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世主玅嚴品第一之六

*第五初禪長行十法。

復次尸棄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場中說法。而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慧光梵王。得使一切眾生入禪三昧住解脫門。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議法解脫門。普雲音梵王。得入諸佛一切音聲海解脫門。觀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憶念菩薩教化一切眾生方便解脫門。寂靜光明眼梵王。得現一切世間業報相各差別解脫門。普光明梵王。得隨一切眾生品類差別皆現前調伏解脫門。變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淨相寂滅行境界解脫門。光耀眼梵王。得於一切有無所著無邊際無依止常勤出現解脫門。悅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門。

疏 一暜住等者。大用應機。故暜徧說法。用而常寂故行淨無染。得心無行故行淨。了境無相故無染。二佛為定境。住定則所見深故。三暜入等者。法海難量名不思議。一言演盡名為暜入。四圓音隨類名音聲海。要無分別方入佛聲。五能憶等者。化生即是趣菩提行。故以宿住智朙記。六眾生報異隨業有差。佛示現受令生正信。七於法自在。方能隨類調生。八佛身無相等法性之清淨。現而同化為寂滅之行矣。九不著諸有故能常現。三業無邊更無可依。十觀性無相猶如虛空何有可盡。察用隨宜如擊水文隨擊隨生。復何可盡。

爾時尸棄大梵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眾而說頌言。

疏 偈中先上首觀眾。開成四天。合則梵身即眾。亦有經云。梵眾梵身。梵輔梵眷屬。身即是眾。輔即眷屬。

佛身清淨常寂滅 光明照耀徧世間 無相無行無影像 譬如空雲如是見。

疏 十偈初中。初句法身暜徧道場。次句智光說法。次句行淨無染。境相智行既亡。則大用影像亦寂。後句通以喻顯。雲不離空。空不礙雲。以况寂用。

佛身如是定境界 一切眾生莫能測 示彼難思方便門 此慧光王之所悟。

疏 二中。初二句入禪之境。如來法身即是心性。若能觀之。為上定故。次句示入。方便雖多。同入一寂。

佛剎微塵法門海 一言演說盡無餘 如是劫海演不窮 善思慧光之解脫。

疏 三中初句即不思議法。次二句朙暜入義。以一言說盡故。一言說盡之辨劫海亦不能窮。顯法無盡也。約能包則一言說盡。約能久則劫海莫窮。

諸佛圓音等世間 眾生隨類各得解 而於音聲不分別 普音梵天如是悟。

疏 四中圓音之義文畧有三義。一廣無邊。二別詮表。三無分別。如次三句。餘如出見品辨。

三世所有諸如來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於佛身現 自在音天之解脫。

疏 五中初二句即教化眾生方便行。三世諸佛。皆以利他為向菩提。自清淨業故。次句前就梵王。故云憶念。今據如來。故身現耳。一毛尚現。何况全身。

一切眾生業差別 隨其因感種種殊 世間如是佛皆現 寂靜光天能悟入。

疏 六中初句業相差別。次句報相差別。次句現同世間。

無量法門皆自在 調伏眾生徧十方 亦不於中起分別 此是普光之境界。

疏 七中前二句即隨類調生。調法自在。故能隨類廣徧。次句顯朙前義。無思成事故。

佛身如空不可盡 無相無礙徧十方 所有應現皆如化 變化音王悟斯道。

疏 八中初二句。朙佛體性。即前清淨寂滅。不可盡下。畧顯四義如空。次句佛用。應現為行。既皆如化。不失寂滅。

如來身相無有邊 智慧音聲亦如是 處世現形無所著 光耀天王入此門。

疏 九中。初二句所見無有邊。次句勤觀無依著。

法王安處妙法宮 法身光明無不照 法性無比無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脫。

疏 十中初二句。常思大用無盡。謂安住大悲宮。能現大事故。次句常觀法體無盡。

*第二欲界諸天。文有七段。第一他化天王長行十法。

復次自在天王。得現前成熟無量眾生自在藏解脫門。善目主天王。得觀察一切眾生樂。令入聖境界樂解脫門。妙寶幢冠天王。得隨諸眾生種種欲解令起行解脫門。勇猛慧天王。得普攝為一切眾生所說義解脫門妙音句天王。得憶念如來廣大慈增進自所行解脫門。妙光幢天王。得示現大悲門摧滅一切憍慢幢解脫門。寂靜境天王。得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解脫門。妙輪莊嚴幢天王。得十方無邊佛。隨憶念悉來赴解脫門。華光慧天王。得隨眾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脫門。因陀羅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法解脫門。

