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廻向。長行中亦二謂位行。位果。行中亦三。謂牒。釋。結。今初牒名徵起。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疏 謂所修事善。皆悉順入堅固法性故。下文云。則為隨順眞實住。本分名入一切平等善根。入卽隨順。平等卽堅固。平等之理不可壞故。若順等理。則順諸善根。故下文云。則為隨順佛住等。又本業云。習行相善無漏善而不二。故名隨順平等一切善根。此則不唯事順於理。理事相順。受平等名。如此平等。方名堅固。此約所廻善根。及所向實際。以立斯名。亦可名為堅固之善根。堅固卽善根。若以隨順望堅固善根。亦通二義。卽以無礙善根而為其性。
論 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廻向。此明般若波羅密為體。以善財知識名鞞瑟胝羅。住善度城。常供養栴檀座佛塔以為表法。鞞瑟胝羅。此云包攝。以身含佛剎為名。住善度國者。約化行為名故。以此主智慧。善度衆生故。供養栴檀座佛塔者。明戒定慧解脫。解脫法身為座體。得佛不涅槃際者。明戒定慧體無滅沒也。廣如經說。其座不安形象者。明無相理會。是佛義故。見座入法故。城名善度。身與空合。名為佛國。亦名包攝也。以明無相智慧。是佛不滅度法門。以智無生滅故。
*第二依徵廣釋中二。先明行所依身。二具足下。依身起行。前中復二。先明得位。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或為帝王。臨御大國。
疏 今初菩薩行檀之身。隨宜萬類。故置或言。而偏語王者。一則在家是施位故。二難捨能捨。舉勝策劣故。三者菩薩多為王故。以菩薩位。唯有二種。一者法王。二者人王。法王教化。人王攝化。具菩薩戒處處為王故。發號施令。無敢違故。具能施物。遂所求故。帝者。主也。王者。王也。臨者。治也。御亦主領。千乘之國。卽稱為大。下言為轉輪王。則以一洲已去。可稱為大。
鈔 千乘之國者。古以一城。出革車一乘。千乘之國。其地千城也。乘卽車乘。謂以皮裹車。革卽皮也。生曰革。熟曰韋。每乘管卒七十二人。一洲已去者。輪王有四。鐵輪卽王一洲故。
*二顯具德。
威德廣被。名震天下。凡諸怨敵靡不歸順。發號施令悉依正法。執持一蓋溥蔭萬方。周行率土所向無礙。以離垢繒而繫其頂。於法自在見者咸伏。不刑不罰感德從化。以四攝法攝諸衆生。為轉輪王。一切周給。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屬不可沮壞。離衆過失見者無厭。福德莊嚴。相好圓滿。形體支分均調具足。獲那羅延堅固之身。大力成就無能屈伏。得清淨業。離諸業障。
疏 具德中二。先綂領自在德。有十二句。初二句總。有威則下必畏之。有德則下必懷之。故令名振。次凡諸下十句別。初句釋威。祖父之讐曰寃。四夷有土曰敵。由威被故。敵歸寃順。次發號下。釋上有德。依正施令。物可則也。執持一葢等。兼釋臨御。一葢有三。一則無私萬物故。二等教十善故。下施葢中云。為令衆生得自在葢。能持一切諸善法故。三慈悲葢。大光王云。如諸菩薩為高葢。慈心暜蔭諸衆生故。以離垢繒。釋為帝義。於法自在。釋為王義。不刑已下。雙顯威德。謂不以刑戮懲罰之威。但令感德從化。則威而不猛也。又加苦曰刑。削奪為罰。導之以德義。莫敢不服。則庻人無刑。齊之以禮樂。莫故不敬。則大夫無罰。次以四攝下。顯是菩薩。揀異世王。為轉輪王。結成有位。一切周給。有大財。卽財位果。
鈔 二等教者。夫輪王十善化世故。
疏 二菩薩安住下。正報殊倫德。初句結前。義兼生後。有大眷屬下。具七種果也。一宗族果。二離衆過失。不亢不驕。發言誠實。見者無厭。有慈有慧。人所信順卽信言果。三福德已下。顯大色果。四獲那羅延堅固之身。顯壽命果。五大力成就等。顯大力果。六得清淨業。謂得大念慧。成就總持。曾事不忘。未萌先覺。由斯有土。名振天下。卽聲譽果。七離諸業障。顯人性果。有業報障。非丈夫故。兼上財位。具八異熟。是增上生。如是自在。是大勢生。
鈔 具八異熟者。卽瑜伽論三十六。淨行品已辨。
*第二依身起行中三。一明隨相廻向。二明離相廻向。三釋廻向名。初卽廻向菩提。及向衆生。次卽廻向實際。後叚通二。又初是廣大廻向。次甚深廻向。後兼深廣。今隨相中分三。初總相標列善根廻向。二佛子菩薩摩訶薩隨所施下。依標廣顯善根廻向。三佛子菩薩摩訶薩隨諸衆生下。總結多門善根廻向。今初亦三。一列所施物。二其中下。辨所施田。三佛子下。顯行所依心。今初。
