經。亦不躡前。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守護已。則能成辦十種大事。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皆令歡喜。一切世界悉能往詣。一切諸根皆能了知。一切勝解悉令清淨。一切煩惱皆令除斷。一切習氣皆令捨離。一切欲樂皆令明潔。一切深心悉使增長。一切法界悉令周徧。一切涅槃普令明見。是為十。

疏 四。十種大事。按經。即內善外護。故能成所作。然即地經善集白法。善淨深心等。餘句中義。亦不獨躡於語。然皆躡者。以語例餘。於理無爽。十句竝通二利。文相亦顯。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如大地心。能持能長一切眾生諸善根故。如大海心。一切諸佛無量無邊大智法水悉流入故。如須彌山王心。置一切眾生於出世間最上善根處故。如摩尼寶王心。樂欲清淨無雜染故。如金剛心。決定深入一切法故。如金剛圍山心。諸魔外道不能動故。如蓮華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如優曇鉢華心。一切劫中難值遇故。如淨日心。破暗障故。如虗空心。不可量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清淨心。

疏 第二十種心者。明以何因。以大悲為首。荷負一切等故。十中一荷負心。心如大地。荷四重任故。二深廣心。包含無外故。三勝心。四淨心。五利。六堅。七無染。八希有。九智慧。十無邊。竝語心體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心。何等為十。所謂發我當度脫一切眾生心。發我當令一切眾生除斷煩惱心。發我當令一切眾生消滅習氣心。發我當斷除一切疑惑心。發我當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心。發我當除滅一切惡道諸難心。發我當敬順一切如來心。發我當善學一切菩薩所學心。發我當於一切世間一一毛端處現一切佛成正覺心。發我當於一切世界擊無上法鼓。令諸眾生隨其根欲悉得悟解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發起能事心。

疏 第三十種發心者。明為何義。為上求下化。故發起勝用。十句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周徧心。何等為十。所謂周徧一切虗空心。發意廣大故。周徧一切法界心。深入無邊故。周徧一切三世心。一念悉知故。周徧一切佛出現心。於入胎誕生出家成道轉法輪般涅槃悉明了故。周徧一切眾生心。悉知根欲習氣故。周徧一切智慧心。隨順了知法界故。周徧一切無邊心。知諸幻網差別故。周徧一切無生心。不得諸法自性故。周徧一切無礙心。不住自心他心故。周徧一切自在心。一念普現成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量無上佛法周徧莊嚴。

疏 第四十種周徧心。明有何相。以過凡夫地。入真如法中故。十中。一總明悲廣智大。曠若虛空。二智契深極。餘皆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根。何等為十。所謂歡喜根。見一切佛信不壞故。希望根。所聞佛法皆悟解故。不退根。一切作事皆究竟故。安住根。不斷一切菩薩行故。微細根。入般若波羅蜜微妙理故。不休息根。究竟一切眾生事故。如金剛根。證知一切諸法性故。金剛光燄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無差別根。一切如來同一身故。無礙際根。深入如來十種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圓滿根。

疏 第二十種根。即安住地中行。由前初住之行。令此勝用增上。皆光顯故。名之為根。十中分三。初一信成就。次六修行成就。於中初句樂欲根。即近安樂法。多聞能正觀故。二不退者。即不著名利。於三昧中亦無愛著。及貪求故。三安住者。萬行念念現前故。四五悲智不斷。上皆教道。六即證道之修。後三即廻向成就。一總求一切地智故。即金剛智。照徹法性故。二別求法身。三求功德身。謂十力等。 已上十門明初地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不染一切世間法深心。不雜一切二乘道深心。了達一切佛菩提深心。隨順一切智智道深心。不為一切眾魔外道所動深心。淨修一切如來圓滿智深心。受持一切所聞法深心。不著一切受生處深心。具足一切微細智深心。修一切諸佛法深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智無上清淨深心。

疏 第二十種深心下六門。明第二地中行。於中二。初二門。明發起淨十種深心。後四門。自體淨。今初。前門自分。直明深心。後門勝進。加以增上。今初晉經及論。皆名直心者。然深心有二義。一於法殷重名深。即樂修善行。二契理名深。深入理故。若語直心。但有後義。正念真如法故。今文具二。初由契理。二由修行。次七廣上契理。後一顯前修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增上深心。何等為十。所謂不退轉增上深心。積集一切善根故。離疑惑增上深心。解一切如來密語故。正持增上深心。大願大行所流故。最勝增上深心。深入一切佛法故。為主增上深心。一切佛法自在故。廣大增上深心。普入種種法門故。上首增上深心。一切所作成辦故。自在增上深心。一切三昧神通變化莊嚴故。安住增上深心。攝受本願故。無休息增上深心。成熟一切眾生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增上深心。

疏 二增上深心。即勝進上求。增殷重故。十句亦四。初門樂修善行。二標契理。次三成上離疑。一出所因。二彰所入。三成德自在。後五成上積集善根。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修。何等為十。所謂布施勤修。悉捨一切不求報故。持戒勤修。頭陀苦行少欲知足無所欺故。忍辱勤修。離自他想忍一切惡。畢竟不生恚害心故。精進勤修。身語意業未曾散亂。一切所作皆不退轉至究竟故。禪定勤修。解脫三昧出現神通。離一切欲煩惱鬬諍諸眷屬故。智慧勤修。修習積聚一切功德無猒倦故。大慈勤修。知諸眾生無自性故。大悲勤修。知諸法空。普代一切眾生受苦無疲猒故。覺悟如來十力勤修。了達無礙示眾生故。不退法輪勤修。轉至一切眾生心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勤修。

疏 第二十種勤修下四門。明自體淨中行。彼約別地之行。但明於戒。而有三聚。今文分二。初一門通修十度。即攝善法戒。律儀亦在其中。以地相望。是修位之首。故特名勤修。晉經名方便。方便修起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何等為十。所謂最上決定解。種植尊重善根故。莊嚴決定解。出生種種莊嚴故。廣大決定解。其心未曾狹劣故。寂滅決定解。能入甚深法性故。普徧決定解。發心無所不及故。堪任決定解。能受佛力加持故。堅固決定解。摧破一切魔業故。明斷決定解。了知一切業報故。現前決定解。隨意能現神通故。紹隆決定解。一切佛所得記故。自在決定解。隨意隨時成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決定解。

疏 二決定解下三門。明饒益有情戒中行。此門總顯智。於諸善決起勝解。地經約戒。但解十善。晉經名樂修。由有決解。故樂修習。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知諸世界。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世界入一世界。知一世界入一切世界。知一切世界一如來身一蓮華座皆悉周徧。知一切世界皆如虗空。知一切世界具佛莊嚴。知一切世界菩薩充滿。知一切世界入一毛孔。知一切世界入一眾生身。知一切世界一佛菩提樹一佛道場皆悉周徧。知一切世界一音普徧。令諸眾生各別了知。心生歡喜。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佛剎廣大決定解。

疏 二解世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知眾生界。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界本性無實。知一切眾生界悉入一眾生身。知一切眾生界悉入菩薩身。知一切眾生界悉入如來藏。知一眾生身普入一切眾生界。知一切眾生界悉堪為諸佛法器。知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欲為現釋梵護世身。知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欲為現聲聞獨覺寂靜威儀。知一切眾生界為現菩薩功德莊嚴身。知一切眾生界為現如來相好寂靜威儀開悟眾生。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威力決定解。

疏 三解眾生。文相竝顯。 已上六門明二地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