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一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初大意三叚。

疏 初明來意。先通後別。通則此下五品為答第二會初如來地等十句問故。古德但有三品答前。謂前明修生之因。今辨修生之果。因圓果滿。故次來也。若答前問。何以重請。由因果隔絕。念法希聞。因德尚深。果必玄玅。故念請耳。別明此品。則前品因終。此品果始。故次來也。

鈔 若答前問下。解妨。先問。以前六會。共答前問。皆不重請。故問此品。何以重請。由因果下。古德答此。乃有二意。一因果隔絕。前諸會同因。故不別問。此下是果。果隔於因。故此重問。二念法希奇。果不思議。故復念請。

疏 二釋名者。如來果法。迴超言慮。故以為名。斯即佛之不思議法也。

疏 三宗趣者。先總後別。總明說佛果德體用。心言罔及為宗。令總忘言絕想速滿為趣。別就宗中。三門分別。一通辨佛德。若說百四十不共佛法。通於權小。若五法攝大覺性。猶通於權。若言唯一味實德者。約理頓說。若言具無盡德。是此所明。故後文中。初標十問。答具多門。類通十方。一一無盡。

鈔 初通辨佛德。言百四十不共者。已見光明覺品。今重舉總數。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四一切種清淨。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無忘失法。永斷習氣。一切種玅智。為百四十。而通權小者。小乘亦說。但相劣耳。權大說者。皆悉超勝。此約五教。已有其二。若五法下。正明實教。故云通權。權實皆有。但實教中會歸法性。不壞相耳。若言唯一味下。二即頓教。若言具無盡下。三即圓教。從故後文中下。四辨今經是圓教德。

疏 二別顯義相。諸佛功德。不出二種。一者修生。二者本有。初謂信等。本無今有。後謂真如。具性功德。此二無礙。應成四句。一唯修生。二唯本有。以性相區分故。三本有修生。謂如來藏待彼了因。本隱今顯故。四修生本有。無分別智。冥符理故。若權教所明。二德不雜。法報四句。亦有差殊。依此經宗。雖有四義。而無四事。本有如真金。修生如嚴具。然由嚴具。方顯金德。嚴具無體。全攬金成。故唯金不礙嚴具。唯法身而不礙報化。唯嚴具亦然。既互全收。故十身無礙。八相該於法界。丈六徧於十方。諸根毛孔。各無限量。亦不礙量。量與無量。無有障礙。

鈔 二別顯義相。於中有二。初正顯二德。言信等者。此通行位。信為萬行之首。則該進念定等。位亦以信為初。五十二位所有行德。皆有二故。若權教下二揀權異實。初明權故。言不雜者。如轉依果有二。一所生得。即是四智。二所顯得。即是涅槃。涅槃本有。四智修生。修生有為。修顯無為。故二不雜。法報四句者。遮救。恐外救云。我宗亦有四句。何異前融。一唯法。即在纏法身。二唯報。即四智菩提。三亦法亦報。謂真如出纏。具諸功德。四非法非報。所謂應化。今言亦有差殊者。正揀權也。雖有四句。染淨時乖。法報非一。思之。出依此經宗下。三顯實教。舉喻四句。喻上四句。今更以喻。總喻二德。如修生在因。漸顯於本有。在果圓滿於本有。非本有理有漸有圓如初生月。明雖漸滿。而常帶圓月。以圓月常在故。故十五日月。徧在初一二三等中。則知滿果。徧在因位。亦令後後。常具前前。前前常具後後。以初一日。有二日月。乃至十五日月。以十五日月。即初月故。法合可知。由此。故云修生本有。以初圓時。先已圓故。本有修生。以初生時。亦已圓故。忘懷思之。

疏 三顯不思議之義。泛明有四。一理玅難測。二事廣難知。三行深越世。四果用超情。今文通四。正辨後一。就後一中。復開為四。一何者不思議。畧辨十種。一智超世表。二悲越常情。三無思成事。四同染恒淨。五所作祕密。六業用廣大。七多少即入。八分圓自在。九依正無礙。十理事一味。文竝具之。恐繁不引。二於何不思議。此有四位。一過世間。二越權小。三超因位。四顯法自體。三云何不思議。亦有四種。謂非聞思修。及報智境故。四何用不思議。亦有四種。謂令信向故。起行求故。隨分證故。圓滿得故。前竝是宗。唯何用為趣。即此宗趣。可以釋名。

