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五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之二

*第六明不可轉法。即觀察如來降伏一切外道功德。由有上能治故。他不能轉利有情事故次明之。謂教證二法。皆不為他所動轉故。無有餘法勝過此故。

善能開演種種文句真實之義。能悉深入無邊智海。出生無量功德慧藏。

疏 文中初明教道。能悉已下。證道。出生已下。二道之益。

*第七明所行無礙。觀察如來生在世間。不為世法所礙功德。顯示如來所化之中。無高下礙。故次明之。謂世八風不能拘礙故。親光名降魔功德。謂色等境不能亂故。

恒以佛日普照法界。隨本願力常現不沒。恒住法界。住佛所住。無有變異。於我我所俱無所著。住出世法。世法無染。

疏 文中。以佛身日暜照法界。則橫無礙。常現不沒。則豎無礙。不以無信生盲等而不現故。正顯八風不礙。恆住已下。顯無礙因。無有變異。示無礙相。如摩尼珠。不隨物變。不著我所。於內無礙。世法不染。於外無礙。由住出世。如蓮蕐故。如有頌云。諸佛常游於世間。利樂一切有情類。八法勢風邪分別。不能傾動不拘礙。

鈔 不以無信等而不現者。即第一迴向中意。如有頌云。即無性論。

*第八明其所安立不可思議。即觀察如來安立正法功德。由依前方便。能作饒益之事。故次明之。謂十二分教。名所安立。由深廣故不可思議。

於一切世間建智慧幢。其智廣大。超過世間無所染著。拔諸眾生令出淤泥。置於最上智慧之地。所有福德饒益眾生而無有盡。了知一切菩薩智慧。信向決定當成正覺。以大慈悲。現不可說無量佛身種種莊嚴。以妙音聲演無量法。隨眾生意悉令滿足。

疏 文中分二。初約所詮以辨深廣。後約能詮以明深廣。今初。初句總顯。建即安立。其智下釋。超世廣大。即是幢義。拔置智地。即是建義。所有已下。福智相對。明高廣義。二以大慈下。現身說法。約能詮教以明安立。

*第九明游於三世平等法性。即觀察如來授記功德。以上加行利有情事。三世諸佛皆悉平等。故次明之。謂於三世平等性中。能隨解了過去未來曾當轉事。皆如現在而授記故。故下經云。暜見三世。

於去來今心常清淨。令諸眾生不著境界。恒與一切諸菩薩記。令其皆入佛之種性。生在佛家。得佛灌頂。

疏 文中初明三世平等之義。故云心常清淨。自得平等。令物不著。使他平等。恒與以下。正明授記。授記未來。令同過去種性。亦名平等。

*第十明其身流布一切世間。即觀察如來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用變化身功德。顯上利益。一時頓徧。非次第作。故次明之。

常遊十方未曾休息。而於一切無所樂著。法界佛剎悉能徧徃。諸眾生心靡不了知。所有福德離世清淨。不住生死。而於世間如影普現。

疏 文中初通辨二身。常約豎窮。徧約橫廣。十方法界。綺互其文。後諸眾生心下。總顯現相。德無不淨。故不住生死。機無不鑒。故暜現世間。

*第十一明於一切法智無疑滯。即觀察如來斷疑功德。以於上十方彼彼之處。作斷疑事。故次明之。謂於諸境善決定故。故下經云。智恒明達一切諸法。

以智慧月普照法界。了達一切悉無所得。恒以智慧知諸世間。如幻如影。如夢如化。一切皆以心為自性。如是而住。隨諸眾生業報不同。心樂差別。諸根各異。而現佛身。如來恒以無數眾生而為所緣。為說世間皆從緣起。知諸法相皆悉無相。唯是一相智慧之本。欲令眾生離諸相著。示現一切世間性相而行於世。為其開示無上菩提。

疏 文中初自斷疑。非不自決。能斷他疑故。智月暜照。總明了境。了達無得。是了真境。非不證真。能了俗故。恒以智下。明了俗境。一切皆以心為自性。義通二境。攝境為心。是世俗勝義。心之自性。即是真如。是勝義勝義。如是而住。以無所得而為方便。雙照真俗。無住住故。菩薩智光月。法界以為輪。游於畢竟空。世間靡不現。亦可屬上現受用身。二隨諸已下。能斷他疑。初明隨機現身。如來已下。所斷疑境。為說緣起。是斷疑法。深入緣起。疑見亡故。知緣起無性故。 知法無相。無相無異。故名一相。智體理成。故為其本。

鈔 深入緣起者。淨名三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寶積偈云。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故。由見因緣。能斷疑故。