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飲。食。及諸上味。或施車乗。或施衣服。或施華。鬘。雜香。塗香。牀座。房舍及所住處。上妙燈。燭。病縁湯藥。寳器。寳車。調良象。馬。悉皆嚴飾。歡喜布施。或有來乞王所處座。若蓋。若傘。幢。旛。寳物。諸莊嚴具。頂上寳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無所悋。若見衆生在牢獄中。捨諸財寳。妻子眷屬。乃至以身救彼令脫。若見獄囚將欲被戮。卽捨其身。以代彼命。或見來乞連膚頂髪。歡喜施與亦無所悋。眼。耳。鼻。舌。及以牙。齒。頭。頂。手。足。血。肉。骨。髓。心。腎。肝。肺。大腸。小腸。厚皮。薄皮。手足諸指。連肉爪甲。以歡喜心盡皆施與。或為求請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為護持如來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徧捨四海之內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導羣生。令修善行捨離諸惡。若見衆生損敗他形。慈心救之令捨罪業。若見如來成最正覺。稱揚讃歎普使聞知。或施於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為住處。及施僮僕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來乞者。或施於佛。為求法故。歡喜踊躍。為衆生故。承事供養。或捨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妻子眷屬。隨所乞求悉滿其願。或捨一切資生之物。普設無遮大施之會。
疏 初句總。或施下別。別中若望下廻向應為六十。若直就文數。都八十事。初從飲食至牀座為一十。以牀座但通是一牀。下文別施座故。次房舍至葢為二十。傘至頂髪為三十。以王位為重。為明外財施竟。故結云。乃至王位。下文自有王位。後廻向中。此次後無故。次眼至足為四十。血至腸為五十。厚皮至救損他形為六十。示佛興至邑為七十。從聚落至終為八十。救獄囚中。雖有妻等四事。但為一救囚之行耳。於中前二十七事。是外財施。次救獄囚一。兼於內外。代囚命下二十九事。唯明內財下諸門中。或兼內外。或但是外。可以意得。又前二十七施無樂者。是為慈行。救囚代命等。為大悲行。餘或通二行。若通相辨。皆兼二行。又代命。救殘害男形。是無畏施。斷殺有二。若望所殺。是無畏施。若望能殺。令持五戒。是為法施。告示佛興。卽是法施。財施可知。又此等旣竝是法門。俱通三施。
*二所施田。
其中衆生種種福田。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賢或愚。或好或醜。若男若女。人與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異。等皆施與。悉令滿足。
疏 施田中等皆施與者。不揀賢愚等故。悉令滿足者。隨所求故。
*三顯能施廻向之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發善攝心。悉以迴向所謂善攝色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受想行識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王位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眷屬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資具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惠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