鈔 四何用下。徵不思議意。謂如來說法。本欲利生。令絕言思。於物何益。答意云。令信入故。謂欲證入。要須心絕動搖。言亡戲論耳。

論 將釋此品。約立四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能說法主。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此品依如來身口智三業得名。云何名不思議。想心不能及。名為不思。情識名言不能及。故言不議。明如來智用。非識心妄情思慮所知故。情亡想寂。智現乃應。名為不思議。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品既說菩薩住處攝生住持之宜。此品即明能化之智。故名佛不思議。非情識議量所為。任智自性徧周。不為應物。故有此品來也。三釋能說法主者。說法菩薩。號青蓮蕐藏。明前品菩薩得法成忍。得心自在。號曰心王。此明根本智圓明。清淨無染。名青蓮蕐。以根本智圓明。能成差別智名藏故。告蓮蕐藏菩薩者。明根本智告差別智故。為表相成故。此品意明以自心王根本智。說差別智。教化眾生。自佛事業大自在用故。為此會中。從阿僧祇品。至出現品。有八品經。總談佛果位中心行法則故。該前五位差別同所歸故。不移十三昧之體暜光明智。而有此八品法門。及一部經故。皆約自佛智德。立菩薩名。而說自法。令易解故。四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長科為三十五叚。前三叚是問。并佛加持及青蓮蕐獲益。後三十二叚是答。

*次正釋文。五品分二。初品總明佛德。後四別顯佛德。古德後二為平等因果。此但三品果法。有將此三配體相用。後二可然。初品有妨。有相用故。今依賢首。初品總顯佛德體用。次品別顯勝德之相。後品別明勝德用益。又初品明德。次品明相。後品明好。

鈔 後之四品者。是疏新意。欲將五品。答其十問。然有三重。一此品總明佛德。具答十問。如下科釋。二者。一一門中含答十門。亦如下釋。三者五品廣答十問。如下說分之初。古德已下。敘昔。疏且述古。便依三品科經。

*今初分四。一請分。二加分。三證分。四說分。今初。

爾時大會中。有諸菩薩作是念。諸佛國土云何不思議。諸佛本願云何不思議。諸佛種性云何不思議。諸佛出現云何不思議。諸佛身云何不思議。諸佛音聲云何不思議。諸佛智慧云何不思議。諸佛自在云何不思議。諸佛無礙云何不思議。諸佛解脫云何不思議。

疏 文二。先明請人。後諸佛下。正顯所念十法。皆云不思議。即前果用超情。離於說相故。此十句。義竝多含。皆通真應。不得一向就應而辨。然此十問。攝前暜光後二十句所成果問。謂身攝六根。智攝佛境佛地及最勝三問。自在攝五。一神力。二神通。三十力。四無畏。五三昧。此竝前開此合。

鈔 然此十下。對前相攝。今當先列第二會初二十句問。一如來地。二如來境界。三如來神力。四如來所行。五如來十力。六如來無畏。七如來三昧。八如來神通。九如來自在。十如來無礙。十一如來眼。十二如來耳。十三如來鼻。十四如來舌。十五如來身。十六如來意。十七如來辯才。十八如來智慧。十九如來最勝。二十欠光明。故唯有十九。然句句皆有云何是言。經中十句。次第可知。此中攝彼。不依次第。對前成三類故。一前開此合。二前合此開。三無開合。欲以此少。攝彼之多。故先明前開此合。乃有三句。攝前十六句。第二前合此開。以前二句。攝五句。第三節。彼此一句。則此中初合有三。次此開有六。後此不開有一。具足十句。彼前初開有十六。次合有二。後不開合亦一。成十九句。就初前開中。第一身攝六根者。身即六中之一。兼攝欠光明一句。故有七句。第二智慧攝三。兼能攝智為四。第三自在攝五。兼能攝自在為六。故成十七。

疏 前境界中。開出國土。所化所依之境故。前所行中。開出出現。本願。種性。種性即悲智之行。本願就因辨行故。出現是佛暜賢行故。出現與行。互有寬陿。下出現品行是其一故。前之無礙。此開解脫。作用無礙名解脫故。所以開合者。顯義無方故。名多同者。顯不異故。

鈔 前境界下。第二前合此開中。亦有三節。而初境界國土。無能攝句。境界由前智慧已攝境故。故雖三節。但有二句。境界是所化之境。國土是所依之境。第二節所行攝三。即有能攝。然三皆行故。言出現與行互有寬狹者。遮難。恐有難言。彼十門出現。行是其一。如何此行能攝彼耶。故以互有寬狹通之。如以菩提為門。則菩提之性。攝於涅槃。若以涅槃為門。則涅槃攝於菩提。前之無礙者。是第三節。則前但有一。此則具於無礙解脫。

疏 音聲即辯。雖無開合。名有寬狹。義旨大同。

鈔 音聲即辯下。第三無開合。前後各一句。

疏 更為立圖。

○佛不思議法品初十問。 ○如來名號品二十問。

一國土◎───────◎二如來境界

二本願◎

三種性◎ ─ ◎四所行

四出現◎

─── ◎十一眼

─── ◎十二耳

─── ◎十三鼻

五身◎ ─ ◎十四舌

◎十五身

◎十六意

◎二十光明 (前文闕此)