疏 後欲令下。正明斷疑。若離相著。開示菩提。疑方斷故。

*第十二明於一切。行成就大覺。即觀察如來令入種種行功德。由所化生。性有差別。故次明之。謂八種種行。皆成大覺。下經但云。了一切行。

為欲救護一切眾生。出現世間開示佛道。令其得見如來身相。攀緣憶念勤加修習。除滅世間煩惱之相。修菩提行心不散動。於大乘門皆得圓滿。成就一切諸佛義利。

疏 文中初約說法令入。開示佛道者。令悟入故。後令其下。約現身令入。攀緣修習。是進善行。除滅已下。是離惡行。修菩提行。總舉萬行。心不散動。即是入義。既萬行齊修。則因無不滿。果無不成。

*第十三明於諸法智無有疑惑。即觀察如來當來法生玅智功德。由即於前所化有能無能。善巧別知。故次明之。謂聖聲聞言。此人全無少分善根。如來知彼善法。當生現證。過去微少善根種子所隨故。

悉能觀察眾生善根。而不壞滅清淨業報。智慧明了普入三世。

疏 故文云。悉能觀察。下經云。盡一切疑。如求度者。遠劫採薪。興一善念。佛便知故。觀已便化。故不壞其清淨業報。智慧已下。釋其所以。以智暜入。無不知故。故親光名為能隨所應。恒正教誨功德。謂於諸法懷疑惑者。無有堪能隨應教誨。唯佛能故。名智慧明了。則第十一是自斷疑。此斷他疑。

鈔 如求度者。遠劫採薪者。即大莊嚴論第九。因說供養聲聞。得無量福。何況如來。便引此緣。昔有一人。因緣力故。發心出家。往至僧坊。值佛不在。詣身子所。身子觀其無少善根。詣諸比丘。比丘先問。誰不度汝。云舍利弗。如是展轉。皆不度之。如來大慈。至僧坊門。為說偈云。一切種智身。大悲以為體。佛於三界中。見諸受化子。猶如牛求犢愛念無休息。以手摩頂。其人悲泣具說不度因緣。佛說偈云。身子舍利弗者。彼非一切智。亦不解體性。不盡知中下。彼識有齊限。不能深解了。無有智能知。微細之業報。遂牽入僧坊。與度得道。身子問云。我觀此人。無少善因。云何與度。便得道即。佛言。汝智微淺。此人過去無量劫前為一貧人。入阿蘭若山林取薪。為虎所逼。以怖畏故。稱南無佛。種子今熟。故吾度之得羅漢耳。故上云。微少善根種子所隨。則第十一者。若準無性世親皆十一斷他疑。今順親光。故為此說。

*第十四明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下經但云。無能測身。即觀察如來。如其勝解。示現功德。由上云。善巧別知。故此次云。於前所化邪正。及俱行中,無有分別。

永離一切世間分別。放光明網。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無不充滿。色身妙好見者無厭。以大功德智慧神通。出生種種菩薩諸行。諸根境界自在圓滿。作諸佛事。作已便沒。

疏 文中初二句。明無分別義。世虛妄解。種現俱亡。故云永離。由自無分別故。餘不可以分別知。故親光名為能正攝受。無染自體殊勝功德。謂佛身功德。非是雜染分別所起。無煩惱業生之雜染。故不可分別。而無性云。隨機現身。如摩尼珠。無分別者。則順今文佛無分別。不順彼經不可之言。次放光明下。彰所示現皆無分別。見無厭足。則顯眾生不能分別。如瞿波觀佛毛孔。念念無厭。不能窮究故。

鈔 如彼瞿波觀佛毛孔。即七十五經。

疏 以大功德下。辨能現德出生已下。明所現益。諸根以下。辨所現相。謂諸根圓滿。境界自在。作諸佛事。總彰現意。作已便沒。明現時分。既隨勝解現。則感謝應移。

*第十五明一切菩薩等所求智。即觀察如來無量所依。調伏有情加行功德。為欲引發任持不定種性聲聞菩薩。唯讚大乘。故次明之。言等所求者。無不求故。佛地名為正所求智。謂唯菩薩。正能求故。

鈔 言等所求下。是疏釋經。義在釋文。

善能開示過現未來一切智道。為諸菩薩普雨。無量陀羅尼雨。令其發起廣大欲樂。受持修習。

疏 文中初明所求。即一切智。此所求智。即是無量菩薩所依。而言道者。通因果也。為諸已下。即成所依義。謂由無量菩薩。為欲調伏諸有情故。發起加行。要以佛增上力故。聞法為先。獲得玅智而為所依。令其發起廣大欲樂者。即是調伏有情加行。受持修習者。即成智之因。

*第十六明得佛無二住勝彼岸。即觀察如來平等法身波羅蜜多成滿功德。為遮所化。於大師所疑一切智非一切智。故次明之。由滿諸度。是一切智。言無二者。即平等也。平等有二。一法身平等。於法身中滿諸度故。二果位諸度無增減故。名為平等。親光則以住於法身。即是彼岸。不說諸度。故云法身無差別相。名為無二。緣彼勝定。常住其中。故名為住。即無二住。名勝彼岸。佛已窮到。故名為得。