疏 一謂現眾生前。自在調伏。使其成熟。化法無盡。故名為藏。二觀世樂相皆苦。故應捨。觀世樂性即入聖樂。三隨樂斷疑。令起正行。四一言暜攝諸義。徧於時處。為物而說。五倣佛修慈。六示現等者。大悲十力。摧彼慢高。而無摧心。故云示現。七以智慧光照諸世間。令離三毒之闇。則無惡趣之果。瞋癡障重。故與偈互陳。八十方等者。為念佛三昧純熟故。隨念何佛。即能得見。如休捨解脫等。九應念現成。十普入等者。寂用自在。現世調生。總名威力。

爾時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天眾而說頌言。

佛身周徧等法界 普應眾生悉現前 種種教門常化誘 於法自在能開悟。

疏 偈中亦十。初中初句體徧。次句用周。故能現前。次句教藏能成。後句所成自在。開於法藏悟深法門。即成熟也。

世間所有種種樂 聖寂滅樂為最勝 住於廣大法性中 妙眼天王觀見此。

疏 二中。初二句二樂。次句令入。

如來出現徧十方 普應羣心而說法 一切疑念皆除斷 此妙幢冠解脫門 諸佛徧世演妙音 無量劫中所說法 能以一言咸說盡 勇猛慧天之解脫。

疏 三四可知。

世間所有廣大慈 不及如來一毫分 佛慈如空不可盡 此妙音天之所得。

疏 五中。三句共顯如來大慈。初二句。舉劣顯勝。次句以喻正顯。謂世慈有相。若須彌之高。大海之廣。終可傾盡。佛慈稱性。若芥子之空。投刃之地。即不可盡。又如空有暜覆。常攝。廣容。無礙。難壞。無盡。畧舉一無盡耳。

鈔 芥子之空者。即四十一經云。佛子譬如虛空。於蟲所食芥子孔中。亦不減小。於無數世界中。亦不增廣其諸佛身。亦復如是。見大之時。亦無所增。見小之時亦無所減。今但取能喻。投刃之地者。即莊子中。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君問其故。答云。臣始見牛。為全牛也。今見非全牛。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故文選云。投刃皆虛。目牛無全。今借其骨間小空。以對上小空。為真俗之况耳。

一切眾生慢高山 十力摧殄悉無餘 此是如來大悲用 妙光幢王所行道 慧光清淨滿世間 若有見者除癡暗 令其遠離諸惡道 寂靜天王悟斯法 毛孔光明能演說 等眾生數諸佛名 隨其所樂悉得聞 此妙輪幢之解脫。

疏 六七與八。文亦可知。

如來自在不可量 法界虗空悉充滿 一切眾會皆明覩 此解脫門華慧入。

疏 九中。初二句朙佛體暜徧無成不成。次句隨眾生心現成正覺。

無量無邊大劫海 普現十方而說法 未曾見佛有去來 此妙光天之所悟。

疏 十中暜現十方。即暜入一切世間。餘皆威力自在。

鈔 餘皆威力自在者。大集經云。孩子以啼為力。女人以瞋為力。外道以見為力。波旬以生死為力。菩薩以慈悲為力。佛以智慧為力。故以說法。皆為威力。

*第二化樂天長行十一法。

復次善化天王。得開示一切業變化力解脫門。寂靜音光明天王。得捨離一切攀緣解脫門。變化力光明天王。得普滅一切眾生癡暗心令智慧圓滿解脫門。莊嚴主天王。得示現無邊悅意聲解脫門。念光天王。得了知一切佛無盡福德相解脫門。最上雲音天王。得普知過去一切劫成壞次第解脫門。勝光天王。得開悟一切眾生智解脫門。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滿十方虗空界解脫門。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無能壞精進方解脫門。華光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業所受報解脫門。普見十方天王。得示現不思議眾生形類差別解脫門。

疏 一為物開示諸業如化。化雖體虛而有作用為力。業亦從緣無性而報不忘。二捨離等者。攀取緣慮。是惑病之本。若心境無得則捨攀緣。

鈔 攀取緣慮是惑病之本者。即淨名問疾品經云。何謂病本。謂有攀緣。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故今疏云。心境無得。即捨攀緣。

疏 三闇滅智生如月盈缺。四示現等者。梵聲微玅。故云悅意。應徧十方故云無邊。五知一切等者。此有三義。一福德之相。有十蓮蕐藏世界微塵數。故無有盡。二謂清淨慈門等。無限因所生故。一一因果皆稱真故。一一即無有盡。皆同虛空。三大慈悲行是福德相。使盲聾視聽等。皆慈善根力。故涅槃經中。有聞讚佛為大福德。怒云。生經七日。母便命終。豈謂大福德相。讚者云。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之不瞋。罵之不報。是故我言大福德相。怒者聞而心伏。故慈為無盡福相。然與前義相成。

