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普賢三昧品第三

「普賢三昧品第三」:普賢菩薩是這一部經中上座的一位大菩薩,他騎著六牙白象;無論哪一個眾生,若是稱揚他的名號,他就現前來度這一位眾生。三昧,就是他所修的定,所得到的受用。這一品是在本經的第三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坐蓮花藏師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這個菩薩中的大菩薩。「於如來前,坐蓮花藏師子之座」:在釋迦牟尼佛的前面,坐在一個蓮花藏的師子座上。「承佛神力」:所有的菩薩說偈或說法、或一舉一動,都說是承佛神力,沒有說是承自己神力的。為什麼呢?因為菩薩還沒有成佛,他上面還有佛;所以菩薩叫「有上土」。佛叫「無上土」,沒有再比佛高的了。就是因為菩薩還沒到佛的地位,所以一舉一動都要以佛為歸宿。不像現在的人,學了一點點的佛法,有了一點點本事,就連師父都看不起了。這太可憐了!「入于三昧」:因為佛加被、幫助他,他就入了三昧,入了定。

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毗如遮那如來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眾影相。廣大無礙,同於虛空;法界海漩,彌不隨入。

「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毗如遮那如來藏身」:這個定的名字,叫一切諸佛毗如遮那如來藏身;也就是說和一切諸佛毗如遮那如來是一樣的。「普入一切佛平等性」:他普遍得到佛的一切平等性。「能於法界示眾影相」:能在盡虛空遍法界中,示現一切佛、菩薩、聲聞、緣覺、辟支佛的影像。「廣大無礙,同於虛空」:他的神通力量廣大無礙,就像虛空那麼沒有邊際。「法界海漩,彌不隨入」:所有數不盡那麼多的法界海漩,也沒有他不能到的。

出生一切諸三昧法,普能包納十方法界。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十方所有諸安立海,悉能示現。

「出生一切諸三昧法」:他這種的三昧是一切三昧之母,能出生一切的定。「普能包納十方法界」:這種三昧可以包納十方的法界。「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所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智慧光明海,都是從這個三昧生出來的。「十方所有諸安立海,悉能示現」:十方所有諸佛國土的一切安立海──法安立、道場安立等等的境界──在普賢菩薩的三昧裡頭都能示現。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成就一切佛功德海,顯示如來諸大願海。一切諸佛所有法輪,流通護持,使無斷絕。

「含藏一切佛力解脫諸菩薩智」:含藏一切諸佛的十力、解脫力和所有的菩薩的智慧。「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能令一切十方諸佛國土的微塵裡邊,都容受無邊的法界。「成就一切佛功德海」:能成就佛所有一切猶如大海那樣的功德。「顯示如來諸大願海」: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發的一切猶如海那樣無量無邊的大願,都在這個普賢三昧定中,清清楚楚地顯現出來。「一切諸佛所有法輪」:所有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所有諸佛所轉的妙法輪。「流通護持,使無斷絕」:他都流通、護持,令佛法不斷滅,永遠流傳在世界上。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於世尊前入此三昧。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微細無礙,廣大光明,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及此國土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剎;一一剎中,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微塵數普賢菩薩,皆亦入此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就像我們娑婆世界的這個普賢菩薩。「於世尊前入此三昧」:在釋迦牟尼佛世尊的前面入這種的定。「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像這樣子盡法界,也盡虛空界。「十方三世微細無礙,廣大光明」:又能盡所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在最微細、最微細的虛空裏邊也是無礙,或者到最廣大的百千萬億由旬那麼大的地方,光明也是無礙的。「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凡是佛眼所能見到的,佛的力量所能達到的,及佛所能現身的這一切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國土。「及此國土所有微塵」:和娑婆世界這個國土裡的所有微塵。

「一一塵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剎」:每一粒的微塵裡邊,都又容納了像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無窮無盡的諸佛剎土。「一一剎中,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每一個諸佛的剎土裡邊,又有像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微塵數普賢菩薩」:在每一位佛的前面,又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普賢菩薩。「皆亦入此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也都入這種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無所不遍的三昧。

爾時,一一普賢菩薩,皆有十方一切諸佛而現其前。彼諸如來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此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菩薩三昧。佛子!此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加於汝;以毗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亦以汝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

「爾時」:就在這個時候。「一一普賢菩薩,皆有十方一切諸佛而現其前」:在每一位入這個普賢三昧的普賢菩薩前邊,又都有一位佛現在他的前面。「彼諸如來同聲讚言」:出現在普賢菩薩面前的這一切如來,都一起同時發出聲音來讚歎普賢菩薩。

「善哉,善哉!善男子」:好得很啊,好得很!你這位好男子!「汝能入此一切諸佛毗遮那如來藏身菩薩三昧」:你能入這種一切諸佛法身遍一切處的藏身菩薩三昧,能入這種定,是真好了。「佛子」:佛稱讚了普賢菩薩之後,又叫了一聲:「佛子!」「此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加於汝」:這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加被於你,令你能入這種的定。「以毗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這是藉著毗盧遮那如來這個說法主,他往昔所發的大願力的緣故,你才能入這種的定。「亦以汝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一方面是佛加被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你自己精進不懈怠地向前修行一切諸佛所修的行願力的緣故。

所謂:能轉一切佛法輪故,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故,普照十方諸安立海悉無餘故,令一切眾生淨治雜染得清淨故,普攝一切諸大國土無所著故,深入一切諸佛境界無障礙故,普示一切佛功德故,能入一切諸法實相增智慧故,觀察一切諸法門故,了知一切眾生根故,能持一切諸佛如來教文海故。

「所謂:能轉一切佛法輪故」:這就是普通所說的,因為你能入這種的三昧、有這種的成就,你才能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妙法輪。「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故」:才能開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猶如大海那樣的智慧。「普照十方諸安立海悉無餘故」:才能放光動地,普照著十方法界所有的安立海,沒有一個地方不照到的。「令一切眾生淨治雜染得清淨故」:才能轉法輪教化一切眾生,使令一切眾生淨治雜染所有的習氣毛病都除去了,把無明也破了。雜染,就是夾雜污染。我們眾生有的在做善事裡邊,又夾雜一點惡因;有的在造惡業裡邊,又有一點善因。善也有一點,惡也有一點;有一點淨,又有一點染,這就善惡夾雜了。染污,就是不清淨的習氣。淨治,就是把惡的除去,把善的保留;就好像在沙沙裏頭淘金子一樣,金沙裡邊有金子,但要慢慢地淘。我們本來清淨的自性和染污在一起混合著,現在要把它淨治;令染污法沒有了,就保留這個清淨。

「普攝一切諸大國土無所著故」:才能普遍攝持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大國土;雖然普攝,可是沒有一點點的著住。「深入一切諸佛境界無障礙故」:才能深入一切諸佛的境界,無所障礙。普賢菩薩也有諸佛這種空的境界。「普示一切佛功德故」:又能普遍示現一切諸佛所有的功德。「能入一切諸法實相增智慧故」:又能深入一切諸法的實相理體,增長大智慧。「觀察一切諸法門故」:又能觀察八萬四千法門,用這八萬四千法門來對一切眾生說法。「了知一切眾生根故」:又能了知一切眾生本來的根性。想要教化某一類的眾生,必須先要知道這一類眾生的根性,才能教化他;如果不知道他的根性,就不容易教化。所以菩薩要了知一切眾生的本來根性,才能教化眾生。「能持一切諸佛如來教文海故」:才能受持、修行一切諸佛如來猶如大海一樣的言教經典。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即與普賢薩摩訶薩,能入一切智性力智,與入法界無邊量智,與成就一切佛境界智,與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智,與知一切眾生界廣大智,與住諸佛甚深解脫無差別諸三昧智,與入一切菩薩諸根海智,與知一切眾生語言海轉法輪詞辯智,與普入法界一切世界海身智,與得一切佛音聲智。

「爾時」:在這個時候。「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就是上方、下方,加上東、南、西、北這四方,及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四隅。一切諸佛,就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即與普賢菩薩摩訶薩,能入一切智性力智」:這個「與」字當「給」字講。就是給普賢菩薩這位大菩薩,能入一切智性的這種力量、這種智慧。一切智,就是所有的智慧。他這種力量是誰給的呢?是十方諸佛加持的;十方諸佛加持普賢菩薩,使他得到這種智慧的力量。「與入法界無邊量智」:又賜予他能入到無邊法界、虛空界那種的智慧。「與成就一切佛境界智」:又賜予、加被普賢菩薩,令他成就一切佛所有境界的這種智慧。普賢菩薩所以能做這部經的法主,就因為他有一切佛的境界智。

「與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智」:又賜予普賢菩薩,令他得到明白一切世界海成、住、壞、空的這種智慧。一切世界海都有成、住、壞、空。人壽由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再由十歲增到八萬四千歲。怎麼增呢?就是一百年增加一歲,身高增加一寸;減也是一百年減一歲,身高減去一寸。這麼一增一減,這是一個劫。一千個劫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就是一個大劫。一個世界的形成需要二十個小劫,也就是一個中劫的時間;成就了然後又住,住也是住二十個小劫;住二十個小劫就該壞了,壞又是二十個小劫;壞然後就空了,空又是空二十個小劫。成、住、壞、空這四個中劫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劫。世界海是怎麼樣成?怎麼樣住?怎麼樣壞?怎麼樣空?這裏邊的微細、微細處,普賢菩薩完全都瞭解、明白。

「與知一切眾生界廣大智」:又給普賢菩薩明瞭一切眾生界的這種廣大智。眾生也是不容易明白的,因為眾生有無量無邊那麼多不同的種類,是很廣大的;十方諸佛賜予普賢菩薩,能明瞭所有一切眾生根性的這種智慧。「與住諸佛甚深解脫無差別諸三昧智」:又加被、賜予普賢菩薩,令他得到住於諸佛一切甚深解脫、無差別諸定的這種智慧。「與入一切菩薩諸根海智」:又賜予、加被普賢菩薩,令他得到入一切菩薩諸根海這種智慧。

「與知一切眾生語言海轉法輪詞辯智」:又賜予普賢菩薩,能明瞭一切眾生語言海,轉大法輪,言詞善於辯論的這種智慧;也就是說法無礙。無礙辯有四種:辭無礙辯、義無礙辯、法無礙辯、樂說無礙辯。普賢菩薩具足這四種無礙的辯才。「與普入法界一切世界海身智」:又加被、賜予普賢菩薩,令他得到普入法界一切世界海身智,能隨處現身。「與得一切佛音聲智」:十方諸佛又加被、賜予普賢菩薩,令他得到一切佛音聲的這種智慧,令他說法的音聲和佛一樣。

如此世界中,如來前普賢菩薩,蒙諸佛與如是智;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所有普賢悉亦如是。何以故?證彼三昧,法如是故。

「如此世界中,如來前普賢菩薩」:就像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前面的這位普賢菩薩,「蒙諸佛與如是智」:得蒙十方諸佛慈悲,賜予前面所說的這種種的智慧。「如是一切世界海」:那麼其他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所有普賢悉亦如是」:和世界海裡邊的每一粒微塵裡,所有那位以神通化現的普賢菩薩,也都像娑婆世界海的普賢菩薩那樣,得到十方諸佛來加被,賜予他種種的智慧。「何以故」:怎麼會這樣的呢?為什麼有這種的境界?「證彼三昧,法如是故」:因為普賢菩薩證得了一切諸佛毗盧遮如來藏身三昧,這種法的規矩就是應該這樣子的。

是時,十方諸佛各舒右手,摩普賢菩薩頂;其手皆以相好莊嚴,妙網光舒,香流燄發。復出諸佛種種妙音,及以自在神通之事。過現未來一切菩薩普賢願海,一切如來清淨法輪,及三世佛所有影像,皆於中現。

「是時」: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各舒右手,摩普賢菩薩頂」:所有十方的諸佛,每一位都伸出右手來,給普賢菩薩摩頂。「其手皆以相好莊嚴」:一切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其中兩隻手有十種好,兩隻腳也又有十種好,這二十種好都很莊嚴。「妙網光舒」:舒,就舒展開了。不可思議的微妙光網都展開了。「香流燄發」:諸佛的手上都有一股香光莊嚴,又有一種光明發出來。「復出諸佛種種妙音,及以自在神通之事」:又發出諸佛種種的妙音,和自自在在神通變化的種種事。

「過現未來一切菩薩普賢願海」:佛成道之後就先說《華嚴經》;不但釋迦牟尼佛這樣,就是所有的佛成道了,也都先說《華嚴經》,來教化一切的法身大士。所以二乘人不相信,也不能接受《華嚴經》這種的法,因為這種法沒有理可講,沒有什麼理由,是不可思議的,一般的眾生是不明白這種法的。普賢菩薩在這個定裡邊,從定又放光出來;過去世是這樣子,現在世是這樣子,未來世還是這樣子。所有三世一切菩薩,也都照著普賢菩薩的願海去修行。「一切如來清淨法輪」:一切如來的清淨妙法輪。「及三世佛所有影像,皆於中現」:和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諸佛所有的像影,無論在哪一個世界,都能像這樣影現在一切眾生的前邊;一切諸佛的網光裡邊,都影現出來這種的境界。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為十方佛所共摩頂;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所有普賢,悉亦如是,為十方佛之所摩頂。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為十方佛所共摩頂」:就像這個娑婆世界,在釋迦牟尼佛成道的菩提道場中的這位大行的普賢菩薩,為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所共摩頂一樣。有人在這個地方就生出疑問,說:「這一位佛也伸右手摩普賢菩薩的頂,那一位佛也伸右手摩普賢菩薩的頂;普賢菩薩只有一個頭,這麼多隻手怎麼能同時摩他的頭呢?這些手不會互相障礙嗎?」這是凡夫的知見。要知道,普賢菩薩雖然是一個,但也能現出無量無邊剎海微塵數那麼多的化身;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每一位佛摩的都是自己前面的這位普賢菩薩的頭。普賢菩薩的法身,一也就是無量,無量又變成一,是互無障礙的;所以雖然有這麼多的佛同時來摩普賢菩薩的頭,但是都互無障礙──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如是一切世界海」:像前面所說的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所有普賢」:和這個世界海的每一粒微塵裡邊,所有普賢王菩薩的化身。「悉亦如是,為十方佛之所摩頂」:也都是這樣子,都有十方佛在那兒給他摩頂。

爾時,普賢菩薩即從是三昧而起;從此三昧起時,即從一切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起。

「爾時」:就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即從是三昧而起」:普賢菩薩就從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起來了,從這個定出來了。「從此三昧起時,即從一切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起」:出這個三昧的時候,就是從一切世界海微塵數的三昧海門起。

所謂:從知三世念念無差別善巧智三昧門起,從知三世一切法界所有微塵三昧門起,從現三世一切佛剎三昧門起,從現一切眾生舍宅三昧門起,從知一切眾生心海三昧門起,從知一切眾生各別名字三昧門起,從知十方法界處所各差別三昧門起,從知一切微塵中各有無邊廣大佛身雲三昧門起,從演說一切法理趣海三昧門起。

「所謂:從知三世念念無差別善巧智三昧門起」:世界海微塵數這麼多的三昧門、這麼多的定門,都有些什麼呢?有一個三昧,名字叫能知道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眾生的前念、今念、後念,念念沒有分別的善巧方便智慧;普賢菩薩從這個三昧出定。「從知三世一切法界所有微塵三昧門起」:有一個三昧,名字叫知道三世一切法界所有的微塵;普賢菩薩從這個三昧出定。「從現三世一切佛剎三昧門起」:又有一個三昧,叫能現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佛剎;過去的佛剎可以現出來,現在的佛剎可以現出來,未來的佛剎也可以現出來。普賢菩薩從這個能現出三世一切佛剎的三昧門起。「從現一切眾生舍宅三昧門起」:你看,我們眾生的舍宅,也都是普賢菩薩在定裡現出來的!他從能現出一切眾生所住的房子、舍宅這種三昧門起。

「從知一切眾生心海三昧門起」: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是悉知悉見。普賢菩薩也悉知悉見的,因為眾生的心念都在菩薩的定裡邊包括著;普賢菩薩從這種三昧門起。「從知一切眾生各別名字三昧門起」:一切眾生不同的名字,各別的性情,佛都知道。無論誰起什麼名字,這名字就是再不同,佛也都知道。普賢菩薩也都知道一切眾生各別的名字;普賢菩薩從這種三昧門起。「從知十方法界處所各差別三昧門起」:又從知道十方所有的法界,各種不同處所的這種三昧門起。「從知一切微塵中各有無邊廣大佛身雲三昧門起」:又從知道每一粒微塵裡邊,各各都有諸佛在那地方轉法輪,教化眾生,各各都有沒有邊那麼多的廣大佛身雲的三昧門這種定出來。「從演說一切法理趣海三昧門起」:又從能演說一切法的道理都歸到什麼地方的這種三昧門起來。

普賢菩薩從如是等三昧門起時,其諸菩薩,一一各得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雲。

「普賢菩薩從如是等三昧門起時」:這一位大行普賢菩薩,從前面所提出來的這十種三昧門出定的時候。「其諸菩薩,一一各得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雲」:其餘所有的菩薩,也都得到益處了。因為普賢菩薩表演入這種定、又出這種定,其餘的菩薩也都受了影響,一見到這種定,也就都得到這種定的好處了;所以其他的每一個菩薩,也都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三昧海祥瑞雲的益處。

世界海微塵數陀羅尼海雲;世界海微塵數諸法方便海雲;世界海微塵數辯才門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修行海雲;世界海微塵數普照法界一切如來功德藏智光明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如來諸力智慧無差別方便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如來,一一毛孔中各現眾剎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一菩薩,示現從兜率天宮歿,下生成佛,轉正法輪,般涅槃等海雲。

「世界海微塵數陀羅尼海雲」:世界海,表示世界的多;微塵數,就比世界海更多了。陀羅尼是梵語,翻成總持,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每一位菩薩都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總持海雲。「世界海微塵數諸法方便海雲」:又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諸法方便海雲。「世界海微塵數辯才門海雲」:又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辯才門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修行海雲」:又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修行海雲。「世界海微塵數普照法界一切如來功德藏智光明海雲」:又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普照法界一切如來功德藏智慧光明海雲。

「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如來諸力智慧無差別方便海雲」:又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一切如來諸力智慧無差別方便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如來,一一毛孔中各現眾剎海雲」:又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一切如來每一個毛孔中現出無量無邊那麼多佛剎的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一菩薩,示現從兜率天宮歿,下生成佛,轉正法輪,般涅槃等海雲」:又得到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所有的菩薩,每一個都示現從兜率天宮入滅、下生到人間來、轉正法輪、入大般涅槃等八相成道等的海雲。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從三昧起,諸菩薩眾獲如是益;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悉亦如是。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從三昧起,諸菩薩獲如是益」:像這個世界裡的普賢菩薩從三昧起,所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佛剎的諸菩薩眾,得到前邊所說種種海雲的益處。「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塵」:像這樣的世界海和世界海裡邊所有的微塵。「一一塵中,悉亦如是」:每一粒微塵裡,也都有像前面所說的這種種的境界。

爾時,十方一切世界海,以諸佛威神力及普賢菩薩三昧力故,悉皆微動。一一世界,眾寶莊嚴,及出妙音,演說諸法;復於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中,普雨十種大摩尼王雲。

「爾時」:當爾之時。「十方一切世界海」:十方一切這麼多的世界海。「以諸佛威神力,及普賢菩薩三昧力故」:藉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大威神力,和普賢菩薩這種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力量的緣故。「悉皆微動」:都微微地震動──不是很大的震動。這種微動,是要令眾生早一點醒悟;知道這個世界是無常的,將來是會毀滅的,所以不要再那麼迷。「一一世界,眾寶莊嚴」:每一個世界,都是用眾寶來莊嚴。「及出妙音,演說諸法」:並發出一種微妙悅意的音聲,來演說種種的妙法。「復於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中,普雨十種大摩尼王雲」:又在一切諸佛如來眾會道場海裏邊,下十種最美妙的摩尼王雲。

何等為十?所謂:妙金星幢摩尼王雲,光明照曜摩尼王雲,寶輪垂下摩尼王雲,眾寶藏現菩薩像摩尼王雲,稱揚佛名摩尼王雲,光明熾盛普照一切佛剎道場摩尼王雲,光照十方種種變化摩尼王雲,稱讚一切菩薩功德摩尼王雲,如日光熾盛摩尼王雲,悅意樂音周聞十方摩尼王雲。

「何等為十」:那十種呢?這十種都是什麼名字呢?「所謂:妙金星幢摩尼王雲」:就是所說的,有一種叫妙金星幢的摩尼王雲。「光明照曜摩尼王雲」:有一種摩尼王雲叫光明照曜摩尼王雲。「寶輪垂下摩尼王雲」:有一種是寶輪向下垂的摩尼王雲。「眾寶藏現菩薩像摩尼王雲」:有一種摩尼王雲是眾寶所成就的寶藏,其中會現出菩薩的像。「稱揚佛名摩尼王雲」:有一種摩尼王雲會讚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光明熾盛普照一切佛剎道場摩尼王雲」:又有一種摩尼王雲,它的光明特別的熾盛,就好像火似的,能普遍照曜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剎的道場。

「光照十方種種變化摩尼王雲」:又有一種摩尼王雲,它的光能遍照十方,並有種種的變化。「稱讚一切菩薩功德摩尼王雲」:又有一種摩尼王雲專門讚歎菩薩的功德,哪一位菩薩有什麼功德,它就讚歎什麼。譬如大悲觀世音菩薩,他悲心切切教化眾生,具足大悲;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他有大智慧,智慧第一;大行普賢菩薩,他的行門第一;大願地藏王菩薩,他的願力第一。像這樣地稱讚一切菩薩所有的功德。「如日光熾盛摩尼王雲」:又有一種摩尼王雲,好像日光那麼光明熾盛。「悅意樂音周聞十方摩尼王雲」:又有一種任誰聽見它的聲音都會生歡喜心,而且能令十方法界都聽到它聲音的摩尼王雲。

普雨如是十種大摩尼王雲已,一切如來諸毛孔中,咸放光明。於光明中,而說頌言。

「普雨如是十種大摩尼王雲已」:普遍地下這十種祥瑞的摩尼王雲之後。「一切如來諸毛孔中,咸放光明」:一切佛身上的所有毛孔裡邊,統統都放大光明。「於光明中,而說頌言」:就在這光明裡邊,說出後面所說的這些偈頌。

普賢遍住於諸剎 坐寶蓮華眾所觀
一切神通靡不現 無量三昧皆能入

「普賢遍住於諸剎」:普賢菩薩的行力和願力是充滿法界的,盡虛空遍法界都為普賢的行門、願力所充滿;所有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世界海微塵數諸佛剎土裡,都有普賢菩薩在那兒教化眾生。「坐寶蓮華眾所觀」:普賢菩薩在每一個道場裡邊,都現身坐大寶蓮華師子之座,所有有緣的眾生都可以看得見。「一切神通靡不現」:普賢菩薩入了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的三昧,所以一切的神通他都能現出來。「無量三昧皆能入」:所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定,普賢菩薩也都可以進入。

普賢恒以種種身 法界周流悉充滿
三昧神通方便力 圓音廣說皆無礙

「普賢恒以種種身」:普賢菩薩時時刻刻以種種的身來教化眾生。「法界周流悉充滿」:所有盡虛空、遍法界,他都去周流教化眾生,充滿了一切法界。「三昧神通方便力」:普賢菩薩以這樣的神通力和方便力。「圓音廣說皆無礙」:時時刻刻出廣長舌相,用圓滿音來為一切眾生演說無礙的妙法。

一切剎中諸佛所 種種三昧現神通
一一神通悉周遍 十方國土無遺者

「一切剎中諸佛所」:所有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的道場。「種種三昧現神通」:普賢菩薩也都以種種三昧,現出種種的神通。「一一神通悉周遍」:所有的神通也都一一周遍法界。「十方國土無遺者」:十方國土中,沒有一個國土不是普賢菩薩用神通來充滿法界的。

如一切剎如來所 彼剎塵中悉亦然
所現三昧神通事 毗盧遮那之願力

「如一切剎如來所」:好像一切世界海諸佛剎土,所有如來的地方一樣。「彼剎塵中悉亦然」:一切世界海裡頭的每一粒微塵裡邊,也都有諸佛在那兒轉法輪教化眾生,也都有普賢菩薩在那兒大現神通;也完全都是這樣子的。「所現三昧神通事」:普賢菩薩所現出來的定和神通這些個事情。「毗盧遮那之願力」:都是毗盧遮那佛的願力所加被成就的。普賢菩薩他自己也精進修行諸佛所修的行門和願力,所以才有這種的神通妙用變化無窮的力量。

普賢身相如虛空 依真而住非國土
隨諸眾生心所欲 示現普身等一切

「普賢身相如虛空」:佛的法身和虛空是一樣的,普賢菩薩的法身也和虛空是一樣的。「依真而住非國土」:他這個法身是依真如而住的,不是住在某一個國土裡頭,所以他這個身是無在無不在。「隨諸眾生心所欲」:隨著眾生心所歡喜的,所願意的。「示現普身等一切」:來示現普身滿一切眾生的願。

雖然普賢菩薩能滿一切眾生願,但是有的時候眾生的願太微妙,太不可思議了,也是不容易滿的。好像普賢菩薩有次化身去到一個叢林──也就是一個十方道場──裡頭去當行堂的;行堂,就是大家吃飯的時候,他就用桶子裝著飯或菜,給大家添飯、添菜。每一個老修行所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這個歡喜吃硬的,那個歡喜吃軟的;這個又歡喜吃鹹的,那個歡喜吃淡的;這個歡喜吃辣的,那個又歡喜吃酸的。所以普賢菩薩行堂的時候,就在腰上頭掛著很多的瓶子;這些瓶子裏有的裝鹽,有的裝醬油,有的裝麻油,有的裝胡椒等等,總而言之,酸甜苦辣鹹都有。哪個老修行要什麼味道,他就給加一點什麼材料。有的時候,有人就故意調皮,不告訴他加什麼;他給加上了,就說他錯了,鬧他一頓。所以普賢菩薩也要忍耐,眾生來鬧他,他也要有忍力,修忍辱波羅蜜。

所以普賢菩薩也不容易滿眾生的願,因為眾生太奇怪了。就拿男女來講,有些夫妻沒有小孩子,就想要小孩子;生了男的,又要個女的。小孩子長大了,又要找男女朋友。總而言之,眾生的慾念是無窮無盡,不容易應付的;所以普賢菩薩雖然發這麼大的願,有的時候還是不容易滿足眾生的願。

普賢安住諸大願 獲此無量神通力
一切佛身所有剎 悉現其形而詣彼

「普賢安住諸大願」:普賢菩薩所安住的,就是他所發的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每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獲此無量神通力」:所以他得到了前面所說的那些個無量無邊的神通力。「一切佛身所有剎」:所有一切有佛身、有佛剎、有佛道場的地方。「悉現其形而詣彼」:普賢菩薩都現出他的身形,到佛的道場去廣修供養去。

一切眾海無有邊 分身住彼亦無量
所現國土皆嚴淨 一剎那中見多劫

「一切眾海無有邊」:一切世界的眾生海、世界海有無量無邊那麼多。「分身住彼亦無量」:普賢菩薩分身到每個地方去,他的分身也是無量無邊那麼多。「所現國土皆嚴淨」:普賢菩薩願力所變現的國土,都是莊嚴清淨的。「一剎那中見多劫」:在一剎那這麼短的時間,就可以見著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大劫。

普賢安住一切剎 所現神通勝無比
震動十方靡不周 令其觀者悉得見

「普賢安住一切剎」:普賢菩薩的願力遍及一切諸佛剎土,他就安住在所有的剎土裡。「所現神通勝無比」:他所現的神通,勝過其他一切菩薩的神通。「震動十方靡不周」:普賢菩薩這種神通,能震動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是不周遍的。「令其觀者悉得見」:令所有的有緣眾生,都能感覺到世界的震動,都能見到普賢菩薩的法身。

一切佛智功德力 種種大法皆成滿
以諸三昧方便門 示已往昔菩提行

「一切佛智功德力」:普賢菩薩具足一切佛的智慧和功德的力量。「種種大法皆成滿」:所有一切諸佛的種種大法,他也都修行成就而圓滿了。「以諸三昧方便門」:用一切三昧方便的法門。「示已往昔菩提行」:示現以往所修行的種種菩提行。

如是自在不思議 十方國土皆示現
為顯普入諸三昧 佛光雲中讚功德

「如是自在不思議」:普賢菩薩這種自在不可思議的神力。「十方國土皆示現」:在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的國土裡,都能去示現。「為顯普入諸三昧」:為了顯示出來普入諸三昧的這種力量。「佛光雲中讚功德」:所以一切諸佛都放出光來,在種種的光明雲裡邊讚歎普賢菩薩的功德。

爾時,一切菩薩眾,皆向普賢合掌瞻仰,承佛神力,同聲讚言。

「爾時」:就在前邊所說佛以光明雲讚歎普賢菩薩功德的這個時候。「一切菩薩眾,皆向普賢合掌瞻仰」:所有世界海微塵數這麼多的菩薩,都對著普賢菩薩來合掌恭敬瞻仰,目不暫捨。「承佛神力,同聲讚言」:每一位菩薩都仰承到佛的大威神力,異口同音來讚歎普賢菩薩。

從諸佛法而出生 亦因如來願力起
真如平等虛空藏 汝已嚴淨此法身

「從諸佛法而出生」:普賢菩薩是從一切諸佛的佛法裡邊產生出來的。「亦因如來願力起」:也是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發的願力而成就的。「真如平等虛空藏」:普賢菩薩的這個法身是真如平等的,有如虛空一樣。「汝已嚴淨此法身」:普賢菩薩,你已經莊嚴清淨這個法身了!