成就一切諸佛功德圓滿熾盛。無邊妙色莊嚴其身。一切世間靡不現覩。永離一切障礙之法。於一切法真實之義已得清淨。於功德法而得自在。

疏 文中初滿諸度。故云熾盛。次無邊下。以度滿故。莊嚴法身。故法蕐云。微玅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以十身圓融。不相離故。言一切世間者。不隔凡聖。靡不現覩。雙現受用變化之身。永離已下。無二礙故。和合識破。相續心滅故。於一切下。顯現法身。智純淨故。於功德下。諸度滿故。

鈔 和合識破。即起信意。前文已有。下復重明。

*第十七明不相間雜如來解脫玅智究竟。即觀察如來隨其勝解。示現差別佛土功德。以外人聞上平等。謂同一性。故次說言。不相間雜。謂一切如來。十身體用。各各別故。猶如冥室千光。

為大法王。如日普照。為世福田。具大威德。於一切世間普現化身。放智慧光悉令開悟。欲令眾生知佛具足無邊功德。以無礙繒繫頂受位。隨順世間方便開導。以智慧手安慰眾生。為大醫王善療眾病。一切世間無量國土。悉能徧徃未曾休息。清淨慧眼離諸障翳。悉能明見。於作不善惡業眾生。種種調伏令其入道。善取時宜無有休息。若諸眾生起平等心即為化現平等業報。隨其心樂。隨其業果。現佛身種種神變而為說法。令其悟解。得法智慧。心大歡喜諸根踊躍。見無量佛起深重信。生諸善根永不退轉。

疏 在文分二。初明變化身土不雜。二明受用身土不雜。無著但云差別佛土畧舉一邊。親光則雙明身土。合今文意。今初變化中。先身後土。初中先總顯化身超勝。次暜現者。通十法界身。放智慧光。合如日義。欲令已下。彰所化意。能為多化。方顯佛德無邊。所以名不間雜者。以於一切世間暜化。一佛既爾。餘何所化。故知所屬不同。重重皆徧。是不間雜義。

鈔 所以名不間雜下。隨難別釋。即是釋經。於中先問。後故知所屬不同。下釋所屬不同。即無雜義。如千燈各異。重重皆徧是無間義。如光光涉入。故上總言。如冥室千光。

疏 後以無礙下。別化因圓果滿之身。初明因圓。為大醫下。現果滿身。二一切世下。明現化土。初明非唯能化。亦能徧往。清淨慧下。明佛觀機。即是如來勝解現前。於作不善下。隨機現土等。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調伏心。入佛智慧而取佛土。故云善取時宜。無適淨穢。故云種種。欲該餘化。畧無土言。義必含有。又對後平等。但言不善。亦應合有有漏之善。二若諸眾生下。現受用身土不雜。先土後身已證真如。名平等心。覩受用土。是平等報上則心有高下。此則依於佛慧。

鈔 上則心有高下。即淨名經意。螺髻語舍利弗。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今指上化土。是隨心高下。今見受用。是依佛慧。

疏 後隨其心樂下。現受用身。故親光云。於淨佛土現受用身。亦不相雜。今其已下。明現之益。親光云。大集會中。現種種身與諸菩薩受用法樂。亦不相雜。得智心喜等皆法樂也。又心大歡喜。即是初地。見諸佛故生歡喜等。以證生信。故名深重。以證不退。故得永言。

*第十八明證無中邊佛平等地。即觀察如來三種佛身方處無分限功德。由疑上如來玅智究竟。非一非異。其相云何。故次明此無中邊等。常無常等。皆二邊相。言方處者。謂諸世界。無分限者。釋無中邊。此無中邊畧有四義。一世界無中邊。佛德如彼。無有分限。二世界無邊。諸佛十身。即於其中。稱世界量。平等徧滿。三此法身。等於佛地中平等徧滿。無中無邊。無有分限。四此法身等。徧一切處。為諸眾生現作饒益。然非自性無中無邊。親光復名此為真如相殊勝功德。謂真如相。無有中邊。如此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性。證此性故。徧知一切。於中不染。今此文中。總顯十身。皆無分限。

一切眾生隨業所繫長眠生死。如來出世能覺悟之。安慰其心使無憂怖若得見者。悉證入無依義智。智慧善巧了達境界。莊嚴妙好無能映奪。智山法芽悉已清淨。或現菩薩或現佛身。令諸眾生至無患地。無數功德之所莊嚴。業行所成。現於世間。一切諸佛莊嚴清淨。莫不皆一切智業之所成就。

