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之二&卷十五 賢首品第十二

「◎賢首品第十」:賢,就是聖賢的賢。怎麼叫聖賢呢?聖賢的賢人,就是時時刻刻都能夠迴光返照,不用自己的無明煩惱,也不去令他人生無明煩惱;也就是自己的業障要空,要照破自己的業障,也不令其他人增加業障。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不加到旁人的身上去。行、住、坐、臥都是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約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所以說「體性至順」。體性,就是自己這個本體;性,就是自己這個光明妙性。至順,就是不違背一切的理,也不違背一切的法。一舉一動都要合法、都要合理,絕對不障礙其他的人來修行,也不障礙自己的修行,這叫「賢而有德」。你能賢,就會有功德;你若不賢呢,就沒有功德了。你一天到晚盡令他人生煩惱,這就沒有功德了;你障礙旁人修行,其他人也會障礙你修行,這是如是因、如是果。

所以,你們有的人如果有人障礙你,你應該迴光返照,說:「哦!我在往昔或者障礙這個人來著,所以現在他來要做我的善知識,來障礙我。」這就要用忍耐心來處理這種境界,不要用剛強心來彼此生一種敵對的心理。這個世界上,就因為人與人之間互相有敵對,所以就有種種的戰爭,有種種的災難,造成種種的惡劫。我們修道的,無論哪一位,都要「舉動行為管自己」,常常管著自己,不要管其他人;「行住坐臥不離家」,你無論行住坐臥,都要照顧自己的自性,這叫「調善身心」。調,調伏的調,善就是善惡的善,調善這個身心,這就叫「賢」──賢人。這就叫「賢」。

那怎麼又叫個「首」呢?這個首,並不是說我爭強論勝,我把其他人來壓倒了,我做了第一了。不是的!這要有一種德行,有一種吉祥的勝德。這個吉祥的勝德超絕,其他人都做不到的,我來做;其他人所不能修的,我來修。這吉祥勝德──殊勝的這種德行──就是人不能做的這種德行,我來做;不是搶著把其他人來壓倒了,我這是做了一個首了。不是的!這是要以德服人,不是以力服人;要用德行來令人佩服,不是用自己的勢力來把人壓倒了,令他服從。不是這樣子!所以叫超絕,這叫一個首。超絕,就是超過其他人;其他人都沒有這種德行,你有了,這叫「首」。

那麼這個位賢首菩薩,他就能超過其他的菩薩,比其他的菩薩德行都殊勝,又吉祥。所謂吉祥,就是沒有煩惱、沒有脾氣、沒有無明;要真正地沒有煩惱、沒有脾氣、沒有無明才算!不是做一個假面具,內裡頭又有煩惱、又有無明、又有瞋恨心、又有妒忌心;但是戴上一個假面具,故意這麼偽裝,偽裝良善,這就不是首了,這只是一個虛偽!就像什麼呢?就像那個老虎戴個念珠,假裝善人一樣。那個老虎也戴著個念珠,戴上個念珠,其他的野獸就以為:「啊!這個老虎戴念珠,牠信佛了,這回大約牠對我們不會有什麼妨礙了。」那個小免子出來,滿山就去跑去了;跑到牠那兒,想和牠做朋友。說:「牠念佛了,一定可以和牠做朋友了!」從牠那個前邊跑過去,以為和牠逗一逗,和牠開一個玩笑。喔!這個老虎把口一張,就把牠小免子吞進去了。這個免子到老虎的肚裡頭,喔!就哭起來了,說:「哎呀!我真不知道你戴個念珠來假充善人哪!」所以不要這樣子,要真正地做一個賢首。

至於「菩薩」,菩薩就是利益他人的,不是自私自利的。對他人有好處,我都做的;對自己,那我把它忘了它,有沒有好處我不管!所以啊,這個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人,只是利益其他的人,不計算自己;把自己忘了,捨己為人,捨了自己,為其他的人。

那麼這一品,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和賢首菩薩他們問答的這種道理。這一品就是當到第十二之上,所以說「賢首品第十」。那麼這個偈頌是有很多很多的,這一品在這個《華嚴經》也很重要的。

弟子:至順?
上人:至,就是「至極」的那個「至」。至順,就是最順了。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欲顯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問賢首菩薩曰:
這一段文,是接著前面那個〈淨行品〉之後說的。〈淨行品〉,就是佛的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佛往昔所修的,就是沒有濁亂。濁,就是不乾淨、污濁;亂,就是散亂。什麼叫污濁?你的這個煩惱、無明、貪、瞋、癡,這都是污濁;你故意障礙其他人修道,這都是污濁。所以在〈淨行品〉,一舉一動都是當願眾生有什麼利益,都是願眾生得到什麼好處、得到什麼功德;沒有為自己,沒有那麼自私的。人修道,首先要沒有自私心;你一有自私心,那你什麼功德都沒有了。沒有自私,就要先沒有我;你有我就有自私,沒有我就沒有自私了。所以在前幾天我講那個自私的重要性,每一個人都應該要知道的。

我們出家的人,一定要尊師重道──尊重師長,對這個道要看得特別重要。你不要輕師慢法!尊重師長,師父這當然要尊重;凡是在我以前出家的師兄,也都應該尊重。在道場裡邊,不管理事情的人要尊重管理事情的人;你不能隨隨便便、貢高我慢的。所以這個「道有先後」,有先修道的,有後修道的;你後修道的,一定要尊重先修道的。「德有輕重」,這個德行,有的有大德的,有的就沒有那麼大的德;所以你一定要尊重有德行的人,你自己也要栽培你自己的德行。這是比丘出家先後,一定要尊重這個師長。

那麼比丘尼必須要行八敬法,一定要尊重、恭敬比丘;不可以輕慢比丘,也不可以對比丘有一些個不守規矩的行為,這比丘尼一定要尊重比丘。那麼沙彌,也一定要尊重比丘,你一舉一動,比丘叫你做什麼,一定要恭敬,依教奉行;這個比丘尼要行八敬法,沙彌尼一定要聽比丘尼的這種教導。如果沙彌尼不聽比丘尼的教導,那一定就是不共住;就要遷單,就要還俗去的!不要說自己願意還俗,你自己不願意還俗,都要趕你還俗;因為你太不守規矩,你不是一合相。你做沙彌尼就不守規矩,做比丘尼,那更不得了了!所以做沙彌尼,你如果受不了管,不能守規矩,那就趕快還俗,沒有什麼可客氣的。

這個優婆塞、優婆夷也一定要尊重三寶,要恭敬出家人;尤其想要出家的人,不能對比丘,或者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常常心裡不佩服、不恭敬。所以這一點哪,我們都應該要知道的!你知道這個,就是清淨行;你不知道這個,你那就是濁亂行了。濁亂行,你就不能出離三界,就很容易墮地獄的。所以在這一品文裡邊,都是說這個菩提心的功德;你要是盡濁亂、染污,那就是沒有功德了。

所以「◎爾時」:在說完了〈淨行品〉之後,準備說〈賢首品〉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在菩薩之中的一個大菩薩,他因為經過很長的時間修行菩薩道,他對於一切的道理都明白,所以這一位大菩薩,「◎說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他說完了那個〈淨行品〉。我們出家人哪,一定要都明白那個〈淨行品〉,〈淨行品〉哪,那是一舉一動都要為眾生、都要利益眾生,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無濁亂,就是清淨;你不清淨,就是濁亂。所以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你能以修清淨行,這就有大功德;你若不修清淨行,就沒有大功德了。這個大功德,主要就是不惱亂其他的眾生,不惱亂其他的同伴,不惱亂其他修道的人。這一段文是結集經藏的人說的,那麼這是承前。

「◎欲顯示菩提心功德故」:這是啟後,開啟後邊的文。前邊那一段文,是說的那個〈淨行品〉;〈淨行品〉就是無濁亂的清淨行,也是大功德。那麼這又願意顯示出來,發菩提心這個功德都應該怎麼樣發?所以「◎以偈問賢首菩薩曰」:文殊師利菩薩用偈頌來問賢首菩薩,就說了。

我今已為諸菩薩 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於此會中 演暢修行勝功德

「◎我今已為諸菩薩,說佛往修清淨行」:說我,啊!這是文殊師利菩薩自稱。說,我現在已經為你們各位諸大菩薩來說這個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往昔因地裡面,他們所修行的這個清淨的行門,已經說了。「◎仁亦當於此會中」:這個仁者,就是說的賢首菩薩。仁者!你們也應該在這個法會裡面,「◎演暢修行勝功德」:要來宣說、演暢,就是把修行的勝功德這種的法門,明明白白地演暢說出來,怎麼樣修行能得到勝功德?怎麼樣修行才能幫助這個菩提心?怎麼樣修行才能圓滿菩提心的大功德?

※※※
在金山寺的規矩,以前是先出家的做為班首,那麼後出家的呢,就走在後邊;經過五年的考驗,那麼不是先出家的走到前邊了!要看誰對於道場有貢獻,誰管理這個道場不怕辛苦,能盡心竭力地去做、去維護這個道場;那麼又內裡邊也要修行,外邊又有行持。若要立內功、成外果,那麼就在前邊。要這樣子!因為剛剛一出家,不知道哪一個是真能修行用功,所以就以先出家的做領導;經過五年的考驗,就看誰有責任心,誰對這個修道認識得清楚,對道場也有功,這應該在前邊了。那麼誰若還俗,他再來出家,也可以的,不過又應該在後邊了。那麼在廟上的出家人,要是奉廟上的委派,到某一個地方去了,這回來還可以走到前邊;要是自己出去,願意到什麼地方去住,再回來呢,都應該走到後邊。要是比丘,就要走到比丘後邊;比丘尼,要走到比丘尼後邊;沙彌,要走到沙彌的最後邊;沙彌尼,要走到沙彌尼的最後邊。所以要是不守規矩的,隨時在前邊的都應該走到後邊了。

好像果寧、果護這兩個人是貢高我慢的,在金山寺誰他也看不起;所以現在他們在香港慈興寺那兒住──就是到香港佛教講堂。他們兩個雖然是名字叫比丘,但是都要走到比丘尼的後邊,他們兩個的地位現在是這樣子;那麼回到金山寺呢,應該走到沙彌尼的後邊,走到最後邊!這已經是原諒他們了。本來在香港的時候,最初那一個禮拜,他們走到居士後邊,以後又走到比丘尼後邊;因為他們兩個從來就看不起比丘尼;從來看不起比丘尼,所以要在比丘尼後邊,那麼以後就是果速…等等。凡是自己要出去的人,回來到金山寺,都應該走到後邊,他們是清眾了!因為他們對金山寺沒有什麼貢獻,沒有什麼功德,所以才會到外邊去。他們都是自了漢!那麼這一點呢,每一個人應該要知道!我們維護道場的人,都是擁護道場的;不擁護道場,當然他應該在後邊。
※※※

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用這個偈頌來問賢首菩薩,在問完了這個時候。這兩位大士互相問答,也就是互相為眾生說法,也就是互相代表眾生來請法。文殊師利菩薩,他的智慧是第一,他為什麼智慧第一?他就善學般若,善說般若;般若就是智慧,那麼他也善問般若。這「◎賢首菩薩以偈答曰」呢:他是勝德第一,有殊勝的德行,以殊勝的德行來答這個大智慧的問。所以賢首菩薩就以偈答覆文殊師利菩薩所問的問題。

善哉仁者應諦聽 彼諸功德不可量
我今隨力說少分 猶如大海一滴水

「◎善哉仁者應諦聽」:善哉,就是最好了!好得很!也就是很好。說是現在很好!很好!仁者,你啊,一個仁慈者,你是對一切眾生都有仁慈的大士。應諦聽,你既然問我,那麼你應該代表這一切眾生來諦聽──諦視而聽,就是你老老實實地來聽我為你說給你。

「◎彼諸功德不可量」:顯示菩提心的功德,這種功德是無量無邊的,不可知道它有多少。雖然不可知道它有多少,但是「◎我今隨力說少分」:我以我有限的力量,我知道得很少這種智慧的力量,來說少分;也就少少地說一點,不是說得很多。那麼我說這個少法,譬如什麼呢?「◎猶如大海一滴水」:就好像在這個大海裡邊一滴水那麼少。大海的水是無量無邊的,我只能說出一滴水這麼多多的這個菩提心的功德。

若有菩薩初發心 誓求當證佛菩提
彼之功德無邊際 不可稱量無與等
何況無量無邊劫 具修地度諸功德
十方一切諸如來 悉共稱揚不能盡
如是無邊大功德 我今於中說少分 (此四句自下一節移來)
譬如鳥足所履空 亦如大地一微塵

這個菩薩初發心,「◎若有菩薩初發心」:若有,是本來沒有,那麼現在有了,假設他有了。「菩薩初發心,」:也就是開始信佛的人,方才開始信佛,發菩薩心,想要行菩薩道。那麼在菩薩初發心的時候,應該先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下地獄;皈依法,不轉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不做畜生。這是三皈依,那麼三皈依,這是信佛的一個開始的條件。然後又要受五戒,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種。那麼受了五戒,你能嚴持五戒,就是不犯戒。那麼在這五戒裡邊,每一戒都有五個護戒的善神;你要是守這個五戒,就有五五二十五個善神來保護著你,令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但是可要守戒,你要時時刻刻不犯這個戒;那麼這五五二十五個護法善神,就常常保護著你。

那麼在受三皈的時候,不是在誰的面前都可以受的,這必須要在僧人的面前來受三皈;僧人就是出家人,不是在家人可以替人授三皈的。這皈依佛,就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皈依法,就是皈依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的尊法;皈依僧,就是皈依所有的賢聖僧,也就是出家人。不能皈依在家人,因為在家人他不是三寶;所以這一點,我們所有的人都應該知道!那麼在這個國家,有很多不懂佛法的人去皈依在家人,這是不合法的!那麼皈依三寶,然後這才是佛的一個弟子;你若沒有皈依三寶,就不是佛的弟子。這佛教裡頭,並不是說我剃了頭了,沒有頭髮了,這就是出家人了,不是的!誰都可以剃頭,那麼必須要受戒──受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這都受了之後,這才是出家人。那麼不是受了五戒就是出家人了!必須要受十戒才是個沙彌,受了二百五十條戒是個比丘,再受十重四十八輕戒,這是初發心的菩薩。絕對不可以拿著那個魚的眼睛,就當珠子來用,當珍珠來用,所謂「魚目混珠」,這是錯誤的!

那麼這個菩薩初發心,也不一定就是菩薩了,他是方才向菩薩那條路上走。初發心,就好像種子種到地下,剛剛生出一個芽子來一樣的。生出一個菩提芽,並不是說這就是菩薩了;這是沒有長成的菩薩,沒有修成的菩薩。我們人不但是菩薩,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佛,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沒有一個人不能成佛的;只要你修行,你哪一個人都會成佛。所以這個菩薩初發心,有的發發心,他又不發了;這就把那菩提芽又乾了,變成焦芽敗種──那個芽壞了、乾了,那個芽乾了,那個種子也壞了。

所以有這麼幾句偈頌說得很好,說是:「魚子奈摩羅,菩薩初發心;三事世因中多,及其結果少。」魚子,就是所有的魚到春天牠會下這個蛋,這魚蛋又可以變成小魚子。但是牠下這個魚的蛋是很多很多的,可是其中不能每一個蛋都變成魚;有的蛋就變成魚,有的就不會變成魚,有的就變一半魚,牠又乾了,那個魚就死了,這是魚子。奈摩羅,奈摩羅是一種奈摩羅果,這奈摩羅果開的花最多,花開得最多,但是它結那個果實是很少的,這是奈摩羅果。又有這個菩薩初發心,初發心的菩薩想要行菩薩道,向菩薩那條道上走;可是不容易,有的時候走走,就向後轉了,退心了!就是沒有堅、誠、恒這三個字。

堅,就是堅固。我發這個菩提心,我要發堅固的菩提心;不要五分鐘的熱度,以後就涼了,這是不堅固。誠,要有誠心。這個誠心,是念茲在茲、時時刻刻我都要用功修行。恒,又要有恒遠心。不是一天、兩天我修行,不是一個月、兩個月我修行,不是一年、兩年我修行;要年年我要修行,月月我要修行,日日時時我都要修行,甚至於無量劫我都要修行。要發這個長遠心,這才會走到菩薩那個道路上去。所以若有菩薩初發心,在初發心,你就能有堅、誠、恒這三個字。

「◎誓求當證佛菩提」:在初發心這時候就要發願;發什麼願呢?發「佛道無上誓願成」。我要成佛道,我就要學佛法;學佛法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那麼學佛法就先要斷煩惱,所以要這個「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也就要度化眾生,所以說「眾生無邊誓願度」。你首先要成佛果,但是你要成佛果,先要行菩薩道;你行菩薩道,就要先教化眾生;你要教化眾生,就要先斷煩惱。你若不斷煩惱,好像我,啊!盡叫你們來學大一點的脾氣,這是錯了!那麼要斷煩惱,煩惱沒有窮盡的;沒有窮盡,但是要把煩惱變成菩提;那麼法門很多也要學,佛道無上更要成,所以你要發這個誓願。當證,這個當證是當來;當來一定證得佛果菩提,我要發這個願!不是三天,或者兩天就想要成佛,不是這麼容易的。

「◎彼之功德無邊際」:你能發這種四弘誓願,你的功德是沒有邊際的,你找不著邊際的,太多了,太大了!「◎不可稱量無與等」:這種功德也不可稱量,說不出來多少;你不可用秤來秤它,不可用斗來量它,你也沒有任何的數目可以來和它比的,就這樣多法。

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樣生的?死的的時候又不知怎麼樣死的?這就是來的時候也糊糊塗塗的,被這個無明障住了;去的時候也是糊糊塗塗的,不清楚。來不知道怎麼樣,從什麼地方來的?去不知道怎麼樣,到什麼地方去?所以說:「來時糊塗去時迷,枉在人間走一回。」這白在人間來一次。所以人為什麼要修道呢?修道,就想要來的時候知道怎麼樣來,去的時候知道怎麼樣去;所謂「來明去白,來去自由。」我們人幾十年的光陰過去了,自己本來不想死,到時候又死了;生死沒有把握,沒有自由,所以這個就是越迷越深。我們修道就是要不迷,反迷歸覺;我們眾生就是背覺合塵,諸佛就是背塵合覺。

我向你們各位每一天所講的法,都是用我真誠的心來對你們說的真話。你們每一個人自己好好想一想,我所說的,是對你好?是對我好?你無論哪一個人,我都要和你們說真法;我不願意欺騙你們,我不願意令你們聽來很歡喜,但是沒有什麼用處。我所說的法,我知道很多人都不願意聽,但是不願意聽這個人,這是有一種業障;業障若沒有了,我所說的這個道理,你可以用你真正的智慧來研究,是不是正對你自己所有的這個毛病?這一點,各位要特別用功來研究一下!不要自己保護自己的毛病、保護自己的短處,不願意叫人給說出來,不願意露出來;這個是自己欺騙自己!

「◎何況無量無邊劫」:初發心的菩薩,修行六度萬行,發願一定要成佛──這個菩提的道果;這樣的人,就功德無量無邊那麼多。何況你又在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劫、那麼長的時間,你都修行;不是修一段時間就不修了,向前走一走,又向後退一退?是「◎具修地度諸功德」:具,是具足,就是圓滿的意思。就是所有十地的法門,和六度這個的法門,所有一切的法門都來修行,具足圓滿修行六度萬行一切的功德。

六度,前幾天已經講過了,就是:(一)布施。布施是布施給人,不是叫人布施給自己。(二)持戒。持戒也要自己持,不是叫其他人持的。(三)忍辱。也是要自己來忍辱,不能忍的也要忍,不能讓的還要讓。你修這個六度,就是要依照這個法門去修行。(四)精進。是一天要比一天精進,不能向後退,要精進。(五)禪定。天天在忙裡偷閒,在百忙之中、萬忙之中,也要來修這個定功,修禪定。(六)智慧。因為你能這樣子,才能得到智慧;你若不能這樣子,那就不容易得到智慧。所以這個六度,前邊那個五度都是幫助來開智慧的。你修這個六度,就是要依照這個法門去修行。

「◎十方一切諸如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悉共稱揚不能盡」:他們完全都稱讚初發菩薩心的這個人;不能盡,啊!不能窮盡,稱揚讚歎永遠都不能窮盡的。

「◎如是無邊大功德」:說是像前邊所說,長劫來修行這個六度萬行,發願一定要證得佛果;像這樣子,這是無邊的大功德。「◎我今於中說少分」:我現在在這麼多的功德裡邊,我只說了一點點,說了少分。少到怎麼樣程度呢?「◎譬如鳥足所履空」:就好像飛鳥在空中所走的路那麼少。這個飛鳥遍虛空走,也沒有那個鳥的足跡──「如鳥飛空空無跡」;所以鳥在空中飛,空中沒有一個路。也就好像在虛空中那個鳥飛沒有路那麼少。「◎亦如大地一微塵」:也就好像在大地上來說,只一粒微塵那麼多。大地這個的微塵是很多啦,我所說的這種功德,就好像其中一粒微塵那麼少多。(雖然不論多、少,師父都習慣用「那麼多」來形容;為兼顧特色與通俗,凡不容易被一般讀者誤解處,保留用「那麼多」,否則就改用「那麼少」。以後同此。)

菩薩發意求菩提 非是無因無有緣
於佛法僧生淨信 以是而生廣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饒自樂大名稱
但為永滅眾生苦 利益世間而發心
常欲利樂諸眾生 莊嚴國土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 證菩提故而發心
深心信解常清淨 恭敬尊重一切佛
於法及僧亦如是 至誠供養而發心
深信於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無上大菩提 菩薩以是初發心

「◎菩薩發意求菩提」:菩薩他發這個心,求菩提道──這也就是初發心的菩薩。「◎非是無因無有緣」:都是有他那種的因緣,不是沒有一種因、沒有一種緣,他就發心了。都是遇到善知識來給他說法,教化他;那麼他聽法聽明白了,有這種的因緣而發菩提心的。「◎於佛法僧生淨信」:那麼對於佛、法、僧這三寶,他都生淨信了。佛是三覺圓、萬德備的,所以叫佛。三覺,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覺他也圓滿,自覺、覺他這兩種都圓滿了,覺行也圓滿了(覺也圓滿了,修行也圓滿了),這叫佛。法,就是一切一切了生脫死的方法。僧,是僧人;就是四個人以上,四個比丘以上,才謂之僧。所以有五比丘,這就成為僧了。生淨信,對這個佛、法、僧三寶,都生一種清淨的信仰。「◎以是而生廣大心」:以信佛、信法、信僧這種的因緣,而發這個廣大菩提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這個廣大菩提心,不是為了求世間的快樂,所以說不求財、色、名、食、睡這五欲。「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個財,就是貪求一切的財。色,就著住一切的形色。名,著住到這個名上了;我這個名字叫什麼什麼,越大越好!著到這個名上了,想要一個大名稱。食,又想要吃好東西。睡,又歡喜睡覺。財、色、名、食、睡,這是地獄五條根,向地獄裡走的五條道路;那麼這發菩提心的人,不是為求的這個,也不是為求財色名食睡,及王位,或者做一個國王。啊!做個國王、這貴為天子。「◎富饒自樂大名稱」:或者富有四海,那麼所有這個世界的財產、土地,都歸我所有,富饒自樂;或者想要得一個大的名譽,名譽越大越好!好像歐納西斯做那個船王,然後結果是氣死了──被一個太太給氣死了。那麼這個是樂中之苦啊!「大名稱」:或者想要得一個大的名譽,名譽越大越好。

「◎但為永滅眾生苦」:為了什麼發菩提心呢?就因為想要令眾生的苦惱滅除去了,想要令眾生沒有苦惱。「◎利益世間而發心」:又想要令眾生離苦得樂,要利益世間一切的眾生。要令眾生離苦得樂,而發這個菩薩心、而發這個菩提心,完全不是為自己。

「◎常欲利樂諸眾生」:常常地發願要利樂一切的諸眾生,所有的眾生我都要對他有利益,要拿出我自己的血和自己的汗、身心性命,來利益眾生,來教化眾生。「◎莊嚴國土供養佛」:自己發願要回向諸佛國土的莊嚴,來供養十方諸佛。

所以我們那個回向的偈才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我們願意以修道的這種功德,來莊嚴諸佛這個國土,諸佛的淨土。「上報四重恩」,往上說,我們要報四重恩。四重恩是什麼呢?就是天地、父母、師長、國王,這四重恩。天地,天來蓋著我們,地能載我們,這有覆載之恩;父母有養育之恩,師長有教育之恩,國王有保護之恩。這四重恩,我們都應該報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往下我們救濟地獄、餓鬼、畜生的這種苦,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若有知道我們所修行、所做的這個佛事──開這個法會——講經的法會;所以說「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那麼都令他們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盡我們現在這一報身。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這就是報身。「同生極樂國」,大家都一起生到極樂世界去!都要發這種願。發這種願,才能成就這種的願力。所以莊嚴國土供養佛,就是這供養十方諸佛。我們有一點力量,就來供養佛;有一分力量盡一分力量,有十分力量就盡十分力量,來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我們要受持正法。什麼叫正法呢?就是佛所說的這個四諦、六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這都是正法。受持正法,我們就要依這個法來修行,受持這個正法。修諸智,修一切的智慧,不是單單修一種智慧,要修種種的智慧。「◎證菩提故而發心」:證菩提,我們為了要得到無上大菩提──就是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因為我們要求無上正等正覺這種果位,這種覺的果位──因為這個,我們才要發菩薩心,行這個菩薩道。

「◎深心信解常清淨」:我們以這個深心──也就是深信──深心信解,常清淨,常常要守這個戒律;守戒律就是清淨,你不守戒律就不清淨了。所以要深心信解,深心,就是堅、誠、恒這種心,你能心裡堅固,又誠,又有長遠這種信心;信解,然後你明白了,常常自己修這個清淨行,修清淨沒有染污的這種行。「◎恭敬尊重一切佛」:那麼你想要清淨,你就要信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又要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也要尊重。這個恭敬、供養、親近一切諸佛,來修種種的功德──這個功德,就是你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了,這都有功德了。

「◎於法及僧亦如是」:這不單恭敬尊重一切佛,也要恭敬尊重一切法,也要恭敬尊重一切僧;所以說「於法及僧亦如是」對於法和僧,也像恭敬佛那麼樣子的。這三寶是平等的,你恭敬佛就是恭敬法,恭敬法也就應該恭敬僧。為什麼呢?你想要成佛,一定要明白佛法;你不明白佛法,你就不會成佛。你想要明白佛法,一定要跟僧人來學佛法,因為法賴僧傳。所以就是到什麼時候,這個佛法都是僧人來傳的;不是說有一些個有學問的人能傳佛法,不是的!這個法賴僧傳。因為這樣子,你想要學佛法,必須要跟著僧人來學;你想要學得成佛、學佛法,你一定要有誠心,要恭敬尊重三寶。「◎至誠供養而發心」:所以才說你要至誠,至誠懇切,沒有一絲一毫的我相,沒有我見,沒有我執;把這個我見、我相、我執都空了,而發這個菩薩心。菩薩初發心,就要發這種真誠的心!

「◎深信於佛及佛法」:你學佛一定要深信、切願、實行,這叫信、願、行三資糧。你學佛的人,你沒有信心也不能成佛,你不發願也不行;你發願,你若不實實在在做去,也不行。所以你要有深信、切願(就是時時刻都要發願),又要實行。你有深信、切願、實行了,這是成佛的三資糧──三種的盤費、三種的旅費。就好像你想到什麼地方,你要預備一點錢;這個信、願、行,就是到佛果的位的一種的旅費,所以叫三資糧。

那麼佛法僧你若信了,你還要信這個菩薩,所以說「◎亦信佛子所行道」:佛、法、僧你若信了,你還要信這個菩薩;所以也要相信菩薩所修行的這個道路。所以修行它是最平等的,你誰能真正看得破、放得下,真正依法修行,誰就能有所成就;你誰要是不能看得破、放得下,真正依法修行,誰就不能有所成就。這一定要真了,要一真一切真,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要這樣子!「◎及信無上大菩提」:還要相信這個無上的大菩提法──就是成佛的這種法。「◎菩薩以是初發心」:這個初發心的菩薩就以前邊所說這種種的功德、種種的因緣,而發菩薩心,做為一個初發心的菩薩。

那麼今天這個經就講到這兒,等一等你慢一點翻譯;大約到九點鐘,可以翻譯完了。我今天因為有一點事情,要早一點走了,我不等著你翻譯了;你們各位還是誠心一點聽,我雖然走了,還是沒走。你們誰要是不聽,我明天就要考驗你們,明天要來問一問今天講的什麼; tomorrow night have test. 誰若不注意,要睡覺,明天就考不上!

弟子:歐納西斯被氣死了,是哪一位?
上人:歐納西斯,就是希臘那個船王。他是因為兒子死了,他兒子那個飛機被人給破壞了;他明明知道是誰破壞的,但是他也找不出證據來,所以就氣。由那麼一氣,就氣死了!他想用錢買,看看是誰把他兒子給殺了;他那時候要給多少錢叫人告密,也沒有人告,所以以後就氣死了。你看!一個兒子在飛機上失事死了,這不是氣死的嗎?

弟子:三資糧、盤費、旅費,好像坐船要先給錢那個意思,三資糧?
上人:資,就是錢是資料的資。糧,就是糧食的糧,好像你到什麼地方去,要準備一點旅費、帶一點東西吃,這叫資糧。資,就是錢;糧就是吃的東西。好像你要到某一個地方去,怕買不到東西吃,自己帶一點麵包、牛油,帶一點cheese(起司),這就是糧。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涅槃無上道

前面講要有深信、切願、實行。為什麼要說這個信呢?這是說的佛法猶如大海,唯信能入。你有一個信心,才能入到佛法的大海裡邊;若沒有信心,這個佛法你就不能得到它佛法的好處。你若沒有信心,就猶如裝上這個電燈,你沒有接電那個開關,那個電燈不會現出光明。你對佛法要是沒有信心,你也得不到這種智慧的光明,所以這個信是很要緊的。

那麼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元,就是這個道的一個修行的第一方法來修道。你若有信心就能修道,沒有信心就不能修道,所以這個信就是修道的一個根本。這個「元」字,元字是《易經》上所說的。《易經》上第一句話是「乾」,就是乾卦。乾卦,就是乾三連;這三橫都是連著,它沒有斷開──坤卦就是六斷,斷成六個。乾卦只有三個,都連著的,這是屬陽的,陽中之陽,是陽到極點了,這是乾卦;所以《易經》上,接下去就說「元亨利貞」。那麼現在這「道元」就是這個「元」字。這「元」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善長──善的頭一個;那麼也就是修道的頭一個、第一個,也就是一個開始。修道的一個開始,所以說「元」是善法中的第一法,就是指這個「信」。這個「亨」,就是一個嘉會,一個好的聚會,一個好的開始。有的地方當「亨通」;萬事亨通,就是什麼事情都順利了。這亨就是一個嘉會,一個好的聚會,一個好的開始。「利」,利就是利物,利益一切物。利益一切物,這就要合乎義理,所以說義之和也;義之和也,就是合乎這個義,這是這個利字。貞,就是做事情的一個骨幹,也就是事體一個貞幹。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正正經經地去做這個事情,不要不好好幹事;這貞者,幹也,就是對一切事都要好好地去做去。這是「元、亨、利、貞」這四德,君子有這四種德行,所以才能利物,才能處事都吉祥。那麼現在這一句經文,只是這一個「元」字。道元,就是修道的頭一件事。

功德母,功德:功,要你立功;德,要你做德。怎麼樣立功?譬如:你建立道場,幫著道場來做一切的事情,這都是在這兒立功的。功圓了(你這個立功立得圓滿了),德也成就了,那你這個道業也會成。你若不立功,不做對人有益的事情,這就沒有德行;沒有德行,你修道就不容易修行。所以修道的人怎麼叫大德呢?大德,就是要有大的德行;有大的德行,就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癡心,這就是有大的德行。那這個信呢,就是道的頭一件事,也是功德的母親。這個「母」的意思就是生養,生養來教育。那麼就好像我們人的母親,這個信心也是功德的母親,就是一切功德的母親、一切功德的母體,所以說「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這本來是個長(音「常」)字,但是要劃一個上聲的圈,所以讀成一個長(音「掌」);長養,不是長(音「常」)養。你要是不認字的人一讀,讀一個長(音「常」)養,那就不明白這個意思了。這長,就是往前長;由小的長大了,由大的又長老了。那麼這個長養,長養什麼呢?長養一切諸善法。一切,這裡邊包括所有一切的善法;一切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五根、五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菩提、八正道,這一切的善法都包括在這裡邊。這個信才能長養這一切的善法,六度、萬行、四諦、十二因緣,這一切的善法,都由這個信心才能生長、才能培養。你若沒有信心,就好像你種什麼種子到地下,沒有水份,沒有太陽光,沒有這種種的因緣,它就不生。那麼這個「信」呢,對一切的善法,也就好像水份,也就好像太陽光,也就好像種種的助緣是一樣的,所以長養一切諸善法,所有的善法都能長出來。

「◎斷除疑網出愛流」:這個修道的人哪,最要緊就是不生懷疑心!你對一切佛法要深信不疑,斷除一切的懷疑。所以說:「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一起便途迷。」「修道之人心莫疑」,你修道的人,心裡不要生一種疑感心;「疑心一起便途迷」,你一生疑惑心,前邊那個路啊,你就不認識了,你就迷失正當的路途了,會入這個歧途了!所以現在要斷除這個疑網。這懷疑就好像一個網似的,把你網住了,你得不到自由了;你一生懷疑心,和佛的智慧就不能合而為一了,本有的智慧就現不出來了。

出愛流,這個愛,人人都有這個愛的,所以不能說這個愛是不好;所以啊,愛情、愛情,一切眾生所講的就是這個愛情、情愛。那麼為什麼要出這個愛流呢?因為我們這一切的眾生,都是因為這個愛欲而生、愛欲而死。生也就因為愛欲生來的,死也還是因為愛欲就死去了。你若想了生脫死,所以一定要把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得到自在;你把它明白了,不被這個情愛所迷,在這個陣裡邊能把這個陣打破了!打破這個陣,這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說:

酒色財氣四垛牆 許多迷人在裡藏
有人跳出牆兒外 就是長生不老王

「酒色財氣四垛牆,許多迷人在裡藏」,這四面都好像牆似的,這個人都在這裡頭個酒,喝酒、色,貪這個色、財,貪財、好氣──修道的人哪,往往對這個氣也放不下,有什麼事情就發了脾氣了。酒、色、財、氣,這個好像四邊的牆一樣,很多迷的人哪,都在這個牆裡邊來藏著;就是被這個酒、色、財、氣,好像個監獄似的,把他人關到這個監獄裡。「有人跳出牆兒外」,如果有人把酒、色、財、氣,都把它看得破了、放下了,跳到這個牆外邊去了;「就是長生不老王」,就會能了生死了。那麼我們人不怕有這個愛欲,不怕有這個愛,只是怕不認識;若能認識它了,那麼就不被它所迷了。

「◎開示涅槃無上道」:佛是開示一切眾生了生脫死這個涅槃的無上的道果的,成就常、樂、我、淨這四種的德行。這是佛教我們一切眾生,都入這個佛法大海裏邊;而第一個要緊的,就是要有信心。
上人:你翻譯?
弟子:嗯!
上人:不怕?
弟子:怕。
上人:怕也要翻譯,拿出勇氣來。

信無垢濁心清淨 滅除憍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財 為清淨手受眾行

「◎信無垢濁心清淨」:真有信心,就沒有一切的垢;垢,就是濁垢。濁垢,也就是一切的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你真信,要信真正的法,不要信那個旁門外道,或者天魔外道;那個越信越迷,越信越不清淨!根本他們也不知道什麼叫清淨?所以說:信無垢濁心清淨,你有真正的信心,就會現出你本有的那個清淨的自性來。我們清淨自性的光明為什麼不現出來?就因為有這個垢濁,垢濁就是一切不乾淨的思想、染污的思想;那麼有所染污,你心裡就不清淨了。心裡清淨,智慧就現前;心裡不清淨,這愚癡就現前了。

「◎滅除憍慢恭敬本」:你有信心,就會沒有憍慢心了;沒有憍慢心,就有一種恭敬心。這個信,就能消除你的憍慢心。憍,就是驕傲,有一種驕傲心,看誰都看不起;慢,就是輕慢。你輕慢一切的同修、同門,這都叫輕慢。你驕傲,有一種驕傲心,看誰都看不起。你盡驕傲啊,看誰也看不起,將來要做什麼呢?我告訴你,就做那個駱駝。駱駝,就是在脊背上長兩個坨肉的那個東西的動物;人騎到那個牠身上,牠那個脖子是這麼樣子伸長了,頭是這麼樣子,抬得很高的。牠很高,因為驕傲就是很高,你看牠長得很高的,比誰都高,比馬、比牛都高!那個脊背上有那麼兩個坨肉的東西,人騎坐在那個上邊。這個駱駝有本事,牠能不喝水,怎麼樣渴牠也不怕的;所以在沙漠的人都要騎著駱駝走路,走幾百里地也不用喝水的,牠有這個本事。那麼從什麼原因牠做這個呢?就是從驕傲那兒來的。無論你們哪一位,你要是覺得有驕傲,你就出家之後,還不把驕傲這種習氣取消了,將來就會做駱駝。做駱駝,這是一樣;再愚癡的,做什麼呢?還會做那個大笨象,elephant。那個駱駝我不知道叫什麼?elephant就是大笨象。這都是由驕傲、輕慢,對人沒有恭敬心,才生到畜道裡邊去做這兩種動物的東西。有人就想了,說:「嘿!這兩種動物東西也不錯啊!」不錯?那你就去試一試看囉!

恭敬本,你沒有這個憍慢了,就生出恭敬心;所以這個信就是恭敬的根本,你有信心,就會恭敬人、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恭敬長上,所以就不會有不恭敬心。你若有驕傲,就沒有恭敬心;沒有驕傲了,就有恭敬心。

「◎亦為法藏第一財」:也就為這個十法藏的第一財。這十法藏,你們願意知道,可以去查一查佛學辭典。第一財,這個十法藏有十種的財,它是第一種財。「◎為清淨手受眾行」:也就是他身、心都清淨,所以這個手也清淨,能修持一切的佛法。所以我們修這個大悲法四十二手,這四十二手都叫清淨手;你有這種四十二手了,才能利益眾生,教化眾生,能以受持一切的法門。

(編按:因為每天翻譯,由弟子輪流;今天的翻譯者是第一次翻譯,有些害怕,所以上人鼓勵他。)
我們大家這是練習嘛,不需要怕,你就這麼想:我就是翻譯得不好,我就願意翻譯不好,你們願意翻譯好嗎,我就願意翻譯不好,啊!那就有勇氣了。我再給你們念念下面那四句偈頌,你們都記得,明天我再講,今天因為時間已經到了。
信能惠施心無吝 信能歡喜入佛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來地
今天因為有客人來,你又是頭一天翻譯,所以我們就偷工減料,把這個時間縮短了一點。今天我是沒有照那個本子念的,明天他們也都應該給我念出來,也像我這麼不要本子,就能背得出來這四句偈頌,那才算。Who memory very good, my memory very no good. Everybody have question?(誰的記性很好?我的記性很差,大家有問題嗎?)

信能惠施心無吝 信能歡喜入佛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來地

原來你們都是這麼聰明,不用記就都念得出來了。
「◎信能惠施心無吝」:這是說你若有信心,就什麼都會捨得;內而身心,外而世界,都能惠施給一切眾生,心裡也沒有一個吝嗇的心──吝嗇,就是捨不得的心。什麼都能捨,什麼都能布施,這是什麼力量呢?就因為你有信心的力量,這信的力量。「◎信能歡喜入佛法」:你若有信心,又可以深入如來這個佛法的大海,歡歡喜喜地來學習佛法;不會因為佛法太深了,或者太妙了,或者學不完,就生一種退卻的心,就生一種退心了。不會的!你有信心,就只有精進,不會後退的;你因為只有精進,歡喜精進,才能深入佛法的大海裡邊去。

「◎信能增長智功德」:你有真正的信心,才能增長你智慧的功德;你若沒有信心,這個智慧的功德就都不會增長了。你有信心這個力量,所以一天比一天這個菩提心會增長;你菩提心增長,就是智慧功德都會增長。「◎信能必到如來地」:你信,要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自己一定會成佛,將來一定會證得佛果;信他,我成佛了之後,我又可以度脫其他的眾生,信他們也一樣成佛;信一定有這個事現出來,也一定會有這種的理,這種道理。所以這個信是最重要的,你有信心的力量,才能到如來這種的地位,到如來這種的覺地。

信令諸根淨明利 信力堅固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 信能專向佛功德

這個信能成就一切的功德,所以在六種成就,第一種就是信成就。你若沒有信心,對佛法就沒有法子能明白;你有信心,才能得到諸根圓滿。所以說「◎信令諸根淨明利」:這個諸根,就是一切的善根,一切的善根才能生長出來你這個諸根圓滿;你若沒有善根,那個諸根都不會圓滿的。眼睛,或者長一個三角眼睛,或者長一個四方的鼻子,那麼耳朵也不像耳朵的樣子,鼻子也不像鼻子的樣子。諸根不完具,也不明利;眼睛看東西看不見,耳朵聽聲音也聽不清楚,這都是不明利。眼睛能看這個秋毫之末──秋毫,就是秋天那種毛的尖;那是最細的、最不容易見的,你能看得見,這是明。說是有這樣的人,隔著四十里地,他能看見蚊子喘氣,有蚊子呼吸氣,他能看得見;但是一出門口啊,被一頭條牛絆倒了,他沒看見這個頭牛。四十里路能看見蚊子喘氣,可是一出門口就被一頭小牛把他絆倒了;那頭小牛那麼大他看不見;這都是沒有這麼個道理,不是真正的明。那麼淨明利,淨,就是清淨;六根清淨,六根都圓滿。明,是那個根——眼、耳、鼻、舌、身、意,這諸根都圓滿。怎麼樣才能令諸根圓滿?就是信所成就的;你有信心,做種種的善事,栽培你的善根,才能得到諸根的淨明利。

「◎信力堅固無能壞」:你這個信力還要有堅固,要繼續繼續不斷的這種信心。不是信了五分鐘就不信了,然後再信一信;再信五分鐘又不信了,又不信十分鐘。這麼樣子忽進忽退,這就是信力不堅固。信力要堅固,你有一定的宗旨;做一件事情從始至終,一定要本照自己這個宗旨去做去。譬如:「想修道、來研究佛法、我想要成佛。」你這種的宗旨要堅固,宗旨堅固,就是這個信力堅固;信力一堅固了,任何的逆境來了,都不能壞。逆境,就是很不順利的這種境界來了。不順,就叫逆;就是令你生煩惱,令你退失菩提心,這就壞了。為什麼壞了呢?就因為你信的力量不堅固。你若是信的力量堅固,就是什麼魔障來了,什麼境界來了,我都不被這種境界所搖動,抱定我們的宗旨;也就是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宗旨去做事去,所以叫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你有信心哪,這一切的煩惱就都會滅了。你為什麼生煩惱,就因為你沒有信心;有信心,一切的根本煩惱、無明都會破了,貪、瞋、癡也都會沒有了。「◎信能專向佛功德」:你有這個信心,將你所有一切的功德都迴向諸佛,做為諸佛的功德;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的功德來成就自己的功德。所以這要專一,這個專向,就是專一;專一來迴向諸佛,把這一切一切的功德都迴向給諸佛。

信於境界無所著 遠離諸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 示現無上解脫道

「◎信於境界無所著」:你有信心,能打破一切困難的境界。這個境界有順的境界,有逆的境界;有善的境界,有惡的境界;有歡喜的境界,有煩惱的境界。你若有信心,對這一切一切的境界都無所著了,不執著了。所說的:「見事醒事出世界,見事迷事墮沈淪。」「見事醒事」,你見到什麼事,就覺悟什麼事,「出世界」,這就是出世界了。「見事迷事墮沈淪」,你見著什麼事,你就迷了──迷,就是沒有智慧,對這個境界認不清楚了;認不清楚就有所執著了,有所執著就會墮落。那麼你若有真正的信心,無論是善境、惡境、順境、逆境,你都能處之泰然,就覺得很自在、很平安的,沒有一切的煩惱;就因為你沒有執著了,這都是信的力量。

「◎遠離諸難得無難」:你有信心了,就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本來看著好像不好,結果呢,得到吉祥。遠離諸難,諸難,就是或者火難、水難、賊難、刀兵難、風難…;這個難啊,有很多種,譬如地震的難、旋風的難、颶風的難,瘟疫、疾病的難、交通的難。種種發生意外的這種難,都可以遠離開。為什麼得到遠離的呢?就因為你有信心。有信心,所謂「信者得救」;就一切一切都是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晝也吉祥,夜也吉祥,晝夜六時常常都是吉祥的,所以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你有信心,雖然也會有的時候有魔障來惱亂你;但是因為你有信心,所以能勝過一切的魔,能超出去。信的力量,就能把這個眾魔的路都超出去了;就不會誤入歧途,不會走錯路,不會到魔王所走的那個路上去。這也因為你有真正的信心,信能成就一切的諸善根;所以就能超出眾魔的這種羅網,這種道路。「◎示現無上解脫道」:那麼你有信心了,所以諸佛就會示現出來這個正路、解脫路,令你得到解脫、自由;不被這個魔王惱亂,不被魔王所迷。得到解脫、自由的這種道路。

※※※
上人:誰有什麼問題呀?

果真:佛教徒很清楚明白這個信心就是修行的根本,沒有信心,不會進步、不會精進。可是這個信心比較難,好像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那麼將來在美國,佛教徒怎麼樣可以令人得到這個信心?好像在美國青年都是對於科學有信心,或者對於賺錢有信心;他們還沒有聽到佛法,不知道佛法是怎麼一回事,很多人都是這個態度:不需要信心。所以,我們佛教徒將來怎麼樣可以開始令人得到這個信心,或者可以增長這個信心?