疏 能施廻向之心者望前。是能施之心。故云如是施時。發善攝心。望後。是能廻向心。故云發善攝心。悉以廻向。故下諸門廻向之內。皆以此心貫之。文中二。先總明。後所謂下。別顯。於中所攝有五。總收上來能施所施。及以施物。言善攝者。釋隨順義。謂此菩薩若行於施。廻向之時。於自他五蘊等。心無住著。不令馳散。故云善攝。如此則與實際相應。便能隨順堅固善根。謂捨住著故。隨順施善。無異求故隨順戒善。忍深理故隨順忍善。離色相故隨順進善。不馳散故。隨順定善。了無生故。隨順慧善。如是乃至一切。由順實際。任運順於一切。稱性之善。
*第二依標廣顯中。麤相望前。畧有五異。一傘。二頂。前有後無。舍宅一種。前無後有。卽有無異也。二前以法導化。卽後禁殺。令住五戒。卽名字異也。三承事供養。前合後開象馬等事。前開後合。卽開合異也。四後文舌居牙齒之後。眷屬居妻子之前。骨居腸下。飲於食後。卽前後異。五前畧後廣其文非一也。餘皆大同。然其都門。但有六十。由開合故。謂十二叚。二二相合。一象馬。二幢幡。三寶冠明珠。四耳鼻。五牙齒。六手足。七髓肉。八厚薄皮。九手足指。十僮僕。十一園林。十二妻子。復有二叚。各五事合。謂一腸腎肝肺四事。及大小腸。合一廻向。二王位邑聚落宮殿合一廻向。故下文云。國土一切諸物。卽斯五事。都十四門。合二十事。雖闕二事。而加二事。謂宅舍。及開承事。與供侍別故。有六十門。昔光統師以後都門。束前標中。亦唯六十。成一百二十門。皆有十善。成千二百。以七施乘之。成八千四百。一一具十廻向。成八萬四千。言七施者。隨相有六。謂心有三種。卽三時喜。事有三種。卽是三輪。入理有一。卽照三輪空。又以七聖財乘之亦得。如一施行有八萬四千。餘一一行。皆亦如是。此上且約法門。非無有理。若散說者。行相無量。如施資具及大會等。不可言一。故次標云。無量無邊。後都結云。阿僧祇物。實則皆是法界大緣起門。暜賢無礙自在之行。故以一切所有施於一田。一切皆爾。一微塵處。卽施一切衆生。徧法界皆爾。一剎那中頓成此行。盡前後際亦爾。此一菩薩。滿法界身。僃起此行。仍有純雜。若以純門。於一施眼。徧上時處。唯見施眼。十方無邊初後無際。餘門如虛空。雜則隨一施眼。具足諸門。餘亦如是。純雜無礙。重重無盡。故知六十八十。乃舉其大綱耳。
鈔 然其都門下。正出八十六十所以。開合有無故。二出其本意。以皆成事事無礙重重之行。
*文中二。初總標施行成廻向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所施物無量無邊。以彼善根如是迴向。
疏 無量之義。已如上辨。
*第二一一別顯。六十門內。一一皆四。一施行。二廻向行。三雙結二行。四廻向所為。若闕所為。則但有三。亦可合後二叚為雙結所為。此科宜記。下有廣畧。至文當知。若具四叚。門前多不科判。今第一施食。以食為世命。貴賤同依。故首明之。
所謂以上妙食施衆生時。其心清淨。於所施物。無貪無著。無所顧悋。具足行施。願一切衆生得智慧食。心無障礙。了知食性無所貪著。但樂法喜出離之食。智慧充滿。以法堅住。攝取善根。法身智身。清淨遊行。哀愍衆生。為作福田。現受摶食。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食時善根迴向。
疏 文但有三。先明施行。言其心清淨者。離施過故。謂不求名利果報。及怖畏等而行施故。不貪著者。是無貪思。無顧悋者。是無慳思。又施時無貪著。施已無顧悋。隨所施行。與衆生共。兼於事理。名為具足。此心在初。亦貫下諸叚。二願一切下。廻向行。然其所願。正為衆生。令得成佛。卽向菩提也。下皆凖之。然阿含唯識等說。世間食總有四種。一觸。二思。三識。四叚。說出世食。有其五種。一禪悅。二願。三念。四解脫。五法喜。今翻四成五。一翻思食成智慧食。卽是念食。念慧隣故。二無所貪下。翻於觸食以成法喜。觸以攝受喜等。能為食事。故但願法喜。其出離食。卽解脫食。總離四故。三智慧充下。翻於識食。以成禪悅。禪則不動故。以法堅住。引生功德故。攝取善根。能除煩惱故。二身清淨。竝如識食。能執持故。四哀愍下。大悲願力。現受叚食。今云搏者。尚依古譯。三是為下。雙結二行。
*第二施飲。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施飲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飲法味水。精勤修習具菩薩道。斷世渴愛常求佛智。離欲境界得法喜樂。從清淨法而生其身。常以三昧調攝其心。入智慧海。興大法雲霔大法雨。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飲時善根迴向。