鈔 與前義相成者。第二義慈為相因。此義慈即是相果。果由因致。復能顯因。故云相成。

疏 六三達圓智了三世劫。此就天王。且言宿住耳。七開悟等者。此門缺偈。上下文中。屢有開悟。即同法蕐開示悟入。以開攝示。以悟攝入。謂開示約能化。悟入約所化。八稱性之光。有何難徧。九一切等者。謂契理具修。長劫無倦。故眾魔外道。所不能摧。十善餓等殊。苦樂等異。皆知性相。十一示現等者。無邊品類。一毛頓現。更無來去。尤顯難思。

爾時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善化天眾而說頌言。

疏 偈中脫於第七。唯有十偈。

世間業性不思議 佛為羣迷悉開示 巧說因緣真實理 一切眾生差別業。

疏 初中初句總。次句開示。後二句顯如化力。差別業者。果不亡故。

種種觀佛無所有 十方求覓不可得 法身示現無真實 此法寂音之所見。

疏 二中初句所攀緣。後二無得。然緣境有二。一真。二妄。真佛有緣。亦成妄惑。况於妄耶。種種觀者。五求不得故。謂佛有耶。常見為惑。謂佛無耶。邪見湥厚。四句百非所不能加故無所有。非唯一佛。十方亦然。應化示現非真實故。求實無得即見真身。真即無緣。佛尚應捨。何况餘境。

鈔 五求不得等者。即是中論觀如來品偈云。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即五求也。由諸外道。妄計有我。我為如來。計有五故。一謂即陰是如來。二謂離陰有如來。三謂如來中有陰。四謂陰中有如來。五謂陰能有如來。今竝非之。

佛於劫海修諸行 為滅世間癡暗惑 是故清淨最照明 此是力光心所悟 世間所有妙音聲 無有能比如來音 佛以一音徧十方 入此解脫莊嚴主。

疏 三四可知。

世間所有眾福力 不與如來一相等 如來福德同虗空 此念光天所觀見。

疏 五中初二句福德相。次句無盡相相好者。經云。盡人中福。不及一天。乃至云盡世間福。不及如來一相等。

三世所有無量劫 如其成敗種種相 佛一毛孔皆能現 最上雲音所了知。

疏 六中。約天之智暜知。約佛一毛能現。(七闕)

十方虗空可知量 佛毛孔量不可得 如是無礙不思議 妙髻天王已能悟。

疏 八中。初二句朙毛孔過空。謂靈智證理。非如虛空。真理超事。故亦非比。無限理智不可分析。隨其少分。即融攝重重。故一毛之量便越虛空。次句別示越相。謂毛孔不大而無涯。即廣陿無礙。故杜絕思議之境。前即一光外展。今則一毛內廣。文綺互耳。一毛本自徧空。十方豈得難滿。

鈔 毛孔過空。疏有三段。說三種過。一如來靈智能證真理。虛空不能證。二如來稱真之理空。超過事空。事空即斷滅空故。三無限理智下。雙結上二。皆不可分。理無分限。智契於理。亦無分限。智結靈智。理結真理。既不可分。一毛稱真。則重重融攝。此處之空。豈不能攝於餘處之空。

佛於曩世無量劫 具修廣大波羅蜜 勤行精進無厭怠 喜慧能知此法門。

疏 九中。初句長時修。次句無餘修。次句無間修。具此三修。故進力難壞。而言廣大波羅密者。至第五經釋。

業性因緣不可思 佛為世間皆演說 法性本淨無諸垢 此是華光之入處。

疏 十中。初句總顯業之性相。即緣生果報之不亡。便是無性之非有。故不可有無思也。次句佛如是說。天如是知。次句以法性示業性。

汝應觀佛一毛孔 一切眾生悉在中 彼亦不來亦不去 此普見王之所了。

疏 十一中。初二句小一現大多。為一難思。次句現時不來。不現不去。又難思也。

*第三知足天長行十法。

復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圓滿教輪解脫門。喜樂海髻天王。得盡虗空界清淨光明身解脫門。最勝功德幢天王。得消滅世間苦淨願海解脫門。寂靜光天王。得普現身說法解脫門。善目天王。得普淨一切眾生界解脫門。寶峯月天王。得普化世間常現前無盡藏解脫門。勇健力天王。是開示一切佛正覺境界解脫門。金剛妙光天王。得堅固一切眾生菩提心。令不可壞解脫門。星宿幢天王。得一切佛出興咸親近。觀察調伏眾生方便解脫門。妙莊嚴天王。得一念悉知眾生心。隨機應現解脫門。