疏 文中分二。先別顯四智十身。後無數下。總結因果。今初先就覺他。翻明自覺。成就法身。於中先明覺他。即玅觀察智。及成所作智之所利樂。若得見下。彰其所益。無依義智。即大圓鏡。是無中邊佛平等地。以無礙智身。無所依故。則證真如為佛地性轉昔染依。為智所依。即是如如。及如如智。既令他證。顯自已證也。次智慧下二句。即玅觀察智。莊嚴無奪。顯圓鏡智所現之影。智山清淨。即平等性智。平等高出。所以名山。四惑已亡。故云清淨。因惑為種。生必待時。今能生自在。故種受芽稱。或現已下。即平等性所現之影。兼顯十身。不唯此二。故復言或。令諸眾生至無患地者。即成佛地。以遠離微細念故。名為無患。後總結中。初總明。謂十力四智等。莊嚴法身。業行所成。即是報佛。現於世間。結他受用。及變化身。總上諸義。則有十身。

鈔 總上諸義者。一就覺他翻明自覺是菩提身。二成就法身。及顯如如即法身。三四智即智身。四莊嚴妙好即相好莊嚴身。五無能暎奪即威勢身。六無數功德即福德身。七或現菩薩等。即意生身。八令生離惑。即是願身。及九變化間。十業行所成現於世間。即力持身。故云具十。

疏 一切已下。總結異因。同歸一智。謂智導萬行。故能證此佛平等地。若報若化。無不清淨。

*第十九明極於法界。即觀察如來窮生死際。常現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功德。以上言無中邊相。云何無相。故次云。極於法界。謂此法界。最清淨故。離諸戲論。是法界相。能起等流利益之事。極此法界。無有盡期。親光亦名此德為證得果相。殊勝功德。謂此窮於清淨法界。如是法界。修道得故。以斯則極法界言。有於二義。一同法界常故。二同法界清淨故。

常守本願不捨世間。作諸眾生堅固善友。清淨第一離垢光明。令一切眾生皆得現見。六趣眾生無量無邊。佛以神力常隨不捨。若有徃昔同種善根。皆令清淨。而於六趣一切眾生。不捨本願無所欺誑。悉以善法方便攝取。令其修習清淨之業。摧破一切諸魔鬬諍。

疏 文中先明常利樂。二廣利樂。今初常守本願者。謂本發心。法界生界若有盡。我願乃盡。今生界未窮。故常現利樂。作善友者。世之善友。畧有七事。一遭苦不捨。二貧賤不輕。三密事相告。四逓相覆藏。五難作能作。六難與能與。七難忍能忍。如來亦爾。為物隨於六趣。若而不捨。貧無法財。而不見輕。本性客塵。無不相告。善根未熟。則以權覆實。堪真實化。則以實覆虛。著弊垢衣。執除糞器。為難作能作。解髻明珠。為難與能與。生違佛化。乃至多劫。心無退動。為難忍能忍。無不究竟。方明堅固。次清淨已下。明同法界清淨。雖復常化。離能所相。故名第一。二六趣下。廣多不捨。次若有已下。不捨昔緣。次而於下。通顯不捨。若蹔不隨。則捨本願。如願能作。名不欺誑。次悉以下。彰攝巧益。令同法界清淨。摧魔惑故。

*第二十顯於二句。謂盡虛空性。窮未來際。即觀察如來無盡等功德。謂上利樂。皆無盡故。深密佛地。具斯二句。開則別中自有二十一句。下離世間。但云等虛空界。而無窮未來際。欲顯圓數故。親光亦云。次後二句。顯示世尊無盡功德。初句自利。後句利他。故云謂如虛空。經成壞劫。性常無盡。如來一切真實功德。亦復如是。如未來際。無有盡期。利他功德。亦復如是。而無著釋。但云無盡功德等。不言開合。世親無性。開此等字為究竟功德。故皆云等。言等取究竟功德。則以無盡功德釋初句。究竟功德釋後句。而無性意。後句是究竟無盡。與前無盡異者。前則橫論無盡。故云盡一切界。徧作有情諸饒益事。後句則豎顯無盡。故云顯佛功德。永無窮盡。所化有情。永無盡故。同顯無盡。故二句合。自他等異。二句則開。今文意合。欲顯二利不相離故。窮未來際。通在極於法界。及盡虛空故。

從無礙際。出廣大力。最勝日藏無有障礙。於淨心界而現影像。一切世間無不覩見。以種種法廣施眾生。佛是無邊光明之藏。諸力智慧皆悉圓滿。恒以大光普照眾生。隨其所願皆令滿足。離諸怨敵。為上福田。一切眾生共所依怙。凡有所施悉令清淨。修少善行受無量福。悉令得入無盡智地。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淨心之主。為一切眾生發生福德最上良田。智慧甚深。方便善巧。能救一切三惡道苦。

疏 為順二論。文分為兩。初唯橫論無盡。正明盡虛空性。二為上福田下。雙約橫豎以顯無盡。兼明窮未來際。今初先二句總言無礙際者。即法身智身。如彼虛空。無有障礙。無邊無際。無盡無減。無生無滅。無有變易。名無礙際。而能現前作諸利樂。如彼虛空。容受質礙。故云出廣大力。次最勝日下。別顯依空無礙之用。畧舉一日。而有四德。一蘊藏千光。二百川現影。三有目皆覩。四生成萬差。名種種施。上一叚文。言含法喻。佛是已下。唯就法說。初光明藏。即上日藏。身智光明。含攝出生故。諸力已下。如日無缺。恒以大下。如日舒光。離諸魔敵。降老死冤。如日大明。眾景奪耀。不獨合上。故名有影畧。