上人:這個信心呢,有自己有信心,有他人有信心。自己有信心,那麼對佛教已經研究過,覺得它這個道理是真實不虛地可信,再沒有比這個理論再高超的;它的確是可以了生脫死,這種種的道理都是比科學更圓滿、比哲學更圓滿,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學問能可以比的,這是自信。至於令他人信呢,就要自己好好去修行去、好好實行。好像那個馬勝比丘,他威儀好,行住坐臥,他都有一個好樣子;所以舍利弗和目犍連一見到他那個威儀,就生一種信心了。說:「啊!你怎麼這樣好呢?你一定有個師父!你師父是誰啊?」這個馬勝比丘說:「我師父是釋迦牟尼佛。」那麼他們就即刻去見佛,這就是生信心。

在這個國家是信科學、信這個錢,你要是有比科學、比錢更值得他信的,他一定要信的。好像果逾、果道,他們兩個人三步一拜,影響了很多人對佛教都有少少的認識,這都是令其他人生信心的一種情形;但是也有因為這個毀謗的,那這是又當別論了。這個世界事情就是這樣,你有說好的,他就會有說壞的;你有信的,就會有不信的。

怎麼樣子能令人生信心呢?這個還沒有定法,沒有一定的,這就看種種的因緣。譬如佛教徒都往好那麼好好做,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受五戒,修十善,不講他人的是非;那麼久而久之,一般人一看:「哦!他們這個 personality very good!(品性很好)」他就有信心了嘛!你自己光說怎麼樣叫人信心,那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實行來表現,那個人他自然就相信了。所以,這一開始是不容易,一定要人人都實實在在去做去!為什麼我們這麼苦?也就是想令人生一種信心;我們自己信佛了,我們也想令其他人都生信心。我們現在在這兒,都是影響其他人生信心的一種行為。你明白嗎?你覺得這個答覆怎麼樣?
※※※

信為功德不壞種 信能生長菩提樹
信能增益最勝智 信能示現一切佛

「◎信為功德不壞種」:這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四十二位的菩薩、法身大士,若加上十地,就是五十二位。所有的這每一個位子,都是信心做他的基礎。那麼這個信,怎麼才能生出一種信心?昨天晚間,果真問這個問題,這是很重要的!孔子也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老百姓對皇帝一定要有信心,來擁護這個皇帝。我們學佛法的人,先要對於佛法生出一種信心來;這個信的根要紮到金剛上、紮到石頭上,不要種到這個土裡邊或者灰堆裡邊,因為土裡邊和這個灰堆都不堅固。你必須要把這個信心建立在堅固不搖動的金剛上邊,猶如金剛那麼堅固,永遠都不會搖動;你把這個基礎立好了,你所做的功德就不會壞了。

我們想要影響其他人生一種信心,我們自己就要實實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謂「依教修行」,依佛所說的教法去修行。這個修行,我們知道一點就修行一點,知道多少就做多少;我們不知道的,那也不需要勉強。譬如,我們知道不殺生,這是好的,我們就不殺生;知道不偷盜是佛的戒律,我們就不偷盜;知道不邪淫,我們就不邪淫;知道不打妄語是佛的戒律,我們就不打妄語;知道不飲酒是佛的戒律,我們就依照這個法去修行。你能依法修行,那麼世界上有眼睛的人也很多,不是完全都沒有眼睛的;那麼他會認識你,就來隨著你學習佛法。所以這令人生信,必須要先自己本身立得住;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你要是有一個好榜樣,做得很正確的、很正當的,沒有邪知邪見;一般人自然你就不叫他去用功修行,他也自然會用功修行了。你自己若是不正當,不依著佛法去修行;你叫其他人依著佛法修行,沒有人相信的。因為什麼呢?你沒有實行,你沒有真實的德行、真實的道德;所以你盡用口頭禪來教化人,那其他人心裡不佩服的。所以信為功德不壞種,這個信就是所有一切功德的種子,這個種子不會壞的。

「◎信能生長菩提樹」:你有了信的力量,你這個菩提樹──菩提樹也就是一個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就一天比一天生長,大一點。「◎信能增益最勝智」:你有了信心,這個基礎打好了,智慧一天比一天也就會生出來了,也就會長大了。你若信心不夠,就不會得到增益最勝的這種智慧。「◎信能示現一切佛」:你有信心,也能示現一切諸佛的剎土,一切諸佛的剎土都會示現在你面前。所以這個信心是很要緊的,自己的信心也要緊,也要影響其他人生一種信心,也是非常要緊的。

是故依行說次第 信樂最勝甚難得
譬如一切世界中 而有隨意妙寶珠

「◎是故依行說次第」:因為前邊這幾句偈頌說,你要是有真信心,生出一種真信、深信、切願、實行,然後你也能示現到一切佛的面前,一切佛也能示現到你的面前,那麼互相示現;這就是一種信心的感應道交的力量。因為這個,所以才依照這個修行的法門、修行的次第,而來說說這個修行的法門。次第,就是一步一步的,來說這個修行的法門。

「◎信樂最勝甚難得」:你能有深信,能有這種堅固的信樂,就是你願意;這個是最殊勝的、最難得的,是很不容易得到這種的信樂。「◎譬如一切世界中」:這有一個譬喻,這個信就譬喻所有這一切的世界裡邊,「◎而有隨意妙寶珠」:在這個世間上有如意寶珠,這個信也就和這個如意寶珠一樣的。由這個如意寶珠,能流出一切的妙寶;那麼由你這個信的寶珠裡邊,能流出一切的妙法門。所以這個信是修行最根本的一個基礎的法門,我們想要明白佛法,一定要拿出來真信心。真正的信心是不自私、不自利,沒有貪、瞋、癡,勤修戒、定、慧,這就是具足真信的一個基本的條件。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持戒修學處
若常持戒修學處 則能具足諸功德
戒是開發菩提本 學是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學常順行 一切如來所稱美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興集大供養
若能興集大供養 彼人信佛不思議

「◎若常信奉於諸佛」:學佛的人應該常常對佛生出一種信心,不要將信將疑。你若能時時刻刻常常地信佛,信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則能持戒修學處」:你因為有信的力量,所以就能持戒了,堅持這個戒律。你若能堅持戒律,這就是依教修行,修行一切的法門。「◎若常持戒修學處」:你若能不間斷、常常地依照佛所教化的這個教理來修行,來持戒修行;「◎則能具足諸功德」:你久而久之,經過一個長遠的時間,信心不退,向前精進,持戒修行,時間久了,你就能具足一切諸功德的力量。一切功德力量你具足了,你就有希望早成佛道。

「◎戒是開發菩提本」:你能持戒,又能修學。究竟什麼叫戒呢?戒就是止惡防非,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你能諸惡不作,就是息滅貪、瞋、癡;你能眾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那麼你勤修戒、定、慧,這就是開發菩提本──開發這個覺悟的一個根本的法門。你若要覺悟,一定要持戒;你想持戒,一定要先有信心。你信這個戒,所以才能持戒;持戒就是開發你菩提覺路一個根本法門。

「◎學是勤修功德地」:那麼學,就是學習;學習一切的法。你若不學,就不會明白;你想要明白,就要時時刻刻地來溫習、學習,要「學而時習之」。你學,不是說是學一次就算了;學完了之後,又要溫習。「溫故知新」,你把以前學的那個溫習了,溫習然後又知道一些個新的,這叫「溫故而知新」。所以在〈論語〉上,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說我所學的,我又要時時刻刻來溫習它,這不也是很快樂嗎?所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悅乎,就是喜悅、快樂。那麼你學是勤修,就要勤修。勤修什麼呢?勤修功德地;你所有一切的功德,要很勤力地來栽培這個功德,灌溉這個功德。就是你要栽培這個功德,就好像種田似的,你把它栽上,又要培上一點土,栽培這功德。灌溉,就是你用一點水來澆一澆它,令它長得新鮮一點。那麼這個學,也就是栽培這個菩提樹,增長這個菩提果──果實,所以就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學常順行」:你要很尊重這個戒律,依照戒律去修行。依照所學習的去修行,這叫「常順行」。你不違背戒律、不破戒、不犯戒、不輟學──輟學,就是不學習了。「◎一切如來所稱美」:你能這樣地持戒修學,這十方三世一切的如來都所共讚歎你;他們都會稱揚讚歎你,說你是佛教裡頭依法修行的一個善男子,那麼常常來護持你。

「◎若常信奉於諸佛」:這個信佛啊,要常常地信,常常信奉、不間斷地信奉,也就是時時刻刻地都要信奉,這叫常。常就是不間斷,繼續接接連連不間斷,來信奉於諸佛。奉就是侍奉,或者供佛這個香,或者用花來供佛,用種種的香花來供養於佛,奉獻於佛。你若能這樣子,「◎則能興集大供養」:你能常常供養佛,供養的時間久了,這就集中起來,這可以說是一個大供養。你用這種信奉興起來,做這種廣大的供養,供養於佛,廣修供養,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叫「興集大供養」。

你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將來的眾生也會興集大供養於你。你成佛的時候,又有其他的眾生來供養你;以廣大無邊這種供養,那麼也是時刻不間斷。所以說「◎若能興集大供養」:你如果能以發廣大心、修無量行,來興集這個廣大無邊的供養,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三寶。所以在佛教的國家,有的人就供養千僧,這叫打千僧齋。所謂「一個羅漢一份齋,羅漢不來齋不來。」你若供養一千個僧人裡邊,就會有一個羅漢來應供。你能供養一個羅漢,就勝如供養百千萬億出家的比丘、比丘尼;這個羅漢,他是出世的聖人,你能供養,這就功德無量。所以說若能興集大供養,「◎彼人信佛不思議」:這一個人他信奉諸佛的這種功德啊,就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說不完那麼多,數不盡那麼多,所以說是不思議。

弟子:羅漢不來齋不來?
上人:供齋的齋嘛!羅漢若沒有來,供羅漢那個齋,它也不來;羅漢若來了,齋就來了。齋菜,vegetable。

若常信奉於尊法 則聞佛法無厭足
若聞佛法無厭足 彼人信法不思議

前邊那個偈頌是講的人信奉佛寶,那麼現在是信奉法寶。所以說

「◎若常信奉於尊法」:你若信佛,就應該信法,因為法是佛所說的;你若單信佛不信法,這是不能入佛法的大海裡邊去。所以才說假設若有人,能以常常地信奉佛所說的一切尊法──就是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經典;「◎則聞佛法無厭足」:就常聞佛法,沒有厭足的時候。因為有信的力量,你若聽講經說法,什麼時候也不會說我聽夠了,我不要再聽了。

這個聽法,不是說天天我聽這個法,對我就一定有什麼利益了,我就開了什麼樣的智慧。不是這樣子!那麼真正信佛、信法的人,不希望得到什麼利益、什麼好處;你若想得到好處、得到利益,這還是有貪心。那麼在這個不貪而常常聽法,常常聽法還沒有貪心,這樣子;就拿著學習佛法做為自己吃飯、穿衣服、睡覺,正常的功課一樣,不要有所求。你有所求了,那就是妄想生出來了;妄想生出來,就與道不能合一。與道合一,就一切的妄念都沒有了;要止住這個念,不動這個念!你能不動念,就是清淨;你能不打妄想,也就是清淨;你能以一念不生,也就是清淨。

所以你要常聞這個佛法,沒有厭足的時候。不要說:「哦!這個經我聽過了,我不要聽了;那個經我沒有聽過,我要聽一聽。」這個說法,各有各的智慧,各人說的這個法不同;就是一個人講這同一部經,前一次講的和後一次講的,不會一樣的。所以聞法,不要生一種厭足的心;不要說:「哦!我夠了,啊!我不願意聽那麼淺的經!」

「◎若聞佛法無厭足」:假設你若能聽聞佛法沒有厭足的時候,這一種求法的思想,時時、刻刻,都不討厭、不能滿足;也就是無所求而常常聞法,常常聞法還不厭足。要若能這樣子,「◎彼人信法不思議」:這個人他若能這樣子,這個人信一切尊法,也會得到一種不思議的境界。那麼雖然能得到不思議的境界,還不要在沒有得到以前有一種希望、有一種貪求;就是無心,沒有心,就是沒有妄想心。你若能沒有妄想的心,就會與道合一了;與道合一這個時候,本來的智慧也就會現出來了。

若常信奉清淨僧 則得信心不退轉
若得信心不退轉 彼人信力無能動

「◎若常信奉清淨僧」:這個清淨僧,就是沒有妄想的僧,這叫清淨僧;沒有欲心的僧,這也叫清淨僧;沒有貪心、瞋心、癡心,這都叫清淨僧;有戒力、定力、慧力,有戒、定、慧這三種力量,這都叫清淨僧。這個清淨僧不被一切境界所轉,而能轉一切的境界──轉一切不清淨的變成清淨,轉一切染污法變成清淨;就是把這個五濁惡世能轉成五種清淨的世界,所以這是清淨僧。清淨僧,就是指十方清淨僧;所有一切菩薩也是清淨僧,所有一切的阿羅漢也是清淨僧。那麼這個清淨僧,要是講起來,就是沒有這個染污的思想。

你若能常常地信奉,就是親近供養這個清淨僧;以自己的身心性命,,以身、口、意三業清淨這個業都來供養三寶,供養清淨僧,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以身、口、意三業清淨這個業來供養三寶。「◎則得信心不退轉」:能以有這樣的信心,就不會向後退轉了;得到這個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就不會生一種退悔的思想。行不退,就是修行只有往前精進,不會向後退的。位不退,得到這個修行的果位,也只有向前精進,不會再退到二乘的思想上,要發大乘菩薩心。

「◎若得信心不退轉」:你若能這樣得到信心不退轉的時候,「◎彼人信力無能動」:這個發菩提心的人哪,他這種信的力量,無能動,沒有什麼境界可以搖動他的這種信力,信的力量。

若得信力無能動 則得諸根淨明利
若得諸根淨明利 則能遠離惡知識
若能遠離惡知識 則得親近善知識
若得親近善知識 則能普修修習廣大善
若能修習廣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則得殊勝決定解
若得殊勝決定解 則為諸佛所護念

上人:有沒有念錯啊?
弟子:修集。
上人:我看我這是什麼?我沒有看書。「則能修習廣大善」,我這是修習,才能修習廣大善。都可以的,修習也可以,修集也可以。集是集善,習是學習著做善,廣大善。
這個人哪,善一夥,惡一群,什麼人就找什麼人;土匪就和土匪在一起,那個軍人哪就和軍人在一起,做生意的商人,他就和商人在一起,讀書的就和讀書的人在一起,種田的就和種田的人在一起。所以這叫善一夥。夥,就是很多在一起;這叫夥。惡一群,惡的人呢,也是他有一幫、一群,什麼人就找什麼人。「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類,就是同類的;人同類者為朋。那個做善的人就和做善的人在一起,我們研究佛法的人、信佛的,就和天天到這個講經法會裡來的在一起。所以有德行的人就願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六度法門。若沒有德行呢,他說:「你這個才是這麼愚癡!你有錢為什麼要布施?你布施給我不好嗎?」他就生出一種慳貪。

所以「◎若得信力無能動」:你若得到這個信的根力,這個信,也可以說是根,也可以說是力量。五根、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你有信的根,有進的根,有精進的根,有念念不忘菩提心的根;有定的根,你常常不為外面的境界所搖動,這是定;有慧的根,要有智慧,有智慧就認識一切境界,不被一切境界所轉。所以五根又叫五力。無能動,你若得到這個五根、五力,一切的境界都不能搖動你;無論是什麼境界,都不為境界所動。「◎則得諸根淨明利」:你不為一切境界所搖動,你就會得到一切的根清淨而明利。這個諸根,就是種種的善根,種種智慧的根。諸根。淨明利,清淨而明利,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通利,沒有毛病。

「◎若得諸根淨明利」:你若能以得到諸根淨明利,也就是有智慧了。你眼觀色,不被色塵所迷;耳聽聲,不被聲塵所迷;鼻嗅香,不被香塵所迷;舌嚐味,不被味塵所迷;身覺觸,不被觸塵所迷;意緣法,不被法塵所迷,這都叫淨明利。「◎則能遠離惡知識」:你要是能諸根淨明利,有大智慧了,那所有的旁門左道啊、天魔外道啊,這一切的惡知識都能遠離。惡知識,什麼叫惡知識?就是邪知邪見。所謂「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成邪。」所以這就看這個人的思想,分出來善知識、惡知識;這惡知識是自私自利的,善知識是大公無私的。他是捨身來救眾生,不為自己私人的利益做著想;是普遍教化一切眾生,以眾生的苦為自己的苦,代表一切眾生來受苦。他看見「有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他見到一個眾生不成佛呀,他自己也不願意到常寂光淨土去在那兒休息;所以他願意教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早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提,得這個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善知識。惡知識呢?他不管你怎麼樣子,他只是對他自己有利益,他就去做去。所以這個善知識、惡知識的分別,就在有自私心和沒有自私心;這個地方你可以注意一點,就知道他是善知識、是惡知識?

「◎若能遠離惡知識」:你若能以分別哪個是善知識、哪個是惡知識了,你得到諸根淨明利了,有這個擇法眼,你可以遠離這一切的惡知識。惡知識,就是毀謗人,想要自己超過一切。那麼你能離開這個惡知識了,「◎則得親近善知識」:你就能親近善知識,親近那個清淨福田僧。你「◎若得親近善知識」:你若能親近這個善知識,「◎則能修習廣大善」:你才能修習,或者修集廣大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善事、善根、善業,都成就廣大的那個善業。

前邊這一首偈頌,說是你能以遠離一切惡知識,得到諸根淨明利。你能得到諸根淨明利,就是因為你的信力堅固、不搖動,所以得到諸根淨明利;你能得到諸根淨明利,就能遠離惡知識;你能遠離惡知識,就得親近善知識。這親近善知識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所謂「佛法難聞,美國難生,善知識難遇。」那麼你能遇到善知識了,你要親近善知識,要聽善知識的教導。你能聽善知識的教導,就能修習廣大善。

「◎若能修習廣大善」:你若能修習廣大的善,「◎彼人成就大因力」:這個人他就成就一種大的因力。什麼是大的因力呢?就是成佛,種這個成佛的因了。「◎若人成就大因力」:這個人他若能成就成佛之因這個力量,「◎則得殊勝決定解」:他就能得到一種最特別的、最殊勝的決定的解。決定解,就不是有兩種解法;只有一種解法,決定的,不可以懷疑的。這決定解就是一種大智慧的,能迎刃而解;一切的事都是一見就明白了,這決定解,決定有一種大智慧。

「◎若得殊勝決定解」:你成就大因力,得這個殊勝決定解。你若能得到這種殊勝決定的智慧,決定的、沒有疑惑這種的智慧,「◎則為諸佛所護念」:你就能感動十方諸佛和你都能和光。十方諸佛既然與你的光相合,一定就得到光明遍照;得到光明遍照,也就是佛所護念。你沒有黑暗了,也沒有愚癡了,只有大光明藏,大圓鏡智;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你能這樣子,這就是十方諸佛所護念你。

若為諸佛所護念 則能發起菩提心
若能發起菩提心 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則得生在如來家
若得生在如來家 則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則得信樂心清淨
若得信樂心清淨 則得增上最勝心

「◎若為諸佛所護念」:你若能得到十方諸佛,能為十方諸佛來護念你,「◎則能發起菩提心」:你就能發起菩提心,發起這個廣大菩提心,去修無上道。「◎若能發起菩提心」:你若能生出來這廣大的菩提心,成就佛果,「◎則能勤修佛功德」:你有這廣大菩提心,你就一定會隨著十方三世一切佛在因地所修行的行門,成就佛的功德。

我們人發心和修道,不要有一個妄想。這個妄想是什麼呢?就是有一個希望;希望我得到什麼,希望我有什麼成就,希望對我有什麼利益。不要有這種希望!你希望得到什麼,這也是個貪心;你希望有所成就,這還是個貪心;你希望對自己有利益,這更是貪心。你有這個貪心在這兒障著這個道,你什麼也不會得到;因為有心是妄想,你有心求它,這就是妄想,無心才是感應。所以說「談到無心便是道」,你若講到無心了,這就是道。可是這不容易的!因為不容易,所以我們一定要來把它做到了它;要很自然地來做到了它,打破一切的困苦艱難。無論什麼逆境,我們都要把它打破了它;打破一切逆境,那麼你一定會成就這個佛果的。

「◎若能勤修佛功德」:你若能依照一切如來因地所修行的行門,成就佛的功德,「◎則得生在如來家」:你就能以做法王之子,生在如來;也就是做佛的真子,成就菩薩的行門。「◎若得生在如來家」:你若能得到生在如來家了,生在佛家、做佛子,做佛的弟子,為法身大士,「◎則善修行巧方便」:你就能善於修行這一切的權巧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了。

「◎若善修行巧方便」:你若能善於修行這一切的權巧方便法門來廣度眾生,「◎則得信樂心清淨」:你就得到這個信樂,常常有一種信力、有一種快樂,心裡常清淨,沒有一切煩惱。「◎若得信樂心清淨」:你若能得到這個信力,常常地快樂,心裡也常常清淨,一點煩惱都沒有,一點無明都沒有。我們修道的人啊,要常常生快樂,常常有一種慈悲心,要慈悲喜捨;為利益他人,不要說這個外財,就是內財──頭、目、腦、髓,也都可以布施出去。這樣子,才是真正勤修佛法的一個人。不要像那種外道的人,啊!很陰險的,他處處想要增加他的眷屬──就增加他的勢力;時時都是唯利是視,就知道利益自己,不知道利益他人。你看他那個眼睛,喔!那陰險得不得了!對他若沒有利益的事情,怎麼樣他也不做去;對他有利益的事情,他才去做。這個就談不到真正是教化眾生的人。那麼你若信樂心清淨了,就是沒有煩惱,什麼事情來了也沒有煩惱;你就有人把自己的頭割下來,也不怕、也不生煩惱。要若這樣子,你若能得到這個信樂心清淨了,「◎則得增上最勝心」:就能增長你的最勝心。增長,也就是增上;增上你最勝這個菩提心。

我們修道的人最要緊的,就不要有煩惱、不要有脾氣。你修八萬大劫,你若不斷你的煩惱,不把你的無明來破了它,你煩惱越多越好,你覺得吃煩惱比吃飯更飽得快一點;那你就是修多長的時間,也沒有法子成就道業的。你也沒有法子得到這個信樂心清淨,你也沒有法子得到這個六根清淨位──六根都清淨了。你沒有法子得到六根清淨,你總是迷迷糊糊的,總是顛顛倒倒的;那麼你若能得到六根清淨位,那就是妙不可言了。

若得增上最勝心 則常修習波羅蜜
若常修習波羅蜜 則能具足摩訶衍
若能具足摩訶衍 則能如法供養佛
若能如法供養佛 則能念佛心不動
若能念佛心不動 則常睹見無量佛

這一段的偈頌,每一首偈頌和每一首偈頌,都是有連帶的關係;接接連連它的意思都是一個的,這個意思也非常圓滿,人讀上來也很容易記得。你記得一句就記得兩句,記得兩句就記得三句,記得三句就會記得四句,很容易就記得了;以我這麼樣子不好的記憶力,我看一遍呢,就可以能把它記起來了。

「◎若得增上最勝心」:你若能增上你最勝的這種菩提心,「◎則常修習波羅蜜」:你就能常常修習這個諸波羅蜜。諸波羅蜜,就是十波羅蜜,十種波羅蜜。那麼這個「波羅蜜,是梵語,翻譯過來叫「到彼岸」;就是修習種種到彼岸的法門。到彼岸的法門你就都會修行了,全能修行到彼岸的這個法門。

你修習到彼岸的法門,首先要沒有自私心,沒有貢高我慢的心,沒有自利的心,沒有妒忌心。啊!有的人就說了,說:「自私是人的天性,怎麼可以不自私呢?」不錯!人人都自私。人人都自私,所以把這個世界就弄壞了;你若能先覺悟,不自私了,能反迷歸覺,不跟著這個六塵去跑去,能「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那個苦海沒有邊,你若回頭了,那就到岸上了。所以這個道理是很淺的,人人都會明白;但是人人都不會做,一到做的時候,就迷了。平時你若講起來,這個我也懂,那個我也知道,一到做的時候,就糊塗起來了,就做得不清楚了。

我希望我們金山寺學習佛法的人要特別地注意,大家要把無明煩惱斷了它!就有什麼事情,也不著急,也沒有煩惱;這個才是對佛法真有所得了。你要是還像一般世俗的人那麼樣子,甚至於那個脾氣比世俗人都更大了,那你修個什麼?所以啊,各位應該要特別注意!金山寺的人都是有價值的,都是值錢的,都是有智慧的人,都不會那麼樣stupid(愚癡)。

有人說了,說是:「叫我去什麼都可以,唯獨叫我去無明煩惱,這是不行的,最困難的。」最困難,你若能把它改變了,那就是最容易的;你若不改變,就是最困難。你改變,就是最容易。為什麼呢?一切唯心造,你心裡覺得它困難就困難,心裡覺得容易就容易。

那麼我們現在又開始打七,來念「唵嘛尼叭咩口 彌牛」。那麼念「牛」可是念「牛」,不要像牛似的。你像牛力量那麼大,那只可以去耕田,或者是拉車,或者被人吃肉,沒有旁的用處。我們這回不念這個「牛」,念這個「吽」,「唵嘛尼叭口 彌吽」;可是「吽」也不要大吽,也不要小吽,也不要緩,也不要急。所謂「緊了繃,慢了鬆,不緊不慢才成功。」你若太快了,會著魔的;你若太慢了,就有個懶魔生出來了,說:「不要念了,念它做什麼?」你若太快了,那個懶魔跑了,那個快魔又來了;像吃快藥似的,一吃了就發神經,以為這真是不錯的,真是有功效。那不對的!不要像以前那個Squarsh,一天到晚想要開悟;人家念「唵嘛尼叭口 彌吽」,他就「吽吽吽」。一吽,吽得天天跑,天天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住;大約他不知道丟了什麼那個樣子。所以不要像這個!我們念得也不要快,也不要慢,隨著大家異口同音──這個口是不同的,這個音聲要一樣的;自己也不要往前去跑,也不要往後跑。這個異口同音,異就是不同的口,這個口different,different mouth, this sound is one (聲音是一致的)。要這樣子,你念念就得到六字大明的三昧了,就會得到這個三昧。你在念的時候,也不要想我要得到三昧;你要得到三昧,就會得到四昧了。哈!就多一寐了,四昧就是睡覺去了,sleeping。

「◎若常修習波羅蜜」:前面說你能有信力,得到真正的快樂,心裏會清淨的。你有清淨心,就能增上這個最勝心,向前精進;你能增長、增上這個最勝心,就能常修習波羅蜜。你若能常常修習種種的波羅蜜法,就是要利益一切其他的人,「◎則能具足摩訶衍」:就能具足圓滿成就這個大乘的法門。則能,就是「就能」;具足,也就是圓滿了。圓滿什麼呢?圓滿摩訶衍。摩訶衍,是梵語叫摩訶衍,翻譯成中文就叫大乘法。

「◎若能具足摩訶衍」:你能具足圓滿成就這個大乘的法門,你若能把這個大乘的法門圓滿成就了,「◎則能如法供養佛」:你就能夠如法供養佛。如法,就是依照這個法;也就是隨順這個規矩,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你要是不懂規矩,就不知道怎麼樣供養;你若懂規矩、如法,就不違背這個法來供養佛。譬如,本來供養佛,應該供養在佛的面前。你把它供到佛的後邊了,這就不如法了;本來供佛供到佛的面前,你把這個供養都放到佛的頭頂上,這也不如法了;你或者放到佛的手裏,這也不如法;你或者放到佛的足下,放到佛腳那地方了,這也不如法。如法,就是恰到好處,做得最合法了。這叫如法供養佛。「◎若能如法供養佛」:你若能以如法供養佛,那麼也就包括如法供養法、如法供養僧,你能以如法供養三寶,「◎則能念佛心不動」:你就能以念佛、念法、念僧,心裡都不動。

那麼念佛心不動,念咒心裡動不動呢?也不動。我們現在念「唵嘛尼叭口 彌吽」這六個字,我們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叫「大明七」,打大明七。因為這〈六字大明咒〉叫大明咒,所以我們叫打大明七。這個念咒,必須要打起精神來念;不是念得好像要睡著了那樣子,「唵-嘛-尼-叭-彌-吽」,這個好像要睡覺似的。要打起精神來!「唵嘛尼叭咩口 彌吽」(音高亢),不是很大聲的,但是聽得很清楚;自己聽得也很清楚,他人聽得也很清楚。那麼人人念的,都念成一個聲音。不是你若要念得高一點聲音,我就念低一點聲音;你若念長一點聲音呢?我就偏念短一點聲音!這表示和你不同的。你若這樣子,心裡有這麼一個念頭存在,那永遠都是黑暗的,不會明的。

這個明,就是開智慧了,就是得到感應了;你這個黑暗呢,就是沒有感應,沒有光明。所以這一點,各位應該要知道!大明咒、大明咒,就是念得心地光明了,心裡頭就像鏡子似的;這個鏡子能照物,但是它還無心。雖照物而無心,雖無心而照物,這就是智。那麼打這個大明七,我們不要打了一個大黑七。大黑七,就是你也發脾氣,我也有煩惱:「啊!哼!你這麼念得太不對了,不合乎我的思想!」你坐著,「你又碰了我了!」我坐這個地方,「我這剛剛想要睡著了,你弄出一個聲音,把我又弄醒了!」這樣子就發了脾氣了。

坐著的時候,必須要端然正坐。也不要這麼樣子,把身子撐得很長的,這很費力的;要坐直了,不要用力,不要故意把這個身體撐長了它!這個頭和身體都是一條線的,就像做木匠那個規矩一樣的,要有規有矩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你坐這個地方,也不要這樣子(眾笑);這也是黑暗了,那麼這樣子也看不見光明了。要坐得正當,走路也要正當,坐那兒也要正當;行、住、坐、臥都要正當。

這個手合掌的時候,不要這樣子──不要把這個手指頭捅到鼻子窟窿裏頭去,好像插門那個插,這麼把它插上,免得這個門開了。不是這樣子!合掌是合得這樣子。你那樣子,就是有一種調皮的樣子。你不用看旁人,你看果逾,他就是這樣子;若往上一合掌,他總要把這個手捅到鼻子那地方。他怕或者淌出鼻涕來,用這兩個手指頭把鼻子堵上它,不要這個鼻涕跑出來;或者是這樣子,或者不是這樣子。或者他說我把這個氣堵上,就不會發脾氣了,也或者是這個樣子。那麼放掌的時候,這個手要這麼平胸;在胸前,不要把手脫落到肚臍那個地方去,也不要把手脫落好像到廁所那個樣子。那樣子很難看的!

所以這個一切一切都要如法,這個如法呀,什麼事情都要如法。所以我們坐著也要如法,站著也要如法,走路也要如法;行、住、坐、臥,這都有威儀的。那麼這是我們一天的行動。不要坐在那個地方,有一種倚賴心;就把頭往後面牆上一靠,這麼睡我的大覺。你們大明,我就大覺;我這個大覺就勝過你們的大明,你看妙不妙?不要這樣子。也不要往前頭低著,就是走路也不要低著頭走路。我們金山寺都是金剛不壞身,都要挺起胸膛來做人;不要這麼把頭低低的,好像怕醜怕醜的那麼樣子。怕什麼醜?要做一個金剛不壞身!這個是行的時候。

還有我再告訴你們,念〈六字大明咒〉究竟有什麼好處?念〈大明咒〉沒有什麼好處,可以把你身上的蟲子念成菩薩。你若念〈大明咒〉,你身上的蟲子五百年之後,都是做菩薩的──不是現在。你看這個妙不妙?所有的蟲子、那個細菌在你身體上,你那個邪知邪見,你那個貪、瞋、癡,等五百年之後都做菩薩了,就有這麼大的力量。你看!你們看這個是不是應該念?

你不要念得那麼大大聲(尖叫,啊………),不知什麼在叫,那麼個聲音!你要小心的,因為你那麼叫,人家有人要打死你呢!你知道嗎?(弟子:今天沒有這樣。)今天沒那麼樣,昨天有那麼樣子啊!有人要用金剛拳把你一拳打死,你要小心啊!你不小心,恐怕小命都會沒有的。不要做得一個特別的樣子,總要大家一合相,都是一樣;旁人怎麼樣,我就怎麼樣。你弄出一個很特別的樣子,那是不對的!

我們大家都要共同合作,不要不合作。打這個大明七,人人都要把光明智慧露出來,不要就那麼嫉妒障礙啊,一天到晚坐在那地方就算豆芽菜的帳──就是豆子生出的那個芽,吃的那個,豆芽菜的帳:「嗯!我賣給誰幾斤豆芽子?要收那個錢了!」不是算這個帳。我們要發菩提心,那麼你看看念〈六字大明咒〉就有這麼大的功效,最低限度你身上這些個眾生都發菩提心。人的身上啊,你知道有多少眾生啊?有無數無量無邊那麼多眾生;就是那個菌——細菌,不知有多少。你這一念大明咒,五百年後,牠們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看看這有多妙!

我再給你們說一個最近幾年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是念〈大明咒〉的故事,這在菲律賓。你這個菲律賓的小孩子,他或者都不知道這個故事;但是這佛教裡,差不離都知道。那麼菲律賓前幾年排華,就要殺華僑,所有的華僑都給殺了,殺了不知多少在那兒。那麼有一個地方就是有個菲律賓人,有幾個中國人就跑那兒避難,這個菲律賓人呢,也很慈悲的,就把他們藏到後花園裡了。後花園就供著觀音菩薩,這些個華僑呢,也會念〈六字大明咒〉,就常常念;常常念,這念念,說我們這回就要念〈六字大明咒〉求感應。

啊!這一念,把菲律賓的人給念來了!念來十幾個,十幾個都拿著五尺多長那個殺人的大刀,大刀就是殺人的刀。啊!這個菲律賓人看那些菲律賓人來,拿這麼些個刀,這一定殺中國人的,就對這十幾個人說:「這裡有幾個中國人,但是他們是好人,你們不要殺他們,他們是很守規矩的。」菲律賓這個軍人就說:「我們不管他守規矩、不守規矩,總而言之,是中國人就一樣照殺可也,就是殺!」那麼一個人拿五尺多長的一把大刀就進去。這幾個中國人,你說在這兒怎麼樣呢?就在觀音菩薩那個座的前後左右,這麼求觀音菩薩來保護他們。那些菲律賓人一進來的時候,這幾個中國人也和他們講話,說:「你原諒我們啦!我們都沒有什麼政治活動,你不要殺我們啦!」這些個人說:「不管你是政治活動、沒有政治活動,總而言之,你是中國人就應該殺!」他們幾個人一看,說也說不行了,就念〈六字大明咒〉,把眼睛閉上,念〈六字大明咒〉,就等著死了。

等著死,你說,這十幾個軍人拿著這刀就砍;砍,但是怎麼樣砍,也砍不上這幾個人。就把桌子、板凳、窗戶都給砍爛了,觀音菩薩的佛龕也沒有砍著;這幾個中國人貼著觀音菩薩這個佛龕,也沒有被砍著,也一點都沒受傷。亂砍了一頓,完了,這十幾個軍人又走了。這是在菲律賓佛教裡頭,中國人差不離都知道這件事情。

所以你由這一點知道,念〈六字大明咒〉這感應是不可思議的。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覺得沒有什麼感應?因為我們沒有到那個生死的關頭啊!你沒有把生死看得重了。你若想:「啊!Next minute I go to dying, I recite this(下一分鐘我就要死了,我趕快念這)〈六字大明咒〉求感應,我好不死。」又好像:「有人就要割我這個頭了,我一定要想辦法來叫他不割我這個頭。我念〈六字大明咒〉!」這要若用一個至誠懇切到極點這種心去念,就會有感應了。

不過我們現在聚會到一起,這是修行,大家都要把它念得還既要有精神嘛,還要不大;那個聲音不太大,也不能小,這昨天晚間也就講過了。那麼你們各位在這麼好的機會裡邊念這個〈大明咒〉,我在上邊也念〈大明咒〉,看看我們誰念得這個明大一點?我們來比賽一下。你們誰能看見這個明了,那就會有感應了。你們誰若有什麼特別境界──特別的,覺得真不明白了,隨時可以到上面見我,告訴我你們的境界;如果沒有特別境界呢,也不需要去問。要若有特別境界,特別的,覺得真不明白了,這種境界才去問。那麼有的會有的,有的會沒有的。那麼我今年開一個方便門,你們誰有什麼境界,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來問我;解決你的問題完了之後,你還趕快下來念你的〈大明咒〉。我把底下這幾句講完了,再翻譯。

「◎若能念佛心不動」:你若能以念佛、念法、念僧都心不動。心不動,說:「是不是心不動、不動心,我就沒有念了?我這不念佛了?」不是的!你念佛是用自己這個本有的智慧來念,不用那個妄想心來念佛,所以叫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你若能以這樣子,你就能以見到十方諸佛的大光明藏,你普遍看見十方無量無數無邊那麼多的諸佛,所有的諸佛都放光來照你;這個光光相照,是智慧就融通了。我再給你們背八句經文,這個偈頌,你們看著經,如果我念錯了,告訴我,不過要等到明天來講。

若常睹見無量佛 則見如來體常住
若見如來體常住 則能知法永不滅
若能知法永不滅 則得辯才無障礙
若得辯才無障礙 則能開演無邊法
若能開演無邊法 則能慈愍度眾生
若能慈愍度眾生 則得堅固大悲心

上人:對不對啊?
弟子:有一個字錯。
上人:哪個字?
弟子:第四句是「則能知法永不滅」。
上人:是個「能」字,因為我沒有看這個經文,嗯!是個「能」字,「則能知法永不滅,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對啦!是個「能」字。你們隨時聽我若念錯字,應該告訴我!這不是對不起,這是對得起。

「◎若常睹見無量佛」:假設你修行有了感應,常常見到無量諸佛放光攝照你。那麼你能這樣子,「◎則見如來體常住」:你就能見到這個佛的法身的本體,常住於法界,無來無去。「◎若見如來體常住」:你若能見到佛的法身常住不變,無來無去,「◎則能知法永不滅」:你就能知道,這個佛法,在眾生來說,是有正法、像法、末法;在佛法的本體上,這個佛法是永遠都不滅的,佛法永遠都是存在的。不過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在表面上看著,好像有末──有滅法的時代;那麼本來在法的本體上,是不會滅的。

「◎若能知法永不滅」:你若能知道這個佛法,佛也是常住的,法也是常住的,僧也是常住的,是因為眾生的業感而有正法、像法、末法。你若能知道法永不會滅的,「◎則得辯才無障礙」:你就會得到這個無礙辯才,得大辯才──這個辯才無礙,沒有障礙。無障礙,就是誰也辯論不過你,你講的這個道理都是真實的。「◎若得辯才無障礙」:你若能得到這無礙大辯才,無所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你就能以開示演說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妙法門,所有的妙法門你都會說的。那麼這就因為你得到辯才無障礙了,所以說法頭頭是道,井井有條;你說出來的法都是妙不可言的這個法,因為你得大辯才了。

弟子:頭頭是什麼?
上人:頭頭是道,往哪個地方走都是道。井,是井然。就水井的井,它是四方的;井井有條,是有條不紊的,就很有規律的。

「◎若能開演無邊法」:說是假設你若能以開示演說無量無邊的妙法,用你這個無礙的大辯才,這樣子,「◎則能慈愍度眾生」:你這個大悲心就油然而發──就好像那個油似的,它就發出這個大悲心來了,發出這個慈愍心,慈愍度眾生的這個心。「◎若能慈愍度眾生」:假設你若能慈愍對一切眾生,「◎則得堅固大悲心」:你就能得到最堅固的大悲心,就有大慈悲心了。所以說你們不要怕自己,說我沒有慈悲心;只要你修行用功,一點一點的就有了,你得到堅固大悲心了,就像觀音菩薩那麼慈悲。 (此二句之講解,自下面故事之後移來)

※※※
好像這個人啊,各人有各人的因緣;因緣成熟了,他就會有一點成就。我去年在臺灣收的一些皈依弟子,其中有一個姓李的,叫李炎武,他以前做過少將,做過將軍。這個人哪,前生就是個和尚,很用功、很修行的;但是他這個官的迷、做官的desire放不下,有這個做官的欲。他一邊打坐,一邊念「唵嘛尼叭咩口 彌吽」,他就想了:「啊!我來生要做個將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保衛國家,這有多好呢!」他一邊修道,一邊就想做將軍,做一個領袖;所以今生他就做了將軍,他在二十幾歲已經就做將軍了。

我在臺灣,他就皈依;皈依那天有二十多個人皈依,我問幾個問題,他都答覆得不是太好,但是也過得去。那麼這個將軍他在皈依的時間,他就見著他心裡有一盞很光明的明燈點起來了,有一盞很光明的明燈點著了;點著了,他就看的境界也不同了,在皈依的時候,看到很不可思議的這個境界。那麼他由這個呢,大悲心就生出來了;生出大悲心哪,一個禮拜他對一切的眾生都有這種的憐憫心。這就是慈愍度眾生的心,大悲心油然而生。那麼他生這個心還不算,從這個,他欲心就斷了,沒有欲心了,所以他覺得是很微妙的。很微妙,以後我就教他一個修道的方法,傳給他這個佛的心印法門,因為他已經可以說是開悟了。他現在是很用功的,所以我告訴他有這麼幾句話:「行立坐臥,不離這個;離了這個,便是錯過。」

「行立坐臥」,行和站著、坐著、臥,「不離這個」,就都要用功修道,都要不離開這個;「離了這個」,你若離了這個呢,「便是錯過」,就錯了,就不能成道了。那麼這是什麼道呢?就是中道,就是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這個中道我傳給他。所以他就把這四句寫出來了,前幾天在和那個〈美哉中華〉一起寄來了。寫的草字非常好,他這個草字可以說是又有力量嘛,又有架勢,可以說甚至於比于右任寫的字都寫得好!于右任是中國近代最好的書法家,于右任這個書法有的地方很圓滑的,沒有什麼大力量;他那個字,好像把那個字寫到木頭裡頭去了似的,啊!那很有力量!因為他也是個武人哪,是個糾糾武夫;所以寫出來,他的文字那麼好,這是很難得的。所以在〈美哉中華〉那個雜誌上,給他發表他寫的字,那麼人人都很讚歎的。

這個呢,就是他油然而發這個大悲心。所以他說,「啊!奇怪得很,他以前也皈過依,又皈依這個法師,又是什麼法師,他沒有這種境界。」那麼這次呢,他就看見了特別得不同的,所以他很誠心的。那麼他自己也寫了一首偈頌,他說的什麼呢?他說:「分秒必守,須臾不離;造次顛沛,也要牢記。」

「分秒必守」,一分一秒的時間都要修道的,都要必守。「須臾不離」,須臾,就是很短的時間,也不可以不注意這中道,也要pay attention(注意)這個中道。所以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修道的人一時一刻都不可以離開這個道,就要如龍養珠,如貓撲鼠,如雞孵卵;念茲在茲的,時時刻刻都注意這個道。你這樣子,才能成功呢,才能成就你的道業。

那麼這個人哪,他還會寫詩、會作詩,他為他自己就寫了一首詩給我看。他這首詩是八句,他那是一個用紙寫出來的又捲起來的,打開看,我看了一遍,就給它捲起來,我說:「這首詩不是你寫的,不是你作的!」他說:「怎麼?這是我自己親自作的、親筆寫的,這是我作的!」我說:「是我作的!」他說:「你作的?」他就笑了。我說:「我念唸給你聽聽,要若不是我作的,我不會唸。」那麼我就給他唸了。他這首詩是這麼說的:

黑水千年湧 白山萬世雄
吾家居僻路 耕鑿樂斯似螽
弱冠投班筆 衰顏寄旅蓬
何時歸故里 再繞庭前桐

「黑水千年湧,白山萬世雄。」白山,就是這個長白山;黑水,就是黑龍江的水。千年湧,湧就是湧泉的湧,黑水千年湧,白山萬世雄。他說:「吾家居僻路」,我家住在很僻靜的一個山的頂上。吾家居僻路「耕鑿樂斯似螽」,我又在那兒種田,又在那兒造鑿井。耕,就是耕田;鑿,就是鑿井。這個,他是用的堯舜那個時候的一個典故。那時候老百姓就這麼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說是我啊!太陽出來,我就去做工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陽落了,我就回來休息。鑿井而飲,我造鑿一個井就可以喝水,耕田而食,我耕田就能吃飯。帝力何有於我哉?這皇帝他有什麼幫助我呀?這個意思就是太快樂了,不需要皇帝來保護我,我是很快樂的。所以他就說耕鑿樂似螽,耕,就是耕田;鑿,就是鑿井;樂,是快樂。斯螽,是《詩經》上的,「螽斯衍慶」,就言其這個家庭裡頭很多人了。他說我在那地方,又種田又鑿井,我家庭一天比一天人就多了,樂斯螽。

「弱冠投班筆」,我弱冠的時候──就是二十歲,我就不讀書了。在二十歲以前讀書,二十歲以後,一看這個日本人來侵略中國,他就把筆丟了,把筆不要了,弱冠投班筆,學班超投筆從戎去。這是漢朝有個班超,也是因為外國人打中國,他抱著不平,所以就不讀書了,去打這個匈奴去。那麼他也就用這個典故,弱冠投班筆,好像班超投筆從戎似的。「衰顏寄旅蓬」,衰顏,他說現在我老了,他已經六十來歲了;衰顏寄旅蓬,我還在這兒逆旅,在這好像住店似的,在臺灣這兒住,不是我的老家。那麼「何時歸故里」,說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我長白山那個家呢?故里,就是自已以前故舊的家,家鄉。「再繞庭前桐」,因為他出生的時候,他母親做個夢,夢見庭前有個棵梧桐樹,她在那兒圍著梧桐樹來轉,以後就生他了。所以說再繞庭前桐,桐,就是指那棵個梧桐樹。那麼我給他念完了,那時候他覺得怎麼樣啊?

弟子:Very surprised!(非常驚訝)
上人:嗯!very surprised. 哈!那麼他還不相信,不相信是我作的。那麼他又拿出來一首,是寫馬占山將軍的事情,也是一首詩,也是寫到一個幅字畫上,拿來又給我看。我又看了一遍,我說:「唉!拿到一邊去,我不要這個。」他說:「怎麼?」我說:「這也是我寫的嘛!也是我作的。」他說:「我不相信!」我說:「我唸給你聽:江橋一戰成英名,浩氣凌霄舉世驚,天地長留忠義魄,好扶民族運中興。」啊!他一聽,更surprised了,所以把這個將軍給降伏了。從來他不應酬,我走,他也去送飛機,幾次他都去送飛機、接飛機。所以你們把記憶力修好一點,這是有用的,你到什麼地方可以去騙人的。哈!搞得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作的?