疏 第一天得總相法門。諸佛將興皆生彼天。下生之時暜應法界。頓闡蕐嚴為圓滿相。二盡虛空等者。光朙色身皆徧空界。了不可取。故云清淨。三以淨願力滅惑業苦。四五可知。六暜化等者。暜即無偏。常即無間。示其真樂。即如來藏。七自覺智境佛已入之。故示物同悟故。八以淨福堅菩提心。九謂仰觀下化。十即照現速疾也。

爾時知足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知足天眾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徧法界 於諸眾生悉平等 普應羣情闡妙門 令入難思清淨法

疏 偈中。初偈前半即出世義。上句體智俱徧。下句悲用皆暜。後半即圓滿教輪。前句即實之權為玅門。後句會權入實為圓滿。

佛身普現於十方 無著無礙不可取 種種色像世咸見 此喜髻天之所入。

疏 二中可知。

如來徃昔修諸行 清淨大願深如海 一切佛法皆令滿 勝德能知此方便。

疏 三中。初二句以行淨願。次句雜染本空。故前令滅佛法本具。故今令滿。妄盡真顯。二言相成。

如來法身不思議 如影分形等法界 處處闡明一切法 寂靜光天解脫門。

疏 四中。初二句依體暜現若月入百川。尋影之月月體不分。即體之用用彌法界。體用交徹。故不思議。次句稱根說法。

鈔 尋影之月月體不分者。此中法喻影畧。若具。更云。以月隨影。萬流異見。尋用之體。體本寂然。為寂靜光也。

眾生業惑所纏覆 憍慢放逸心馳蕩 如來為說寂靜法 善目照知心喜慶。

疏 五中。前半即所淨之眾生。具三雜染故。於中上句標。下句畧示惑相。慢是根本。憍逸隨惑。憍。謂染自盛事。慢。謂恃己陵他。放逸即是縱蕩。憍。為染法所依。慢。能長淪生死。放逸。眾惑之本。故偏舉此三。蕩者。動也。謂境風鼓擊。飄蕩馳散。次句能淨法門。謂不取於相。當體寂故。

一切世間真導師 為救為歸而出現 普示眾生安樂處 峯月於此能深入 諸佛境界不思議 一切法界皆周徧 入於諸法到彼岸 勇慧見此生歡喜 若有眾生堪受化 聞佛功德趣菩提 令住福海常清淨 妙光於此能觀察。

疏 六七及八。文竝可知。

十方剎海微塵數 一切佛所皆徃集 恭敬供養聽聞法 此莊嚴幢之所見。

疏 九中。通顯上既親近。必當敬養聞法。以聞調他。為真供養。列名中云星宿幢。今云莊嚴。與長行互出。

眾生心海不思議 無住無動無依處 佛於一念皆明見 妙莊嚴天斯善了。

疏 十中。前半所知眾生心。上句標深廣。下句顯相。念慮不住多於草。故廣也。深者。有三義。一恆轉如流故不住。二本體寂然故不動。三從緣妄起無別所依。次句即一念悉知。

*第四時分天長行十法。

復次時分天王。得發起一切眾生善根。令永離憂惱解脫門。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脫門。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得滅除一切患大悲輪解脫門。善化端嚴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解脫門。總持大光明天王。得陀羅尼門光明。憶持一切法無忘失解脫門。不思議慧天王。得善入一切業自性不思議方便解脫門。輪臍天王。得轉法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光燄天王。得廣大眼普觀眾生而徃調伏解脫門。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解脫門。普觀察大名稱天王。得善誘誨一切諸天眾。令受行心清淨解脫門。

疏 一善根若發。憂惱自除。二以無限方便。暜證法身之境。三悲摧惑苦。故名為輪。四以三達智知機授法。五陀羅尼等者。總持入理。故名為門。以慧為體。故云光朙。若取助伴。則兼念定。念即朙記。故能憶持。定乃心一。常無忘失。四無礙等一切諸法。皆是所持。六可知。七轉法等者。轉法示菩提之道。即是成熟眾生方便。八十眼圓見。隨宜往調。九超出等者。超出業障。使離惡因。不隨魔作。捨惡緣也。十等雨法雨誘令進善。使彼受行誨令斷惡。得心清淨。此就於天。偈通一切。

爾時時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時分天眾而說頌言。

疏 偈中亦十。

佛於無量久遠劫 已竭世間憂惱海 廣闢離塵清淨道 永耀眾生智慧燈。

疏 初偈通顯。前半彰已已離。後半開發能離善根。

如來法身甚廣大 十方邊際不可得 一切方便無限量 妙光明天智能入 生老病死憂悲苦 逼迫世間無暫歇 大師哀愍誓悉除 無盡慧光能覺了 佛如幻智無所礙 於三世法悉明達 普入眾生心行中 此善化天之境界 總持邊際不可得 辯才大海亦無盡 能轉清淨妙法輪此是大光之解脫。