疏 施飲中亦三。初施行。二以此下。廻向行。於中先牒前起後。後所謂願一切下。別顯願相。下皆倣此。然望食雖異。不離五食。望水雖異。多同水用。故所願事。或翻或順。或敵體相似。或流類以明。不全尅定。文中一如飲無間。易得充足。飲法精勤。速具大道。餘竝可知。
鈔 一如飲無間。此卽敵體相似。斷世渴愛常求佛智卽或翻也得法喜樂等。卽順也。入海霔雨。卽同水義也。下諸門中。體勢亦爾隨時解釋。
疏 三是為下。雙結。
*第三施味。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種種清淨上味。所謂辛酸醎淡。及以甘苦。種種諸味。潤澤具足。能令四大。安隱調和。肌體盈滿。氣力彊壯。其心清淨。常得歡喜。咽咀之時。不欬不逆。諸根明利。內藏充實。毒不能侵。病不能傷。始終無患。永得安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得最上味。甘露充滿。願一切衆生得法智味。了知一切諸味業用。願一切衆生得無量法味。了達法界。安住實際大法城中。願一切衆生作大法雲。周徧法界普雨法雨。教化調伏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得勝智味。無上法喜充滿身心。願一切衆生得無貪著一切上味。不染世間一切諸味。常勤修習一切佛法。願一切衆生得一法味。了諸佛法悉無差別。願一切衆生得最勝味。乗一切智終無退轉。願一切衆生得入諸佛無異法味。悉能分別一切諸根。願一切衆生法味增益。常得滿足無礙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味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衆生勤修福德。皆悉具足無礙智身故。
疏 文四。加所為故。初施行可知。二以此下。廻向行中十願。初願晉經得上味相。則是三十二相之一。經說佛大牙後有甘露泉。但食入口。悉為甘露。約法。亦卽涅槃為甘露不死之味。餘文竝顯。三是為下。雙結。四為令下。所為。
*第四施車乗。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車乗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皆得具足一切智乗。乗於大乗。不可壞乗。最勝乗。最上乗。速疾乗。大力乗。福德具足乗。出世間乗。出生無量諸菩薩乗。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車乗時善根迴向。
疏 分三。初施行者。義通馬等。以第十六別施車故。廻向十願。皆約代步。初一唯果。餘兼通因。然乘體性通於理智。隨義立名。一體性包含。二不可廢立。三超劣。四無過。五不歷三祇。六十力暜運。七兼五度萬行。八無漏相應。九發心趣者。卽名菩薩。
鈔 義通馬者。以梵語通呼車乘云。野(余我反)。囊。若別呼車。云奢羯吒。若呼車輅。云曷羅他。此云野囊。明是車乘。故通馬等。下第十六。卽單是車。以梵云奢羯吒故。
*第五施衣。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衣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得慙愧衣以覆其身。捨離邪道露形惡法。顏色潤澤。皮膚細輭。成就諸佛第一之樂。得最清淨一切種智。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衣時善根迴向。
疏 施衣中。瑜伽施衣。能感玅色。以衣禦寒。令顏色潤澤故。又新衣成。蹔持獻佛。得無量福。若要期日數。未滿而取。成取佛物。
*第六施蕐。