那麼這是說因為他在皈依之後,就生出一種大悲心來,這個欲念也斷了。你說這是不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那麼他自己寫的這個,我還沒說完呢!他說:須臾不離,「造次顛沛」,造次,就是很忙的樣子;顛沛,就是顛沛流離,就好像跌倒了,或者有什麼逆境啊,這都叫做顛沛。造次顛沛,「也要牢記」,他說造次顛沛也要牢記這個修道。你們這些個young peple(年輕人),你不懂這個;他那麼老,他懂了。所以在臺灣我所收的皈依弟子,這是一個第一的,我從來沒有講;他的確是開悟了,他知道怎麼樣修道是對的。所以今天晚間藉著講這個「慈愍度眾生」,給你們講一講這個因緣。

這個因緣我還有很多沒有講的,我可以告訴你們!他皈依的時候,他看見這個師父在法座上,就忽然又變成觀音菩薩了,忽然又變成大將軍;所以他這個小將軍就老實了。哈!他說:「這是很奇怪的!」他是個少將,少將是個小將軍,還有中將、上將。
※※※
「◎若能慈愍度眾生」:假設你若能慈愍對一切眾生,「◎則得堅固大悲心」:你就能得到最堅固的大悲心,就有大慈悲心了。所以說你們不要怕自己,說我沒有慈悲心;只要你修行用功,一點一點的就有了,你得到堅固大悲心了,就像觀音菩薩那麼慈悲。 (此二句移到故事前)

若得能堅固大悲心ok 則能愛樂甚深法
若能愛樂甚深法 則能捨離有為過

「◎若能得堅固大悲心」:假設你若能把你大悲心不動了,得到不動這個大悲心──就是成就這個大悲心,這個大悲心堅固不搖動了,就是不會減少這個大悲心了。「◎則能愛樂甚深法」:你有了大悲心,你就會愛樂甚深法。男人愛樂這個法,比愛女人更厲害;女人愛樂這個法,比愛男人更厲害。所以這就叫「賢賢易色」,好佛法的心勝過那個好女色的心,好佛法這個心勝過那個好男色的心,所以這叫愛樂甚深法。

「◎若能愛樂甚深法」:你若能以愛樂佛法這種心,超過男女欲愛這種情形,能愛樂這個甚深法,「◎則能捨離有為過」:你就能把這有相的、有為的過失捨離。有為,就是有所作為,就是有相的,好像這世間一切一切都是有相的,就是夫婦間也是有為法。這都是有為法,你因為有為法,所以能生一個小孩子;生男、生女,這都叫有為法。那麼你能以捨離這有為法,說:「捨離這個,那世界不是沒有人了?」沒有人,有佛一樣嘛!沒有人有什麼關係?沒有人就可以成佛了嘛!人人都成佛,那不好嗎?所以你不要憂慮世界沒有人,少一人就多一個佛;那麼你不修行呢,少一個人就多一個鬼。你看哪一點是好?所以我們修行能捨離有為法,怎麼樣捨離呢?就要能認識這個有為法,「哦!還有超過這個有為的,有無為法。無為,無不為,你明白無為法了,無所不為,就什麼都可以做得到;真空就有妙有,妙有才有真空。所以我們修道的人要迴光返照,要修自己的自性,要自性圓明;自性圓明,這就是捨離有為法了。有為過,這不單是個非法,而且還是過;你貪得多了,就墮地獄、變餓鬼、變畜生,所以這就是過。

※※※
馬占山將軍這個事情,當時中央不主張打,主張同日本人講道理。馬占山這個人呢,就同他的部下、所有的將軍,大家開會。開會,所有的人也都不主張打,說:「打不了這日本人,這個軍隊太強了,打不了的,我們只可以跑!」完了,馬占山把桌子一拍,說:「有我馬占山,我們就要打!打勝了──還有一個比馬占山大的──這功是歸他的;若敗了,是我馬占山負責任。一定要打,誰若不打,就槍斃,拿去殺了!」這麼樣子,所以等日本人一過江那個時候──正在過江;他特別就打他們,把日本人打死不知多少!那一仗把日本打得很怕的。

所以把日本打敗了,第二天來賀他的電報不知有多少,這電報就像下雪似的。那麼蔣介石也來電報,張學良也來電報,都說他成功了,所以這叫「江橋一戰成英名」,他這個英雄的名字就成就了。「浩氣凌宵舉世驚」,英雄豪傑很strong(強)的那股氣魄凌宵,沖到天上去。「舉世驚」,那時候,馬占山把日本人打敗了,整個世界都很驚奇的,也是very surprised。「天地長留忠義魄」,天地間長留下他這種忠義的魂魄。忠,就是義氣,忠義魄。「好扶民族運中興」,他說現在還希望他來保護著中國的民族,再反攻大陸,再中興起來。但是這是做不到的!現在他那個字在臺灣那個博物館。那博物館裡頭只有蔣介石寫的字,蔣介石的文法可以放到裡頭,其餘誰的都沒有;他那個放在裡邊,那是很不得了了。(現在解嚴了,說這個已無所謂了)
※※※

念唸「阿彌陀佛」的時候,轉板要打到那個「陀」字上,打到後邊第二個字;那麼第二句,大家就容易轉了。唸這個「觀世音菩薩」,也是後邊第二個字,「南無觀世音菩──」,打磬打在那個「菩」字上。你打這個「菩」字,乓一響;大家第二句就「南無大勢至菩薩」,這轉了。到轉板的時候,還是打後邊第二個字,那個「菩」字上,然後念「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每逢轉板,還有平時繞佛也是,我聽到很多時候都打錯了這個──這叫磬眼,打錯了!所以很多中國和尚一來,一聽你這個,他就:「嗯!他們都不懂了。」就看不起了。他們就知道懂得這個,不懂得旁的,不懂得修行。你若說你不修行,那他們:“good!”(好);你要是說你打錯了磬眼,“no good.”(不好)!我們不要變成完全都no good.
※※※

若能捨離有為過 則離憍慢及放逸
若離憍慢及放逸 則能兼利一切眾

上人:今天沒有念錯?
弟子:沒有。
上人:沒有念錯啊?
弟子:沒有。

「◎若能捨離有為過」:你若能以捨離有為法,和這個有為的邊際,「◎則離憍慢及放逸」:你就能離開這一切的憍慢。憍,就是驕傲;慢,就是我僈,總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好,這是貢高我慢。及放逸,有的人就貢高我慢沒有那麼大,沒有那麼厲害,但是他又放逸。什麼是放逸呢?放逸就是不守規矩,一切時一切處都不守規矩。那麼你若不守規矩,這就不能學佛法;佛法就是要守規矩。「◎若離憍慢及放逸」:假設你若能離了這個驕傲、我慢,和不守規矩這種的行為,「◎則能兼利一切眾」:這樣子就能兼利。兼利,也就是普遍利益一切眾生。這樣子就能兼全普遍來利益一切眾生;你若能普遍利益一切眾生,也就是廣度眾生。

若能兼利一切眾 則處生死無疲厭
若處生死無疲厭 則能勇健無能勝
若能勇健無能勝 則能發起大神通
若能發起大神通 則知一切眾生行

沒有錯吧?因為我閉著眼睛念的,我不知道念錯沒有錯?你們睜著眼睛看的,我若念錯了,可以告訴我,你懂嗎?我這閉著眼睛,沒有你們睜著眼睛那麼清楚。

「◎若能兼利一切眾」:你若能以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則處生死無疲厭」:這就是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人的思想。他對生死,雖然沒有一定了生死;但是他不討厭生死了,他願意發願行菩薩道,生生世世都在這個娑婆世界,或者其他的世界來教化眾生,來利益一切眾生。因為他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就要處於生死;就是在這個生死的輪迴裡邊,他不討厭生死。不會說:「啊!我對這個生死很討厭了,教化眾生也很辛苦了,我現在不教化眾生了!」他不會的。無疲厭,沒有覺得自己疲倦和討厭了;那麼對於生死,根本就不成問題的。

「◎若處生死無疲厭」:你若對這個生死的問題沒有疲厭——疲倦和厭煩了,「◎則能勇健無能勝」:你就能精進,勇猛精進,只有向前精進,不會向後退,所以要有勇猛心。這個勇猛心,勇猛而健;健,就是健康、強壯,非常地強壯。那麼你能勇猛精進,又很有力量;這樣子,你就所向無敵,你到什麼地方去都會勝利的。沒有其他人能勝過你的,你都能勝過一切的人;也就是勝過一切天魔外道,勝過一切的魑魅魍魎,什麼都能勝過。

「◎若能勇健無能勝」:你假設若能勇健,沒有能勝過你的了,「◎則能發起大神通」:你這個時候就有大神通力量,大威德、大神通,能以降伏天魔,制諸外道,能以有大神通力。大神通,就是一種感應道交,感應道交就是神通。你若有了大神通了,「◎若能發起大神通」:你能有了發起大神通這個力量,「◎則知一切眾生行」:你就知道一切眾生的行為,他所行所做的,眾生行。那麼眾生所行所做的,你都明白了,你才能教化他;所謂「恒順眾生」,隨順眾生,那麼來教化眾生。

若知一切眾生行 則能成就諸群生
若能成就諸群生 則得善攝眾生智
若得善攝眾生智 則能成就四攝法
若能成就四攝法 則與眾生無限利
若與眾生無限利 則具最勝智方便

「◎若知一切眾生行」:說你若知道這一切眾生的行為,你能以觀機來說法;教化一切眾生,隨眾生的根性而說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眾生。你若能這樣子,「◎則能成就諸群生」:你就能成就諸群生。成就什麼呢?就能幫助諸群生,能以令他們得利益、得到好處,成就他的願力。眾生你能令眾生他隨心滿願,能令眾生生歡喜心,這叫成就諸群生。「◎若能成就諸群生」:你若能以用種種的方便法門,成就一切眾生的這種願力,他們所求的,能成就他們,「◎則得善攝眾生智」:你就會得到善於攝受眾生這個智慧。怎麼樣善於攝受呢?就是用種種的法門來令眾生對於佛法生一種信心、生一種歡喜心,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攝受眾生。這個攝,就好像有一塊吸鐵石,把這個鐵都吸來了。那麼你教化眾生這個人,也就好像一塊吸鐵石一樣,把一切眾生都吸引來了;吸引來了,他想走也走不了了,想跑也跑不了,這就叫善攝眾生智。

「◎若得善攝眾生智」:假使你若得到善於攝受一切眾生這種智慧,「◎則能成就四攝法」:你就能成就這個四攝的法門。四攝法門,有人知道四攝法門是什麼嗎?有沒有人知道啊?誰知道就先說!

弟子:四攝法是不是四無量心?
上人:不是!
弟子:愛語、利行…
上人:你講一講給大家聽一聽!
弟子: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第一個布施,有三種:財施──有內財、外財;還有法施,還有無畏施。你要令眾生歡喜學佛法,你要先給他,他所歡喜的東西。第二是愛語。是好像你對他說:「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學佛法。」這樣他才覺得有興趣;如果你對他講得不好,他對佛法就不會有一個好的印象。第三個是利行。這是你對其他的人有好處的事情,你都去做;就是令人生出一種好感,因為你幫助他。第四個是同事。是譬如你想度一個眾生,度一個木匠,你可以現一個木匠身,和他一起釘釘子之類;在釘釘子的時候,可以講一講佛法怎麼好,可以令他一點一點覺得佛法有意思。這四攝法,是攝受眾生,令他們自己發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勉強一個人學佛法,是完全不行的,你沒有法子。因為眾生就是這樣子,你對他直接說你應該這樣子,這個眾生一定不要做;可是你可以給他,他所歡喜的,你對他說好話,幫助他,和他合作,一定會有方法令這個眾生覺悟。

上人:你覺得她講得的對不對?
弟子:對!
上人:你怎麼知道?
弟子:看辭典了。

上人:不錯!這四攝法,攝,就是有一股力量,把他攝來了;這個力量是無形的,是無相的,你看不見的。首先這一個攝法就是布施,因為眾生都有貪心,無論哪一個都有貪心;你若給他一點東西,他就覺得你這個人是不錯的。你送給他一點禮物,他一定說Thank you very much!(多謝)你要是不送給他禮物,他就不講這一句話。所以我也不送給人禮物,我也不願意聽人家對我說這句話,這是我的執著。又一個意思,是我願意和所有的人是一樣的,是一個的,沒有分別;人就是我,我就是人。我吃飯人家不能飽,人家吃飯我也不能飽;但是我可願意把我所有的給人,那麼這是布施。

布施有三種:她方才說的,有三種,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什麼叫財施?就是用值錢的東西來布施;那麼這個有內財、外財。內財,就是自己的皮血肉筋骨、頭目腦髓、手足、心肝脾肺腎,這屬於自己身體裏邊的,這叫內財。內財都可以布施給人,譬如有人沒有眼睛,想要換一個眼睛;我願意自己不要眼睛了,把我眼睛布施給其他人,送給旁人。這都是最偉大的一種施,沒有自己,只有他人;把自己看得很平常,沒有自私心,沒有自利心,對於自己受一點苦沒有關係。我只是願意其他人得到快樂,其他人得到歡喜;這個我就做不到的事情,我都要做!能以有這種偉大的布施心。那麼眼睛是這樣子,其餘的頭、目、腦、髓啊,心、肝、脾、肺、腎啊,也都可以布施給其他人。譬如現在有人想要換心臟,說是找一個活人的心臟來給他安上,這個人也就會活了,那可以布施給人。只要人有所求,你行菩薩道的,就應該做。不要像舍利弗那麼樣子,捨了一個眼睛;完了,人家要第二個眼睛,他就捨不得了;說這個菩薩道我不能行了,就回來了。那麼這樣子呢,還是我相沒空呢!你若我相空了,什麼都可以捨的,沒有什麼問題;這才是「無我無人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你說空嘛,又不空;你說有相嘛,又沒有相。見如來,這是如來真正的教義,這是無上的布施。

那麼這外財呢,就是國、城、妻、子。自己有國也可以布施,讓給其他人;城,有什麼城市也可以讓給他。自己的太太也可以布施給旁人,自己的兒子也可以送給旁人;只要他歡喜,這都可以布施。那麼這布施,又要說清楚了,要對方也需要。譬如你把太太想要布施給人,沒人要;那你說:「哦!我送給人、送給人!」這不算的。有人需要你這個太太,你太太也歡喜這個人,那你可以布施給他,不要錢,這布施了!那麼譬如也沒人需要,但你太太想要找,沒有主,沒人要,你布施給誰呀?沒有人要嘛!這個布施法也行不通的。必須要有人要,又你太太也願意,那才算呢!好像有人有太太,想要找個情人;就氣得好像不得了,那個眼睛氣得都紅了。那是不對的,就布施給他嘛!他們互相願意,就布施了嘛!這你看多偉大!這才是真正明白佛法呢!就有一個太太也捨不了,那真是太慳貪了!這個都可以布施。

法施,就是講經說法。「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你能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是供養中最大的,這是布施中也是最大的,這個法施也是第一。無畏施,無畏施就是有人在那兒有一種恐懼了,你能安慰他,令他不生恐懼心,就把這個困難的事情度過了,這就叫無畏施。

愛語,就說:「你是我的很好朋友,你知道嗎?不僅僅現在我們是好朋友啊,我們在以前很多世、很多生中,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所以今生一見就這麼樣地有緣。啊!你快來啦!我因為現在學佛法,你也來試一試,這個東西研究起來有點意思!」那麼就用這個愛語來攝受眾生,這叫愛語。利行,就是你對旁人要有利益,不要利益自己,這個利行。同事,你又要和他一個,又要和他一樣、同類去。譬如這個人做土匪,你想要度這一班土匪,你就也去做土匪。到那地方,他說:「哦!我們要去打劫去,打劫某某銀行。」你就對他們說:「唉!這個打劫銀行啊,他們也是一種生意,我們應該慢慢來,看一看再說!」你叫他慢慢來。等一等,或者就不會打劫了;那麼就慢慢度他們,用種種的方便法門。這簡簡單單地說,四攝法就是這樣子。

「◎若能成就四攝法」:這四攝法,我再給你們說清楚一點,就是騙人的法,知道嗎?就是騙人,就像騙小孩子似的,這叫四攝法。但是你可不要這麼想,這是我這麼給你說清楚了,你不要認為它是欺騙人哪!這個看是這樣,實際上這是很有力量的,不是欺騙人的法。「◎則與眾生無限利」:為什麼知道它不是欺騙人的法呢?他可以能給眾生無限無限、無量那麼多的利益、快樂,無限利。還記得嗎?以前我有一個女的皈依弟子,她有一個husband,有一個丈夫,她就是要把她丈夫布施給人;布施了幾年,也布施不出去。哈!所以她本來想要做第一個布施丈夫給人的,但是這個法行不通。那麼布施太太的,也不要勉強;不要說太太捨不得自己,自己還要把她布施出去。那也不對的!

「◎若與眾生無限利」:這是說前邊那個說,能得到四攝法,就可以給眾生無限的利。你假設若能給眾生無限的利益,你若能以有四攝法,善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令眾生都得到無限利,沒有限量那麼多的利益、好處,「◎則具最勝智方便」:你能以有四攝法,又能以給眾生無限利,你這個時候就具足最勝的、最殊勝的智方便,智慧的方便法門。

若具最勝智方便 則住勇猛無上道
若住勇猛無上道 則能摧殄諸魔力
若能摧殄諸魔力 則能超出四魔境
若能超出四魔境 則得至於不退地

「◎若具最勝智方便」:你能具足智慧的方便──就是用種種方便權巧法門,來教化眾生,令一切眾生都發大菩提心;他就想退,也都退不了了。不要說他不退菩提心,就想退也退不了了。那麼能有這樣子的力量,「◎則住勇猛無上道」:你就能常常住在勇猛精進,來勤求無上的佛道。你要是不住勇猛精進,就不會勤求佛道;你若住到勇猛精進這種的法門上,那麼一定是會勤求無上的佛道的。「◎若住勇猛無上道」:你若能常常住於勇猛精進、勤求無上佛道這種的境界,「◎則能摧殄諸魔力」:你就可以勝過一切的魔力。一切的魔力是什麼魔力呢?有天魔、有神魔、有鬼魔、有人魔。

天魔,等你到天上的時候,他要來魔你。怎麼樣子呢?你修道的人,若是這個財關沒有打破;你到天上,升天的時候,這個天魔就現出來很多的財寶,令你生出一種貪心來。於是乎你就投到魔王的眷屬裡邊去了,就做了魔子、魔孫、魔民──魔王的老百姓;天天做這個魔事。為什麼呢?就因為你這個財關沒破,放不下這個錢呢!你若色關沒有破,譬如在人間,你覺得這個心降伏了,見到一切的美色都不動心了,有一點把握了;但是在八識田裡,這個種子還沒有降伏,還有這個根本的無明;等你一升天的時候,你道業沒有成,會升天哪,升到天上去享天福,等你在升天的這個時候,這天魔又來了,現出種種美貌的美女來,這是男人是這樣。若女人修行也是這樣子,天魔就現出種種美貌的男人來,在那個地方,令你那個心啊,就像個兔子似的那麼跳得不得了,因為你動了心了。動了心了,這個色關沒有打破,在那個地方天魔就來擾亂你,令人在那個地方怎麼樣呢?就go to neverse,go to confuse,迷了、發狂了,在天魔那個地方。啊!你這一發狂,被天魔那個魔力就又攝去了。

有神魔,這個神魔他不一定住在天上,他有的時候住在海島,有的時候住在山上,有的時候又住在大樹上。大樹是鬼神村,那個有的時候神魔也住在那個地方,有的時候鬼魔也在那個地方居留,永久居留,不是一天、兩天的。那麼神魔就在這個樹的上邊,這鬼魔就在樹的下邊,那麼也是見到你這個修道的人從那兒一過,啊!他就要和你,英文叫什麼?make trouble,就要給你一點麻煩。他看你有一點修行,就要和你鬥一鬥法,那麼這個是神魔、鬼魔。人魔,就是你想修道,就有一個人來障礙你;令你發脾氣,令你生煩惱,動無明,這是人魔。

那麼你想要把這些個魔力都消除了,就要怎麼樣呢?你就要先勇猛精進勤求佛道;你若能勤求佛道,把這一切的魔都可以摧殄了。摧殄了,就是把它滅了;諸魔力,這一切魔的力都沒有了,你最勝利了。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你們各位都應該注意;要常常就保持著我們這個心,叫它常常快樂,常生快樂,不生憂愁。也不要擔心這個事情,也不要擔心那個事情;順逆皆精進,好的境界也去精進去,不好的境界還要精進。我向佛道勇猛精進這個力量,總也不間斷的;無論怎麼樣大的魔,我也要忍耐著,怎麼樣痛苦也要忍耐著。所謂六度萬行,這哪一行門你若不做到圓滿了,都不會成功的,都不會到彼岸的;你要是都能做到圓滿了,就會到彼岸,就會成功了。你成功了,那就是波羅蜜了。所以啊,時時刻刻都要精進;你能精進,就能摧殄這一切諸魔的力量。

「◎若能摧殄諸魔力」:你若能摧殄一切諸魔的力量,「◎則能超出四魔境」:超出這四種魔的境。這四種魔的境,你願意怎麼樣講都可以的。最要緊的,我們人不要生自心魔,自心魔就是:好,他也覺得不好。「◎若能超出四魔境」:你若能超出這四種魔的境界,「◎則得至於不退地」:你就能得到至於這不退的果位。這不退,就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你這個位不退,不退於二乘;你是大乘菩薩發心,不會退到二乘的果位上。念不退,你這個菩提心也是永遠都不會退的。行不退,你修行總是精進,不會向後退的。你就得這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

弟子:這四魔在《華嚴疏鈔》是「捨分段,故超五蘊魔;無捨命,故無死魔;惑不現行,故超煩惱魔;覺佛十力,故超天魔。」第三個我根本不懂。
上人:這個四魔,你們有人會講沒有?

這個四魔的境界,第一,「捨分段,故超五蘊魔。」這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叫五蘊魔。因為這五蘊把人都纏住了,不能得到解脫;那麼現在捨這個分段生死了,也就是沒有分段生死,所以就把五蘊魔超出去了。第二是什麼?捨什麼?(弟子:「無捨命,故無死魔。」)因為沒有生,所以就沒有死魔了。這四魔境就是五蘊魔、死魔、煩惱魔、天魔,這就是四魔境。第三,煩惱魔是「惑不現行,故超煩惱魔。」不現行,就是什麼都很平常的。你有煩惱,就因為你遇到這個境界,你生煩惱了;你若常常覺得什麼都是很平常的,沒有現出來,這就是沒有煩惱了,這是第三。第四是什麼?(弟子:「覺佛十力,故超天魔。」)你覺悟佛的十種的力量,這超出去天魔的境界。這四魔境,就是五蘊魔和死魔、煩惱魔、天魔,這是四魔的境界。

還有幾句話講,講這個因果報應。你今生若不籠鳥,不把那個鳥裝到籠子裏,好像禮拜天有一個小孩子,拿來一隻小鳥裝到籠子裡的小鳥,吱吱那麼叫;他就說那隻個小鳥有病了,要拿到佛堂叫牠病好了。其實怎麼樣?你今生若不籠鳥,不把那個鳥圈到籠子裏,等來生就不會坐監獄。今生不釣魚,來生就不討飯。你看那個魚想吃東西,你就把牠釣上來了;所以釣魚的人來生多數都沒有飯吃,要討飯,要去和人家要飯吃。今生不殺生,來生無災難,來生什麼災難也沒有。今生不偷盜,在今生你若不偷人家東西,來生無搶案,沒有人搶你東西。因為什麼他搶你東西?就因為你過去生偷人東西,今生他就拿回去。今生不偷盜,來生無搶案,沒人搶你的。

若得至於不退地 則得無生深法忍
若得無生深法忍 則為諸佛所授記

有沒有念錯?那麼前邊所說這個四魔的境界,四魔就是五蘊魔、死魔、煩惱魔和天魔。我們人啊,被這個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纏縛,不能解脫,那麼這色、受、想、行、識都變成一種魔力,所以要超出這種魔的境界。又要超出這個死魔的境界。人都會有死的時候,到死的時候,四大分張了,這個地、水、火、風各回本位;那個身體就空了,也死了,這也是一種魔。又有煩惱魔,我們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家家都有八齣戲,每一個家庭裡頭的眷屬就常常鬥爭,鬥爭堅固;鬥爭就有煩惱,有種種的煩惱,說不完那麼多的煩惱,這是煩惱魔。又有一種天魔,這個天魔就是在天上他要迷惑升天的這種人,來做為他的眷屬。你若覺悟佛這個道理,佛的十種力量這個道理,天魔也就沒有辦法來擾亂你了、來迷惑你了。所以這是四種魔。

「◎若得至於不退地」:你若得到這種三不退了,「◎則得無生深法忍」:你就能悟這個無生深法忍。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這個忍,本來不容易忍的,你能忍了,這叫生法忍。無生法忍,你就遇到什麼最不容易忍的這個法,你也要忍。

譬如你打七,這個腿子痛了,你忍不住了,就要把腿子打開,令它休息休息。但是你令它休息,它也令你休息;你令它不痛了,它令你菩提心不往前精進了。所以對著這種境界就要忍了,一切的痛苦都要用這個忍耐心;這個忍耐心你存在了,也不怕腿痛,也不怕腰痛,也不怕頭痛,這叫忍。無生深法忍,什麼你都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不生煩惱,只發菩提心。這個忍啊,是忍可於心,心裡受不了也要受,就是在這個時間就要鬥爭,就要發菩提心。我要和這個生死來鬥爭,我要和這個痛苦來鬥爭,我要和一切的困難來鬥爭。要這樣子想!這樣子叫忍人所不能忍的,旁人都受不了了,我來受;旁人忍不了了,我來忍,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本來是很自私的,什麼事情也不願意讓給他人;那麼現在我們行菩薩道,一切我所不能讓的,都要讓給他人。我這個所不能讓的,我也要讓,這是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

吃人所不能吃的,人家大家不願意吃的東西嘛,我來吃。但是也不要故意去選擇大家不願意吃的東西來吃,要怎麼樣子呢?很自然的。好像以前有一個老修行,這講出來,你們這些個人哪,聽起來都會作嘔的,把你們吃的東西都會吐出來。他怎麼樣修行呢?他在有幾千人的叢林裡頭有幾千人,那幾千人吃完飯,都用這個開水漱一漱口;盥漱這個口,就是口裡吃的有飯啊、有菜呀,在口裡,他用點水漱了。漱完了,吐到放那兒的有一個篩子的桶;過那個篩子,水就漏到底下去,那個菜呀、飯呀就留到上邊了。這個老修行啊,他專門吃這個東西;人家吐出來的東西,他就吃下去了,那麼這叫吃人所不能吃的。不是說人家沒有吃著的東西,我先吃,不是那樣子。那也叫吃人所不能吃的,人家沒吃的,我搶先來吃,揀著好的吃。不是這樣子!你看!要有老修行這種功夫,吃人所不能吃的。

受人所不能受的,人家受不了這個氣,譬如小孩子過來打你一拳,大人過來踢你一腳,頭一下子,腳一下子,這麼樣子;也不管你對不對,就和你來一個不客氣。哦!你說:「這個…,啊!得了,你對我這麼樣子!」這就受不了了。要受人所不能受的:「啊!我以前是受不了來著,現在我要受!為什麼呢?現在我明白了;我明白,就要還債。因為以前我對所有的人都是不太好,那麼現在人家對我不好,這是很應該的事情。」所以要這樣子,你就能得這個無生深法忍了。無生深法忍,就是很不容易忍的,忍不了了,「唉呀!我受不了了,唉呀!這麼樣難受。」嗯!但是還能忍。深法忍,深深地忍,忍不了的也要忍。那麼能以這樣子,啊!這就是叫不可思議的境界。

方才我說那個吃人家口裡吐出來的東西,這個的人哪,先證果,先成就道業。那麼叢林裡幾千人,他先成就道業,所以叢林裡頭大家最看不起那個人,覺得他是累獃王——這個佛教裡的名詞叫累獃王,累獃王就是愚癡到極點了。這個「累獃」,不是英文裏lady first 那個lady;這個累獃得,就是愚癡。愚癡到極點了,叫累獃王。每一個叢林裡頭都有一個叫累獃王的,就是最笨的、最愚癡的、最沒有智慧的;但是他能吃苦的東西,能受得苦,能人家誰罵他,他都能忍受,所以一般人給他起個別名叫累獃王。其實呀!這樣的人才能成道業呢!

「◎若得無生深法忍」:這是說你若能得到了無生深法忍。得到這個法忍,也就是不能忍的,你就能忍,忍一切法,都不動心;順逆皆精進,順的境界也歡喜,逆的境界也歡喜,向佛道上去精進去。你若能以這樣子,「◎則為諸佛所授記」:那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會預先給你授記──授一個記別號。怎麼叫記別號呢?就是說你在什麼時候成佛,你的佛國土在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你成佛叫什麼名字,你住世多長的時間。

弟子:什麼是現在我要還債?
上人:就是before you lend peple money,now you give back(以前你向人借錢,現在還),這叫債,還債。
弟子:叢林?
上人:叢林就是monastery(寺廟)。很多樹木長在一起,很多和尚在一起,也就像個叢林似的,很多樹木長在一起。

方才講這一段,又有人又這麼想了,說:「唉呀!這個證果的聖人這麼邋遢!這麼不乾淨的東西他都吃。就做這麼一個邋遢的聖人,都是沒有什麼意思!我願意做一個乾淨的凡夫,不願意做一個邋遢的聖人。」雖然是這樣說,但是真乾淨的人,就是真不乾淨;真不乾淨的人,就是真乾淨。那麼你覺得你吃的是乾淨的東西,但是到了肚裡邊,也都變成邋遢的了;他吃的雖然是邋遢東西,到了肚裡頭,也會沒有那麼多的臭味了。因為人家已經嚼過一次,在其他人口裡邊,已經用那個機器把它做一種化學的提煉,大約減輕它這種臭的味道了。那麼他吃了之後,他因為心裡頭也沒有一個乾淨、不乾淨;所以他是不垢不淨的,那麼這是聖人。

還有人說:「唉呀!被人打,這是還債,這個才沒有道理呢!我沒有覺得我打過人,有的人就時時打我,這有什麼證明,這是債呢?」在昨天晚間,我講的這一段因果循環報應,還沒有講完,所以在今天哪,再繼續把它說一說這個道理。我今天已經把它寫出來,寫到一張紙上,現在我不知道還背得出來、背不出來?那麼因為昨天晚間所講的,今天晚間又有新的人來,所以再講一次。那麼昨天晚間聽過的,又可以聽多一遍;聽多一遍哪,你就可以認識多一點,知道多一點。

說:「今生不籠鳥,來生不做監。」你想一想,你把那個鳥裝到籠子裡,令牠不自由;這個國家是自由的國家,那麼你就叫這個畜生不自由,這也是不合乎這個國家的憲法。不合乎這個國家的憲法,令這個畜生不自由,這最低限度,是違背這個國家的憲法。那麼你違背憲法了,你自已教這個鳥坐到籠子裡,好像坐到一個監獄裡頭一樣,這個鳥就在那兒念咒了,說:「果報、果報、果報。」那麼「果報、果報」,來生的果報就來了。那個鳥這麼念咒,就說:「上帝,你說有果報,為什麼他把我放到籠子裡頭,這是怎麼樣一回事?」他就到玉皇大帝那兒,也就是天主那兒,去左寫一張狀子,右寫一張,到那兒去告去。所以寫多了,好啦!這個天主一看,這個人是不公道:「好啦!來生叫他也受這個果報啦!」就坐到監獄裡頭去了。所以說今生不籠鳥,來生不坐監;因為那個鳥一天到晚來念這個「果報」,念因果報應,念這個「經」給上帝來聽,上帝也就要判斷這個人來生去坐監獄。

那麼我記得──不是今生,我記得我這個不知道多少生以前了;那時候迷迷糊糊的,什麼道理也不懂,看人家去釣魚,我也去釣魚,很歡喜釣魚的。看那個魚,用那個魚弦掉到水裡,那個魚一吃釣魚那個東西,這水就一個圈、一個圈、一個圈,這個釣魚桿往上一挑,把這個魚就釣上來了,釣魚。你說怎麼樣啊?以後再來生,就做要飯的,拿著這個碗和人要飯去,自己沒有東西,做要飯的。所以說:「今生不釣魚,來生不要飯。」要飯,這是很苦的一件事,盡向人家去討飯吃。這是釣魚,所以我們信佛的人,少釣一點魚好。說:「那我少釣,一年釣一次,我是釣小魚,不釣大魚,這麼樣好不好啊?」小魚也是一條命,大魚也是一條命;你釣一次也是殺生,你釣多也是殺生。不過你釣的少,短的債少一點;釣的多呢?短的債多一點。你釣半斤,將來就要還八兩!那麼這是釣魚。

還有殺生,「今生不殺生」,你今生若不殺一切的生靈,什麼生命也不殺;等來生,也就沒有人殺你,也沒有一切的災難──也不會被槍打死,也不會被火燒死,也不會被水淹死,因為你沒有殺生。前生沒有殺生,今生也沒有病痛;病痛也沒有,所以說「今生不殺生,來生無災難。」

今生若不偷盜呢,來生是怎麼樣來著?我昨天晚間是怎麼說的?無搶案。搶案,就是你打劫我,我打劫你,這麼搶劫。你若是不偷盜人家的東西,來生沒有人搶你的東西;為什麼有人搶你的東西?就因為你前生偷盜來著。前生你偷盜,以為是不錯的,把人的錢給偷來了;今生人家再搶回去,所以這個因果循環報應是很不可思議的。

「今生不邪淫,來生不婚變。」怎麼樣叫婚變呢?譬如離婚啦,或者結婚之後,有很多麻煩的,很多的trouble, too much trouble。這就是因為前生不守戒律,有邪淫的行為;有邪淫的行為,今生這個身體上還有一股狐臭的味道。你凡是不守戒律的人,在前生若不守戒律,今生他那個狐臭味就很大的,很大的狐臭味,你怎麼樣用香水來擦啊,怎麼樣子塗這個香粉啊,他還是臭的,還是那麼臭,臭不可聞。所以本來男人都歡喜女人,一聞到這股臭味,把這個男人都給薰得跑了;本來這個女人也歡喜男人,這個男人有這個臭狐,這一股臭氣,喔!把這個女人也都薰跑了,所以沒有人愛你了。你因為不持戒律,所以身上沒有香氣;你若持戒律,戒律精嚴,你的身體就會放一股香氣,有一股香味,香光莊嚴。

你看以前在清朝,那有個香妃,大約是維吾爾民族,就是回子那邊的。她身上總是放香的,不要擦香水,不要用肥皂、用香皂,她身上自然有一股香氣;那股香氣,哦!比什麼都香。所以中國清朝那個糊塗皇帝,就歡喜愛這個身上放香的女人;就把她搶來,去征那個地方,把那個香女人給拿搶回來;拿回來叫香妃,封她叫香妃。以後,又有其他的女人妒忌她,因為皇帝有很多老婆,三宮六院啊;這個正宮娘娘妒忌她,就把她又給弄死了,給殺死了,所以這個香妃也不香了。

那麼這是今生不邪淫,今生你若很守規矩的,不和其他的女人去邪淫,不和其他的男人去邪淫;那麼來生你結婚也不會離婚的,因為你不忠實,所以就離婚了。在前生不忠實,今生也搞得不愉快;就這麼有種種的特別因緣,就婚變了,結婚就有變故了,這是邪淫的果報。

「今生不妄語,來生無欺騙。」今生你若不打妄語,來生沒有人欺騙你。因為你今生不打妄語,到來生沒有人來欺騙你。所以有人欺騙自己,「喔!自己在前生打過妄語呀,所以才有人欺騙我。」那個劉梅生前幾天對我講,說:「恐怕那菲律賓來的四個人,不是真要來出家,只是藉著這條路來,到這兒還不出家。」我說:「沒有關係的,我明明知道他欺騙我,我都相信他,因為我不願意欺騙人,我也相信人不欺騙我。」我說:「我明明知道他欺騙我,我very understand he cheating me, I think he no cheating me. I like doing this way.我明明知道他欺騙我,我也不想他是欺騙我,我不這麼想!」完了,他說:「喔!這是好的。」這個世界,人就是你防備我,我防備你;你怕我欺騙你,我怕你欺騙我。那麼他就欺騙我,我也不想他是欺騙,是不是吃虧了嗎?吃虧就吃虧了,沒有關係的,要這樣子。那麼今生不妄語,來生無欺騙,來生沒有人欺騙你。

你「今生不醉酒」,今生你不一喝酒,就喝醉了──酒本來是可以喝的,就是佛教五戒戒酒,你若喝得少少的,為著治病,或者為的有什麼特別情形,少少的不喝醉了,還可以。所以那天你說你喝酒了,你沒有發狂,那我還不算你喝酒,你可以再喝一次。哈哈!那麼今生不喝酒,是說不醉酒,不是完全不喝酒;「來生不狂亂」,來生你就不會發癲狂的,發神經。為什麼你來生發神經、精神不正常呢?就因為前生喝酒喝得太多了!那個麻醉的藥啊,或者marwana、LSD,也吃很多,所以今生就那個狂性還不斷。這個因果循環就是這樣子的,信不信由你,我不管!我是這麼說,你不信,我也說;信,我也說,不管你信不信,我都要說!

翻譯者:人與人都防備?
上人:防備就是小心,careful.
翻譯者:憲法?
上人:law.

有的人想,說:「哦!少少旳喝酒可以,我明天也試一試!」你今天晚間就可以試,不要等到明天!哈!

若為諸佛所授記 則一切佛現其前
若一切佛現其前 則了神通深密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 則為諸佛所憶念
若為諸佛所憶念 則以佛德自莊嚴

那麼一切一切的都預先授記給你,預先給你一個記別號。「◎若為諸佛所授記」:你若能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來給你授記的話,「◎則一切佛現其前」:那麼佛怎麼樣給你授記呢?佛都是現到你面前,來為你授將來的記別號。這要你得深法忍,然後諸佛給你授記,諸佛現到你面前。「◎若一切佛現其前」:這是說你能以得到一切諸佛給你授記,現在你的面前,「◎則了神通深密用」:你就能明了一切的神通深密用──神通不可思議的這種境界,這種的用。這種用是妙不可言的,是深不可測的,所以叫深密用;沒有人能知道這種神通的妙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你若明白了一切的神通這種深不可測、妙不可言,這種的境界、這種的用途,「◎則為諸佛所憶念」:那麼這樣子,你和十方諸佛常能通達無礙,互相通達;十方諸佛的心就是你的心,你的心也就是十方諸佛的心。所謂「心心相應,氣氣相通,光光相照。」「◎若為諸佛所憶念」:這是說你常常為諸佛所憶念你,你也常常憶念諸佛,這兩種的念一天比一天深,「◎則以佛德自莊嚴」:你就能以佛德自莊嚴,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的德行莊嚴而自莊嚴自己的德行,所謂「萬德圓融」。

所以諸佛也就常常不會忘了你了,說:「哦!現在世界上又有一個行菩薩道的人是誰、誰,他現在那兒做什麼呢?」諸佛菩薩在常寂光中也常記著你,常掛念著你,常常放不下你;那麼常常愛護你,來加被愛護你。因為什麼你能這樣子呢?就因為你有了神通的深密用了。明白、得到這個神通的深密用,那麼你的神通和十方諸佛的神通是互相通的;互相通,所以諸佛菩薩也常憶念你,你也常常憶念諸佛菩薩,這叫二念相憶,二種念互相相憶。也就好像母憶子、子憶母一樣,這個兒子常常想著母親,母親也常常想著兒子;這兩種的想念通了,那麼這母子也常常會見面的。這也是這個樣子!

弟子:氣氣相通?
上人:就是呼吸氣的氣。你的呼吸氣跟諸佛的呼吸氣是通著的。

若以佛德自莊嚴 則獲妙福端嚴身
若獲妙福莊嚴身 則身晃耀如金山
若身晃耀如金山 則相莊嚴三十二
若相莊嚴三十二 則具隨好為嚴飾
若具隨好為嚴飾 則身光明無限量
若身光明無限量 則不思議光莊嚴

「◎若以佛德自莊嚴」:你能以佛德莊嚴而自莊嚴,你若能這個樣子。以佛的莊嚴而自己莊嚴,做為自己的莊嚴,就是佛有什麼德行,你就會有什麼德行了。你若能這個樣子,「◎則獲妙福端嚴身」:你就很快也得到這種不可思議、變化無窮、千變萬化這種妙福端嚴身。這個妙福端嚴身,也就是具足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不過沒有佛那麼真切。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都叫妙福莊嚴身。你若得到這個妙福莊嚴身,那就相好莊嚴。怎麼會得到這個相好莊嚴呢?就是常常修福、修慧。你修福,就得到相好莊嚴身;修慧,你就會光明遍照。所以「◎若獲妙福莊嚴身」:你若得到妙福,不可思議這種福報;莊嚴身,莊嚴其身,以佛德的莊嚴而自己莊嚴;你若能這樣子,「◎則身晃耀如金山」:那麼你這個身體就像這個黃金一樣光明照耀。

佛的身體像黃金一樣,在以前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天,佛到一個在家人家裡去。這個在家人的家裡有一張氈就掉到地下了,這個人等佛來了,想要用這氈給佛坐啊;可是這張氈就找不著了,掉到地下,就找不著了。怎麼找不著呢?因為這個氈子也是黃金色,佛的身體也是黃金色,佛放的光明也都是黃金色;所以把這個地都照成黃金色了,也分辨不出來哪個是氈子,哪個是黃金色,所以就找不著了。等佛走,這氈子才找著。

那麼這樣的因緣,這個人就很發心信佛了。信佛,等佛滅度之後,他就一生一生地來修行;修行,也沒有成道業。等到阿育王那個時候,阿育王本來不信佛,那麼他就設了一個監獄。這個監獄這地方是有入無出,誰若到那監獄裡,就是不能出來了;就好像小鳥在那個籠子裡一樣,沒有法子再飛得出去了。等到哪一天死了,哪一天和這個鳥籠子算是離開了,再不累了。那麼這樣子,就有一個比丘──這個比丘就是佛在世到過他家裡這個人;他修行修行,那麼他這一生就也做比丘。做比丘,他也一到這兒來,就被阿育王把他關到監獄裡了。他在監獄裡,就修這個不淨觀;修也修不成,修也修不成。那麼這個地方就要殺他,因為到這監獄裡的人多數要被殺的。他就要求了,他說:「我這個道業沒成呢!你容許我兩年,你再殺我好了。」那麼這時候,阿育王這個管監獄的說:「兩年?那不行,太長了!我們這兒的規矩,沒有兩年的時間在我們這裡邊的;這要很短時間就拿去殺了,免得我們來養你,我們要給你飯吃。」那他就又要求說:「那兩個月怎麼樣?」以後,這些個人答應他。

在兩個月期間,他就修不淨觀,觀看人的身體,九孔常流不淨;眼睛有眼淚、有眼眵,耳朵有耳垢,鼻有鼻涕,口裡頭黏痰吐沫。這兩個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朵,再加一個嘴巴,這七孔;再加上大便、小便的地方,這是九孔。大便,常常大便;小便,常常小便,這都是不乾淨的東西,人的身體沒有一個地方是乾淨的,污濁邋遢。這麼樣子,他就觀想;觀,修兩個月,這還不容易修成這個不淨觀。

那麼又來個女人,這個女人也要被殺的。那麼這個女人被怎麼樣殺法呢?就被搗碓。搗碓,就像六祖大師舂米那個碓,要把這個女人的全身體放到這個碓裡頭把她搗爛了;搗得骨頭、肉啊、皮血肉筋骨啊,都搗到一起,好像一個salad(沙拉)。但是這個salad不容易吃的,是臭的。你看那個肚腸裡邊,大便、小便啊,什麼都有,啊!這股味道啊,真是啊!酸甜苦辣鹹,什麼都有了。那麼這個女人被這樣殺的;這樣殺的,他修不淨觀,一看這個女人這樣子,啊!他立刻證果了。證果了之後,那麼就顯種種的神通,以後這個阿育王就信佛了;所以阿育王修了八萬四千個舍利塔,也就因為這個人他證果、成道業,才影響得阿育王信佛了。

所以我們這個國家現在啊,我所需要的,就要你們這個國家修道的人要有證果的。或者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沒有五果。某某人那個時候問我:「這個五禪是什麼?」哈、哈!只有四禪,沒有五禪;他要問五禪是什麼?你說這是個外行、不是個外行?那麼你們若有證果的了,佛法在西方一定會大興的。我這是外邊來的,給你們這個國家的人當一個橋樑,介紹這個佛教來到西方;主要還是你們自己本身要有證果的,要有成就way karma(道業)的;你們若不成就道業way karma,那是沒有辦法的。

那麼這個境界,我對你們說,證果他有一種表現的。證果這個人身體很輕的,他走路沒有聲音的,他到你面前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他到你的面前了,你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到了你面前。那麼他也可以有聲,不是說他只會沒有聲,不會有聲了;也可以有聲,那麼也可以沒有聲。

他又可以走路這個鞋底子不沾地,腳心不沾地。說:「那我也會腳心不沾地,我腳心是向上懸著,走路腳心當然不沾地了!我那個腳掌前邊著地,後邊著地,中間也不著地;或者我穿上一隻高跟鞋,也不沾地。」那不算的。那麼走路腳不沾泥土,他腳不沾泥土;雖然說是赤足佛在世都赤足,不穿鞋、不穿襪子到外面去化緣的,但是他腳上不沾泥土。雖然不沾泥土呢,他回來也要「收衣鉢、洗足已」,還要洗足的。那麼這是證果的人。

還有一個證果的人的表現。證果的人,無論男女,都會把這個欲心斷了,把這個生死的根斷了。生死根就是一個欲念,你若有欲念,就有生死;沒有欲念了,就沒有生死。那麼男人斷欲也有一種境界,什麼境界呢?你就是男人哪,沒有欲心了。女人也沒有欲心,那麼都沒有麻煩了,什麼麻煩都沒有了,什麼煩惱也沒有了。我本來想說得再清楚一點,但是我怕這個果進translation(翻譯),她怕醜,說不出來,所以我就不講了。

那麼「◎若身晃耀如金山」:若得這個身就像金山似的一樣光明照耀,「◎則相莊嚴三十二」:這樣子就有三十二相這個相好莊嚴。「◎若相莊嚴三十二」:你若得這個三十二相莊嚴其身,「◎則具隨好為嚴飾」:你就會具足八十種隨形的好來更為莊嚴,而更為妙好。

上人:Everybody you know we this〈Vajra Bodhi Sea〉now beginning number one go to now. Somebody buy it‘s five hundred dollars. You everybody know this way? (現在我們這個〈金剛菩提海〉從第一期到現在,有人買500元,你們每個人知道這件事嗎?)果舟,你知道嗎?you know?
果舟:我不知道這件事。
上人:現在我們賣這個〈金剛菩提海〉,Now we,〈Vajra Bodhi Sea〉sold,你告訴他們。(編按:弟子以英語講給大家聽)可是沒有太多了;或者再有人買,一千塊錢也不一定!所以我們這個雜誌,現在是特別有價值的。若再過十年呢,或者變成骨董;變成骨董,不知道要賣多少錢了?現在你們誰看,你不知道它貴重啊;那將來你們知道貴重,也沒有了。

「◎若具隨好為嚴飾」:你若能具足這個八十種隨形的妙好,來做莊嚴、做修飾,「◎則身光明無限量」:你這個身的光明就沒有限量那麼多的光明。因為這一步比一步就高超一點,一步比一步就高超一點。所以以前有三十二相,沒有那麼多的光明;你有了八十種隨形好,所以這身就又放無量的光明。「◎若身光明無限量,則不思議光莊嚴」:那麼佛的身晃耀如金山,又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所以就增加這個光明無限量了。那麼假若這位修行的菩薩他這個身體的光明無限量,然後就在這光中,就是不可思議了,這光中很多不可思議這種的境界就會現出來;光中現種種的佛相、菩薩相、聲聞緣覺的相,都現出來,那麼得到這不思議光來莊嚴其身。

你要修得身體像這個座金山似的,所以我們這個金山寺叫金山;雖然三藩市叫舊金山,其實這個金山就是一個尊佛,金山就是佛,佛才是金山。所以以後我們造廟,都用這個「金」字。西雅圖那個廟,我們叫金龍寺,因為他們三個人那時候看到一條個金龍在那兒,我們就叫金龍寺。以後有的地方可以叫金馬寺,可以叫金牛寺,可以叫金象寺,都是用這個金來莊嚴;那麼或者金輪寺,這都可以的,一切一切都用這個「金」字。這個「金」呢,上邊是有個「人」,我們這兒就是度人的;底下那兒,那「王」字加上兩點,那是個「玉」字多一點,那麼那是個人中之王,那兩點也本來是個「人」字,那麼我們度人中之王的人。所以這個「金」字是很有意思的,又名貴、又值錢。那麼看哪個地方要用,就用哪一個名字。

若不思議光莊嚴 其光則出諸蓮華
其光若出諸蓮華 則無量佛坐華上
示現十方靡不遍 悉能調伏諸眾生
若能如是調眾生 則現無量神通力

有沒有念錯啊?(弟子:沒有。)念錯了,要告訴我啊。
「◎若不思議光莊嚴」:你若得到不思議這種光來莊嚴其身,那麼「◎其光則出諸蓮華」:就在這光裡頭又出種種的蓮華;這種種的蓮華,就有無量無邊那個的佛坐到這個一切的大寶蓮華上,坐到這一切的蓮華上,都結跏趺坐座而坐。那麼這個是互相莊嚴、互相無礙的這一種境界,所以叫不可思議的光莊嚴。「◎其光若出諸蓮華」:這種不思議的光來莊嚴其身,那麼就會在光中現出種種顏色的蓮華;這些個蓮華,所謂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紫色紫光、青色青光,那麼種種的光是種種的花。「◎則無量佛坐華上」:在每一朵大寶蓮華上,又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諸佛,坐在這個大寶蓮華的上邊,來說種種的法,教化種種的眾生。

「◎示現十方靡不遍」:那麼這個不是就在一個地方,這個華嚴的境界是一即是一切,一切即一;所以在一個地方現出來,就在所有的盡虛空、遍法界也都現出來這種境界。你看它是一個,可是你細看又是多;雖然多,而還是一個。

所以我們人修行、修道啊,修行成了,那個法身就是這樣子的。你看著它是一個,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但是一個之中又現出無量,無量還是一;一多無礙,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遍滿,一多無礙。這種境界,你怎麼樣能知道呢?就要修行。你修行,把你這個自性修得現出光明來了;你那個法身也成就了,你那個化身也有了神通了,你這一個身體願意化百千萬億個身體都可以的。所以我們修道的人,要腳踏實地、認真修行才算呢!你若不修行,著到這個文字般若上了,或者著到這個講說上了,這都是靠不住的。一定要認真去修行,修得你自己也有了法身了,也有化身了,也有了報身了。不是說「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不是單單釋迦牟尼有這個神通妙用;我們每一個人若修行成了,成就這個道業,你證果,那和佛那種的神通妙用是一樣的,無二無別的。所以各人要特別努力呀!我們人人都可以修成佛,所以人人都可以修行。因為這個,所以這個Aaron來了,我就希望他參多一點禪、打多一點坐;快一點開悟,成一個小佛,度這一些個大的眾生。Aaron,你聽著沒有?哈!那麼這樣子,這是才沒有白來!