疏 二三四五。文竝可知。

業性廣大無窮盡 智慧覺了善開示 一切方便不思議 如是慧天之所入。

疏 六中。初句即業性。言廣大者。一念造一切故。無窮盡者。未得對治無能止故。有多門故。次句善入。智了自入。開示令他入。次句入門多種。

轉不思議妙法輪 顯示修習菩提道 永滅一切眾生苦 此是輪臍方便地 如來真身本無二 應物隨形滿世間 眾生各見在其前 此是燄天之境界。

疏 七八亦可知。

若有眾生一見佛 必使淨除諸業障 離諸魔業永無餘 光照天王所行道。

疏 九中。初句見佛為緣。次二見佛二益。一正智生。必內超業障。二佛為真導。豈外逐魔緣。既不隨魔。安造魔業。十魔竝離。故致諸言。

鈔 十魔竝離者。即五十八經。一蘊魔。二煩惱。三業。四心。五死。六天。七善根。八三昧。九善知識。十菩提法智。下廣有釋。一切眾會廣大海 佛在其中最威耀 普雨法雨潤眾生 此解脫門名稱入。

疏 十亦可知。

*第五三十三天眾長行十一法。

復次釋迦因陀羅天王。得憶念三世佛出興。乃至剎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普稱滿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淨廣大世無能比解脫門。慈目寶髻天王。得慈雲普覆解脫門。寶光幢名稱天王。得恒見佛於一切世主前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發生喜樂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城邑宮殿從何福業生解脫門。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眾生事解脫門。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解脫門。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眾生行解脫門。淨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門。智日眼天王。得開示一切諸天子受生善根俾無癡惑解脫門。自在光明天王。得開悟一切諸天眾。令永斷種種疑解脫門。

疏 初中。承力故憶念。念過去佛者。曾入此天故。三世有二。一亦念未來。二過去。自互相望。亦有三世。生大喜者。境殊勝故。慶自福故。二能令等者。然佛身無染淨大小。亦無勝劣。猶若虛空。雲屯即暗。日朗即朙。色昏即劣。物隔言小。今妄雲盡而智光照故清淨。性空現故廣大。玅色顯故無比。皆解脫力。故曰能令。三大慈不揀寃親。若雲無心而暜覆。四恆見等者。人天世主。多恃威德。故佛現超之。令其敬喜。五知其因果差別。使物勤修因果。竝得名福。六開示等者。示佛調生。令菩薩倣習。七初成後壞住時轉變。乃至毛孔細剎。皆悉知之。言轉變者。福人出世。則琳琅現矣。薄福者出則荊棘生焉。八憶念等者。佛毛現因調行。天憶則能思齊。九一切諸樂以佛為因。具勝德故。就樂增勝。說諸天耳。十開示等者。受生善根即念佛力。開示令不迷惑則去放逸而進修。十一疑自。疑他。疑理。疑事。有多種種。如聞空疑斷。聞有疑常。聞雙是則疑其兩分。聞雙非疑無所據。又聞空疑有。聞有疑空等。互相疑也。今開之使悟。

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三十三天眾而說頌言。

疏 偈中亦有十一。

我念三世一切佛 所有境界悉平等 如其國土壞與成 以佛威神皆得見。

疏 初中云平等者。化儀同故。又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如來有去來今。

佛身廣大徧十方 妙色無比利羣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 此道普稱能觀見。

疏 二中。初句廣大。次句無比。次句清淨。然古德朙通有六義。一廣。謂總法界為身故。二徧。全徧一塵。至十方故。三玅。色即無色。無色之色故。四勝。無有比故。五益。利物無涯故。六用。光破暗故。

如來方便大慈海 徃劫修行極清淨 化導眾生無有邊 寶髻天王斯悟了

疏 三中。前半即慈雲。上句果大。下句因湥。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又依方便立。俱稱深廣。故致海言。次句即暜覆也。

我念法王功德海 世中最上無與等 發生廣大歡喜心 此寶光天之解脫 佛知眾生善業海 種種勝因生大福 皆令顯現無有餘 此喜髻天之所見 諸佛出現於十方 普徧一切世間中 觀眾生心示調伏 正念天王悟斯道 如來智身廣大眼 世界微塵無不見 如是普徧於十方此雲音天之解脫 一切佛子菩提行 如來悉現毛孔中 如其無量皆具足 此念天王所明見 世間所有安樂事 一切皆由佛出生 如來功德勝無等 此解脫處華王入。