六音聲◎───────◎七辯才

───◎一佛地

七智慧◎ ◎二佛境

───◎十八智慧

───◎十九最勝

───◎三神力

───◎五十力

八自在◎ ─ ◎六無畏

───◎七三昧

───◎八神通

───◎九自在

九無礙◎ ─ ◎十無礙

───十解脫◎

疏 此十義相。第二會中已釋。至下說分重明。

*第二加分。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則以神力加持。智慧攝受。光明照耀。威勢充滿。令青蓮華藏菩薩住佛無畏。入佛法界。獲佛威德。神通自在。得佛無礙。廣大觀察。知一切佛種性次第。住不可說佛法方便。

疏 加分中三。初加因神知機故。次則以下。顯加相。三業加故。初句總。餘句別。謂意語身。以光即教光故。後令青蓮蕐下。加所為。為具說德故。文有八句。一外制無畏。二內證深寂。此意業勝。三威德內充。四神用外徹此身業勝。五具四無礙。是語業勝。六徧觀機教為廣大。七知性無差為次第。八授記善巧為方便皆說德也。所以加青蓮蕐藏者。果德離言。藉因顯故。因果同時故。性德無染最超勝故。一德具含一切功德故。

鈔 果德離言者。此文有四節。此對表花之義。經宗有因果二分。十地已明。花引果故。二因果下。表蓮蕐義。謂有問言。是花引果。何要蓮蕐。故答云。餘花花前果後。此花不有則已。有則花實雙含。又無染故。故舉蓮蕐。三又問言。蓮蕐有四。何要舉青。故疏答云。最超勝故。智論云。水生花勝者。即優鉢羅花故。四又蓮蕐。一蓮多子。表一含一切故。此釋藏義。

*第三證分。

爾時青蓮華藏菩薩。則能通達無礙法界。則能安住離障深行。則能成滿普賢大願。則能知見一切佛法。以大悲心觀察眾生欲令清淨。精勤修習無有厭怠。受行一切諸菩薩法。於一念中出生佛智。解了一切無盡智門。總持辯才皆悉具足。

疏 十句。初四自利。次三利他。上皆自分。後於一念下三句。勝進。竝顯可知。

*第四說分。分二。先承力總告。

承佛神力。告蓮華藏菩薩言。

疏 告蓮蕐藏者。非同佛心。無以受佛德故。亦名蓮蕐。不言青者。不礙能說為最勝故。

*後正顯佛德。畧有二義。一總下五品。共答十問。此品答佛種性。佛以功德為種性故。次二品答身。次一品答本願。後一品答出現。其國土問。初會已廣。餘或經來未盡。或前後攝之。二者此品具答十問。謂佛德無量。畧顯三十二門。門門皆具十。有三百二十德。以顯無盡。昔以初十標宗畧答。具答十問。所餘唯有別答。而超次答前十問。今謂三十二門。如次答前十問。而門門皆含答十。欲顯佛德。一具一切故。亦顯所問能包含故。而其標門之名。多不同前者。為顯佛德無邊量故。文分為十。初二門答國土問。第二念念出生下二門。答本願問。第三不思議境下二門。答種性問。第四暜入下二門。答出現問。第五離過清淨下五門。答身問。第六演說下二門。答音聲問。第七最勝下三門。答智慧問。第八自在下八門。答自在問。第九決定下三門。答無礙問。第十一切智住下三門。答解脫問。以身及自在。含前暜光諸問多故。用門亦多。而文多有三。謂標。釋。結。義相至文當顯。今初二門答國土。

佛子。諸佛世尊有無量住。所謂常住大悲。住種種身作諸佛事。住平等意轉淨法輪。住四辯才說無量法。住不思議一切佛法。住清淨音徧無量土。住不可說甚深法界。住現一切最勝神通。住能開示無有障礙究竟之法。

疏 國土即是所依所住。初門明其常住法門。後門明其徧住法界。不唯國土。不在方所。為真土也。今初文二。初標。後釋。釋中九句。顯於如來應機說法。含答十問。則十問皆成住處。下皆倣之。一起應之心。答種性問。悲為種性故。二演法之身。答身問。三轉法之意。答本願問。本願平等。利一切故。四能轉之辯。答音聲問。音出辯故。五所轉之法。答自在。自在不思議故。六轉音周徧。答國土。國土是音所至故。七所顯之理。答智慧。智慧能住法界故。八能化之通。答神通問。九演法之益。答無礙問。文唯九句。脫於出現。或通前諸句。出現皆能作前九故。答此十問既爾。答初二會。類例可知。