所以示現十方靡不遍,「◎悉能調伏諸眾生」:你能以用這個神通遍到十方世界去,能以調伏一切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那個最頑皮的眾生、最不守規矩的眾生、最壞的眾生,都可以把他調伏了。啊!你看怎麼樣?這個你說是妙不妙?連這個果╳,這麼樣壞的,現在也來翻譯來了。一天到晚盡想boyfriend(男朋友)!啊!這個是眾生多生多劫的習氣,不是單單她一個人這樣子,恐怕人人都有這種習氣;所以我不是單說她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在內。那麼能以把多生多劫的習氣減少一點,就是容易修道。所以這又說:

「◎若能如是調眾生」:你若能以像前邊這樣子來調伏眾生,調伏這個剛強的眾生,調伏這個頑皮的眾生,調伏這個不守規矩的眾生,調伏這個有脾氣的眾生,調伏這個煩惱無明很重的眾生,都調伏了。「◎則現無量神通力」:這個時候,你就會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大神通力,這個神通是妙不可言的。怎麼樣能得到這個神通呢?就要修行。你若坐禪,也可以得到神通力;你若念佛,也可以得到神通力;你若持咒,也可以得到神通力。就要先修行!修行,就不要怕腿痛,不要怕困難,不要怕坐那個地方覺得沒有什麼意思;這要用一個忍去忍!你要是能樣樣都能忍了,也會得神通,這個神通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那麼有的人不相信,說:「我不相信這個神通,我怎麼沒有見過?」就是你不相信,這就是神通的種子!就因為你不相信,所以這就是神通;若沒有神通,怎麼會叫你不相信呢?你想一想!你這個不相信,你心裡已經有一個「神通」存在了,說:「啊!我不相信神通。」你若真不相信,根本連這個名詞都不知道:「什麼叫神通呢?」啊!說:「我不相信神通。」那麼你已經有了神通了;不過這是個小小的神通,不是大的。

若現無量神通力 則住不可思議土
演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若現無量神通力」:你若有了大神通,「◎則住不可思議土」:你就可以住在不可思議的那個佛土。或者黃金為地的國土,或者白銀為地的國土,或者琉璃為地的國土,或者鑽石為地的國土;那國土莊嚴妙好,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盡這麼多泥沙呀、草木啊,這麼多荊棘啊。不是這樣子的,那個都是不可思議的那種境界。「◎演說不可思議法」:現無量的神通,居住在這個不可思議的佛土,然後再演說這不可思議的妙法,「◎令不思議眾歡喜」:令這一切不可思議的眾生都發菩提心,皆大歡喜。

若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則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若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則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若說不可思議法,令不思議眾歡喜」:你若能以說不可思議這個妙法,令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那麼多的眾生都發菩提心,皆大歡喜;這個眾生就能增加他的善根,圓滿他的福慧。「◎則以智慧辯才力」:你令眾生能生歡喜心,能度不可思議這麼多的眾生。你以什麼力量能度這個眾生,令他歡喜呢?就是你用你這個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辯才這種的力量;「◎隨眾生心而化誘」:你隨著一切眾生心之所好,而教化他們、誘導他們。所謂「循循善誘」,就用很好的方便法門來化導一切眾生,令他們都發菩提心。

「◎若以智慧辯才力」:假設你能用你的真正的智慧、善巧方便這種的辯才,「◎隨眾生心而化誘」:來隨眾生心而教化誘導他們,令他們都發菩提心。「◎則以智慧為先導」:這個就是以智慧做首先教化眾生的條件。「◎身語意業恒無失」:那麼你身、語、意這三業都清淨,常常都無過失。

恒無失,這是十八不共法裡邊的,這個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三業清淨,這身、語、意業恒無失,常常不造身、口、意業。這個身、語、意,你要是不好好地修,它就變成十惡;你要是好修呢,它就變成十善。所以,身有三惡,就是殺、盜、淫──殺生、偷盜、邪淫;這是身的三惡。意有三惡,就是貪、瞋、癡──貪心、瞋心、癡心;這是意的三惡。那麼還有,這個口有四惡(就是這個語有四惡),這四惡就是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三業恒無失,就不造這十惡,而修十善。

※※※
今天哪,我們開始打禪七。在前一個禮拜,我們打大明七;我不知道你們各位是明了、是沒有明?那麼這又打禪七,這個禪七比那個大明七,比較更辛苦一點,更不容易坐,可是我們各位還要再試一試!再試一試啊,我現在告訴你們打禪七的這種方法。我們每一個人若能結雙跏趺坐是最好!坐的時候,不要怕腿痛,能忍得住的時候就忍;若忍不住呢,才放一放腿,但是最好是能忍著痛!這是腿的問題。腰坐得要直起來,這個頭也要很正當的;也不要前俯,也不要後仰。如果想要睡覺呢?就或者站起來站一站;你腿若痛得厲害了,也可以站起來站一站,那麼站著也是參禪。

口裡這個舌頭把它舌尖頂上顎,有口水呢,就嚥到肚裡頭去。嚥到肚裡什麼地方呢?就嚥到肚裡那個臍輪──肚臍那個後邊──把它放到那個地方。舌尖頂上顎,有口水就嚥下去,那麼這口水呢?這叫「自家水」;自家水這合起來,這叫一個「藥」字,就是今天中午講的那個「藥」,和藥性那個「藥」是一樣的。這個自家水,你常常自己把它嚥到肚裡頭去;它能袪百病的,什麼病都可以除掉。所以你們各位不要忽略這一點!要眼觀鼻、鼻觀口、口就觀心,這麼觀察著。你願意參呢,就參「念佛是誰」,念佛的是哪一個?願意念這個六字大明咒呢,也可以的。總而言之,就叫你那個心老老實實的,不要離開修道這一念;你修道這一念、參禪這一念,總要保持得它綿綿密密的樣子。

所以我可以給你們說四句偈頌,你們各位參加這個禪七的,就是本照這個意思去修行、去參去!什麼呢?就是:「行立坐臥,不離這個;離了這個,你就當面錯過。」「行立坐臥,不離這個」,就不離參禪這一念;「離了這個,你就當面錯過」,你若離開這個,你當面就遇到佛,你也會錯過去,你也不認識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不要當面錯過參禪這個妙用;所以「行立坐臥,不離這個,離了這個,你就當面錯過。」對著面,你就也不認識。所以等一等你們各位就好好用功,希望有開悟的;有人知道你自己走路是用腳走、是用頭走?那麼明白這個道理了,你鼻孔究竟是衝下、是衝上?你把這個帳算清楚了,那麼就不會再糊塗了!

弟子:「自家水」合起來,叫一個「藥」字?
上人:「自」,加上一個「家」字,這個底下加一個「水」字,合起來,這叫一個「藥」字,medicine。

弟子:綿綿密密?
上人:綿綿密密,就是你坐那地方不是睡覺,不是睡著了覺,但是有外邊的事情還不知道;這裡邊自己知道不是睡覺,就接接連連這個念頭總也不斷。

那麼以後,還是天天在七點鐘的時候講經;講經之前,也不需要念什麼咒了,也不需要念經。因為打禪七的時候,也不念經、也不念咒,什麼其他的都不做,這是打禪七。那麼晚上七點鐘就開始這麼講開示,晚上七點鐘來講開示,講或者一個半鐘頭的樣子;講到八點半,或者九點,那麼繼續就參禪。在講完經這個時間,可以大家或者要換換衣服,或者覺得涼,穿多一件衣服。那麼最好穿多一點衣服,不要穿少了衣服;熱一點不要緊,不要凍著了。前幾天,我們很多人都凍著了,都覺得不太舒服;那麼這個打七打得不要把人打得都打病了,打病了,那更辛苦。所以在講完經這個期間,你們可以自己方便方便自己的事情;或者換衣服,或者辦辦自己的公事──到廁所洗洗手啊,幹什麼的,這自己的公事。然後或者十分鐘的時間,那麼就繼續坐禪了。

我們坐禪哪,都要拿出一點力量來,拿出一點忍耐的心來;實實在在去做去,不要懶惰,每一個人都不要懶惰!你在沒開悟之前、沒有得到大智慧以前,不可以懶惰;那麼得到大智慧、開悟之後,那叫你懶惰,你也不懶惰了。所以我們現在要打起精神來努力,看看誰先開悟?誰先開悟,誰就是第一!那麼有人說:「哦!我不願意做第一,所以我也不要開悟了!」那你自己弄錯了!你開悟可以,你不要第一也可以嘛!你不要第一可以,但是不可以不開悟的。對不對?所以不要算錯數,你讀算術要讀得很好的!
上人更正翻譯:someone says: “Ah, I don’t like number one.” You don’t like number one. Okay, you must get enlightenment.

※※※
上人(以下為英語之中譯):This little man coming give you everybody a lecture, you everybody like pay attention, no go to sleeping.(這位小男孩來給你們各位演講,你們大家要注意聽,不要打瞌睡!)
果童:今天早上,師父、恆持和我去看電影,這是一部有關這個世界的電影。我們一邊開車,一邊透過車窗看電影;就好像我們在看電影時,看到有人在電影院裡看電影一樣。我們看了又看,電影一直不停地演下去;就像電影螢幕上的一樣,有人在看電影,而那些看電影的人就出現在螢幕上。我們看電影一直看到結束。
上人(以下為英語之中譯):You say in the movie watching movie? hmm? in the movie, you watching the movie? You, this morning what do you talk? I said: I make I movie, you make your movie.(你說在電影裡邊看電影?今天早上你講什麼了?我說:「我演我的電影,你演你的電影!」)
果童:哦!對了!每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演電影。每個人都在演他自己小小的電影,好像你在街上走的時候,你就在演你自己的電影,而你就在你自己演的那部電影裡頭。
上人:This called movie in the movie!(這就叫做電影裡的電影。)
果童:對!
上人:How about this, before I talking this how and affect this how to know putting this bird go cage. You are talking this what you think.(前邊我講把鳥關進籠子裡去會有什麼果報,你先講一講你自己的想法。)
果童:就是我們把鳥關到籠子裡的事?
上人:Because you like to talking, now I give you an opportunity go to everybody talking.(因為你歡喜講話,現在我就給你一個機會,讓你給大家講一講!)
果童:師父講經的時候曾經講過,在你的國家,如果你把鳥關到籠子裡是犯法的,那就好像把鳥關到監獄裏去是一樣的。我喜歡釣魚,師父說,如果你釣魚,你今生和來生都會變成乞丐。可是我喜歡釣魚。
上人:Fishing again? (還釣魚?)
果童:什麼?
上人:You like to fishing again? (你還要去釣魚嗎?)
果童:我才不呢!(眾笑。)
上人:Why not?(為什麼不呢?)
果童:自從聽您講了之後,我再也不想釣魚了。
上人:Have to continue other things? this life no stealing? Talk about it?(要不要再講一點別的?講一講「今生不偷盜」?)
果童:哦!對了!如果你今生不偷,你來生就不會被偷;如果你今生不說謊,你來生就不會被人騙,也沒有人對你說謊。
上人:This life you don’t stealing, next life what?(今生你不偷,來生就怎麼樣?)
果童:你就不會被偷。
上人:Stealing, next life like what?(若偷呢?來生會怎麼樣?)
果童:來生你就會被偷。
上人:Good, OK! You see, you see this big people coming don’t have dare go to give a lecture. This young person coming a couple of days, he can give a lecture. You thinking what to thinking. This young people, Aaron, he like go to see movie. I know that way. Today I with him go to see movie. He extreme movie, no go to movie house go to see movie. This world is, I talk to him this world is movie, you understand is movie. You don’t understand, you go to make a movie, make a confused movie. You understand, you make a clear movie. He said yes. He said oh! this I said I make I movie. You make your movie. Everybody make his own movie. He said yes, this is movie in the movie. movie, movie, continue movie. I said continue you movie, movie movie, go to die! It’s like a dreaming! Dreaming! Dreaming! Dreaming again! Next time wake up! We this people in this world, it is like a dreaming. Dreaming, wake up! this dreaming finish. If no wake up, this dreaming, dreaming, go to continue dreaming. Movie, too.(
上人(以下為英語之中譯):很好!你們看,你們這些大人都不敢來給大家演講;這個小孩只來了幾天,他就敢給大家講。你們覺得怎麼樣?Aaron他喜歡看電影,這我知道;今天我就帶他去看電影,他很喜歡看電影。不必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告訴他:這個世界就是一部電影──你若懂了,就是一部電影。你若不懂,你就是在演這部電影,演一部糊塗電影;你若懂了,你就清楚你在演電影。他說:「對!」我說:「我演我的電影,你演你的電影,每一個人都演他自己的電影。」他說:「對!這是電影裡的電影。電影、電影,繼續演你的電影!」我說:「繼續演你的電影、電影,就死了!就好像做夢似的,做夢、做夢,又做夢,然後就醒了。」我們人在世界上,就像是一場夢,你醒了,這夢就結束了;如果你不醒,這夢就會繼續做下去。電影也是一樣的。)他們聽得懂我講這個英文嗎?Everybody know my English? Okay!

Aaron雖然是小,十一歲,那麼他聽到這個釣魚是不對的,他就要以後不釣魚了。你看!這個是很快地就改變了,這是很好的一種現象。所以今天我叫他給你們講講 lecture。Today I told to him, give you everybody a lecture.
※※※

若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則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這個偈頌,有的地方有半句偈的,就是只有兩句,不是四句;有的地方有四句,有的是兩句的。但是都是接接連連,這個意思是連貫的,是繼續不斷的。

「◎若以智慧為先導」:假設你要是以這個智慧做為一個先導,教化眾生一個最先的條件,「◎身語意業恒無失」:身、語、意業若能恆無失;你若能這樣子,就能教化很多的眾生都發菩提心。

「◎則其願力得自在」:這是說你身、語、意業恒無失,你能以不造十惡,奉行十善,你這個願力就得自在了。所以「則其願力得自在」:你就得自在了,你能以不做十惡,奉行十善,你這個願力就得自在。你願力得自在了,就「◎普隨諸趣而現身」:所以你願力得自在了,就是你願意到哪一個道裡頭去,都可以的。你願意生到天上去也可以,你願意做阿修羅也可以,願意做人也可以,願意做地獄、餓鬼、畜生都可以;不過你是現身,不是去受報,而是去現身。現身,就是示現;這就是菩薩四攝法之中的「同事」,用這個同事去教化一切眾生。所以說「普隨諸趣而現身」,不是去受報的,是去示現給諸趣裡的眾生,做一個榜樣,做一個樣子,叫他們好發菩提心。

什麼叫十惡呢?就是身有三惡──殺、盜、淫,這個身所造的三種罪惡。這個殺生,包括自己殺,或者叫他人殺;或者殺因,或者殺緣,或者殺法,或者殺業,都包括在內了。我們人殺生,是世界戰爭的一個開始。所以說:「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屠門夜半聲。」

我們從千百年以來,這麼一碗肉湯,這個羹,就是羹湯;這羹湯或者是牛肉的湯,或者是羊肉的湯,或者是豬肉的湯,或者馬肉、驢肉、貓肉、狗肉這個湯,種種肉的湯。我們從這千百年以來,人吃一切眾生這個肉湯,這叫「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似海恨難平」,這個裡邊的冤氣好像海一樣;你殺我,我殺你,互相殺殺不已,不能停止。也就和看電影是一樣的道理,你殺我,我就殺你。你殺我,吃我的肉;我若殺你的時候,又吃你的肉,那麼互相來吃肉。你吃我的肉的時候,我覺得很痛苦的,你很快樂的;等我吃你的肉的時候,你又覺得很痛苦,我又覺得很快樂。這個世間就是這麼果報循環,循環不已。所以這個冤,冤,就是怨仇,有仇恨;似海,像海那麼深的仇恨。恨難平,像海那麼深這個仇恨像海那麼深,所以不容易把它平下來;它總是有一個深深的坑在那兒,深深的不平的地方,所以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你想要知道世界上各國作戰、殺人,是你殺我,我殺你;這個國家用軍隊去和那個國家作戰,放這個槍、放砲,殺了很多人,這叫刀兵劫。你欲知想要知道世上在戰爭裡頭所死的這些個人,刀兵這個劫數,「試聽屠門夜半聲」,你應該聽一聽殺豬、殺牛、殺羊的那個地方、殺牛的那個地方、殺羊的那個地方,那兒半夜是什麼聲音!那半夜的時候,那個豬也哭、牛也哭、羊也哭。牠在那兒哭,就說:「啊!你就來殺我了,我將來一定要殺你的!」這互相殺,殺殺不已,那麼也就是殺來殺去,就都殺了,互相殺。

所以我們信佛的人多數要吃齋,要吃素菜。素菜本來它也有生命的,但是它那個生命是輕微一點,它是一個無情的東西;這個有肉類、有氣血的呢,這個東西都是有情的。那麼我們吃無情的這種草木、這種菜蔬,這個也是有殺性在裡頭,也有殺因在裡頭,也有殺法在裡頭,也有殺業在裡頭;但是這個不是那麼明顯的,還比那個吃肉輕一點。所以修道的人都吃齋,不吃肉!

那麼我再給你們講一講這個「肉」字。因為發願這裡頭就包括吃齋了,包括著不殺生了。這個身有三惡──殺、盜、淫,這個殺生是很重要的;所以殺生,就是要吃這個肉。這個「肉」在中國文字裡頭,造得很妙的:「肉字裡邊兩個人,裡邊罩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這個「肉字裡邊兩個人」,在這個「肉」字裡邊有兩個「人」字。這裡外邊,這本來是「口」字,但是這「口」字下邊沒有這一橫,所以這口就張開了。口張開幹什麼呢?就在那兒要吃人。所以把這一個人吞到肚裡頭去了,還有一個人在外邊。那麼這就是「肉」字裡邊兩個人。「裡邊罩著外邊人」,裡邊這個人就是連著外邊這個人,接連,他有連帶的關係。「眾生還吃眾生肉」,這個眾生就是自己吃眾生自己的肉。「仔細思量是人吃人」,你仔細若想一想,這個吃肉就是吃人哪──不過那個人他去做畜生了!那麼這個畜生和人都是願意活著,不願意死。無論什麼畜生,甚至於那個蚊蟲,那麼小的東西,牠也願意活著來喝旁人的血,不願意死了去做蚊子的鬼。所以你看那個蚊蟲,牠咬你,你這麼一看牠,牠就飛,跑了!牠就是怕你打死牠。這一樣的道理。所以說「肉字裡邊是兩個人,裏邊罩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是人吃人。」

既然是人吃人了,你說這個人會不會是我的鄰居呢?或者朋友呢?這個不知道。你不知道托生做豬、做羊、做牛這個人是誰?那麼這個人是誰,你不知道,你吃牠的肉,這個人或者就是你前生的好朋友,或者就是你的鄰居,那麼這還算普通。或者就是你的六親眷屬、親戚之類的;六親眷屬還是遠,或者就是你前生的父親、母親。因為你前生的父親、母親,不一定都做善事,或者他就做豬、做羊、做牛。因為佛說的:「羊復為人。」羊既然能做人,那麼人當然也可以做羊囉!人為什麼比一切眾生聰明?就因為人這個靈性還全一點,畜生那個靈性就分開了,分開就少了。所以做畜生的這個人,或者就是我前生的父親、母親。你做人要孝順父親、母親,你的父親、母親變豬、變羊,你不知道,你吃了他的肉,這是不孝順了,做人應該孝順;那麼既然不孝順,做人這個意義就好像少一點,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學有一種慈悲心,愛護一切的生物,所以不吃眾生肉。

那麼說:「這個道理有什麼證明呢?」有證明的,不是隨隨便便講的。在梁武帝的時候,有一個位誌公祖師,這位誌公祖師是得五眼六通的。他怎麼樣生出來的呢?他是在小鳥的窩裡頭,是個隻小鳥把他生出來的。所以誌公祖師的手就像那個鳥爪似的,不是像人手這個樣子;就像鳥的那個手,他這個指甲也很尖的,就像鷹那個爪子似的,那麼樣子。那麼怎麼說他是一個小鳥生出來的呢?因為有一個和尚聽見小鳥那個窩裡頭,nest,有一個小孩子在那兒哭;在那兒哭,那麼這個老和尚就到那個小鳥窩,「噫咦?這個小鳥的窩裡頭怎麼會有小孩子呢?啊,這奇怪了!」他就或者拿一把梯子,就爬到那個樹上去,看看那個鳥窩裡頭。「咦?這個小鳥的窩裡頭怎麼會有小孩子呢?啊,這奇怪了!」這個小孩子又白又胖,相貌也很好的,很very handsome (很英俊);那麼和尚就把他在這個小鳥的窩裡拿回來了,就養他,一養就養大了。以後他就出家修行,修道了;一修道就證果了,就有神通了。他這個神通是會飛,能在虛空裡頭現出十八變來:在虛空裡頭身上邊出水,身下就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又出火。有這種妙不可言的境界,在虛空裡飛,能有這麼個神通。

那麼當時就有很多人相信這個誌公,都知道他是一個有神通的法師。當時那個地方的風俗,無論有什麼事情,都要請和尚念念經──它不是叫念經,就說說吉祥話。到那兒給說:「你啊!怎麼樣吉祥啊,怎麼樣如意啊,怎麼樣長命百歲啊!…」生小孩子,就說:「長命百歲囉!」那麼要是人死了,就說:「往生極樂世界啦!」或者有病,到那兒給說吉祥話,說:「你這個病,不用吃藥就好了。」盡給說吉祥話。那麼有一個有錢的人家裡就結婚,娶新媳婦,就請誌公祖師到那兒給說吉祥話;那麼誌公祖師也恒順眾生,好啦!就去囉!去了,到那兒一看,這個門口那兒有這個吹鼓手,又看有個小孩子拿著一個豬的爪子在那兒吃。那麼他就說了,說:

古古怪 怪怪古 孫孫娶祖母
女食母之肉 子打父皮鼓
豬羊炕上坐 六親鍋裡煮
眾人來賀喜 我看真是苦

「古古怪,怪怪古!孫孫娶祖母」,說是這個事情真是古怪,又是很怪古的!很奇怪,也是很怪奇的!這麼樣子。孫孫娶祖母,孫子又把他祖母娶回來了。這是怎麼樣一回事呢?就因為她這個孫子生出來的時候,他祖母正好快要死了,就拉著這個孫子的手說:「唉呀!我現在兒子我也不掛,女也不掛了,他們都成家了、結婚了,都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就是我這個孫子,你說誰照顧他呢?將來誰幫忙他呢?誰take care(照顧)他呢?」那麼這麼樣,啊!放不下孫子,就死了。死了,閰羅王很通達人情的,說:「好啦!那妳既然捨不得妳這個孫子,妳還回去做人囉!做人哪,給妳的孫子做太太。」那麼這個祖母也不反對,說:「或者也不錯的。」就來了。來了,生出,做一個女孩子;等長大了,正好就是被她孫子這兒把她娶回來了。娶回來給孫子做太太,這叫孫孫娶祖母。

又往這個房子的簷前邊一看,說:「女食母之肉」,說這個女所吃的這個豬肉,就是她前生的母親托生做豬,現在她吃她母親這個肉。又往那個鼓樂棚子──就是作音樂的那一班人──一看,說:「喔!子打父皮鼓。」他兒子打的那個鼓,正是前生是他父親,因為造很多罪業,托生作驢。那麼作做驢;以後被人殺了,這個驢皮被剝下來做鼓,鞔著來做的一個鼓,就被人來打。你看那鼓皮「咚咚咚,咚咚咚」,就是被人打的;那麼打這鼓的這個男孩子,就是這個人的兒子。

又往炕上看一看呢,說:「豬羊炕上坐」,說他家裡來這一些親戚朋友、賀喜的人,都是在過去他們所吃的豬啊、羊啊、牛啊,現在做人來了,來同他做親戚,又吃這個肉來了。又往那個肉鍋裡一看哪,就說:「喔!六親鍋裡煮。」那個六親,就是父黨之親、母黨之親、兄黨之親、弟黨之親、妻(夫)黨之親、子(女)黨之親,這六種的親戚。那麼六親鍋裡煮,這六親都來做牛、做馬、做羊、做豬,這個肉被放到鍋裏一起來煮,又給豬羊炕上坐這一些個豬羊來吃,這互相吃。「眾人來賀喜」,說眾人來看這個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我看真是苦」,我看這個裡邊哪,因果報應啊,這真是太苦了!那麼由這一件事證明,人吃肉,對自己雖然說是養自己的生命;但是要是往前因後果來講呢,這裡邊就是很危險的,這果報不可思議的。

那麼我們無論哪一位,要是能不吃肉,這就是幫助這個世界的,令這個世界沒有戰爭;你若吃肉,就造成世界大戰爭,那時候就會死很多人。我們大家都應該瞭解這種的情形,所以要是想世界上沒有戰爭了,就是眾生不吃肉。我們這個身體能維持它生存就可以了,也不需要胖得太厲害,也不需要叫它吃得太好了。因為你吃得再好,到肚子裡邊,喉嚨下去三寸,那就變了大小便利。如果你吐出來,再叫你吃,喔!怎麼樣也吃不去了;不要說去變成大便之後,那更不能吃了。所以既然這樣子,我們不要貪自己的口福,而殺一切眾生的生命!所以這個身有三惡——殺、盜、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那麼意有三惡——貪、瞋、癡。不要生貪心,無論什麼好的東西也不要生貪心;也不要生瞋恨心,對所有的人都不瞋恨;也不要有一種愚癡、無明、煩惱,不要有煩惱!這是意三惡。口有四惡,就是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合起來,這是十惡。我們發願要斷這個十惡,奉行十善;那麼這十種惡你若不去做,就是十善了。

若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則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若其願力得自在」:你這個發願得隨心滿願了,這願力自在。你能以發願利益其他的人,你能以發願幫助一切眾生,那麼你這個願力就會得到自在,「◎普隨諸趣而現身」:也能用你的神通妙用來普隨諸趣,去示現教化眾生。「◎則能為眾說法時」:你若能以得到願力自在,普隨諸趣而現身,你就能為一切眾生演說妙法的時候,「◎音聲隨類難思議」:你這個音聲,就是能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能得到這種的感應道交。你這兒演說法的時候,一切眾生都來聽法,都得到利益,這叫「音聲隨類難思議」。

方才我講這個肉,不應該吃肉。就有人說了,說是:「我現在吃肉,因為以前也是被人吃過;那麼我已經被人吃過,我現在也就應該吃眾生肉。如果我現在不吃眾生肉,這一個生意不做得太賒本了嗎?沒有賺錢嗎?」不錯!以前你被人吃,現在你要吃眾生;那麼這樣子吃來吃去,就是人在世間吃人呢!以前我有一個皈依弟子,他最歡喜吃肉,哈!什麼肉他都吃,只要是肉他就吃,你貓肉、狗肉、老鼠肉、蛤蟆肉啊,所有的有肉的東西,他都要吃。我說:「你吃牠的肉很香的,啊?」他說:「很好的。」我說:「如果牠吃你的肉,你會覺得怎麼樣呢?」他說:「那我不高興,嗯!我受不了!」我說:「那你吃人家的肉,人家怎麼就受得了?人家吃你的肉,你就受不了,這太不公平了!」我這麼一講呢,這個人即刻由此發願也吃齌,再永遠都不吃肉了。不單今生他不吃肉,他發願生生世世,以後都不吃肉,要和六道輪迴裡斷往還。我們吃肉,要是不用功修行,這就是在六道輪迴裡來造輪迴呢!就是來造我們,在六道輪迴裡轉來轉去,在做這種的工作呢!你要是能不吃肉呢?就能和這個輪迴一點一點地就離開了!

尤其這個眾生肉是好吃的,我們為什麼不吃呢?就因為我們要有慈悲心,我們要有愛護眾生的心。我們有慈悲愛護眾生的心,我們就不願意吃眾生肉了,這是其中的一個理由。再者說,我們這個身體,你吃什麼肉,就會變什麼。你要是不相信,你吃牛肉,你身上就有一股牛味;你吃豬肉,身上就有一股豬味;你吃羊肉,身上就有一股羊味;你吃魚肉,身上就有一股魚味;你吃貓肉,就有一個貓味;吃狗肉,就有狗味;吃老鼠肉,就有一股老鼠味。

說:「這我不相信,我吃了沒有味道。」你不相信,因為你不懂,你沒有研究過。你不要說吃肉,就拿說吃蔥來講,你吃蔥,身上就滿身出汗都是一股蔥味;你吃蒜,口裡就有一股蒜味;你吃這個牛奶,身上出汗都是一股牛奶味。既然這樣子,那麼你吃什麼,豈不很容易就變什麼嗎?你吃的豬肉多了,就變豬去;吃的狗肉多了,變狗去;吃的老鼠肉多,變老鼠;吃的貓肉多,就變貓;你吃的羊肉多,就變羊;吃的牛肉多,就變牛。這是一定的道理,因為你和他來合夥了,你和他make commitee了,你和他結成一個團體了!所以我們各位若想和六道輪迴,和眾生分家,和畜生來分家,不做畜生,我們就要先不吃眾生肉。

※※※
上人:誰有沒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問?
弟子:師父以前說人吃魚不會變成魚?

上人:什麼時候我這麼說的?我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哪一個時辰說的?在講什麼經的時候說的?這要有根據的。就說我說的,你也沒有聽見,你要找一個根據;現在你問我,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說過這麼個話。所以你要吃魚?

人不但可以變成魚,人可以變成所有的一切眾生,沒有說不可以變魚的。那魚也是眾生之一的嘛!魚並沒有跑到眾生外邊去嘛,魚也是有生命的嘛!不是假的、真的問題。或者因為你好吃魚,他這麼告訴你,叫你吃多一點魚。懂了嗎?總而言之,好吃的東西吃下去,臭得厲害一點!由這個「人的機器」(人就是造大便、小便這麼一個機器)造出來這種的東西(上人於翻譯時補充:人就是造糞的機器,造就是make;make大便、小便這麼一個機器。),你就可以知道。譬如你吃肉類,喔!那個大便臭得不得了!你若吃青菜,就沒有那麼臭。總而言之,好吃的東西到那個裡邊,它又變成不好了。

這要講清楚,哪一天,在哪裡講的?都有誰在那兒?這要「如是我聞,一時師父在金山寺,與果寧、果護、果上、果下、果大、果小…,哈哈!說什麼、說什麼…。 say what, say what. 」或者你聽錯了也不一定。人家說:「不會說話。」你說:「吃了不消化。」人家說:「那個英國的女人。」你說:「喔!師父說我前生是英國的女人。」就好像是那個××,在這兒說他不懂話,說他 don’t understand the English(不懂英文),不懂話;他回去告訴果悟,說是:「××法師說,吃金山寺的飯不消化。」因為吃的都是金子。哈哈!
※※※

若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則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若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則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若能為眾說法時」:這是說你假設若能為眾生演說無量無邊的妙法,這個時候,你的音聲,「◎音聲隨類難思議」:你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各類的眾生都會明白你所說的這個妙法,都是他本類的那種語言,那種音聲,他都聽得懂。你若能這樣的話,「◎則於一切眾生心」:你就可以明瞭一切眾生的心,在這個「◎一念悉知無有餘」:不要長遠的時間來觀察,只在一念之中,照了一切眾生的心,明白一切眾生的心念是在那兒想什麼、念什麼,沒有不知道的。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很多種的心,不是一種的心──你能悉知悉見;在一念之中,就能知道。無有餘,就沒有剩餘的,那麼也就是沒有不知道的。

「◎若於一切眾生心」:這是說你若能以在一切眾生心,「◎一念悉知無有餘」:一念之中,你都知道一切眾生的心念,完全都知道了。「◎則知煩惱無所起」:你就會明白這個煩惱也是空的。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煩惱沒有窮盡;可是你若能知道眾生心念,若干種心你都能知道,你就知道「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本來沒有煩惱,所以煩惱無所起;因為你菩提心圓滿了,你這個煩惱心也就無所起了。「◎永不沒溺於生死」:既然你沒有煩惱了,你這個生死也就斷了。你這個生死的根本已經斷了,也沒有煩惱了;你就不會再流落生死的苦海裡頭,好像在這個生死的苦海裏頭,被水給淹死了一樣的。你就不會再沒溺生死的苦海裡頭,你就能超出這個生死,了生死了;生死了了,欲念也沒有了。這修道證果,最要緊的就是斷欲去愛。你若能以沒有煩惱了,你這個欲也沒有了,這是連著的;欲沒有了,那麼生死也就了了。

若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則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若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則獲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若知煩惱無所起」:假設你若知道這個煩惱是沒有自性的,它無所生起的──沒有一個地方生起來。就是你自己沒有明白,你這個菩提也就變成煩惱了;你若明白之後,這個煩惱也就改成菩提了,就像反掌之易──這個手翻過來這麼容易。好像我們人無緣無故就發了脾氣了,生了煩惱了,就因為這是無明作怪,無明來障著你,令你生煩惱;你若無明破了,煩惱就是菩提,就是菩提心。「◎永不沒溺於生死」:永遠都不會再沈沒在這個六道輪迴生死的苦海裡頭。「◎則獲功德法性身」:這個時候,你就得到功德法性之身。那功德也圓滿了,這個法性身也現出來了,就是你的法性身──法身。「◎以法威力現世間」:以法性的這種威力,普遍現於十方世界。

「◎若獲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現世間」:你若能得到這個功德法性身,這種法性身是可以普現到世界去;以這個功德法的威力普現世間,「◎則獲十地十自在」:你就可以獲到十地、十自在這種的地位。十地,有人知道什麼是十地嗎?有人知道,講一講,十地、十自在。「◎修行諸度勝解脫」:那麼你能得到十地的果位,又能得到十自在的神通妙用,你又能修行一切的波羅蜜(所謂十度),所有殊勝不可思議的這種解脫,你都能得到了。

上人:十地,有人知道什麼是十地嗎?有人知道,講一講,十地、十自在。

恆賢: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上人:你再給大家講一講,解釋解釋。
恆賢:我不太會解釋,只知道一點點。
上人:你講一講!

恆賢:這十地是十種菩薩修行的位置。本來有很多菩薩的位置,前面有十信,然後有十住、十迴向、十行,然後有十地。可是在第一個住的時候,是初發菩提心;漸漸他會圓滿其他的位置,直到完全圓滿這十地的位置。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可是說到一步、一步,一個位置、一個位置地修。好像十地,第一個是歡喜地;在這個位置菩薩修十種波羅蜜到彼岸的法門,可是在這個位置,他最歡喜修布施。然後第二地的時候,菩薩會歡喜修持戒波羅蜜,第二個地叫離垢地;因為菩薩很清淨守戒,不會有塵垢。在念裡邊他是持戒,不是單單在外邊持戒。第三個地是發光地;因為菩薩在這個位置可以發很多光明。在這個時候,菩薩很歡喜修精進波羅蜜。然後第四個是燄慧地;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然後第五是難勝地;這個位置是很難勝的,要修禪定波羅蜜。然後第六個地是現前地;我想是菩薩可以現佛之前。在這個時候,他很歡喜修般若波羅蜜──有六波羅蜜,還有十波羅蜜。第七是遠行地;我想在這時候是修方便波羅蜜。這個位置叫遠行波羅蜜,這個位置和前邊的位置完全不同的,應該要到不退轉的位置。第八個地是不動地;在這個位置,菩薩修願波羅蜜。第九個是善慧波羅蜜;菩薩在那兒修力量波羅蜜。第十個是法雲地;好像一個雲在天上,一個妙法的雲,菩薩在這個位置修智波羅蜜。

上人:你們各位說她講的對不對啊?十自在呢?誰又知道了嗎?以前在講《金剛經》的時候,我覺得是講八自在;那麼現在十自在了,有人知道嗎?

恆賢:第一個是命自在,第二個心自在,第三個是資具自在,第四個是業自在,第五個是受生自在,第六個是解自在,第七個是願自在,第八個是神力自在,第九個是法自在,第十個智自在。

上人:你們懂了沒有?大略的意思就是這樣子。
「◎修行諸度勝解脫」:那麼你能得到十地的果位,又能得到十自在的神通妙用,修行諸度勝解脫,你又能修行一切的波羅蜜,所謂這個十度。勝解脫,殊勝不可思議的這種解脫,你都能得到了。(本句講解移併至前三句後,意思比較完整)

若得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則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若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則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若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則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若得十地十自在」:你若能得到這個十地(就是從歡喜地,乃至法雲地這種果位) ,又得到十自在(從這個命自在,乃至於智自在)。「◎修行諸度勝解脫」:你再能普修一切的十度,而得到殊勝的一種解脫。諸度,這就是十度,十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那麼這是菩薩所修的十度。菩薩本來他十度都修圓滿了,不會有偏重的,但是他是以哪一度為他這種的正行,其餘的諸度就是助行。好像要修持戒度,就以其他的九度來幫助這一度;那麼修其他的某一度,也是用其他的九度來幫助它,所以這個菩薩所修的諸度。勝解脫,是得到殊勝的一種解脫。「◎則獲灌頂大神通」:就會得到灌頂這個神通。就是十方諸佛來給他灌頂,他即刻就證得十地、十自在這種妙用的神通。「◎住於最勝諸三昧」:就能得到最殊勝的、最高的這種三昧的境界,得到正定、正受這種的受用。

「◎若獲灌頂大神通,住於最勝諸三昧」:如果你得到十方諸佛來加被你,來給你灌頂,這灌頂就得到大的神通,你就能住在一切最殊勝的諸三昧裡邊,這一切一切的三昧裡邊,一切一切正定的裡邊。「◎則於十方諸佛所」:你就能在十方世界諸佛那個道瑒裡邊,「◎應受灌頂而昇位」:他們就普遍來給你灌頂,昇到等覺的位。這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信,再加等覺、妙覺,要是再加十地,這就五十二位法身大士。那麼你住在一切的三昧裡邊,在十方諸佛那個道場來給你灌頂,而昇位;昇到什麼位呢?就昇到等覺位。這個等覺,再一修,就成佛了,就是妙覺。那個等覺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他若破了這一分生相無明,就是有好像頭髮絲那麼多的無明還沒有破;要是把那一分的生相無明破了,就成佛了。所以現在他昇到這個等覺的位子上。

「◎若於十方諸佛所」:你若能在十方諸佛道場,「◎應受灌頂而昇位」:又昇到這個等覺的位子上。「◎則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頂」:你就得到十方諸佛都用這個手來灑甘露,灌其頂。那四十二手,你修那甘露手;甘露手就是你修成功了,就可以給一切眾生來灌頂。不過我們修這個法的時候,先不要有一種貪心;不要有一種希望,說:「啊!我要成功。」你就因為有想要成功這麼一個妄念在裡頭夾雜著,所以就不容易相應。那麼這個佛都以甘露來給你灌頂。

若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則身充遍如虛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若身充遍如虛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則彼所行無與等 諸天世人莫能知

「◎若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頂」:這個十方諸佛用甘露來給你灌頂,一方面,把你所有往昔這一些個習氣,都給洗乾淨了,也就好像給你沐浴一樣;一方面呢,又能成就你的菩提果位,破除生相的一分無明。蒙,就是承蒙。這種的境界這不容易得到的,你想叫十方諸佛來給你灌頂,這是談何容易的?不容易的一件事!好像我們修道,十方諸佛,或者善知識也常常來給你摩頂。摩頂,這就是加持你,令你能以成就你的定力、成就你的慧力;這在默默中,你看不見的,但是你會有一種感覺。你感覺到,或者你在這兒一坐的時候,就好像有什麼東西在頭上這兒摩擦;這都是十方諸佛,或者善知識來加持你呢!得到佛令你發菩提心,菩提心增長,所以這叫蒙。蒙,這一種境界是很難得到的,那麼你得到了,就應該發菩提心。所以你蒙十方諸佛來給你摩頂授記,又給你甘露灌頂;甘露灌頂這種的好處,那是說不完那麼多。它能令你飢渴也沒有了,一切都隨心滿願了;所以得到甘露灌頂,這是很殊勝的一種境界。

「◎則身充遍如虛空」:你能得到十方諸佛給你灌頂,你的法身就充遍如虛空,就像虛空那麼大了。在虛空裡頭,你也可以說是一個法身,也可以說是無量無邊的法身;這無量無邊的法身還是一個法身,一個法身又是無量無邊的法身。所以這個身充滿虛空,「◎安住不動滿十方」:就安住不動遍滿十方了。你在虛空裡頭安住不動,可是你這個法身能遍滿十方的世界。

「◎若身充遍如虛空,安住不動滿十方」:假設你的身體、你這個法身充遍好像虛空那麼無在、無不在。你說這虛空有多大?我們若修成了,這個法身和虛空是一樣的。可是我們那個法身和虛空是一樣的,諸佛的法身也是和虛空是一樣的;會不會在虛空裡頭都充滿了,你把我擠出虛空去,我把你擠到虛空外邊去?不會的!互相無礙,你滿你的虛空,他滿他的虛空,互相充滿虛空;還互相無礙,互相都是一個法身,還互相都是多的法身。這種境界真是妙不可言,說不能盡!你用言語沒有法子把它說得出來的,一定要證得這個境界上。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無礙;你願意多也可以,願意一也可以,無入而不自得焉,怎麼樣都好。無入而不自得焉,就是怎麼樣都沒有問題了,沒有障礙了,一切一切無障礙了,這樣子。虛空這個法身的境界,和地獄那個境界是一樣的;不過地獄是受苦的,而虛空是快樂的。在地獄,一個人也滿了一個地獄,多人呢,在那個地獄裡頭,也滿地獄;那個叫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就是一點空閒的地方都沒有,擠得滿滿的。可是這虛空呢,也是擠得滿滿;但是他是快樂的,不是受苦的,也是互相無礙的。你滿你的虛空,我滿我的虛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圓滿無礙的、圓融無礙的。

「◎則彼所行無與等」:所以若身充遍如虛空,安住不動滿十方的話,你所修行的、所作的,所行所作的,都沒有可以比的,「◎諸天世人莫能知」:那個諸天人、一切天上的神,和這個世間的人,沒有法子能知道你這個境界是怎麼樣子,所以這叫不可思議的境界。

※※※
弟子:常聽師父說,有的人在學佛的過程中退悔。我想知道有什麼因緣,會有這樣的情形?還有如何在修行時,遇到障礙,不生退悔?

上人:修這個金輪手,就不生退悔心,就不退失菩提心;但是要常常地修,不是修一修就不修了。這個修道啊,是要有一種忍耐心;忍耐心,就是自己也要有堅、誠、恒,有不退心,不退這種的志願。你就修什麼法,你若自己不去向前精進呢,也都會退的;只要是自己打起精神來,向前去做、向前去修行,它就不會退了。要發願:「我要生生世世不退失菩提心,怎麼樣難,我都不退失菩提心,我都要發菩提心。」也請十方諸佛來幫助你,令你不退失菩提心。

果童:什麼是金輪手?
上人:金輪手是一種法,修了這種法就不退失菩提心。這個金輪,就是你造的car(車)那個大的輪子(編按:昨前一晚果童講「金轉輪聖王車」),但是這是金子造的。他有意思!你看他雖然年紀小,一聽說釣魚不對,就要不釣魚了;一聽說吃肉不好,他就要發心吃齋了。那麼你們看他雖然他年紀輕,但是現在很快他就要改變。可是他若能常常在這兒,或者不會再向後退;那麼要是到紐約去呢?就不知道了,是不是能保持恒常不變,這是不知道了!那麼他也要皈依,誰叫他皈依的?(弟子恆持法師:「沒有人。」)(對恆持法師說:)鳩摩羅什法師他母親以後證到三果上,妳現在帶著他,你應該也是「果必能得」(編按,上人乃引用持法師出家不久後所作的發願偈中的一句)!所以你可以帶著他,他在這兒,你可以帶著他做什麼。你要沒有脾氣才行哪!你有一點脾氣,那就是不行的,這個是要緊的,那麼你有一點脾氣就把小孩子給燒跑了,用火燒跑了。

(上人以英語對果童說話,以下為其中譯)You know, you coming, She everyday scare of you going.her crying many times, you know.I will talk to you. She really loves you. She scare you return go to New York,retreat Bodhi heart. Okay(你知道嗎?自從你來了,她(指果童的母親恆持法師)每天都擔心你要回去,已經哭了好幾次。我告訴你,她真地愛你,擔心你一回紐約,就會退失菩提心。)

昨天晚間,他講這個金轉輪聖王車,今天晚間還要講一講,看他講什麼?Okay, coming. What kind of thing you want to talk?(好了,上來!你想要講什麼?)
果童:我不知道。
上人(以下為英語之中譯):you like talking word. you think talking word, make everybody very happy, okay! Yesterday you see Gwan Yin Bodhisattva?(你喜歡講話,覺得講話能讓大家快樂。昨天你看到觀音菩薩?)
果童:是!
上人:你對大家講一講!