疏 次六可知。

若念如來少功德 乃至一念心專仰 諸惡道怖悉永除 智眼於此能深悟。

疏 十中。初二句即前善根。少功德者。以少况多。彰因為勝。次句即人天受生。故離三惡怖。

寂滅法中大神通 普應羣心靡不周 所有疑惑皆令斷 此光明王之所得。

疏 十一中。初句即能開之法。是寂滅智通。次二句由暜應故。疑皆斷也。

*第六日天子長行十一法。

復次日天子。得淨光普照十方眾生盡未來劫常為利益解脫門。光燄眼天子。得以一切隨類身開悟眾生令入智慧海解脫門。須彌光歡喜幢天子。得為一切眾生主令勤修無邊淨功德解脫門。淨寶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歡喜解脫門。勇猛不退轉天子。得無礙光普照令一切眾生益其精爽解脫門。妙華纓光明天子。得淨光普照眾生身令生歡喜信解海解脫門。最勝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間令成辦種種妙功德解脫門。寶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現無邊境界種種色相寶解脫門。光明眼天子。得淨治一切眾生眼。令見法界藏解脫門。持德天子。得發生清淨相續心令不失壞解脫門。普運行光明天子。得普運日宮殿照十方一切眾生。令成就所作業解脫門。

疏 既為日天多辨光益。初一名及法門。皆是總也。謂佛身智光猶如彼日。無私而照。是曰淨光。此光體也次辨用光。畧有四義。一約心。高下齊朙。故名暜照。二約處則窮十方界。三約時盡於未來。四約功用常無間斷。如斯利益即大智之功。二以一切等者。眾生本有佛智如海潛流。今佛以隨彼彼類身設種種方便。務在開悟。令其證入。三眾生愛染。漂泊無依。佛德無礙應為其主。隨修絕染。名淨功德。一行契理。即曰無邊。况其具修耶。四修一切等者。以智導悲。為物受苦。故湥歡喜。五謂體離障惑。用而遂通。故云無礙。若身若智俱得稱光。周而不偏。故云暜照。身心朙利是益精爽。爽。朙也。大集經云。國王護法增長三種精氣。一地精氣。謂五穀豐熟。二眾生精氣。謂形貌端嚴無諸疾疫。三善法精氣。謂修施戒信等。今文正在第三。益其福智。義兼前二。法力遠資故。六淨光等者。身智二光淨物身心。信解湥廣于何不喜。七晝則勤心。修善業故。八大悲海等者。謂無緣大悲。坐於道樹。出多奇寶故。色相寶者。應言寶色相。圓朙可貴故。以寶為體。寶莊嚴故。具十蓮華藏塵數。故云種種。一一色相用周法界。名現無邊境。如是皆從大悲海流。悲海包納。不揀賢愚故。九慧除癡翳法眼則淨。淨見法界。法界即藏。藏如前說。十發生等者。謂於佛所。發生清淨心。曾一供養。能令其福續至菩提故。如出現品。食金剛喻。况相續耶。十一使物居業莫越日光。令人進德。寧過法義。

爾時日天子。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日天子眾而說頌言。

疏 偈中亦有十一。

如來廣大智慧光 普照十方諸國土 一切眾生咸見佛 種種調伏多方便。

疏 初中。前半淨光暜照。後半常為利益。滅惡生善。破愚為智等。為多方便。

如來色相無有邊 隨其所樂悉現身 普為世間開智海 燄眼如是觀於佛 佛身無等無有比 光明照耀徧十方 超過一切最無上 如是法門歡喜得。

疏 二三可知。

為利世間修苦行 徃來諸有無量劫 光明徧淨如虗空 寶月能知此方便。

疏 四中。前半即一切苦行。此有四難。一背己利世難。二行相唯苦難。三處經諸有難。四時劫無量難。於此具行故云一切。次句朙湥心歡喜。亦有四義。一為物苦行滿本願故。義在初句。二智照苦性本空寂故。即有光朙照空。三徧淨無染。非雜毒故。即徧淨如空。四自他有果。非無利故。即第三句全。

佛演妙音無障礙 普徧十方諸國土 以法滋味益羣生 勇猛能知此方便。放光明網不思議 普淨一切諸含識 悉使發生深信解 此華纓天所入門。

疏 五六可知。光網之義。如賢首品。

世間所有諸光明 不及佛一毛孔光 佛光如是不思議 此勝幢光之解脫。

疏 七中。通朙舉劣顯勝。以辨難思。故能成辦諸玅功德。言世不及者。世雖多光益非究竟。佛光雖少。必徹真源。不可盡故。以一况諸。

一切諸佛法如是 悉坐菩提樹王下 令非道者住於道 寶髻光明如是見 眾生盲暗愚癡苦 佛欲令其生淨眼 是故為然智慧燈 善目於此深觀察 解脫方便自在尊 若有曾見一供養 悉使修行至於果 此是德天方便力。