鈔 降老死怨者。淨名云。譬如勝怨。乃可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薩之謂也。今借用之。

疏 二雙約橫豎論無盡者。但云一切。通於十方。及來際故。文中先明為生福智之田。上福田者。具前德故。凡所有下。釋上田義。三義名上。一令清淨。如無荒穢。二因少果多。如涅槃說純陀施福。三入無盡智。如田。隨種隨生。如榖。展轉無盡。成金剛種。終不銷故。具斯三義。稱曰上田。次為一切下。顯為田主。次為一切眾生發生下。明體即是田。後智慧下。明能為田義。具悲智故。初權實無二。總為一智。對下能救。悲智無礙。合為一心。則是如來最清淨覺。

鈔 則是如來最清淨覺者。以在最後。故復結之。句句亦皆合結也。如涅槃說者。經云。我今所供。雖復微少。佛令汝具足檀波羅蜜。為果多也。

疏 上所引功德之名。全依無著。其所解釋。多依無性。有不同者。亦已對決。與離世間品。小有同異。大旨無違。至下品中。當更顯示。依上所釋。文旨有據。德相可分。若列宿羅空。粲然不雜。豈得寬文。廣申辭句。於佛勝德。蔑然畧陳。幸諸後學。不咎其繁而不要也。 別觀德相二十叚竟。

*第三結成觀解。

如是信解。如是觀察。如是入於智慧之淵。如是遊於功德之海。如是普至虗空智慧。如是而知眾生福田。如是正念。現前觀察。如是觀佛諸業。相好。如是觀佛普現世間。如是觀佛神通自在。

疏 謂前諸德。不出內德及與外相。今初二句。總明能。觀。信。解。約於仰推。觀察。通於諸眼。後之八句。就所觀德以辨能觀。前四內德。後四外相。前中謂佛內德無量。不出福智。前二福智之體。智慧之淵。畧語其深。功德之海。義兼深廣。淵宜趣入。海宜游涉。次二句福智之用。智廣虛空。福無不益。稱此而了。名暜至知。後四外相中。初一句重舉能觀。揀內外故。言正念者。明非散心。了佛德相。唯心無性。靜而能鑒。復云觀察。後三句。亦就所觀以辨能觀初一句總。後二句別。身雲暜現。即是相好。神通自在即前業用。前二十一德中。或一句之內。言兼福智。一德之內。體用雙明。若別配屬。義成偏近。

鈔 若別配屬者。正彈古德。以後十結句。科上二十一德之經。彼云。然此所現佛法界身。豈有限量。今且依下結文。分為十門。於中二。先顯十門之德。後如是下。正結十門之名。前中即為十叚。然按後結。少不次第。從初至清淨善根已來。超明第十見佛示現不可思議自在神力門。彼約晉經。與今小異。恐尋不曉。會取今經。今經即至功德善根悉已清淨。為第一叚神通自在。第二已去。全依今經。謂第二從色。相第一下。却明第一如是信解門。第三獲一切智放大光下。第二觀察正覺門。第四示現色身不思議下。明入智慧淵門。第五恒佛日暜照法下。第四入功德海門。第六以大慈悲現不可說無量佛身下。明第七正念現前觀察門。第七以智慧月下。明第五暜至虛空智慧門。第八放光明網暜照十方下。即第八觀察如來諸業相好門。第九為大法王如日暜照下。却明第六如是而知眾生福田門。第十清淨第一離垢光明下。却明第九如是觀佛暜現世間門。釋曰。此即賢首解為十門。以其總名。收其別義。皆不盡理。故云偏近。況結中。不出內德外相。內德不出福智。如何攝得前文。又刊定記科為十六三業。而叚叚之中。三業多闕。亦消文不盡。故皆偏近。依今之釋。一句無遺矣。

*第二明見佛光用。前雖有用。乃觀如來常所具德。今現目覩。故不同也。文中三。初覩常光。二覩放光。三顯光意。今初。

時彼大眾。見如來身一一毛孔。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一一光明。有阿僧祇色。阿僧祇清淨。阿僧祇照明。令阿僧祇眾觀察。阿僧祇眾歡喜。阿僧祇眾快樂。阿僧祇眾深信增長。阿僧祇眾志樂清淨。阿僧祇眾諸根清涼。阿僧祇眾恭敬尊重。