果童:是!昨晚大家都在打坐時,我和一位比丘尼在辦公室。這時我看見觀音菩薩在我的正上方,他看起來和照片中的一模一樣。但他沒有化身成華盛頓街那邊懸掛的無數畫像那個樣子,他就只是觀音菩薩。他停在那兒,看一看就走了。
上人:Was she talking?(他有沒有說什麼嗎?)
果童:沒有,他只是看一看。他停在半空中,在天花板上。
上人:能看見觀音菩薩來,觀音菩薩常常在我們這兒;不過你們有的人看見,有的人看不見。
※※※

菩薩勤修大悲行 願度一切無不果
見聞聽受若供養 靡不皆令獲安樂
彼諸大士威神力 法眼常全無缺減
十善妙行等諸道 無上勝寶皆令現

「◎菩薩勤修大悲行」:菩薩另外一個名字又叫「覺有情」,也叫「有情覺」,他要覺悟一切的有情。由這個菩薩的名稱來看,就知道菩薩是具足大悲心,他要覺悟一切有情。為什麼他要覺悟一切有情呢?就因為他是有情之中的一份子,也是有情之中的一個覺悟者,所以叫覺有情,又叫有情覺,是有情之中的一個覺悟者,他覺悟了。覺悟什麼呢?他覺悟生死根本;輪迴六道裡頭是非常危險的,他覺悟到要想了生脫死,一定要勤修諸度,所以那麼不休息地來修行。那麼他是有情之中的一個覺悟者,我們眾生是有情之中的一個沒有覺悟者;所以他願意以先覺覺後覺──以他先覺這種道理來覺悟我們這有情的沒有覺悟者;所以菩薩是悲心切切,慈悲度人。所以「◎菩薩勤修大悲行」:

那麼勤修大悲行,就是不見眾生過;所有一切眾生的過,都好像自己的過一樣。所以我寫那一首偈頌,說:「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我們真認自己錯,就把自己的黑暗掃除去;「莫論他人非」,我們不把他人的黑暗,來遮蓋我們自己的光明,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他人的不對處,就是我們自己的不對處。一方面,你可以說他的不明白,因為我沒有把他教化明白了,所以說他非即我非。那麼一方面,說他和自己大家是一體的,是一個的;那麼既然是一個,就不應該看他的不對,他的不對就是我的不對,我們要盡儘量去改善去,所以說同體名大悲。把眾生看成一體了,這就是一個大悲心,這就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願度一切無不果」:發願願意度一切眾生,沒有不得到他的果位的,也沒有不成就的。我願意度一切眾生,這種願力一定會成就的,一定會達到的,這都叫果。這個果,一方面說是眾生得到圓滿的覺果;一方面是自己度眾生這種的目的達到了,這種的願望圓滿了,所以這都叫果。「◎見聞聽受若供養」:你或者見著的,或者聞著的,或者你聽見菩薩所修的這個十度萬行,你聽見,你也能受持;見聞聽受若供養,或者你再能發供養心。你見著也能供養,聽著也能供養,你自己受持也能供養。「◎靡不皆令獲安樂」:沒有一個眾生不會得到安樂的這種果位的,都得到安樂果。

「◎彼諸大士威神力」:彼,就是說的這一位覺有情的菩薩,就是覺悟一切有情的眾生,不單有情的他要覺悟,就是無情的,他也要覺悟,所以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同圓一切種的智慧。所以說彼諸大士威神力,這個菩薩的大威神力,大神通力,「◎法眼常全無缺減」:菩薩常具足法眼,具足這個擇法眼,知道這一切的法,是哪一種應該修,哪一種法不應該修,所以他都知道。為什麼他知道?就因為他有法眼。

我們每一個人都具足五眼的,從有生以來,在小孩子的時候,由一歲到十三歲這個時候,每一個小童子,他是童男、童女;要是有善根的,他都具足法眼,具足這個五眼,很容易就開這個五眼。要在童真入道──要是童子出家修行──很容易就得神通,很容易就證果,證阿羅漢果,那麼這就是法眼常全。你等到懂一點人性了,把世間這種的染污法明白了,然後這個清淨法就離得遠了;所以無論男的、女的,女的過十四歲,男的過十六歲之後,若再修道,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男孩子在十六歲以前,女孩子在十四歲以前,能以發菩提心,用功修行;那麼很快就得到這個法眼常全了,這就叫無缺減,不少。你若不修行,等男孩子過十六歲,女孩子過十四歲,那就是明白這個染污法 、明白這個不乾淨的法了,那麼也就不容易修了。雖然不容易修,那麼你要是用功修行,你無論男的修行、女的修行,還能返本還原。什麼叫返本還原呢?還像小童子那個樣子,這是返本還原;你能這樣子,就有大神通力了。

「◎十善妙行等諸道」:你要修十善。什麼叫十善呢?就是不殺生,這是一善;不偷盜,是兩善;不邪淫,這是三善了;你再不貪,這是四善;不瞋,這是五善;不癡,這是六善;你再不妄語,這是七善;不惡口,這是八善;你不綺語,這是九善;不兩舌,這是十善了。這十種善的妙行,我們人人,你自己迴光返照看看自己:「你沒有殺生,你有沒有偷盜過啊?你沒有偷盜,有沒有邪淫過啊?沒有邪淫,有沒有貪過啊?沒有貪,有沒有瞋過啊?沒有瞋,有沒有癡過啊?你這個殺、盜、淫、貪、瞋、癡都沒有,那麼你有沒有打過妄語啊?你有沒有惡口啊?有沒有兩舌過啊?有沒有綺語過啊?你有沒有啊?」你詳細一檢討自己。在這十善裡邊,你若不這樣做,就變成十惡:殺生是一惡,偷盜是一惡,邪淫是一惡,貪是一惡,瞋是一惡,癡是一惡,這就六惡了;再加上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妄言,這合起來,這叫十惡了。十惡你若不作做,就是十善。所以我們修道,不要往遠了去找;你就只要能把這個十惡去了,變成十善,這就是修行。

妙行,你若能嚴持這十惡,不做作十惡,奉行十善,這就是妙行;等諸道,你有這種妙行,你就能普度一切的六道眾生,普度一切的天道、人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輪迴的眾生。「◎無上勝寶皆令現」:在這個六道輪迴裡頭,你用種種的神通;這無上殊勝的法寶,都能令它現出來,都令這一切眾生能得到。

譬如大海金剛聚 以彼威力生眾寶
無減無增亦無盡 菩薩功德聚亦然

「◎譬如大海金剛聚」:有個譬喻,譬喻什麼呢?就譬喻好像那個大海裡邊,有那個金剛鑽──金剛寶──石聚會到那個海裡頭。「◎以彼威力生眾寶」:以金剛寶石這種的尊貴、威力,來生出一切寶,能育出一切寶。「◎無減無增亦無盡」:這種寶也不會少,也不會多,沒有窮盡的時候。「◎菩薩功德聚亦然」:菩薩所修的這個功德聚集到一起,也像海裡這個眾寶、金剛寶一樣的,能生出一切寶、能育一切寶一樣的;所以說菩薩的功德聚集亦然,也是這個樣子。

或有剎土無有佛 於彼示現成正覺
或有國土不知法 於彼為說妙法藏
無有分別無功用 於一念頃遍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 無量方便化群生
於彼十方世界中 念念示現成佛道
轉正法輪入寂滅 乃至舍利廣分布

「◎或有剎土無有佛」:或者有的佛的剎土,那個地方,佛沒有出現;「◎於彼示現成正覺」:行菩薩道這個菩薩,能以八相成道、百界作佛這樣的神通,所以他就於彼示現八相而成正覺,那麼到這個百界,一百個世界以外,去示現八相而成正覺,去做作佛去。「◎或有國土不知法」:或者有的國土不知道什麼叫佛法,也不見佛,也不聞法,也不睹僧──不知道僧人是什麼?不知道佛法是什麼?不知道佛是什麼?所以有這種的國土,「◎於彼為說妙法藏」:在沒有法的這種國家,去給這一切眾生說妙法的這個經典,不可思議的這種妙法藏。

「◎無有分別無功用」:具足大圓鏡智,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叫無功用道──已經功圓果滿了,無用而無不用,這個是很自然的,沒有勉強的,所以叫無功用道。「◎於一念頃遍十方」:在這一念之中,一念頃,頃,就是這麼一念,這麼短的一個時間。遍十方,他不要說作觀,或者觀想遍十方,不需要的。因為他有無有分別無功用這種的神通妙用,所以在一念之中,就可以遍滿十方,教化眾生。就好像什麼呢?就「◎如月光影靡不周」:就好像那一個月光,在虛空裡邊,遍照一切的水;「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所有的水裡現出這個月影,都是在這一個月光所攝著它。靡不周,就是所謂「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你哪地方有水,這月光就現出來。「◎無量方便化群生」:用這個方便法門,不知道有多少,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方便妙法,來教化一切的群生。

「◎於彼十方世界中」:在所有十方的一切世界裡邊,「◎念念示現成佛道」:每一念,念念之中,就是示現去成佛去,到其他世界示現成佛。「◎轉正法輪入寂滅」:轉這個無上的正法輪、轉妙法輪;大轉法輪之後,入寂滅,就入涅槃,入常、樂、我、淨,這個涅槃的四德裡邊去。「◎乃至舍利廣分布」:乃至於有這個舍利子,廣分而流布。阿育王本來他不信佛,以後見著一個證果的阿羅漢,那麼他發心信佛了;造了八萬四千個舍利塔,每一個塔裡邊都供著佛的舍利。這叫舍利廣分布,分到十方世界所有的地方去。

那麼這個佛的舍利啊,是不可思議,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有的舍利它會生舍利子,一個舍利能變成很多的舍利。我們這兒大家都會聽說過,或者認識的,這個位臺灣來的謝冰瑩教授,她就供養一粒舍粒,以後生出來二十多粒。那麼以後就有很多人向她那兒請去,請了,剩了一粒;以後又生出來,生生不已,由這個小的呢,又能長大,由大的呢,又生小的。你看!那麼舍利子生舍利子,這種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你不要看得很平常,這是很不可思議的!

那麼這個舍利嘛,據有人這麼傳說,但是我不主張這樣做。怎麼樣子呢?說這個舍利子,人若臨死的時候,吃上一粒舍利子──不是會不死,還是一樣死的;死了,說這個靈魂就會從頭上走。因為人死的時候,那個氣有從上邊走的,有從下邊走的。要是在上身走,就是或者升天,或者去做菩薩,或者生極樂世界,這是在上身,或者生三善道──就是或者升天,或者去做人去了,或者做阿修羅,這三善道。他最剛死後,那個身體上還有一股熱氣。如果在最後,他什麼地方熱,譬如頭上熱,這個是從頭上去了,就生三善道;他要是腳上熱,這個靈魂從腳上走了。從腳上走,這就會墮落三惡道,墮落地獄、餓鬼、畜生;若在膝蓋這地方走,也是三惡道。總而言之,靈魂走的那個地方它是熱的,那麼其餘的地方就都涼了;看哪一個地方熱,就知道這個人是到哪一個道裡邊去了。最厲害的就是地獄,就是從腳上走;其餘就餓鬼,在腿上;那麼畜生呢?就會在這個兩腿的跟上,這地方若有熱氣,他是轉畜生道裡邊去了。那麼這個人將要臨死的時候,給他吃上一粒舍利子;據說這個靈魂就會從頭上走了,那麼就會生三善道去。但是我不主張這樣子!為什麼呢?他自己生到三善道裡頭去,這世界又少了一粒舍利。你給吃了,那麼就沒有了嘛!你若不吃呢,這粒舍利子是在世界上存在的。

那麼現在講到這個舍利廣分布,是凡你們出家人,在金山寺的出家人,和吃齋的居士,常常來的居士,那麼等過幾天,打完了禪七,我預備每一個人分給你們一粒舍利。這是要老居士了,那個初來的就沒有,因為是沒有那麼多;那麼要吃齋的居士,都可以請一粒。那麼回去要好好地供養!你供養,它若會舍利子生舍利,那你當然你就是有誠心了;要是它也不往大長,也不生出多幾粒來,那當然就是沒有誠心來供養它。

那麼謝冰瑩她因為早先請到家裡去,供到她睡房裡頭;供到她睡房裡,因為人睡覺有的時候不穿衣服,這是很不恭敬的,所以它就沒有生多舍利子,沒有生多出來。那麼過了三幾年之後,她把它供到廳裡了,供到她那個佛廳裡了,那麼很恭恭敬敬的,天天上香啊、獻花啊、叩頭禮拜啊,所以以後這個舍利子就生出舍利子來了。不單她這個生,那麼以後在她那兒請去的,有的回到自己的廟上供養,或者自己家裡供養,也都生出舍利子來,所以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人會生小孩子,那個舍利子也會生舍利子。你看!
※※※

弟子:舍利子應該怎麼樣翻?好像一個種子?好像一個小孩子?或者…?
上人:舍利子就翻shari嘛!你也不需要翻種子;那也不是種子,也不是小孩子。它生,那是又一回事,你不能就說它是小孩子囉!

上人:有沒有人有問題啊?
弟子:女孩子未到十四歲,五眼是自身的一部份;但是過了十四歲 ……
上人:因為女孩子到十四歲,男孩子到十六歲,就少了一點東西,已經就不是完整的了,丟了一些個東西了。把那個丟了,再往回找,就不容易找回來了。Do you understand?(你懂不懂?)
弟子:懂!

上人(以下為英語之中譯):like Gwo Tung ,You need to protect this. Last night you see this Gwan Yin Buddhisattva, this is not these eyes see, this is Dharma eyes see, you know?(好像果童,你要好好保護這個!昨晚你看到觀音菩薩,不是我們你這兩個眼睛看到的,是法眼看到的。你知道嗎?)
弟子:知道。
上人:Okay!(好)
※※※

或現聲聞獨覺道 或現成佛普莊嚴
如是開闡三乘教 廣度眾生無量劫

「◎或現聲聞獨覺道」:或者在有的國土,又現出聲聞身。聲聞、獨覺,就是二乘的聖人。聲聞是修四諦法而悟道的,緣覺是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那麼或現,這個「現」,是示現。示現他的本身或者已經是成佛,所以前邊說示現成佛道、轉正法輪、入寂滅;那麼這個成佛了,又入涅槃,又舍利廣分布。那麼或者又示現聲聞身。聲聞就是聞佛的聲音而悟道的,修四諦法,就是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他知道這個世間上一切都是苦的,那麼苦是從煩惱這兒來的;所以就要斷煩惱──斷這個集諦。就羨慕這個寂滅法,而修這個道;那麼修道,他證果成羅漢,有大智慧、有大神通。那麼獨覺道,在有佛出世的時候,悟這種道就是叫緣覺;無佛出世的時候,他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這叫獨覺。

十二因緣,第一是「無明」。這個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也就是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生了迷惑了,就迷了。可是雖然迷,你還要去做去,這就有了「行」了,有了行為。有了行為,就有了「識」,就有一種分別的識了。有識,然後就有「名色」了;有名色,就有「六入」。什麼叫名色呢?就是有了這個胎兒,就有了一個胎的名字了。然後就有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就有了;有六入就有接觸,就有「觸」;有了觸,就有一種領「受」;有領受就生出一種「愛」心來;有了愛心,就要取為自己所有,所以就有個「取」了;取為自己所有,所以就有了一個「有」;有了有,就又有了「生」;有了生,就有「老、死」。

所以他觀察這十二因緣,由「無明」開始,那麼觀察到「老、死」,這是十二種接連不斷的這個因緣;如果無明滅,那個行就滅了,行滅識也滅,識滅就名色滅,名色滅就六入滅,六入滅就觸滅,觸滅就受滅,受滅就愛滅,愛滅就取滅,取滅就有滅,有滅就生滅,生滅就老死滅。那麼這個有「順生門」,有「還滅門」;這十二因緣哪,講起來意思是很多的。那麼我們現在就知道一點點,然後自己再去往深了研究,這叫獨覺道。這獨覺,他「春觀百花開,秋觀黃葉落」;他知道一切的生生滅滅這種道理,他開悟了,這叫獨覺。

「◎或現成佛普莊嚴」:或者又示現到其他世界去成佛,普遍來莊嚴諸佛國土。「◎如是開闡三乘教」:像這樣子,他開闡,那麼開開來闡揚三乘的教法。三乘,就是二乘、大乘、佛乘。菩薩就是大乘法;聲聞、緣覺,這是二乘,也就是小乘;加上「唯一佛乘,更無餘乘」,那麼這是三乘的教理。「◎廣度眾生無量劫」:普遍來廣度一切眾生,在這無量劫裏邊哪,都是來教化眾生,廣度眾生。

或現童男童女形 天龍及以阿修羅
乃至摩喉羅伽等 隨其所樂悉令見

「◎或現童男童女形」:童男,就是由一歲到十六歲,這叫童男;童女,由一歲到十四歲,這叫童女。童男、童女,這樣的人哪,是沒有染污,很清淨的;所以有的人就發願,要在童貞入道,就是從小就要出家修道。好像護法韋陀菩薩,他就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做童子身;也就是不結婚,來護持佛法,那麼這叫示現童男童女身,童男童女這個身形。

「◎天龍及以阿修羅」:天,就是天人;龍,就是海裡的龍神、龍王;阿修羅,阿修羅是有天福、沒有天德──有天人的福報,沒有天人的德行。這阿修羅就是好勇鬥狠,願意鬥爭、願意戰爭;無論和誰,他都要鬥爭。他不是單單有一種的鬥爭,他種種的鬥爭;所以這阿修羅,在天上的阿修羅,他常常和這個帝釋天來作戰。帝釋天這個天兵、天將,都打不過阿修羅,一戰爭就敗了,一戰爭就敗了。那麼帝釋天這個帝釋,就去請教佛去了,說:「我這個天兵、天將,和阿修羅王一作戰就輸,這該怎麼辦呢?」那麼佛就把一件個袈裟送給這個帝釋天,說:「你們回去,每一個天兵、天將,都披上這個袈裟;你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念這一句!」那麼這一些天兵、天將回去,果然就這麼做;阿修羅這個兵都戰敗了,那麼這個帝釋天才還是做帝釋天。本來這個阿修羅想取而代之,他來做帝釋天;那麼這樣,他也沒有做了。

「◎乃至摩睺羅伽等」:這個裡說阿修羅,天、龍以及阿修羅,這其中就包括: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這摩睺羅伽,就是一個大蟒蛇,這個大蟒蛇就叫摩睺羅伽。等,是以及等於其他天龍八部。「◎隨其所樂悉令見」:隨著眾生所歡喜的,那麼佛就示現,令這一切眾生都見到佛所示現的這種種的身。

方才講這個「天龍八部」,有講阿修羅,沒有講到乾闥婆。這乾闥婆,是一個嗅香神,他歡喜聞香;所以帝釋天就常常用他來作音樂神,作樂神。這個乾闥婆大約是有一個犄角,是乾闥婆啊,還是緊那羅啊,有一個犄角來著,我現在記不清楚,你們誰記得清楚,就照那個講。那麼他是嗅香神,帝釋天要用他作音樂,就點著一種香,他一聞到這個香,就來了。來了,到這個地方,他高興地就跳舞,就像那個Hare Krishna;他以跳舞來供養帝釋天,所以叫嗅香神。那麼這是一種。緊那羅,就是疑神;怎麼叫「疑神」呢?因為牠好像人似的,但是頭上生了一個角,也是玉帝那兒一種作音樂的神。

阿修羅,是八部之中的一種。阿修羅又叫「無端正」,因為這個男阿修羅生得非常地醜陋;但是女阿修羅呢,生得非常美貌。阿修羅在天上,和天兵、天將來作戰;阿修羅在人間呢?人間也有阿修羅。好像做土匪的,這都是阿修羅;做軍人的,也是阿修羅。不過做軍人這個阿修羅是屬於善一類的,就屬陽;做土匪這一類的阿修羅,就屬陰,他是惡一類的。

緊那羅,也是一種嗅香神也是玉帝那兒一種作音樂的。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這個鳥的翅膀就有三百三十由旬,那個翅膀一伸開,就有三百三十由旬那麼大。牠用這個翅膀一搧哪,就把這個海水都給搧沒有了,搧得海底那個地方都露出來;所以他這麼一搧,把這水搧沒有了,那海裡頭就有的龍,就現出來了,牠就吃這個龍。牠吃龍就像我們人吃這個麵條子似的,那麼到口裡就吞下去了;所以這個龍被牠給吃得都要絕種了,所以龍王就去見佛去,請佛怎麼樣子救這個龍的種族。佛也是給牠一個件袈裟,叫牠回去每一條龍披上一塊袈裟,那麼這個大鵬金翅鳥就找不著這個龍了。

找不著了,那麼牠也有神通,牠就去找佛算帳去了!和佛講道理,說:「你救這個龍啊,我以龍為飲食,那我沒有龍吃了,就要餓死。你救龍,那麼把我餓死,這也很不公平的,這是不對的啊!」佛就說:「你啊!你不要吃肉了,不要吃龍了,你以後要吃齋了。」牠說:「我吃齋也沒有啊!我到什麼地方去吃齋去?」佛就說了,說:「好!等以後我的弟子吃飯的時候,就用齋來布施給你,你以後也都吃齋了。」所以出家人在廟上──就是在寺院裡邊,也叫叢林,叢林裏邊──在吃中飯的時候,都要送食。上供,然後送食,這就是給這個大鵬金翅鳥的齋,給牠的齋菜;那麼大鵬金翅鳥以後也就皈依佛了,做佛教的護法。這迦樓羅和緊那羅,摩喉羅伽等等,這叫天龍八部。

那麼這些個因緣,本來有很多人都聽過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沒聽過的,所以為這個沒聽過的人講一講;已經聽過的,聽多一遍,就記熟一點。不要像有的人說:「啊!我們這個都聽過了,師父為什麼又講這個呢?」那麼還有沒有聽過的。有沒有聽過的,就聽一聽;已經聽過的,就聽多一次。

※※※
在前三天,都有Aaron先給講lecture (講法)。有人就說了,說是:「我們天天想要講一個lecture,也不叫我們講;他這麼年輕,到這兒來就講了三晚lecture。這做師父的也不太公道!」那麼現在我就想公道了,你們誰如果願意每一天講lecture,我可以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你們練習講lecture,誰願意講都可以!在沒講經之前有五分鐘的時間,給人來練習,你們歡喜講什麼就講什麼。有人來講,我就少講五分鐘;若沒有人來講,那麼我就繼續講。你們各位看好不好?給你們都有機會講演,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發揮你們自己本有的智慧、發揮你們的見解,來給大家講一個lecture。你們看好不好?若好,我們或者打完七以後,就照這個方法去做;若不好,你們若不敢講,或者不願意講,那麼也沒有問題的。因為我是沒有問題的一個人,Everything is Okay!不過果逾又說了,有的時候也不Okay!

我再告訴你們一個事情,你們要預備一個根鞭子,預備一根個打馬的那個種鞭子。你們無論誰再看見有那個貓從窗戶進來的話──或者我們這個窗戶不要開,那麼偶而開,牠若進來;無論誰看見,就拿那個鞭子就打牠,把牠打出去。因為這個貓是個魔,你用這個鞭子打牠,就降這個魔。不要像以前這個果逸,以為很好心的,親近親近這個貓,給牠一點飯吃;完了,就身上長得一身那個疙瘩。就是這個魔來放這一股魔氣,她中那個魔氣、魔的毒,所以身上生那些個疙瘩。現在我知道這個貓牠還來,因為道場裡頭不可以有貓的,不可以有狗的;修道的人不畜雞、貓、狗,都不養的,所以看見牠來,人人都可以打牠。不准給牠東西吃!這是一樣事情。

還有我們現在打禪七,打禪七,把人人都打得很痛了;所以有的人幾幾乎就要投降了,要說:「我這是一個戰敗者了,要無條件投降。」但是這沒有幾天了,今天是禮拜四,還有禮拜五、禮拜六、禮拜天,這個禪七就圓滿了。在這三幾天的時間哪,我們每一個人最好不要退心;要拿出來這個忍辱波羅蜜,勇猛精進來用一用功,把我們用功的基礎打好了。在這個時間,不要懶惰!

我昨天二點鐘到樓下看,下邊住了有六個人,上邊住了七、八個人。上邊是幾個?七個、八個?(弟子:七個。)上邊我也都知道是誰。等我去看,果法這個朋友他看我去,就開開燈,他以為天光了呢!我叫他又睡了,結果以後他不知道是睡了、沒睡?我看看大家對這個禪七有沒有所得。那麼等到三點鐘,我又下來看看這個坐禪的都怎麼樣子,啊!想不到少了一個,少了一個「大的東西」!哈哈!那麼到上邊,我把這果逾叫醒了;他一看錶,說:「喔!twenty two thirty(兩點半)。」那麼幸虧我叫他出定了──他並不是睡覺,在那兒沒有睡覺,他在那兒入定了,所以把時間都忘了。那麼我給他開靜,叫他出了定,到下邊去打坐去了。因為你是個比丘,不要學師父這麼懶惰;等你做師父的時候,再懶惰。現在還是徒弟呢!那個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那麼勇猛精進。我並不是懶惰,我在上邊一樣坐禪,不過我坐的和你們坐的性質不同。那麼也不要說那麼多,你們各位還精進一點,勇猛精進!

這個用功,就是要不懶惰,才能有成就;你若一懶惰,就沒有成就了。只是鬆一鬆,「站一站就二哩半」,你stop a couple of minute is lose two half mile,就落後了,被人家超過去 two half miles。所以誰能勇猛精進,誰就得到好處;不要盡打那麼多妄想,不要做一個戰敗者,要勝利!我們所有參加禪七的人,都要得到勝利。什麼叫勝利呢?就是把這個禪七圓滿了,再痛我也忍著,不要怕痛。那麼圓滿一個禪七,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的。

你們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靈魂和中陰身有什麼關係?有沒有關係?
上人:那個中陰身是在死了之後,這個靈魂是剛剛從這個身體出去的時候。那個中陰身可以去投胎去,這個靈魂是剛死的時候,還沒有投胎呢!你現在懂嗎?(弟子:懂。)Okay. 還有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

眾生形相各不同 行業音聲亦無量
如是一切皆能現 海印三昧威神力

「◎眾生形相各不同」:這是說的眾生有種種的類,種種的形、種種的相,總括起來有十二類眾生。這十二類眾生的形相,每一類、每一類他自己同類的形相也完全不同,不是一樣的;那麼這十二類的眾生,更不相同了,所以說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眾生所行所做作,他所造的業、受的果報完全不同,那麼他的音聲也是完全不同;所以說行業音聲亦無量,這無量也就是不同的意思,沒有數量那麼多的不同的眾生。

「◎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像一切眾生這個形形色色、種種的樣子不相同,可是在菩薩這個海印三昧裡邊,都能現出來。什麼是海印三昧呢?這海印三昧,就是說那個大海能現出一切萬物的形相,萬物的形相都在這個水裡邊現出來。那麼這個現,並不是一個有心的,是無心而現;由無心所現,這是無功用道,不分別法現出來的。不論能現和所現,都是由這個無功用道而成就的,也就好像這個光影一樣;那麼在這個大海裡頭所現出這個萬物的形相,這叫海印三昧。那麼菩薩他這個海印三昧能現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的形相都在菩薩這個海印三昧裡頭來現出來;所以說是海印三昧威神力,這個大威神的力量。

嚴淨不可思議剎 供養一切諸如來
放大光明無有邊 度脫眾生亦無限

「◎嚴淨不可思議剎」:嚴,就是莊嚴;淨,就是清淨。莊嚴不可思議那麼多的諸佛剎土,清淨不可思議那麼多的諸佛剎土。那麼怎麼叫莊嚴清淨不可思議的諸佛剎土呢?你想要莊嚴不可思議的諸佛剎土,先要莊嚴你自身、自心、自性,你先要令你的自身莊嚴、自心莊嚴、自性莊嚴。你先要令你的身清淨,沒有殺、盜、淫;令你的意清淨,沒有貪、瞋、癡;令你的口清淨,沒有綺語、惡口、兩舌、妄言。這才是清淨、莊嚴!你自身、自心、自己的口都清淨莊嚴了,不可思議的佛剎土才能清淨莊嚴呢!你若三業不清淨,身、口、意三業不清淨,這談不到莊嚴。你口裡說莊嚴,心裡不莊嚴,這也是不能莊嚴的;必須要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才是莊嚴不可思議的佛土。

「◎供養一切諸如來」:怎麼叫供養呢?並不是說我們用一點香、用一點花、用一點供果,來供養佛,那是供養。不錯!那也是供養,可是那一種供養是外邊的供養,是有相的供養。那麼無相的供養是怎麼樣呢?就是:「面上無瞋供養具,口裡無瞋吐妙香,意念無瞋是真寶。」

「面上無瞋供養具」,在你面目上,你若沒有一種瞋恨的心掛在你的面上,這就是供養一切諸如來。你面上常常生一種歡喜心,但是這歡喜也不是發狂的那種歡喜,是要很平靜的歡喜。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是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是天下之達道也。你能以致中和,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個致中和,就是你能以合乎中道,合乎和氣致祥這種的道,這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各正其位;就是天也不發脾氣了,不打雷啊、下大雨啊、颳大風啊,地也不發脾氣了,地也不會地震了,那麼這叫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個天地各得其正位了,那萬物也就都得其所生了,各得其生育的這個能力了,這叫萬物育焉。所以說「面上無瞋供養具」。

「口裡無瞋吐妙香」,你口裡要是不講惡口、兩舌、綺語、妄言,這就是吐妙香呢!「意念無瞋是真寶」,你意裡邊也沒有瞋,這就是一種真寶。所以你真正供養佛呀,就是沒有脾氣!你誰若有脾氣,那就沒有供養一切諸如來了;你若沒有脾氣,總那麼歡歡喜喜的,那就是供養一切諸如來。你們各位明白嗎?你想要供養一切諸如來,就是一天到晚歡歡喜喜的。這歡喜是真歡喜,不是發狂的那種歡喜;也不是好像得到一種值得快樂的境界,就高興得不得了。或者中個馬票,喔!鸁了一百萬!這高興了;一樂,樂到極處就死了。你說這個人中馬票也沒有用了。中馬票得了一百萬,高興得,一高興,樂到極處就死了,你說中這個馬票有什麼用的?不是那種樂。這樂,就是自性裡頭常生快樂,自性裡邊沒有瞋,沒有貪,沒有癡,這是真正供養一切諸如來。

「◎放大光明無有邊」:你能沒有貪,就沒有瞋;沒有瞋,就沒有癡;沒有癡,就沒有黑暗。這三毒消滅了,這就會放大光明,智慧現前;你智慧現前,這就是放大光明。所謂放大光明,就是你不被這個境界所迷了。你若被境界所迷,這就是黑暗無光;你要是打破這個境界,這叫放大光明無有邊。你們各位懂了沒懂啊?不是佛放的那光。不錯!佛是放佛的光,我們也有我們的光呢!我們的光,就是沒有貪、瞋、癡,就是放大光明。那麼無有邊,這種的智慧光無量無邊的。

「◎度脫眾生亦無限」:度脫眾生,外邊是度外邊的眾生,你裡邊的眾生也要度,所謂「自性眾生誓願度」。你自己裡邊的自性沒有脾氣,沒有煩惱,沒有無明,這就是度自性的眾生呢!那麼自性眾生度多少呢?沒有限量那麼多,亦無限。所以你修道、研究佛法,一切一切都應該迴光返照,反求諸己,認識自己是怎麼一回事!你認識你自己的本來面目,明了本來面目是清淨的;既然是清淨,就不應該有種種的邪知邪見,不應該有一些個染污的雜念在裡邊。所以這叫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我們研究佛學,一切一切都要向自己裡邊來研究;不要向外邊去向外馳求,跑到外邊去找去!八萬四千法門都不離自性的。

※※※
弟子:中也者?
上人:中也者,這個就是講那個中庸的「中」。「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個喜和怒,哀、樂,沒有生出來的時候,就是沒有生出的時候,這是一個中道;你有喜、有怒發了,那就不是中道了。「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就是應該喜的時候你喜,應該怒的時候你怒,應該悲哀的時候悲哀,應該快樂的時候快樂;就是發出來的都恰到好處,也不多也不少;這叫發而皆中節,發出來都中節,這個節就是一節一節的。這算個和,這叫中和之道。發而皆中節,恰到好處,這叫中節,正是那個樣子,也不多也不少,這叫發而皆中節,這叫做和,中和之道,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這個中,這是天下修道的一個根本。
※※※

智慧自在不思議 說法言辭無有礙
施戒忍進及禪定 智慧方便神通等

「◎智慧自在不思議」:什麼叫智慧?智慧就是真明瞭,真覺悟了。真覺悟,就有真正的智慧;你若不覺悟,就是愚癡,智慧就是度愚癡的。你被一切境界所轉,而不能轉境界,這就是愚癡;你能轉一切境界,而不為一切境界所轉,這就是智慧,就好像反掌之易。那麼自在,怎麼叫自在呢?自在就是沒有煩惱了,不向外馳求了。沒有一切煩惱,不向外馳求,這得到真正的自在了,也就是得到真正的快樂了。你得到這種的快樂,這為什麼呢?就因為你有智慧,才能明白真正快樂這種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不思議的境界,你常常能自在,常常有智慧。「始知自性常生智慧,始知自性本不動搖,始知自性本來清淨,始知自性能生萬法。」這都叫不可思議的境界。

「◎說法言辭無有礙」:你能得到這種自在智慧,智慧自在,不可思議的這種境界,你就所說的法、你所發的言辭,無有礙,都是沒有障礙。所謂得大智慧,就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得大辯才;得大辯才,你就說法無礙;說法無礙,就能教化眾生,發菩提心。

「◎施戒忍進及禪定」:那麼你所修的布施,就是常常行布施;這個布施要布施什麼呢?要布施內財、外財。這個內財、外財要布施出去了,可是這個無明煩惱也要把它布施出去;布施給誰呢?布施給這個智慧海──能有智慧的海。把這個貪也布施出去,瞋也布施出去,癡也布施出去,都布施給這個智慧海;因為這個貪、瞋、癡一到智慧海裡頭,就化為光明了,所以這布施。戒,要「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己常常止惡防非──止一切惡,修一切善,自己不對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停止了它。所以我常說:「性定魔伏朝朝樂,妄止心空處處安。」

「性定魔伏朝朝樂」,你性若定了,那個魔自然就伏了,什麼魔都伏了。那魔不伏,是你性不定;你若性定了,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你說有什麼魔?那個魔來了,他也沒有辦法!無論他魔王念一個什麼咒,你若定了,你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他有什麼魔的本事,也不能擾亂你;這叫性定魔伏──性若定了,魔就伏了,把魔就降伏了。你為什麼魔不能降伏?你性不定嘛!喔!你被一切的環境所轉,和一般的凡夫俗子一個樣,當然那個魔就降伏不了啦!「妄止心空處處安」,你妄念若止了,你心也如虛空了;心性像虛空似的,處處安,你說到什麼地方不平安?啊?到什麼地方還有麻煩?沒有的!因為你已經心空了,心空就及第歸。所以說:「十方同聚會,皆共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我們現在打禪七,就是「十方同聚會」;由四面八方所來的人,這叫十方同聚會。「皆共學無為」,在這個地方學這個無為法。「此是選佛場」,這個禪堂就是選佛的一個場所。「心空及第歸」,你誰能心裡空了──內觀其心,心也沒有了;外觀其形,形也沒有了;遠觀其物,物也沒有了。這三種都空了,連那個空也沒有了,這叫心空及第歸。你若能這個樣子,能心空了,怎麼會還有腿痛呢?怎麼會還有腰痛呢?你根本就空了!「無我無人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我也沒有了,人也沒有了,這就是觀自在菩薩;你也不著於空,也不著於有,這叫非空非色──色,就是有。見如來,你不落於空,不落於有,這就明白佛是怎麼樣子了。

所以你們各位記得這個:「性定魔伏朝朝樂,妄止心空處處安。」你能常念這兩句,這是一付幅(用「幅」字,是在字畫已被裱褙之後)對聯,這是我亂講的。你若能記得這兩句,常常這麼念,對你們修道上是很有幫助的;這個是個大明咒,這也是個大神咒,這也是個無上咒,這也是個無等等咒。你看!「性定魔伏朝朝樂,妄止心空處處安。」沒有妄想了嘛!你妄想停止了,心也空了,到哪個地方會不安樂?你就在任何危險的地方,都是平安的,你看這多好!

「◎智慧方便神通等」:那麼你有智慧,就會用方便法門,再用種種的神通。用方便法門,就是會觀機逗教,看這個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令他發菩提心,就用一個什麼方法使令他發菩提心;所謂「循循善誘」,一點一點地來教化眾生,令眾生成無上道,這叫方便法門。神通等,再用種種的神通,這神通,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神通,可是總起來有六種神通,有六種。

說是:「師父啊!不要講六神通了,我聽過幾十百次都有了,聽得耳朵都幾幾乎會磨穿了,還講啊!我真不願意聽。」你不願意聽,我願意說,那你沒有辦法;可是還有沒有聽過的,那麼他也願意聽,所以現在我不管你願不願意聽,我要講。你看!這個做師父的就是這麼樣子不講道理。

六種神通,第一的就是天眼通,第二天耳通,第三他心通,第四宿命通,第五神足通,第六漏盡通。這個天眼通、天耳通,你若得了天眼通了,天上人,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你都看得見。你若得天耳通,天上人說什麼話,你都聽得見;不但天上人,就人間人,離得幾萬萬里,你若想聽某一個人在那兒說什麼話呢?你只要一作觀:「啊!看看香港那個果寧在那兒講什麼呢?喔!他們在那兒毀謗師父,罵金山寺呢!原來如此,好東西!叫你回去做沙彌!」那麼這個天眼通和天耳通,都是能觀察一切的事情,聽一切的事情。

他心通,他心通這不要說你有聲音的能知道,就是你他在肚裡頭想要講一點什麼話,打一個什麼妄想,你都知道的。我有一些個很聰明的弟子,因為我講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他就說了:「哦!師父大約有他心通,我和師父講話,不要用見著師父講;我就在這兒,好像對著鬼講話就好了!」那麼就喃喃有詞的,口裡就對師父說:「哦!我現在有什麼事情,要師父來幫助我,我或者有什麼病不好啦,啊!這個怎麼辦哪?我這個困難的問題怎麼解決哦?」唉!盡講鬼話,這樣子。他以為我知道了,其實我哪有那麼多的時間理這些個閒事?這都是太聰明的人所做的事情!尤其有一些個人,喔!拜佛的時候,就又求師父保護他,他怎麼樣了,哦!保護著他病好,哦!保護他家庭環境順利。啊,真可笑!我自己都沒有法子保護我自己,怎麼樣子順利啊?怎麼樣好啊?我要是有這麼個本事,那我保護保護自己不好嗎?這個是他心通。

宿命通,就是知道前生的事情。前生「哦!原來我以前做過牛喔!那麼長犄角哦!唉呀!那麼和牛常常頂,所以今生還是這麼大脾氣,原來做過牛。」又一看,「啊!難怪我不肯布施,盡做狗來著。」這個做狗就是慳貪。你看那個不肯布施的人哪,就做過狗。那狗就給人守門口,牠就怕賊來偷東西。為什麼呢?

在佛住世的時候,就到一個居士的家裡。這個居士家裡有一個隻狗,這個隻狗牠睡覺一定要在床底下睡覺,旁的地方牠不睡。你叫牠到外邊去、到什麼地方,牠也不去,一天到晚就是在床底下這兒趴著;外邊誰若來了,外邊的人一想接近這個床,那是不行的,牠就咬。那麼這個人就請問佛了:「這是什麼因緣這狗牠常常在這個床底下這兒趴著,呢?不准任何人到這個床底下?」佛就說了,說:「你這個床是誰睡的啊?」說是他父親在生的時候睡的。說:「你父親什麼時候死的啊?你什麼時候有這狗啊?」他說:「我父親死了以後,我們家裡養的母狗就生了這狗;生這狗,牠一生出,就跑到這個地方來睡覺,旁的地方牠不去。那麼其他什麼狗也不准到這地方來,人也不准到這地方來,那麼只准家裡人接近可以,外邊人是不行的。」佛說:「這個隻狗就是你的父親,前生是你的父親!他死了,他生前儲存了一點金子(大約有三百兩金子),那麼他在沒有死之前,他就把金子埋到這個床底下了,沒有人知道;他得病死的時候,他也沒有來得及告訴你們這些人。所以他念念不忘他這個金子,就又回來給你家做狗;做狗牠天天在埋金子這個上面趴著,牠不准旁人動這個地方,牠就怕這個金子丟了。」

佛這麼一說,這個狗也點頭,這就是承認是這麼回事。那麼於是乎他兒子就拿東西把這個土刨開了,果然裡邊有三百兩金子在那土裡埋著。那麼這個金子刨出來了之後,這個狗也死了;因為牠慳貪的這一念放下了,說這回這個金子已經到他兒子手裡了,那麼牠又死了。由這個公案看來啊,這個因果循環、這個六道輪迴裡頭,真是不可思議的,六道輪迴不可思議!

那麼這宿命通知道前生是做什麼的。又有神足通,這神足通就可以一念之中遍遊法界;遍遊十方世界,在這一念之中,可以到十方世界去教化眾生。漏盡通,就是不漏了。好像這麼一個茶杯,底下若有個窟窿,你裝不住水;裝水它就漏了,這叫有漏。那麼無漏呢?就是不漏了。這個不漏,也就是沒有一切習氣毛病了;沒有煩惱了,沒有無明了,沒有一切的欲念了,這一切欲念都沒有了,這就無漏了。你有欲念呢,那都是有漏,所以這個三界是有漏的;無漏呢,就是超出這三界去了,這叫無漏的神通。那麼這漏盡通是不容易得的,因為我們人多生多劫的這個習氣太重了,你叫他即刻斷了,是不容易的。所以若證得這個漏盡通,那就是真正自在了,真正有智慧了。你想要得到這五眼六通,要怎麼辦呢?就要忍──第一個要忍,第二個要精進,第三個要修禪定;你有這三個條件,才能得到五眼六通這種神通。

如是一切皆自在 以佛華嚴三昧力
一微塵中入三昧 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 於一普現難思剎
彼一塵內眾生剎 或有有佛或無佛
或有雜染或清淨 或有廣大或狹小
或復有成或有壞 或有正住或傍住
或如曠野熱時燄 或如天上因陀網
如一塵中所示現 一切微塵悉亦然
此大名稱諸聖人 三昧解脫神通力

「◎如是一切皆自在」:好像前邊所講的這個智慧自在不可思議,說法的音聲也是不可思議,你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和這個願、力、智,這十波羅蜜;神通等,和這一切的神通等等;如是一切皆自在,像這樣子,這一切一切的都非常自在的,都是很自然的就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以佛華嚴三昧力」:這就是佛所有的這種華嚴三昧的力量──以萬行的因華,莊嚴無上的果德,入華嚴三昧這種力量。

「◎一微塵中入三昧」:在這一粒微塵裡頭,轉大法輪,現無邊的佛剎,入到這個三昧裡頭。「◎成就一切微塵定」:那麼成就一切,在每一粒微塵都可以入定。入華嚴三昧這個定,一粒微塵也不少、也不小,那麼所有的微塵也不多。這成就一切微塵,是說在每一粒微塵裡邊,佛都在那兒入定、轉法輪。「◎而彼微塵亦不增」:微塵雖小,佛在這個微塵裡邊來轉法輪,教化眾生,可是那粒微塵並不是把它放大了、長大了,也沒有增加。「◎於一普現難思剎」:就在這一粒微塵裡頭,就現出來不可思議這諸佛的剎土,這種境界就是不可思議的,難思剎。

「◎彼一塵內眾多剎」:在一粒微塵裡頭現出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或有有佛或無佛」:那每一個剎土裡邊,或者有佛在那兒說法,教化眾生,或者有的沒有佛在那兒教化眾生;那麼這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或有雜染或清淨」:所示現的這個國土,或者有的國土就有雜染的,或者示現一個清淨的世界。好像我們五濁惡世,這就是雜染的世界;或者示現一個清淨的世界,像極樂世界,就是清淨的世界。「◎或有廣大或狹小」:或者有的世界就是廣大的,或者有的世界又是狹小的,現出種種的國土。

「◎或復有成或有壞」:或者這個世界就在那兒成呢!或者這個世界在那兒又壞了。「◎或有正住或傍住」:或者這世界有正法在那兒住世,有佛轉大法輪;「或傍住」:或者已經到了像法,或者末法的時代,這種種不同。「◎或如曠野熱時燄」:或者有的這個示現的世界,就好像在那曠野之中那個陽燄一樣。熱時燄,也就是那個陽燄。「◎或如天上因陀網」:或者好像天上,帝釋天前邊那個因陀羅網一樣。

「◎如一塵中所示現」:在這一粒微塵裡所示現的這種境界,有這個諸佛國土、十方世界都現出來,「◎一切微塵悉亦然」:在每一粒微塵裡,都現這種的境界,互相顯現十方世界諸佛國土。悉亦然,都是一個樣的。「◎此大名稱諸聖人」:就是說的前邊那個示現諸佛國土、教化眾生的這一切的聖人,他們都有大名稱。「◎三昧解脫神通力」:他們都有三昧,都得到解脫了,也得到最妙的這種神通的力量。

若欲供養一切佛 入於三昧起神變
能以一手遍三千 普供一切諸如來

「◎若欲供養一切佛」:他們如果想要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時候,「◎入於三昧起神變」:他都先入定,入在這個定裡頭,就又顯出種種的神通變化。「◎能以一手遍三千,普供一切諸如來」:他們都有大神通力,就用一隻個手,也能以去供養十方三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諸佛如來。所以「◎普供一切諸如來」:普遍供養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如來。

十方所有勝妙華 塗香末香無價寶
如是皆從手中出 供養道樹諸最勝
無價寶衣雜妙香 寶幢旛蓋皆嚴好
真金為華寶為帳 莫不皆從掌中雨
十方所有諸妙物 應可奉獻無上尊
掌中悉雨無不備 菩提樹前持供佛
十方一切諸伎樂 鐘鼓琴瑟非一類
悉奏和雅妙音聲 靡不從於掌中出
十方所有諸讚頌 稱歎如來實功德
如是種種妙言辭 皆從掌內而開演
菩薩右手放淨光 光中香水從空雨
普灑十方諸佛土 供養一切照世燈

「◎十方所有勝妙華」:在他們手裡流出種種的花、種種的香。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他們都去供養,十方所有勝妙花,最殊勝的這個花;「◎塗香末香無價寶」:或者塗香,或者末香,或者用無價的這個寶來供養佛,從他手裏流出來。「◎如是皆從手中出」:所有一切的這個妙花啊,塗香、末香、燒香啊,這種種無價的珍寶,都是從這個大名稱的聖人手裡所流出來的,皆從手中出。「◎供養道樹諸最勝」:他們供養菩提道場這個大樹王的諸佛如來。諸最勝,就是諸佛如來。

「◎無價寶衣雜妙香」:又用這個無價的寶衣,有種種的妙香的無價寶衣來供養佛,「◎寶幢旛蓋皆嚴好」:又用種種的寶幢、種種的旛蓋來供養諸佛,莊嚴道場。「◎真金為華寶為帳」:在這個菩薩手中所流出來的種種的妙花,這個妙花都是真金所造成的,「寶為帳」:用七寶來做的這種帳。「◎莫不皆從掌中雨」:所有這些個寶花、寶帳啊,都是從這個菩薩手掌中流出來的。

「◎十方所有諸妙物」:十方世界所有一切值錢的這種妙物,「◎應可奉獻無上尊」:那麼在這個菩薩手裡流出這種的寶物,都是凡是可以用它來奉獻十方諸佛的。「◎掌中悉雨無不備」:在菩薩手掌裡邊,所都像下雨似的流出來;這種種的眾寶妙花,無不備,和所有世間最名貴的東西,沒有不具備的,手裡都可以流露出來。「◎菩提樹前持供佛」:都是用它們到在菩提樹前邊這個法王的道場來供養於佛,用它來供養於佛。

「◎十方一切諸伎樂」:在十方世界,每一個國家這個的伎樂不同,所以叫十方一切諸伎樂,「◎鐘鼓琴瑟非一類」:有的就是鐘聲,有的又是鼓聲,有的琴聲、瑟聲;非一類,這不是用一種類來供養佛,是用種種的來供養佛。「◎悉奏和雅妙音聲」:所有一切奏樂的這個樂器,完全都演奏和雅的妙音聲,令你聽了,啊!就不能停止──你歡喜聽這個聲音。「◎靡不從於掌中出」:這所有的音樂、所有的妙聲,也都是從這個他們掌中所流出來的。

「◎十方所有諸讚頌」:所有十方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文字所做作成的讚頌,「◎稱歎如來實功德」:都是稱揚讚歎佛這個真實的功德。「◎如是種種妙言辭」:又用像這樣種種的妙言辭,「◎皆從掌內而開演」:都從手掌裡流出來這個音聲,而演說妙法。這個手也會說話,你們看見過沒有啊?聽見過沒有啊?菩薩那個手裡也會說話,也會講經說法;就在這個手心裡,就會流出這個音聲,還是妙音聲,而開演這一切的妙法。

「◎菩薩右手放淨光」:菩薩這個右手裡邊,放出來這一種清淨的光明;「◎光中香水從空雨」:在這個光裡邊,又有雨種種的香水。從空雨,是從虛空裡頭來雨大地。「◎普灑十方諸佛土」:這種的香水普遍灑於十方諸佛國土,「◎供養一切照世燈」:供養一切諸佛。照世燈,也是佛的一個另外的名稱。