一切佛剎眾會中 普賢遍住於其所
功德智海光明者 等照十方無不見

「一切佛剎眾會中」:一切諸佛剎土,所有的道場眾會裡邊。「普賢遍住於其所」:都有普賢菩薩普遍安住在那個地方,來參加道場盛會。「功德智海光明者」:這個功德圓滿、智慧如海、有大光明的人是誰呢?就是說的普賢菩薩。「等照十方無不見」:他的光明平等普照十方,沒有看不見的。

普賢廣大功德海 遍往十方親近佛
一切塵中所有剎 悉能詣彼而明現

「普賢廣大功德海」:普賢菩薩的功德是廣大無邊的,猶如大海一樣。「遍往十方親近佛」:他遍往十方一切諸佛國土,去親近供養一切諸佛。「一切塵中所有剎」:在每一粒微塵裡邊,所有的世界海微塵數剎土。「悉能詣彼而明現」:普賢菩薩都能到那個地方去,明白清楚地現出來令人看見。

佛子我曹常見汝 諸如來所悉親近
住於三昧實境中 一切國土微塵劫

「佛子我曹常見汝」:這個「佛子」,是說的普賢菩薩。我曹,就是我輩,輩就是同等的;就是我等,也可以說是我們,就是我們一切的菩薩。普賢菩薩,我們大家常常都看見你!「諸如來所悉親近」:所有佛的地方,你都去親近,所以你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住於三昧實境中」:你住在三昧的真實境界裡邊。「一切國土微塵劫」:能到一切的國土裡,在微塵劫那麼長的時間去教化眾生。

佛子能以普遍身 悉詣十方諸國土
眾生大海咸濟度 法界微塵無不入

「佛子能以普遍身」:佛子,你能用你的普遍法身。「悉詣十方諸國土」:到十方諸佛國土去。「眾生大海咸濟度」:像大海那麼多的這一切的眾生,你都常常去濟度。「法界微塵無不入」:法界裡頭的每一粒微塵,你都能去到裡邊,去轉法輪教化眾生。

入於法界一切塵 其身無盡無差別
譬如虛空悉周遍 演說如來廣大法

「入於法界一切塵」:你能到法界每一粒微塵裡邊去。「其身無盡無差別」:你的法身是無窮無盡,也沒有差別的。「譬如虛空悉周遍」:就像虛空一樣,周遍一切處。「演說如來廣大法」:你常常演說諸佛的廣大法門。

一切功德光明者 如雲廣大力殊勝
眾生海中皆往詣 說佛所行無等法

「一切功德光明者」:普賢菩薩,你是一位具足一切功德,又有一切智慧光明的菩薩。「如雲廣大力殊勝」:你的力量就好像雲似的廣大又殊勝,不同於平常。「眾生海中皆往詣」:所有的一切眾生海,你都能到那裡去。「說佛所行無等法」:為一切眾生演說諸佛所修行的法門;這種法門是無等等的法,再沒有像這種法這麼無上的了。

為度眾生於劫海 普賢勝行皆修習
演一切法如大雲 其音廣大靡不聞

「為度眾生於劫海」:普賢菩薩,你為著廣度一切眾生於無量大劫海。「普賢勝行皆修習」:所有普賢菩薩的殊勝行門,你都修習圓滿了。「演一切法如大雲」:演說一切的佛法,好像大雲似的。「其音廣大靡不聞」:你演說一切諸法的這種聲音非常廣大,沒有一個國土是聽不到的。

國土云何得成立 諸佛云合何而出現
及以一切眾生海 願隨其義如實說

「國土云何得成立」:每一個國土是怎麼樣成立的,這種因緣,普賢菩薩你也能說。「諸佛云何而出現」:一切諸佛為什麼原因而出現,你也知道。「及以一切眾生海」:以及所有一切眾生的種類,猶如大海一樣。「願隨其義如實說」:你都能隨著因緣恒順眾生,為眾生實實在在地去說明白這些義理。

此中無量大眾海 悉在尊前恭敬住
為轉清淨妙法輪 一切諸佛皆隨喜

「此中無量大眾海」:在這個盡虛空、遍法界裡邊,有無量無邊的大眾海會。「悉在尊前恭敬住」:都在普賢菩薩你的面前來恭敬瞻仰你,等著你來為眾生說法。「為轉清淨妙法輪」:為眾生大轉清淨妙法輪。「一切諸佛皆隨喜」:不但我們菩薩歡喜來聽,十方一切諸佛也都隨喜你的這個道場盛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
世界成就品第四

「世界成就品第四」:世,就是時間;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界,就是方界,又叫方分;因為有一個界限、方向,就有分別,所以叫方分。一個世界是怎麼樣成就的?世界有所成就,就有所毀壞。總括起來講,一個世界的成,有二十個小劫;住,有二十個小劫;壞,有二十個小劫;空,又有二十個小劫。二十個小劫就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合起來謂之一個大劫;也就是世界成、住、壞、空的一個循環。一千個劫合起來叫一個小劫;怎樣又叫劫呢?人壽由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生命減去一歲,身高減去一寸;一直減到人壽十歲上,然後再增。增,也是一百年身高增加一寸,壽命增加一歲,一直增到八萬四千歲。這一減一增,就叫一個劫。這一品在本經上文當第四,是第四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遍觀察一切世界海,一切眾生海,一切諸佛海,一切法界海,一切眾生業海,一切眾生根欲海,一切諸佛法輪海,一切三世海,一切如來願力海,一切如來神變海。

「爾時」:在這個時候,也就是世界成就品開始說的時候。「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普賢菩薩是菩薩之中的一個大菩薩,他以法界為身,成就諸佛的功德、諸佛的神通變化,一切一切都和佛無二無別了;可是他還是很自謙的,一切都說是憑仗著佛的大威神力。「遍觀察一切世界海」:他普遍來觀察、研究,一切世界海是怎麼樣成就的?怎麼樣又住?怎麼樣又壞?怎麼樣又空?這一切的道理,他都研究得清清楚楚的。

「一切眾生海」:世界怎麼樣成就的,他明白了;那麼世界有什麼用呢?世界是給眾生預備的,好讓眾生在世界上生存。世界上不是只有一類的眾生,有多得數不盡那麼多的眾生,所以叫眾生海。眾生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果報;所以眾生海裡邊,也有很多的道理是應該要知道的。「一切諸佛海」:世界有了眾生,眾生中就有有智慧的;有智慧就要修,行修行就會成佛。所以一切諸佛是從眾生成就的。「一切法界海」:世界也不是單單就這一個世界,有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的世界海,所以叫一切法界海。這一切法界海、一切諸佛海、一切眾生海,普賢菩薩都普遍觀察。

「一切眾生業海」:有了世界,有了眾生,有了諸佛,又生出十方法界;在這十方法界裡邊,眾生就更多了。這一切眾生的業海,普賢菩薩也都普遍觀察。業,就是所造的;每一類眾生、每一個眾生,所造的業都不同。造了業就有一種業力,有善業,有惡業;善業就是向上升的,惡業就是向下墮落的。你造善業,修五戒十善,就升到天上去。十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的三惡不犯了;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是口的四惡沒有了;再不貪、不瞋、不癡,這意的三惡業也沒有了。惡業沒有了,就變成善業;意的三惡變成三善業,身的三惡變成三善業,口的四惡也變成四善業,合起來就是十善。你行十善就會升天,若造十惡就會下地獄;十惡就是十善的一個反面,十善反過去就是十惡。眾生的善惡業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叫業海。還好業海沒有形相,如果它有形相的話,把這個虛空早都給塞滿了,甚至於把虛空都可以漲破碎了,沒有了。就因為它沒有形相,所以還不需要預備一個地方來裝它。

「一切眾生根欲海」:一切眾生的根也不同,有的善根深,有的惡根深。善根深的人就願意學習佛法,孝順父母,恭敬師長,尊敬三寶;惡根深的人,就不孝順父母,不恭敬師長,不尊敬三寶。欲,就是五欲;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第一,願意要發財;第二,願意好的色;第三,願意有一個好的名;第四,願意吃好的;第五,願意睡覺。這五種欲就是地獄的五條根。這個根和欲,是眾生的一種障礙;你要把它變成善根,就要修道。

「一切諸佛法輪海」:眾生有這多的根欲、這麼多的毛病,一切諸佛也就有八萬四千種的法門,來輾轉教化這一切眾生。「一切三世海」:一切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叫一切三世。過去世有無量諸佛,現在世也有無量諸佛,未來世還是有無量諸佛,這就成為三世海。「一切如來願力海」:一切的佛是怎麼成佛的呢?就因為他們都發過種種的願,就是以這些願力海來成就、來成佛的。「一切如來神變海」:佛成佛了,就能隨心如意,有了神通變化的能力;這種神變的分別也是多得不得了,所以叫神變海。

如是觀察已,普告一切道場眾海諸菩薩言:佛子!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清淨智不可思議,知一切眾生業海智不可思議,知一切法界安立海智不可思議,說一切無邊佛海智不可思議,入一切欲解根海智不可思議,一念普知一切三世智不可思議,顯示一切如來無量願海智不可思議,示現一切佛神變海智不可思議,轉法輪智不可思議。

「如是觀察已」:普賢菩薩像前邊所說,普遍地觀察一切的海之後。「普告一切道場眾海諸菩薩言」:他普遍宣說,告訴一切道場眾會裡所有的諸菩薩說。

「佛子!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清淨智不可思議」:諸佛子!你們知道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尊,都有能知道一切世界海中所有的世界是怎麼樣成、怎麼樣壞的這種清淨智慧;這種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可以用心思,也不是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所以你們各位大菩薩都應該再往前求進步,來研究佛法!「知一切眾生業海智不可思議」:諸佛又有知道一切眾生業海的智慧。所謂「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所以你造什麼業,就受什麼果報。這一切的眾生業海,只有諸佛世尊才有智慧知道。佛知道眾生的顛倒,知道眾生出家了又要還俗,還俗了又想出家;知道眾生不想死,但還一定要死。為什麼呢?因為眾生有這種的業啊!佛知道眾生各種求名求利的顛倒思想,這種智慧真是不可思議的。「知一切法界安立海智不可思議」:諸佛又有一種智慧,能知道一切的法界是怎麼樣成功地安立起來的,這種的智慧也是不可思議的。

「說一切無邊佛海智不可思議」:諸佛又能說出一切無邊佛海裡的每一位佛的種種智慧,這也是不可思議。「入一切欲解根海智不可思議」:入,就是瞭解、明白。諸佛明白一切眾生種種的欲、種種的解、種種的根;這種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一念普知一切三世智不可思議」:諸佛在一念之中,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因緣;這種智慧也不可思議。「顯示一切如來無量願海智不可思議」:諸佛又能顯示出來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沒有數量麼多,猶如大海的願;這種智慧也是不可思議的。「示現一切佛神變海智不可思議」:諸佛又能示現一切佛的神變海;這種智慧也是不可思議的。「轉法輪智不可思議」 :諸佛世尊都是用不可思議的智慧來轉妙法輪。這是普賢菩薩告訴大眾,諸佛有以上種種不可思議的智慧。

* * * *
到這一個講堂來聽經的人,多一分誠心的,就得到多一分的佛法的益處;少一分誠心的,就得到少一分的佛法的益處;沒有誠心的人,就得不到好處。我們每天念經也能表示我們是誠心或不誠心。你若以至誠懇切的心來誦經拜佛,一點都不馬虎,那一定會有很大的感應。有的人在這兒唸經,心裡卻在打妄想。打什麼妄想呢?打廚房的妄想:「我等一等喝一杯什麼茶呢?我等一等到廚房那兒燒一點開水來喝。」這完全是沒有誠心的。尤其聽經,我看見好幾個人唸完了經,在這兒等著法師上座的時候,就各處地跑來跑去。這簡直一點誠心也沒有!這絕對不能接受佛法。你若接受佛法,怎麼可以這麼樣散亂,到處跑來跑去的?究竟你為的什麼?不跑可不可以?這是太沒有規矩了!這種習氣,你以為是沒有什麼問題嗎?這若是到十方道場去是行不通的。就是在自己本有的道場,也不可以這麼樣放肆,這麼樣不守規矩!你為什麼不預先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它,要等到唸完經,才又跑到廚房去幹什麼?若真有一分的誠心,也不會這樣子!
* * * *

建立演說海不可思議,清淨佛身不可思議,無邊色相海普照明不可思議,相及隨好皆清淨不可思議,無邊色相光明輪海具足清淨不可思議,種種色相光明雲海不可思議,殊勝寶燄海不可思議,成就言音海不可思議,示現三種自在海調伏成熟一切眾生不可思議,勇猛調伏諸眾生海無空過者不可思議。

「建立演說海不可思議」:諸佛能處處建立道場,演說一切的佛法,這也不可思議。「清淨佛身不可思議」:諸佛世尊都能清淨佛身,這也是不可思議的。「無邊色相海普照明不可思議」:諸佛都能現出猶如海那麼多的無邊色相,現出種種的身來放光照明一切的國,土這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相及隨好皆清淨不可思議」:諸佛都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的隨形好;每一相都是清淨的,每一個好都是光明的,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無邊色相光明輪海具足清淨不可思議」:諸佛又有無邊的色相,無邊的法身,並擁有大光明輪;這光明輪也多得好像海一樣,光明又具足清淨,清淨又光明,這也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種種色相光明雲海不可思議」:諸佛能現出種種無量無邊的色相,又現出種種的光明雲海,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殊勝寶燄海不可思議」:諸佛的各種寶貝都特別名貴、特別殊勝,不是一般的寶所能比的;每一種寶又都各有一種火燄現出來,也是多得不可思議。「成就言音海不可思議」:諸佛又都能成就言音海,種種的語言都會說,種種的音聲都能現出來,這也是不可思議。「示現三種自在海調伏成熟一切眾生不可思議」:諸佛又都能示現三種自在海。什麼叫三種自在海呢?就是身、語、意這三種都自在,身也自在,語也自在,意也自在。三業自在,就能調伏一切眾生,成熟一切眾生。調伏,就是令剛強眾生,不再剛強了;盡往邪路走的眾生,令他回到正路上來。成熟,就是令眾生沒有善根的人,令他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人,就令他增長;善根已經增長的人,就令這個善根成熟;善根已經成熟的,就令他得到解脫。諸佛用種種法門調伏成熟一切眾生,這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

「勇猛調伏諸眾生海無空過者不可思議」:這個勇猛,並不是說發脾氣,很兇猛地來調伏眾生;而是很有耐心地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方法來調伏眾生。一切眾生與生俱來的習氣雖然都佷深,但你若和他說幾句愛語,就是說令他歡喜的話,他也就會發菩提心了;你若給他一點什麼東西和他結結緣,他也就發菩提心了;你做一點對他有利益的事情,他也發菩提心了;或者你叫他一起做一樣的事情,他又發菩提心了。所以這勇猛不是說很大的脾氣,令眾生一見都怕了,就像看見鬼那麼打顫顫;而是要用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的方法來調伏一切眾生海。無論見到哪一個眾生,都不讓他空過;多少都要令這個眾生發菩提心,令他得到佛法的利益,這一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

安住佛地不可思議,入如來境界不可思議,威力護持不可思議,觀察一切佛智所行不可思議,諸力圓滿無能摧伏不可思議,無畏功德無能過者不可思議,住無差別三昧不可思議,神通變化不可思議,清淨自在智不可思議,一切佛法無能毀壞不可思議。

「安住佛地不可思議」:諸佛常常安住於佛地,修行種種佛的法門而將來成佛,這也不可思議。「入如來境界不可思議」:諸佛都明白如來的境界,這也是不可思議。「威力護持不可思議」:諸佛都能用威力來護持眾生、護持佛法,這也不可思議。「觀察一切佛智所行不可思議」:諸佛都能觀察一切佛的智慧和所修行的法門,這也不可思議。「諸力圓滿無能摧伏不可思議」:諸佛的十力都圓滿了,再沒有什麼可以勝得了、破壞得了的了;這一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無畏功德無能過者不可思議」:不怕功德多,功德越多越好;佛是福足、慧足,功德圓滿,沒有人能超過他的功德,這是不可思議。

「住無差別三昧不可思議」:諸佛都住於沒有分別的三昧,也就是遍一切處的三昧,這是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不可思議」:諸佛修行成功了,有一切的神通變化,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清淨自在智不可思議」:諸佛都有一種清淨光明又自在的智慧,有了這一種的清淨自在的智慧,就不會顛倒,不會盡打妄想,就沒有欲心了;這清淨自在智是不可思議的。人類為什麼有那麼多貪心呢?就因為沒有智慧,所以這個也貪、那個也貪。你若有智慧,把一切都看破了,還有什麼可貪的呢?什麼都不需要貪了。

「一切佛法無能毀壞不可思議」:我們人修行一切佛法,就怕你不是真的修行;你若真修行,就是旁人怎樣毀謗你、破壞你,也都沒有用的。好像我們金山寺,固然有很多人說我們這兒好,但是也有很多說我們不好的。不但外邊人說我們不好,就連裡邊的人──譬如那些懶蟲和懶鬼、饞蟲和饞鬼,也都說我們不好。因為我們這兒事情太多了,沒有睡覺的時候,沒有談話的時候;所以那些好談話、好睡覺、好偷懶的人就說我們這兒也不對,那兒也不好。因為他覺睡得不夠,得不到睡覺的三昧,所以他說這裡不好。但是這是他個人的問題!若是從整個世界來論一論,不是說我在這兒領著你們,就讚歎自己這個地方好;事實上,現在沒有任何的國家、任何的地方,再有像金山寺這樣用功修行、這樣去做佛事的,全世界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地方來了。

所以無論你們哪一個人,切記不要盡想墮拔舌地獄。無論你走到什麼地方,都不可以破壞金山寺;這金山寺是金剛所造成的,你破壞金山寺,將來一定墮拔舌地獄!你不要口裡隨隨便便就亂講話,說:「他們那個地方都不修行啊!」或者:「那個法師在那兒都不知幹什麼?」幹什麼?你一個凡夫俗子,當然不知道法師在幹什麼了;你若是開悟證果的,你就一天到晚在金山寺叩頭都來不及了。有人不怕墮地獄,說金山寺怎麼壞、怎麼壞,尤其那種邪知邪見的人;這真是啊──將來給你預備好了,這個墮拔舌地獄一定有你的份!

不是我希望你墮拔舌地獄,這是你自己造成的,你盡來破壞道場;道場是不可以破壞的,誰破壞道場,誰就要墮拔舌地獄。無論哪一個都一樣,有一個算一個!你不怕墮拔舌地獄,不怕將來做啞巴,那你就破壞囉!但是金山寺是你破壞不了的,金山寺這個法師也是你破壞不了的。為什麼呢?因為我是無所求於人,我也不貪,我也不瞋,我也不癡;你就是罵我、殺我,也都可以的。怎麼樣都可以,好和壞都沒有關係、沒有問題的;你信我或不信我,也都沒有問題的。Everything is OK!你還有什麼辦法嗎?你沒有辦法了!所以這個佛法是無能毀壞的,這也是不可思議。

如是等一切法,我當承佛神力,及一切如來威神力故,具足宣說。

「如是等一切法」:像這樣的一切法。「我當承佛神力,及一切如來威神力故」:我現在應該仰仗著佛的神力,和一切如來的大威神力。「具足宣說」:詳詳細細地來對你們宣說。

為令眾生入佛智慧海故,為令一切菩薩於佛功德海中得安住故,為令一切世界海一切佛自在所莊嚴故,為令一切劫海中如來種性恒不斷故,為令於一切世界海中顯示諸法真實性故,為令隨一切眾生無量解海而演說故,為令隨一切眾生諸根海方便令生諸佛法故,為令隨一切眾生樂欲海摧破一切障礙山故,為令隨一切眾生心行海令淨修治出要道故,為令一切菩薩安住普賢願海中故。

「為令眾生入佛智慧海故」:普賢菩薩為什麼要具足宣說這些諸法呢?就因為想要令一切的眾生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和佛的智慧無二無別的緣故。「為令一切菩薩於佛功德海中得安住故」:又為了令一切菩薩,在佛所修的一切功德海裡邊,也能行持佛所行持的功德,修佛所修的功德,圓滿佛所成就的功德的緣故。「為令一切世界海一切佛自在所莊嚴故」:又為了令一切世界海所有一切的佛,很自然就成功地莊嚴他的國土的緣故。「為令一切劫海中如來種性恒不斷故」:如來性也就是佛的種性。也是為了令佛的種性,在一切很長時間的劫海裡邊,都常常不斷滅的緣故。

「為令一切世界海中顯示諸法真實性故」:雖然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虛妄的,但是普賢菩薩為了要在這個虛妄的裡邊顯出真如實性,顯出一切世界海不是完全都是虛妄的緣故,所以要演說諸法。「為令隨一切眾生無量解海而演說故」:又為了隨順一切眾生無量無數那麼多不同的解力,而演說一切諸法實相的緣故。就是眾生明白得多,他就說多一點;明白得少,他就說少一點。「為令隨一切眾生諸根海方便令生諸佛法故」:又為了隨順一切眾生各種不同的根性海,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令他們生出信仰諸佛法門的信心的緣故。

「為令隨一切眾生樂欲海摧破一切障礙山故」:又為著隨順一切眾生所樂欲的、所願意的、所歡喜的;眾生歡喜什麼,就給他說什麼法,來把眾生一切的貢高、我慢等等的障礙山,都給消化、除掉的緣故。「為令隨一切眾生心行海令淨修治出要道故」:又為著恒順眾生一切的心、一切的行為,令一切眾生都能清淨修行出離三界這個要道的緣故。「為令一切菩薩安住普賢願海中故」:又為了令一切菩薩,都能安住在普賢菩薩的願海中的緣故,所以要為眾生說法。

是時,普賢菩薩復欲令無量道場眾海生歡喜故,令一切法增長愛樂故,令生廣大真實信解海故,令淨治普門法界藏身故,令安立普賢願海故,令淨治入三世平等智眼故,令增長普照一切世間藏大慧海故,令生陀羅尼力持一切法輪故,令於一切道場中盡佛境界悉開示故,令開闡一切如來法門故,令增長法界廣大甚深一切智性故,即說頌言。

「是時」: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復欲令無量道場眾海生歡喜故」:普賢王菩薩又想令無量無邊十方諸佛剎土,所有佛的道場大眾海會都生歡喜的緣故,而來說法。「為令於一切法增長愛樂故」:人憤怒起來的時候,那脾氣是很大的;若是學佛法也能像發脾氣那麼勇猛,那一定會成佛的。你願意修行的這個心,如果也能像你那個欲心那麼重,那也一定會成功的;你學佛法的心,如果有像男女談戀愛那麼重要,也早就成佛了。可惜人總是對世間法這麼看重,而對出世的佛法總是看輕。現在普賢菩薩為了令眾生增長對佛法的愛樂的緣故,所以要為眾生說法。

「令生廣大真實信解海故」:又為了令一切眾生對佛法生出廣大真實的信心,並令眾生明白佛法的緣故而來說法。「令淨治普門法界藏身故」:又為了令眾生清淨修行普門法界這個藏身法,令眾生明瞭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這個法身的緣故,所以普賢菩薩要來說法。「令安立普賢願海故」:又為了令一切眾生都安立在普賢大願力海裡的緣故。「令淨治入三世平等智眼故」:又為了令一切眾生都能清淨修行,得到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三世都平等的這種智慧眼的緣故。「令增長普照一切世間藏大慧海故」:又為了令所有眾生,都增長能普照一切世間所有地方的這種大智慧海的緣故。

「令生陀羅尼力持一切法輪故」:又為了令眾生生出總持力,來修持一切的佛法輪的緣故。「令於一切道場中盡佛境界悉開示故」:又為了令眾生在所有一切道場,都能得到佛所有的境界來開示一切眾生的緣故。「令開闡一切如來法門故」:又為了闡揚一切佛法,令一切眾生都得到佛法的緣故。「令增長法界廣大甚深一切智性故」:又為了令一切眾生增長猶如法界那麼廣大、那麼深的智慧自性的緣故。「即說頌言」:於是普賢菩薩又用偈頌來說一說以上這些意思。

* * * *
現在大家若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平時我沒有時間多談話,因為每一天我有我自己要做的事情;甚至浪費一秒鐘的時間,我所要做的事情就做不完了,所以我的時間是很緊湊的。但現在是大家討論問題的時間,誰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研究、研究;我們就隨便談話那個樣子,什麼都可以說,只要不罵人都可以的。

普賢菩薩和一般的菩薩是一樣的,但是他發了十大願王,願力大,修行力也大,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是諸佛的長子──最大的弟子,在一切菩薩之中,他可以說是最高的了。普賢菩薩、觀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這四位大菩薩都是菩薩之中最高的領袖,所以他們的境界也都是不可思議的。普賢菩薩的力量,可以說是佛加被他的;但也還是要靠他自己的修行力量,才能得到這些。他肯努力修行、肯發願,一般的菩薩都沒有發過像他發的那麼大的願;他發的願,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你看看《華嚴經》最後的一品「普賢行願品」中,他的那種修行、那種願力,你就明白了。他的那種行願,是沒有其他菩薩可以比得了的;所以在《華嚴經》裡,他是一個法主。你懂了嗎?若還不太懂,那就研究、研究〈普賢行願品〉就懂了。

你這個問題非常的好!你這是替大家來問,我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也都不懂;你能替大家來問這個問題,這是善哉!善哉!在研究問題的時候,任何人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問;但是要有意義的,不要問一些七扯八拉,一點意思都沒有的問題!譬如問:「師父,蛤蟆怎麼有兩隻眼睛?」我怎麼知道牠怎麼有兩個眼睛!
* * * *

智慧甚深功德海 普現十方無量國
隨諸眾生所應見 光明遍照轉法輪

「智慧甚深功德海」:普賢菩薩說明了他為什麼要演說佛法。因為佛的智慧甚深,佛的功德猶如大海,智慧和功德都不可思議。「普現十方無量國」:能普遍示現到十方一切的諸佛國土去。「隨諸眾生所應見」:隨著一切眾生的因緣所應該見著的,那麼他就見著了。「光明遍照轉法輪」:佛的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為一切眾生轉妙法輪。

十方剎海叵思議 佛無量劫皆嚴淨
為化眾生使成熟 出興一切諸國土

「十方剎海叵思議」:叵思議,就是無法明白它,無法想像它,也就是不可思議。十方的國土太多了,多到不可思議,所以叫剎海。「佛無量劫皆嚴淨」:佛在無量劫以前,就令這個剎海諸佛國土都莊嚴清淨了。「為化眾生使成熟」:為著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的菩提果成熟。「出興一切諸國土」:所以佛才不怕麻煩、不怕辛苦,出興到所有一切剎海的國土去。

佛境甚深難可思 普示眾生令得入
其心樂小著諸有 不能通達佛所悟

「佛境甚深難可思」:佛的境界妙不可言,沒有比佛的境界再妙的,也沒有比佛的境界再深的了;你就是用思想再怎麼去想,也想不到的。「普示眾生令得入」:雖然佛的境界不容易明白,可是佛還是要把它普遍示現給一切眾生,令所有的眾生都明白這個道理。「其心樂小著諸有」:眾生的心裡若是喜好小乘法,或者著到三界二十五有上,不能放下。「不能通達佛所悟」:就不能通達佛所悟的境界。因為他愛好小乘,執著諸有,所以就不明白佛所演說的這種法。

若有淨信堅固心 常得親近善知識
一切諸佛與其力 此乃能入如來智

「若有淨信堅固心」:淨信,就是沒有懷疑的心;堅固心,就是非常的認真堅定。假設眾生具足清淨堅固的信心。

「常得親近善知識」:這一種有淨信堅固心的人,就能常常親近、不離開善知識。人修道一定要有善知識,善知識就是你的法身慧命,能令你的智慧增長;所以必須要親近善知識,可不要親近惡知識。善知識能令你沒有顛倒的思想,令你明白不迷,叫你有正知正見;惡知識會令你思想顛倒,令你迷惑,叫你有惡的知見。什麼叫善知識的教化呢?譬如教你忍,教你讓,教你不和人鬥爭,這都是善知識教化人的方法。如果他教你和人鬥爭,或者爭名、爭利,沒有一種忍耐心,不去實實在在修行,只在口頭上講一些好聽的話,事實上盡做一些個不正當的行為,這就是惡知識。還有,善知識是沒有自私心的,時時都讚歎、恭敬其他的人,不會有一種妒忌、障礙的心;惡知識是自私的,專門妒忌人、障礙人,怕人好過自己。從這些地方,你就能分別出善知識和非善知識。

「一切諸佛與其力」:一切諸佛都給這一類有淨信堅固心的眾生力量,令他能早出輪迴。「此乃能入如來智」:有了這個力量,才能得到如來的智慧。

離諸諂誑心清淨 常樂慈悲性歡喜
志欲廣大深信人 彼聞此法生欣悅

「離諸諂誑心清淨」:這個修道的人就會離開一切的諂媚。什麼叫諂媚呢?就是向人家去拍馬、說好聽的話:「你真好啊!」他那一種語氣、表情、態度,他那個style (樣子),令你聽了飄飄然,一定要聽他話,令人著迷了。可是諂媚的人,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有人歡喜;不會諂媚的人,到什麼地方都會惹人討厭。好像我到任何地方,都有人說我的壞話,說我怎麼樣、怎麼樣不好。我不好是真的,不要人家說,我自己也知道;但為什麼我不好呢?就因為我不會諂媚,所以就沒有法子好。誑,就是盡打妄語。離開這些諂誑,心就會清淨的。你若是盡向人拍馬屁、諂媚,見到有錢的人就打恭作揖的,甚至於要給人家跪下叩頭似的;或見著有錢的居士,就連走路都邁不動步了。這樣,心裡就不清淨!