佛子。菩薩摩訶薩常以種種名華布施。所謂微妙香華。種種色華。無量奇妙華。善見華。可喜樂華。一切時華。天華。人華。世所珍愛華。甚芬馥悅意華。以如是等無量妙華。供養一切現在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以供養說法之人。或以供養比丘僧寳。一切菩薩。諸善知識。聲聞獨覺。父母宗親。下至自身。及餘一切貧窮孤露。布施之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皆得諸佛三昧之華。悉能開敷一切諸法。願一切衆生皆得如佛。見者歡喜心無厭足。願一切衆生所見順愜。心無動亂。願一切衆生具行廣大清淨之業。願一切衆生常念善友心無變異。願一切衆生如阿伽陀藥。能除一切煩惱衆毒。願一切衆生成滿大願。皆悉得為無上智王。願一切衆生智慧日光。破愚癡暗。願一切衆生菩提淨月增長滿足。願一切衆生入大寳洲見善知識。具足成就一切善根。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華時善根迴向。為令衆生皆得清淨無礙智故。
疏 文四。初施行中。先列施物。後供養下。明所施田。下至自身者。身為福田。是法器故。依之進道故。故施自身。勝施外道無量。所謂下。廻向十願前七可知。八亦蓮蕐等。不遇日光。翳死無疑。菩薩之行。必資乎智。涅槃第九云。譬如蓮蕐。為日所照。無不開敷。九月開靑蓮。佛智照行。涅槃第二十云。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優鉢羅蕐。開敷鮮明。十約寶蕐。
鈔 九月開靑蓮者。卽梵行品。耆婆為闍王說。因世尊入月愛三昧。放光照王。王問其故。耆婆答云。此是如來入月愛三昧放光。問云。何等名為月愛三昧。耆婆答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優鉢羅蕐。開敷鮮榮。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衆生。善心開敷。下卽廣說。今但取月開靑蓮耳。合以佛智為月。行為蓮開。
疏 後二叚可知。
*第七施鬘。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鬘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人所樂見。見者欽歎。見者親善。見者愛樂。見者渴仰。見者除憂。見者生喜。見者離惡。見者常得親近於佛。見者清淨獲一切智。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鬘時善根迴向。
疏 施鬘者。貫蕐如環而為首飾。或以纓身。故未見則樂見。正見則愛樂。
鈔 或以纓身者。在身曰纓。在首曰鬘。纓乃鬘類。皆結蕐成。因便故來。
*第八施香。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香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願一切衆生具足戒香。得不缺戒。不雜戒。不汙戒。無悔戒。離纏戒。無熱戒。無犯戒。無邊戒。出世戒。菩薩波羅蜜戒。願一切衆生以是戒故。皆得成就諸佛戒身。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香時善根迴向。為令衆生悉得圓滿無礙戒蘊故。
疏 施香中。凖下塗香。十度萬行皆香。此偏語戒者。翻破戒之穢故。願有十二。初一總標。次十別顯。少同十藏。多同智論。隨宜不同。但按文釋。一具持三聚。二不雜外道。三無染心。涅槃經中。乃至染環釧聲。亦名汙菩薩戒。四不犯重故。犯重之人。多生悔恨。五設有誤犯。深慚愧故。如其故犯。數犯。不生慚愧。深愛著犯。見犯是福。名之為纏。六七定共相應。故無惑熱。常持如初。八九道共相應。離斷常邊。成出世行。十遠離二乘。圓修十度。方名不犯菩薩律儀。是智所讚戒。末句結因成果。謂五分之一。
*第九施塗香。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塗香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施香普熏。悉能惠捨一切所有。願一切衆生戒香普熏。得於如來究竟淨戒。願一切衆生忍香普熏。離於一切險害之心。願一切衆生精進香普熏。常服大乗精進甲冑。願一切衆生定香普熏。安住諸佛現前三昧。願一切衆生慧香普熏。一念得成無上智王。願一切衆生法香普熏。於無上法得無所畏。願一切衆生德香普熏。成就一切大功德智。願一切衆生菩提香普熏。得佛十力到於彼岸。願一切衆生清淨白法妙香普熏。永滅一切不善之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塗香時善根迴向。