又放光明妙莊嚴 出生無量寶蓮華
其華色相皆殊妙 以此供養於諸佛
又放光明華莊嚴 種種妙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香莊嚴 種種妙香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末香嚴 種種末香聚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衣莊嚴 種種名衣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寶莊嚴 種種妙寶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妙莊嚴」:又或者放大光明,以妙寶莊嚴這個諸佛國土,「◎出生無量寶蓮華」:在這個又出生無量妙寶蓮華;「◎其華色相皆殊妙」:這個花的顏色和形相都特別殊妙的,「◎以此供養於諸佛」:用這種的香花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又放光明華莊嚴」:那麼這一切的大聖人,又放出一種的光明,有一種華在這光裡邊現出來,做為莊嚴;「◎種種妙華集為帳」:用這種種妙花積聚到一起做為這個寶帳,做為一個寶花帳。「◎普散十方諸國土」:用這種積聚的寶花帳,普遍散於十方諸佛國土,來「◎供養一切大德尊」:也就是來供養一切的諸佛。

「◎又放光明香莊嚴」:又放出一種的光明,用在這光裡邊現出種種的香來莊嚴,「◎種種妙香集為帳」:有種種的妙香集為這個寶帳;「◎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又放光明末香嚴」:又放出一種的光明,用在這光裡邊現出末香來莊嚴,「◎種種末香聚為帳」:用這種種的末香來聚為這個寶帳;「◎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又放光明衣莊嚴」:又放出一種的光明,光裡邊現出用這個寶衣來莊嚴佛土,「◎種種名衣集為帳」:以這種種的寶衣積聚為這個寶帳;「◎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寶莊嚴」:又放出一種的光明,在這光裡邊現出有種種的寶來莊嚴,「◎種種妙寶集為帳」:用這種種的寶來集為寶帳;「◎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供養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

※※※
以前說在make lecture之前、講經之前,有一個人出來講五分鐘的lecture;不知道有沒有人對這個有興趣?若有趣呢?最好先報一報名,那麼好輪流著來講;若沒有興趣呢,也就不必勉強。應該叫果方來講,她那麼歡喜講話。安安也可以!果方在家裡常常給她爸爸lecture。 Okay.
誰想當第一個上來講的人?沒人敢講?你看!那麼年輕的說講就講;你們都這麼大年紀,都不敢講?
弟子:師父,我試試看。
上人:Try.(試試看)
(一位弟子練習講法)
※※※

又放光明蓮莊嚴 種種蓮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瓔莊嚴 種種妙瓔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幢莊嚴 其幢絢煥備眾色
種種無量皆殊好 以此莊嚴諸佛土

這是普賢菩薩這個廣大願,所以廣修供養。「◎又放光明蓮莊嚴」:這個菩薩又放一種光明,光明裡邊現出大寶蓮華,以這個大寶蓮華來莊嚴佛土。「◎種種蓮華集為帳」:有種種的蓮華,有青蓮華、紅蓮華、白蓮華、黃蓮華、紫蓮華,這種種的蓮華集聚起來為帳,做為這個寶帳;「◎普散十方諸國土」:用這個蓮華帳來普遍供養,散於十方諸佛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來供養所有的國土的這一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來廣修供養。

「◎又放光明瓔莊嚴」:那麼這個菩薩又放出來不可思議這種的光,這光裡頭現出來這個瓔珞,寶瓔珞,那麼用這個寶瓔珞來莊嚴國土。「◎種種妙瓔集為帳」:這寶瓔珞也是有很多種的,用種種的妙寶瓔珞來積聚成為一個寶帳;以這個寶帳,又生出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寶帳。所以「◎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又普遍散於十方諸佛國土,也來廣修供養一切十方三世的世尊,諸佛。那麼這都是普賢菩薩的願力所成就的。

「◎又放光明幢莊嚴」:那個菩薩又放大光明,光明裡現出來這個寶幢,以這個寶幢來莊嚴諸佛國土;「◎其幢絢煥備眾色」:這個幢是光明燦爛,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樣子,這絢煥。備眾色,這其中有種種的寶色來莊嚴這個寶幢。那麼他用這個寶幢又普散到十方一切諸佛國土,化出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寶幢;「◎種種無量皆殊好」:種種無量的顏色都是特別地美妙而殊好的,「◎以此莊嚴諸佛土」:用這種非常美麗的寶幢來莊嚴諸佛國土。

種種雜寶莊嚴蓋 眾妙繒旛共垂飾
摩尼寶鐸演佛音 執持供養諸如來

「◎種種雜寶莊嚴蓋」:又有種種的雜寶──也就是七寶──來莊嚴,莊嚴成一個寶蓋在虛空中。「◎眾妙繒旛共垂飾」:這個寶蓋上邊,又有眾妙,很多種的這個繒旛,從這個寶蓋上邊一起向下垂飾,來莊嚴它。繒,就是一種很名貴的這一種絲綢之類的東西,穿上很暖的。旛,是用那個繒來做的這個旛;就好像我們下邊佛殿旁邊那個,那就叫旛。共垂飾,從這個寶蓋上邊向下垂飾,來莊嚴它。「◎摩尼寶鐸演佛音」:在這寶蓋,有這麼樣子美麗的莊嚴,又有這個摩尼寶鐸;在這個寶鐸裡邊會演說佛法,這個聲音和佛的音聲是一樣的。這個寶鐸,就是一個鈴子,裡頭用一個木頭做它的把擺子(註:正式的名稱叫「舌」,擺子是通俗話,以其能擺動而撞擊出聲故。其材質分木鐸與金鐸二種,多數在較小或安靜的空間所使用的鈴或鐘,會用木鐸。);好像學校搖鈴上課,那個鈴就叫鐸。摩尼寶造的這種鐸,演佛音,在這個寶鐸裏邊會演說佛法,這個聲音和佛的音聲是一樣的。「◎執持供養諸如來」:那麼菩薩用這種莊嚴的妙具來供養一切諸佛如來。

手出供具難思議 如是供養一導師
一切佛所皆如是 大士三昧神通力

「◎手出供具難思議」:菩薩的手流出前邊所說,或者香啊、花啊、衣服啊、瓔珞啊、幢,這種種的妙寶啊、幢啊,這都叫供具。難思議,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如是供養一導師」:像前邊所說這個莊嚴的供具,供養一切諸佛、一切的導師──導師也就是佛。「◎一切佛所皆如是」:在所有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國土、諸佛的道場,皆如是,都是這樣來莊嚴供養。「◎大士三昧神通力」:這就是普賢菩薩這一種的大願,所修得到的這個三昧神通的力量,才能有這樣子不可思議的境界。

菩薩住在三昧中 種種自在攝眾生
悉以所行功德法 無量方便而開誘

「◎菩薩住在三昧中」:這是說的普賢菩薩住在這個普賢王三昧的裡邊──也就是入這種定。「◎種種自在攝眾生」:他用種種自在神通的力量來攝受十方一切的眾生。「◎悉以所行功德法」:他完全是以普賢菩薩所行這個願王這種功德的妙法,「◎無量方便而開誘」:用這個無量、沒有數量那麼多的方便法門,而開演,來誘導眾生,令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

或以供養如來門 或以難思布施門
或以頭陀持戒門 或以不動堪忍門

「◎或以供養如來門」:這個用種種的方法來誘導眾生,化度一切眾生。或者有的眾生應該廣修供養如來的這種法門,那麼菩薩就給他說廣修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種的法門,來令他修行。「◎或以難思布施門」:或者以這個不可思議、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這種布施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令這個慳貪的眾生也都發一種布施的心。「◎或以頭陀持戒門」:或者有的眾生常常犯戒,所以就給他說十二種頭陀行這種的法門,令他持戒來修行,不會毀犯了。

「◎或以不動堪忍門」:或者有的眾生不能忍,那麼對治這個不能忍的、眾生,對治有瞋恚的這種眾生,給他說要不動、堪忍的法門,以這種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令這個眾生都沒有脾氣了,不發火了。不動,就是不發脾氣,沒有火,沒有無明火。堪忍,就是不能忍的也要忍,這叫堪忍;不能受的也要受,這叫堪忍。本來忍不了的也要忍,受不了的也要受。譬如你修道的人,有人罵你了,你也要忍,忍不了也要忍;這罵你還不算,若有人打你,你也要忍,不要和人鬥爭。有人打你、罵你,這或者就是諸佛菩薩來試驗你,看看你是不是能忍?是不是動心?這都是一個境界,這又叫對面關──對面的一種關。你過得了這個關,就得到一種受用;你若過不了這個關呢?就得不到受用。所以或以不動堪忍門,堪可忍受,本來忍不了了,也要忍,以這種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令這個眾生都沒有脾氣了,不發火了。

※※※
上人:有問題沒有啊?
弟子:我們可以建立學校,給這些童男童女出家修行,接受佛教的教育。
上人:Very good idea. Go to do it. Go to do it. Go to make學校。If you don’t have money, use paper make first.(非常好的主意,就去做啊,去建學校。如果沒有錢,就先用紙做。)做辦童男童女的學校,然後他們要發願出家,就可以出家;他們願意修行,就可以修行。童男童女要若修行是很快的,並且他們也可以受戒;這是本來就具足戒體的,那麼要是能受戒更好的。所以這個法,沒有一定法;不知道法的清楚,不要給旁人做supervisor(上司主管)。好像果方盡要給人家做supervisor,要給他爸爸做supervisor.果方,are you is your daddy’s supervisor?(你是你父親的主管上司嗎?)(果方:Yes.)Okay.

上人:還有誰給lecture 沒有?給lecture, you?Come.(你要上來講嗎?上來。)

(編按:果童以英文講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

吳宗嶽的母親,你聽不懂他講的什麼,是嗎?你不知道他說什麼。他講一個做作生意的人,在外面做生意很多年了,他的太太在家裡就另外有一個情夫。有個情夫啊,那麼這一天,做生意這個人就回來,因為他信觀音菩薩,他就做了一個夢──就是觀音菩薩給他託個夢。說什麼呢?說:「逢橋莫停舟,遇油即抹頭;斗穀三升米,蒼蠅捧筆頭。」那麼他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那麼他的太太在家裡也知道他要回來了,就和她這個情夫、這個姦夫,就定計,說她丈夫回來,他們兩個人就把她丈夫殺了。

那麼她丈夫回來,在路上有一段路程要走水路,要坐船;那麼坐船,這天就下雨,這個擺船的就要在這個橋底下避雨;避雨,這個做生意的人就想起來了,啊!「逢橋莫停舟」,這個橋底下不能停舟,不能停船的,那麼就叫擺船的又開船。剛剛開離開那個橋,那個橋就斷了,都壞了,跌到水裡去了;如果他那個船在那兒停的話,那個橋一斷哪,把那個船啊,連人啊,都會打到水裡去。所以這個逢橋莫停舟,他說:「哦!『逢橋莫停舟』原來是這樣子!」那麼「遇油即抹頭」,還不知道。

那麼他回到家了,在佛堂就拜佛燒香;燒香,佛前點的這個油燈就炸了;炸了,這個油就淌得滿地都是油。他說:「遇油即抹頭」,那麼現在遇到油了,他就拿這個油,把他的頭髮都抹上油了;抹上油了,晚上就睡覺,和他太太在一起睡覺。那麼這個姦夫就來了,想要殺他;殺他但是因為沒有燈啊,也不可以點上燈看一看是哪一個;那麼他就用手這麼一摸;用手一摸,哦!這一個頭髮上很多油!他說:「這個頭髮很多油的一定是女人。」那麼於是乎他就把另外一個人殺了。結果呢?殺的這個就是那個女人!就是那個女人被她這個情夫給殺了。

殺了第二天,他太太的父母就去告狀,說她丈夫回來把他太太給謀殺了;那麼這個官就想要斷他死罪,說他殺他太太。但是剛剛要一寫字的時候,就很多蒼蠅來落到這個筆頭子上。那麼做生意這個人看了就說:「哦!這回靈驗了!這個『蒼蠅捧筆頭』,原來是在這會兒!」那麼這個法官就說:「你說什麼?」他就說他怎麼樣做一個夢,「逢橋莫停舟」也靈驗了,「遇油即抹頭」也靈驗了,那麼現在這個「蒼蠅捧筆頭」也靈驗了;那麼還有一句是「斗穀三升米」,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等法官一想,就說:「哦!這一定是『糠七』!斗穀三升米,當然有七升糠囉!所以這是糠七。你們趕快去把這個康七給我抓來!」那麼衙役出去,到那個地方一訪,果然有個康七,果然就是他太太的情夫。那麼抓來了,這個康七也認罪,他說是他殺的;那麼結果這個做生意的人沒有被殺。他方才講的就是這個。你聽得懂我講的嗎?懂不懂我講?(弟子吳母:懂!)講到什麼地方了?昨天晚間講到什麼地方啊?
※※※

或以苦行精進門 或以寂靜禪定門
或以決了智慧門 或以所行方便門

「◎或以苦行精進門」:我們現在打禪七,這就叫苦行精進門。你看我們一早起,兩點半鐘就起來了,一天到晚這麼跑香、坐香。這個跑香就是運動身,坐香就是運動心;運動身也就是調伏身,運動心也就是調伏心。坐在那兒降伏其心,這是修行一個最好的方法!那麼在大家聚會到一起來打七,這只是來做foundation,做這個基礎;把這個基礎做好了,我們以後願意在什麼地方,隨時隨地都可以打坐參禪。你能坐一個鐘頭就坐一個鐘頭,能坐兩個鐘頭就坐兩個鐘頭,你若能坐三個鐘頭就坐三個鐘頭;你若能一天到晚都這麼坐,那更好了!無論你們哪一個──出家人、在家人,你要是能天天都在這兒坐著,坐著不睡覺──那麼睡覺可以,晚間或者睡幾個鐘頭的覺,白天常常打坐。你們誰若能這樣子,在那兒打坐不睡覺;那麼到金山寺來,金山寺可以負完全責任,來幫助你的生活,在這兒吃、在這兒住,不要錢的。那麼無論哪一個,你要是有這個本事,金山寺是歡迎的;那麼要是願意在家裡打坐參禪,也好的,也是一樣的。所以這叫苦行精進門。

苦行精進門,很苦的,腿也痛,有的腰也痛,睡的覺也不夠;所以搞得坐單的這個頭陀也要躺下睡一睡了。我們這兒本來有很多都坐單的,那麼要若預備一個那種海綿墊──就是睡著覺軟軟的那種東西──來躺下睡一睡,那麼這個就是不容易的!這個苦行精進門是不容易的,不容易過這個關、不容易打破這個門,這個門不容易進;但是不容易進也要進,不能打破這個關,也要把它打破了!所以要勤修這個苦行精進門。精進,身也精進,心也精進;那麼身精進就是勤修戒、定、慧,心精進就是息滅貪、瞋、癡。

去年的打七,有的打禪七,有的人就打錶七。怎麼叫打錶七呢?就是坐到那地方就是看錶,左看一次錶,右看一次錶;坐一個鐘頭,他會看一百次錶。你看!這個坐怎麼打!所以我那時候講開示,我說:「等來年打七,誰也不准帶錶的。誰若帶錶,就不能參加這個禪七!」那麼這個是誰呢?這個人現在也在美國呢!叫××,這是個年輕的出家人,他受不了這個苦,但是還要涼水打茶──硬沖(硬充)。那麼在這兒受不了了,所以被我這麼樣一講開示,講得他也面紅耳赤的──面也紅了,耳朵也變成紅了──那麼以後再也不好意思來了。所以我們今年打七,我也不去看,你們誰願意看錶,天天你們看,我也不管了。但是我相信今年恐怕沒有人看錶了。

那麼這個是不容易的。你看,啊!說修行、修行,真要是考驗一下,就受不了了。所以我那幾句話,你們各位應該時時刻刻都不要忘了:「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對境若不識,須再從頭煉。」這個也就是說坐禪這個方法。今年這個禪七,人雖然不太多,但是都很精進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管著自己,那麼control self,沒有像以前那麼懈怠啊、那麼懶惰啊、講那麼多話啊。尤其這個果佑,在去年打七最後的時候,開了一點小悟;今年打七,或者他又開了一點大悟,以後或者知道他媽媽是個女的了。那麼這個悟開得也不錯的!

「◎或以寂靜禪定門」:或者以這個寂靜──寂靜,就是指我們禪定;就好像我們現在打禪七,我們打禪七又是苦行精進門嘛,又是寂靜禪定門。因為打七很苦的,人人都不懈怠,都很精進的,這就叫苦行精進門。寂靜,寂,是寂然不動;靜,是清靜。很清靜的,往那兒一坐,就「真空無人我,大道無形相。」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心也空,法也空──這個心也空了,法也空了。心空,我執沒有了;法空,法執沒有了。沒有一切的執著了,那麼這樣子,這就是寂靜。禪定門,禪定,是半梵語,這個定就是三昧。禪,叫禪那,翻譯過來叫思惟修,就是這麼想著要來修行;又叫靜慮,就是把自己的妄想雜念都沒有了。這種思慮也沒有了,妄想也沒有了,一切一切的都沒有了,這叫靜慮;那麼你能靜慮了,心裡就清靜了。心裡清靜,「心清水現月」,好像水裡頭現出月亮似地;那個意若定了,「意定天無雲」,就好像天上沒有雲彩一樣。所以這是禪定門。

「◎或以決了智慧門」:你什麼事情有所懷疑,仁柔寡斷──仁就是kind,柔就是soft,仁是仁義道德的仁,柔就是柔軟的柔,就是太軟了。寡斷,寡,就是寡少;斷,就是決斷。你不能決了(音「瞭」),就是仁柔寡斷。就是遇到事情認不清楚,又想要這樣做呢?又不知道好不好;又想要那樣做嘛?也不知道好不好。猶疑不決,就是有所懷疑,不能決定。這個決了,就是不猶疑了,不懷疑了,不像那個「狐疑不信」了。不像那個狐狸,牠走路就總是有所懷疑。牠要過河,在那個冰上走,牠走一步要聽一聽,走一步要聽一聽;聽什麼呢?牠聽那個冰是不是有響動。如果走到那個冰上,那個冰響,牠知道這個凍得薄,不要走了;如果再走,就會掉到那個河裡頭。牠就這麼樣子很小心的,這小心呢,牠就生出懷疑來了;牠懷疑,就處處都不知道怎麼樣去做了,所以這叫猶疑不決。

那麼決了呢?決了就是有智慧;有智慧才能決了,你若沒有智慧就不能決了。所以這個決了,就是不懷疑,有智慧,不愚癡。遇到事情有判斷力,說這個事情怎麼樣做,然後就決定了:「我一定要這樣做!」這叫決了智慧門。「◎或以所行方便門」:或者以自己所行這種種的方便門來教化眾生,所以菩薩修這種種的法門來教化眾生。

※※※
翻譯者:海綿?
上人:就是做cushion 那種東西,那就叫海綿。
翻譯者:寡少?
上人:寡斷,寡,是「寡少」的寡,當「少」字講;斷,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的斷。寡斷,就是沒有決斷,寡少這個斷;寡當個「少」字講,多少的少。皇帝叫孤身寡人,寡人,那就是一個謙虛的自稱,說自己是「少德之人」。寡斷,果斷的心也沒有,不能判斷這個事情,寡斷。
※※※

或以梵住神通門 或以四攝利益門
或以福智莊嚴門 或以因緣解脫門

「◎或以梵住神通門」:梵,就是清淨。清淨住,又用種種的神通,或者用修行清淨行,沒有染污法,而得到一種神通,以這種的法門來教化眾生。神通,就因為你修清淨行,才能得到神通。以這種的法門來教化眾生。「◎或以四攝利益門」:或者用這個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那麼菩薩遇見慳貪的眾生,以布施這種方便法門來教化他,這是第一種攝。愛語,用種種眾生歡喜聽的話來對他講,令他對你有一種好的感想,然後隨著不知不覺就會發菩提心了。利行,也就是利益其他人,就是行利於其他人的事;凡是對於人有利益的事情,就去做去。菩薩也常常做假的事情,他做假的事情是為了利益眾生;眾生也常做假的事情,眾生作假的事情是為了利益自己。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有多少不同的,一個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用這個方便法門,做假的事情;一個是為利益自己,所以就做假的事情來欺騙人。那麼在這個地方,菩薩和眾生的分別不同,雖然一樣都做假的事情。

不但菩薩做假的事情,佛都空拳度子。那個小孩要掉到井裡去,佛就說:「你快回來!我這手裡有糖,我給你糖。」這個小孩子就會吃糖,和小果方一樣的;你若有糖了,你叫他怎麼樣都可以了,叩頭也可以,頂禮也可以,打問訊那更不成問題。那麼佛說手裡有糖,是為了叫這個小孩子不要掉井裡;那個小孩子回來,他手裡沒有糖。沒有糖,他也不欺騙這個小孩子;他在事後就找一塊糖給這個小孩子,那麼這個小孩子的生命就救回來了。我們眾生不是為利益人打妄語,是為自己打妄語;佛菩薩是為度眾生,而說這個方便語,所以說四攝。同事,這就是要和他去做同類的;菩薩為了度一切眾生,發願到六道輪迴裡頭去,來和眾生接近,和眾生一樣的,做為他的同類。那麼這個菩薩示現種種的方便法門,來令眾生發菩提心,這是同事。

「◎或以福智莊嚴門」:或者修這個福慧莊嚴的方便法門。人要修福、修慧,你若「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你只知修智慧,不修福報;你就證阿羅漢果,你去托鉢化緣,都沒有人供養你!你修福不修慧呢?你單單修福,不修智慧,就好像那個大笨象身上掛著瓔珞;雖然是莊嚴美麗,可是沒有什麼大用的,牠沒有智慧,不會用它。所以象身掛瓔珞。這個福慧若雙嚴,若福也莊嚴、慧也莊嚴,福慧二嚴,這叫福慧二嚴身。那麼或以福智莊嚴門,這個福來莊嚴其身,智莊嚴其身,用這種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

「◎或以因緣解脫門」:或者觀一切因緣,看這個因緣,應該用什麼方法、以什麼因緣而得度的眾生,就用一種什麼法門去教化這一類的眾生;令這一類眾生以這種因緣成熟的關係而得到解脫,得到了解脫門,用這種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

或以根力正道門 或以聲聞解脫門
或以獨覺清淨門 或以大乘自在門

「◎或以根力正道門」:或者用五根、五力,或者用四正勤、四念處、四如意足,或者用七菩提、八正道──這是三十七道品;今天因為沒有時間了,不能詳細解釋它。用這個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或以聲聞解脫門」:或者用這個四諦法──苦、集、滅、道的教化聲聞法──令這個聲聞人得到解脫的這種方便法門。「◎或以獨覺清淨門」:或者用十二因緣法,教化這個緣覺的羅漢,教化這個緣覺的辟支佛,令他們得到這種法門來修清淨行,由這個法門而悟道。「◎或以大乘自在門」:或者用這個大乘教菩薩法、佛所護念這種的方便法門,來令這個菩薩,大乘的根性的菩薩,他們都得到自在,入這種的方便法門。

※※※
這個禪七,今天晚間十點鐘解七了!那麼這個「七」雖然解了,可是那個七「期」又生出來了。我們以開悟為期,什麼時候沒開悟,什麼時候都應該打七;什麼時候開悟之後了,更應該打七,所以我們這個「七期」是沒有完的時候。你不要害怕!等你開悟了之後,你就知道我所對你說的話是最要緊的。還有一個消息,就是以後還是每個禮拜一放香,那麼禮拜二繼續講。因為在這個打七的期間,禮拜一也繼續講;現在打完七了,這個禮拜一放香。

(編按:果童以英文講〈大悲咒〉豆輸朋的故事)
你們都聽得懂他講的嗎?要不要我跟你們翻譯翻譯啊?他說的,有一個人常常誦持〈大悲咒〉。誦持大悲咒,有一天他就出去旅行,到一個地方,住一個旅館;這個旅館是個賊店,也就是黑店。誰若在這個旅館裏住嘛,就會被殺了;他把這個客人的錢也都給拿去,甚至於把這個人的肉就給吃了。那麼這樣子,這個人念〈大悲咒〉的人,也是來住這個間旅館;住這個旅館呢,開旅館這個人就要殺這個客人,晚上拿著一把刀,就要去殺誦〈大悲咒〉這個客人。

那麼正要去殺他的時候,在外邊這個門,就有人叫門;叫門,開店這個人就要去看看是誰叫門?開門一看呢,原來是個警察,那麼就問這個開店的人說:「你這個店裡住一個姓李的啊?」他說:「是啊!這個叫李某某什麼。」說:「你告訴他,明天早起我請他到我那地方去吃早飯!我的名字叫豆輸朋。」開店這個人一看,警察知道這個人在他店裡住,那麼就不敢殺他了。不敢殺他,第二天,就告訴這個姓李的說:「你有個朋友叫豆輸朋,他請你去吃早飯。」那個姓李的想了又想,也想不起來有這麼一個豆輸朋的朋友。那麼又忽然間,他想起來〈大悲咒〉上有一句咒,叫「豆輸朋」;那麼由這個,知道這是「豆輸朋」來化身救這個人。他方才講的公案,就是這個,所以我來給他做翻譯──你們給我做翻譯,我就給這個小孩子做翻譯。
※※※

或以無常眾苦門 或以無我壽者門
或以不淨離欲門 或以滅盡三昧門

「◎或以無常眾苦門」: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苦的,也都是空的,也都是無我的;所以叫苦、空、無常、無我。無常,就是一切都在遷留不停,沒有一個永恒的存在,也沒有什麼是永遠存在的。因為這個,所以就說是苦。這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什麼是三苦呢?就是苦苦、壞苦、行苦。

那麼什麼叫苦苦?就是苦中的苦,苦上苦。好像我們人沒有衣服穿也是苦,沒有飯吃也是苦,沒有房子住也是苦。那麼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有飯吃,有衣服穿、沒有房子住,這都是苦苦。甚至於這衣、食、住都沒有,這更是苦上加苦;苦苦,這叫貧窮的困苦。好像窮的人,衣服穿得破破爛爛的,飲食吃得是很粗糙的,住的房子也是破的,天天要出去討飯回來那麼吃,這是很苦的;可是又遇到大颶風了,把這一個小木屋也給颳壞了,有一些個傢俱也都給打爛了,那麼這個時候是苦上加苦。

什麼叫壞苦呢?壞苦是富貴的人的苦。富貴的人沒有貧窮困苦,但是他這個富貴不長:或者被火燒了,或者被賊給打劫了,或者有種種的意外發生,把這個富貴就給壞了,這富貴有壞苦。那麼說貧窮困苦,富貴壞苦;我也不窮、也不富,我也沒有苦苦,也沒有壞苦。但是你有行苦!什麼叫行苦呢?就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留,念念不停;就像那水波浪似的,在這一生之中,是不能停留的,所以這就叫行苦。你沒有貧窮困苦,也沒有富貴壞苦;但是你有由生至死,有一個行苦,這種行苦任何人也免不了的,這是三苦。

什麼叫八苦呢?八苦,就是生、老、病、死,這是四苦;又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生的時候,好像生龜脫殼似的那麼苦。所以小孩子一生出來,他不說旁的,就說:「苦啊!苦啊!苦啊!到這個苦世界來啊,真苦啊!真苦啊!」他就吵,吵苦,叫苦連天。那麼這個生的時候,很不舒服的,就像那個生龜脫殼一樣的;等死的時候,也是不舒服、來的時候很痛苦,死的時候、走的時候又很痛苦。好像什麼呢?好像那個活牛扒皮一樣──那個活的牛就把皮給扒下來了,你說這個痛苦、不痛苦?所以這也是苦不可言的。這個死的時候,好像活牛扒皮那麼痛苦。

說:「那沒有其他的苦了吧?」還有!還有老苦。你人年輕的時候,不覺得怎麼樣子。你到了老年了,眼睛也不幫忙了,無緣無故它就花了;耳朵也不幫忙了,無緣無故它就聾了,聽不見東西了,它說它要退休了。眼睛要退休,耳朵也要退休;最硬的是這個牙,它也要退休了。這個牙說:「我幫你這麼多年了哦!那麼現在我要退休了。」所以牙也掉了,牙也跑了。那麼牙掉了,頭髮也白了,這也是老的現象。頭髮也白了,韓愈講的話:「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矣!」這個視茫茫,看不清楚了;髮蒼蒼,髮都白色了;而齒牙動搖,這個牙齒也都搖動了,它都不聽招呼了、不聽話了,這個牙也要掉了。那麼這個身體、這個機器呢,也不做工了,這個手也振顫了;你拿什麼東西,到那兒一拿,這個手就這麼樣振顫了,這叫手顫振,拿不起來。腳也不聽話了,你想邁步嘛,你往前邁步嘛?它往後退;你想往前走,它往後退。它說:「我要退休,我要退休,I retired.」這是全身體──全部的這個機器──都要不做工了,no work了!這是一個老的苦。老啊,這還可以支持著,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怕病,這一病啊,或者有胃病,吃東西也不香了,或者有其他的病,這種種的病,這是病苦。生、老、病、死,這都是苦。

又有愛別離苦。你越要愛嘛,他越要離開,你說這苦不苦?你有一個男朋友,這個男朋友,啊!就給你來一個考驗,說:「你不是我的女朋友囉!」你說這苦不苦?這很苦的,晚上也睡不著覺,白天也不想吃東西,苦得不得了,愛別離苦。怨憎會苦;那麼前面這是個愛別離苦,又有怨憎會苦,你越不願意這個事情嘛,越遇著、越碰著,這怨憎會苦。又有求不得苦;你想求什麼,得不到!這都是苦。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這五陰就像火似的那麼熾盛,這也是苦。詳細說起來,這苦太多了,那麼只簡略地說一說。

「◎或以無我壽者門」:前邊以無常眾苦門來教化眾生。或者又用這個無我來教化眾生,說:「你不要為『我』做打算啊,這個『我』是個臭皮囊啊!你幫助它,到時候它就不要你了,它就要跑了!」那麼要無我。壽者門,既然沒有我,又怎麼會有壽者呢?所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以這個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

「◎或以不淨離欲門」:或者告訴人要修不淨觀,用這個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說是:「你不要有一種欲念哪!這個欲念是不清淨的,你應該去欲斷愛。你想離苦得樂,就要去欲斷愛,不要有這個染污法;你若用這個染污法,就不能超出三界。」所以要修不淨觀,觀這個九孔常流不淨:眼睛有眼眵,耳朵有耳屎,鼻子就有鼻涕,口裡就有口水。你幾天不刷牙,那口裡和廁所是一個味道,所以你看看!有什麼分別?那麼這是不清淨的。又有大便、小便,這都是不潔淨的,這九孔常流不淨。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加上個嘴巴,這是個七孔;再加大、小便,這九孔常流不淨。要修不淨觀,用這個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

「◎或以滅盡三昧門」:或以滅盡定這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以這個滅盡,就是滅盡定。什麼叫滅盡?就把你這一切的妄想都沒有了,一切的貪心也沒有了,一切瞋心也沒有了,一切癡心都沒有了;把這一切的習氣毛病都滅盡了,得到這種的定,你就很容易超出三界去。以滅盡定這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所以菩薩用前邊所講的這二十種門,來教化眾生,這二十種門,每一種門都是不二法門。

隨諸眾生病不同 悉以法藥而對治
隨諸眾生心所樂 悉以方便而滿足
隨諸眾生行差別 悉以善巧而成就

「◎隨諸眾生病不同」: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佛就說八萬四千法門,所以說隨諸眾生病不同。每一個眾生或者就有八萬四千種病,或者眾生這個病有多一點的,有少一點的,很多的眾生合到一起,有八萬四千種病。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佛就說八萬四千法門;所以說隨諸眾生病不同,「◎悉以法藥而對治」:那麼這麼多的眾生所有的病,佛都用這個法的藥,給他說法,做為對症來下藥,醫治眾生的病苦。「◎隨諸眾生心所樂」:又隨眾生他心之所好,心裡所歡喜的,歡喜什麼,他就用什麼方便法門來給他說法。所以說「◎悉以方便而滿足」:用這種種的方便法門,而滿足一切眾生所歡喜的、所願意的。

「◎隨諸眾生行差別」: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王,其中有一願,就是「恒順眾生」;恒順眾生,也就是隨順眾生。隨順眾生,也就是隨順一切的眾生,他所行的不同;他有不同的行為,所以叫差別。「◎悉以善巧而成就」:他無論所行所做作是哪一種行業,那麼諸佛菩薩悉以善巧方便,而成就一切眾生的行為。善巧就,是方便法門的一個別名;善巧不是惡巧,所以教化眾生,要用善巧方便,不要去壓迫眾生。所以用這個善巧方便而成就,而成就一切眾生的行為。

如是三昧神通相 一切天人莫能測

「◎如是三昧神通相」:像前邊所說種種的三昧、種種的神通這個相,這個樣子,「◎一切天人莫能測」:這所有一切的諸天,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都是不能推測、不能明瞭這種的境界。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心從法化

「◎有妙三昧名隨樂」:又有一種三昧,叫隨樂三昧,隨樂妙三昧;那麼也就是給一切眾生樂,令一切眾生都歡喜。「◎菩薩住此普觀察」:行菩薩道這個大菩薩,他住於這個隨樂三昧,來普遍觀察一切的眾生心之所好。所以說「◎隨宜示現度眾生」:他能隨機教化一切眾生。宜,就是應該。應以什麼因緣得度,這個菩薩就用什麼方法來教化他,這叫隨樂三昧;眾生所歡喜的,他就用這種的方法來去教化這一類的眾生。「◎悉使歡心從法化」:那麼完全令這個眾生生一種歡喜心,好能依教修行,得佛的這種法化。

劫中饑饉災難時 悉與世間諸樂具
隨其所欲皆令滿 普為眾生作饒益
或以飲食上好味 寶衣嚴具眾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捨 令好施者悉從化
或以相好莊嚴身 上妙衣服寶瓔珞
華鬘為飾香塗體 威儀具足度眾生
一切世間所好尚 色相顏容及衣服
隨應普現愜其心 俾樂色者皆從道

「◎劫中饑饉災難時」:菩薩住到這個隨樂三昧,在饑饉和災難的時候。饑饉,就是沒有飯吃了,沒有一切的生活用品了;這叫饑饉劫。災難時,或者有這個蟲災,或者有風災,或者有雹災,把這一切的農田都給打死了,都給淹死了,不能收割了。所以這個災難的時候,「◎悉與世間諸樂具」:那麼菩薩在這個時候,就大顯神通,把這個世間眾生一切所歡喜的東西、所歡喜的這個物質,「◎隨其所欲皆令滿」:隨眾生心裡所高興的,令他滿足,令他隨心滿願。「◎普為眾生作饒益」:普遍為所有的一切眾生來做饒益。饒益這一切眾生,令他們都得到利益,得到快樂。

「◎或以飲食上好味」:所有的眾生都歡喜吃好的東西,你若給他一點好的東西,他就歡喜了;給他一點好的衣服穿,他也歡喜;給他一個好房子住,他也歡喜。所以這個飲食也是最要緊的,中國人沒有旁的本事,只是有會吃的本事;怎麼樣把吃的東西調和它有味道,令人吃了又想吃,吃了又想吃,不停地來吃,這都是以這個飲食上好味。在中國人,兩三千年以前就專門研究吃的;研究到現在了,還是變著方法來想吃好東西,把它怎麼樣做得它最好吃。所以這上好味,你若給眾生吃了,眾生也歡喜;一歡喜,你給他講一點佛法,他也很歡喜聽的。

「◎寶衣嚴具眾妙物」:這個最名貴的衣服,就是最值錢的這個寶衣,甚至於用鑽石、黃金把它鑲上。穿上這一件衣服,啊!不要點燈,那個房子裡邊也放光。所以這寶衣嚴具,莊嚴其身,令這個身美好;眾妙物,是所有一切一切值錢的東西。「◎乃至王位皆能捨」:那麼最捨不得的,是做皇帝、國王;這個位子都能捨,都能把它布施給人。

所以在中國,有這麼兩個愚癡者,一個叫伯夷,一個就叫叔齊,他們兩個的父親是做皇帝的;那麼做皇帝,這個父親想要把皇帝的王位交給這個弟弟,弟弟就說:「我哥哥他是最大的,應該傳給他這個王位。」那麼哥哥就說:「我是很愚癡的,弟弟是很聰明的,應該傳給他。」兩個人你讓我、我讓你,兩個人都不要做皇帝,就把這個皇帝布施給旁人了。你看這兩個人是不是愚癡者?可是在歷史上,說他們兩個是賢人。他們兩個有一點好處,什麼好處呢?就是「伯夷、叔齊,不念舊惡」;誰要是對他有不好的,這個舊的不好的,就是以前對他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不念,他不記著,他有這麼個好處。

等這個武王伐紂,他們兩個人去騎叩著武王的馬,向武王說:「你是一個臣,不可以去伐這個君,你不可以和這個君作戰!」這個武王不聽;不聽,以後就把紂王給克服了,紂王就沒有了;紂王沒有了,那時候是殷朝,以後就改了周朝,改國號,這國號就叫周。這兩個人,你說更愚癡!愚癡到什麼程度呢?他說:「你把國號改了嘛,好!現在我不吃你的國所種出的五穀,這個糧食我不吃!」就在那個首陽山就採薇而食,就吃那個野菜──山上有一種薇菜,吃那個東西。那麼吃那個東西,以後周武王想用他們兩個人,因為他們兩個人也是有很大的能力;但是怎麼樣請,他們也不出去。不出去,以後武王把這個薇菜都給割除了,你看!餓餓他們,以為他們兩個人一定就會出來了;那麼可是餓、餓,兩個人也不出來,就餓死在這個首陽山了。這是中國有這麼兩個人,你看!是不是太愚癡了?雖然說愚,癡但是後世人都認為這兩個人是聖賢一類的人。那麼這是捨王位的。

「◎令好施者悉從化」:這個令,就是影響;影響一切好布施的這個人,好施者,就是好布施的人。悉從化,影響一切好布施的人也都跟著他來行布施。

「◎或以相好莊嚴身」:或者以這個相好莊嚴的身,「◎上妙衣服寶瓔珞」:或者用最值錢的衣服,或者這個瓔珞的寶具,「◎華鬘為飾香塗體」:或者戴上香花鬘,或者用香來塗身。「◎威儀具足度眾生」:他為什麼要這個樣子呢?並不是這個菩薩歡喜這種的裝飾品;這種好的東西來戴在身上,就是具足這個威儀,威儀具足了。度眾生、教化眾生,你若是盡其貌不揚,你相貌生得很醜陋的,好像菩提達摩那麼樣子,那是不容易成就的。菩提達摩以前本來是很美貌的一個男人來著,因為他大約是太怕中國的女人了,所以就變成一個很醜陋的樣子,到中國。那麼菩提達摩那個樣子,你看,這個眼睛圓圓的,那個鬍子長長的,那個樣子很可怕的!因為菩提達摩他不想度多眾生,所以度了二祖神光,他就夠了。

「◎一切世間所好尚」:這一切世間所歡喜、所好的,「◎色相顏容及衣服」:或者這個色相、相貌非常圓滿,顏容也非常美麗;及衣服,穿的衣服也非常地漂亮。「◎隨應普現愜其心」:隨眾生心而普現到一切處,愜其心,令眾生這個心裡都生歡喜、都滿意;「◎俾樂色者皆從道」:使令這一切著到色相、歡喜色相這樣的眾生,皆從道,他們也都發菩提心,來修無上道了。

迦陵頻伽美妙音 俱枳羅等妙音聲
種種梵音皆具足 隨其心樂為說法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彼亦如其差別法 隨世所宜而化度

「◎迦陵頻伽美妙音」:迦陵頻伽,是個一種鳥的名字;這個鳥的名就叫迦陵頻伽鳥,牠這個聲音是非常巧妙旳,所以又叫好聲鳥。牠聲音比任何的音樂都好聽,所以叫仙音,迦陵頻伽仙音;這種鳥的聲音,叫的是叫給神仙來聽的。「◎俱枳羅等妙音聲」:俱枳羅,是梵語,翻過來就叫眾聲、眾音和合。這有很多種音聲,合到一起,所以這種音聲也是非常好聽的。「◎種種梵音皆具足」:不單迦陵頻伽這種鳥的聲音,而且又有眾音和合的這種音,還有種種的梵音──梵音,就是清淨的音聲;皆具足,那麼都是具足圓滿的。種種的妙音,都具足圓滿的。「◎隨其心樂為說法」:用這種種的妙音,隨眾生心裡所歡喜的──他們歡喜什麼音,就用什麼音聲來給他們說法。令這一切眾生聽見這個音聲,就會發菩提心;那麼若再聞這個法,更會發菩提心了。所以這是十方諸佛菩薩,以這個妙音來隨眾生的心裡所歡喜的,為眾生說法。

「◎八萬四千諸法門」: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可是每一個法門都是第一個法門,不是第二個法門;所以八萬四千的法門,就有八萬四千個第一。所謂第一者,就是對這個眾生的機宜;對眾生的機宜就是第一,若不對眾生的機宜,那就是對另外一個眾生的機宜。所以對哪一個眾生的機,這就是這一個眾生第一的法門。我們眾生有無量無邊,那麼佛所說的法也是無量無邊。所說的這個八萬四千法門,只是一個總括著來說;若是詳細分析起來,這個法門是無量無邊的,數不過來那麼多,所以叫諸法門。這個諸法門,就是每一個法門也叫諸,所有的法門也叫諸,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叫諸佛;那麼每一位佛,也可以叫諸佛。那麼單單一位佛也叫諸佛,所有十方三世佛聚會到一起,也叫諸佛;所以這個諸佛就是佛佛──所有的佛。以此,諸佛就是用這個八萬四千的法門來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成就佛果。「◎彼亦如其差別法」:彼,就是指所有的諸佛。他們也隨順眾生,給眾生說不同的法門,來教化不同的眾生。「◎隨世所宜而化度」:隨世,就是隨順世間法。所宜,就是最好的這個方法,恰到好處這個方法。就應該用這個法來度他。所以佛就說這種法門,來度這所有的一切眾生;就是應該以什麼法得度,佛就給他說什麼法,令他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眾生苦樂利衰等 一切世間所作法
悉能應現同其事 以此普度諸眾生
一切世間眾苦患 深廣無涯如大海
與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樂

前邊所講的是布施,現在是講菩薩能同事。這是所說的四攝法。

「◎眾生苦樂利衰等」:這苦、樂、利、衰,那是屬於八風的。這八風就是「稱、譏、苦、樂、利、衰、得、失」。稱,就是稱讚;就是說你好,用種種的言語來讚歎你。稱讚你,說:「哦!你真是一個大修行人,你是修行中的一個聖人,啊!你是開悟的善知識。」這都是稱讚。說:「哦!你真是了不起了,你真是世界第一。」這都是稱。譏,就是譏諷。就是你不夠這個程度,他說你夠了;明著看是讚歎你,實際上就是譏刺你,令你聽見很不舒服的,這叫譏諷。稱讚的風和譏刺的風,和這個苦風、樂風,和這個利益的風,和衰敗的風,衰就是衰敗,這一種風;得,就是得的風;失,就是失去的風。

有的又說是「毀、譽」。毀,就是毀謗你;譽,就是讚歎你。這個世間上就是這樣子,你再壞的人,他也有人讚歎你;你再好的人,他也有人毀謗你,所以這都叫八風。人家一讚歎你,你高興了,這也被風吹動了;人家毀謗你,你不高興了,這也是被風吹動了。這個風就是好像一陣風似的,把你吹得搖搖欲晃、搖搖欲倒,吹得要倒的樣子。

「◎一切世間所作法」:所有一切世間所造作的這種種的法,就是所行的有為法,「◎悉能應現同其事」:這個諸佛菩薩悉能應現,這個世間所有的法,諸佛菩薩他都能現出來;再苦的事,他也能去受去。同其事,同你去受這種的苦、樂、稱、譏、利、衰、得、失,或者毀、譽,都和你能同受,「◎以此普度諸眾生」:用種種同事的這種方法,來教化一切眾生。

「◎一切世間眾苦患」:就是說所有的世間裡這種眾苦交煎的這種患難,「◎深廣無涯如大海」:這種苦難有多少呢?沒有涯際那麼多;就猶如大海一樣,是深不可測。「◎與彼同事悉能忍」:與這個受苦的眾生——眾生在那兒受苦嗎,菩薩也示現同眾生在一起受苦,是一樣地能忍;那麼菩薩能忍,這一切眾生看見也就都能忍。「◎令其利益得安樂」:菩薩令這一切眾生在這苦難之中,不覺得怎麼樣苦,還能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能把這一切的苦難都脫離了,得到永遠的快樂。這是菩薩同事的一種行為。

那麼講這個八風,我又想起那個蘇東坡了。這個蘇東坡是很有學問的一個人,並且也不是盡講口頭禪的;他也有修行、也用功,有一點境界。有一天,他打坐就見到一點境界。他在那兒正坐著呢,覺得自己就現出一個法身了;這個法身現出來,就在那個地方頂禮十方諸佛。頂禮十方諸佛,因為他很有學問的人,他就說:「啊!稽首天中天。」那麼在這個時候,啊!他又看見十方諸佛來放光、來照他,他自己得到這個光一照啊,也就有一種反射,也有光了;這個光光相照,啊!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他就說了,說:「毫光照大千。」這個境界是很不錯啦!他又看見十方諸佛都在那個金色的蓮華上坐著,喔!他自己也坐著那個紫金蓮華上了,啊!紫金蓮華。他就說了:「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啊!在這個時候,真是八風吹不動,八風也吹不動我了,我端坐紫金蓮,我端端正正地在這個紫金的蓮華上坐著。」

他作這首偈頌,一看,自己覺得:「啊!這首偈頌真是好了!真是開悟的偈頌。」趕快就叫一個工人——他在江南,這個時候,就趕快叫這一個工人就拿著這首偈頌,走到江北堰上,去給佛印禪師來看。說:「你看!我這也是開悟了,啊!我這種境界得了!嘿!你大約是也沒有這個境界。」唉!給佛印一看,佛印禪師看過這個偈頌一看,就給批上四個字。四個字說什麼呢?說:「放屁!放屁!」批上了四個字,說:「拿回去,給你學士去看去了!」這工人也不認字──工人若認字,大約也不敢拿回去給這個學士看了;因為不認字,所以這個「放屁」他也不覺得臭味了,也不覺得有什麼關係,所以就拿回去給蘇東坡看。蘇東坡一看,啊!就大發起脾氣,說:「我這是開悟的話,這個你簡直的──你說我這個放屁、放屁,這豈有此理!」啊!把衣服穿好了:「我去,要打你這個光頭僧,沒有頭髮的和尚!」

他從江南就跑到江北堰來了,就說:「你怎麼罵我啊?我寫的那首開悟的偈頌,你說我是放屁、放屁?」唉!佛印禪師說:「哦!你真是八風吹不動喲!可是被我兩個屁就把你蹦過來了,從江南就蹦到江北來了!你現在開了個什麼悟喲?我問你!」蘇東坡把眼睛一閉,真是的,喔!他放兩個屁,就把我從江南蹦到江北來了;這兩個屁也是個風啊,他沒不用放炮呢,就放兩個屁自己就蹦過來了!所以自己垂頭喪氣,這都是「須再重頭煉」呢!