鈔 今初下釋文。但明記上十問。尋文易了。或開或合。顯義無方。

論 已下通十種無量住。總有三十二種無量暜徧周無礙總別同異成壞自在因陁羅網門。答前十問。問佛不思議法故。於此三十二種。如因陁羅網。互叅暜徧周法門中。約數有三百二十種。答前十問。此三百二十種因陁羅網互叅法門中。以明佛不思議。無盡無盡。重重重重。無限無限。如下一一叚中。自具十法。如經自明。不煩科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法。普徧無量無邊法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色相清淨。普入諸趣而無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一切諸佛有無邊際鼻。能到諸佛自在彼岸。一切諸佛有廣長舌。出妙音聲周徧法界。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應眾生心。咸令得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意。住於無礙平等法身。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清淨世界。隨眾生樂現眾佛土。具足無量種種莊嚴。而於其中不生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菩薩行願。得圓滿智遊戲自在。悉能通達一切佛法。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普徧法界無邊際十種佛法。

疏 二暜徧法界者。明其徧住。謂六根三業。皆徧法界土故。標中無量是事法界。無邊是理。此二無礙。及事事無礙法界。竝為所徧。列中。則顯前十皆徧一無邊身。含答三問。一正答身。其暜徧諸趣。是有悲性。及出現義。次六是身別相。亦是於身。兼答暜光眼等六問。出玅音聲。答音聲問。第八答三問。謂無礙答第九。解脫答第十。神通力答自在。第九別答國土。第十答本願。及智慧問。 初二門答國土問竟。

*第二二門答本願問。此門明乘願現其八相。後門明願不失時。今初。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念念出生智。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從天來下。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薩受生。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出家學道。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轉妙法輪。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教化眾生供養諸佛。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不可言說種種佛身。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種種莊嚴。無數莊嚴。如來自在一切智藏。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無量無數清淨眾生。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三世諸佛種種根性。種種精進。種種行解。於三世中成等正覺。是為十。

疏 然願以後得智為體。從其願智。生八相等。非生智也。別中一乘願下生。二受生種族。三學解脫道。四明其出現。五音聲。六化生嚴國。七現身。八自在。相嚴福嚴。嚴如來藏故。九是無礙。十即智慧。正徧知故。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不失時。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不失時。一切諸佛成熟有緣不失時。一切諸佛授菩薩記不失時。一切諸佛隨眾生心示現神力不失時。一切諸佛隨眾生解示現佛身不失時。一切諸佛住於大捨不失時。一切諸佛入諸聚落不失時。一切諸佛攝諸淨信不失時。一切諸佛調惡眾生不失時。一切諸佛現不思議諸佛神通不失時。是為十。

疏 二不失時者。行止在緣。根熟化現。未熟便捨。非願不周。若機熟失時。便違本願。別中一出現。二成本願有緣。三知種性與記。四自在。五現身。六智住於捨。七六根無礙。八淨國攝信。九強音調惡。十即不思議解脫。 第二二門答本願問竟。

*第三二門答種性問。此門雙明報應種性。皆真正故。後門唯明法身種性。今初。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比不思議境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一加趺坐。徧滿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佛說一義句。悉能開示一切佛法。一切諸佛放一光明。悉能徧照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身中。悉能示現一切諸身。一切諸佛於一處中。悉能示現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智中。悉能決了一切諸法。無所罣礙。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徧往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現如來無量威德。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普緣三世佛及眾生心無雜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與去來今一切諸佛體同無二。是為十。

疏 體相超言念。故云不思議。下位不及。故云無比。別中。一身。二音。三乘願放光。如其本願所得光故。四出現。五國土。六智慧。七自在。八威德種族。九無雜之礙。十解脫體同。上之五叚。皆畧指陳。兼答十問。已下恐繁不顯。說者隨宜。

佛子。諸佛世尊能出生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所趣向。而能出生迴向願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皆無有身。而能出生清淨身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來無二。而能出生能覺悟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我無眾生。而能出生調眾生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來無相。而能出生了諸相智。一切諸佛知一切世界無有成壞。而能出生了成壞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造作。而能出生知業果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言說。而能出生了言說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染淨。而能出生知染淨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生滅。而能出生了生滅智。是為十。

疏 二出生智者。明法身為種性也。從無性中出其智慧。非答智慧故。別中十各二句。皆上句知性。即無性之性為能生。後句出生智用。第三二門答種性問竟。

*第四答出現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普入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淨妙身。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皆悉具足三種自在普化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諸陀羅尼。普能受持一切佛法。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四種辯才。普轉一切清淨法輪。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平等大悲。恒不捨離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甚深禪定。恒普觀察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利他善根。調伏眾生無有休息。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所礙心。普能安住一切法界。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神力。一念普現三世諸佛。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智慧。一念普立三世劫數。是為十。

疏 此門明徧現常現。非有出沒方為真現故。別中云暜現三世諸佛。況自身耶。又一現即一切現。以三世佛無二體故。如文殊般若中辨。別中云三種自在者。即三業化也。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難信受廣大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悉能摧滅一切諸魔。一切諸佛悉能降伏一切外道。一切諸佛悉能調伏一切眾生。咸令歡悅。一切諸佛悉能往詣一切世界。化導羣品。一切諸佛悉能智證甚深法界。一切諸佛悉皆能以無二之身。現種種身充滿世界。一切諸佛悉皆能以清淨音聲。起四辯才說法無斷。凡有信受。功不唐捐。一切諸佛皆悉能於一毛孔中出現諸佛。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無有斷絕。一切諸佛皆悉能於一微塵中示現眾剎。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具足種種上妙莊嚴。恒於其中轉妙法輪。教化眾生。而微塵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證智安住法界。一切諸佛皆悉了達清淨法界。以智光明破世癡闇。令於佛法悉得開曉。隨逐如來住十力中。是為十。