「常樂慈悲性歡喜」:沒有諂媚心的人,因為他心裡沒有不滿足的事情,沒有貪心,所以他常常是快樂的。心地也慈悲,時時都有一種歡喜心,絕對不會有脾氣;就是遇著什麼事情,你看他好像有脾氣,實際上他並沒有。「志欲廣大深信人」:凡是志向和願力廣大,有深信心的這種人。「彼聞此法生欣悅」:聽見這一種不諂媚的法,心裡就生出歡喜心來。

安住普賢諸願地 修行菩薩清淨道
觀察法界如虛空 此乃能知佛行處

「安住普賢諸願地」:修行就要安住在賢普菩薩的大願裡邊。「修行菩薩清淨道」:住於普賢菩薩所發的大願,才能修行菩薩所修的清淨道。「觀察法界如虛空」:觀察一切的法界,猶如虛空一樣。「此乃能知佛行處」:像這樣子去修行,將來一定會知道佛所修行的法門和所得到的果位。

此諸菩薩獲善利 見佛一切神通力
修餘道者莫能知 普賢行人方得悟

「此諸菩薩獲善利」:在這個法會裡邊的一切菩薩,都得到好處了。得到什麼好處呢?「見佛一切神通力」:能見到佛一切的神通力量。「修餘道者莫能知」:若是修行其他法門的,就不容易知道這種的境界。「普賢行人方得悟」:唯獨修行普賢菩薩這種大行的人,才能明白這種的境界,才能開悟。

眾生廣大無有邊 如來一切皆護念
轉正法輪靡不至 毗盧遮那境界力

「眾生廣大無有邊」:所有的眾生都是很多很多的,所以說廣大無有邊。「如來一切皆護念」:雖然眾生像沒有邊那麼多,但佛還是能護念一切的眾生。「轉正法輪靡不至」:佛轉正法輪,是沒有一個地方不到的;盡虛空、遍法界,都有諸佛在那兒轉大法輪,教化眾生。「毗盧遮那境界力」:這種情形,是毗盧遮那佛的境界和願力所成就的。

一切剎土入我身 所住諸佛亦復然
汝應觀我諸毛孔 我今示汝佛境界

「一切剎土入我身」:普賢菩薩說,所有十方諸佛的剎土,都到我這一個身體來。「所住諸佛亦復然」:所有住在盡虛空、遍法界轉法輪的諸佛,也都到我這個身體上來。「汝應觀我諸毛孔」:你們各位菩薩,應該觀察、觀察我身上這一切的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就在我的每一個毛孔裡,都有十方諸佛在那兒說法,在那兒轉法輪;這是佛的境界,你應該明白。

普賢行願無邊際 我已修行得具足
普眼境界廣大身 是佛所行應諦聽

「普賢行願無邊際」:普賢菩薩所修行的行門和願力是沒有邊際的。「我已修行得具足」:我這個普賢菩薩修行這種行願,已經得到具足圓滿了。「普眼境界廣大身」:普遍能觀察一切境界的廣大身。「是佛所行應諦聽」:這是佛所修行的一種行願,你們各位都應該審諦而聽──就是要特別注意,不要馬馬虎虎的。要好好的聽!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十種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言」:這個時候,普賢菩薩這位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告訴海會的一切大眾說。「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世界海有十種事」:世界海有十種的事相是應該要知道的。「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這也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已經說過、或者現在正在說,或者當來還會再說的。

何者為十?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狀,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

「何者為十」:這十種是什麼呢?「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就是世界海是怎麼樣生起的?怎麼樣成就的?這種種的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所依住的又是什麼?「世界海形狀」:世界海的形狀又都是些什麼?「世界海體性」:世界海又以什麼為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是怎麼樣莊嚴成就的?「世界海清淨」:世界海是怎麼樣的清淨?「世界海出興」:世界海的佛是怎麼樣出興於世的?「世界海劫住」:世界海的成有多少個劫?住有多少個劫?壞有多少個劫?空有多少個劫?「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的成、住、壞、空這些劫,又是怎麼樣轉變的?又怎麼有一種分別性?「世界海無差別門」:世界海和世界海又是怎麼樣沒有分別的?

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

「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我只能略略的說世界海有這十種的事相。「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假設要詳細說的話,就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說也說不完的。「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這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已經說過,或者現在正在說,或者將來也會說的。

諸佛子!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現成、當成。

「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略說以十種因緣」:我現在略略說一說十種世界海起具的因緣。「一切世界海,己成現成當成」:所有一切的世界海,已經成就的、現在成就的、或者當來成就的,這種種因緣我再給你們說一說。

何者為十?所謂:如來神力故,法應如是故,一切眾生行業故,一切菩薩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

「何者為十」:世界海的成就有十種的因緣,這十種的因緣是什麼呢?「所謂:如來神力故」:就是一般所說的,世界海是佛的神力所成就的。「法應如是故」:世界海的法本來就應該這樣子,法爾如是,所以就成就了。「一切眾生行業故」:世界海又是因為一切眾生所做的事情、所造的行業所成就的。「一切菩薩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菩薩所成就的一切智慧,應該得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世界海就成就了。「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世界海也是所有的一切眾生和菩薩,共同集聚所有的善根所成就的。

「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世界海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所發的莊嚴清淨國土的願力所成就的。「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世界海也是所有一切菩薩成就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這三不退的願力所成就的。「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世界海也是所有的一切菩薩得到清淨勝解,也得到自在的這種因緣而成就的。「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世界海也是一切諸佛所集聚的善根,和一切佛成道時的大威神自在勢力所成就的。「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世界海也是普賢菩薩的自在願力所成就的。

諸佛子!是為略說十種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

「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是為略說十種因緣」:這是略略地說說十種的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假設要詳細說的話,有世界海微塵數說不完那麼多的因緣。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菩薩願意再把這個義理說它一遍,「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於是仰承著諸佛的威神力,仔細觀察十方,又用偈頌把這些意思再說一說。

所說無邊眾剎海 毗盧遮那悉嚴淨
世尊境界不思議 智慧神通力如是

「所說無邊眾剎海」:所說的沒有窮盡、沒有邊際那麼多的諸佛剎海。「毗盧遮那悉莊嚴」:毗盧遮那佛完全都嚴淨了。「世尊境界不思議」:所有佛的境界都是不可思議的。「智慧神通力如是」:佛的一切智慧、神通變化和所有十力,都是不可思議的。

菩薩修行諸願海 普隨眾生心所欲
眾生心行廣無邊 菩薩國土遍十方

「菩薩修行諸願海」:菩薩在修道的時候,所行的、所發的願,多得猶如海一樣。「普隨眾生心所欲」:普遍隨順一切眾生所願意的,來滿眾生的願。「眾生心行廣無邊」:眾生的心念和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是廣無邊際的。「菩薩國土遍十方」:眾生心行廣無邊,菩薩的國土也廣無邊際,遍滿十方虛空;所以眾生都住於菩薩的國土上。

菩薩趣於一切智 勤修種種自在力
無量願海普出生 廣大剎土皆成就

「菩薩趣於一切智」:菩薩趣向於成就一切的智慧。「勤修種種自在力」:所以很勤奮,不懶惰地來修行種種的自在力量。「無量願海普出生」:所有的一切神通變化都是由這些無量的願海生出來的。「廣大剎土皆成就」:所有的十方國土都是由菩薩的願力所成就的。

修諸行海無有邊 入佛境界亦無量
為淨十方諸國土 一一土經無量劫

「修諸行海無有邊」:菩薩所修的行願是沒有邊際的。「入佛境界亦無量」:所以他所得到的佛的境界也是無量的。「為淨十方諸國土」:因為想要清淨莊嚴十方諸佛國土。「一一土經無量劫」:每一個國土都經過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來清淨莊嚴。

眾生煩惱所擾濁 分別欲樂非一相
隨心造業不思議 一切剎海斯成立

「眾生煩惱所擾濁」:所有一切的眾生都被煩惱所擾濁,眾生如果沒有煩惱,那就和佛是一樣的;就因為被無明、煩惱所纏繞著,所以就屬陰、屬染污,變成濁。「分別欲樂非一相」:眾生所貪欲的、所願意的快樂,不是只有一種相,而是有無窮無盡那麼多種。「隨心造業不思議」:眾生就隨著自己種種的欲念,而造種種的業;造種種的業,就會受種種的果報,所以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一切剎海斯成立」:所有一切十方諸佛剎海,也都是由眾生種種的業力所造成的。

佛子剎海莊嚴藏 離垢光明寶所成
斯由廣大勝解心 十方所住咸如是

「佛子剎海莊嚴藏」:佛經中的這個「佛子」,都應該翻譯成佛的弟子,不應該翻譯成佛的兒子;因為佛是出世者,只有弟子沒有兒子。佛的弟子住於諸佛剎海的莊嚴藏清淨藏裏。「離垢光明寶所成」:佛的剎土都是離垢的,離一切染污法,是由一切光明的眾寶所成就的。「斯由廣大信解心」:這是因為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有廣大的信解心,所以剎土就有眾寶莊嚴。「十方所住咸如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所住的剎土,都是這樣子的。

菩薩能修普賢行 遊行法界微塵道
塵中悉現無量剎 清淨廣大如虛空

「菩薩能修普賢行」:所有一切的菩薩如果都能修行普賢菩薩的行門,這是最好的。「遊行法界微塵道」:修行普賢菩薩這一種行門,就能到盡虛空、遍法界每一粒的微塵裡邊,去轉法輪教化眾生,顯現大神通。「塵中悉現無量剎」:在每一粒微塵裡邊,都能現出十方無盡、無盡那麼多的諸佛國土。「清淨廣大如虛空」:每一粒微塵裡邊,都是清淨莊嚴的,也廣大猶如虛空一樣。

等虛空界現神通 悉詣道場諸佛所
蓮華座上示眾相 一一身包一切剎

「等虛空界現神通」:盡虛空遍法界佛都現出來大神通,所現的神通都和虛空一樣。「悉詣道場諸佛所」:能遍入一切微塵去轉大法輪,到每一個佛所在的道場去親近、供養佛。「蓮華座上示眾相」:坐在蓮華師子座上,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一一身包一切剎」:每一個身都包羅著諸佛的一切剎土。

一念普現於三世 一切剎海皆成立
佛以方便悉入中 此是毗盧所嚴淨

「一念普現於三世」:在一念之中,可以把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時間都現出來。「一切剎海皆成立」:一切諸佛的剎海也都成就建立了。「佛以方便悉入中」:佛用方便法門到所有的一切佛剎裡面去。「此是毗盧所嚴淨」:這是毗盧遮那佛的願力所莊嚴成就的。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普賢菩薩又對著海會大眾中的菩薩說了。「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每一個世界海又都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所依住。

所謂:或依一切莊嚴住,或依虛空住,或依一切寶光明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依一切寶色光明住,或依一切佛音聲住,或依如幻業生大力阿修羅形金剛手住,或依一切世主身住,或依一切菩薩身住,或依普賢菩薩願所生一切差別莊嚴海住。諸佛子!世界海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

「所謂:或依一切莊嚴住」:就是所說的,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一切的莊嚴而住。「或依虛空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虛空而住。「或依一切寶光明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一切寶所發出來的光明而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者有世界海就依靠著佛的光明而住。「或依一切寶色光明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著一切寶的顏色光明而住。「或依一切佛音聲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佛所宣說的法音而住。「或依如幻業生大力阿修羅形金剛手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好像遊戲神通那種的業力所生出來的阿修羅形狀的金剛手而住。遊戲神通,就是用神通各處去玩一玩,無所謂什麼功夫;就是一種神通,一種遊戲的三昧。雖然是遊戲,但還是在定裡頭;所說、所行都是為了教化眾生,沒有任何執著。「或依一切世主身住」:世主身就是佛身。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佛的身而住。「或依一切菩薩身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菩薩身而住。「或依普賢菩薩願所生一切差別莊嚴海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著普賢王菩薩的願所生出來的一切差別莊嚴海而住。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諸佛子」:各位佛的弟子!「世界海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一切的世界海有像前邊所說這麼多的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王菩薩願意再說一說前面長行裏所說的這些道理。「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就仰承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觀察、研究十方眾生聽法的機緣後,說出以下的偈頌。

《華嚴經》的長行和重頌中所講的境界,都是不可思議的。你若按著你的思想去想,根本就沒有這個道理。在一粒微塵裡頭,怎麼可以容下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的國土呢?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的國土是這麼多、這麼大,怎麼可以把這麼多、這麼大的東西,容納在那麼小的一粒微塵裡邊呢?這是凡夫的思想所不能相信的,可是這種境界絕對是真實的。那麼,我們怎麼沒有見著呢?因為我們是凡夫俗子,沒有開五眼,得不到六通;所以就看不見這種境界,也絕對不相信。《華嚴經》中的境界,是要以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來觀察,才看得見的;都是不可思議的妙境界,就好像下面這幾句偈頌所說的。

遍滿十方虛空界 所有一切諸國土
如來神力之所加 處處現前皆可見

「遍滿十方虛空界」:遍滿就是充滿。充滿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國土」:所有一切的諸佛國土。「如來神力之所加」:都是佛的神通力所加持而成就的。「處處現前皆可見」:在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個地方都現前,一切眾生都可以看得見。

或有種種諸國土 無非離垢寶所成
清淨摩尼最殊妙 熾然普現光明海

「或有種種諸國土」:或者有種種不同的國土,有圓的、有方的、有三角的,有四方的。「無非離垢寶所成」:形狀雖然不同,但都是離棄污穢不乾淨的一切寶所成就的。「清淨摩尼最殊妙」:還有清淨摩尼這最殊妙的寶貝。「熾然普現光明海」:在每一個世界都熾然普現,光明猶如大海那麼無窮無盡。

或有清淨光明剎 依止虛空界而住
或在摩尼寶海中 復有安住光明藏

「或有清淨光明剎」: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清淨光明而住。「依止虛空界而住」:或者又有世界海是依止虛空界而住。「或在摩尼寶海中」: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摩尼寶海而住。「復有安住光明藏」:又有一種世界海是安住在光明藏裡。

如來處此眾會海 演說法輪皆巧妙
諸佛境界廣無邊 眾生見者心歡喜

「如來處此眾會海」:佛在這一切國土,於菩提樹下的大眾海會裏邊。「演說法輪皆巧妙」:轉大法輪所演說的一切法,都是巧妙不可思議的,都是恰對所應度的機。「諸佛境界廣無邊」:談到佛的境界,有無量無邊說不完那麼多。「眾生見者心歡喜」:所有一切眾生見著佛在那兒轉法輪說一切法,心裏都生大歡喜,信受奉行。

有以摩尼作嚴飾 狀如華燈廣分布
香燄光雲色熾然 覆以妙寶光明網

「有以摩尼作嚴飾」:有的世界海是以摩尼寶來作莊嚴的裝飾。「狀如華燈廣分布」:形狀就好像蓮華燈,廣大地分布在一切的世界上。「香燄光雲色熾然」:又有依著香燄光雲這種色而住的。「覆以妙寶光明網」:在這個上邊,又有種種妙寶所形成的光明網覆蓋著。

或有剎土無邊際 安住蓮華深大海
廣博清淨與世殊 諸佛妙善莊嚴故

「或有剎土無邊際」:或者有的佛剎廣大得沒有邊際。「安住蓮華深大海」:依著蓮華的大海而住。「廣博清淨與世殊」:這種的世界海又廣博、又清淨,與一般的世界海是不一樣的。「諸佛妙善莊嚴故」:因為它是由諸佛神通的微妙善根所莊嚴的。

或有剎海隨輪轉 以佛威神得安住
諸菩薩眾遍在中 常見無央廣大寶

「或有剎海隨輪轉」:或者有的世界海就好像輪子那麼轉。「以佛威神得安住」:因為佛的威神力,所以它雖然這麼轉,也是很平安的。「諸菩薩眾遍在中」:有很多的菩薩遍布在這世界海裡邊。「常見無央廣大寶」:常常都能見到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廣大珍寶。

或有住於金剛手 或復有住天主身
毗盧遮那無上尊 常於此處轉法輪

「或有住於金剛手」: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阿修羅形的金剛手而住。「或復有住天主身」:或者又有的世界海是住在天主的身裡邊。「毗盧遮那無上尊」:毗盧遮那佛這位無上的世尊。「常於此處轉法輪」:常常在前邊所說的這種種的處所轉大法輪。

或依寶樹平均住 香燄雲中亦復然
或有依住大水中 有住堅固金剛海

「或依寶樹平均住」: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寶樹平均住。「香燄雲中亦復然」: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香燄雲而住。「或有依諸大水中」: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大水而住。「有住堅固金剛海」:又有的世界海是依靠堅固的金剛海而住。

或有依止金剛幢 或有住於華海中
廣大神變無不周 毗盧遮那此能現

「或有依止金剛幢」:或者有世界海是依著金剛幢而住。「或有住於華海中」: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華海而住。「廣大神變無不周」:這種廣大的神通變化,沒有不周遍所有法界的。「毗盧遮那此能現」:這種境界,都是毗盧遮那佛的神通力所顯現出來的。

或修或短無量種 其相旋環亦非一
妙莊嚴藏與世殊 清淨修治乃能見

「或修或短無量種」:修,是修長,就是長形。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長形而住,或依短形而住,有種種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形狀。「其相旋環亦非一」:旋,是旋轉;轉過來、轉過去叫旋轉。環,是循環;循環,就是無端轉來轉去,好像也沒有一個頭。但這些旋環的形相,也不是都一樣的。「妙莊嚴藏與世殊」:那種妙莊嚴,和這個世界的莊嚴是不同的,也比一般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莊嚴。「清淨修治乃能見」:只有修治清淨行的人,才能看得見這種境界。

* * * *
我們金山寺這兒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如中國、日本、暹羅、緬甸等的佛教有多少不同;在講經說法的時候,沒有人像我們這兒這樣請法的。我們這種請法的儀式,就連慧僧也沒有見過;所以他到這兒看見之後,回去就認為是很奇怪的。不是奇怪,就因為他沒有見過!這種的方法,是和佛在世的時候一樣;佛說法一定要有人請法,若沒有人請法,佛就默然入定不說法。那麼請法就必須要右繞三匝,由右往左繞佛三次;現在我們也這樣的請法,這是返古,就是回到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請法這個人必須要鄭重其事,要把這個事情看得很重要;必須要右繞三匝,或者繞四匝也可以,只可以多,不可以少。因為功德是越多越好,過錯是越少越好!你請人說法,將來你一定會說法,一定會辯才無礙的。好像富樓那麼善於說法,辯才無礙,就是因為他在往昔盡請人說法的緣故;因為請人說法,自己所得到的果報也就善於說法,辯才無礙。

我們這兒能執行這種的儀式,這是很稀有的;所以請法的人,拿著香要恭恭敬敬的。這個香最好用手舉過眉毛上邊,眼睛看著腳底下往前走路;一心就恭恭敬敬地想著:佛就在虛空接受請法。我現在給你們講經說法,無論講得好、講得不好,都不是我講的。那是誰講的呢?我是替諸佛菩薩來傳一傳話,來翻譯這個經典,你們又替我來翻譯。雖然如此,可是你若會聽,就比會說的好得多!你若會聽的,所謂「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就是講得再不好,你也能把經中的意思明白得很圓滿,得到第一義諦;你若不會聽,講得再好,你也不懂。
* * * *

如是種種各差別 一切皆依願海住
或有國土常在空 諸佛如雲悉充遍

「如是種種各差別」: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種情形各有不同。「一切皆以願海住」:所有的世界海都是依靠諸佛菩薩過去所發的願海而住。「或有國土常在空」:或者有國土是住在虛空裡邊。「諸佛如雲悉充遍」:諸佛就像雲似的充滿整個虛空。

或有在空懸覆住 或時而有或無有
或有國土極清淨 住於菩薩寶冠中

「或有在空懸覆住」:或者有的世界海是在虛空裡覆蓋著懸在那兒。「或時而有或無有」:或者有的時候有這個世界海,有的時候又沒有了;這是沒有一定的,沒有定法。「或有國土極清淨」:或者有一種諸佛國土是很清淨的。「住於菩薩寶冠中」:就住在菩薩所戴的寶冠裡邊。

十方諸佛大神通 一切皆於此中見
諸佛音聲咸遍滿 斯由業力之所化

「十方諸佛大神通」:十方諸佛所顯的大神通妙用。「一切皆於此中見」:所有一切的佛、菩薩、眾生,都在這個世界海裡互相見著。「諸佛音聲咸遍滿」:諸佛演說妙法的音聲遍滿一切處。「斯由業力之所化」:這都是由眾生的業力和佛的功德力所化現的。

或有國土周法界 清淨離垢從心起
如影如幻廣無邊 如因陀網各差別

「或有國土周法界」:或者有國土周遍法界,依法界而住。「清淨離垢從心起」:或者有國土是清淨離垢的,是從一切諸佛的心所生,也是從一切眾生的心生出來的。眾生心裡清淨,沒有染污的念頭,得到的國土也就清淨。「如影如幻廣無邊」:這些國土都好像影像似的,又好像是幻化出來的,所以廣大得沒有邊際。「如因陀網各差別」:就好像帝釋天的因陀羅網那樣,每一個網孔都不同。

或現種種莊嚴藏 依止虛空而建立
諸業境界不思議 佛力顯示皆令見

「或現種種莊嚴藏」:或者有世界海現出來種種不同的莊嚴法藏。「依止虛空而建立」:依虛空而住,在虛空建立起來。「諸業境界不思議」:一切眾生所有業力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佛力顯示皆令見」:這一切一切的境界,都是佛力的顯現,令一切眾生都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到。

一一國土微塵內 念念示現諸佛剎
數皆無量等眾生 普賢所作恒如是

「一一國土微塵內」:一一國土,就是每一個國家。在每一個國家裡邊,都有佛在那兒轉法輪教化眾生;不單是每一個國土都有佛在轉法輪教化眾生,就是每一粒微塵裡邊也都有諸佛在那兒轉法輪教化眾生。「念念示現諸佛剎」:在每一粒微塵裡頭,在每一念裡都示現出來一切諸佛的剎土。你們各位要知道,示現就是一種神通變化;這個國土不一定多大,或一定是什麼樣子,示現是可大可小、可方可圓,都是念念之中神通變化的。「數皆無量等眾生」:所示現的這些諸佛剎土,它的數目是沒有數量那麼多。有多少呢?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國土;眾生你不知道有多少,所以這國土也是無量無數的。「普賢所作恒如是」:這都是普賢菩薩修行的願力所成就的,而且常常是這樣。

為欲成熟眾生故 是中修行經劫海
廣大神變靡不興 法界之中悉周遍

「為欲成熟眾生故」:過去的諸佛、菩薩為了教化眾生,令眾生成熟,也就是令眾生得到佛果;所以眾生沒有善根的,令他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就令他善根增長;善根已經增長的,就令他成熟;善根已經成熟的,就令他得到解脫。「是中修行經劫海」:為著想要利益眾生的緣故,所以從無量劫到現在,修行經過了無量無邊猶如海那麼多的大劫。「廣大神變靡不興」:因為修行時間久了,他就有神變了;所有廣大的神通變化,沒有不興起來的。你們各位以後無論到什麼地方講話或做什麼,都要小心一點,不要盡給我添一些個麻煩!不要到處去說我有神通,因為這會引起很多人不高興;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高興,總而言之就是不高興。我自己也不知道慚愧,也沒有神通,盡想叫人讚歎自己。這都是假的啊!「法界之中悉周遍」:這種神通力在法界裡邊,沒有一個地方是不充滿、不周遍的。

法界國土一一塵 諸大剎海住其中
佛雲平等悉彌覆 於一切處咸充滿

「法界國土一一塵」:前面有一句說「一一國土微塵內」,和這一句差不多。法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國土,就是十方諸佛國土。這盡虛空、遍法界,和十方諸佛國土,都是在眾生的心裡;眾生的心,也都在這一粒的微塵裡頭。盡虛空、遍法界能容納每一粒的微塵,每一粒的微塵雖然小,但也能容納下法界;而且不但容納一個法界,所有的法界也都能容納到裡邊去。你必須要開了五眼,才能明白這種境界是真實不虛的;若沒有開五眼,就是說了,很多人也不會相信的,因為沒有這個道理。《華嚴經》所講的,都是沒有道理的道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經中所說的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既然不可思議,就是沒有道理;若有道理,怎麼連思都不能思、議都不能議呢?所以不可思議就是沒有道理,可是沒有道理裡邊包含著真道理。

「諸大剎海住其中」:所有的盡虛空、遍法界十方諸佛國土,都住在每一粒微塵裡邊。諸大剎海怎麼能住在一粒微塵裡呢?這就是沒有道理的道理。「佛雲平等悉彌覆」:佛所有的光明雲都平等地遍覆一切剎土,遍覆一切眾生。「於一切處咸充滿」:每一粒微塵裡邊,都充滿著佛的光明雲。

如一塵中自在用 一切塵內亦復然
諸佛菩薩大神通 毗盧遮那悉能現

「如一塵中自在用」:就好像一粒微塵裡頭能容納三千大千世界,這一種的自在化現的妙用。「一切塵內亦復然」:不是單單一粒微塵裡有這種的妙用,每一粒微塵也都有這種妙用,都能容納三千大千世界;盡虛空、遍法界,都在這一粒微塵裡頭包容著。這是什麼道理呢?「諸佛菩薩大神通」:這就是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大神通力的自在妙用。「毗盧遮那悉能現」:這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毗盧遮那佛完全都能顯現出來。

一切廣大諸剎土 如影如幻亦如燄
十方不見從所生 亦復無來無去處

「一切廣大諸剎土」:所有一切廣大的諸佛剎土。「如影如幻亦如燄」:你不要認為它是實有的;這都好像影子似的,或是幻化而成的,也好像陽燄一樣,不是實有的。「十方不見所從生」:遍觀十方世界,也看不見它是從哪一個世界生出來的。「亦復無來無去處」:因為它沒有所生,所以也就沒有來、沒有去;雖然是無去處,但是它還宛然存在,還是有這麼個境界的。

滅壞生成互循復 於虛空中無蹔已
莫不皆由清淨願 廣大業力之所持

「滅壞生成互循復」:世界海有世界海的壽命,這個世界海到該成的時候它就成,到住的時候它就住,到壞的時候它就壞,到滅的時候它自己就滅了;總是這樣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地循環,也沒有頭,也沒有一個停止的時候。「於虛空中無蹔已」:這種成、住、壞、空循環的情形,在虛空裏邊沒有暫時停止的時候。「莫不皆由清淨願」:這種的境界,都是由毗盧遮那佛的清淨願所成就的。「廣大業力之所持」:還有眾生廣大的業力所支持的。由於廣大業力的支持,世界海才有這種成、住、壞、空的情形。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種種差別形相。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前邊的偈頌說完了的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普賢菩薩又對著法會大眾這些大菩薩說了。「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世界海有種種差別形相」:每一個世界海的形相都不同,各有各的形相,就好像我們人的面目也都不相同一樣。總起來說,世界海有十種不同的形相。