疏 十度皆有熏發資長菩提心義。辟除蔽障。俱得稱香。
*第十施牀座。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牀座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得諸天牀座。證大智慧。願一切衆生得賢聖牀座。捨凡夫意住菩提心。願一切衆生得安樂牀座。永離一切生死苦惱。願一切衆生得究竟牀座。得見諸佛自在神通。願一切衆生得平等牀座。恒普熏修一切善法。願一切衆生得最勝牀座。具清淨業世無與等。願一切衆生得安隱牀座。證眞實法具足究竟。願一切衆生得清淨牀座。修習如來淨智境界。願一切衆生得安住牀座。得善知識常隨覆護。願一切衆生得師子牀座。常如如來右脇而臥。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牀座時善根迴向。為令衆生修習正念善護諸根故。
疏 施牀座中。初舉施行。下第十八別明施座。故晉譯此以為牀敷。深允當也。廻向行中十願。一卽第一義天。大智證故。二菩提心。是賢聖依。三涅槃解脫。四首楞嚴定。名為究竟。如四禪座。能發神通。餘六可知。
*十一施房舍。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房舍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皆得安住清淨佛剎。精勤修習一切功德。安住甚深三昧境界。捨離一切住處執著。了諸住處皆無所有。離諸世間住一切智。攝取一切諸佛所住。住究竟道安樂住處。恒住第一清淨善根。終不捨離佛無上住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房舍時善根迴向。為欲利益一切衆生。隨其所應。思惟救護故。
疏 施房舍中。攝取一切諸佛所住。謂聖天梵等。後言不捨佛最上住者。住大寂室。餘取事類例。可以虛求。
*十二施住處。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住處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常獲善利。其心安樂。願一切衆生依如來住。依大智住。依善知識住。依尊勝住。依善行住。依大慈住。依大悲住。依六波羅蜜住。依大菩提心住。依一切菩薩道住。是為菩薩摩訶薩施住處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福德清淨故。究竟清淨故。智清淨故。道清淨故。法清淨故。戒清淨故。志樂清淨故。信解清淨故。願清淨故。一切神通功德清淨故。
疏 住處。謂僧坊等。
*十三施燈。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諸燈明。所謂酥燈。油燈。寳燈。摩尼燈。漆燈。火燈。沉水燈。栴檀燈。一切香燈。無量色光燈。施如是等無量燈時。為欲利益一切衆生。為欲攝受一切衆生。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得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正法。願一切衆生得清淨光。照見世間極微細色。願一切衆生得離翳光。了衆生界空無所有。願一切衆生得無邊光。身出妙光普照一切。願一切衆生得普照光。於諸佛法心無退轉。願一切衆生得佛淨光。一切剎中悉皆顯現。願一切衆生得無礙光。一光徧照一切法界。願一切衆生得無斷光。照諸佛剎光明不斷。願一切衆生得智幢光。普照世間。願一切衆生得無量色光。照一切剎示現神力。菩薩如是施燈明時。為欲利益一切衆生。安樂一切衆生故。以此善根隨逐衆生。以此善根攝受衆生。以此善根分布衆生。以此善根慈愍衆生。以此善根覆育衆生。以此善根救護衆生。以此善根充滿衆生。以此善根緣念衆生。以此善根等益衆生。以此善根觀察衆生。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燈明時善根迴向。如是迴向無有障礙。普令衆生住善根中。