疏 第二十種廣大法者。明出現之相。謂大用無涯。故云廣大。凡小莫測。故難信受。文顯可知。 第四二門答出現問竟。

* 第五五門答身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大功德離過清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具大威德離過清淨。一切諸佛悉於三世如來家生種族調善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盡未來際。心無所住離過清淨。一切諸佛於三世法。皆無所著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知種種性皆是一性。無所從來離過清淨。一切諸佛前際後際福德無盡。等於法界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無邊身相。徧十方剎。隨時調伏一切眾生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獲四無畏。離諸恐怖。於眾會中大師子吼。明了分別一切諸法離過清淨。一切諸佛於不可說不可說劫入般涅槃。眾生聞名獲無量福。如佛現在功德無異離過清淨。一切諸佛遠在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中。若有眾生一心正念。則皆得見離過清淨。是為十。

疏 即分為五。一此門總顯無過。如來三業。隨智慧行故。三業等事。不出於身故。別中十句。多同出現品身之十相。思之。

鈔 別中十句者。彼之十相。即是十身。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究竟清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往昔大願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所持梵行究竟清淨。一切諸佛離世眾惑究竟清淨。一切諸佛莊嚴國土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所有眷屬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所有種族究竟清淨。一切諸佛色身相好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法身無染究竟清淨。一切諸佛一切智智無有障礙究竟清淨。一切諸佛解脫自在。所作已辦。到於彼岸究竟清淨。為十。

疏 二究竟清淨。明過不生。揀異因淨。故云究竟。惑障諸垢。永不起故。別中前四功德身淨。次三色身。次一法身。次一智身。後一意生等身淨也。

鈔 後一意生者。由言解脫自在。故云意生身。言等身者。等取願身化身等也。

佛子。諸佛世尊於一切世界一切時有十種佛事。何等為十。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二者若有眾生心不調順則為說法。三者若有眾生能生淨信。必令獲得無量善根。四者若有眾生能入法位。悉皆現證無不了知。五者教化眾生。無有疲厭。六者遊諸佛剎往來無礙。七者大悲不捨一切眾生。八者現變化身恒不斷絕。九者神通自在未嘗休息。十者安住法界能徧觀察。是為十。

疏 三十種作佛事。即明身之業用。別中亦多同出現品身相。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盡智海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無邊法身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無量佛事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佛眼境界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無量無數難思善根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普雨一切甘露妙法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讚佛功德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往昔所修種種願行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盡未來際恒作佛事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了知一切眾生心行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福智莊嚴無能過者無盡智海法。是為十。

疏 四無盡智海法者。即如來六根三業。皆智慧深廣相應故。亦別廣智身。可知。

佛子。諸佛世界尊有十種常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常行一切諸波羅蜜。一切諸佛於一切法常離迷惑。一切諸佛常具大悲。一切諸佛常有十力。一切諸佛常轉法輪。一切諸佛常為眾生示成正覺。一切諸佛常樂調伏一切眾生。一切諸佛心常正念不二之法。一切諸佛化眾生已。常示入於無餘涅槃。諸佛境界無邊際故。是為十。

疏 五十種常法者。明身中意業恒常。用無斷故。 第五五門答身問竟。

*第六二門答音聲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演說無量諸佛法門。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演說無量眾生界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眾生行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眾生業果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化眾生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淨眾生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菩薩行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菩薩願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一切世界成壞劫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菩薩深心淨佛剎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一切世界三世諸佛於彼彼劫次第出現門。一切諸佛演說一切諸佛智門。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為眾生作佛事。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示現色身。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出妙音聲。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有所受。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無所受。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以地水火風。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神力自在。示現一切所緣境界。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種種名號。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以佛剎境界。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嚴淨佛剎。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寂寞無言。為眾生作佛事。是為十。

疏 此門明以音聲辯說。兼答暜光辯問。後門十種作佛事。明種種說法。謂六塵四大。舉動施為。皆能顯法成益。無非佛事。非獨音聲。如淨名說。別中初身。二音。三四皆智。受為成彼檀故。不受令彼倣佛。行少欲故。又以無所受受諸受故。餘可知。 第六二門答音聲問竟。