所謂:或圓、或方,或非圓方,無量差別。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燄形,或如樹形,或如華形,或如宮殿形,或如眾生形,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所謂:或圓、或方,或非圓方,無量差別」:所說的,這個世界海或者是圓形的,或者是方形的;或者也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這或者就是三角的了。有沒有數量這麼多不同的樣子。「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燄形」:或者有世界海的形相就像水漩轉的那個樣子。水漩形多數是平的,山燄形就多數是尖尖的。水漩形也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就像水漩一樣。山燄形也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是尖尖的,上邊小,下邊大,像個火燄似的。「或如樹形,或如華形」:或者有世界海又像個樹的形相,或者有世界海就像是華的形狀。樹有種種的樹,華也有種種的華,所以不是都一樣的。

「或如宮殿形,或如眾生形」:或者有世界海它長出來就像宮殿那個樣子,或者有世界海就像眾生的形相;或像人、或像馬等等,這叫像形。「或如佛形」:或者有世界海的形狀就像一尊佛似的。佛有站著的佛、坐著的佛、走的佛、臥的佛,所以形相也不一樣;在佛的形相裡邊,又分出很多種。有的有三十二相之中的一相,八十種隨形好中的一種好;有的有多種的相,多種的好。總而言之,這也都是一種像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像這樣子,世界海的形相,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種,說也說不完。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這個時候。「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菩薩願意把這個意思再說清楚一點,詳細一點。「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於是他仰承著諸佛的大威神力,研究十方世界的形相,再用偈頌來說一說。

* * * *
在這一個國家,佛教是方才開始,所謂:「頭難!頭難」就是說起頭是很難的。因為人人都不願意辛苦,都願意安逸;換一句話說,也就是懶惰,這可以說是人的一種習氣、習性。人的習性就是好逸惡勞。好逸,就是好安逸;惡勞,就是怕勞苦。這是人人所固有的本錢!我在這個國家提倡佛教,接近你們各位有六、七年了;假如每一個人都能像果逾(即恆具師)和果道(即恆由師)這麼樣去發菩提心,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成就道業的。果逾和果道沒有三步一拜之前,雖然也會說法,但是沒有那麼動聽,所以令人不太注意。現在所說出來的道理,都很有意義;你細玩其味,在他所說的短短的一段話裡,都有道理包含著。

這是因為有真正的實行,然後就有了定力;有了定力就會有慧力,這種的慧力是真正由自己的經驗中得來的。道理人人都會說,但是有實行的人說出來的道理,和沒有實行,只是口頭上說說的,那種感化的力量是完全不同的。假如我所有出家、在家的弟子,都能像果渝、果道這樣至誠懇切,不怕辛苦地去為佛教努力;那麼佛教在這個國家很快就會開花結果,放大光明。修行並不是去找玄妙去。在修行上不要注重神通,不要注重玄妙;可是你也不能輕看神通,輕看玄妙。你若能真正地實行,無論修那一個法門,只要真到極點,自然就會有感應;可是真到極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也不是口頭上說說就能辦得到的。這是很重要的!
* * * *

諸國土海種種別 種種莊嚴種種住
殊形共美遍十方 汝等咸應共觀察

「諸國土海種種別」:諸佛的國土太多了,就因為太多,所以這個國土和那個國土的形相就有所不同。「種種莊嚴種種住」:每一個國土的莊嚴不同,所依住的也不同;或依空而住,或依地而住,或依水而住,或依華而住,或依樹而住等等,有種種不同的依住。「殊形共美遍十方」:形相雖然不同,但卻都有它的好處,都是利益眾生的;這個國土是利益眾生的,那個國土也是利益眾生的。你若想見到佛的法身,不要到旁的地方去找去;這個山河大地,就是如來的法身所在處。佛並不在什麼其他的地方,就在這每一粒微塵裡頭;每一粒微塵那麼小的地方,那麼小的空間,又能容納三千大千世界。你想一想,這個道理多妙、多不可思議!所以叫「共美遍十方」,這種境界不是凡夫所能明白的。「汝等咸應共觀察」:你們各位菩薩,都應該觀察、觀察這種的道理,明白這種的境界。

其狀或圓或有方 或復三維及八隅
摩尼輪狀蓮華等 一切皆由業令異

「其狀或圓或有方」:世界海的形狀有圓的,又有四方的。「或復三維及八隅」:三維,就是三角形或者三尖形。八隅,有四方,有四隅,怎麼又變成八隅了呢?這八隅是東、西、南、北四方,加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因為它不夠一方了嘛!都可以叫隅。三維及八隅,就是說世界海的形相各不相同。「摩尼輪狀蓮華等」:有的是好像摩尼寶輪那樣的一個輪形,有的又好像寶蓮華那個樣子。「一切皆由業令異」:為什麼世界海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呢?因為世界海都是由佛所修的善業,和一切眾生的善惡夾雜業所共成就的,所以每一個世界的形狀都不同。

或有清淨燄莊嚴 真金間錯多殊好
門闥競開無壅滯 斯由業廣意無雜

「或有清淨燄莊嚴」:或者有像清淨的水漩形,或者有像莊嚴的山燄形。「真金間錯多殊好」:有的世界海是用真金互相間錯而成就的。「門闥競開無壅滯」:有的世界海又像樓閣形,能開很多門、很多窗戶,裡邊的空氣都很新鮮。「斯由業廣意無雜」:這都是由眾生的意念裡邊,或者有純善業,或者有善惡夾雜的業所成就的。

剎海無邊差別藏 譬如雲布在虛空
寶輪布地妙莊嚴 諸佛光明照耀中

「剎海無邊差別藏」:所有的世界海,有諸佛剎土無量無邊那麼多不同的形狀。「譬如雲布在虛空」:也就好像虛空裡的雲,種種的形相都不同一樣。「寶輪布地妙莊嚴」:有一些個是寶輪舖地,很妙莊嚴,很好看的。「諸佛光明照耀中」:諸佛的智慧光明都常常照耀著。

* * * *
你用功是真心用功、還是敷衍了事?隨喜用功叫敷衍了事,就是看人家唸佛,我也唸佛;看人家唸經,我也唸經。甚至於看人家唸佛,我不唸佛;看人家唸經,我不唸經。更甚至於人家唸佛和唸經,我不叫他唸佛和唸經;障礙他,令他也不修行。就好像我們這語言班,我知道,有一些個人就障礙這個語言班;說這個語言班是十惡不善的,把人都害死了。若沒有這語言班,大家早就開了悟,成了佛了;就因為有這個語言班,所以令人不開悟、不成佛。這是變了個方法來毀滅這個語言班,自己不願意學,也叫其他的人不要學。這是一種最壞的習慣!甚至於自己不修行,也不叫他人修行;就怕他人修行跑到自己前邊去了,所以就想方法叫人也不修行。

金山寺成立以來,人人都用功修行,就有人不高興;說用功修行是不對的,應該不修行。還有人修道不修道,就怕辛苦。你這個臭皮囊臭成這個樣子,那裡邊裝的不是黃色的,就是其他很難看的東西;你還愛惜它愛惜得那麼厲害!又想給它找好吃的東西,又想給它找好穿的衣服,又想要給它找好住的地方,又想要給它找種種的欲、種種染污的事情來叫它造罪業;你這若不是愚癡的話,那世間上就再也沒有愚癡的人了!顛顛倒倒的,自己還不知道,還覺得自己比誰都聰明、比誰都好;其實自己比誰都臭,比誰都壞,比誰都骯髒!自己還不知慚愧,還要為這個臭皮囊去辛辛苦苦、煩煩惱腦、顛顛倒倒,為它做馬做牛,這是很可憐的!我們修道的人要不執著一切。既然不執著一切,又有什麼事情是不得了的呢?又有什事情是放不下的?

我們這個金山寺是個選佛場,看看哪一個先成佛。哪一個真心用功,實實在在去修行,哪一個就早成就;哪一個在裡頭混,在裡頭馬馬虎虎的不認真,那就始終都不會有所成的。明天就是九月十五日、我們這兩位為世界所有的眾生祈禱和平的比丘回來了。他們在去年十月十六開始發菩提心,三步一拜,來祈求世界和平;今年八月十七,把菩提心這一階段圓滿了。我們可以訂九月十五為一個圓滿和平日,明天我們就來做這個紀念;不但今年有這個紀念日,年年都可以在這一天舉行一個紀念,來紀念美國這兩位空前未有的修行人。在佛教裡頭,誰有道德、誰有修行,誰就是真正佛的信徒、佛的弟子。我因為見著這兩位能不怕辛苦,來為佛教爭光,影響其他的人,這是我特別歡喜的。「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睹面若不識,要再從頭練。」在半路上再來過!這是他們的修行。
* * * *

一切國土心分別 種種光明而照現
佛於如是剎海中 各各示現神通力

「一切國土心分別」:一切的國土都是由眾生自心的分別而有的,眾生心裡若沒有分別,一切國土也都變成虛空了。「種種光明而照現」:不是一種的光明,是所有種種的光明,都照耀現出來。「佛於如是剎海中」:佛在這些由眾生的心分別而現出來的剎海裡邊。「各各示現神通力」:在每個剎海裡都示現神通力。在不同的剎海裡,他所顯現的神通力也不同。

或有雜染或清淨 受苦受樂各差別
斯由業海不思議 諸流轉法恒如是

「或有雜染或清淨」:有的世界海是有雜染的,好像娑婆世界就叫五濁惡世;有的世界海是清淨的,好像東方淨琉璃世界就是清淨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但受諸樂,無有眾苦」,沒有三惡道,也是清淨的。「受若受樂各差別」:娑婆世界就受眾苦交煎,萬惡充滿;極樂世界就但受諸樂,無有眾苦,所以各有不同。「斯由業海不思議」:這都是由諸佛所造的善業,和眾生所造的善惡業所形成的,都是不可思議。「諸流轉法恒如是」:一切流轉的諸法,常常都是像樣子循環無端,來回不停地流轉。

一毛孔內難思剎 等微塵數種種住
一一皆有遍照尊 在眾會中宣妙法

「一毛孔內難思剎」:在一個毛孔李裡邊就有想不到、思不完那麼多的諸佛剎土。「等微塵數種種住」:有像微塵那麼多的種種不同的依住。「一一皆有遍照尊」:每一個世界海裡邊都有遍照尊。遍照尊是誰呢?就是佛。「在眾會中宣妙法」:在大眾海會裡邊演說妙法。

於一塵中大小剎 種種差別如塵數
平坦高下各不同 佛悉往詣轉法輪

「於一塵中大小剎」:在一粒微塵裡邊,就攝受一切的世界海;其中有大的國土,也有小的國土,國土的大小也不同。「種種差別如塵數」:這一切世界海種種的差別,就好像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平坦高下各不同」:這些國土,有的是平坦的,沒有山也沒有河,都是平地;有的有高山又有河,每個國土都不同。「佛悉往詣轉法輪」:不論它是大是小、是高是矮、是平坦或高低不平,佛都本照他的願力,到每個地方去轉法輪,教化眾生。

一切塵中所現剎 皆由本願神通力
隨其心樂種種殊 於虛空中悉能作

「一切塵中所現剎」:在一切的微塵裡頭所現出來的國土。「皆是本願神通力」:都是佛的本願力及神通力所成就的。「隨其心樂種種殊」:佛隨著眾生心裡所願意的、所歡喜的,成就種種不同的世界海,來滿眾生的願。「於虛空中悉能作」:佛在虛空裡頭,隨時都能隨眾生的喜樂,來滿足眾生的一切所求。

一切國土所有塵 一一塵中佛皆入
普為眾生起神變 毗盧遮那法如是

「一切國土所有塵」:一切國土裡邊所有的微塵。「一一塵中佛皆入」:每一粒微塵裡邊,都有佛在那兒轉法輪教化眾生。「普為眾生起神變」:佛普遍為一切眾生,顯出來神通變化。「毗盧遮那法如是」:毗盧遮那佛的法就是這個樣子,就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種的境界。

* * * *
修道有種種的法門,都可以開悟;好像古來的人,就有修人所不能修的法門,行人所不能行的道路的。今天到我們這兒講開示的這一位慧僧法師,他也是佛教裡頭的老資格,一位老修行。很久以前,他就做過東北慈恩寺的方丈;現在年紀雖然大了,還是天天念佛、持咒、誦經,時時刻刻都精進用功修行,一刻也不閒著。就單單〈往生咒〉,他一天大約就要誦二千或三千遍。以前他年紀輕的時候有胃病,現在年紀老了,把胃病也好了,這就是修行的感應。他今天所說的,有一段很有意思。

他說普照法師脾氣最大,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發脾氣。後來他自己就想出一個辦法,請廟裏作工的工人一看到他發脾氣的時候,就打他一頓。發工人不敢打他,他就用錢買工人來打自己,打一頓給兩塊現洋──當時叫大頭,是銀子做的。結果這個工人賺了兩百多塊,那當然就是打了一百多次囉!最後一次是用了一個水火(汽油)桶,把他打得開悟了;以後再不需要打了,因為他的脾氣沒有了,都給打跑了。做善知識,都要從困苦艱難裡頭鑽出來。

普照大師以後修行,發願要滿人一切願;無論誰有什麼願,他都會想法子滿人的願。他在黃陽山住的時候,黃陽山住了很多的師父;無論哪一個師父想要什麼,他都滿他的願。有的出家人要一個貴重的手錶,他就去化緣給買;有的師父要吃高麗參,他就給買高麗參。無論什麼,你只要向他說了,他就一定會滿你的願;講到這裡,我就很慚愧,我沒有法子滿一切眾生願。這個普照老和尚,他這真是普照!他是修挨打的行門,從挨打的行門中把脾氣給打跑了,他的成就是很大的。所以修道有種種的法門,會修的,無論哪一個法門都可以修成;不會修的,盡貪圖享受、自在,不用功,那什麼法門也沒有用的。
* * * *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種種體。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普賢菩薩又告訴大眾說。「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應知世界海有種種體」:你們應該知道世界海有種種不一樣的體。

所謂:或以一切寶莊嚴為體,或以一寶種種莊嚴為體,或以一切寶光明為體,或以種種色光明為體,或以一切莊嚴光明為體,或以不可壞金剛為體,或以佛力持為體,或以妙寶相為體,或以佛變化為體,或以日摩尼輪為體。

「所謂:或以一切寶莊嚴為體」:就是所說的,或者有世界海是以一切珍寶的莊嚴,來做為它的體。「或以一寶種種莊嚴為體」:或者以一種寶的種種莊嚴,來做為世界海的體。「或以一切寶光明為體」:或者有世界海常常放光,這是以一切珍寶的光明為它的體。「或以種種色光明為體」:或者有世界海是以種種的顏色光明為體。「或以一切莊嚴光明為體」:或者以一切莊嚴的光明,來做為世界海的體。「或以不可壞金剛為體」:或以不可破壞的金剛,來做為世界海的體。「或以佛力持為體」:或者以佛神通力的攝持,來做為世界海的體。「或以妙寶相為體」:或以種種的妙寶相,來做為世界海的體。「或以佛變化為體」:或者用佛的神通變化,來做為世界海的體。「或以日摩尼輪為體」:或者以日摩尼輪,來做為世界海的體。

* * * *
誰有什問題沒有?

問:《華嚴經》裡提到,佛的每一個毛孔中都能現出種種莊嚴的佛剎,種種的寶相,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在一個人沒有開五眼以前,能不能藉著佛的神力,看到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
答:若是和佛有緣,能遇著佛界的佛神力,這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現在生在佛後,只能知道有這個可能,若是真想達到這個境界,一定要自己修行,等得到五眼六通之後,你自然就明白這種境界了。這種境界並不是怎麼特別奇妙的,是很普通的。在你還不明白的時候,就以為它是沒有的,或者即使是有也不是在這個世界。其實這些境界都是在眼前的,不過你不要去貪求它。

在前幾年我已經說過,所謂修行就是不要有個希望,不要想:「我要怎麼樣、怎麼樣。」要把修行當作像吃飯、穿衣服、睡覺、行住坐臥一樣平常的事情,你不要忘了它,也不要想著它。要在沒有希望之中,有這麼一個希望;有這麼一個希望,你還不要希望。就是一心修行,至於成不成道業,那不管它,你就盡你的心。好像持一個咒,這個咒將來持靈了有神通,你不管它有沒有神通,你就持這個咒,一年、十年、二十年,時時刻刻都持這個咒,久而久之,就會成功了。這個修行不像吸鴉片煙,一吸就過癮了,這不是那麼回事。修行要有忍耐性,要往前去一天一天的修,時時刻刻不放逸,這才會有相應處,有相應分。
* * * *

或以極微細寶為體,或以一切寶燄為體,或以種種香為體,或以一切寶華冠為體,或以一切寶影像為體,或以一切莊嚴所示現為體,或以一念心普示現境界為體,或以菩薩形寶為體,或以寶華蕊為體,或以佛言音為體。

世界的體有種種的不同,種種的差別。好像我們這個地球是以泥土為體,這個體裡頭就有血、骨頭、筋絡。地球上的江、河、湖、海這麼多的水,就是世界體血脈的流通;又有石頭及金、銀、銅、鐵、錫、鋁種種的礦物,這等於骨頭一樣。硬的屬於骨頭,軟的屬於肉,流動的就是血;和人的身體有皮、血、肉、筋、骨是一樣的。地球裡邊有很多熱的東西,就好像我們肚裡頭裝的東西也是熱的一樣;只不過世界是大的,人類是小的。

不過我不是科學家,沒有細研究怎麼樣山會爆啊?怎麼樣有岩漿琉磺質流出來啊?怎樣地會震啊?怎樣海會嘯啊?這都有它們的原理。山崩、海嘯、地震,都可以說是地球有病了;就像人身體有病一樣的,不過它患病的時間和我們人不同。我們人幾十年之中,就有很多的病痛;地球是在幾億年的時候裡邊,有這些的病痛。地球因為有太陽、月亮的吸力,互相吸引住它,地球就在這個虛空裡頭轉來轉去。地球圍著太陽轉一圈就是一年,它自身轉一圈就是一個月。不過這種的道理是很不可思議的,你算來算去算不完這個數,這個數沒有完的時候。除非太陽、月亮都壞了,星球也壞了,這個地球也就散了,這是一個此世界壞了。這個世界壞了,其他的世界就會成就;所謂「此界壞時,他界成就。」所以世界的體有種種的不同。

《華嚴經》上所說的道理,都是總起來說的;雖然每一種說十個,這還是個總說。若詳細說,沒有法子說得完;所以這部《華嚴經》有三千大千世界麼多的品,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偈頌。這一個數目,不要說你算不出來;人的腦裡頭,根本就沒有地方放這麼大的一個數目。所以這裡所說的,都是很簡要的;你不要認為這說得太煩了。講這個經,不管我講得好不好,也不管聽的人睡覺不睡覺;每一個字,我都大大概概地講一講。有的人聽得睡著了,就說:「講來講去都是這個,沒什麼大意思!」但是我們這道場,天龍八部有無量無邊那麼多,都在這兒聽經。所以我在這兒講經,不管人多少;人多是這樣講,人少也還是照樣講。你們有的人聽得不好聽,那麼就只管睡覺去;聽得好聽的,就聽一聽!不過聽不聽,都是種菩提種子,在這裡坐一坐都有這個因緣了;大家共結法緣,將來成佛的時候,早晚都會遇得見的。不論哪一位,「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聽經的利益是無量無邊的,有說不出來那麼多,所以我也就不說了。

「或以極微細寶為體」:或者有世界海是用極微細的寶做它的體。不要說旁的,我告訴你們一個你們不相信的消息。我們這個講經的道場,有的人看見這是鋁質的地板,有的人看見的是黃金為地,有的看到的是白銀為地,有的看見這個講堂裏統統是金光繚繞,有的看見天龍八部在這裡擁護。那麼誰看見呢?你不要問!你若看得見,你自己就看見了;你若沒看見,要問誰看見,你管那麼多閒事幹什麼?有人想:「那麼法師你講它做什麼?」我講這是我講,誰叫你聽來著?你可以不聽嘛!你若有本領,你可以不聽。有人又想:「法師盡開玩笑!講真的哪有那麼多呢?」在這個講堂裡邊,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有智慧的就會學出智慧來,有慈悲心的人就會學出慈悲心來,有善根的人就越聽越高興聽經。這真是比打妄想好得多!有人想:「哦!這聽經是比睡覺還好!」又有的人想:「哦!這聽經不吃飯,我都願意了!」所以現在就有三個打餓七的,想要不吃飯;不吃飯可以,但是不聽經不可以。

「或以一切寶燄為體」:又有的世界海是以一切珍寶所放出來的那些火燄為體。「或以種種香為體」:或者又有以種種的香來做為世界海的體。這不是我們這個世界,是另外有一個世界非常香;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臭得不得了。「或以一切寶華冠為體」:或者以一切的寶華冠來做為世界海的體。

我們眾生執著我這個身體、我這個房子、我的衣服、我吃的好東西,甚至執著這個世界怎樣好。本來佛性是空無一物的,就因為有這麼多執著,所以就造出這麼多虛妄的世界、星球、月球、太陽來。由這一些虛妄執著的業力,成就一切世界的成、住、壞、空。我說的這些話並不是從什麼經典上看來的,就像頭先我講的,這個世界也像人似的,有皮、血、肉、筋、骨,甚至於五臟都具備。這些也都不是經典上看來的道理,或者經典上有;但我沒有看過,只不過是以這個妄想來推測它是這樣。我們人太渺小了,就好像虛空裡頭一粒微塵似的,所以沒有法子完全明白虛空的這種境界;又譬如一隻螞蟻坐在飛機上,牠不會知道飛機是怎麼回事,也不會知道飛機的面積有多大。

我們現在就像螞蟻坐飛機似的,由這個你們就應該知道,人和一切眾生都是什麼樣子;這不是講笑話,真是這樣,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或者說科學家早就算出來了。你讓科學家自己算算他那一天死,算得出來嗎?可以算算他一天吃多少東西嗎?有人說:「那可以的,他沒吃之前稱一稱,吃了之後再稱一稱,就知道他吃了多少東西了嘛!」那不是科學,那只是一些凡夫的知見。所以各位若深深地了解這個世界是無常的,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執著,就會好了。我說的這個道理,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我自己也不相信;所以你們大家都不要相信好了,不要跟著我這個無知的人跑來跑去,什麼也不知道。

「或以一切寶影像為體」:或者有世界海是以寶的影像為體。寶的影像怎麼還能為體呢?沒有這個道理,那就是虛妄的嘛!影像是有形而無質,是看得到有這麼一個樣子;但你到那地方去摸一摸,就沒有了,就是一個影像而已。「或以一切莊嚴所示現為體」:或者有的世界海是以一切功德莊嚴所示現的境界為體。我這些個意見,若講起來多得很;不過還是不要講那麼多的好,講太多把人都嚇死了。「或以一念心普示現境界為體」:或者有世界海是以一念心打個妄想,就能普示現境界為體。妄想我也會打!有的時候我打個妄想,叫他做夢夢見我現神通;哈!他就夢見我到那裡吃了很多東西,一個人吃十幾個人的東西。他夢見師父這麼能吃,他就想了:「唉呀!這個師父我沒有法子供養囉!吃得太多了!」嚇得他不敢供養師父,這也是個妄想。「或以菩薩形寶為體」:或者有世界海是以菩薩的形寶為體,但是這個形像不一定是真的。「或以寶華蕊為體」:或者有以寶蓮花的蕊為世界海的體。「或以佛言音為體」:或者以佛的音聲來做為世界海的體。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菩薩願意再重覆來說一說這個道理。「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仰仗著佛的大威神力,觀察十方世界的眾生,再說出偈頌來。

或有諸剎海 妙寶所合成
堅固不可壞 安住寶蓮華

「或有諸剎海」:或有諸佛的剎海。「妙寶所合成」:是以一些微妙不可思議的珍寶所合成的。「堅固不可壞」:這個世界海堅固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破壞它,甚至於原子彈、氫氣彈都沒有法子破壞這個世界。「安住寶蓮華」:諸佛菩薩都安住在寶蓮華上邊的獅子座上來說法。

* * * *
我要向我兩個弟子──一個沙彌,一個比丘尼──來道一道歉。因為前天這個沙彌向我要求也要打餓七,我說不行,每次最多只能三個人打餓七;昨天比丘尼恒持也要求我要打餓七,我也說不行,不能大家都在一起打餓七,沒有人作工。說了這話以後,我就忘了。今天果雨對我說這個果先也要打餓七,沒有好久果先就來請求要打餓七;我當時也就糊塗了,忘了不許可他們兩個,就答應果先了。現在看見這兩個人,我想起來了;他們的要求我沒許可,我現在許可果先。你們要知道,這是不同的;因為果先是出家好久了,也很誠心的。他出家以後就練習坐單,也很肯用功;所以他要打餓七,我就答應他了。現在我要向這兩個沙彌、比丘尼道一道歉,做師父的不是不公平。你們以後不要像果護似的,說我給他們一點錢,這錢還是我自己的;或給他們帶東西帶多了一點,就說師父不公平。你們要等一等,等二次;第二次無論誰要打餓七,我先由你們兩個人開始。你們的名已經先報了,這是一定的,不過晚一點。所以你們不要發我的脾氣!
* * * *

或是淨光明 出生不可知
一切光莊嚴 依止虛空住

「或是淨光明」:或者這個國土是被一種清淨光明所莊嚴的。「出生不可知」:在這個淨光明裡邊所出生的佛、菩薩、羅漢,多得數不清楚,沒有辦法知道這個數目。「一切光莊嚴」:有很多種的光來莊嚴這個世界海。這一切光,有紅光、白光、紫光、黃光、青光;可是沒有黑光,黑光是屬於魔道的。你怎麼知道哪個是魔呢?有的時候,魔也會變成和菩薩、佛的相貌一模一樣,絲毫都不錯的,來擾亂你修道;魔不單單只現黑光,也會現金光、紫光、紅光、白光、青光。可是你細觀察它,那個光的發源處還是黑色的;以後這光的顏色就是再怎麼樣變化,也離不了它那個本來的黑光。你若有智慧眼,一觀察它這種光,就知道它是魔王化現的,這在開五眼的人就能分別出來。「依止虛空住」:這個世界海是居住在虛空裡頭。

或淨光為體 復依光明住
光雲作嚴飾 菩薩共遊處

「或淨光為體」:或者有世界海是以淨光為體。「復依光明住」:依靠光明來住。「光雲作嚴飾」:又有光明的雲來做它莊嚴的修飾。「菩薩共遊處」:所有的菩薩也在這個世界海居住,來遊行教化眾生。

或有諸剎海 從於願力生
猶如影像住 取說不可得

「或有諸剎海」:或者有諸佛的剎海是這樣子的,也或者不是這樣子的。因為不相同,所以說或者;或者有,當中就包含一個或者沒有。「從於願力生」:是由佛菩薩所發的願力生出來的。「猶如影像住」:為什麼說或者沒有呢?就因為它猶如影像住;這個影像本來就是虛妄的,可是看起來是有影、有像在這兒住著。「取說不可得」:你看著是有個影像,但你用手去拿,拿不到的,所以也可以說沒有。

或以摩尼成 普放日藏光
珠輪以嚴地 菩薩悉充滿

「或以摩尼成」:或者有世界海是以種種摩尼寶為主而成就的。「普放日藏光」:普遍放出日光明這種的光。「珠輪以嚴地」:用珠寶的輪來莊嚴這個地──這比鋪地毯更莊嚴!「菩薩悉充滿」:有很多菩薩在這個世界海教化眾生。

有剎寶燄成 燄雲覆其上
眾寶光殊妙 皆由業所得

「有剎寶燄成」:有一種佛剎是寶燄所成就的。「燄雲覆其上」:有燄雲在這個世界海的上邊遮蓋著,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清涼。「眾寶光殊妙」:這世界海的寶光不只一種,有種種不同的寶光;這些寶光也和一般的寶光不同,所以叫殊妙。「皆由業所得」:這都是由眾生的業和佛菩薩所發的願力所成就的。

或從妙相生 眾相莊嚴地
如冠共持戴 斯由佛化起

「或從妙相生」:或者有世界海是從佛的妙相生出來的。「眾相莊嚴地」:在這世界,有的山形像佛菩薩,又有像羅漢的;有種種的相來莊嚴這個國土。「如冠共持戴」:或者有世界海就好像一個寶冠似的。「斯由佛化起」:這是什麼道理?怎麼會這樣子呢?這都是佛菩薩的神通變化所生出來的。