疏 雖云毛出。意取常出。有十一句。初總餘別。前三光相。後七光益。

*二覩放光中。

爾時大眾。咸見佛身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大光明。一一光明。皆有不思議色。不思議光。照不思議無邊法界。以佛神力。出大妙音。音演暢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讚頌。超諸世間所有言詞。出世善根之所成就。復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微妙莊嚴。於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劫歎不可盡。皆是如來無盡自在之所出生。又現不可說諸佛如來出興於世。令諸眾生入智慧門。解甚深義。又現不可說諸佛如來所有變化。盡法界虗空界。令一切世間平等清淨。如是皆從如來所住無障礙一切智生。亦從如來所修行不思議勝德生。復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妙寶光燄。從昔大願善根所起。以曾供養無量如來。修清淨行。無放逸故。薩婆若心。無有障礙生善根故。

疏 先舉體相。後以佛下。辨光業用。文有五現。一說法。二現嚴。此二皆先現後因。三現佛。則先現後意。令成教證二甚深故。四現神變。五現寶燄光。皆先現後因。

*第三現光意。

為顯如來力廣徧故。為斷一切眾生疑故。為令咸得見如來故。令無量眾生住善根故。顯示如來神通之力無映奪故。欲令眾生普得入於究竟海故。為令一切諸佛國土菩薩大眾皆來集故。為欲開示不可思議佛法門故。

疏 竝顯可知。

*第二大科明現勝德之意。文分二別。先牒前現德。

爾時如來大悲普覆。示一切智所有莊嚴。

疏 悲為能現。智為所現者。影畧其文。應以依二嚴體。現二嚴德。

*二正明現意。分二。先明下益眾生。二開示如來下。明上弘佛道。今初。

欲令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世界中眾生。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長。已增長者令其清淨。已清淨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心調伏。觀甚深法。具足無量智慧光明。發生無量廣大之心。薩婆若心無有退轉。不違法性。不怖實際。證真實理。滿足一切波羅蜜行。出世善根皆悉清淨。猶如普賢得佛自在。離魔境界入諸佛境。了知深法獲難思智大乘誓願永不退轉。常見諸佛未曾捨離。成就證智證無量法。具足無邊福德藏力。發歡喜心。入無疑地。離惡清淨。依一切智見法不動。得入一切菩薩眾會。常生三世諸如來家。世尊所現如是莊嚴。皆是過去先所積集善根所成。為欲調伏諸眾生故。

疏 分二。先彰現益。今初舉所益。後未信下。辨益不同。然此益中。文含多勢。且依一判。先約行布。初五句十信。始自初信。令心調伏。信位滿故。次七句皆十住益。謂初二句是住中觀慧。次二句。下化上求之心。後三句。住中證入。知心自性。故曰不違。不退二乘。故不怖實際。不由他悟。是證實理。圓教十住。許入證故。三滿足下三句。十行益。初句位中之行。後二句。位中之德。四離魔下三句。十向益。初句起行。一向利他。離二乘等魔。迴向菩提。故入佛境次句得法。隨相離相。無礙難思。後句行成。五常見諸佛下。盡明十地。初四句皆歡喜地。一見受用身故稱曰常。二根本證真。後得證無量法。又證徧行真如。亦名無量。三則僧祇積福。證理出生。名福藏力。四發歡喜心。是此位名。入見道故。名無疑地。離惡清淨。是第二地。依一切智。見法不動。是三四地。得入一切菩薩眾會。是五六七地。常生佛家。八地已上。念無有間。故曰常生。若約圓融。初之五句。信中攝位。句各一位。如理思之。

鈔 句各一位者。初信位。二增長是住位。三清淨是行位。四成熟是向位。五調伏是地位。

疏 從觀甚深下。義通諸位。以圓教中。位位攝德故。二世尊下。辨現因。既積善所成。故為益深大。為欲調伏諸眾生故一句。文含二勢。一結前。謂結因所屬。二生後。生後開示。亦是為生。

*第二明上弘佛道。

開示如來大威德故。照明無礙智慧藏故。示現如來無邊勝德極熾然故。顯示如來不可思議大神變故。以神通力。於一切趣現佛身故。示現如來神通變化無邊際故。本所志願悉成滿故。顯示如來勇猛智慧能徧徃故。於法自在成法王故。出生一切智慧門故。示現如來身清淨故。又現其身最殊妙故。顯示證得三世諸佛平等法故。開示善根清淨藏故。顯示世間無能為喻上妙色故。顯示具足十力之相。令其見者無厭足故。為世間日照三世故。自在法王一切功德。皆從徃昔善根所現。一切菩薩於一切劫。稱揚讚說不可窮盡。