*第七三門答智慧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最勝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大願堅固。不可沮壞。所言必作。言無有二。一切諸佛為欲圓滿一切功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生懈倦。一切諸佛為欲調伏一切眾生故。往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如是而為一切眾生而無斷絕。一切諸佛於信於毀二種眾生。大悲普觀平等無異。一切諸佛從初發心乃至成佛。終不退失菩提之心。一切諸佛積集無量諸善功德。皆以迴向一切智性。於諸世間終無染著。一切諸佛於諸佛所修學三業。唯行佛行。非二乘行。皆為迴向一切智性。成於無上正等菩提。一切諸佛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處。及照一切諸佛之法。令諸菩薩心得清淨滿一切智。一切諸佛捨離世樂。不貪不染。而普願世間離苦得樂。無諸戲論。一切諸佛愍諸眾生受種種苦。守護佛種。行佛境界。出離生死。逮十力地。是為十。

疏 初此一門總明權實因果之智。兼答暜光最勝之問。智慧最勝故。結云住十力地。兼答佛地之問。別中四。即三念處行。餘可思之。

鈔 四即三念者。亦云三念住。念謂能緣之慧。處謂不增不減平等之理。初一心聽法不憂。二一心聽法不喜。三常行捨心。以法界中減退相不可得故。增進相不可得故。即涅槃相故。如次配之。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障礙住。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皆能往一切世界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住一切世界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於一切世界行住坐臥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於一切世界演說正法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於一切世界住兜率大宮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入法界一切三世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坐法界一切道場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念念觀一切眾生心行。以三種自在教化調伏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以一身住無量不思議佛所及一切處。利益眾生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開示無量諸佛所說正法無障礙住。是為十。

疏 二無障礙住。明智慧離障。以智慧所作無礙故。一切無礙。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最勝無上莊嚴。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諸相隨好。是為諸佛第一最勝無上身莊嚴。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六十種音。一一音有五百分。一一分無量百千清淨之音以為嚴好。能於法界一切眾中無諸恐怖。大師子吼。演說如來甚深法義。眾生聞者靡不歡喜。隨其根欲悉得調伏。是為諸佛第二最勝無上語莊嚴。一切諸佛皆具十力諸大三昧十八不共莊嚴。意業所行境界。通達無礙。一切佛法咸得無餘。法界莊嚴而為莊嚴。法界眾生心之所行。去來現在各各差別。於一念中悉能明見。是為諸佛第三最勝無上意莊嚴。一切諸佛皆悉能放無數光明。一一光明。有不可說光明網以為眷屬。普照一切諸佛國土。滅除一切世間黑闇。示現無量諸佛出興。其身平等悉皆清淨。所作佛事咸不唐捐。能令眾生至不退轉。是為諸佛第四最勝無上光明莊嚴。一切諸佛現微笑時。皆於口中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一一光明各有無量不思議種種色。徧照十方一切世界。於大眾中發誠實語。授無量無數不思議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為諸佛第五離世癡惑最勝無上現微笑莊嚴。一切諸佛皆有法身清淨無礙。於一切法。究竟通達。住於法界。無有邊際。雖在世間。不與世雜。了世實性。行出世法。言語道斷超蘊界處。是為諸佛第六最勝無上法身莊嚴。一切諸佛皆有無量常妙光明。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色相以為嚴好為光明藏。出生無量圓滿光明。普照十方無有障礙。是為諸佛第七最勝無上常妙光明莊嚴。一切諸佛皆有無邊妙色。可愛妙色。清淨妙色。隨心所現妙色。暎蔽一切三界妙色。到於彼岸無上妙色。是為諸佛第八最勝無上妙色莊嚴。一切諸佛皆於三世佛種中生。積眾善寶究竟清淨。無諸過失離世譏謗。一切法中最為殊勝。清淨妙行之所莊嚴。具足成就一切智智。種族清淨無能譏毀。是為諸佛第九最勝無上種族莊嚴。一切諸佛以大慈力莊嚴其身。究竟清淨無諸渴愛。身行永息。心善解脫。見者無厭。大悲救護一切世間。第一福田。無上受者。哀愍利益一切眾生。悉令增長無量福德智慧之聚。是為諸佛第十最勝無上大慈大悲功德莊嚴。是為十。

疏 三十種無上莊嚴。即智慧成益。由內具智嚴。故外具諸嚴。標中。超下位。故最勝。上無加。故云無上。別中十義。結名自顯。一相好身。二圓滿音。三以功德嚴意。四放光。五微笑授記。其緣甚眾。離世間品亦明。六法身中真如出纏。故云清淨無礙。即法性法身。本智反照故。於一切法究竟通達。即智慧法身。智契法界。俱無邊際。雖在已下。應化法身。了世已下。功德法身。嚴理智故。了世實性。成上不雜。生下出世。行出世法。則功德僃矣。言語道斷。即虛空法身。亦實相法身。體絕百非。言亡四句。唯證相應故。超蘊界處。顯是無為。翻有漏蘊。成五分法身。若翻界處。則外六塵亦國土身。則十身圓融。成真法身矣。七即常光。八金等玅色。九中具真應種。三世佛種。即真如無性故。應種可知。十中起必智俱。故無渴愛。動與道合。故身行永息。心善解脫。成上無愛。見者無厭。成上行息。此皆功德。亦無愛見。成下大悲。既為第一田。故受施之中。更無過上。 第七三門答智慧問竟。