或從心海生 隨心所解住
如幻無處所 一切是分別

「或從心海生」:或者有世界海是從眾生的心裡頭生出來的。因為眾生多了,所以眾生這個心的力量就生出這麼個世界。「隨心所解住」:隨眾生心所明白的而依住。「如幻無處所」:這個世界海是隨心所生的,也就隨心所滅,就像虛幻似的。雖然知道有這麼個世界,可是取不得,也捨不得;就如幻化一樣,沒有一定的地方。「一切是分別」:這個世界海裡的一切,都是由眾生的分別心生出來的。

或以佛光明 摩尼光為體
諸佛於中現 各起神通力

「或以佛光明」:或者有世界海是以佛的光明為體。「摩尼光為體」:摩尼光也就是佛的光明。以佛的光明做為世界海的體。「諸佛於中現」:因為是以佛光明為體,所以就有很多諸佛在這個世界海裡現出來。「各起神通力」:每一位佛都顯現他神通的力量,來莊嚴這個世界。

或普賢菩薩 化現諸剎海
願力所莊嚴 一切皆殊妙

「或普賢菩薩」:或者是普賢菩薩。「化現諸剎海」:以他的神通化現這一切的剎海。「願力所莊嚴」:這個世界海是由普賢菩薩的願力所莊嚴。「一切皆殊妙」:普賢菩薩不但願力大,修行也最深;所以一切一切都和其他的菩薩不同,都是特別殊妙的。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種種莊嚴。

「爾時」:就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普賢菩薩又對大眾說了。「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各位菩薩摩訶薩!「應知世界海有種種莊嚴」:還有一種的情形,我要對你們講。你們應該知道,世界海不單以前邊所講的種種為體,而且有種種微細殊妙的莊嚴。

所謂:或以一切莊嚴具中出上妙雲莊嚴,或以說一切菩薩功德莊嚴,或以一切眾生業報莊嚴,或以示現一切菩薩願海莊嚴,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莊嚴,或以一念頃示現無邊劫神通境界莊嚴,或以出現一切佛身莊嚴,或以出現一切寶香雲莊嚴,或以示現一切道場中諸珍妙物光明照耀莊嚴,或以示現一切普賢行願莊嚴。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所謂:或以一切莊嚴具中出上妙雲莊嚴」:就是所說的,或者有世界海就以好像佛前的花瓶、香爐、燭台等這一切的莊嚴具所出生的上妙雲來莊嚴。「或以說一切菩薩功德莊嚴」:或者有世界海以講說一切菩薩的功德來莊嚴。為什麼要莊嚴呢?因為一切眾生見到莊嚴,受這個莊嚴的影響,就會生出菩提心。為什麼我們要用很多錢造這麼一尊佛像?佛坐在那個地方也不說話,也不吃東西,也不喝水;而且不是木雕的,就是泥塑的,這又有什麼用呢?我們又要拜他,這豈不是迷信嗎?不是的。我們拜佛,不是拜這個泥佛,也不是拜這個木佛,也不是拜有形有相的佛;我們是拜那個真佛,這個有形有相的佛只是一種莊嚴,一種表法。「或以一切眾生業報莊嚴」:或者有世界海以說一切眾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善惡的果報不可思議,來莊嚴世界海。

「或以示現一切菩薩願海莊嚴」:示現,是先無後有;本來是沒有的,後來才示現出來。或有世界海是以示現菩薩所發的願海來莊嚴。「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莊嚴」:或有世界海是以表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影像來莊嚴。「或以一念頃示現無邊劫神通境界莊嚴」:或者在一念之間這麼短的時間內,示現無邊的劫,以長變短、以短變長,縮無量劫為一念、延伸一念為無量劫的這種神通境界,來莊嚴世界海。「或以出現一切佛身莊嚴」: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山和樹木,這都好像佛身似的;有的世界海就以這種的像形來莊嚴。「或以出現一切寶香雲莊嚴」:出現,是以前沒有,現在有了,這叫出現。或者有世界海以出現一切珍寶的香雲來莊嚴。

「或以示現一切道場中諸珍妙物光明照耀莊嚴」:示現和出現的意思差不多,不過示現是暫時的,時間沒有那麼長,出現是常常都是那樣子。或者有的世界以示現一切諸佛道場中,種種珍寶妙物的光明照耀來莊嚴。「或以示現一切普賢行願莊嚴」:普賢菩薩在每一個佛的道場,都是做佛的長子,也就是佛的大弟子;他所修的行是不可思議的,所發的願也是不可思議的。普賢菩薩有很多佷多,盡虛空、遍法界所有諸佛的道場,都有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因為修一切願、一切行,而成就普賢種種的神通變化;所以有世界海,就以示現普賢菩薩的行願來莊嚴。「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前邊舉出了十種的莊嚴,這只是簡單的說一說;若是詳細往深了說,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這個大行普賢菩薩想把前面長行的道理,再詳細說它一遍。「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他仰承釋迦摩尼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研究十方眾生的因緣,用偈頌再把這些道理說一遍。

廣大剎海無有邊 皆由清淨業所成
種種莊嚴種種住 一切十方皆遍滿

「廣大剎海無有邊」:諸佛剎海是無窮無盡的,所以說是廣大無有邊,沒有數量那麼多。「皆由清淨業所成」:這麼多的諸佛國土,都是由眾生清淨的業所成就,也是由諸佛的願力所成就的。「種種莊嚴種種住」:這些清淨業所成的世界海,有無量的莊嚴,或者依空而住,或者依種種的珍寶而住。「一切十方皆遍滿」:所有的十方盡虛空遍法界,無不都遍滿了諸佛的剎土。

無邊色相寶燄雲 廣大莊嚴非一種
十方剎海常出現 普演妙音而說法

「無邊色相寶燄雲」:有的世界海是以無邊色相的寶燄雲來莊嚴。「廣大莊嚴非一種」:這個莊嚴不是只有一種,是種種的莊嚴;這種種的莊嚴,都是由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所成就的。「十方剎海常出現」:諸佛菩薩在十方的剎海常常出現。「普演妙音而說法」:普遍演說種種的妙音,而為眾生說法。

* * * *
今天想起一個中國道教的公案,對大家講一講。這個公案雖然不是佛教的,但是也沒有跑到佛教外邊去;因為佛教包括一切的宗教,沒有哪一個宗教是在佛外邊的。就是罵佛教、毀謗佛教的宗教,也都是在佛教裡邊包括著,沒有跑到佛教教義的外邊去;因為佛教的道理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十方三世無不包括在內。所以無論你信佛不信佛,都在佛教裡頭包括了;所以就算是道教的道理,我們也可以講。道教中的老子,你們各位知道他是誰嗎?老子就是迦葉祖師來著。因為他願意修頭陀行,願意做一個特別的樣子,所以化身來做老子──並不是迦葉祖師自己來,是化身來的。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來的,也是佛的弟子,顏回也是的。他們都是要到中國來開闢大乘佛教,所以就先化身來到中國,提倡道教、儒教的理論,將來好和佛教合而為一。所以有的人說儒、釋、道三教是一家,這也有他的理由;但是他們不完全了解其中的道理,只知道個皮毛。

這個公案發生在中國宋朝末年的陜西,這個地方有一個姓王的,叫王哲,是個武舉人。舉人,就好像讀書讀到master degree (碩士學位);學武學到master degree,這叫武舉人。他有太太,有兒子,家裡很有錢的。有一年冬天,一天天上下雪,他門口來了兩個要飯的乞丐。這兩個要飯的都穿得破破爛爛的,很窮的樣子。王哲一看他們兩個人就生出一種憐憫的心,就對他們說:「你們兩位不要再要飯了,到我家來,我養你們。」雖然這兩個是要飯的,但是他對他們很恭敬,請他們在他家常住,不要走了,他願意養他們一輩子。這兩個要飯的也很特別、很古怪的,回答他說:「我們窮慣了,不習慣享福吃現成的,暫時在你這兒住幾天就好了!」

那麼一住,住了大約有一個月的樣子;這兩個要飯的天天想要走,他不讓他們走,一直叫他們再多住幾天。最後一次,兩個要飯的很堅決地說:「我們一定要走,你不要再留我們了!」王哲只好說:「你們一定要走,好吧!那我就送一送!」他本來想就送出大門口,再多走幾步就好了;可是他出去一送,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用神通攝孫陀羅難陀似的,覺得才邁幾步路,就到了二十多里外的一座橋上了。到了橋上,這兩個要飯的就把他們的酒葫蘆拿出來,說:「好啦!我們就要走了。以前我們在你那喝了很多酒,今天我們請你喝一杯酒。」王哲說:「你們也有酒嗎?好,拿出來喝!」喝了三杯酒後,這兩個乞丐說:「我們要走了,來年的兩個三的那一天,我們還在這個橋上見面!」說完這兩個乞丐就走了,而王哲就在橋上醉倒了。

王哲家裏的人知道他送兩個乞丐出去,怎麼過了這麼久還不見他回來,就叫人各處去找。一找找到橋上,看見他醉倒在那裡,就把他抬回來了。等他酒醒了,他就有一點覺悟:「我送這兩個人出去,怎麼送幾步就到橋那個地方了呢?這兩個人一定是神仙了!我當面錯過,這可太可惜了!」又一想:「他們說來年兩個三那一天,還在那個橋上見面。那就是明年三月三日了。」從此之後他就在家裡等,也不到別的地方去。因為他太太不准他出門了,說他跟著要飯的走,就醉倒在橋上;這很危險的,所以不准他出門,他也就不出去了。

第二年三月三日這一天,他一早就到橋上去,果然那兩個人已在那兒。他就高興地走上前跪倒,說:「你們兩個是活神仙哪!快教我怎麼樣修行了生死吧!」這兩個人說:「你還認識我們,好啦!我們就傳法給你!」他們就教他怎麼樣用功打坐,怎麼樣調呼吸,怎麼樣鍊九轉還陽丹。王哲就問他們叫什麼名字?一個說叫金重,一個說叫雙口。「金、重」合起來就是一個「鍾」字,「雙、口」就是個「呂」字;這麼一說,他也就明白了,原來是鍾、呂二仙來度他自己了。在中國的漢朝有個鍾離權的,修行道教的方法成了神仙;唐朝的呂洞賓是鍾離權的徒弟。

王哲回到家裏想要修行,但是家裡有太太又有兒子,若要真修行就不太方便。所以他就假裝發狂,見到人又打又鬧,又咬又叫;有的時候就哈哈大笑,有的時又哇哇大哭。他太太看他這樣子,就叫人把他單單關在一個房間裡,每天固定給他送飯吃;平時誰也不敢接近他,誰一接近他,他就要吃誰,就那麼發狂。在這個房間裡,沒有人去打擾他;他就自己打坐用功,在那裡閉關。一閉閉了十二年,他修行成了,就跑到山東去;因為他成道業以後,知道跟自己有緣的徒弟都在山東那邊。他用神通出了那個房間,就走了;走到山東騰海縣那個地方,並改名叫王重陽。

這個縣裡頭有一個有錢的人,姓馬叫馬鈺;兩夫婦都四十多歲,也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但是錢多得很,那一縣裡頭就數他最有錢。王重陽一觀察因緣,知道他應該首先度馬鈺和他的太太孫淵貞。怎樣度呢?他一想:「哦!我師父化做要飯的來度我,那麼我也裝成要飯的來度徒弟。」所以他也裝成一個乞丐的樣子,拎一個黃瓷的瓦罐,天天到馬鈺的村子來要飯。他每一天都從馬鈺的門口走過,向他們要飯,要了半年多;這半年多,馬鈺和孫淵貞連一句話也沒有和他講過。天天看是看見了,但是兩個徒弟不認得師父,見了師父不睬師父;師父也沒有法子睬徒弟,師父雖然慈悲,也是不好意思。大約是我相沒有空,雖然有神通了,還是有個「我有神通」。

有一天,馬鈺回到家裡,就唉聲嘆氣的。他太太就問他:「你憂愁什麼呢?」「我們現在雖然有這麼多的錢,但是我們都四十多歲,也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我們若是死了,這些個錢怎麼辦呢?」孫淵貞說:「哦!有辦法,我看我們應該修行,有子有女還是一樣受苦。我們有這麼多錢,可以找一個名師修道;將來修成道業,就沒有生死了。」馬鈺說:「你真是作夢啊!修道這麼容易嗎?自古以來修道的,有幾個修成功呢?哪個真成了神仙呢?嘿!你不要想入非非了!」孫淵貞說:「不用擔心,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善知識。」馬鈺說:「你說誰是善知識?」孫淵貞說:「你看天天到我們門口來討飯的那個人,我看他的相貌和普通人不同,他就是一個有道德的善知識。我們和他商量、商量,請他教我們修行,就一定會成功的。」馬鈺聽她這麼講,心裡也就活動了,說:「好!等他再來時,我和他講!」

第二天,王重陽又來要飯。馬鈺就說:「喂!」意思就是老頭子,不是很恭敬的。「你不要再這麼辛苦要飯了!從今天起,你就在我這兒住;我有好房子給你住,有好飯給你吃,你不要再去要飯。」你說這個要飯的怎麼回答?他說:「好房子留給你自己住,好飯留給你自己吃!我不願意住你的好房子,也不願意吃你的好飯;我只願意吃我要來的飯,住我願意住的地方!」馬鈺原以為這個要飯的一定會很歡喜地接受他的邀請,想不到這要飯的拒絕了,他就趕快回去,對他太太說:「你說那個要飯的是個善知識,我們應該跟他學道;但是我請他到家裏來住,他不願意。」孫淵貞說:「那當然是你說的話不對了,你若說對了,他怎麼會不願意呢?」馬鈺:「那妳去說去了!」

孫淵貞就出來對要飯的說了:「哎呀!我們知道你是一個真正修道的人,想請你到我們家裡來住,教我們怎麼樣修行。請你慈悲啦!」王重陽說:「你為什麼要跟我修道呢?」孫淵貞說:「因為我看你的樣子非常自在,非常逍遙的,這真是太好了。」王重陽就問她:「妳既然知道逍遙自在很好,那你為什麼不自在逍遙呢?」孫淵貞說:「我是欲清淨而不得清淨,欲逍遙而不得逍遙。我也想要學你這種逍遙自在的這樣子,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樣修行?所以才想請師父您到我們家裡住,一起修道;我們家也可以做一個道場。」王重陽聽她這麼說,就答應了。

王重陽接受馬鈺的邀請,到他家裡住了一個時期;王重陽看馬鈺也不發菩薩心,只是為自己夫婦兩個人而修道。所以有一天,王重陽就叫馬鈺到面前,說:「你知道我到你們騰海縣,是為什麼來的?」馬鈺說:「我不知道。師父你是為什麼來的呢?」王重陽說:「我就是為你來的!」馬鈺問:「你為我什麼來的呢?」「我為你的財產來的!」馬鈺一聽:「啊!這是個大騙子,一個修道的人要我的財產做什麼呢?我這回上當了!」就趕快去告訴他太太:「你說這個師父是個善知識,我看他是個大騙子,來騙我們的財產來了。他剛才對我說,他是為我來的;我問他為我什麼來,他說是為我的財產來的。由這幾句話看來,就知道他不是一個修道的人。」孫淵貞一聽,說:「哎!你弄錯囉!師父說這話當然有他的用意。你有沒有問他要你的財產做什麼呢?」馬鈺說:「這個我就沒有問。」「那你就去問問去!」

馬鈺又去問:「師父,你剛才說是為我的財產來的,那你當然是要用我的財產了。你是要做什麼用呢?」王重陽說:「你現在有這麼多的錢,正可以把它拿出來供養十方修道的人,讓所有修道的人都可以在這兒吃、在這兒住,以安心用功辦道,你做一個功德主,這有多好!我說是為你的財產來,就是為了這個!」馬鈺一聽:「啊!原來師父是要用我的財產來做道場,那沒有問題!」於是乎就大肆宣傳,只要有人願意到這兒修道,就供著吃、供著住、供著穿;所有的一切都不要給錢,因為道是不賣的。

當時全中國各處的人都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就來了有三、四千人,報名要來修道。有的是真心想要修道,來親近善知識的;有的家庭很窮,生活不能維持,聽說有得穿、有得吃、有得住,也跑來了;有的做土匪的,犯了國家的法律,各處都要捉他,也跑來了,說要修道;有的年紀老了,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聽說這個地方供吃供住,也來了。王重陽天天給他們講經說法、講開示,大家聽得都很有興趣,一個走的也沒。為什麼呢?因為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什麼都好;到哪裡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地方,所以就沒有人要走。修道要有法、財、侶、地四個條件。法,就是要懂得修行的方法;財,要有養道的財。若是單單一個人住茅棚,吃點草根、樹葉也可以的。但人多了就要有東西吃,吃得還要好一點;最低限度也要有一些牛奶、cheese (乳酪)之類的,這樣子修道的人營養分才夠。

這樣經過了很久的時間了,大約有十年吧?有一天,王重陽就要出去旅行;還沒有出門,就得了病。得什麼病呢?全身長滿了瘡,每一個瘡又都生出很多的蟲子,在那兒吃瘡的膿和血;很邋遢的,那個臭味一百步遠都可以聞得到。大約這個時候吃的也不太好,穿的也馬馬虎虎了,師父又有病;這三、四千弟子一看:「哎呀!這個師父平時給我們講經說法,教我們怎麼樣修行、怎麼樣用功就能了生死。你看看他現在這個樣子,泥菩薩過海,自身都難保。他自己身上長這麼多瘡,臭成這個樣子;如果是有修行的人,怎麼會得這種病呢?這是很不好的人才會生這種病。我們不要再跟這種假善知識修行了,另外再去找一個真的善知識吧!」於是乎,這三、四千個徒弟一下子就都跑了,只剩下七個。這七個人就是丘長春(註:即丘處機)、劉長生(註:即劉處玄)、譚長真(註:即譚處端)、馬鈺、郝太古(註:即郝大通)、王玉陽(即王處一)和孫淵真,也就是孫不二。這七個人無論怎樣都要親近師父,就是再臭也不怕。這邱、劉、譚、馬、郝、王、孫七個人留下來,等著師父;等著等著,王重陽的瘡都好了,也不臭了。

有一天王重陽告訴他們說:「我們到南方去旅行吧!」於是乎,他就帶了這七個徒弟,從山東出發,到南邊去旅行。沿途都是這七個徒弟輪流出去化飯回來吃,其他弟子化來的飯王重陽都吃,就只有丘長春化來的東西王重陽不吃。有一次丘長春出去,化了很多饅頭回來;他知道師父平時歡喜吃饅頭,就很高興地用一個盤子裝了滿滿的饅頭,送到師父的面前。王重陽卻發起脾氣,把盤子拿起來就給丟到地上,饅頭灑得滿地都是。丘長春自己慢慢地把饅頭撿起來,慢慢地吃,也不發脾氣。晚間,這七個人都同師父在一個房裡住;他們怕師父冷,就弄了一堆材燒起火來烤火。王重陽又大發脾氣,用力將袍袖一煽,就把火給煽滅了;火熄了,就有煙冒出來,把這七個徒弟都給燻得咳嗽連連。在屋裡坐不住了,就都跑到房子外邊去打坐;一用功,也就不冷了。第二天,王重陽就對他們說:「我們不去旅行了,回山東去吧!」於是乎,師徒八人又都回到馬鈺家繼續修行。

馬鈺修行了,他太太也修行了,所以都自己單住。有一天,王重陽師父就跑到孫淵貞的房裡去,對她說一些不正經的話:「你一個人太孤獨了,你怎麼受得了啊?」說一些諸如此類很不守規矩的話。孫淵貞一聽,大發脾氣:「我以為你是個善知識,原來你是這麼一個下流的人!這太不守規矩了。」就跑到她丈夫房裡,對他說:「哎呀!我們認錯師父了,這個師父不是個好人,這回我們可上當了!」馬鈺問:「怎麼回事?」她說:「方才我在房裡用功打坐,師父就走進來引誘我,對我說了一些不正經的話;說我長得這麼漂亮,不應該一個人修行,應該找一個男人,怎麼、怎麼的。講得太難聽了!」馬鈺就笑著說:「真的嗎?」孫淵貞說:「你不信就到我房裡去看!」她就帶著丈夫到她房裡,一看,房裡什麼也沒有。孫淵貞說:「我一跑出來,他怕我告訴你,當然就跑了嘛!這還有什可說的!」馬鈺說:「妳方才來找我的時候,我才剛從師父的房裡回來;是他叫我回來的,說有人要來找我,原來就是妳找我。我方才同師父講話呢!師父怎會到妳房裡去呢?這是不可能的!」孫淵貞說:「你真糊塗,連我你都不相信了!」馬鈺相信師父,無論孫淵貞說什麼,他也不聽,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師父又來找孫淵貞;還是和以前那樣,眼睛也不守規矩,口也不守規矩,手也不守規矩,哈!這身口意三業都不清淨了。孫淵貞這回就說:「師父,你坐一坐,我去一去廁所就來!」走到外邊,她就從外面拿根木頭把門給頂上,又用鎖給鎖上了:「這一回看你往哪兒跑!」就又跑去找她丈夫。她丈夫一看見她,便說:「哦!妳又來說師父到妳房裡去了是不是?老實對妳講,我是方才從師父房裡回來的,因為師父說妳又要來找我了!」孫淵貞說:「你不相信,現在就跟我去看看。」馬鈺就同她回去,看著她把外面頂門的棍子拿開,把鎖打開,進到裡邊一看,還是什麼也沒有。這回孫淵貞知道是自己錯了,師父有不可思議的境界;也明白師父是身外有身,用化身來試驗她來了。從此對王重陽就深信不疑了!

有一天,她到師父王重陽的房裡去,請求師父指點她怎麼樣修行。王重陽就告訴她:「修行要有聖處,也就是要有一個靈感的地方。現在河南的洛陽,應該是出一位真正神仙的時候了,妳能不能到那個地方去修行?」孫淵貞說:「可以的,我可以到那邊去修行!」王重陽說:「妳認為妳可以,但我認為妳不行。因為妳長得太漂亮了!這一路上有幾百里,妳一個人走,一定會遇著不正當的人;到時候妳怎麼辦?」孫淵貞說:「師父你不要擔心,我有辦法!」她就到廚房,把鍋子洗乾淨,倒上一些油,把油燒滾了;然後就倒一些水到油裡,這油鍋便爆出很多的油點子。她就把臉往油鍋上面靠,這油點子就都蹦到她面上,把她的臉燙出很多的水泡來,變成了一個大花臉。然後她又回去見師父說:「現在我這樣,可不可以去了?」王重陽看她下了這麼大的決心,就讚歎她說:「妳真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妳現在這樣去,絕對沒有問題了!」孫淵貞從此也就改名叫孫不二;就是專一其心,來修她師父教她的法,修這個不二法門,不修第二條路了。她到了河南洛陽,就在一個原來是燒磚燒瓦的破窯裏頭住;一住住了十二年,修成了。

這時候,她師父在她家裡又生病了,病得很厲害,說話也顛顛倒倒的,好像發神經病似的。有一天,他對剩下來的六個徒弟說:「我現要開齋,不吃齋了。你們去給我買幾斤肉回來,我要吃!」幾個徒弟孝順師父,雖然不願意師父開齋,也只好去買肉。肉買回來了,王重陽說:「我今天先不吃,你們把它掛在我房裡頭。」掛了幾天,天氣熱,那肉都腐壞、生蛆下渣了;千千萬萬的蟲在肉上鑽進去又鑽出來、鑽出來又鑽進去,就好像在肉裡頭游泳似的。那個味道也不單一個房裡臭,整個家裡都臭不可聞。

這一天,王重陽坐起來了,叫他六個徒弟到面前說:「你們大家也都開齋好了,這個肉我一個人吃不了,你們來幫我一起吃!」就拿著這麼吃。其他五個弟子不但不吃,而且都閉著眼睛裝老修行;只有丘長春上去把肉拿下一半,就吃了。一吃:「哎呀!難怪師父叫它生蛆下渣,臭成這樣!這真比什麼都好吃,從來也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半塊吃完了,他還想把剩下的那一塊也拿來吃。王重陽就阻止他說:「你不要再拿囉!那個要留著給我吃。一個天仙狀元被你搶去,已經夠了,不要再吃了!」丘長春是還沒吃夠,另外五個弟子則始終也不知道那肉是怎樣的好吃;後來王重陽把剩下的那一份自己吃了。沒有多久,王重陽就死了。

他死後,弟子們把他裝到棺材裡,向他陜西的家裡送。很奇怪,這個棺材很輕、很輕,兩個人就抬起來了,所以常常都可以換人抬。每天都是到吃飯的時候,就有人把飯都給預備好了送來;吃幾餐就有幾餐來,他們一點也不用費神張羅。丘長春就很奇怪:「怎麼到吃飯的時候,就有人給送飯,這是什麼道理?」這一天,離陜西王重陽的家大約只有一百多里路了;他就對幾個師兄打妄語,說:「師兄,師兄!我肚子痛囉,要到前面找個地方方便去!」幾個師兄說:「好啊!」他就一個人往前面走。一走走到前邊的村裡頭,看見他師父穿著黃袍,正在向一戶人家化緣:「後邊有幾個人抬一個棺材,他們沒吃飯呢!你們發發慈悲心,供養、供養他們,結結緣;你們以後就什麼事情都吉祥如意,一順百順!」

丘長春一看見師父,高興得不得了:「師父原來你沒有死!」上去就跪倒,抱著師父的腿,說:「師父啊,你真把我們騙苦囉!我們以為你死了,原來你還沒有死!」就這麼抱著師父的腿不放了。王重陽說:「你這個孽障啊!為什麼你不把你的聰明收起來,而盡聰明外露啊?這下你可得要多受三年的磨練,又要多受苦三年,才能成道業。就因為你盡用你這個小聰明!」他這幾個徒弟裡頭,最聰明就是這個丘長春,什麼事情不必人家告訴他,他就明白了,也懂得師父的意思。他師父雖然不吃他的饅頭,他也不難過;因為他知道這是師父在試驗他,一切一切他都明白。所以不論師父怎麼發脾氣,他都能忍受。這回他抱著師父了,以為這樣師父就跑不了了;想不到師父說完這幾句話,就化成一陣風不見了。從此也再沒有人給送飯了,以後這一百多里路,吃飯的問題就變成很麻煩的。這幾個弟子把師父的棺材送回老家,又在那兒住了幾天,大家就分散開來;有的兩個在一起,有的就一個人到各處去參訪。

郝太古原來是個石匠,就到華山去,在山壁上鑿了一個石頭洞,大算就在那裡修行。洞剛鑿好,就來了一個老修行,要和他化緣;化什麼呢?就化他鑿的這個石頭洞。說:「反正你會造洞,就把這個洞布施給我,你再另做一個囉!」郝太古想:修道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要利益其他的人。就說:「好吧!這就給你住囉!」他便又重新另打一個洞。洞剛打好,又來了一個人和他化緣,他又把石洞布施出去。如是每打一個洞,就來一個老道和他化緣;他一共在山上造了七十二個石頭洞,就來了七十二個人把這些洞都給化緣化去了。

這回他開始想了:「我在這山腰人能到的地方打洞,洞一打好,就都被人化緣化去了。哎!我還是到山頂最高的那個地方去鑿洞;那裡人到不了,就沒有人再來向我化緣了!」於是乎,他就爬到華山的最高峰去。華山是中國五嶽中的西嶽,山上竹子很多。他在華山最高的地方鑿了一個洞,這回可沒有人來和他化緣,沒有人來要這個洞了,因為上下很困難。他在上邊掛著一條鐵鍊子,上山、下山都要抓著這條鐵鍊上下,所以普通人沒有法子到那個地方。可是卻來了一個人要拜他做師父,他就收了這一個老實徒弟;他在那兒修行,這個老實徒弟就跟著他、服侍他,替他做一點工。

有一天,他下山去。你說怎麼樣?這個老實徒弟就不老實了,等他下到一半的時候,這個徒弟就從上邊將鐵鍊給弄斷,把師父跌到萬丈懸崖裡頭去了。這個老實徒弟以為師父這下一定跌死了,師父所有的財產就都是他的了;於是就把師父所有值錢、不值錢的東西都給收拾到一起,背著就要下山。他正在想法子下山,突然看見師父從山下回來了。郝太古問他:「你要到什麼地方去?」他說:「師父,你跌到山下去,我以為你永遠都不能回來了;我一個人在這兒也不行了,所以我就要走了。」郝太古說:「不要走,還回去!我們還在一起修行。」徒弟心裡想:「怎麼這個師父摔不死?」但又不敢說什麼,只好又和師父回去一起修行。後來郝太古把這個老實徒弟度得不那麼老實了,然後兩個人也都修行成功了。

還有劉長生,你說他到什麼地方修行去了?他到妓女街去了。無論中外,自古以來都有這種賣婬的女人,這些人大多集中在一條街上住。妓女就是不守規矩的女人,可是他就特地到這種有很多不守規矩的女人的地方去修道。每次若有妓女把花插到他的道士帽上,這個妓女這一天的生意就很好,可以賺很多錢;所以他的帽子上常常都插滿了花,他天天就這樣和這一些不正當的女人在一起來修行。