疏 文中分二。先別彰所為。有十七句。為欲顯前二十一種殊勝功德。初句為總。餘皆是別。於中前五。各攝二德。餘句各一。第一照明無礙智慧藏句。顯二德者。一顯不二現行。故云無礙。無二礙故。二顯趣無相法。故云照智慧藏。慧為能照。藏即所照。無相真如。照明趣達。眼目殊稱。第二句。一顯住於佛住。謂住空大悲。任運利樂。無休息時。名曰熾然。二顯逮得一切佛平等住。謂依清淨智。起利樂意。作二身業。皆熾然故。第三句。一顯到無障處。二顯不可轉法。謂此二是降魔伏外功德。前由有對治。則不為他動。今由有神變。乃能轉他。第四句。一為顯所行無礙。今徧趣現身。即是所行。有漏盡通。八風不染。又神通力。即能徧因。二顯其所安立不可思議。謂佛威神所建立故。第五句。初顯游於三世平等法性。約記三世事。亦是神通。無邊際言。即平等性。二顯其身流布一切世間。此言甚顯。下皆各攝一德。六顯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本願已滿故。七顯於一切行。成最正覺。名智徧往。八顯於諸法智無有疑惑。名於法自在。九顯一切菩薩等所求智。十顯凡所現身。不可分別。十一為顯得佛無二。住勝彼岸。彼岸已圓。十身殊 玅故。十二顯不相間雜。如來解脫玅智究竟功德。又諸佛平皆徧。而不相雜故。十三顯證無中邊佛平等地。平等之地即清淨藏。十四顯極同法界。故云土玅。十五有十力故。能盡虛空。見者無厭。十六窮未來際。故照三世。第二自在下。舉因結歎。前舉積因。後歎無盡。 五覩佛勝德竟。

*第六天王請佛處殿。

爾時兜率陀天王。奉為如來嚴辦如是諸供具已。與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兜率天子。向佛合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見哀愍處此宮殿。

疏 亦稱五號。竝曰善來。及下文意。皆如第三會說。

鈔 亦稱五號者。一世尊。二善逝。三如來。四應供。五正徧知。然尋常畧舉下三。今加上二。故為五德。

*第七如來受請。

爾時世尊。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具大威德。為令一切眾生生大歡喜故。一切菩薩發深悟解故。一切兜率陀天子增益欲樂故。兜率陀天王供養承事無厭足故。無量眾生緣念於佛而發心故。無量眾生種見佛善根福德無盡故。常能發起清淨信故。見佛供養無所求故。所有志願皆清淨故。勤集善根無懈息故。發大誓願求一切智故。受天王請。入一切寶莊嚴殿。如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爾時一切寶莊嚴殿。自然而有妙好莊嚴。出過諸天莊嚴之上。一切寶網周帀彌覆。普雨一切上妙寶雲。普雨一切莊嚴具雲。普雨一切寶衣雲。普雨一切栴檀香雲。普雨一切堅固香雲。普雨一切寶莊嚴蓋雲。普雨不可思議華聚雲。普出不可思議妓樂音聲。讚揚如來一切種智。悉與妙法而共相應。如是一切諸供養具。悉過諸天供養之上。

疏 分二。先受請入殿。二爾時一切下。入已現嚴。前中先明此界。後辨結通。前中初一句。明能應之德。次明所為之意。三正受請。竝顯可知。第二現嚴。顯是佛力。故出過諸天。

*第八天王獲益。

時兜率宮中。妓樂歌讚熾然不息。以佛神力。令兜率王心無動亂。徃昔善根皆得圓滿。無量善法益加堅固。增長淨信。起大精進。生大歡喜。淨深志樂。發菩提心。念法無斷總持不忘。

疏 文中初得定益。往昔已下。是進善益。佛神力言。通此二益。十住位劣。攝散歸靜。故樂音止息。此位超勝。得動實性。故動寂無二。熾然音樂。心不動也。

*第九承力偈讚。然憶念昔因。亦是益相。取文便故。為說偈依。文中二。先明此處偈讚。後結通十方。前中先說偈依。

爾時兜率陀天王。承佛威力。即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而說頌言。

*後正陳偈讚。

昔有如來無礙月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廣智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金色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普眼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蓮華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號珊瑚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寶藏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論師子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山王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日照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眾華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佛號無邊光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樹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法幢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寶宮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智燈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香山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佛號功德光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疏 十頌。頌各一佛。佛名有異。畧無別德。餘同前會。此佛即前會十佛次前十佛。寄位漸深。憶念漸遠耳。

論 云吉祥者。眾善所集名吉。眾福所加名祥。云金色殿者。殿有金色光明。亦明法身無垢。云蓮蕐殿者。殿有眾色蓮蕐莊嚴。亦表法身無染。是蓮蕐義。山王殿者。明積德如山王。非殿有山。如經云。寶者。貴德為寶。非關寶玉。餘義可知。所以須歎往昔如來者。有三義。一兜率天王。念昔自分善根力。二明古今諸佛道跡暜周。三明如來道跡。依古不異。非天魔梵所為。令眾生生信入故。此十佛。亦以加行隨行成名。

如此世界兜率天王承佛神力。以頌讚歎過去諸佛。十方一切諸世界中兜率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