疏 八九與十。文亦可知。

一法門中無量門 無量千劫如是說 所演法門廣大義 普運光天之所了。

疏 十一中。初句即能照法門。猶一日宮。千光竝照。隨舉一法有無量門。然有二義。一約相類。如一無常門。有生老病死。聚散合離。得失成壞。三災四相。外器內身。剎那一期生滅轉變。染淨隱顯。皆無常門。餘亦如是。二就性融。不可盡也。次二句暜運照義。一日周天則日日無盡。一門歷事。則劫劫難窮。方便多門終歸一極。廣者無邊。大者無上。

*第七月天子長行十法。

復次月天子。得淨光普照法界。攝化眾生解脫門。華王髻光明天子。得觀察一切眾生界。令普入無邊法解脫門。眾妙淨光天子。得了知一切眾生心海種種攀緣轉解脫門。安樂世間心天子。得與一切眾生不可思議樂。令踴躍大歡喜解脫門。樹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業。種芽莖等隨時守護令成就解脫門。出現淨光天子。得慈悲救護一切眾生。令現見受苦受樂事解脫門。普遊不動光天子。得能持清淨月普現十方解脫門。星宿王自在天子。得開示一切法如幻如虛空無相無自性解脫門。淨覺月天子。得普為一切眾生起大業用解脫門。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斷一切疑惑解脫門。

疏 初名法門亦總稱也。謂光有身智二殊。法界亦事理兩別。事即機之身心及所依剎。身光照身令覺。照剎令淨。智光照心破癡。照理令顯。身智二光相即則所照四法亦融。以之稱暜。竝除惑障俱得淨名。二觀察等者。悲心暜觀授以多法。令入無邊法界。三眾生藏識。皆名心海。前七轉識名攀緣轉。轉謂轉生。亦流轉也。緣境非一立種種名。故經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喻云。洪波鼓溟壑。無有斷絕期。既知機殊。隨應授法。

鈔 故經云。藏識海常住等者。此疏義引。具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鼓溟壑。無有斷絕期。藏識海常住等同。此義至問朙品。當廣分別。

疏 四與一切眾生等者。謂示物聖樂。令得初地。此樂本有。染而不染。為不思議。五謂以菩提心為家。二利為作業。竝以身口為牛。利智為犂。耕於心地。下聞熏種。生信解芽。起正行莖。開諸覺華。獲菩提果。自利則以不放逸隨時守護。利他則以能化大願守護。不令魔惑。禽獸侵犯。從因至果得成就也。六慈悲等者。謂慈護現樂。悲救其苦。令見因果。斷惡修善。名真救護。七以佛智風持大悲月。使朙見正覺離苦清涼。八開示等者。一切法有二種。一是所迷。謂緣起不實故如幻。緣成故無性。二是能迷。謂徧計無物故如空。妄計故無相。又緣起法有二義。一無相如空。則蕩盡無所有。是相空也。二無自性如幻。則業果恆不失。即性空也。此二不二為一緣起。是故兩喻共顯一法。既不迷能所。則悟真如。成正智火。

鈔 言此二不二者。融上性相二空也。云何融耶。謂若不達者。性相二空。俱非了義。何者。謂法若性空。相不空故。若云相空。性又不空。以性相異。猶如畫火無有熱性。而似火相。如木中火。不見其相。而有其性。如角峯垂@。即是牛相。負重致遠。是其性故。性主於內。相據於外。若一空者。彼一不空。若得意者。此二相成。謂由從緣無性。名為性空。故令體相無不空寂。即相空也。此以性空成於相空。由諸相蕩盡。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方顯法性本自空耳。此以相空。成於性空。二空相成云不二也。又說性空。總有三義。一法無定性名空。則相未空。二法之真性本空。則相亦未空。三若說從緣無性。故名為空。則一切法性自空矣。非推之使空則悟真如成正智火者。此中具五法三自性。三性文顯。五法相者。謂徧計無物。故亡名也。妄計無相絕妄想也。緣起無相。故亡相也。悟真如即圓成。成正智火。五法具矣。

疏 九悲願為物現相好形。是大業也。十暜斷等者。毛光暜演何疑不斷。

爾時月天子。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月宮殿中諸天眾會而說頌言。

疏 偈中亦十。

佛放光明徧世間 照耀十方諸國土 演不思議廣大法 永破眾生癡惑暗 境界無邊無有盡 於無量劫常開導 種種自在化羣生 華髻如是觀於佛。

疏 初二可知。

眾生心海念念殊 佛智寬廣悉了知 普為說法令歡喜 此妙光明之解脫。

疏 三中。初句即心海攀緣轉。若以生滅八識即彼第八亦名為轉。以恆轉故。云念念殊。恆故非斷。轉故非常。

鈔 若以生滅八識即彼第八亦名轉者。以起信中。則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故有藏識海常住之言。如長行辨。今取唯識宗八識。唯是業惑辦生。故皆生滅。言以恆轉故者。即引證也。論釋第一能變。即阿賴耶。於中因果法喻間之。恆轉如瀑流。論有問云。阿賴耶識。為斷為常。論答云。非斷非常。以恆轉故。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恆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云念念殊者。即以論恆轉之言。會同經文。