他的師兄弟中,有一個人聽說他和這些不守規矩的女人在一起,以為他一定墮落了,心裡覺得很不安樂,就想法子要去度他。到了那個地方,看他坐在那裡,這個女人給他戴一朵花,那個女人也給他戴朵花;他就和這些女人講講笑笑、嘻嘻哈哈,很好玩的樣子。這位同門師兄弟就對他說了:「師兄,你應該好好修行!在這種地方和這些爛女人在一起,怎麼能修行呢?你應該到旁的地方去修行去!」他說:「好!什麼地方可以修行呢?你告訴我!」「到山上哪個地方都可以修行啊!」「那好,我現在給你燒一壺茶,你喝一壺茶再走吧!」這個師兄弟說:「哦!你這兒還有茶?真太享受了!我住山,有的時候連一杯生水都喝不著啊!」你說他怎麼樣燒茶?他把前面的衣服打開來,敞開肚子;把一壺水放在肚子上,就用肚子來燒水,一燒就燒滾了。這個師兄弟一看「:哦!原來他道業已經成就了,用三昧真火就可以燒茶。這我還是不行哦!」於是乎,他知道劉長生沒有墮落,就走了。所以劉長生又叫插花老祖。

丘長春他又怎麼樣呢?他聽師父說自己要多受三年的磨練,於是乎就到各處去遊走。有一天走到一條河邊,這河上沒有橋,來往的行人只能涉水兒過,有的時候就把人給淹死了。丘祖就發心在這兒做人的橋樑。怎樣做橋樑呢?河這一邊來了人,他就把他背到那邊去,令他得到波羅蜜;那邊來了人,他就把他背到這邊來,也得到波羅蜜了。他就這樣子整天背著人在河裡來來去去。想不到這條河水有毒,日子一久,把他的腿都給毒得變成黑色了;雖然這樣子,他還是照樣做這種工作。後來遇到一個會相面的人,對他說:「哎!你在這兒背人過河,雖然做了好事,但是將來還是註定要餓死。」他就問:「怎麼會餓死呢?」那人說:「你聽沒聽說過有螣蛇紋鎖口的人就會餓死?你的面相上就有螣蛇紋鎖口,所以將來你一定會餓死的。」螣蛇是一種蛇。在口的兩邊各有一條紋線,一邊一條,把口鎖住了;面上有這種紋路的人,就應餓死。

丘長春聰明是很聰明,可惜就是德行差一點,所以要多受很多苦;他聽說自己應該餓死,就不明白,就愚癡了。他想:「既然命運是這樣,反正早晚都要餓死,那就早一點餓死囉!」他就走到河邊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找到一塊大石頭,就坐在石頭上,想:「我就在這塊石頭上坐著、躺著不走開,就在這塊石頭上餓死算了!」於是乎,他也不去化緣,也不去乞食,就在這塊石頭上坐著,坐不住就躺著;後來餓得不能動,他就躺在石頭上。

看看就要餓死了,就在這時候,河水漲起來了,漲到石頭上邊;水裡頭又漂漂搖搖地漂來了一個大桃子,剛好就漂到他嘴邊。也不知道他是想吃、不想吃?這個嘴巴自己就張開了;也不知道是他叫它張開,或是嘴巴自己要張開的,這就沒有法子研究得清楚了。他嘴一張開,桃子就跑到嘴裡,他也就吃了;吃了桃子之後,精神充足,也就不死了,只有另想辦法。他想:「在水邊有水漂來桃子給我吃,那麼到山上去就沒有水了。」於是乎他就去買一條很粗的鐵鍊子,跑到深山去找了一棵大樹;就用鐵鍊綑住脖子將自己鎖到這樹上,然後把鑰匙用力往遠處草叢一丟。心想:「這回沒有水,也沒桃來,再也沒有東西吃了,看你死不死!」就坐在樹下等死。

看看又要餓死了,這時候來了一個採藥的人。看他這個樣子,就非常驚奇:「喂!你這是犯了什麼法啊?為什麼被鎖在這裡呢?」他就說:「我沒有犯罪。」「那麼是誰把你鎖在這樹上的?」「是我自己把自己鎖在這裡的。」「你這麼聰明,怎麼把自己鎖到樹上啊?」他說:「老先生你不知道。有人給我相面,說我有螣蛇紋鎖口,一定會餓死。我想反正將來一定要餓死,不如就早一點餓死算了!」「你是一個出家道士,你為什麼要出家啊?」他說:「我出家是想修道得到永生,永遠都不死了。」「你怎麼可以不死呢?」他說:「我修行就會不死了。」「哦!既然修行就不會死,那你就不會不餓死嗎?」採藥人這麼一講,丘祖就明白了:「我修行都可以不死,那也應該可以轉變我的命運嘛!」就對採藥人說:「你說得很對,但是我現在也沒辦法不餓死啦!因為我把鐵鍊的鎖匙丟掉了,鐵鍊打不開。我有什麼辦法可以活呢?」採藥人說:「不要緊,我去給你找鎖匙去。」一找就把鎖匙找到了,就好像是他放的一樣,就把鐵鍊給打開來了;丘祖從此就苦修。

怎麼樣苦修法呢?他也不要茅棚,也不要碗,也不要筷子,就穿著糞掃衣──就是用糞堆裏撿來的人家不要的破布,洗一洗以後縫成的衣服。他什麼都沒有,就帶著一個葫蘆瓢;喝水也是它,吃飯也是它,又用它來當帽子戴。吃東西就到各處去乞食,吃人家剩下的菜飯。住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有的時候在樹下住一宿,有的時候在河邊住一宿;總而言之隨遇而安,走到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住,也不需要帳棚。有一天,天下雪,他就把人家的牛糞堆成一堆,把葫蘆瓢頂在頭上,就靠著糞堆坐下來打坐。坐著坐著,他就作起詩來:「身靠糞堆頭頂瓢,遇著老天下鵝毛。」這時候剛好有一個人從旁邊走過,一聽糞堆裡有人講話,圓圓的葫蘆瓢底下還有熱氣冒出來,吃了一驚:「這是什麼?」就拿起半塊磚,照著他頭上的葫蘆瓢就打下去,一打把葫蘆瓢打成兩半。丘祖就又說:「一家飽暖千家怨,半磚打破葫蘆瓢。」意思是說:我吃飽了,也穿暖了;一家飽暖就有很多人不高興了,拿了半塊磚把我的葫蘆瓢都給打破了。你看!這真是「家破人亡語難開」!所以修道要吃得苦、受得苦、忍得苦、耐得苦才行。
* * * *

菩薩無邊功德海 種種大願所莊嚴
此土俱時出妙音 普震十方諸剎網

「菩薩無邊功德海」:每一位菩薩,在往昔都是修六度萬行,利益眾生,所以功德猶如大海一樣。「種種大願所莊嚴」:這個功德海就是菩薩發的種種大願所莊嚴的。「此土俱時出妙音」:所有的菩薩在他們種種大願所莊嚴的這些剎土上,同時也都演說妙音,來教化眾生。「普震十方諸剎網」:他們不是只單單教化一個世界海的眾生,而是普遍來教化十方諸佛剎土的一切眾生;剎土多了,也就好像網羅一樣。

眾生業海廣無量 隨其感報各不同
於一切處莊嚴中 皆由諸佛能演說

「眾生業海廣無量」:眾生所造的業有善業、惡業。無論是善業、惡業都沒有形相,只是有這麼一個名詞。如果業有形相的話,一個人的業就可以把虛空都充滿了,所以叫業海。眾生的業力,雖然沒有形相,可是並不是沒有,並不是空的,而是廣大到沒有數量那麼多。「隨其感報各不同」:眾生起惑造業受報、起惑造業受報,由於每個人所造的業不同,所受的果報也就不同,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每一個人的果報都不同。「於一切處莊嚴中」:在一切諸佛所莊嚴的剎土裏邊。「皆由諸佛能演說」:眾生種種不可思議的果報,只有諸佛才能把它說明白。

三世所有諸如來 神通普現諸剎海
一一事中一切佛 如是嚴淨汝應觀

「三世所有諸如來」: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有一切的諸佛如來。「神通普現諸剎海」:他們的神通變化,普現於所有的諸佛國土。「一一事中一切佛」:在每一個國土的每一粒微塵裡邊所有的一切佛。「如是嚴淨汝應觀」:都像前邊所說的這麼莊嚴和清淨,你應該觀察觀察,了解諸佛的這種境界。

過去未來現在劫 十方一切諸國土
於彼所有大莊嚴 一一皆於剎中見

「過去未來現在劫」:過去劫、未來劫和現在劫。「十方一切諸國土」:所有十方一切諸佛國土。「於彼所有大莊嚴」:每一個國土都有它不同的大莊嚴。「一一皆於剎中見」:每一個國土不同的莊嚴,一一都在剎土裡邊現出來,你可以看得見。

一切事中無量佛 數等眾生遍世間
為令調伏起神通 以此莊嚴國土海

「一切事中無量佛」:在一切國土裡邊,都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諸佛。「數等眾生遍世間」: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佛,所以諸佛是遍滿一切世間的。「為令調伏起神通」:為調伏那些難調難伏的剛強眾生,所以諸佛才示現各種神通。「以此莊嚴國土海」:諸佛以示現神通變化調伏眾生這種境界,來莊嚴諸佛國土。

一切莊嚴吐妙雲 種種華雲香燄雲
摩尼寶雲常出現 剎海以此為嚴飾

「一切莊嚴吐妙雲」:所有諸佛國土的一切莊嚴,又都流露出各種妙雲。「種種華雲香燄雲」:有種種的大寶蓮華雲,種種的香燄雲。「摩尼寶雲常出現」:又有種種的摩尼寶雲,也都常常示現出來。「剎海以此為嚴飾」:所有諸佛國土和一切的剎海,都以這種種的寶雲來做為莊嚴的修飾。

十方所有成道處 種種莊嚴皆具足
流光布迥若彩雲 於此剎海咸令見

「十方所有成道處」:十方世界海裡,每一個諸佛成道的地方。「種種莊嚴皆具足」:都有種種的莊嚴具足。在《法華經》裡,諸佛就曾三變土田,把娑婆世界變成莊嚴清淨的世界;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我們看這個世界是有泥、有土;但在諸佛份上看來,都是黃金為地的地方。這是因為我們的業障障著我們,雖然是黃金為地,我們也看不見;我們看到的,就是泥土的世界。

佛住世的時候,人所喝的水,都比我們現在的牛奶有營養。佛入涅槃一百多年後,有位阿育王供養一些大阿羅漢牛奶;他告訴這些證果的阿羅漢說:「你們各位上座喝牛奶的時候,要少喝一點,喝多了會不消化。」阿羅漢說:「這種牛奶還有什麼不消化的?你真是不懂!佛住世的時候,人喝的水都比現在的牛奶營養;現在佛入涅槃一百多年了,這牛奶就連佛住世時的水都不如!還說吃多了不行,有什麼不行的?」阿育王就說:「你能不能把佛住世時的水給我一點喝,讓我嚐一嚐,好和現在的牛奶比一比。可以嗎?」大阿羅說:「可以的。」因為他們能把時間來回搬,把過去移到現在,把未來也移到現在;又能把未來做為過去,過去做為未來。大阿羅漢就把佛住世時的水搬回來一點給阿育王喝;阿育王一喝,果然是比牛奶的味道好。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就是說佛住世的時候,眾生福報大,所吃的東西都好吃,營養份也好;現在去佛時間久了,眾生的福報薄了,所以一切的東西都沒有佛住世時那麼好了。

我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每到吃飯的時間,隔著一個部落,就能聞到米飯或麵的那股香味,那香味不知有多香!不要說沒吃飯,就是吃飽了飯,聞到那股香味,還會想要吃,因為它太香了。現在的飯和麵,味道都沒那麼好了;這是因為現在眾生福報薄了,所以東西的味道也都不那麼香了。這都是隨眾生的業而改變的。還有古來的人種地,不像現在這麼忙得不得了。現在種田有機器了,用機器種田又省力,打穀又打得多,就以為是不得了了。但是在古時候,種一次的穀就可以收七次的糧;你把它割了,它又會自己長出來。又生穀,又打糧,可以收成七次那麼多。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的眾生有那麼大的福報,所以就有那麼大的感應;現在福報沒有了,所以也就沒有感應了。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慚愧,還覺得用機器作工很好;機器作工又怎麼樣?把人都餓死了。

「流光布迥若彩雲」:所有的莊嚴都有一種光,這種光流轉布滿了虛空,使十方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像彩雲似的莊嚴。「於此剎海咸令見」:這一個剎土能看見那一個剎土的莊嚴,那一個剎土也可以看見這一個剎土的莊嚴;所有的眾生都見著了這一切的莊嚴。

普賢願行諸佛子 等眾生劫勤修習
無邊國土悉莊嚴 一切處中皆顯現

「普賢願行諸佛子」:為什麼有這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呢?這都是修普賢菩薩行願的各位佛的弟子。「等眾生劫勤修習」:發了長遠心,以相等於眾生那麼多劫的時間,不退轉地勤修習而成就的。「無邊國土悉莊嚴」:令所有無邊的諸佛國土,完全都莊嚴妙好。「一切處中皆顯現」:一切諸佛國土,都能顯現出來這種境界。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清淨方便海。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普賢菩薩又告訴大眾說。「諸佛子」:諸位佛的弟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清淨方便海」:除了前邊所說的這些佛的境界之外,你們還應該知道,這個世界海還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清淨方便海。

所謂:諸菩薩親近一切善知識同善根故,增長廣大功德雲遍法界故,淨修廣大諸勝解故,觀察一切菩薩境界而安住故,修治一切諸波羅蜜悉圓滿故,觀察一切菩薩諸地而入住故,出生一切淨願海故,修習一切出要行故,入於一切莊嚴海故,成就清淨方便力故。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所謂:諸菩薩親近一切善知識同善根故」:就是所說的,所有的菩薩都各有他的同參、善友和所親近的善知識。為什麼他親近善知識呢?因為彼此的善根都相同的緣故,所以就互相親近。「增長廣大功德雲遍法界故」:也是因為菩薩增長他們的廣大功德雲,遍滿法界的緣故。「淨修廣大諸勝解故」:也是因為大家在一起共同修行一切殊勝解脫法門的緣故。「觀察一切菩薩境界而安住故」:普遍觀察所有菩薩的境界,大家都互相安住於菩薩清淨境界上的緣故。「修治一切諸波羅蜜悉圓滿故」:大家都修行六度萬行所有到彼岸的方法,一切波羅蜜的行門都圓滿的緣故。「觀察一切菩薩諸地而入住故」:又觀察由初地乃至於十地等覺這一切菩薩的諸地,而住於十地等覺地位的緣故。

「出生一切淨願海故」:也是大家能互相勉勵,你幫助我發清淨願,我也幫助你發清淨願。這個菩薩說:「你發的願真好啊!」那位菩薩說:「你發的也不錯啊!」大家互相鼓勵,共同往前精進,而出生清淨大願海的緣故。「修習一切出要行故」:修習所有一切超出三界的最要緊的行門的緣故。「入於一切莊嚴海故」:能入到一切菩薩的莊嚴海裡的緣故。「成就清淨方便力故」:能成就一切清淨方便力量的緣故。清淨方便力就是成佛了。「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像這樣子,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此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菩薩願意把長行的義理再重複說它一遍。「承佛威力」:他仰承佛的大威神力。他不會貢高我慢地說:「是我自己有這個能力。」或這是:「這我說的,這是我做的,這是我辦的!」什麼都有個「我」。他什麼都歸功於佛,沒有我相。「觀察十方,而說頌言」:如果不是佛來加被幫助他,他也就沒有這種智慧來說這些偈頌;因為佛加被幫助他,所以他才能觀察十方,說出這些偈頌來。

一切剎海諸莊嚴 無數方便願力生
一切剎海常光耀 無量清淨業力起

「一切剎海諸莊嚴」:一切,就包括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諸佛國土。諸佛國土很多、很廣大,就譬如海一樣;一切剎海裡的每一個世界,都有它的莊嚴。「無數方便願力生」:這種種莊嚴,都是由諸佛菩薩無數的方便願力所成就的。「一切剎海常光耀」:所有的一切諸佛國土都常常放光,照耀其他的世界。這是什麼所成就的呢?「無量清淨業力起」:這是由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清淨業力所成就的。

久遠親近善知識 同修善業皆清淨
慈悲廣大遍眾生 以此莊嚴諸剎海

「久遠親近善知識」:修道的人在沒有證果以前,一定要發願時時刻刻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這個「久遠」,包括無量劫、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可是雖然親近善知識的時間這麼長,也不覺得它長,還是好像剛剛才親近善知識似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求法的願力非常地懇切至誠,所以雖然親近善知識很久了,也不覺得時間久。「同修善業皆清淨」:親近善知識就有所依靠,大家一起同修善業,就不會造惡業;所以善知識和自己都得到清淨業。「慈悲廣大遍眾生」:佛的慈悲是廣大無邊,遍及一切眾生的。「以此莊嚴諸剎海」:諸佛就是用慈悲普度這種願力,來莊嚴一切諸佛的剎海。

一切法門三昧等 禪定解脫方便地
於諸佛所悉淨治 以此出生諸剎海

「一切法門三昧等」:所有八萬四千法門和所有一切的定,譬如禪定三昧、解脫三昧、方便三昧等種種的三昧。「於諸佛所悉淨治」:所有的菩薩在一切諸佛的道場,把這一切的三昧都修行圓滿了。治,就是把惡習氣治除,令善業增長了。所以去惡增善都叫治,就像人有病就要用藥給他治病一樣;一切眾生的習氣毛病,也要用種種法門來對治。「以此出生諸剎海」:以這種修行的功德,出生一切諸佛的剎土。

發生無量決定解 能解如來等無異
忍海方便已修治 故能嚴淨無邊剎

「發生無量決定解」:修道有了智慧,才能有擇法眼;才能選擇哪一個法門是對自己相應,哪一個法門是對其他人相應。決定解,就是不懷疑,對自己應該修什麼法門,認得很清楚;不會是是而非,或者將信將疑的,這樣就沒有決定解了。「能解如來等無異」:這種人雖然還沒有成佛,可是他的見解和如來的知見是一樣的,但還沒有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忍海方便已修治」:修道的人最要緊的就是這個忍。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你若能忍就會有成就;你若不能忍,就不會有所成就,因為一切法門都是不容易修的。

不要說旁的,就拿打餓七來說,這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有的人忍耐力不夠,就半途而廢了。有忍耐力量的人,就會圓圓滿滿地成功;成功以後,你的定力就會增加,欲念會減少,所以是功不唐捐的。無論你用什麼功,都會有它的功德在,但就是要忍耐;這個「忍」,就是不能受的要受,不能忍的要忍。修行就是在這個地方修!你忍多一秒鐘,就把這個關打破了,就過去了,就成就了。這一秒鐘若忍下來,那秒秒鐘都忍了;這一秒鐘若不能忍,那就所有的時間都忍不了了。差就差在這一秒鐘,所以這一秒鐘你要忍;你若常常能修這個忍,一切都會成就的。無論修什麼法門都要有一個忍,這就叫忍海;忍海是方便,我們現在所修的都是方便法門。譬如唸經、做早晚課這都是方便法,不是一修就成佛了;我們在沒有成佛之前,還是必須要從方便路上走。過去諸佛菩薩都已經把所有的忍海方便修行成功了,圓滿了。

「故能嚴淨無邊剎」:所以諸佛的神通力量,能令所有的諸佛剎土都莊嚴清淨。

為利眾生修勝行 福德廣大常增長
譬如雲布等虛空 一切剎海皆成就

「為利眾生修勝行」:諸佛菩薩為了利益眾生、教化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所以才忍苦修種種難行的苦行,以成就道業,好救度眾生。「福德廣大常增長」:就因為這樣,所以佛菩薩的福德廣大,福慧雙圓,而且還常常增長。「譬如雲布等虛空」:就好像雲在虛空裡頭布滿一樣。「一切剎海皆成就」:所有的諸佛剎土都莊嚴成就。

諸度無量等剎塵 悉已修行令具足
願波羅蜜無有盡 清淨剎海從此生

「諸度無量等剎塵」:度,就是六度萬行。本來這個度是沒有數量的,不只六度、十度;而是有無量微塵數那麼多的度,那麼多的波羅蜜。「悉已修行令具足」:諸佛菩薩把這一切的波羅蜜,一切的度都修行圓滿了。具足也就是圓滿。「願波羅蜜無有盡」:諸佛菩薩修行的時候要發願,這就是願波羅蜜;這種願波羅蜜是無窮無盡的,也是不應該有窮盡的,你不要把這願停止了。所謂「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你若停止在深的般若波羅蜜那個地方,就過不去,就到不了彼岸,也就不自在了;觀自在菩薩就變成觀不自在了。「清淨剎海從此生」:所有一切的清淨剎海,都是從這個願波羅蜜生出來的。

淨修無等一切法 生起無邊出要行
種種方便化群生 如是莊嚴國土海

「淨修無等一切法」:淨,就是專一清淨、純一沒有雜染的意思。專一清淨地修行沒有數量那麼多的法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都一起修。「生起無邊出要行」:能選擇那些對出離三界最要緊的行門去修行。「種種方便化群生」:諸佛菩薩是用種種方便的法門,來教化一切眾生的。「如是莊嚴國土海」:為什麼佛要教化眾生呢?教化眾生也就是莊嚴國土;因為教化眾生成佛,國土也就莊嚴了。

修習莊嚴方便地 入佛功德法門海
普使眾生竭苦源 廣大淨剎皆成就

「修習莊嚴方便地」:修習教化一切眾生,來莊嚴諸佛國土的這種方便法門。「入佛功德法門海」:得到佛的功德,成就佛的法門海。「普使眾生竭苦源」:竭,就是竭盡;竭苦源,就是竭盡苦的源頭。成了佛,然後再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把眾生苦的源頭乾了,沒有了。「廣大淨剎皆成就」:眾生離苦得樂,就再沒有痛苦,但受諸樂;所以就成就了廣大清淨的剎土。

力海廣大無與等 普使眾生種善根
供養一切諸如來 國土無邊悉清淨

「力海廣大無與等」:佛的大力有:大神通力、大威德力、大智慧力、大辯才力等等。這一切一切的力量,就像大海那麼多,再沒有可以跟它比的了。「普使眾生種善根」:為什麼要有這些力呢?就為了令一切眾生廣種善根,發菩提心早成佛道。「供養一切諸如來」:又要發願供養一切諸如來。「國土無邊悉清淨」:令一切的無邊國土,都得到清淨莊嚴。

* * * *
現在有四位不吃飯的,因為知道金山寺的米不太多了,菜也很少的,所以節省一點飲食。可是不吃飯的人到街上去,必須要兩個人一起去;兩個人當中要有一個吃飯的,一個不吃飯的。若是三個人,也一定要有一個吃飯的;四個人也要有一個吃飯的,五個人也要有一個吃飯的。因為有一個吃飯的,他有力量可以幫助不吃飯的人;不吃飯的人,無論有什麼事情,都不要單獨的到外邊去。若單獨一個人到外邊去,第一,有嫌疑。人家可能會說:「他在廟上不吃飯,到外邊又買蘋果派去吃了。」我們修行要往真的修,不要叫人有一種懷疑。第二,不吃飯的人有的時候會頭暈眼花;在街上看不見車,就和車去碰頭、去握手去!這是不可以的。雖然說我們修道不怕死,但是也不能硬用頭去和石頭撞,用腦袋去和正跑著的火車碰。所以這一切一切都要小心謹慎,不可以馬馬虎虎的!這是我對你們的一個建議。不過我說了,你們聽就聽,不聽也沒有關係;因為這話是由我說,信不信由你門各位。
* * * *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出現差別。

「爾時」: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普賢菩薩又對大眾說。「諸佛子」:各位佛的弟子!「應知一一世界海」:你們應該知道每一個世界海裡邊。「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出現差別」:每一位佛出現的方式、境界都不同,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差別。

所謂:或現小身,或現大身,或現短壽,或現長壽,或唯嚴淨一佛國土,或有嚴淨無量佛土,或唯顯示一乘法輪,或有顯示不可思議諸乘法輪,或現調伏少分眾生,或示調伏無邊眾生。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所謂:或現小身」:就是所說的,有的佛是示現丈六老比丘相那麼小的身。「或現大身」:或者有的佛就現千丈盧舍那那樣的大身。「或現短壽」:或者有的佛出世沒有多久就入涅槃了。「或者現長壽」:或者有的佛就現無量劫那麼長的壽命。「或唯嚴淨一佛國土」:或者有的佛就只示現莊嚴他自己一佛的國土。「或有嚴淨無量佛土」:或者有的佛就示現嚴淨無量諸佛國土。「或唯顯示一乘法輪」:或者有佛出世就單單顯示一乘的法輪。一乘,就是「唯一佛乘,更無餘乘。」就是說的佛乘法輪。

「或有顯示不可思議諸乘法輪」:或者有佛出世,就顯示大乘、中乘、小乘,聲聞、緣覺、菩薩等不可思議那麼多乘的法輪。「或現調伏少分眾生」:或者有佛出世,就示現教化調伏少分的眾生,只度了很少的眾生就入涅槃了。「或示調伏無邊眾生」:或者有佛出世,就示現調伏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眾生。「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像這樣,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前邊只是簡單的說幾個而已。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菩薩願意再把這個意思說得更明白一點。「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所以他仰承佛的大威神力,觀察十方一切世界的眾生,就用偈頌的方式說出下面的幾句話來。

諸佛種種方便門 出興一切諸剎海
皆隨眾生心所樂 此是如來善權力

「諸佛種種方便門」:諸佛菩薩對我們一切眾生,可以說是慈悲到極點了。怎麼證明呢?因為諸佛菩薩都是隨順眾生,用種種方便門來教化一切眾生。「出興一切諸剎海」:諸佛出現在一切佛的國土。「皆隨眾生心所樂」:隨著一切眾生心所歡喜的,來攝化眾生。「此是如來善權力」:這就是諸佛如來的權巧方便力。

諸佛法身不思議 無色無形無影像
能為眾生現眾相 隨其心樂悉令見

「諸佛法身不思議」:諸佛的法身是你心也不能思,言也不能議的。所謂「口欲言而辭喪,心欲緣而慮亡。」口裡想說,但找不出什麼話可以說,心裡想去想一想,但念慮也沒有了。「無色無形無影相」:佛的法身是離一切相的,所以也無色、也無形、也無影,連一個影相也沒有。「能為眾生現眾相」:可是眾生應以何身得度,他就現出何身而為說法。譬如應以佛身得度,佛就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佛就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所以法身雖然無相,又能現出種種的相。「隨其心樂悉令見」:隨眾生心裡所歡喜的,令眾生都能見到。

或為眾生現短壽 或現住壽無量劫
法身十方普現前 隨宜出現於世間

「或為眾生現短壽」:或者有佛示現很短的壽命來教化眾生,令眾生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或現住壽無量劫」:或者有佛常住在世,住到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法身十方普現前」:佛的法身普現於十方。「隨宜出現於世間」:隨眾生的機緣、機宜,而出現在世間上。

或有嚴淨不思議 十方所有諸剎海
或唯嚴淨一國土 於一示現悉無餘

「或有嚴淨不思議」:或者有佛出世,嚴淨了不可思議那麼多的國土。「十方所有諸剎海」:十方所有的諸佛國土,他都能令它們莊嚴而清淨。「或唯嚴淨一國土」:或者有的佛只嚴淨一個國土。「於一示現悉無餘」:在這一個世界裡示現所有的莊嚴。

或隨眾生心所樂 示現難思種種乘
或有唯宣一乘法 一中方便現無量

「或隨眾生心所樂」:或者有佛出世,隨眾生心裡所歡喜的。「示現難思種種乘」:示現大乘、小乘等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那麼多的乘。「或有唯宣一乘法」:或者有佛出世,就單單說一乘法。「一中方便現無量」:在這一乘法裡頭,就包括著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方便法門。

或有自然成正覺 令少眾生住於道
或有能於一念中 開悟群迷無有數

「或有自然成正覺」:或者有佛出世,就自然成正覺了。「令少眾生住於道」:使令很少的眾生成就道業。「或有能於一念中」:或者有佛出世,能於一念之間。「開悟群迷無有數」:教化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眾生。

或於毛孔出化雲 示現無量無邊佛
一切世間皆現睹 種種方便度群生

「或於毛孔出化雲」:或者有佛出世,從毛孔生出很多變化的寶雲。「示現無量無邊佛」:在這些寶雲裡邊,又現出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佛。「一切世間皆現睹」:令所有十方世界一切的眾生,都看得見這些佛。「種種方便度群生」:佛用種種的方便來教化一切的眾生。