若有不識出離法 不求解脫離諠憒
菩薩為現捨國財 常樂出家心寂靜
家是貪愛繫縳所 欲使眾生悉免離
故示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受
菩薩示行十種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諸仙行等悉無餘 為欲利益眾生故
若有眾生壽無量 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眾患
或有貪欲瞋恚癡 煩惱猛火常熾然
菩薩為現老病死 令彼眾生悉調伏

「◎若有不識出離法」:說假設若有一切的眾生,所有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眾生,他不知道怎麼樣出離這個沒有邊際這個的大苦海,不知道出離苦海這種的方法,「◎不求解脫離諠憒」:他也不想找一找這個解脫的法門,離開這個世界上這麼喧鬧、憒亂,世界上這麼樣子,這個人都像發狂的樣子。喧憒,就是太吵鬧了,不清靜,太喧譁。「◎菩薩為現捨國財」:菩薩為眾生示現捨這個國城、財寶,把一切的財產都捨了它。「◎常樂出家心寂靜」:好像釋迦牟尼佛,他是一個國王的太子,將來他就可以做國王;不但可以做國王,而且可以做轉輪聖王,有七寶常常隨身。那麼他把這個國王的地位都捨了、不要了!常樂出家,他就歡喜出家,不願意做世俗人。心寂靜,他這個心很平靜、很寂滅、很清靜的,不搖動;不像這個果方跑來跑去,make too much noise (發出太多吵聲)。

「◎家是貪愛繫縳所」:這個家就是眾生的一個貪愛,貪愛的地方。繫縳,就是不得到解脫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很不自由的,被這個家常常枷住,各處也不得自由。「◎欲使眾生悉免離」:菩薩為了想使令一切眾生都免離這種的繫縳、不自由,所以要度眾生出家;「◎故示出家得解脫」:所以示現出家修道,得到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自由。「◎於諸欲樂無所受」:於這個世間一切很好玩的、很染苦為樂的這種境界,無所受,沒有所貪受,他不貪戀。

「◎菩薩示行十種行」:菩薩指示眾生有十種的修行,這十種的修行都是利益眾生的。「◎亦行一切大人法」:也修行一切大人所修的法。「◎諸仙行等悉無餘」:所有的一切諸仙所修行的這種的道,悉無餘,都修行圓滿了。「◎為欲利益眾生故」:為什麼菩薩要修十種行,要修一切諸仙所修行的行呢?就是為了想要利益所有一切眾生的緣故,才這樣修行。

「◎若有眾生壽無量」:有的眾生,他年齡活得很大的,他就很自滿的,有一種壽者相存在。雖然他壽無量,但是也免不了死,生死也沒有了。為什麼他壽無量呢?因為他「◎煩惱微細樂具足」:他很少煩惱,常常生快樂。因為人你若沒有煩惱,這個壽命就會長;你天天生煩惱,壽命就會短,所以他這個煩惱已經微細了,微細就是很少很少的,談到斷是談不到已經斷煩惱了,因為他還有微細微細的煩惱。「樂具足」:他常常具足快樂,沒有煩惱。「◎菩薩於中得自在」:菩薩對這個四相,他得到自在,是任運,是很自然、很隨便的,所以菩薩於中得自在,他得到一種自在,任運而修。「◎示受老病死眾患」:他示現也受這個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這種種的患難,令這個壽者無量的眾生,也發菩提心,令他也求無上道。

「◎或有貪欲瞋恚癡」:或者有的眾生就貪心很重的,貪的這個欲念很重很重的,又瞋心也很多很多的,癡心更不少。瞋恚,就是脾氣很大的;癡,就是愚癡,做一些個顛倒的事情。「◎煩惱猛火常熾然」:這一類的眾生,煩惱就很多,煩惱就猶如猛火那麼常常燒得很厲害。「◎菩薩為現老病死」:菩薩也為這一類貪、瞋、癡很重的這種眾生,為他示現老苦、病苦、死苦。「◎令彼眾生悉調伏」:令這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也得到調伏,得到沒有貪,沒有瞋,沒有癡了。

※※※
上人:誰有什麼問題問嗎?
弟子:阿修羅和帝釋天作戰,帝釋向佛求救,佛給他袈裟,又教他們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之後就打敗了阿修羅。以後是不是帝釋也變成護法?如果是護法,天主和佛的關係應該很好,為什麼現在天主教的人和佛教的人不是好朋友?

上人:因為信天主的人,在他的心裡頭和眼睛裡邊,只知道有天主,不知道有佛;所以他就認為佛是魔鬼,來排斥佛教、毀謗佛教。他不知道他們所信那個天主就是佛教的一個護法,他不知道!就好像現在鄉村一個村長,或者一個市長,在鄉村裡邊,他也不到大城市去。那麼在他這一個範圍裡邊,這一些個老百姓只認識這一個鄉長,他們認為他就是最大了;他們不知道在他上邊,還有比他更大的、更高的,不過老百姓不知道。那麼老百姓不知道,就是有比這個鄉長再高的、再大的人,到鄉下那個地方,他們也不認識;也不會去恭維他,還是相信他們自己那個鄉長。這個道理是差不多的。

那個信天主教、耶穌教的人,他說信佛教迷信;其實他們是迷信中的迷信,他們可以說是「信迷」——他所信是信,信的是不明白的道理,這叫信迷。那麼這個都無足怪的,一點都不出奇的!無足怪就是不出奇,一點都沒有什麼奇怪。這是很平常的一個道理。就因為他信天主教、耶穌教,他不認識佛教。所以又好像父親生個兒子,這兒子再生兒子,就要剋這個祖父去了!一樣的道理,他就說祖父不對了。就像五行相生相剋一樣的,那麼雖然是相剋,但是他對佛教也是一點損害也沒有,沒有什麼損壞。在真理上來講,真的始終是真的,假的始終是假的;那麼不假不真的,始終是不假不真的,這個就是光用口來說,沒有什麼用的。You understand it?(你懂嗎)(弟子:Yes.懂) Okay!
※※※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上人:誰知道前邊那十種行,和這十力、十八不共法?誰知道,誰先來講一講!(編按,以下所整理條列者,為弟子們的回答) 果普:

十力:第一,知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四種無畏我不知道,可是十八種不共法可以說一說。
八不共法:佛有十八不共法,和二乘不共,所以叫不共法;又叫不具法,因為二乘、菩薩不具有這十八法,只有佛才有。第一,身無失;第二,口無失;第三,念無失;第四,無異想;第五,無不定心;第六,無不知己;第七,欲無滅;第八,精進無滅;第九,念無滅,第十,三昧慧無滅;第十一,慧解脫無滅;第十二,智慧解脫知見無滅;第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第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第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第十六,知過去世無礙;第十七,知未來世無礙;第十八,知現在世無礙。

上人:講的對不對?她沒有講,就是念的對不對?念出的名字念的對不對?有沒有念錯了?她有沒有把十六個變成十五,十四個又變成十三個了,究竟是怎麼回事?果佑,你說她講的對不對?
果佑:我看第十個是慧無滅,她說是三昧無滅;她說第十一個是慧無滅,我看是解脫無滅。
上人:嗯!
果佑:還有一個錯。
上人:哪一個錯了?
果佑:第十二個是解脫知見無滅,她說是解脫智慧無滅。
上人:還有誰知道她什麼地方念錯了?
上人:十種行怎麼說?果璲知道嗎?
果璲:我知道四無畏。
上人:Okay!(好)
果璲:第一,一切智無所畏;第二,漏盡無所畏;第三,說障道無所畏;第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上人:講一講。
果璲:
四無畏:第一,一切智無所畏;佛完全知道一切法,對一切法他不會害怕,佛都知道。第二,漏盡無所畏;佛有漏盡通,所以他沒有漏,他是萬德具足。第三,說障道無所畏;他可以真正地形容一切的障礙。第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會教化眾生,令他們入道。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記心教誡及神足 悉是如來自在用
彼諸大士皆示現 能使眾生盡調伏
菩薩種種方便門 隨順世法度眾生
譬如蓮華不著水 如是在世令深信

「◎如來十力無所畏」:佛有十種力,他們方才已經念了,那麼打字的可以把它打出來這十種力。因為這個十力,就是無所畏;無所畏,就無所恐懼。「◎及以十八不共法」:和這個方才所念的,前邊念到後邊去,後邊念到前邊去,這十八種的不共法。怎麼叫不共呢?就是不共菩薩,不共於二乘;菩薩、二乘是還達不到這種境界,所以叫不共法,這有十八種。「◎所有無量諸功德」:佛是福足慧足,所以他的功德是無量的。「◎悉以示現度眾生」:他用這個十力、無所畏、和十八不共法,和所有一切的功德,以這種種的助緣來示現,教化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使令他們都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記心教誡及神足」:諸佛菩薩教化眾生,諸佛教化眾生,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誡一切眾生。記,就是授記。給眾生授記,說:「你在什麼時候做佛。」凡是有心的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一切眾生,受佛的戒,就入佛的位。所以佛用種種的教,來教化一切眾生。這個誡,也就是令他們諸惡不作,眾善奉行。這個教誡,就是苦口婆心,用種種的道理,講給眾生聽。那麼有的時候又用這個神足通來教化眾生,用神通教化眾生。「◎悉是如來自在用」:這都是如來得的十八不共法、十力、四無所畏,這種種的自在的妙用。「◎彼諸大士皆示現」:前邊這是佛所得的,可是這一切的大士、彼諸大士就是一切的大菩薩,皆示現,也都示現這種種的法門,來教化種種的眾生。「◎能使眾生盡調伏」:他能使令一切的剛強眾生,難調難伏的眾生,得到調伏。

「◎菩薩種種方便門」:以前邊這種種境界、種種情形,這個證明菩薩是用種種的方便法門,「◎隨順世法度眾生」:他雖然是教化眾生出世,可是他不離世間法;他隨順世間法,而度脫一切眾生。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免角。」也就是「隨順世法度眾生」這個道理。「◎譬如蓮華不著水」:諸佛菩薩他教化眾生,也就好像那個蓮華,雖然在泥土生出來,伸出在水的上面,可是它不著於水。「◎如是在世令深信」: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種道理,像這樣子,在這個世間,令世間一切眾生深信這個佛法而不懷疑。那麼不懷疑就會修行,會修行就會成佛。

雅思淵才文中王 歌舞談說眾所欣
一切世間眾技術 譬如幻師無不現
或為長者邑中主 或為賈客商人導
或為國王及大臣 或作良醫善眾論
或於曠野作大樹 或為良藥眾寶藏
或作寶珠隨所求 或以正道示眾生

「◎雅思淵才文中王」:雅思,就是一種作詩的詩人。淵,淵就是淵深,才就是才能,有才學,文采可觀,就是善於作文章。雅思淵才,這就是說這個人有天才,也是神童。好像譚果式那個兒子,每逢考試都是考第一,那麼然後學校裏就推舉出來他做神童。那麼這個神童就是雅思淵才,就是讀書很聰明,過目不忘。好像那個龐統,他能「目下十行字,耳聽百人音。」他這麼一看呢,就看十行的字,這十行不是他這麼一看就看十行,他也是一行一行地看,不過一般人看一行,他就會看十行,看得那麼快,所以這叫「目下十行字」。「耳聽百人音」,那一百個人說話,誰說什麼,他都聽得清清楚楚的,不用怎麼樣一個人一個人來聽,一百個人同在一個時間說話,他會知道每一個人所說的話說什麼,這就叫雅思淵才文中王,能作文章的一個王,作文章的王,所做的文章,人人都歡喜讀。

「◎歌舞談說眾所欣」:或者唱歌。你不要以為唱歌,這就是不對,你若盡唱佛教的歌,作佛教的歌詞,來讚歎佛、讚歎法、讚歎僧,令人一聽見你這歌聲,就信佛了,就發菩提心了,令他們想不學佛法也不可以了。舞,就是舞蹈,用種種的姿勢,種種的樣子來舞。好像學太極拳啊,這也是屬於舞的;學少林拳,這都屬於舞的。那麼談說,談是談論,說是說話。無論你談論什麼道理,所說出來的什麼話,一般人聽見都歡喜聽。眾所欣,就是歡喜聽,沒有一個人討厭的。不是說沒有一個人討厭,或者其中有一個人他討厭,但是以多數為標準,大多數的人都不討厭。

「◎一切世間眾技術」:所有一切世間一種技藝和這種藝術,所有世間這一般人所會的這種東西。「◎譬如幻師無不現」:又好像那個幻術師,他能自無化有,自有化無,變化莫測,奧妙無窮,能以有這種幻術,這種方法。無不現,能現出來。Okay!先翻譯完了再說。

「◎或為長者邑中王」:或者就示現大富長者,做這一個城市或鄉村的主人,為這一般人來說法。「◎或為賈客商人導」:這個賈,本來這個字是讀一個賈(音「假」)字,但是這兒應該讀賈(音「古」)。賈客,就是商賈,這個所謂「行商坐賈」。商人是各處走的,去買賣貨物的,從這一個地方買貨,到另外一個地方賣;在另外一個地方去買這個貨品,又到另一個地方,就各處去這麼買賣,這是商人。賈,就是坐賈;他在那兒不動彈,由這個商人拿來的東西,他買下,就在這個當處來賣,也就是開店舖的。這叫賈,賈客商人導,或者佛菩薩示現這樣子的身體,做這些個商人的一個領袖,或者佛菩薩示現這樣子的身體。

「◎或為國王及大臣」:菩薩或者化身做一國的國王,做一個國王也是菩薩的化身,或者做一個大臣,也是菩薩的化身。好像在中國明朝,中國有個宋濂,他用血寫《華嚴經》,這就是菩薩化身。還有很多,好像做官信佛的人哪,這都是菩薩的化身。

「◎或作良醫善眾論」:或者做一個好的醫生,所有的人有病,他一給治就好了;不是專專為賺錢,他真是為眾生來治病。不像現在的這個醫生,就能叫你這個病好,他也不叫你這個病那麼快好了;因為你病若很快就好了,他就沒有錢賺了。所以要三天就有一個appointment(預約),三天就有一個appointment;這三天、三天,你有一點點的病,他就治你三個月。每一次收你二十塊錢診斷費,每三天二十,三十天就兩百了;一個月兩百,三個月就六百塊錢。一個人六百,十個人就六千,一百個人就六萬。啊!你看,他若有一百個病人,天天到他這兒來治,這就可以得到很多錢。所以做醫生這個錢哪,也就等於好像那個做土匪去搶來的一樣的。那個土匪打劫人哪,他有犯法;醫生哪,這個是「善中劫」,還不犯法,合法的。所以無論哪一個做醫生,這個錢來得都很容易,所以想做醫生的人,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給人治病,把人治好了。所以這是很不合理的!

那麼這個良醫呢,就不是這樣子,他賺不賺錢沒有關係;你有病,他很快就想把你這個病治好了,這叫良醫,就是好的醫生。善眾論,他善於一切病的這種情況,所有的病,有什麼病,用什麼藥來治這個病,他善於認識這一切的病狀。

現在的醫生,他拿著所有的人的身體,來做他的化學試驗場;他不認識這個病,他拿著它來做化驗,叫你吃一點藥。他這個藥,他也不知道是管什麼病的,給你吃一點,回去再看看;那麼一點一點地來試驗,有這個情形。果逸前一回盡去看醫生,看了很久,這個病還是那樣子。他就因為醫生拿她來做化驗,看看這個藥對她這個病是不是有功效?這麼來一點一點地試驗;結果試驗得她──喔!受不了了,不敢再去了!

「◎或於曠野作大樹」:這個菩薩為教化眾生,示現種種奇奇怪怪的形相;那麼都是為的感化眾生,令眾生發菩提心。在中國南華寺,虛老在那兒傳戒的時候,就有一棵大樟樹——樟樹,就是通常被用來造佛像的這種樟樹,它有一股香味,蟲子不咬它,不會生蟲子。在南華寺的前邊,有一棵很大的樟樹,那麼虛老在那兒傳戒的時候,這一棵大樹就變成一個人,也把頭髮剃光了,就到那個戒期裡去受戒。那麼受戒呢,他也沒有法名;到那兒現請老和尚給他起的法名,給他打了皈依,於是乎在這兒就受戒。受戒,比丘戒受完了,這菩薩戒也都受完了,那麼這個人就沒有了。於是乎,這個戒期裡的人就在這個山上打鑼打鼓地來找這個人,那麼找也找不著。那麼等在晚間,虛老就在定中,就見著這個人又來了;來,就向老和尚要戒牒。那麼他自己說他姓樟,老和尚就把這個戒牒給他了。給他,第二天一看呢,戒牒就在那個樟樹上掛著呢!所以老和尚才告訴大家,這是這個大樟樹也來求戒來了。所以樟樹神來受戒,這個就是菩薩所示現,令眾生覺得很奇怪的;覺得:「你看!那個樟樹都來受戒。」所以一切人都要去受戒去了,都要出家做和尚來受戒。那麼這樣子,所以說或於曠野作大樹,或者在這個曠野的地方,做一棵很古老的大樹,來令眾生發菩提心。

「◎或為良藥眾寶藏」:這個菩薩有的時候也變成良藥,變成最好的藥品,來感化眾生。好像人蔘。這個人蔘,七兩就是叫蔘;八兩的時候,就叫寶貝了。那麼這個人蔘哪,在山上生著,人若見著它一次,它就六十年再不生出來,在這個土裡頭躲藏著;那麼等過六十年,它又出來。這個人蔘變成寶貝了,真能變成人形,所以叫良藥,是最好的藥。這種的藥能起死回生,你就應該要死的病,若吃到這種人蔘了,八兩重的這個人蔘,你若吃到一點點,也就不會死了。所以菩薩也或者就變做這個良藥來感化眾生。或者做為眾寶藏,有種種的寶藏,好像金礦、銀礦、鑽石礦,或者其他最值錢的這個寶藏。

「◎或作寶珠隨所求」:或者菩薩也會變成一個如意寶珠,隨心如意;你想什麼、求什麼,都可以隨心滿願。「◎或以正道示眾生」:這菩薩或者常常以正法來教化眾生,到處講經說法,令一切眾生得到這個正道、正法了,那麼就發菩提心。所以菩薩、諸佛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

若見世界始成立 眾生未有資身具
是時菩薩為工匠 為之示現種種業
不作逼惱眾生物 但說利益世間事
咒術藥草等眾論 如是所有皆能說
一切仙人殊勝行 人天等類同信仰
如是難行苦行法 菩薩隨應悉能作

「◎若見世界始成立」: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一增一減,這是一個劫;一千個一增一減,這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那麼這個世界始成立,就是在「成」這二十個小劫裡邊。一千個增減,就是人壽命一百年增加一歲,身量增高一寸,由十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這叫一增;由八萬四千歲再減,減到人壽命十歲,這一減。一增一減,這合起來叫一個劫;那麼聚集起來,這一千個一增一減,這叫一個小劫。那麼這個劫成的時候,有二十個小劫;這叫始成立,這個世界剛剛成立的時候。

「◎眾生未有資身具」:世界剛剛成立這時候,這一切眾生也沒有衣服穿,也沒有飯吃,也沒有房子住,和這個野獸在一起,與虎同眠,與鹿肆遊,和這個鹿都在一起。這一切的畜生那時候也不怕人,人也不傷害畜生。那麼人不穿衣服,就摘一些個大的樹葉子來遮在身上,這叫穿樹葉子;就是沒有衣服穿,也沒有布匹,更不要說綢緞這個美麗的東西了,就是粗布、麻衣都沒有。那麼這時候,這叫眾生未有資身具,沒有衣服穿,不知道怎麼樣做飯吃。那時候都茹毛飲血,到渴了的時候,也不曉得喝水,就抓住山野這個畜生,就喝這個畜生的血。那麼人所住的地方呢?盡住在那個鳥窩裡頭。

那麼以後,「◎是時菩薩為工匠」:在這個時候,菩薩就示現了。示現或者做木工,做木匠,或者做鐵匠,或者做泥水匠。做木匠,就來教人蓋房子;泥水匠,來教人怎麼樣做一個住的地方。又教人怎麼樣織布,來穿衣服,教人怎麼做飯吃。因為一開始的時候,那時剛剛有人嘛,沒有人懂這一些個問題;那時剛剛有人嘛,沒有人懂,所以菩薩這個時候,就來做眾生這個技能的師父。「◎為之示現種種業」:那麼這個菩薩就現出種種的工巧──做工巧妙的這種工巧明;所以示現種種業,種種業就是做種種的工、種種的事情,來告訴眾生怎麼做。

「◎不作逼惱眾生物」:可是菩薩所做的都是善的,都是好的;沒有來逼迫眾生,令眾生生煩惱這個東西。就是不做殺人的利器,不做傷害眾生的這個東西。「◎但說利益世間事」:菩薩就是教眾生怎麼樣能利益世間,對世間有什麼好處;菩薩說這個,不是教他們做壞事。「◎咒術藥草等眾論」:或者誦經持咒這種學問,或者教化眾生怎麼樣認識藥草這種的學問;一切一切這個世間的學問,菩薩都來教導眾生,所以說等眾論。等,就是一切的這種知識,種種的知識。「◎如是所有皆能說」:像前邊大概所舉出來的這種所有的工巧明,和一切日用所需要的這種東西;他都能教一切眾生,都能說明白了,令一切眾生自己會造這種的資生之具。

「◎一切仙人殊勝行」:這個殊勝行,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麼他來做。這仙人,有很多種的仙人,他修這個無益的苦行。這個殊勝行,就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這種殊勝的行。一般人做不到的,那麼他來做。「◎人天等類同信仰」:那麼這個仙人所修的這個法,有的修不吃熟的東西,這也是很不容易的;有的修不吃鹽、不吃油這種的苦行,這也是很不容易修的。有的只吃這個草,不吃其他的糧食;有的又吃樹葉子,吃這個樹葉子來維持自己的生命,所以這個都是殊勝行,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因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所以人間的人和天上的人,對於這種種的仙就同信仰,都信仰他這種的修行。「◎如是難行苦行法」:像前邊所說這種種仙人所修的這個苦行,這種不容易修行的這種苦行的法。「◎菩薩隨應悉能作」:這個菩薩為的教化眾生,所以自己觀眾生的機緣;隨應,隨時來應現;悉能作,種種的苦行都能修行,來感化一切眾生發菩提心。

※※※
弟子:麻衣?
上人:粗布,就是這布很粗的,很不好看的,這粗的布;麻衣,用那個麻做的衣。最初人就是做的布、衣服,沒有這麼好的,都是用那個麻來做的。
弟子:茹毛飲血?
上人:毛就是hair (毛髮)。他吃動物,有的時候也吃,連毛就那麼吃了它,一塊一塊地就吃那個肉,喝那個血。他那個連毛都吃了!他不會吃,所以毛也吃,渴了就喝生的血,這叫茹毛飲血。
※※※

或作外道出家人 或在山林自勤苦
或露形體無衣服 而於彼眾作師長
或現邪命種種行 習行非法以為勝
或現梵志諸威儀 於彼眾中為上首
或受五熱隨日轉 或持牛狗及鹿戒
或著壞衣奉事火 為化是等作導師
或有示謁諸天廟 或復示入恒河水
食根果等悉示行 於彼常思己勝法
或現蹲踞或翹足 或臥草棘及灰上
或復臥杵求出離 而於彼眾作師首
如是等類諸外道 觀其意解與同事
所示苦行世靡堪 令彼見已皆調伏

「◎或作外道出家人」:菩薩示現種種的苦行外道,來教化這一切的外道,令他們捨邪歸正,背塵合覺。所以說這個菩薩有的時候他示現做一個外道的出家人,好像老道啊、婆羅門啊,示現這個外道的出家人;或者做一個神父,或者做一個牧師,這也是外道的出家人。他去令那一種的人種佛因、種菩薩的因。「◎或在山林自勤苦」:或者他有的時候自己住在這個山裡邊,不見人,自己來種東西,自己來吃;勤苦,勤勞工苦作來修行,自耕自食,很辛苦的。

「◎或露形體無衣服」:或者他修外道的法,說是所有一切的布,或者做衣服這個材料,都是要人工去做去;那麼他自己不願意依賴這種人工所做的東西,他不穿衣服。露形體,就什麼他也不穿,裸體;無衣服,他自己因為也沒錢買布啊,所以索性他就不穿衣服了,衣服都不要了。「◎而於彼眾作師長」:在外道裡邊一看:「哦!這個師父真沒有貪心了,連衣服都不穿,一絲不掛,他沒有一切的執著了。」所以就拜他做師父;他就教他們來怎麼樣修行,發菩提心。

「◎或現邪命種種行」:或者現這個邪命。邪命,是標異現奇啊,或者高聲顯威啊,或者說人的吉凶啊,給人家,說:「你啊!要小心一點,某天你就有災難了,你避一避,也就會好了。」盡給人說這個吉凶禍福的事情。或者給人算卦啊、看相啊,這都是在五邪命之中。故意說自己有什麼修行啊,有什麼道德啊,這都是在五邪命之中。那麼或現邪命,菩薩他因為邪命的人多,這個邪知邪見的人多,所以他就現這邪命的種種行為。「◎習行非法以為勝」:也就好像做得非法、不合乎法的一些個事情,以為這是很特別的。所以現在這個國家有很多的「祖師」,他所行所作,你不要認為他不對;或者他就是個菩薩示現,你因為凡夫肉眼不認識,所以不要說他們的不對。

「◎或現梵志諸威儀」:或者現這個梵志,就是很有威儀的這個梵志,這種修道的人。「◎於彼眾中為上首」:在這一班邪命的,願意修習邪知邪見這一班人裡頭,他做他們的上首,做他們的領袖。好像這個Maharishi,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或受五熱隨日轉」:或者修五種熱──這五種熱,就是或者四面的火啊和上面的太陽。這種種的熱啊,他能受,他能受這種種的熱,不怕太陽曬、不怕火燒,不怕一切熱的東西來熱他;這有五種,隨日轉,就天天跟著太陽來跑,也不怕的。「◎或持牛狗及鹿戒」:或者這個外道他看見那個牛升天了,他就學著這個牛持牛戒,盡吃草。或者他看見這個狗也升天了,他不知道這狗是前生修的善果,牠受這個狗的報之後,就升天了;他以為狗這個樣子也就是修行。所以他持牛戒、持狗戒,或者持鹿戒──這個鹿也盡吃草,他也就學這個鹿這樣子,就來吃草,不吃肉。「◎或著壞衣奉事火」:或者穿上這個壞的衣服,見到火啊,就叩頭,說這個火是真神。「◎為化是等作導師」:為教化這一類邪知邪見的人,菩薩也就化成他們的同類,來令他們發菩提心。

「◎或有示謁諸天廟」:或者又有一種外道,他盡去拜諸天的廟,去禮拜這個諸天的神廟。「◎或復示入恒河水」:或者又示現到恒河的水裡去,也淹不死,到火裡也燒不死,到水也淹不死,這種種的法。「◎食根果等悉示行」:或者吃樹根、吃草根,或者吃種種的果實,這等等;「悉示行」:菩薩都來做這種種的苦行。「◎於彼常思己勝法」:於,令這一切邪知邪見的人,看見自己所行的,看見(就是這個來示現做外道的菩薩)所修行的這種法,是一種殊勝的法門。

「◎或現蹲踞或翹足」:或者現出來一個蹲踞或蹺足的樣子。就是常常在那兒蹲著,不是坐著,也不是站著,也不是躺著,是在那兒蹲著。蹲踞,是很踞傲的蹲到那個地方,也不動彈;甚至於一年一年地都在那兒蹲著,故意現出這麼一個很不容易做得到的這麼一個樣子。或蹺足,或者是把這個足翹起來,用這個腳趾尖來走路,腳跟不沾地。翹起來,把這個足翹起來。總在那兒一天一天這麼翹起來足,在那兒站著;或者用一個腳在那兒站,一個腳把它翹起來、抬起來,就用一個腳在那兒一天一天站著。就修這種苦行。

「◎或臥草棘及灰上」:或者躺到那個有刺的草上,或者躺到那個有刺的木頭上,或者不穿衣服,躺到那個灰的上邊。那麼躺到草上——有刺的草和有刺的木頭上,這都是不穿衣服,不穿衣服躺到那個上;就是叫他痛、刺得流血,他也忍著。啊!你們各位想一想,這種滋味啊,比打坐那個腿痛,恐怕還厲害!你們打坐,這個腿一痛了,就要把它動彈動彈,翻一翻腿子;那麼這個他睡到那個上,你看!他睡到那有刺的草上、有刺的木頭上,或者睡到那個灰堆上!

那麼「◎或復臥杵求出離」:或者做那一些個小杵,就躺到那個杵的尖上,來求出離三界。在印度,現在還有這種的外道,他躺到那個釘子上,不單單有刺的樹、有刺的草他睡,他用那一個板子,上頭釘很多釘子,他就是在那個釘子上來睡覺。你們想一想!這是不是比打坐那個腿痛會痛得厲害一點?你一動彈,一動彈把身體就都扎破了!所以修這種苦行。「◎而於彼眾作師首」:菩薩為修這種種外道的人,給他們去做師父去,而現出來這個神通,比他們更高超。

「◎如是等類諸外道」:像前邊所說這種種的苦行外道,「◎觀其意解與同事」:菩薩觀看他們心裡所明白的這個道理,和他們去同事,也和他們一樣修這種種外道法。譬如:他們睡到有刺的草上,這個菩薩也睡到那兒。但是這個外道會把身體刺壞了,扎破了;這菩薩睡到上面呢,若無其事似的,還不會把身體扎破了。所以這個外道一看,他不得不佩服,他不得不拜他做師父了。那麼這叫觀其意解,觀察他的心意所明白的這個道理,去和他一起修行,還高出來他們所修的那個法門。「◎所示苦行世靡堪」:菩薩示現修這種種的苦行,世界人沒有人能受得了的,沒有人能忍得了的。「◎令彼見已皆調伏」:令這些個外道的人一看見這種功夫,他們不得不皈依、頂禮,把他們這個剛強都調伏了,令他們都心悅誠服,來皈依。菩薩所示現這種的行為、這種的功夫,超過一切外道,所以他們就都調伏了。

眾生迷惑稟邪教 住於惡見受眾苦
為其方便說妙法 悉令得解真實諦

「◎眾生迷惑稟邪教」:眾生,就是所有十二類的眾生。這十二類的眾生,都是由無明就生出來一種惑;迷惑,由迷惑就造種種的業,造種種的業就要受種種的果報。所謂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種很複雜的因,就結一種複雜的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我們人今生所受的,都是前生所造的;前生造的業,今生就要受這個果報,這是絲毫不會錯的。那麼前生種的這個因是邪知邪見,所以在今生就稟邪教,就會信旁門外道這個邪教。「◎住於惡見受眾苦」:因為稟一種邪教,就有邪知邪見,邪知邪見也就叫惡見──不合乎理的這種見解,這叫惡見;受眾苦,因為他見解是惡,所以就要受種種的苦果。「◎為其方便說妙法」:諸佛菩薩為這一切的迷惑眾生,用種種的方便法門,善巧來教化這一切眾生;為他說不可思議這種的妙法,「◎悉令得解真實諦」:希望完全使令一切眾生明白這個真實的道理、真實的諦理,而不再入邪見的這種樹林子裡邊去。

或邊咒語說四諦 或善密語說四諦
或人直語說四諦 或天密語說四諦
分別文字說四諦 決定義理說四諦
善破於他說四諦 非外所動說四諦
或八部語說四諦 或一切語說四諦
隨彼所解語言音 為說四諦令解脫

就苦、集、滅、道這四諦,就有種種的語言來講說。釋迦牟尼佛為了度四大天王,用印度南邊的話來給他們說法。所以說

「◎或邊咒語說四諦」:那麼那個國家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的,就好像這個咒一樣,因為它真實,所以叫咒語。「說四諦」:佛用那個邊區國家所說的咒語,給四大天王來說這四諦法。那麼四大天王有二個天王明白這個四諦法,就開了悟,明白了,有兩個還沒有明白。那麼「◎或善密語說四諦」:佛又用這個「善密語」說這四諦。善密語,這也是印度的一種語言,不過和以前那種語言不同了。佛給他們說四諦法,那麼這四大天王其中兩個沒開悟的,又有一個又明白這個四諦法了,也開悟了!還有一個沒有開悟,那麼佛就用最邊地的人所說的話,那麼那一個天王也就開悟了。所以說「◎或人直語說四諦」:或者為的教化眾生,用邊地這個普通人所直接說的那個話,來說四諦法。「◎或天密語說四諦」:或者用諸天的語言──這個祕密的咒──來說四諦法。

「◎分別文字說四諦」:或者用印度文,或者就用其他國的文字──好像或者用英文,或者用日文,或者用中文,或者用泰文;用種種的文字,來分別說這個四諦法。「◎決定義理說四諦」:那麼又用這個「決定」這種真實的義理,來說苦、集、滅、道這個四諦法,說苦集滅道。「◎善破於他說四諦」:又用種種的道理,來破其他旁門左道這些個道理,來說這個四諦法。「◎非外所動說四諦」:又或者用不是外道所能搖動的這種道理,來說這個四諦法。

「◎或八部語說四諦」:或者用天龍八部所說的語言,去說苦、集、滅、道這四諦法。「◎或一切語說四諦」:或者有的時候要用一切的語言,去說這個四諦法門。「◎隨彼所解語言音」:隨著眾生所明白、所了解的這個語言,這個的音聲──就是他這一類的眾生,就明白這一類的語言音聲,不明白其他的語言;那麼佛也就用他這種語言音,來為他說法。「◎為說四諦令解脫」:佛菩薩用種種的語言,來給眾生說這個四諦法門,無非這個意思無非想要令眾生都得到解脫。

所有一切諸佛法 皆如是說無不盡
知語境界不思議 是名說法三昧力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本來是各得解,但是有的解得明白了,有的還沒有明白。明白,就是照見諸法實相;不明白,只是知道這個法的一少部分。

「◎所有一切諸佛法」:那麼佛法不是單單就是四諦法,還有種種其他的法門,所以說所有一切諸佛法。「◎皆如是說無不盡」:都是好像用種種的語言來說這個四諦法是一樣的,也用種種的語言、音聲來說這一切的佛法;無不盡,那麼所說的這個義理,都是盡善盡美,說到最好的那個地方。「◎知語境界不思議」:佛菩薩具足知道一切語言這種的境界,這也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是名說法三昧力」:這個又有一個名字,叫說法三昧的這種力量。這入了說法三昧,所以能用一切的語言音聲來說法。

有勝三昧名安樂 能普救度諸群生
放大光明不思議 令其見者悉調伏

「◎有勝三昧名安樂」:有一種定,叫什麼呢?叫安樂定,用這種安樂定來救度一切眾生。這種安樂定,就在定中一入定,就可以普度眾生,普度諸群生。所以菩薩教化人,不一定面對著面才能教化這個眾生;就距離幾千萬里的時候,菩薩在這個定裡邊,能以到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國土去教化眾生,令一切眾生都得到這個法的益。所以「◎能普救度諸群生」:這種安樂定也能以到處去解除眾生的苦難。「◎放大光明不思議」:這種安樂定又可以放無量無邊的大光明、不可思議的大光明,「◎令其見者悉調伏」:使令所有見到這個佛的大光明的、這個菩薩的大光明的,悉調伏,都是心悅臣服,都得度了。

所放光明名善現 若有眾生遇此光
必令獲益不唐捐 因是得成無上智
彼光示現於諸佛ok 示法示僧示正道
亦示佛塔及形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所放光明名善現」:又者,所放的這個光明又有一個名字,所放的這個大光明,這個名字叫善現光明。「◎若有眾生遇此光」:假設若有其他的國土的一切眾生,能見到這種光的話,「◎必令獲益不唐捐」:一定令這個眾生得到益處,不會空過的,不會無所得的。一定會得到利益。「◎因是得成無上智」:得到什麼益處呢?因為見到這個光,就會成就這個眾生無上的智慧,他能得到無上的大智大慧。

「◎彼光示現於諸佛」:在這個佛菩薩所放的光,這種光就示現於諸佛。「◎示法示僧示正道,亦示佛塔及形像」:在這光裡邊,又示現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又示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尊法,又示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度的一切賢聖僧,又示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教化眾生的這個正道,又示現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塔,和諸佛的形像,都在這個光裡邊示現出來。「◎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種種的因緣,示現佛、法、僧三寶;所以這個光明就更加光明,光明照耀這個盡虛空、遍法界。

※※※
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直語的力量,是不是和他心通有關係,或者不一樣的?
上人:或者有點關係。還有什麼問題?

弟子:我的問題和講經無關。幾天前我邀請幾位朋友來金山寺聽經,但是他們到這兒卻來偷書。我想知道是該介紹大家來金山寺,還是如果覺得他們來這裡只會造惡業,就最好不要告訴他們來這裡?

上人: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告訴他們來的。來啊,最好金山寺本身的人看著一點,不要叫他們偷東西。來一個不認識的人呢,都要注意一點,不要大家時時都入定!來了人,你入了定了,那個人就認為你是不睬他,你看不起人;所以他一發脾氣,就要偷東西了。那麼在平時誰要是來想參觀,也一定要有人知道,有人帶著他;一方面,也就是看著他不要偷東西。那麼在這個lecture time、講經的時候,人多,大家更應該要注意!這個比丘,或沙彌和男居士,要注意男界來的人;那麼比丘尼、沙彌尼和優婆夷,應該注意女居士。那麼來這個不認識的人,大家都應該負一點責任,要特別注意一點!不要好像或者入定,或者像木頭,或者像泥巴似的,什麼閒事也不管!那麼這個道場是大家的道場,應該大家來維護,大家都有責任的。那麼這樣子呢,他就算不好的人到我們這兒,他看這麼多人,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他也就都不會偷東西了。

翻譯者: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上人:十個眼睛看著他,十個手指頭來指著他。這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就是多人來看著一個人。
※※※

又放光明名照曜 映蔽一切諸天光
所有暗障靡不除 普為眾生作饒益
此光覺悟一切眾 令執燈明供養佛
以燈供養諸佛故 得成世中無上燈
然諸油燈及酥燈 亦然種種諸明炬
眾香妙藥上寶燭 以是供佛獲此光

「◎又放光明名照曜」:菩薩和佛又放出一種的光明,這種光明名照曜三昧光。照曜三昧這種的光明,是「◎映蔽一切諸天光」:所有一切諸天他們也都有光,但是照曜三昧這種光是超過諸天所有的這種光,就比諸天所有的光都明亮。「◎所有暗障靡不除」:這個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黑暗的遮障,靡不除,都消除了、沒有了。「◎普為眾生作饒益」:他為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眾生,來做一種饒益,對這個眾生都有益處。「◎此光覺悟一切眾」:這種照曜三昧的光明,只要眾生得到這種光明,就會發菩提心。「◎令執燈明供養佛」:使令一切眾生得到這種的光明照耀,他們都用種種的燈去供佛,在佛前點燈、獻花,以香花來供養佛。「◎以燈供養諸佛故」:因為他用這個燈明、種種的燈來供養諸佛的緣故,「◎得成世中無上燈」:將來他才成就這個世間上再沒有這樣高尚的這種智慧了。

「◎然諸油燈及酥燈」:然,就是點燃。點起來一切的油燈和酥油燈。酥,就是酥油。凡是能做燈明的這種油,都來用它點燈。「◎亦然種種諸明炬」:那麼前邊是用油燈來供佛,如果沒有油,也沒有錢買油,那麼就沒有東西可供佛了嗎?不是!你還或者用種種的這個木、種種的這個竹、種種的這個材草,來點燃它,做為這個明炬。明炬,就是一個火把。就是或者把很多草綑到一起,把它點著,它也有是一個明炬。那麼用這種的光明來供佛。「◎眾香妙藥上寶燭」:或者用種種的花來供佛,或者用一切的香來供佛,或者用種種很貴重的藥品來供佛,或者用很好的這種寶燭來供養佛。「◎以是供佛獲此光」:因為你用種種的香、種種的燈、種種的花、種種的寶燭,來供養三寶,所以就能得到這種光明照耀。你也能放這種的光,又可以被這種的光來照耀你;這光光相應,得到無量無邊的這種智慧光明。

又放光明名濟度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普發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群生
若能普發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群生
則能越度四瀑流 示導無憂解脫城
於諸行路大水處 造立橋梁及船筏
毀訾有為讚寂靜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濟度」:這個佛菩薩又放一種光明,這種光明的三昧名字叫濟度光明三昧。這種的光能濟度一切眾生,從生死的此岸,度過煩惱的中流,登到涅槃的彼岸,所以叫濟度。濟,就是救濟義,能救濟一切眾生;度,要度脫他,把眾生從生死度到涅槃,所以叫濟度。也就是四宏誓願之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眾生無量無邊,我們發誓願要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那麼這個願,不是就念唸一念唸就算了,必須要去實實在在去做去!那麼你要想一想,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度了沒度呢?我是度眾生了,還是被眾生度呢?就是我轉這種境界呢,還是境界轉我呢?自己是不是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能以有真正的定力?

「◎此光能覺一切眾」:這種光能覺悟一切眾生。這覺悟一切眾生,也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若覺悟了,才能認識煩惱,才能轉煩惱成菩提;你若不覺悟呢,就不會轉煩惱成菩提。所以這個覺悟,覺悟什麼?就覺悟你那個生死的煩惱,覺悟你這個無明!所以這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若覺悟了,就會斷煩惱;不覺悟,就不會斷煩惱。「◎令其普發大誓心」:這也就是叫他「法門無量誓願學」,發這個誓願來學習佛法。有大誓願,才能學佛法,大誓心也就是大願心;你有大願心,才能斷除你的煩惱,才能學習佛法。所以令其普發,普遍發這個大誓心來學所有的佛法,所以這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度脫欲海諸群生」:你把這個欲海度脫了,就是成佛,這個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度脫一切眾生,就是令一切眾生,沒有種善根的令他種善根,已經種善根的就令他這個善根增長,已經增長的就令他成熟,已經成熟就令他得到解脫。所以眾生的根性是不一樣的,也就好像人的面目不同,是一樣的;人的面目不同,所以眾生的思想也不同,眾生所好也不同。他這個小乘的根性,你突然間叫他迴小向大,這也是不容易的。那麼他若大乘的根器,你叫他學這個小乘,也是很困難的。所以佛說一切法,為的就對眾生一切機;若沒有這一切機了,也不用一切法。機是什麼呢?機也就是眾生的心。對眾生的心,也就是對眾生的思想,來說這種種的法門。

好像我們這兒這個果向,最初由泰國回來,到了金山寺,怕得不得了;天天想要跑,天天想要跑,結果跑了。跑了以後,又覺得金山寺還是有一點意思在那兒,又回來;這回回來呢,又想出家,學大乘法,做這個大乘的出家人。他在過去本來是學小乘的,那麼他能一點一點地稍微對大乘明白一點了,現在不怕了。那麼不怕了,就要出家,要行菩薩道了。所以這個眾生的根性,是要等一個時候;時候成熟了,他自然就會向這條路上走。所以我常對你們講,我是 Everything is OK!(一切沒問題)也就是這個道理。到什麼時候,他就要明白了,你再叫他糊塗,他也不肯了;在沒有明白的時候,你想叫他明白,那也沒有辦法。所以那個人他若想出家了,你不叫他出家,他還要出家;他不到時候,你叫他出家,他也不願意、也放不下。所以這不能勉強的,一切事情都是有一個天然的道理。好像××剛來時想要出家,到這兒又覺得受不了這個苦,又跑了。而果方like to leave home, his father said no.(果方想出家,他的父親說不可以。)

所以這個度脫欲海,欲海,就是眾生這種欲念的海;我們眾生都在這個好像大海的欲念裡邊,好像大海,在這裡邊浮沈不定,有的時候就浮上來了,有的時候沈下去了。你明白這個時候,就浮上來了,就要出離這個欲海;你不明白的時候,就要墮落到這個欲海裡邊去。那麼佛菩薩就是要度脫欲海諸群生,那麼眾生若脫離這個欲海了,也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了。

※※※
上人:誰先講一講這個四瀑流是什麼?再講一講前幾天所講的那「五種熱、隨日轉」都是什麼?給大家先聽一聽。誰會講,就講了。

賢法師果普:我講五種熱,在印度有一種外道的苦行,是用火。這個人坐在一個地方,有四個火在那裡,一個在東邊,一個在南邊,一個在西邊,一個在北邊,他常常用這四個火;還有在上邊這個太陽,在印度太陽很熱的,所以這講起來是五個火。每一天太陽昇起的時候,他隨這個太陽在那兒,晚間他停止;可是白天常常他被這五種火熱得很痛苦的,但是他可以做,其他人做不到。

上人:四瀑流呢?誰講一講?
弟子:四瀑流,第一是欲,第二是有,第三是見,第四是無明。
上人:你在什麼地方看的?
弟子:圖書館。
上人:果普,你覺得她說得怎麼樣?
果普:好像有很多可以說,可是不容易明白的。
上人:還有什麼?怎麼樣說?
果普:我不能完全記得,如果可以用字典…
上人:你有字典嗎?
果普:有。
上人:可以用!這一回給你們open test(看書考試)。
果普:這四種瀑流,第一是欲瀑流,欲界之貪、瞋、癡,各有五種,(四諦修道)合為二十;疑有四,(除修)加之以十經,為二十九物,此名欲瀑流。第二是有瀑流,色界、無色界之貪與慢,各有五種,故為二十;(上界總無瞋)疑有八,故總有二十八物,謂之有瀑流。第三是見瀑流,三界之見惑也,先於欲界苦諦下有身見等五見,於集諦、滅諦下各有邪見、見取二見,於道諦下有邪見、見取、戒禁取三見,合為十二見。上二界之見惑亦同,因而三界合有三十六見,此名見瀑流。第四是無明瀑流,三界之無明,各有五,四諦修道之五部無明也;因有三界,合有十五無明,此名無明瀑流。見《俱舍論》二十。
※※※

◎若能普發大誓心」:這說你若能以普遍來發大誓心,就是發盡虛空、遍法界這種大誓願。這個願也就是心,心也就是願,所以說普發大誓這種的願。「◎度脫欲海諸群生」:又要度脫所有法界一切的眾生,尤其是欲海的諸群生。眾生在人欲橫流這個海裡邊,是不容易出離;那麼你若能以度脫這個欲海諸群生,「◎則能越度四瀑流」:你自己就會能越度四瀑流。四瀑流,第一是欲瀑流,第二是有瀑流,第三是見瀑流,第四是無明瀑流。

四種瀑流,你不要記那麼多,就記得這個欲瀑流;這欲念就好像一個瀑流那麼厲害。那麼又是這個三界諸有,這一切有也是瀑流,有瀑流,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這三界諸有,這也是一個瀑流。這個瀑流是個譬喻,不是真正就是瀑流了;譬喻好像瀑流那麼有力量,能淹死人,能令人做不得主,那叫瀑流。見瀑流,見,就是邪知邪見,一種邪見;若往詳細說,叫:身邊戒見邪──身見、邊見、戒見、見取、邪見。那麼這個見,也是眾生所執著的,執著我相、我見、我執;這也猶如瀑流一樣,也能令人在這個生死的欲海裡頭轉來轉去,跑不出去。還有這個無明瀑流,無明就是令人顛倒的一個根本,你自己沒有法子明白你自己怎麼樣。說正法你不信,人家若給你說邪法,你很高興地聽,這就是無明的瀑流。你不明白真理,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你也不認識,還是那麼迷迷糊糊的,在這個生死的欲海裡頭來漂流,這也是一個瀑流。

「◎示導無憂解脫城」:你若能越度這四種的瀑流,你就能知道這個無憂的解脫城在什麼地方。這無憂解脫城,就是你自己沒有執著了;沒有那種邪知邪見了,沒有無明了,沒有一切有了,也沒有一切的欲了。你這樣子,就到那個解脫城裡邊了;解脫城,就是一切不執著。

「◎於諸行路大水處」:這是說你在行菩薩道的時候,處處要利益人,乃至於行路的地方,在這個路上,有的地方就有水,有這個河流啊,或小溪流啊,這個地方。大水處,或者有大的這個水。「◎造立橋梁及船筏」:那麼這個河流窄的地方,你就可以在那兒造一個橋樑,方便一切人來往。要是這個水太寬了,那麼就造一個船筏,令人方便能過去這個大水的地方。這個筏,就是用很多木頭把它連合在一起,這叫筏。那麼或者造船,或者造這個筏,令人方便能過去這個大水的地方。