疏 一明施行。於中列其施物。寶燈者。如夜光之類。沉水栴檀。用和酥油。無量色者。然膏色白。然漆色赤。然油色黃。然檀色綠。如是種種如是等下。明其施意。二以此下。廻向行。於中先正顯廻向願。後辨廻向意。前中十願。然凖瑜伽賢首。皆明施燈得淨眼報。然燈功德經。燒燈供養。大能滅罪生福。令發願言。當以大海為油。須彌為炷。然大燈明。徧佛剎海。供養無休。又願法門之燈。大願為炷等。今文願中。具身智光。竝可思凖。後菩薩如是下。顯廻向意。三是為下。雙結。四如是下。廻向所為。其廻向意。諸文應具。大同所為。故畧不明。
*十四施湯藥。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湯藥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於諸蓋纏究竟得出。願一切衆生永離病身。得如來身。願一切衆生作大良藥。滅除一切不善之病。願一切衆生成阿伽陀藥。安住菩薩不退轉地。願一切衆生成如來藥。能拔一切煩惱毒箭。願一切衆生親近賢聖。滅除煩惱修清淨行。願一切衆生作大藥王。永除衆病。不令重發。願一切衆生作不壞藥樹。悉能救療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得一切智光。出衆病箭。願一切衆生善解世間方藥之法。所有疾病。為其救療。菩薩摩訶薩施湯藥時。為令一切衆生永離衆病故。究竟安隱故。究竟清淨故。如佛無病故。拔除一切病箭故。得無盡堅固身故。得金剛圍山所不壞身故。得堅固滿足力故。得圓滿不可奪佛樂故。得一切佛自在堅固身故。以諸善根如是迴向。
疏 湯藥中三。一施行。施藥近果。得無病報。如薄俱羅。遠得藥王樹身等。如十大願中辨。二廻向行。言不重發者。經云。世醫所療治。雖差還復生。如來所治者。畢竟不復發。餘可知。三菩薩下。雙辨二行所為。言金剛圍山所不能壞者。如不思議法品。十種大那羅延幢勇徤法中第一說。堅固滿足力。亦是彼品中十力第七。名堅固力。不可奪樂者。是常樂故。自在堅固身者。卽金剛身。金剛為內照之實。非唯金色。故云自在。
鈔 卽金剛身者。涅槃第三。有金剛身品。金剛為內照之實。卽生公釋。言非唯金色。亦不全遮。意通內外耳。前已引竟。
*十五施器。
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惠施一切器物。所謂黃金器盛滿雜寳。白銀器盛衆妙寳。瑠璃器盛種種寳。玻瓈器盛滿無量寳莊嚴具。硨磲器盛赤眞珠。瑪瑙器盛滿珊瑚摩尼珠寳。白玉器盛衆美食。栴檀器盛天衣服。金剛器盛衆妙香。無量無數種種寳器盛無量無數種種衆寳。或施諸佛。信佛福田不思議故。或施菩薩。知善知識難值遇故。或施聖僧。為令佛法久住世故。或施聲聞及辟支佛。於諸聖人生淨信故。或施父母。為尊重故。或施師長。為恒誘誨。令依聖教修功德故。或施下劣貧窮孤露。大慈大悲。愛眼等視諸衆生故。專意滿足去來今世一切菩薩檀波羅蜜故。以一切物普施一切。終不厭捨諸衆生故。如是施時。於其施物。及以受者。皆無所著。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種種寳器盛無量寳而布施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成等虗空無邊藏器。念力廣大。悉能受持世出世間一切經書無有忘失。願一切衆生成清淨器。能悟諸佛甚深正法。願一切衆生成無上寳器。悉能受持三世佛法。願一切衆生成就如來廣大法器。以不壞信。攝受三世佛菩提法。願一切衆生成就最勝寳莊嚴器。住大威德菩提之心。願一切衆生成就功德所依處器。於諸如來無量智慧生淨信解。願一切衆生成就趣入一切智器。究竟如來無礙解脫。願一切衆生得盡未來劫菩薩行器。能令衆生普皆安住一切智力。願一切衆生成就三世諸佛種性勝功德器。一切諸佛妙音所說悉能受持。願一切衆生成就容納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一切如來衆會道場器。為大丈夫讃說之首。勸請諸佛轉正法輪。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器時善根迴向。為欲普令一切衆生。皆得圓滿普賢菩薩行願器故。
疏 施器中文四。初施行中三。一所施物。二或施下。對田顯施。聖僧通三乘。三如是下。成波羅密。二菩薩下。明廻向行十願。一廣。二深。三高。四堅。五勝。六淨。七果。八悲。九聞熏納教。十攝法上首。然隨施一器。卽發多願。未必一器以對一願。三是為下結。四所為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