或有言音普周遍 隨其心樂而說法
不可思議大劫中 調伏無量眾生海

「或有言音普周遍」:或者有佛出世,他的法音宣流,周遍法界。「隨其心樂而說法」:隨眾生心裡歡喜什麼,佛就給他說什麼法。「不可思議大劫中」:在不可思議那麼多的大劫裡。「調伏無量眾生海」:調伏教化無量無邊,猶如海那麼多的眾生。

或有無量莊嚴國 眾會清淨儼然坐
佛如雲布在其中 十方剎海靡不充

「或有無量莊嚴國」:或者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莊嚴諸佛國土。「眾會清淨儼然坐」:在每一個諸佛國土裡,都有一位佛儼然坐於菩提樹下成就道業;在那兒教化眾生,轉大法輪。「佛如雲布在其中」:佛就像雲似的,遍布整個虛空。「十方剎海靡不充」:十方諸佛國土的剎海沒有不充滿的。

諸佛方便不思議 隨眾生心悉現前
普住種種莊嚴剎 一切國土皆周遍

「諸佛方便不思議」:諸佛所有的方便都是不可思議的。「隨眾生心悉現前」:隨眾生心裡所歡喜的,現在眾生的前邊。「普住種種莊嚴剎」:普遍住於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莊嚴國土裡。「一切國土皆周遍」:所有盡虛空、遍法界的諸佛國土,都有佛在那兒說法。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住。

「爾時」:當爾之時,就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大行普賢菩薩又對大眾說。「諸佛子」:各位佛的弟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住」:你們應該知道,這個深廣猶如大海般的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劫住;經過長遠的劫,這些世界都還沒有壞。

所謂:或有阿僧祇劫住,或有無量劫住,或有無邊劫住,或有無等劫住,或有不可數劫住,或有不可稱劫住,或有不可思劫住,或有不可量劫住,或有不可說劫住,或有不可說不可說劫住。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這一段經文是說世界海的長遠,最少都有阿僧祇劫住。阿僧祇,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無量數。

「所謂:或有阿僧祇劫住」:就是所說的,或者有的世界海經過阿僧祇劫,也就是無量數劫那麼長的時間都沒有壞。印度有很多的大數目,如恒河沙、那由他、微塵數、不可思議、無量數等等。恒河沙已經很多了,微塵數比恒河沙還多,那由他也是大到不知道有多大,不可思議、無量數也都是大數目。「或有無量劫住」:或者有世界海經過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還存在著,沒有壞,沒有空。「或有無邊劫住」:或者有世界海經過無邊那麼長的劫存在,沒有毀壞。「或有無等劫住」:或者有的世界海經過沒有可以比的那麼長的劫還存在,而不毀壞。「或有不可數劫住」:或者有的世界海經過不可數那麼長的劫還存在著,沒有壞,也沒有空。

「或有不可稱劫住」:稱,就是說;不可稱,就是不可說。或者有的世界海經過不可說那麼長時間的大劫還存在著。「或有不可思劫住」:或者有的世界海經過想都想不出來那麼長的大劫還存在,沒有壞,也沒有空。「或有不可量劫住」:或者有世界海經過不可以度量那麼長的劫還存在著。「或有不可說劫住」:或者有的世界海經過不可說劫那麼長的時間還存在著。「或有不可說不可說劫住」:或者有的世界海經過連不可說都不可說那麼長的劫還存在著,沒有壞,也沒有空。「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種不同的劫住,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普賢菩薩願意再重複地來說一說這個道理。「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他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十方所有的眾生,而說出下面這些偈頌。

世界海中種種劫 廣大方便所莊嚴
十方國土咸觀見 數量差別悉明了

「世界海中種種劫」:每一個世界海都經過種種不同的劫。「廣大方便所莊嚴」:這是諸佛廣大方便的願力所莊嚴成就的。「十方國土咸觀見」:十方國土同時都可以看得見。「數量差別悉明了」:每一個世界海,或長或短種種不同的劫,完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見十方世界海 劫數無量等眾生
或長或短或無邊 以佛音聲今演說

「我見十方世界海」:普賢菩薩說,我看見十方所有的世界海。「劫數無量等眾生」:世界的劫數是無量的,猶如眾生那麼多。「或長或短或無邊」:或者有的長劫,或者有的短劫,或者有的是無量無邊的劫。但是長劫也不離一念,短劫也不離一念;一念就可以成就無量劫,無量劫又可以縮為一念。所以或長或短是隨心如意的。「以佛音聲今演說」:雖然有那麼多的世界海,但是每一個世界海裡都有佛在那裏說法。

我見十方諸剎海 或住國土微塵劫
或有一劫或無數 以願種種各不同

「我見十方諸剎海」:普賢菩薩又說,我看見十方諸佛剎土。「或住國土微塵劫」:或者有的國土已經存在微塵劫那麼長的時間。「或有一劫或無數」:或者有世界是存在一劫,或者存在無數劫的。「以願種種各不同」:這都是諸佛、諸菩薩、諸眾生的願各不相同的緣故。

或有純淨或純染 或復染淨二俱雜
願海安立種種殊 住於眾生心想中

「或有純淨或純染」:或者有世界海是完全清淨、純一不雜的,或者有世界海是純染的。「或復染淨二俱雜」:或者有世界海有染也有淨,染淨夾雜在一起。《維摩經》上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時候,舍利弗就生了一種懷疑心:「既然菩薩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那麼釋迦牟尼世尊在行菩薩道的時候,難道他的心就不清淨嗎?為什麼他成佛的這個國土──這個五濁惡世──這麼不清淨、這麼邋遢呢?」釋迦摩尼佛知道他打這個妄想,就告訴大眾說:「我這個世界本來是最清淨的,但是你們都看不見,那又怨誰呢?」說完了這話,就用腳趾頭按到地上,三千大千世界同時就都改變了,變成眾寶莊嚴的清淨佛土。大家一看,都讚歎真是希有,同時又都看見自己坐在大寶蓮花上。所以有染的眾生就不能見淨,心淨的眾生也就沒有染了。但無論染、淨,都是隨眾生的心意而成就的。「願海安立種種殊」:世界海種種不同的劫住,都是諸佛菩薩願海所安立的。「住於眾生心想中」:世界海劫住的或長或短、或多或少,都是由眾生心想所造成的。

往昔修行剎塵劫 獲大清淨世界海
諸海境界具莊嚴 永住無邊廣大劫

「往昔修行剎塵劫」:佛在往昔修行剎海微塵數那麼多的劫。「獲大清淨世界海」:他成就了這個大清淨的世界海。「諸佛境界具莊嚴」:這個大清淨的世界海裡邊,所有諸佛的境界都具足了莊嚴。「永住無邊廣大劫」:永遠都住在廣大無邊那麼長的大劫裡。

* * * *
現在是這個末法時代,到處也找不著好像我們這麼樣笨的人,天天在這研究佛法;可以說整個世界的聰明人,都不會拿出這麼大的忍耐心來研究佛法。所以難怪在我們這兒研究佛法的人,研究一個時期就生了厭倦,就打起了妄想;覺得這麼辛苦,沒有什麼大意思。也就好像打餓七似的,餓得妄想不停地生出來。或者打個妄想說:「哦,這多笨呢!不吃飯,這有什麼用呢?還是吃飯好,那水也很甜的。沒打餓七以前,喝Juice (果汁)也不覺得特別好喝;現在不吃飯,餓了五天、六天以後,就是水也比Juice好喝了。若再不喝,就太Stupid (笨)!」就打這個妄想。

可是人吃飯吃多少也不討厭,天天吃也不嫌麻煩;吃完了又要往外搬家,送到廁所裡頭去,也不覺得討厭。但研究佛法,就覺得辛苦。所謂:「頭難!頭難!」在這西方,佛教是一個開始的時候,一定是很困難的;但從這困苦艱難裡頭,才能造就出人才來。所以我常說,我到這個國家,是來造就活佛、活菩薩、活祖師的。你們誰是祖師、誰是菩薩,就一定會成功;誰是佛,那更容易成功。只要依照佛法修行就可以!

還有一點最要緊的,無論哪一個人到任何地方,都應該擁護金山寺;不應該破壞金山寺,不應該做「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獅子身上的蟲子,它就吃獅子身上的肉來維持生命。你不要做一個佛教徒,吃佛教的飯,穿佛教的衣服,完了還在佛教的飯鍋裡頭大便;這個樣子,一定會墮地獄的。金山寺是西方佛教的一個母親,我們無論如何不孝順,也不能殺害母親;所以我們每一個佛教徒都應該擁護金山寺。不要像某某居士、某某法師,或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專門就想把金山寺給毀滅了。到街上去做麥克風,告訴所有的人不要來聽經;說是金山寺講經,盡是小孩子吵吵鬧鬧的,聽也聽不清楚,都要不去了。我們這裏講經,不是天天有小孩子,也不是有小孩子就會吵。有小孩子的時候,他叫人不要來;沒有小孩子的時候,他也不來。你看這多奇怪!
* * * *

有名種種寶光明 或名等音燄眼藏
離塵光明及賢劫 此清淨劫攝一切

「有名種種寶光明」:有的世界海叫種種寶光明劫。「或名等音燄眼藏」:或者有的世界海叫等音燄眼藏劫。「離塵光明及賢劫」:又有世界海叫離塵光明劫和賢劫。我們現在就是在賢劫之中,賢劫裡頭有千佛出世。「此清淨劫攝一切」:又有清淨劫,攝受、包括一切劫。

有清淨劫一佛興 或一劫中無量現
無盡方便大願力 入於一切種種劫

「有清淨劫一佛興」:有的世界海的清淨劫,只有一位佛出世。「或一劫中無量現」:或者有的世界海在一劫裡,就有無量的佛出現於世。「無盡方便大願力」:世界海裡頭這種種的劫,都是諸佛無盡的方便大願力所成就的。「入於一切種種劫」:因為佛的大願力,所以才成就這種種的劫。

或無量劫入一劫 或復一劫入多劫
一切劫海種種門 十方國土皆明現

「或無量劫入一劫」:或者有無量劫變成一劫,或者有無量劫的時間只在一念之中;甚至有無量劫那麼長的時間,在一念間就超過去了。「或復一劫入多劫」:或者一劫又好像很多劫那麼長,或者一念之中就像無量劫那麼長。這些境界說明了法無定法,一切一切都是沒有一定的。「一切劫海種種門」:在這一切的劫海裡邊,有種種不同的分別門。「十方國土皆明現」:這些在十方諸佛的國土裡邊,都很明白地示現出來。

或一切劫莊嚴事 於一劫中皆現睹
或一劫內所莊嚴 普入一切無邊劫

「或一切劫莊嚴事」:前邊是說劫的時間長短,這裏是說劫的莊嚴。世界海有用金莊嚴的,有用銀莊嚴的,有用七寶來莊嚴的。這一切劫裡頭種種的莊嚴境界。「於一劫中皆現睹」:在一個劫裡邊,都可以看得見這些莊嚴的境界。「或一劫內所莊嚴」:或者一個劫裡邊的莊嚴。「普入一切無邊劫」:到無邊劫也都可以這樣的莊嚴,這也是沒有一定的。

始從一念終成劫 悉依眾生心想生
一切剎海劫無邊 以一方便皆清淨

「始從一念終成劫」:劫是怎麼形成的呢?開始時只是從眾生的一念,慢慢地就成為一個大劫。所以一念可以變為無量劫,無量劫又可以縮歸一念。「悉依眾生心想生」:這都是從眾生心裡頭的妄想生出來的,形成這種虛妄的、不定的境界。「一切剎海劫無邊」:所有一切剎海的劫,也是無量無邊的。「以一方便皆清淨」:諸佛用一個方便法門,就令這一切劫都清淨了。

* * * *
世界海的劫住和世界海的成、住、壞、空,都是由眾生的妄想所造成的;不但成、住、壞、空這些劫是由妄想造成,甚至所有的一切一切,無不是皆由眾生的妄想造成的。因為眾生的妄想很多,於是乎就造成一個世界,造成地球、星球、月球、太陽,這些都是由眾生的妄想所造成的。有的人不相信這個道理,就說:「不是這樣的!科學家發現的,是另外有種種其他的原因。這個世界不是由眾生的妄想形成的。」你說「不是」,我也就不要說「是」啦!

我們就講一講這個小雞子和雞蛋。雞蛋本來不是小雞子,你把十五個或者二十個雞蛋放到一起,母雞就打起了妄想:「這麼多雞蛋,我可以孵出一窩小雞子啦!」若是只有一個雞蛋,母雞不會抱窩的;雞蛋一多了,母雞就連蛋也不下了,一心就想要造多幾個小雞子。於是乎,牠就天天在這些雞蛋上面趴著來孵雞蛋。也不知道誰告訴牠的,牠天然就會用嘴來翻動那些雞蛋;每一天翻十幾次,隔一個鐘頭就將它們翻一翻。為什麼要翻呢?因為雞蛋裡頭有一種黏質的東西,如果不把底下翻到上邊去,上邊翻到底下來;小雞生出來就會黏到蛋殼上,身體不會和蛋殼離開。母雞的嘴是尖的,本來牠翻那些雞蛋很容易就會把它們弄破。但是牠很科學的,牠的嘴不往雞蛋上去碰,而往雞蛋底下來碰;用嘴把雞蛋頂起來,將底下翻到上邊,上邊翻到底下,每一個都翻過來,而且都翻得很平均。

這樣子過了二十一、二天,小雞子就孵出來了。這時候小雞子也知道用嘴把雞殼啄破跑出來。你看小雞子的肚子就是蛋黃變的,裏邊五臟都有了。所以小雞子是怎麼出來的呢?就是從母雞的妄想生出來的;牠打妄想要生小雞子,結果牠就成功了,你看這是不是由妄想而成的呢?由母雞孵雞蛋這一點來看,雞的世界就是由妄想造成的;雞的世界是這樣,其餘馬的世界、牛的世界、狗的世界、人的世界,以至於種種的世界,也都是由妄想造成的。所以《楞嚴經》上說:「胎因情有,卵因想生,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把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是很專一的,也就是入了孵卵的三昧了;小雞孵出來了,牠又從三昧出來了。母雞這一念的妄想,就是從無明生出來的;無明緣行,牠就有了行為,有了孵卵的行為。有了行為,就生出識來了;小雞子在雞蛋裡頭,就有一種識生出來。有了識,然後就有了名色,就是小雞子這名色;名色緣六入,小雞就有了六入,眼、耳、鼻、舌、身、意,都生出來了。由這個六入,牠在雞蛋裡頭就會動彈了,就長毛了;有了毛就有觸了。有了觸,牠就有了受用;有了受用,牠就生出愛來。有了愛,牠又想取了;要將自己所愛的取為己有,所以取又緣有。有了之後,牠就又有了來生的因,所以有緣生;有了生,就有老死了,所以生緣老死。

又母雞孵蛋孵出個小雞,這是個成劫;雞生出來,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是個住劫;雞老了或者有病了,這是個壞劫;雞被人殺了或者病死了,然後就沒有了,這是個空劫。成、住、壞、空,就這樣不停地循環。牠這個妄想也是持續不斷的。小雞一生出來就想:「嘿,我得到什麼地方去找一點吃的東西?」就打這吃的妄想。吃飽了,又想:「嘿,得去找一個地方睡一睡。」就打這睡覺的妄想。睡醒了又餓了,又要去找東西吃。見到吃的東西,若有其他的雞來了,牠就攆其他的雞,和牠打架,不准牠在這兒吃。其他的雞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想自己吃,那是不行的;見者有分,我要分一半!」那麼這隻雞就咬牠一口,牠就踢這隻雞一腳;這隻雞又用膀子搧牠一下,互相就戰鬥起來了。你看為了爭奪食物,就要互相鬥爭。甚至於那個小蚊子也是如此。你看牠們一飛就叫,那也是遇著吃的東西,就互相爭著吃;你想把我打跑,我想把你打跑。你看!連這麼小的東西都這麼作戰,貪心這麼大,何況人呢?

人互相你想侵略我,我想侵略你,還不都是為了爭利益?這個利能幹什麼呢?能買東西吃,可以買一切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所以就鬥爭起來了;做和尚的就要貪多幾個施主,就怕功德主被旁人給拉去。這真是愚癡!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被弄壞的。若每個人都只有自利的心,沒有利人的心,只想:「我怎麼、怎麼樣,我如何、如何。」這一個「我」就把這個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了。
* * * *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轉變差別。

「爾時」: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大行普賢菩薩為什麼叫大行呢?他就是修一般人所不能修的行門;又因為他所發的願,也是一般人所想不到要發的願,所以又叫大願普賢菩薩。普,就是普遍;賢,就是聖賢。普賢菩薩是行也大,願也大,發心也大。在無量劫以前他就發菩提心,在每一位佛成佛的時候,他都要做佛的長子──就是最高的那位弟子;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也來做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復告大眾言」:他又普遍告訴大眾說。這個「大眾」,包括你、我、他現在這一切的眾生;不是只有當時的大眾,而沒有未來或過去的大眾。這個大眾包括過去的大眾、現在的大眾和未來的大眾,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眾生,所以這個大眾也包括你、我、他在內,因為我們是當時的未來。

「諸佛子」:一切佛的弟子!佛的弟子也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眾生,包括信佛和沒有信佛的人,以及佛的弟子和還沒有成為佛的弟子的人;也就是過去的佛子、現在的佛子、未來的佛子,都包括在內。這個「佛」字,聽經聽久了的人,當然是明白什麼叫佛;以前沒有聽過經的,就不知道了。所以今天略微把這個「佛」字講一講。已經聽過的,不妨再多聽一遍,熟一熟;沒有聽過的,就可以知道佛的意義。

聽經聞法,不一定要聽會講經的人講;就是不會講經的人講,你們也都應該聽。為什麼呢?不會講經的人,偶而也會講出合乎佛心的道理;所以大家聽經的時候,不能選擇。不能說那個講得好的,我就聽多一點;講得不好的,我就不要聽。這不是一個學佛法的人應該有的態度!學佛法的人,應該要「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合乎佛法的,你就往前去進步;不合乎佛法的,你可以改。還有,聽經的時候必須要有忍耐心,坐在那個地方要有一點定力。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所謂「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粗言,就是很淺、很粗俗的話;細語,就是很詳細、很深妙的道理。不管是粗言或細語,只要你會聽,都是第一義諦;你若不會聽,就都沒有意思了。所以要看一個人有沒有修行、有沒有功夫,你就看他聽經的情形就知道了。不歡喜聽經的人,一聽經就要睡覺;歡喜聽經的人,雖然也想睡覺,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會想辦法控制自己不睡覺,管著自己不那麼隨便。所以由聽經的情形,你就能看出這個人是不是真正想要求佛法。

這個「佛」字是半梵語,具足了說是「佛陀耶」,也就是Buddha;因為中國人願意簡略,所以把這個Buddha只說一個「佛」字。這個「佛」字翻譯成中文,就叫覺者。什麼叫覺者呢?就是一個覺悟的人。怎麼又叫覺悟的人呢?就是不糊塗了。怎麼叫不糊塗了?就是斷了無明、破了無明了;無明破了,佛性就現出來,就叫覺。若是還有無明的呢?就談不上是一個覺悟者;最多只可以算是世間上一個有智慧的人,但談不上真正的智慧,談不上究竟覺。總起來說覺悟有三種,若是詳細地說,有大悟、小悟,還有不悟,有很多佷多種。三種的覺:第一是自覺,第二是覺他,第三是覺行圓滿。

自覺是異於凡夫,凡夫是不覺。能自覺的人,就是自己明白了。什麼樣人是自己明白了呢?二乘人。二乘的人就是阿羅漢和辟支佛。凡夫做事情只有自私自利,不能利人;他也不想明白,天天都是這麼糊裡糊塗的。只為自身做著想,只為自己的家庭做著想;由生到死也不覺悟,也不去追求人生真正的道理。就這樣糊塗而來,糊塗而去;所謂「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來的時候也糊塗,去的時候也沒有明白,說不定還更迷;就這樣,白白在人間走一趟。自覺的人是二乘人,他想要明白人生的真理;所以他就研究苦、集、滅、道的道理。苦,有三苦、八苦,還有無量諸苦。集,煩惱集到一起,也是不好的。滅,是寂滅無為,是涅槃的別名;是一個好的境界、好的地位,但是要修道才能證入。道,就是修道,修四諦法而悟道。所以二乘人就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斷了八十八品的見惑,證初果阿羅漢,名字叫入流果;就是逆了凡夫六塵流,入了聖人法性流了。聖人和凡夫都是眾生;不但人是眾生,一切有氣有血、有情無情都叫眾生,將來都會同圓種智。

我常常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有機會成佛。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根據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既然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你怎麼能跑到法界外邊,跑到佛教的外邊去呢?跑不了的,早晚你都是要成佛的。你就是不承認,說:「我不成佛、不成佛、不成佛、不成佛!」到時候還是一樣要成佛,以前說的都不算了。你看,就有這麼妙的!佛法所以高過一切、超過一切、妙過一切、深過一切,就因為它沒有一個邊際,沒有為自己畫一個界限,說:「哦!這是我的佛教,那不是我的佛教。」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微塵剎土,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是要成佛的。佛教的偉大處也就在這個地方!

或者說:「我墮地獄了,大約就不能成佛吧!」就算墮地獄,地獄的苦受完了,你能發菩提心,也是會成佛的。當初提婆達多謗佛,現在還在地獄呢!等他從地獄出來,一覺悟:「哦!原來佛法是對的。」他也就會成佛。不論你是天主教、耶蘇教、回教、道教,或是其他任何宗教,都跑不出佛教之外。因為佛教是整個的,沒有一個個的小圈子,它是全體大用的,所以我不替那些不信佛的人著急。有的時候,看見有人勸人信佛,我就叫他不要勸;到時候,他自然就會相信了,你何必替他著急?沒有到時候,你替他著急也不行;時候到了,你不著急,他也自然而然就信了。

所以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事,但是愚癡的人就專門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一個家庭裡,一天到晚吵吵鬧鬧的,too much trouble (太多麻煩)。誰給你的trouble?還不是你自己找的?這就是太愚癡了!你若聰明一點,一樣的人,他喘他的氣,你喘你的氣;怎麼你就會被他氣著了?或者他就會被你氣著了呢?這都是凡夫的不覺,所以才有這麼多的煩惱。

二乘人修苦集滅道覺悟了,但是他只是自己覺悟,不能幫助其他人也覺悟。二乘人是「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自己吃飽了飯就好了,也不管他人餓死不餓死,這是二乘人的宗旨。菩薩就不同了,菩薩自己覺悟了:「哦!我也應該教其他的人覺悟!我應該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我知道多少,就教其他人也知道多少;大家攜手互相勉勵,向前去精進去!」所以菩薩不是單單有我,而且還有他,這叫自覺覺他。

那麼佛呢?佛當初就是自覺了又覺他,自覺也圓滿,覺他也圓滿了;覺也圓滿,行為也圓滿,這叫覺行圓滿。所謂「三覺圓,萬德備。」自覺、覺他和覺行這三者都圓滿,萬德都具備了,這才叫佛。佛就是世界上最明白的一個人,他是人成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生出來的;所以只要肯修行,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作佛。不是說我信天主,就這麼要哭的樣子,說:「主啊!你在我的心裡,我在你的懷裡。你可只愛我,不要愛旁人啊!」這簡直是罵人了嘛!不要說神,就是人都要講一個博愛、一個普遍,不要自私。所以無論你是學佛法或學其他什麼,都不要有自私心;沒有自私心、自利心,那就是利他,就是大公無私。

所以單單一個「佛」字,若是往詳細來講,就有很多、很多的意思,就是講他幾個大劫都講不完。現在講經,就是講這個「佛」字。佛怎樣成的佛?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一個阿僧祇劫,叫一個無量數。佛修過三個無量數那麼長的時間,這還是對這小乘人來說的。若是對大乘來說,佛不僅三個阿僧祇劫;甚至三十個阿僧祇劫、三百個阿僧祇劫、三千個阿僧祇劫、三萬個阿僧祇劫、三萬萬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修完,都還是在修福修慧。為什麼要對小乘說只有三大阿僧祇劫呢?就因為怕一說長了,把小乘人嚇得都跑了:「我沒有這麼多時間!修了三、四年了,連佛的鼻子都還沒有摸著,我不要修了!」你看看!所以佛也不得不說一個方便法,說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修成佛。

其實這怎麼有一定呢!沒有一定的,無有定法;所以說或長或短,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華嚴經》的道理,說的就是沒有長沒有短、沒有大沒有小、沒有多沒有少;你若還有長短、大小的執著,那你就不明白《華嚴經》的道理。你也不要擔心那一句怎麼講,那一句講不講都可以的。我講經就是這樣子,是往淺的講,不往深的講,要讓人人都明白、都懂,這是我的宗旨。我不要七扯八拉,拉出一大堆,好像人的腸子似的;有二十多尺長,但裡面全都是大糞,那又有什麼意思!人如果不明白,你說得再多也沒有用;人若明白了,你就是只說一句,人也都懂了。

「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轉變差別」:說到劫的變遷,中國東邊有個渤海,中國和印度的邊界有個喜馬拉雅山。或者大約五百億阿僧祇劫以前,這個喜馬拉雅山是一個海,渤海那時候原來是平地。可是為了要給釋迦牟尼佛預備一個挨凍的地方,這個海就被一股氣吹起來,變成一座山。這個平地,大概是這個地方眾生的業障,不願意見著佛,所以這個造化者,也不知道是天主,或是地主,或者是人主,就把平地陷到地裡邊變成海。你說這是不是一個大轉變?或者說:「哦!為了給釋迦牟尼佛預備個受凍的地方,就死了這麼多眾生!」這不是因為釋迦牟尼佛的關係,這是眾生的業障;「如是因,如是果。」所以向後一段文說:「法如是故。」法就是這樣子的。所以現在是高山的地方,在幾百個阿僧祇劫以前,或者它就是個海;現在是個平地,或者以前就是座高山。我們這個地球也沒有定法,所以《華嚴經》所說的道理也都沒有定法。

你們應該知道,世界海不同的劫轉變,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十方世界海中,每一個世界的本身又分出來十方世界海,所以世界海和世界海都是重重無盡的。雖然是重重無盡,可是在諸佛的佛眼看來,還是清清楚楚的,可以數得出來有多少;菩薩就不能知道了,菩薩所知道的就不那麼究竟,這又看是哪一位菩薩。初地菩薩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二地菩薩不知三地菩薩的境界,三地不知四地,四地不知五地,五地不知六地,六地不知七地,七地不知八地,八地不知九地,九地不知十地;十地菩薩又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等覺菩薩又不知道妙覺的佛的境界,所以這是不同的。雖然說不知道,但是一切的境界都沒有超出眾生的一念心,都在眾生的一念真心裡頭包括著。每一個世界海的壽命都不同,到時候的轉變情形也不同。差別,就是不同。世界的轉變,就好像我們人有了病痛似的;人生了病,等病好了,和以前那個人多少會有所不同,性情、習氣、行為多少都會有一些轉變。不過人是小一點,世界是大一點的境界而已。

所謂: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染汙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汙劫轉變;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諸菩薩各各遊諸世界故,世界海無邊莊嚴劫轉變;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大莊嚴劫轉變;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如來神通變化故,世界海普清淨劫轉變。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所謂: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就是所說的。所謂「法爾如是」,因為法就是應該這樣子的緣故;所以世界海就有無量數的成、住、壞、空等劫的轉變。由於眾生的妄想──妄想就是起惑;起惑然後就造業,造業就受報;就是這樣子,造成了這個世界海。在每一個世界海裡頭,又有十方的世界海安立著,十方世界海中也有這一個世界海安立著;世界海與世界海各安其位,不會互相衝突。世界海成有二十個小劫,住有二十個小劫,壞有二十個小劫,空有二十個小劫;成、住、壞、空八十個小劫,就是四個中劫,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劫。無量成壞劫,就是無量、無量那麼多的成、住、壞、空等劫的轉變。有的時候只轉變一點。譬如在成這二十個小劫裡頭,又分出成、住、壞、空,或者成一個世界,或住一個世界,或壞一個世界,或空一個世界;在每一個劫裡邊,又可以分出來成、住、壞、空。這都是活動的,不是死死板板的,所以才說無量。

「染汙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劫轉變」:因為這個世界海是有染汙的眾生在裡邊住的緣故,所以就有很多、很多的染汙的境界現前,有染汙的劫轉變。

「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這世界海裡邊,有修廣大福報的眾生在裡邊住的緣故,所以就成為有染又有淨的劫轉變。在這個染淨劫裡邊,也包括著無量成、住、壞、空。

「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行、證,是《華嚴經》的四個階段;信是第一個階段,由信然後才能解,由解然後才能行,由行然後才能證。所以說:「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及「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你若研究經教,就一定要以信來研究。你若參禪,就一定要生疑情;而且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就不悟。所以這不能同日而語──不能在一天裡說這兩種的法。這裡的「信」,是研究教理的信,研究《華嚴經》的信;你有信心,就會有明白的一天。只要你有信、有解,都叫菩薩。信解菩薩和修廣大福的眾生是一樣的;修廣大福的眾生,他有了福,就會有信心,就會明白。

修廣大福的眾生和信解的菩薩,在這個世界海裡,都有染淨劫轉變;由染轉變成淨,由淨又轉變成染,染染淨淨、淨淨染染。為什麼呢?因為這兩類眾生的心,都還沒有到純一清淨的境界上,還沒有把染汙完全放下,也沒有把淨完全拿起來;所以就染淨夾雜著,有染又有淨,有淨又有染。這也就是我們發心忽進忽退的原因;精進的時候就是淨,退心的時候就是染污了。譬如前一個念頭說:「哦!我要出家修道,證果成佛。」後一個念頭又想:「我要去結婚,生個小孩子,叫小孩子出家修行,不也一樣嘛!」這就是染淨夾雜,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餓鬼,忽然而畜生,忽然而天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佛國,一念人間。這就叫「染淨劫轉變」。

劫為什麼會轉變呢?就是由你這一念轉變的。你這個念,為什麼忽然間它就想要修行?忽然間它又想要還俗?忽然間又想去看電影?忽然間又想要打餓七?餓七打一打,怎麼又受不了了呢?這都是染淨劫轉變。前一念要修行就是淨,後一念不要修行就是染。不要說世界海,就在人的心裡頭,就有多少個大劫在這轉變啊!為什麼我這個人就這麼樣子懶惰?為什麼我這個人就這麼樣沒有志氣?為什麼我這個人就不做一個正信的佛弟子?為什麼我這個人要生出一些個邪知邪見?這也都是劫轉變啊!各位善知識,要深深地了解這種的道理。

「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這個世界海裡邊,有沒有數量那麼多的眾生同發菩提心,同修無上道,同證菩提果的緣故;所以世界海完全清淨了,五濁惡世都沒有了,變成清淨劫轉變了。清淨劫轉變,就是越來越清淨。今天精進一點,明天比今天更精進;這樣一天比一天精進,也就一天比一天清淨。清淨,就表示你一天比一天明白了,一天比一天不糊塗了;無明一天比一天少,智慧就一天比一天多,這就是清淨劫轉變。劫的轉變都是在我們自己心裡頭,不是在外邊;外邊那個劫轉變不轉變,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研究經文,都要向自性上來研究;在自性的成、住、壞、空,自性的染污、清淨這些地方來用功夫!