*第八八門。答自在問。即為八叚。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自在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明達種種句身味身。演說諸法辯才無礙。是為諸佛第一自在法。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未曾失時。隨其願樂。為說正法。咸令調伏。無有斷絕。是為諸佛第二自在法。一切諸佛能令盡虗空界無量無數種種莊嚴。一切世界六種震動。令彼世界或舉或下。或大或小。或合或散。未曾惱害於一眾生。其中眾生不覺不知。無疑無怪。是為諸佛第三自在法。一切諸佛以神通力。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於一念頃普現一切世界莊嚴。此諸莊嚴。經無數劫說不能盡。悉皆離染。清淨無比。一切佛剎嚴淨之事。皆令平等入一剎中。是為諸佛第四自在法。一切諸佛見一眾生應受化者。為其住壽。經不可說不可說劫。乃至盡未來際。結跏趺坐。身心無倦。專心憶念。未曾廢忘。方便調伏而不失時。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是為諸佛第五自在法。一切諸佛悉能徧往一切世界一切如來所行之處而不暫捨。一切法界十方各別。一一方有無量世界海。一一世界海有無量世界種。佛以神力。一念咸到。轉於無礙清淨法輪。是為諸佛第六自在法。一切諸佛為欲調伏一切眾生。念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一切佛法。非已現覺。亦非當覺。亦不住於有學之地。而悉知見。通達無礙。無量智慧。無量自在。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是為諸佛第七自在法。一切諸佛能以眼處作耳處佛事。能以耳處作鼻處佛事。能以鼻處作舌處佛事。能以舌處作身處佛事。能以身處作意處佛事。能以意處於一切世界中住世出世間種種境界。一一境界中能作無量廣大佛事。是為諸佛第八自在法。一切諸佛其身毛孔。一一能容一切眾生。一一眾生。其身悉與不可說諸佛剎等而無迫隘。一一眾生。步步能過無數世界。如是展轉盡無數劫。悉見諸佛出現於世。教化眾生。轉淨法輪。開示過去未來現在不可說法。盡虗空界一切眾生諸趣受身威儀往來。及其所受種種樂具。皆悉具足。而於其中無所障礙。是為諸佛第九自在法。一切諸佛於一念頃。現一切世界微塵數佛。一一佛。皆於一切法界眾妙蓮華廣大莊嚴世界蓮華藏師子座上成等正覺。示現諸佛自在神力。如於眾妙蓮華廣大莊嚴世界。如是於一切法界中。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莊嚴。種種境界。種種形相。種種示現。種種劫數。清淨世界。如於一念。如是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一切念中。一念一切現。一念無量住。而未曾用少方便力。是為諸佛第十自在法。

疏 初一總明自在。兼攝加持。初總可知。別中全同八地之中十種自在。但深廣不次耳。一法自在。論經云。無中邊法門示現故。二心自在。無量阿僧祇劫三昧入智故。由在三昧觀機故。化不失時。三勝解自在。大小淨穢。隨解轉變故。四財自在。一切世界無量莊嚴。嚴飾住持故。五命自在。不可說劫命住持故。六如意自在。一切國土中如意變化故。七智自在。如來力無畏不共法相好莊嚴。三菩提示現故。文中生界無邊。機熟相續。故念念應成。而真成在昔故。佛於三世。非是新覺。亦非不覺。住在學地。又顯雖念念覺。離覺相故。非三世覺。亦離不覺。故不住學地。又云。而悉通達無量智等。即十力等。八業自在。六根互用。廣大佛事。是佛業故。然非改轉。一根不變。本來具故。九生自在。一切世界生示現故。十願自在。隨心所欲佛國土時。示成三菩提故。上來唯三與八。取意而釋。餘竝論經之文。其第十自在。文有四節。一一念現多佛。於一類界成佛。二如於眾玅下。類顯餘界。三如於一念下。類顯餘念。四一念一切現下。總結深廣。一切現者。一念便現法界。諸形諸時諸神力故。一念無量住者。常無現故。而不動如來少許方便。故云自在。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量不思議圓滿佛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一一淨相皆具百福。一切諸佛皆悉成就一切佛法。一切諸佛皆悉就一切善根。一切諸佛皆悉成就一切功德。一切諸佛皆能教化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能為眾生作主。一切諸佛皆悉成就清淨佛剎。一切諸佛皆悉成就一切智智。一切諸佛皆悉成就色身相好。見者獲益。功不唐捐。一切諸佛皆具諸佛平等正法。一切諸佛作佛事已。莫不示現入於涅槃。是為十。