*第十如來就座。

爾時世尊。於一切寶莊嚴殿摩尼寶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法身清淨。妙用自在。與三世佛同一境界。住一切智。與一切佛同入一性。佛眼明了。見一切法皆無障礙。有大威力。暜遊法界未嘗休息者。具大神通。隨有可化眾生之處悉能徧徃。以一切諸佛無礙莊嚴而嚴其身。善知其時。為眾說法。不可說諸菩薩眾。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眾會清淨。法身無二。無所依止。而能自在起佛身行。坐此座已。於其殿中。自然而有無量無數殊特妙好出過諸天供養之具。所謂華鬘。衣服。塗香。末香。寶蓋。幢旛。妓樂。歌讚。如是等事。一一皆悉不可稱數。以廣大心。恭敬尊重供養於佛。十方一切兜率陀天。悉亦如是。

疏 文分四別。一明就座。二顯德亦大。前二十一德。恐厭繁文。不能具釋。三眾集。即眷屬圓滿。然後品眾集。有所表故。但云一萬。理實徧集。故此但云不可說眾。未必但是後品之人。四現嚴。初此界。後結通。

論 於此品末。有十三行半經。約分為二叚。一爾時世尊已下。至為眾說法。有六行半經。明如來處座。為眾說法。分二不可說諸菩薩眾已下。至悉亦如是。有七行經。明十方菩薩來集處座。殿內莊嚴玅好。勝出諸天。一切十方兜率。悉同此雲集莊嚴。分座體前已釋訖。師子座上結跏趺坐者。有二義。一世間威儀。二會此十迴向中理事交徹。如來座體以法界緣起不思議智無所依住大慈大悲以為座體。以無依住智。性自徧周。與虛空等。不去不來。而對現色身。與眾生數等。任根差別。隨應調伏而化度之。而無所造作。如經云。法身清淨。玅用自在者是也。與三世佛同一境界住一切智者。以智體無內外中邊。諸佛同住。境界亦爾。與一切佛同入一性者。為無性之性。無出入也。諸佛同此也。佛眼明了者。覺一切法非有無。而能以智徧知一切諸法也。有大威力。暜遊十方未嘗休息者。以無作無依之理智破一切邪見執著。皆悉消亡。名之為威力。以智無表裏。性徧如空。應感現形。而無來去省之為遊。無俗不真。名為法界。一念三世。古今情盡。教化眾生。無終無始。名未嘗休息。明時不遷也。具大神通者。大智無依無形。性無生滅名之為神。智無不達。名之為通。隨有可化。悉能徧行者。智無去來中邊表裏。十方眾生應感皆見。皆悉不同名之為徧往。以一切諸佛無礙莊嚴而莊嚴之。有二義。一四無礙智莊嚴。二依正二報二福莊嚴。善知其時為眾說法者。了依生熟。如應化度。問曰。何為諸佛知眾生心。時與非時。答曰。諸佛如來心。與一切眾生心。本不異故。是一心一智慧故。以此知時與非時。諸佛悟而了。與眾生共之。眾生迷。自謂為隔。一切諸佛以一切眾生心智慧而成正覺。一切眾生迷諸佛智慧而作眾生。及至成佛時。還成眾生迷理之佛。所說法門。還解眾生心裏迷佛眾生。以此不異。故知眾生心。經云。不可說諸菩薩。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者。約萬行差別。名為他方。以法隨根。應物調伏。名種種國土。不出如來大圓明智。名為而共來集眾會清淨者。無情識也。法身無二者。與佛同一體性等無性也。無所依止。無得無證也。而能自在起佛身。行者。無作之智。同佛用也。坐此座已。會此十迴向法界本也。殿出殊好。以智所感也。出過諸天者。以智報感。非有情為也。論主頌解云菩薩所有報相。約行所生。頌曰。菩薩以忍為乖鬘。慚愧恒為衣服飾戒品塗香及秣香。慈悲暜覆為其葢。正心不動禪定幢。智慧幢破諸邪見。方便常住生死海。饒益眾生為妓樂。總持演暢玅法音。聞者解脫為歌樂。已上如文可知。此會所將如是大悲。如是智慧。如是萬行。但為長養初發心住。初生佛 家之智慧大悲。令慣習自在故。時亦不改。法亦不異。智亦不遷。猶如竹葦。依舊而成。初生與終。無有麤細。亦如小兒。長初生而為大無異大也。此直以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長養道之方便。佛果在於初發心。又十住中。一住具十住之功用故。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住中總具足故。猶如神龍。馬王所生。其神駒生在其地。與父遲速相似。唯力用未如其父母。如初發心菩薩。以乘如來一切智乘。初生佛家。與佛同智。唯神通道力未如。以待大悲萬行長養故。雖長養功終法不異也。時不遷也。終不出初發心時。力用功畢。如龍女不剎那際。一生成佛。如善財一生得佛果亦爾。一生義者。得無生也。如三乘以意生身菩薩。未說乘佛一切智乘者。推佛果在十一地後。三祇之劫終也。前三賢為資糧。十地為見道。佛果在十一地三祇之劫終也。如此教與三乘中五位行相。一倍顛倒。行相不同。後當更明。 升兜率天宮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