「諸菩薩各各遊諸世界故,世界海無邊莊嚴劫轉變」:你看菩薩也常常去旅行,不然他怎麼各各遊諸世界呢?遊,就是遊歷;就是從這個地方跑到那個地方去看一看,看夠了又到別的地方。每一個菩薩都到十方世界海去遊歷諸佛道場的緣故,世界海就有無邊莊嚴劫的轉變。就像現在一個國家的元首,到另外一個國家去;那個國家又要舖上紅地毯,又要把市面粉飾好,來歡迎國賓到這兒增光。菩薩到各處去遊歷,佛也用無邊的莊嚴來歡迎菩薩。無邊莊嚴是什麼呢?無邊莊嚴就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就是無邊莊嚴。你有正知正見就是莊嚴劫了,你若邪知邪見,那就是染汙了。無邊莊嚴,就是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正知正見,本來的邪知邪見都轉成正知正見了。諸菩薩到各處去當參學,去看佛的道場有多少大眾在聽法,看有沒有認識的菩薩。菩薩也有佷多朋友,「不退菩薩為伴侶」,那不都是朋友嘛?

「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大莊嚴劫轉變」:十方一切世界海都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雲集到道場來的緣故,世界海就有無量無數大莊嚴劫的轉變。十方的菩薩,也就是我們所發的一切菩提心;我們所發的一切菩提心,就是十方一切世界海的菩薩,這些菩薩都到正知正見的「心王」這個地方來了。大莊嚴劫就是我們的定力,也就是我們的正知正見變成正定正受;莊嚴來、莊嚴去,把菩提心莊嚴成功,就結菩提果了,所以叫大莊嚴劫轉變。

「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因為有佛出世又入涅槃的緣故,所以世界海就都莊嚴寂靜,都成了常寂光淨土了,這就是莊嚴滅劫轉變。

「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因為諸佛出現於世的緣故,世界海就都廣博嚴淨,莊嚴劫轉變了。這個道理說起來是無窮無盡的。

「如來神通變化故,普清淨劫轉變」:佛出現於世,就有神通變化了。不單菩薩出現於世,十方諸佛也都現身說法,這個世界海就都變成清淨了;也就是我們這個心,已經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了,這叫普清淨劫轉變。無上正等正覺,梵語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像這樣的劫轉變,有無量無邊世界海微塵數,也就好像人無量無邊的妄想那麼多。沒有成佛的時候,就有無量無邊的妄想;若是成佛了,就有無量無邊的神通了。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常爾之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這個普賢菩薩願意把長行的意思再說一說。「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他仰承佛的大威神力,以佛的威神力,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力來觀察十方,說出一些個偈頌來。

一切諸國土 皆隨業力生
汝等應觀察 轉變相如是

「一切諸國土」:所有一切的諸佛國土。「皆隨業力生」:都是隨著業力生出來的。「如等應觀察」:你們各位佛的弟子,應該觀察觀察,看一看!「轉變相如是」:轉變的劫相就是像這樣子的。什麼樣子呢?

染汙諸眾生 業惑纏可怖
彼心令剎海 一切成染汙

「染汙諸眾生」:所有眾生的心都有貪、瞋、癡、慢、疑,心裡有很多的染汙。「業惑纏可怖」:心裡起惑就造業,造業就受果報;果報纏綿脫離不了,是很可怕的。「彼心令剎海,」:眾生這個起惑造業的心,使令這個剎海。「一切成染汙」:一切都變成染污了。環境也染污,空氣也染污,世界也染污,人的思想也染汙了;這都是由起惑、造業、受報這種的染汙法所成就的染汙劫。

若有清淨心 修諸福德行
彼心令剎海 雜染及清淨

「若有清淨心」:本來沒有,現在假設有這個清淨心的眾生。「修諸福德行」:想要修菩提道,以清淨心來修諸福德。諸福德,就包括一切利他的行門。所有利他的行門都是修諸福德,所以修道的人是「內在成己,外在成人」。內就是修智慧,也就是修清淨心;外就是修諸福德,也就是修一切利他的行門。利他的行門裡邊,有的時候就有染汙法,就不清淨。「彼心令剎海」:這個修諸福德的人,因為他福報太大了,所以令那個剎海。「雜染及清淨」:有染汙也有清淨。染淨夾雜著,不是單染,也不是單淨;染中有淨,淨中有染。

* * * *
你們研究研究,一切有福的人,都有很多的執著、很多的染汙法。好像有錢的人,一天到晚就想跳舞,想去開party (宴會); party 裡邊就有男有女,有男有女又要跳舞,這就染淨夾雜了。你若對現在的人說跳舞不對,那誰都要反對的;都會說跳舞是人生最快樂的一種娛樂,很好玩啊!但很好玩裡頭,就包含染汙法了。還有,現在沒有一個世俗人不被T.V. (電視)迷的。為什麼我知道呢?最低限度,我們這兒的出家人、居士就有被T.V.迷的。有人就告訴我:「唉!這T.V.比女人都壞!」你看,它就有這麼大的魔力!小孩子也可以不要糖,但一定要看T.V.。這是什麼?這就是染污法。

T.V.有的時候也放大光明,什麼也沒有,就是光;那是淨法,那就清淨了。有的時候就出來一些妖魔鬼怪,不穿衣服就這麼表演;所以凡是修道的人都不可以看 T.V.。有人說:「我看師父房裏還有個 T.V.呢!」不錯,那是前天三個人給我抬上去的;不過那個T.V.是要沒收的,它的面子是對著牆的,只有牆可以看,不是牆不能看那個T.V.。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因為我看它在下邊把人引誘了,好多人打開它來看。以前我說過某某出家人,一天到晚看T.V.;現在要輪到我們金山寺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都要把這個T.V.沒收了。修道的人若非生死沒有了,不可以看這個,看這個很容易就犯戒了。沙彌律上說: 「不塗飾香鬘,歌舞觀聽。」那時候沒有T.V.,所以戒律上沒有指明不可以觀聽T.V.;但是故往觀聽,也就包括觀聽T.V.。T.V.上面有一些做戲的、跳舞的,還有一些很染汙的;所以我們大家都要保持佛的戒律,不要被世間的東西所誘惑,心裏盡打妄想。忘想打多了,連剎海都會變成雜染了,何況其他的東西呢?所以這一點要特別認識清楚,不要被有形有相的物質給迷惑住了。有人就說:「我只是看看而已,不會被它所迷。我是『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我是視而不見!」那何如不視呢?
* * * *

信解諸菩薩 於彼劫中生
隨其心所有 雜染清淨見

「信解諸菩薩」:有信心、能明了一切法的諸菩薩。「於彼劫中生」:在這個劫裡邊生出來。「隨其心所有」:隨其心裡的染或淨。「雜染清淨見」:因為心裡有淨也有染,所以世界也就有了淨、也有了染,同時都能見著。

無量諸眾生 悉發菩提心
彼心令剎海 住劫恒清淨

「無量諸眾生」:所有無量的一切諸眾生。「悉發菩提心」:都發了菩提心。「彼心令剎海」:這一類發菩提心的眾生,使令這個剎海。「住劫恒清淨」:都變成清淨劫了。因為菩提心就是個覺悟的心;能覺悟,就能轉染成淨──能轉五濁的劫成清淨的劫。

無量億菩薩 往詣於十方
莊嚴無有殊 劫中差別見

「無量億菩薩」:無量億那麼多的菩薩。「往諧於十方」:到十方的道場裡邊去。「莊嚴無有殊」:他們的莊嚴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劫中差別見」:但在所有劫裡邊,因為眾生的業不同,所以所見的也不同。

一一微塵內 佛剎如塵數
菩薩共雲集 國土皆清淨

「一一微塵內」:在每一粒的微塵內。「佛剎如塵數」:諸佛剎土有微塵數那麼多。「菩薩共雲集」:很多菩薩都來到這裡,像雲聚集一樣。「國土皆清淨」:一切國土隨著也都變清淨國土了。

世尊入涅槃 彼土莊嚴滅
眾生無法器 世界成雜染

「世尊入涅槃」:諸佛國土有佛出世的時候,眾生都有福報;但現在佛入涅槃了。「彼土莊嚴滅」:這個國土一切的莊嚴就都滅了。滅,就是沒有了,不莊嚴了。在眾生份上,看著是莊嚴滅了;在佛份上,莊嚴沒有滅不滅的。又者,滅就是寂靜的意思;莊嚴依然還是莊嚴,並不是沒有莊嚴,只是寂靜了。隨著佛入涅槃,莊嚴也寂靜了,不再現出來了。這是另一個講法。「眾生無法器」:眾生都不修道,沒有載法之器了。法器,就是載法之器;就是能依法修行,荷擔如來家業的人。「世界成雜染」:因為眾生不修行,沒有法器;世界就亂了,就成了雜染的世界。

* * * *
有人用功,有人行頭陀行,有人不愛錢、不貪、不瞋、不癡,這都是修行。好像我們金山寺,就出這麼兩位行頭陀行的,三步一拜,由三藩市開始,每走三步就拜一拜;拜得警察給做護法,拜得一般人來做隨喜眾──最低限度,就有一個人要跟著他們去三步一拜。最主要的,是這兩個行頭陀行的不要錢,這是很難得、很不可思議的。我當初問他:「你們這一路上大約需要多少錢呢?」他算了大約有恒河沙那麼長的時間,然後說:「三百五夠了。」我說:「好,那我給你拿三百五。」結果他又給我送回來了,連三塊五也不要。「那你們怎麼辦呢?」他說:「有辦法,餓不死!」我說:「廟上給你拿錢哦!徒弟不用師父的錢,要孝順師父,這我是很歡喜的,我也可以省了三百五。廟上給你拿三百五好吧?」廟上的他也不要。這雖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他們這麼困難,還能不接受廟上的援助,也不接受師父的援助;這是有志氣的,不是拖泥帶水、因果不清楚的。結果他們這個願力滿了,也沒有餓死;願力滿了,智慧增加了,修行也認真了。

* * * *
師父問:「果道,你多少天不吃飯了?」
弟子:十一。
師父:十一天啦!那麼十一天,會不會投降啊?
弟子:不會!

師父:不會?那好,作戰到底!能堅持十八天或者二十一天的,以後還可以繼續再修這個法;只維持六天或七天的,以後如果沒有得到我的許可,不可以再修這個法。因為你第一次已經就沒有做到圓滿,第二次我也不相信的;尤其這個法是差之絲毫就謬之千里,差一點就不行的。其實無論什麼法,也都是差之絲毫就謬之千里;差一點,就差了很多!我今天要告訴你們一個消息,不論你是「大具」(恒具)或是「小由」(恒由),你修餓七這個法沒有修圓滿,以後再要修的時候,要得到我的許可;我不許可的時候,不能去做去。如果你不聽我的話去做去,假如你有了什麼意外,有了什麼想不到的事情;那我不負責任,我不管的!就是得到我的許可,我也還要觀察觀察因緣,看看你可不可以做一個法器;你若是不要做法器,那就做一個不法器。
* * * *

若有佛興世 一切悉珍好
隨其心清淨 莊嚴皆具足

「若有佛興世」:假若有佛出世。「一切悉珍好」:所有的一切一切都非常的好。「隨其心清淨」:隨著眾生的心都清淨了。「莊嚴皆具足」:一切的莊嚴也都現出來了。

諸佛神通力 示現不思議
是時諸剎海 一切普清淨

「諸佛神通力」:諸佛所有的神通力。「示現不思議」:示現不可思議的境界。「是時諸剎海」:這個時候,所有的剎海。「一切普清淨」:一切都普遍清淨了。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

「爾時」:當爾之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這位普賢菩薩,佛的長子,又對大眾說。「諸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你們知道世界海有多少無差別嗎?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無差別──沒有什麼分別,都是一樣的。一切世界海的性是無差別的,世界海的相裡邊,也有一些無差別的;都是大同小異,差不多的。就好像我們大家都叫做人,人有人性,人性可以說是無差別;但是每一個人,又都有和其他人不同的相貌。雖然如此,但大家又同樣都有五官,這是無差別的。

所謂: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諸佛出現所有威力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場遍十方法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遍法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變化名號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音聲普遍世界海無邊劫住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法輪方便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塵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塵,一切三世諸佛世尊廣大境界皆於中現無差別。

「所謂: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無差別」:就是所說的,每一個世界海裡邊,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無差別。都是有眾生、樹木、飛禽,又有在水裡頭游的、在陸上跑的動物和從地下生出來的植物;這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分別。

* * * *
今天是八月十四,明天是八月十五,月光又要圓──現在香港已經是月圓了,但在美國還差一天。在月圓的前一天,大家在一起照了一張相;今天人也不少,過了明天大約又要散了。散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圓?今天本來要開一個僧伽會,一起研究「佛教在美國應該怎麼樣去發揚光大」;但是現在時間不太夠了,所以改到明天吃完中飯後才開會。你們誰有什麼意見,只要是對佛教有益處的,都可以提出來,大家共同來研究研究。

今天中午翻譯的人嫌這個「無差別」太多了,就問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無差別?究竟這個無差別有多少呢?我也不知道,就叫他去問釋迦牟尼佛。但釋加牟尼佛已入了涅槃,不說話了。佛入涅槃還有法呢!問問這個經吧?經也不會說話;法也不說話,那麼就應該問僧了。咱們金山寺現在有很多的僧,看看哪一個是大智者,來講一講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無差別」?讓我們大家都得到一點受用。因為我自己是不能答覆這個問題的!這個受用,往清淨的法講,就是得到法的利益;若往染汙法來講,就是很歡喜、很自在、很快樂的。任何人有什麼講解,都可以提出來;不是單單僧人,俗家人也可以的。
* * * *

「一一世界海中,諸佛出現所有威力無差別」:在每一個世界海裡邊,每一位佛出現於世,所示現的大威神力都是一樣的。佛佛道同,所以佛的威神力也是無差別的。「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場遍十方法界無差別」:每一個世界海裡邊,所有諸佛的道場都是遍通於十方法界,這種境界也是無差別的。「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無差別」:在每一個世界海裡邊,所有如來道場眾會的相也都是一樣的。「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遍法界無差別」:所有一切的世界海中,無論哪一位佛的光明,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這種的境界也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變化名號無差別」:在每一個世界海裡面,所有的佛原來都有一萬個名字;後來減為一千,一千又減為一百,一百又減為十個。一切佛的神通變化,和他的這十個名號也都是一樣的。

「一一世界中,一切佛音聲普遍世界海無邊劫住無差別」:第一個「一」,就是一個;第二個「一」,還是一個。這一個、一個的世界海,你說有多少呢?就是一個。大約是這樣,究竟是不是這樣子呢?你若有智慧就不要問我;你若沒智慧,我也不知道。一切佛的音聲,也可以說是一佛的音聲;一切佛即是一佛,一佛也即是一切佛。因為《華嚴經》的境界,說多也有道理,說少也有道理,不說更有道理。既然不說有道理,為什麼又說呢?你就當我沒說不也一樣嘛!有人說:「這法師講法,盡講戲論法!」我若講真的法,誰聽啊?說:「我聽!」你有個你,你就不會聽;你若會聽,就沒有你囉!各位,你們若明白這個道理,那我講得對不對都沒問題了。就算我講得不對了,你也會說:「啊!是這樣子!」你若不明白這個道理,我講得對,你也說不對。一佛的音聲,也就是一切佛的音聲;一切佛是一個音聲,一個音聲就是一切佛的音聲。所以每一個世界海裡邊,一切佛的音聲能普遍世界海,沒有邊那麼多的劫住,它的本性都沒有無差別。

「一一世界海中,法輪方便無差別」:佛在每一個世界海裡邊轉大法輪,都是用方便法,這些方便法也都沒有差別。方便法,就是權巧方便的法門;權巧方便的法,就不是真實究竟的。但不說方便法,很難令人一下子就相信那個真實究竟的法;所以說:「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要令人得到佛的智慧,要先給他一點他願意的事情;他吃著甜的味道,得到好處,就會進一步地來研究佛法了。「一一世界海中,普入一塵無差別」:每一個世界海中所有的一切世界海,都普遍入於一粒微塵裡邊,這種境界也沒有差別。因為一切相就是一相,一相就是無相;無相,也就沒有差別了。「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塵,一切三世諸佛世尊廣大境界皆於中現無差別」:每一個世界海裡邊的每一粒微塵,一切的三世諸佛世尊廣大的境界,都在這一粒微塵裡頭現出來,這也是無有差別的。

諸佛子,世界海無差別,略說如是;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

「諸佛子」:各位佛的弟子。「世界海無差別,略說如是」:世界海的種種沒有分別,略略地說一說,就像前邊所說的這個樣子。「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若要詳細廣博地來說它的話,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無差別。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這位佛的長子普賢,他最歡喜騎的是六牙白象,這是他的嗜好,也是他所放不下的;無論他走到什麼地方,六牙白象就跟到什麼地方。這位普賢菩薩願意把這個義理說清楚、說詳細一點。「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他普遍觀察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因緣,用偈頌又說了一說。

* * * *
這個道理不能講清楚,你要講清楚,那就沒有可講的;你可以講一半就夠了,甚至於講一少分也就已經可以了。這個世界的道理,你要講千萬個道理也都可以,不過我們人的壽命沒有那麼長;所以講經說法是各人有各人的意見,能把經文的意思發揮出來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說哪一個講得好,哪一個講得不好;怎麼樣謂之好,怎麼又謂之不好呢?講經講得最好的二祖神光,講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但是他生死還是沒了呢!還得要去向菩提達摩跪了九年,才把向上一法弄清楚。所以這個講經說法,只是我們出家人沒有工作找一個工來做一做。出家人既不能去耕田、織布,又不能去做生意;就只好講講經、說說法,好混兩頓飯吃──咱們這兒只混一餐飯吃就算了!沒有旁的意思,你何必那麼認真、那麼放不下呢?到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若要人不死,須下死功夫。」現在活著,就當作是死了一樣,在這兒作夢呢!講經也是作夢,不講經還是做夢;作夢講一講不作夢的經,那也不錯的。
* * * *

一微塵中多剎海 處所各別悉嚴淨
如是無量入一中 一一區分無雜越

「一微塵中多剎海」:我相信各位善知識一定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我還是要講。為什麼呢?因為還有人沒有明白;即使人人都明白了,鬼還沒有明白呢!有人說:「鬼很聰明的,不講它都明白。」也有愚癡的鬼,聰明的鬼明白了,愚癡的鬼還沒有明白。就算愚癡的鬼也明白了,還有一切眾生及天龍八部,他們都歡喜聽多一點;所以就是人人都明白了,我還是要講。

一粒微塵這麼小的一個世界裡邊,能容納無量的世界剎海;這一個世界能容納無量的世界,無量的世界也能容納這一個世界。微塵裡邊有它的大世界,《楞嚴經》上也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就是坐在一粒微塵裏轉大法輪。你看我們這個佛堂裡邊有多少粒微塵?每一粒微塵都有佛在那兒轉大法輪呢!有人想:「說是這麼說,不過這都是虛無飄渺的。」那你說什麼不是虛無飄渺呢?「人就不是虛無飄渺的。」人到死的時候又有個什麼?就歸空了。身體是歸空了,但還有一個性沒有空;所以他若真能空得了,也就沒有什麼關係了。就因為有一個性還沒有空,所以性相不二;性也就是相,相也就是性,一多不二。一粒微塵就是無量的微塵,無量的微塵就是從一粒微塵開始的,無量剎海也是從一剎海而開始的;所以一多無礙,一多相攝。

「處所各別悉嚴淨」:處所,就是方位。每一個世界的方位都不同,或者這個世界在南瞻部洲,那個世界在西牛賀洲,一個世界在北俱盧洲,又一個世界在東勝神洲;雖然方位不同,可是一樣都是莊嚴而清淨的。「如是無量入一中」:像這樣子一多相攝、一多無礙、性相無礙、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一切一切都無礙,所以無量世界能入一粒微塵裡邊。「一一區分無雜越」:無雜越,就是很有秩序的,不會亂七八糟的。每一粒微塵還是每一粒微塵,每一個世界還是每一世界;很整齋的,絲毫也不會紊亂。

一一塵內難思佛 隨眾生心普現前
一切剎海靡不周 如是方便無差別

「一一塵內難思佛」:每一粒微塵裡邊,都有無量不可思議那麼多的佛在那兒轉法輪。「隨眾生心普現前」:隨著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心,普遍現於一切眾生的前邊。「一切剎海靡不周」:所有一切的佛土剎海,都周遍而充滿。「如是方便無差別」:像這樣的方便法門,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分別。

* * * *
昨天我說方便法是假的,這又講錯了;你們翻譯不要跟著我這個錯的翻譯,還是翻譯方便法。我年紀老了,說話顛顛倒倒的;有的時候心裡想這麼說,口裡就想那樣說。口裡和心裡常常作戰,常常打架;心叫口不要那麼講,口就不聽招呼,就那麼講,講出來我自己覺得都很可笑的。也不要翻譯普賢菩薩發脾氣了,普賢菩薩怎麼會發脾氣呢?這是以凡夫之見來想的。凡夫你說他一個不對,他就發脾氣了;所以就想菩薩也是這樣,這是不對的。昨天講得不對,今天也講得不對,明天講得還不對,那麼就沒有法子往對的講了;你若認為不對什麼都是不對的,你若認為對,什麼都是對的啦!
* * * *

一一塵中諸樹王 種種莊嚴悉垂布
十方國土皆同現 如是一切無差別

「一一塵中諸樹王」:在每一粒微塵裡邊,所有一切的菩提樹王。「種種莊嚴悉垂布」:這些菩提樹都是七寶所莊嚴的,也都向下垂布。「十方國土皆同現」:不單一切菩提樹都在一粒微塵裡頭容納著,十方國土也都同時現在這一粒微塵裡邊。「如是一切無差別」:有的國土就像這樣的,一切都沒有分別。

一一塵內微塵眾 悉共圍繞人中主
出過一切遍世間 亦不迫隘相雜亂

「一一塵內微塵眾」:每一粒微塵裡邊,都能容納十方無量的諸佛國土;十方無量的諸佛國土裏的所有微塵,也都在一粒微塵裡邊包括著。這微塵就代表眾生。「悉共圍繞人中主」:人中主就是佛。在一每粒微塵裡頭,都有世界海微塵數那麼多的眾生,都在那兒圍繞著佛;好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都在那裡等著要飲法水、吃法食。這些眾生裡邊,少一半是影響眾;多一半都是想:「我要吃多一點,我要吃多一點!」貪心都很多的。「出過一切遍世間」:你以為一粒微塵很小嗎?可是所有的世界都在這一粒微塵裡頭容納著;它超過一切的世界,能普遍包容十方的世界。

「亦不迫隘相雜亂」:雖然如此,也不會覺得地方小,不會覺得空間窄。在裡邊你也碰不著我,我也碰不著你;你有座位,他也有座位。互相不會打架,也不會雜亂,還很整齊的。你不要「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你不要以為十方世界都擠在一粒微塵裡面,那眾生不都擠死了嗎?不會的!哪一個世界還是哪一個世界,哪一個眾生還是哪一個眾生;不會在裡頭擠死或擠扁了,不要擔心這個!佛法就是這麼不可思議。有人或者想:「說這個幹什麼?」就是叫你不要那麼執著!一粒微塵都能容納十方世界,你何必那麼執著?如果你有了神通,你也可以「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一一塵中無量光 普遍十方諸國土
悉現諸佛菩提行 一切剎海無差別

「一一塵中無量光」:每一粒微塵的光明也都是無量無邊的。「普遍十方諸國土」:普遍照徹十方一切國土。「悉現諸佛菩提行」:把諸佛的菩提行,怎麼樣修行的方法,完全都示現出來。「一切剎海無差別」:在一切世界海裡邊的這種光明,都是無差別的。

一一塵中無量身 變化如雲普周遍
以佛神通導群品 十方國土亦無別

「一一塵中無量身」:每一粒微塵裡邊,都有無量的佛身、菩薩身、聲聞身、緣覺身,又有無量的天人身、人身和其他無量眾生的身。「變化如雲普周遍」:那種神通變化,就好像雲一樣,遍滿整個虛空。「以佛神通導群品」:用佛的這些個神通來教化一切的眾生。「十方國土亦無別」:十方國土都是這樣,都沒有差別。

一一塵中說眾法 其法清淨如輪轉
種種方便自在門 一切皆演無差別

「一一塵中說眾法」:每一粒微塵裡邊都在說一切諸法的實相。「其法清淨如輪轉」:說的法是清淨的,轉的法輪也是清淨的,清淨法輪說清淨法。「種種方便自在門」:種種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很自在的、隨心如意的方便法門。「一切皆演無差別」:全部都演說出來,沒有差別。

一塵普演諸佛音 充滿法器諸眾生
遍住剎海無央劫 如是音聲亦無異

「一塵普演諸佛音」:在一粒微塵裡頭,普遍演說所有佛的音聲。「充滿法器諸眾生」:這種法音,充滿一切法器的眾生心裡。「遍住剎海無央劫」:遍住所有的剎海,經過沒有數目那麼多的劫。「如是音聲亦無異」:這種演說佛音聲的性,也是沒有差別的。

剎海無量妙莊嚴 於一塵中無不入
如是諸佛神通力 一切皆由業性起

「剎海無量妙莊嚴」:這個「無量」,不是說無量剎海,是說無量的妙莊嚴。諸佛剎海的莊嚴是無窮無盡的。「於一塵中無不入」:這種種的莊嚴,在每一粒微塵裡邊都能顯現出來;而且還不會雜亂,都是清清楚楚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是諸佛神通力」:這就是諸佛不可思議的廣大神通力量。「一切皆由業性起」:這一切都是由諸佛的神通力,也是由眾生的業性所生起的。

一一塵中三世佛 隨其所樂悉令見
體性無來亦無去 以願力故遍世間

「一一塵中三世佛」:每一粒微塵裡邊,都有三世諸佛在那兒轉法輪、教化眾生。「隨其所樂悉令見」:隨眾生所歡喜見到的,就令眾生都能見著。「體性無來亦無去」:但在諸佛的份上來講,他的體性是不來也不去的。「以願力故遍世間」:這是因為諸佛有廣大的願力,所以才能這樣普遍示現於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