疏 第二不思議圓滿佛法者。明圓滿自在。謂前十自在。八地容有。故顯如來十種圓滿。又無一法不自在故。方云圓滿。別中二即證成菩提十力等。云一切佛法。九即具有法輪教法。三通福智。故曰善根。四唯是福。但云功德。餘可思準。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善巧方便。何等為十。一切諸佛了知諸法皆離戲論。而能開示諸佛善根。是為第一善巧方便。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悉無所見。各不相知。無縛無解。無受無集。無成就自在究竟到於彼岸。然於諸法真實而知。不異不別而得自在。無我無受不壞實際。已得至於大自在地。常能觀察一切法界。是為第二善巧方便。一切諸佛永離諸相心無所住。而能悉知。不亂不錯。雖知一切相皆無自性。而如其體性悉能善入。而亦示現無量色身。及以一切清淨佛土種種莊嚴無盡之相。集智慧燈。滅眾生惑。是為第三善巧方便。一切諸佛住於法界。不住過去未來現在。如如性中無去來今三世相故。而能演說去來今世無量諸佛出現世間。令其聞者普見一切諸佛境界。是為第四善巧方便。一切諸佛身語意業。無所造作。無來無去。亦無有住。離諸數法。到於一切諸法彼岸。而為眾法藏具無量智。了達種種世出世法。智慧無礙。示現無量自在神力。調伏一切法界眾生。是為第五善巧方便。一切諸佛知一切法不可見。非一非異。非量非無量。非來非去。皆無自性。亦不違於世間諸法。一切智者。無自性中。見一切法。於法自在。廣說諸法。而常安住真如實性。是為第六善巧方便。一切諸佛於一時中知一切時。具淨善根。入於正位而無所著。於其日月年劫成壞如是等時。不住不捨。而能示現若晝若夜。初中後時。一日七日。半月一月。一年百年。一劫多劫。不可思劫。不可說劫。乃至盡於未來際劫。恒為眾生轉妙法輪。不斷不退。無有休息。是為第七善巧方便。一切諸佛恒住法界。成就諸佛無量無畏。及不可數辯。不可量辯。無盡辯。無斷辯。無邊辯。不共辯。無窮辯。真實辯。方便開示一切句辯。一切法辯。隨其根性及以欲解。以種種法門。說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脩多羅。初中後善。皆悉究竟。是為第八善巧方便。一切諸佛住淨法界。知一切法本無名字。無過去名。無現在名。無未來名。無眾生名。無非眾生名。無國土名。無非國土名。無法名。無非法名。無功德名。無非功德名。無菩薩名。無佛名。無數名。無非數名。無生名。無滅名。無有名。無無名。無一名。無種種名。何以故。諸法體性不可說故。一切諸法無方無處。不可集說。不可散說。不可一說。不可多說。音聲莫逮。言語悉斷。雖隨世俗種種言說。無所攀緣。無所造作。遠離一切虗妄想著。如是究竟到於彼岸。是為第九善巧方便。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性寂靜。無生故非色。無戲論故非受。無名數故非想。無造作故非行。無執取故非識。無入處故非處。無所得故非界。然亦不壞一切諸法。本性無起。如虗空故。一切諸法皆悉空寂 無業果。無修習。無成就。無出生。非數非不數。非有非無。非生在滅。非垢非淨。非入非出。非住非不住。非調伏非不調伏。非眾生非無眾生。非壽命非無壽命。非因緣非無因緣。而能了知正定。邪定。及不定聚一切眾生。為說妙法。令到彼岸。成就十力四無所畏。能師子吼。具一切智。住佛境界。是為第十善巧方便。佛子。是為諸佛成就十種善巧方便。

疏 第三善巧方便。即於法自在。皆權實等無礙故。別中。一知實離言。絕動搖之戲論。而起權開示善根。故為自在。二證實無能所見。而不礙於法真實知見。無縛無解。而至大自在。三無相知相。無性入性。亦能示現依正調生。四證冥三際之理。而演三際益生。五三業湛然。而包含示現。六知非一異。而見一切法。七知時融入。故不住不捨。而不壞年劫。演法無休。八恒住法界。則寂無所住。而成就無量無畏。十辯演法。十辯者。一多故。二非心測故。三隨說一事窮劫不盡故。四任放辯才無有問故。五觸類成辯故。六下位所無故。七無能難屈故。八皆契事理故。九無一句義不能顯故。十無有一法不能演故。初中後善下。明說之德。具七善故。或開為十。瑜伽八十五云。一初善。聽聞時生歡喜故。二中善。修行時無有艱苦。遠離二邊。依中道行故。三後善。謂究竟離垢等故。今文云。皆悉究竟。諸經論中。更有多釋。恐厭繁文。餘七經文畧無。九離說而說。故無想著。十了寂起用。於中先知本寂。後而能下。不廢起用。前中亦二。先正顯。後然亦下。釋成。謂色等性無。非遣之使無。故不壞諸法。即空無業等。後起用。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