疏 新新而生。念念而滅。念念殊故體恆不即。彼如來藏功德常具義亦不離。如彼瀑流。離水無流。離流無水。又如海波濤。有漂溺故。多畜養故。法合思之。次句朙了知。謂此識湥細唯佛智知故。次句示心海性。即是佛智。不令外求。稱機故喜。

鈔 新新已下。義引上論。念念殊故下。會法性宗。與如來藏非一非異故。起信云。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由念念殊是生滅。故與藏非一。即此生滅心。恆沙性德。本來具足故名不離。不即不離。即不一不異。如彼瀑流者。即向所引唯識後文云。如瀑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又如瀑流。雖因風等。擊起諸波。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眾緣。起眼等識而恆相續。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捨。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恆相續轉。釋曰。但觀上引。於疏文中。二宗合釋。如瀑流水。即唯識文。離水無流通二宗義。若成法相。離第八識無眼等識。若依法性。離如來藏無有八識。廣如問明。又如海波濤。即起信云。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海即藏識如長行說。恆常住故是如來藏。此即成上離水無流。亦乃生下有所漂溺。即唯識。上生人天。猶如漂草。下沉三塗。猶如溺魚。多畜養故。又兼法性。此中具有恆沙性德。一切智寶。自此而生。若取法相。阿陁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亦多畜養義。義兼二宗。言法合思之。已如上說。玄文又明。至問明品。當廣分別二宗之異。謂此識微細。即如向引偈文。即唯識第三引解湥密偈。次句示心海性。即是佛智者。上句佛智為能了。故八十經云。佛智廣大如虛空。悉了世間諸妄想故。今此即出現品云。一切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如大海水。潛流四天下地。故云即是佛智。不令外求者。即淨名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稱彼圓機。故生歡喜。

眾生無有聖安樂 沉迷惡道受諸苦 如來示彼法性門 安樂思惟如是見。

疏 四中。初二句朙失聖樂。聖安樂者。即聖智涅槃。本有今無。故沉迷妄苦。次句明與示其性有。樂非苦外名不思議。見性得樂。性即是門。

鈔 即聖智涅槃。本有今無者。約法相說。涅槃本有聖智本無。故無菩提覺法之樂。今約法性。涅槃聖智。皆有性淨。即法性門。是則真樂本有。失而不知。云無有耳。故初地云。諸佛正法。如是甚湥。而諸凡夫心墮邪見。既失真樂。妄苦本空。得而不覺。是故沉迷。若覺本性不沉迷故。故第三句示其性有。令其覺性。了彼苦性。真寂靜樂。云樂非苦外。是以長行名不思議。見性得樂。性即是門者。若約解苦無苦。苦為見性之門。今約見性成佛。故性為聖樂之門。

如來希有大慈悲 為利眾生入諸有 說法勸善令成就 此目光天所了知。

疏 五中。但是法說。如來即田主也。悲佃物田為利入有是所作業。為利同於求果。入有似於耕犂。說法即是下種。勸善正當守護。令熟可知。

世尊開闡法光明 分別世間諸業性 善惡所行無失壞 淨光見此生歡喜。

疏 六中。前悲救護語其本心。此朙智光彰其所用悲智相導。能真救也。

佛為一切福所依 譬如大地持宮室 巧示離憂安隱道 不動能知此方便。

疏 七中。初句佛為福依。月為凉本。次句應言大風持宮。而今云爾。即是轉喻。大地如佛。宮室如福。次句即照現義。亦清凉義。

智火大明周法界 現形無數等眾生 普為一切開真實 星宿王天悟斯道。

疏 八中可知。

佛如虗空無自性 為利眾生現世間 相好莊嚴如影像 淨覺天王如是見。

疏 九中。初句佛如虛空。大業性也。次句大業體也。不利眾生非大業故。次句大業相。依光有影。可以知動靜。依鏡有像。可以辨妍媸。然彼影像。無自性相。如來相好。當知亦爾。

鈔 依光有影等者。疏開影像二字。以為兩喻。影謂光影喻。像謂鏡像喻。然此二喻。有通一切。今取別義光影之喻。喻佛現多端。故云有動靜。質動影動。質靜影靜。鏡像喻現身勝劣。丈六三尺三十二相等。隨機見也。

佛身毛孔普演音 法雲覆世悉無餘 聽聞莫不生歡喜 如是解脫光天悟。

疏 十亦可知。 天眾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