「◎毀訾有為讚寂靜」:你能行這種利益眾生的事情,行這種菩薩道,又能就是說這個有為法不好,讚歎寂靜。說人不好叫毀訾。就因為有為法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修這個有為法,是不能成就道果的。所以「讚寂靜」:讚歎寂靜,寂靜,就是禪定,讚歎無為法,寂靜也就是無為法。「◎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你能行這種的菩薩道,利益眾生;所以才能得到這種的光明,成就這種光明的力量。能放這種大光明的,這都是以前生生世世都行這種菩薩道的人。

※※※
上人:誰叫琉璃?他還在這兒呢!給我那一塊東西是什麼?你問問他,他今天給我的是什麼?
果璃:琉璃。
上人:你在什麼地方偷來的?哈!
果璃:師父,我沒有偷,是買的。
上人:在什麼地方買的?
果璃:在奧利岡。
上人:多少錢買的?
果璃:師父,十二塊。
上人:Oh!那麼貴啊?
果璃:我們美國人不知道價值。
上人:你買了多久了?
果璃:去年八月、九月。
上人:那麼你一定是很愛那個東西啦!怎麼捨得?
果璃:我不要有執著。
上人:那這個執著給我了,我不就也有了執著了?你這個執著供養我了,那變成我也有了執著了?
果璃:對不起。
上人:Don‘t worry!(不要擔心。)我還不會被這麼一塊執著的東西所執著,又增加了執著。我以前所有的attatchment(執著),有多少執著,現在還是多少;也不會加,也不會減。before I have how much attachment, now no increasing, no decreasing. 果方,Your daddy, your farther said you like to leave home, he said Okay!(你的父親說,你喜歡出家,他同意你出家!)我那天晚間說果方要leave home(出家),她父親不准,I said her father faith don‘t like,一定不高興的,一定不願意的。她父親跑到三樓告訴我,如果果方leave home,他是很贊成的。
※※※

又放光明名滅愛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若能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ok
則能以佛甘露雨 普滅世間諸渴愛
惠施池井及泉流 專求無上菩提道
毀訾五欲讚禪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滅愛」:這種光明叫滅愛三昧光明。這種光明能滅一切愛,也能滅愛糖的愛,也能滅愛飲食的愛,也能滅愛一切美色的愛。所以歡喜吃糖的小孩子,得到這種光明,就不會再歡喜吃糖了;有糖也不會歡喜,沒有糖也不會哭了。那麼這滅眾生一切的愛欲,眾生所執著的就是這個愛;嗯!這個也愛,那個也愛。就因為這個愛啊,所以就不了生死,生死就繼續不停;所以得到這種光明,能滅去這個愛,就是一天比一天地少一點。「◎此光能覺一切眾」:這種光明就令一切的眾生都得到覺悟。覺悟這個愛就是生死,生死也就是這個愛;那麼能明白了,覺悟一切眾,令一切眾都滅愛。

「◎令其捨離於五欲」:那麼這個愛有五種欲,這五種欲,就是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也可以說是色、聲、香、味、觸,這也是五欲。那麼這五種欲,就把所有的人支配得顛顛倒倒,不應該發脾氣的,他發了脾氣了;不應該哭的,他哭起來了;不應該笑的,他笑起來了;不應該憂愁的,他憂愁悉起來了!這都因為這五欲的關係。那麼這個光能令一切眾生都捨離這五欲,把這個五欲都看得很平常,不足留戀,也沒有什麼可執著的,那麼把這個執著破了!所以「◎專思解脫妙法味」:怎麼叫覺悟呢?覺悟就是專思。專思解脫法門,解脫法門這種妙法的義理。妙法的道理,所以叫妙法味。

「◎若能捨離於五欲,專思解脫妙法味」:假設你若能把這個五欲都捨了,你又能專一來修這個靜慮的法門,得到解脫這種妙法的義理;「◎則能以佛甘露雨」:你就能以佛這個甘露法雨,普潤一切眾生。也就能「◎普滅世間諸渴愛」:世間諸渴愛,就是很多很多種這個愛,愛得非常饑渴;就好像沒有喝水那麼難受,也好像沒有吃飽飯那麼難受。可是現在你能把這一種的難受不能忍的,你都能忍了,能以漸漸地、一點一點地把這種的煩惱——這種愛的煩惱就會減輕了。為什麼能減輕呢?就因為你得到解脫了,不被這個愛欲海所淹沒了;你超出這個愛欲海了,所以才說能普滅世間諸渴愛。

「◎惠施池井及泉流」:有這種光明,就是滅愛這種三昧光明,是由行種種的布施,對人人都有一種恩惠,利益一切人而得來的。或者做一個水池子,方便一切眾生來飲這個水;或者造一個井,那麼令這個行路的人,渴了到那兒有水喝;或者造一個泉流,令一切眾生能以在這兒來沐浴,得到清淨。「◎專求無上菩提道」: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就因為要利益一切眾生,而栽培自己的功果。這個利益眾生,不一定說我們對某一個眾生有一點利益,這就有了功德了。或者你利益一切的眾生,那麼其中也不見得有什麼利益;甚至於還有一種的逆境,令你退心,令你覺得利益人沒有什麼好處,莫如利益自己好了。那麼有這種的思想,那更得不到利益。那麼你利益眾生,就是為了專求無上菩提道,就是要修行這個覺悟的道;令自己覺悟、明白了,不是那麼糊塗,不是那麼顛倒。

「◎毀訾五欲讚禪定」:那麼時時都要知道這個五欲是對修道人有害的,所以不要執著這個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都要遠離它、要捨離它;讚禪定,還要讚歎禪定的這種妙法,讚禪定這種定力。「◎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修種種的布施,又能捨離五欲,而讚歎這個禪定三昧;因為這個,所以才能得到滅愛這種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歡喜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愛慕佛菩提 發心願證無師道
造立如來大悲像 眾相莊嚴坐華座
恒歎最勝諸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上人:有沒有念錯?
弟子:沒有,一點都沒有。
上人:一點都沒有,一個字也不錯,啊?
「◎又放光明名歡喜」:菩薩和諸佛又放出一種光明,這種光明有個名稱,叫什麼名字呢?叫歡喜光明三昧。無論哪一個眾生,得到這種光明照耀,都生歡喜心。「◎此光能覺一切眾,令其愛慕佛菩提」:這種光明令一切眾生都覺悟、發菩提心,又能使令一切眾生都愛慕佛菩提。前邊說這個滅愛,叫滅愛光明,可是愛佛菩提這種的愛,不要沒有它。我們愛慕佛、愛慕法、愛慕僧,愛慕這個賢聖僧——愛慕去欲斷愛的賢聖僧,這是三寶;你要愛慕這個菩提心,不要斷了菩提心。所以說令其愛慕佛菩提,我們以愛男女這種的愛,把它轉變來愛佛法;這是一種清淨的愛,這是一種沒有染污的愛。

「◎發心願證無師道」:這個發心,自己就立志,立這個志願。願證,說我證得這個無師道;無師道,也就是無師智。這個無師智、無師果,就是自己開了智慧了;所謂「無師自通」,沒有師父教,自己就明白了,這叫無師道。那麼這種的道,就要有堅、誠、恒這三個字,來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才可以的。

「◎造立如來大悲像」:再者,你要造這個佛像。所以我們若想相好莊嚴,就用香花來供佛,再造立佛像,造立所有的佛像、菩薩像。你造佛的像,將來自己就相好莊嚴;你莊嚴佛相,就是莊嚴自己的相,所以要造這個大悲像。「◎眾相莊嚴坐華座」:那個所造的佛像,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非常莊嚴,坐在這個大寶蓮華座的上邊。「◎恒歎最勝諸功德」:你又要常常讚歎最殊勝的這一切的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你由以上這種種的修行,種種的行門──造佛像、莊嚴佛淨土、讚歎最勝的一切功德──你就能得到這種的歡喜光明三昧。

※※※
上人:沒有人有問題啊?
弟子:師父,化身是不是也有佛的三十二相?
上人:Yes, each one have 32 marks, transformation maybe more.(對,每一個都有三十二相,化身也許更多。)

弟子:師父,昨天晚間××發他的願;第一個願,是他發願度所有的眾生,在同時成道。我的問題是:我聽過在錄音帶聽師父說過,這種願不會達到;因為眾生所發的願不一樣,所以不會在同時成道。
上人:一樣的就可以同時嘛!不一樣的不能同時,若有一樣的呢,一樣的願、一樣的行為,就可以同時。好像彌勒菩薩發願,他只一天一宿,就把他所應該度的眾生,都度成佛了。這個不一樣的,他要等一等,或者有的在較早以前已經成佛了。這個發願,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的。以前也沒有極樂世界,那麼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他要造一個極樂世界,他就造一個。這沒有什麼可不可以的,懂了嗎?他發這個願,那麼不單他一個人發這個願,或者有很多人都會發這種願;那麼同願,就同生同成。那可以的,沒有問題的!Everything is Okay! 你看這個妙不妙?懂了、沒懂?
弟子:……
上人:什麼地方沒懂?那你用英文給他們講一講。
弟子:我記得你以前說……
上人:你記得以前我什麼時候說的?
弟子:是講《法華經》的時候,有一個人要發一個願,在同日同年同一個時候,所有一切的眾生可以一起成道。這時候,師父說因為所有的眾生因緣是不同的……
上人:有的是同的,那時候是有人要發這個願嗎?
弟子:在錄音帶沒有講……
上人:你記得很清楚?
弟子:很清楚。
上人:嗯!你把那個錄音帶那一段拿來我聽一聽,如果是這樣子的時候,那我要看當時怎麼樣個情形。
弟子:那時候或者有一個人要發這個願,所以師父說……
上人:我不相信那時候有人會發這個願。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還都不太懂,還不懂呢!在那時候,這一些個聽佛法的還都是一些個不懂的,現在會比以前進步得多了。你懂了啊?
※※※

又放光明名愛樂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若常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則在如來眾會中 速成無上深法忍
覺開悟眾生無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寶
及示發心功德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愛樂」:菩薩又放一種不可思議的光明,這種光明的名字叫愛樂三昧光明。「◎此光能覺一切眾」:眾生得到這種光明的照耀,都能發菩提心,都能反迷歸覺,捨邪歸正。所以說,「◎令其心樂於諸佛」:使令一切眾生在這個心裡邊都歡喜,歡喜這一切諸佛,十方三世所有的佛,「◎及以樂法樂眾僧」:和歡喜十方三世所有佛所說的一切尊法,也都歡喜;和歡喜十方三世所有佛所教化的一切賢聖僧。那麼令這個眾生也都歡喜,就歡喜皈依三寶、親近三寶、供養三寶、恭敬三寶──佛、法、僧。

「◎若常心樂於諸佛,及以樂法樂眾僧」:你如果能常心裡歡喜這一切的諸佛、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和宣傳一切諸佛所說的法的這個賢聖僧,「◎則在如來眾會中」:你就能以有資格參加佛的法會了。在佛的法會裡邊,能見佛聞法,能親近善知識;你能這個樣子,「◎速成無上深法忍」:就能很快就可以成就這種沒有比這個再高尚的這種深法忍。一切的法你都能忍受,都能修習,能依法修行;你能依法修行,離成就佛果就不會很遠了。

「◎覺開悟眾生無有量」:開悟,是開示眾生,令眾生覺悟。覺悟,眾生就是在不覺悟的這個境界裡邊轉來轉去,不想離開這個黑暗的境界。那麼這個菩薩發心,就願意令一切眾生都得到這種的智慧光明,遠離這一切的黑暗,所以他要覺悟一切眾生。覺悟眾生,令眾生覺悟了,自己這個功德也就多了,這是自利利他。所以覺悟眾生,令眾生在這個迷夢裡邊早一點醒悟了;早一點醒悟這個迷夢,眾生就覺悟了。覺悟多少呢?是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眾生,數不盡那麼多的眾生,所以說要覺悟眾生無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寶」:令這所有一切眾生都明白念佛、念法、念僧,這種的法門。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因為佛當初他發過願,若有人稱念他的名號,這個人也就有成佛的這種機會。那麼想要成佛,必須要明白佛法;因為佛所說的彿法,就是教眾生修行成佛的一個法門。你想要明白佛法,法賴僧傳──佛法是由僧人來向下輾轉相傳的;所以你若想研究佛法,就必須要親近善知識。你親近善知識,就要先皈依三寶、供養三寶、親近三寶、恭敬三寶。你皈依三寶,所以就學佛法,學佛法就成佛道;因為這個,所以我們無論哪一個人,想要研究佛法,先要皈依三寶,所以叫佛法僧寶,這是三寶。

「◎及示發心功德行」:和指示你怎麼樣發心,怎麼樣修道,怎麼樣了生死,怎麼樣去做一切功德的行門;修種種的善事,做一切的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前邊你能這樣去利益眾生,所以這個菩薩就得到這種的光明來教化眾生,眾生就得到這種的光明來發菩提心。

弟子:經文是「開悟」。
上人:哦!開悟,我這個經也是開悟。開悟也就是覺悟,覺悟也就是開悟。開悟,開示眾生,令眾生覺悟。

又放光明名福聚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行種種無量施 以此願求無上道
設大施會無遮限 有來求者皆滿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有沒有念錯?(弟子:沒有!)沒有像那個「開悟」,念「覺悟」啊?那一樣的,講起來都差不多的。
「◎又放光明名福聚」:佛菩薩又放出一種的光明,這種光明就叫福聚三昧光明,所有一切的福,都聚集到一起。這個福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所有一切的布施那兒來的。「◎此光能覺一切眾」:那麼這種的光明,也能覺悟一切眾生,令一切的眾生也都發布施波羅蜜的心。「◎令行種種無量施」:使令眾生修行種種的布施,種種無量的布施;也就是無論大的布施、小的布施,是凡在有力量做得到的時候,都要做這種布施。「◎以此願求無上道」:以這種的布施來祈求這無上佛的道果,無上成佛的道果。

「◎設大施會無遮限」:這個就是設立一個大的布施法會,誰願意求什麼,都隨心滿願他,沒有限度,沒有遮攔。遮,就是遮住了,不布施了;限,就是有所限度。說:「一個人我只可以給一塊錢,不可以給十塊錢。」這是有所限度了。若無限度的呢?我做這個布施法會,誰願意來求多少,我給他多少。求一千萬,就給他一千萬;求一萬萬,就給他一萬萬,這是錢的方面。若吃東西呢,你吃一碗,吃飽了也可以;你吃飽了再吃,更可以;你願意吃一百碗、兩百碗、三百碗,都可以的,沒有限制的。你誰吃了,你就到廁所去,回來再吃,還可以,那麼就是沒有規定的。你歡喜要糖嘛?一塊糖也可以,one piece(一塊)可以,two pieces(二塊),Okay!你歡喜要糖,要多少給多少。那麼這叫無遮限。

「◎有來求者皆滿足」:凡是有來求,求什麼,就滿他願;你要什麼有什麼,這隨心滿願,皆滿足。「◎不令其心有所乏」:不令他這個心裡頭有所缺乏──就是不滿足。不要令他心裡,說是:「你布施我,布施得不夠,我吃也沒吃飽。」就有所缺陷了。「◎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得到這種福聚的大光明三昧。

※※※
我們現在在修工的期間,人人都很辛苦的;但是對於廟上一切的物質,都要愛護。所說的是:「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愛惜廟上這一切的物質,甚至一草一木、一張紙,我們都要愛惜的,不可以隨便浪費的。要若做什麼工作,要很小心的,不要把玻璃窗打爛了。你那玻璃窗打爛了,又要換;換就要用錢,又要用人工。你做了一點點的事情,就令這個廟上損失得很大,這是功不補過──你所做的功德,沒有自己所做的過錯多。因為這個,我們常住所有一切的材料都要愛護的,不要隨隨便便就把它蹧蹋了,或者掉(丟)了它;因為這樣子,所以我們有很多爛木頭,都在那兒保留著。以前我對紐約來那一個什麼professor(教授),我說,我們這兒連爛木頭都沒有;現在有一堆爛木頭!不但有爛木頭,而且還有好木頭;我們將來要做大的道場,都可以用的。

這個廁所,有人到廁所去,要很小心的,不要把那個廁所新裝好了就弄壞了它。好像前幾月在這個女界廁所,就有一個廁所出了好幾個大窟窿。這個大窟窿,一定是學過功夫的人,或者會打太極拳的人,那麼用這個功夫,這個手指一捅,啊!把廁所給捅壞了,這也是大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或者就有一個發神經病的人,他對著人不發脾氣:「我對著廁所發脾氣,你一天到晚給我找工作,叫我到廁所來;我先把你打壞了,看你還怎麼辦?」這也有可能。那麼現在這種神經病的人大約神經病都好了,不會再有這個事情發生。我當時問誰,誰也不敢承認;那麼現在也不要說出他這個的名字是誰。我知道是知道,但是你自己不敢承認,那麼一定是很怕的;怕,我也就不要說出這個人的名字來了。

那麼以後誰到廁所,按那個水之後,要稍微再等一等,看看那個水是不是停止了。因為這個廁所,你按了水之後,你聽著它,它水都下去了,然後上邊這個水,它會不會停止、不會停止,一聽就知道;那麼它還漏、是不漏,也知道。不要把廁所的水流得太多,不停止。因為我發現過很多很多次,都是我到那兒把控制水那個東西停止了它,還得到果真的讚美。果真說:「哦!師父的工巧明是很好的。」那麼不管我是做了多少工、是有沒有做工,或者做管理廁所的所長、toilet department head,但是都有人讚歎;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那麼希望以後,人人對這個都小心一點,不要那麼很大意,浪費很多水。只要小心一點點,就對了!

還有,這幾天都有華盛頓那邊用熱水瓶給我裝來開水,或者檸檬茶,或者什麼湯之類的。那麼拿來,這是大約是我修的福聚光明差不多了,所以有這麼喝湯、喝檸檬茶的福報來了,這個福報來了。可是這個滾水瓶,上邊那個蓋,已經都弄壞了。這怎麼弄壞的?就是人不小心,隨便把它放到廚房那個電爐上,被那個都燙壞了。還有,那個鍋蓋、cover,也是常常放在那個電爐上;現在就在那個蓋上邊,還留有幾個電爐路的樣子──就好像那個電的爐子、cook stove top(爐子)上面那個一圈圈電的東西,有那個!這就是人太聰明了,打開,就往那麼熱的地方放,所以把它都弄壞了!也可以說太愚癡了,因為太聰明就是太愚癡;一個太過,一個不及。那麼這樣子,把那個蓋也都弄得壞了;弄得壞了,完了,還有膽量拿來給我用。這我一看呢,啊!真是!我覺得我這個做師父的也沒有盡到責任,這個也沒有教好;連這麼一點點的蓋滾水壼這種的知識,這一些個徒弟都不懂!所以我做師父的也很慚愧的。

那麼以後灌這個湯,或者茶,在上邊一定要留著一個空的位子,不要叫那個湯和茶touch(接觸碰)到這個蓋上!touch 到蓋上,那麼滿的話,那一蓋,這裡頭就發生一種化學的作用;化學的作用,或者變成毒藥;就不是你想毒死師父,哦!師父沒有道行,喝了也會go to dying(死)。那麼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今天對你們大家講一講!我沒有菩提達摩那麼大的本領,人家給他六次毒藥,都毒不死他;我這個是沒有人給毒藥,我都怕被毒死的。所以我想吃一個佛在肚裡頭,叫這佛在肚裡頭,保護著我,有毒藥也不要緊。
※※※

又放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於一法一念中 悉解無量諸法門
為諸眾生分別法 及以決了真實義
善說法義無虧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菩薩和十方諸佛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個光明的名字叫具智。前邊是福圓了,那麼放了福聚的光明三昧;現在是智慧圓滿了。具智,就是具足一切智慧;這叫具足一切智慧的三昧光明。「◎此光能覺一切眾」:這種具足智慧的光明,它也能覺悟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令於一法一念中」:使令一切眾生就在明白這一法之時,明白一法,就明白一切法;就在這一念之中,就明白這個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無量為一,一為無量,就在這一念之中。「◎悉解無量諸法門」:由這一種的法門,就推及其他無量這一切的法門;都明白了,都了解了,所以叫悉解無量諸法門。

「◎為諸眾生分別法」:怎麼樣才能有具足一切智慧這種的程度?因為他為眾生有種種的分別法相,所有的眾生都對這個法相有種種的分別;那麼他為眾生分別諸法實相,令眾生明白這個諸法實相,「◎及以決了真實義」:和令一切眾生決了真實義。決了,就認識清清楚楚的。真實義,就是這個真實的道理、真實的佛法的義理。「◎善說法義無虧減」:對一切的諸法實相這個義理,善於演說,能以用種種的譬喻、種種的方便法,來說明這一切法微妙不可思議的這個道理。無虧,對這個法的義絕對不會有所虧;虧,就是說得不明白。減,或者把這個義理沒有顯現出來。那麼用這個深入淺出的方法,本來這個法的義理是很深的,那麼用很淺顯的文字、語言來把它說出來;說出來這一切法的真實義,那麼令眾生了解。「◎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才能成就這種具一切智的、具足智的這種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慧燈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知眾生性空寂 一切諸法無所有
演說諸法空無主 如幻如焰水中月
乃至猶如夢影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燈」:菩薩和十方諸佛又放一種的光明,這種光明名叫慧燈光明三昧。「◎此光能覺一切眾」:這種慧燈能照除一切的無明黑暗,也能覺悟一切無明黑暗的眾生;「◎令知眾生性空寂」:令這一切眾生也知道眾生本來是不生不滅的,本來是具足一切諸佛智慧德相的。「◎一切諸法無所有」:那麼一切諸法,你若真明白了,這一切諸法本自寂滅的;一切有為法、無為法,都沒有一個實體,空無所有。所以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所以一切有為法、無為法,都沒有一個實體,空無所有。

「◎演說諸法空無主」:演說無常、無我、苦、空,這一切諸法都是沒有一個主宰,沒有一個實體來主宰它。一切法都是方法,方法就是方便法;眾生因為有所執著,所以佛說種種的方便法門,來破一切眾生的執著。「◎如幻如焰水中月」:其實這一切有為法,也就好像虛幻不實的一樣。如焰,又好像春天看遠的地方有那個陽焰;又好像水中月,都沒有實體的。「◎乃至猶如夢影像」:我們人在世界上,也好像作夢似的,又好像這個泡和這個影一樣。「◎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你演說諸法空無主,那麼教化一切眾生從這個夢幻裡邊覺悟出來,離苦得樂;因為這樣子,所以才得到這種慧燈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得無盡陀羅尼 悉持一切諸佛法
恭敬供養持法者 給侍守護諸賢聖
以種種法施眾生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又放一種光明,這種光明名字叫法自在三昧光明,一切諸法都得到自在圓融無礙。「◎此光能覺一切眾」:這種的自在無礙的三昧光明,也能覺悟一切不自在的眾生。凡是不自在的眾生,得到這種的光明照,他就也會得到自在了。「◎令得無盡陀羅尼」:這種光明能令一切眾生得到一切沒有窮盡這麼多的總持法。無盡,就是沒有窮盡這麼多的總持法;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叫總持;陀羅尼是梵語,翻譯過來叫總持。「◎悉持一切諸佛法」:那麼這個總持,也就總持這個身、口、意三業不犯;那麼貪、瞋、癡變成戒、定、慧,所以說悉持一切諸佛法,一切諸佛法都可以持誦。

「◎恭敬供養持法者」:又能恭敬來供養一切修持佛法的人。所以真正修道的人,你不要求有護法來供養,他自自然然就會有了;就是沒有,也不要怕。所以我們金山寺的宗旨──就是那個三大宗旨──無論怎麼樣因困苦,也不去攀緣,不去化緣,不去求緣;那麼他若有想要求法的,他自然就會生一種恭敬供養的心。我們只怕我們自己本身不健全,本身不是一個持法者,不是一個修持佛法的人;如果我們真想要依法修行,一定會有感應的。「◎給侍守護諸賢聖」:現在有人發心來做飯,這就是給侍。所以有的發心給侍,現在又有人發心來做飯,這就是給侍。守護,來守護一切的道場、守護諸賢聖,那麼這一切一切都憑感應。「◎以種種法施眾生」: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布施給一切眾生。「◎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才能成就這種的法自在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能捨 此光覺悟慳眾生
令知財寶悉非常 恒樂惠施心無著
慳心難調而能調 解財如夢如浮雲
增長惠施清淨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能捨」:這個十方諸佛菩薩,又本照他因地所修的行門和願力,放出一種的光明;這種光明有一個名稱,這個名稱就叫能捨三昧光明,這個光明的名字就叫能捨。一切眾生得到這種的光明普照,就會發布施心,令這個慳貪心都改變,生出一種布施心。「◎此光覺悟慳眾生」:因為這個光明叫能捨,所以就是再刻薄慳吝、不能行布施的這種眾生,也會發一種布施波羅蜜的菩提心。所以說能覺悟慳眾生。這個慳貪的眾生,貪而又貪、貪而又貪;那麼這個貪而無厭的眾生得到這種光明,都能發布施波羅蜜的心。

「◎令知財寶悉非常」:這種光明一照這個慳貪的眾生,他就會明白了:「喔!這個財寶原來不是一種真常不壞的,不是常常有的。」所以他就藉著這固有的財寶,來做無窮的這種布施,布施一切眾生。「◎恒樂惠施心無著」:他知道這個財寶不是可以常有的,所以他就常常歡喜惠施一切眾生;惠施一切眾生,心還沒有執著這個布施相。布施而無布施的執著,這叫離布施相,雖施而不著施相。雖然布施,自己心裡不會執著說:「喔!我布施了多少多少錢,我造了什麼一個廟,怎麼樣子,我這就有功德了。」沒有這種思想!就是行所無事,這種的布施就是本來就應該做的,沒有一個說是得什麼功德和不功德;若要布施而不著布施相,這叫三輪體空。

「◎慳心難調而能調」:人這個慳貪的心哪,本來不容易調伏;你叫他布施,這是不容易的。但是經過這種的光,能以令他發一種布施心,調伏他這個慳貪心。「◎解財如夢如浮雲」:他明白這個錢財就好像作夢一樣的;如浮雲,又像虛空這個浮雲一樣的。

孔子也說過:「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事,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他說這個富貴要是可以求的話,雖執鞭之士事──執鞭,現在就可以說是driver (司機);就是去給人家做司機,做driver,我都可以做的。如不可求,假如這個富貴不可求的話,從吾所好,我就願意從我所好的什麼,我就去好樂什麼。比如我好下棋,我就去下棋去;我好游水,就游水去;好去打球,打ball——香港叫打ball,就是go to balling (bowling?),就去打球去;願意做什麼,做什麼。你願意去滑雪,就滑雪去;願意到空中飛一飛,就放那個紙鳶飛到空中,在空中半天吊,那麼也一樣的。所以這個從吾所好,就是我願意好些什麼,我就去學什麼。這是孔子看富貴是這樣子。又說:「富貴於我如浮雲。」這個富貴對我就好像天上虛浮的那個雲彩一樣。所以佛教也是這麼樣講的。

「◎增長惠施清淨心」:增長,令你這個布施心增加;增加你的布施心,你有布施波羅蜜,就會得到清淨心,你心也就會清淨了。「◎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在因地修這種種布施的行門,自己布施,也令其他人布施;以這個布施法門,輾轉教化眾生,所以得到這種能捨的大光明三昧。所以你們不要說:「喔!我不願意叫人布施。」你自己若不布施,叫人布施,這是也一樣的。那麼對佛教,就是要拿出一個真心來,不要怕醜。不要說:「喔!向人化緣很不好的。」你不要學師父這麼死板板的:「喔!做一個出家人,連緣也不化,像個死和尚一樣的,真沒有意思!」和尚若不會化緣,是不是死和尚?和尚的本事就是化緣,不會化緣,那就等於死了一樣。

又放光明名除熱 此光能覺毀禁者
普使受持清淨戒 發心願證無師道
勸引眾生受持戒 十善業道悉清淨
又令發向菩提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熱」:菩薩和諸佛互相合作,又放出一種三昧的光明;這種三昧的光明,它的名字叫除熱三昧光明。除熱,也就是除一切的煩惱,也就是除一切的無明,除一切的迷惑,這都叫除熱。「◎此光能覺毀禁者」:這種光能以覺悟不守戒律的這一類眾生。不守戒律的眾生,就因為都是愚癡,無明太重,迷惑太深了;所以雖然他受了戒,也才不要守戒律。因為不守戒,所以這就是有種種的染污,不清淨的;若得到這種的光明來一照他,他就會發心守戒了。不守戒的眾生,就因為他愚癡,無明太重,迷惑太深了,雖然他受了戒,也不要守戒。因為不守戒,所以這就是有種種的染污,不清淨的。

好像沙彌戒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香花鬘和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觀聽。這歌舞倡伎,好像現在那個跳搖擺舞,令人如癡如醉;前幾天rolling stone concert(滾石合唱團公演搖滾樂)那一些個人,那個就叫搖擺舞,這都是屬於歌舞倡伎之類的。還有你去看戲啊、看電影啊,這都是犯故往觀聽的這種戒。還有一個,也不可以去看apartment window(從公寓的窗戶偷窺),也不可以到那個報紙攤上去看沒有穿衣服的女人。那麼沙彌要守這種戒律,比丘更應該守這種戒律,菩薩也更應該守這種戒律!

※※※
那麼禮拜四就有人要出家。這幾個要出家的,最低限度也在這兒都服務、做工超過一年以上的,甚至於兩年的、三年的,都有了,所以才能夠資格出家;那麼新來的就想要出家,這是不可以的。出家不是很容易的,出家要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要其他人應該做的事情,出家人不可以做;那麼其他人所好的,出家人不可以歡喜。好像跳舞啊、飲酒啊、看電影、看戲啊,這都是出家人不應該做的。你若去做這個事情,那就是犯戒;犯戒就是毀戒的比丘,就不守戒了。

那麼這樣子,我今天清清楚楚告訴你們想要出家的人,如果你們覺得守不了這個戒,現在還可以cancel你的appoinment(取消預約定),還可以不出家。我們這兒出家是最方便的、最自由的、最民主的,不勉強。所以到禮拜四要出家,現在你們誰要是說,我覺得受不了;可以趕快就退出,也可以的,再等一等。但是可不能勉強出家,或者像吳宗嶽的媽媽,她兒子不許可、不歡喜她出家,她也不可以勉強的。(上人於翻譯時補充:This man named 吳宗耀,he don’t like his mother leave home.不是准不准,是don‘t like her leave home.(不喜歡她出家))你在這兒好好地用功修行,出家、在家都一樣的;妳那麼大年紀了,不一定要勉強出家。因為你年紀這麼大了,落髮、不落髮都一樣修行了。你心裡若出家了,誰也不能不叫你出家;你心裡不出家,就把頭剃去也不是真出家,那不是一定真在那個表面上。若心裡頭不打妄語、不飲酒、不偷盜、不殺生,持這個戒,那就是出家!所以不要勉強。講到這兒,有出家人就說:「哦!這個出家和不出家是一樣的,那我趕快還俗囉!」Okay.

還有這個果童,他也要出家。你現在不可以出家的,第一,你那麼歡喜笑。出家的人笑,不可以那麼嘰嘰嘎嘎地笑,不可以笑出聲來;你笑出聲來,那就是還不夠資格呢!有人說:「這個笑不可以,大約發脾氣可以吧?」那是更不行!其次,你還不能那麼蹦蹦跳跳的。你盡蹦蹦跳跳的,那也是不夠資格的,too much move(太好動),晃晃盪盪的,這是不行的。(上人於翻譯時補充:蹦蹦跳跳,即是jump, jump over,你翻譯不可以就用中文翻譯。)哪有一個出家人,在那個地方這麼樣子?你看看!這像什麼?這是不可以的!

所以坐如鐘、立如松,行住坐臥,都不是隨隨便便的,這才可以的。你以為這出家就那麼容易的?不是說我吃了齋了,就可以出家,或者怎麼樣子就可以;這是要經過考試的,考試若要合格才可以的。不合格,就是哪一個人到這兒來,說我要出家,我都不許可的。以前有一個要出家的,經過半年的時間,我一句話沒和他講過。為什麼呢?我就要看看他有沒有忍耐心。就這樣考察,還都不一定靠得住呢!不一定成就的;況且要是不考驗,那更是不行的。

前幾個禮拜,從西雅圖來兩個說是sanghan(僧),到這兒都受不了,都跑了;來的時候很貢高,走的時候沒有話講,他們知道自己不行了。
※※※

「◎普使受持清淨戒」:那麼這毀戒的眾生,又能令他恢復本有的清淨了,又受持這個清淨的戒體,「◎發心願證無師道」:發心願證這個無師道。無師道,就是佛道。你們不要按著這個字義,說無師道就是不需要師父就可以成道了,沒有師父可以成道了;這個簡直是邪知邪見了!這個無師道,就是到佛的程度,沒有哪一個人可以給佛做師父的;那麼你沒有成佛呢,你一定要有個師父。不是說,沒有會站著呢,就想跑了,那是不行的;沒有會走路,就想要飛了,那也是不行的。所以這個無師道,並不是說:「喔!我在自己家裡修行,不需要師父了,我就可成佛了。」這是無有是處的,這是邪知邪見。這個證無師道,就是成佛道,成就佛道了,才是無師道;你沒有成佛之前,無論哪一個人,都要有善知識來指引你。沒有善知識,那就是盲修瞎練;自己將來墮落到地獄去,還不知道呢!所以這個發心願證無師道,就是發心願意成就諸佛之道。

「◎勸引眾生受持戒」:這個不單令犯戒的人再恢復清淨,就是沒有受戒的人,也勸引一切眾生來受持這個清淨的戒律。「◎十善業道悉清淨」:這個十善,也就是十惡的反面。十惡,就是身有三惡,殺、盜、淫;意有三惡,就是貪、瞋、癡;口有四惡,就是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合起來叫十惡。那麼你不行這十惡就是十善,翻過來就是十善。不殺生,這是一善;不偷盜,是兩善;不邪淫,就是三善了。你再不貪是四善,不瞋就是五善,不癡就是六善了。你再不妄語就是七善,不惡口就是八善,不綺語就是九善,不兩舌就是十善了。所以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是四惡,就這口裡就會造四種惡;這個身造三種惡,意造三種惡,這合起來是十惡。十惡你把它改過來,就是十善的業道;眾生受持十善業;悉清淨,都得到清淨。

「◎又令發向菩提心」:又使令這個持戒的眾生、受戒的眾生,發這個迴向心。迴向什麼呢?就迴小向大,迴事向理,迴因向果,迴煩惱向菩提。我們這兒現在這個果向,就是要迴向菩提心,就是這個向。「◎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修前邊種種的法門,種種的行門,所以得到這種的光明,這種能除熱惱的一種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忍嚴 此光覺悟瞋恚者
令彼除瞋離我慢 常樂忍辱柔和法
眾生暴惡難可忍 為菩提故心不動
常樂稱揚忍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忍嚴」:十方諸佛和這個菩薩又放一種大光明,這種大光明的名字就叫忍嚴三昧光明,以這個忍辱來莊嚴自己的法身。「◎此光覺悟瞋恚者」:這種三昧的光明,它能覺悟一切的瞋恚眾生。瞋恚,就是有很大的脾氣、很大的無明;這種無明,就是前生所造的罪業的根。所以才說:「無明火,老虎神,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麼叫老虎神呢?這個老虎本來已經很厲害了,老虎再成了神,就更厲害了;這就是這個人的脾氣很大,什麼也不怕。你有這個脾氣,就有煩惱。又所謂的:「千日打柴一火焚。」你打了一千天柴,用一枝火柴就可以把它都燒沒有了;也就是你修行三年,你發了一次脾氣,這所修的功德也都燒去了。所謂:「星星之火,燒去功德之林。」

那麼這個修道的人,最主要地就不要有脾氣、有無明;時時刻刻都迴光返照,令自己這種煩惱的習氣漸漸地減少。你若有脾氣,就要多立功,多做有德行的事情;你為什麼有脾氣?就因為這個人德行不夠。說是「缺德帶冒煙」,缺德了,就要發火了;帶冒煙,就是發火了。你缺少德行,脾氣就大;所以這瞋恚者就要修忍辱三昧,要修忍辱波羅蜜。那麼這種光就叫忍嚴的三昧光明,所以能覺悟這個瞋恚的眾生,他來修這個忍辱行。

「◎令彼除瞋離我慢」:令有瞋恚的眾生,離去他一切的瞋,除去他一切的瞋恚,離開我慢。這個有瞋恚的眾生多數是貢高我慢,把自己看得很高的、很大的。「◎常樂忍辱柔和法」:你把這個瞋恚去了,就會忍辱,就沒有我慢了;離開我慢,所以說常樂忍辱,常常歡喜這個忍辱;柔和法。柔和,就是不剛強。

我常常對你們講,你看人都是掉牙,沒有哪一個人掉舌頭的。說:「我看見一個人沒有舌頭了。」但是他那不是掉的。是怎麼樣子沒有的呢?現在你們各位都很明白,這個新聞上常常有的;或者男人的舌頭被女人給咬去了,或者女人的舌頭被男人給咬去了。那是被人給咬下去的,不是掉的;所以這個舌頭不會掉的,那麼各位要注意這一點。舌頭它為什麼不掉呢?就因為舌頭它不硬;牙為什麼它掉呢?就因為它太硬了,無論什麼東西,它都要嚼碎它,要給嚼碎了。那麼這個舌頭呢,它就是柔和的柔和法,它不那麼剛強硬、不那麼強硬;所以人都是掉牙,沒有掉舌頭的。這個舌頭就因為它不剛強,它是柔和的。

※※※
翻譯者:缺德帶冒煙?
上人:冒煙,那火裏冒煙,火裡有煙。You don’t have virtue, you have smoking.(你沒有德,就有煙。)
你有story(故事)講嗎?You have story? Okay. Come on.(好,上來。)

果童:師父在香港時,建立西樂園;到西樂園,要爬三百多個石階才能到廟上。每天晚上師父講經,那個時候有一個老太太她每一天都去聽經,每一天她都上山;可是她是一個聾子,雖然她去聽經,可是她什麼都聽不見。她每天去是很辛苦的,因為她那麼老,跑的路又那麼遠,可是她還是很誠心要去聽經。有一次,在講經的時候,忽然間她可以聽見師父講什麼,以後她就可以聽了。

以後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有三個胖胖的小孩子從她的口中跑到她的肚子裡,從此她得了一種病。這種病很奇怪,就是她一定要吃東西,每一個鐘頭她都要吃。所以她來聽經的時候,她總要帶一點東西;因為聽經是兩個鐘頭,所以在講經的時候,她得下去煮東西吃。有一次,她要見師父;可是在那時候師父很忙,每天十一點休息,兩點鐘起身從香港到大嶼山去,因為在大嶼山修廟;回來的時候,差不多六點鐘,七點鐘在西樂園照常講經。這個老太太有一天對師父說:「師父!我的肚子會講話,今天我做了一個餅;我吃了這個餅之後,我聽見在我的肚子裡有人說話,說:『這個我不要吃,這個東西不好吃。』」師父問她:「你怎麼說?」她說她告訴肚子說:「吃飽了就得了,有什麼不願意吃的。」師父要她在晚上十二點鐘的時候點一支香,看看有什麼情形。她回家後就照師父的話做。晚上她看見韋陀菩薩來了,手裡有一碗麵條;這個老太太肚子裡的三個小孩子都跑出來要吃這個麵條,然後就跑了。從此之後,她的病就好了。

為什麼她得這種怪病?因為她在前世的時候,有一個人也生這種怪病;可是她有一種懷疑心,她對這個人說:「我不相信你有這種病,我想是你自己要人家可憐你,所以你這麼說。」因為她在前世不相信那個人,所以這一生果然她自己也得一樣的這種怪病。她在香港得這種怪病的時候,在那兒也有很多人懷疑,不相信她有這個病,所以恐怕以後會有很多人也生這種病。

上人:那三個小孩子跑了,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果童:要問我媽媽。
上人:去問你媽媽,去!問你媽媽,他跑到什麼地方去了?這個要研究清楚了;不然的時候,就那麼糊裡糊塗的,這有疑問在這兒。
(果童去問媽媽)
果童:她說她不知道。
上人:她不知道?不知道,當時你就應該問問她,her talk to you this time, you like to ask her. You don‘t ask her, now waiting is no answer.(他她這次告訴你這個故事的時候,你就應該問她;你沒問她,等到現在就沒有等不到答案了。)不是牠他們走了,是怎麼樣?是被韋陀菩薩拎著他們耳朵給拎走了;他牠們不願意跑的,那個因為被韋陀菩薩拎這三個小孩子的耳朵給拎走了,就跟著韋陀菩薩去了。這個人她是自己看見的,所以以後他就沒有肚子餓這個病了。
果童:韋陀菩薩拎他們去哪裡?
上人:Go to韋陀菩薩place. Put them go to jail, demon jail.(他們到韋陀菩薩那裡去了,韋陀菩薩把他們放到魔的監獄裡去了。)××法師,你聽得懂他們講嗎?你給人治病,遇著這種病沒有?

××法師:沒有!
上人:不到一個鐘頭,她就要吃一次飯,那真是餓鬼了,真有餓鬼!這三個東西,you mother no talking you this three kids is what?(你媽媽沒有告訴你這三個小孩子是什麼東西?)
果童:………
上人:This is one frog (那是一隻蛤蟆), two (兩隻)簷蛇──在房子有四條腿的那種東西,在房子簷,有兩個是那個東西。一個是蛤蟆,兩個那個東西。在泰國、越南很多……
××法師:壁虎。
上人:嗯!他牠們又叫簷蛇,就是兩隻個那個東西!那個蛤蟆有這麼大、這麼長,那個簷蛇也有這麼長。
果童:難怪牠們吃得那麼多!
上人:嗯!她like to eat too much.(她吃很多)你沒聽過有這種病啊?在肚裡頭會說話,她自己聽見牠們說:「啊!我們不願意吃這個東西。」她就說:「你不吃這個,吃什麼?吃飽了就算了嘛!」這麼樣子!她已經病兩年了,中醫、西醫沒有人能治得好的,都說她沒有病;我也不管她,那時候經過兩年,我也不管她這個事情。以後她牠們說會說話了,這好了,那麼這個小孩子應該生出來!那時候她六十多歲了。有兩年,一個鐘頭要吃一次,一個鐘頭要吃一次。她他吃啊,或者吃點餅乾,用水泡一點餅乾吃,或者自己煮一點麵吃,那麼樣子。
弟子:她是不是胖?……
上人:她也不胖也不瘦。她本來是個聾子,但是我那兒講經,她聽見「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然後,以後聾子就不聾了,就能聽見了。但是她這個聾病好了以後,沒有多久,她就生了這麼一個病,經過二年。

Next time your mother told to what story, you like investigate detail may see her talking what.(下次你媽媽告訴你什麼故事,你要詳細研究,看她怎麼說?)要有一點辯才,練習要有辯才,辯才無礙,將來要把philosophy, science(哲學、科學)這些個人都要把他們戰勝了。譬如你知道一個什麼事情,你不研究清楚了;他若反問你說:什麼理由啊?什麼道理啊?你就:I don’t know(我不知道)啊?那是不行的。You understand?(你懂嗎?)
果童:Yes.(懂)
上人:Okay!(好)
※※※

「◎眾生暴惡難可忍」:暴,就是粗暴,很不講道理的;惡,就是不善,很壞的。你見到這種人哪,忍不了,見到這粗暴不講道理的人,你很不容易忍的,難可忍;但是不能忍哪,你也要忍。難忍能忍,這才是真忍;忍人所不能忍的,這才是真忍。若人人都能忍得了,那還有什麼出奇呢?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嘛!就是要人所不能忍的,你能忍了。為什麼要忍呢?「◎為菩提故心不動」:為求菩提道,所以心裡也不動;不動就是忍,這個忍也就是定。這個忍能生定,你不能忍,就不能生定。好像我們打坐——這個果童想要出家。你要出家,先要練習跏趺坐!你什麼時候能一坐,坐兩個鐘頭入定,也不動了,也不晃了,也不起身跑來跑去了;這兩個鐘頭坐得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啊!那時候可以了,那時候可以出家了!你沒有把自己訓練好了,那出家,做一個蹦蹦跳跳的沙彌、蹦蹦跳跳的比丘,那怎麼可以呢?所以要先修這個不動──先要心不動,然後要身不動,性也不動;裡邊外邊都不動了,這才可以出家呢!

「◎常樂稱揚忍功德」:常常地歡喜稱揚讚歎忍辱的這種功德。忍功德,忍辱就是你最不能忍的,你忍了,那才是功德呢!好像說:「金山寺太苦了,一天吃一餐,吃得早晨也餓,晚間也餓,這真受不了!又打七,坐在那個地方,還不准動彈。這我真要跑了!」那麼這就是不行了,就是沒有能忍。你沒有能忍,你就得不著好消息。觀音菩薩一看你:「啊!你這麼調皮,這麼不能忍,你這麼樣子一點點的苦,你就受不了了,你還修的什麼道啊?出個什麼家啊?」觀音菩薩就看不起你了。觀音菩薩一看不起你,那你怎麼會成就道果?我現在講這個「道」,就講道果、講道業;翻譯的時候,有way karma,有的時候不太對的。那麼講道果,我們翻譯way fruit ,或者差不多!那麼常常地歡喜稱揚讚歎忍辱的這種功德,成就道這個果;「◎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才能放這種忍嚴三昧的光明。

※※※
上人:有什麼問題沒有?有問題可以提出來問。
弟子:有沒有一個特別的咒或法,能教人不起瞋恨心?
上人:你叫什麼名字?
弟子:果勒。
上人:嗯!有,很容易的,就念這個忍辱咒嘛!說:「忍辱、忍辱,多忍一點!」多忍一點,就過去了!這就是個咒嘛!哈!你們說不是嗎?就是這個,就用這個就很妙的,你如果忍不了了,你就說Please I like you have more patience, hnn……(我喜歡你能有多一點耐心。)還有誰有什麼問題?

你念咒,念什麼咒?譬如要發脾氣,你跟著它發脾氣,這就是沒有咒念了;你不跟著它發脾氣,這就有咒念了。這個咒,就是真言;真言,就是這個所說的話是很要緊的。所以說,你要是要發脾氣,你說:「等一等,你應該有一點忍;等一等,你應該有一點忍。不要著急!」這就得了嘛!這個咒啊,比念那個不明白的咒,那更好。不明白的咒,你不知道它什麼意思;「南無、南無、南無、南無、南無、南無…」,啊!也不知道是「南無」什麼?那麼這個你自己懂的意思,這不是更好嗎?「南無薩怛多蘇伽哆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What?(念的是什麼?)
沒有人有什麼問題了嗎?Okay.
※※※

又放光明名勇猛 此光覺悟懶惰者
令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若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則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無上佛菩提
勸化眾生令進策 常勤供養於三寶
法欲滅時專守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勇猛」:這個佛、菩薩,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種光明它的名字叫勇猛三昧光明,也就是精進三昧光明。「◎此光覺悟懶惰者」:這種光明照這一切懶惰的眾生,令這些個懶惰的眾生都發出勇猛精進的心,發大菩提心。這個懶惰,就是對於佛法沒有興趣,覺得修行很沒有意思的;不如睡睡覺好,不如吃一點好東西好,不如享受一點好。所以就好吃懶做,好吃好東西,不願意做什麼事情;對於佛法沒有真認識,就敷衍了事。看著人家念經啊,我也去念念經;看著人家打坐,我也勉強去打打坐;看著人家念觀音菩薩,我也假裝著隨喜隨喜;但是在那兒睡覺,那麼一切一切的都是懶惰,不精進。你得到這種光明了呢,這種光明就是破你懶惰思想的。

「◎令彼常於三寶中」:令這個懶惰的眾生常常在、法、僧三寶裡邊,「◎恭敬供養無疲厭」:常發恭敬三寶的心,有供養三寶的心,什麼時候也沒有疲倦和不高興的時候。有的人學佛法學一學,沒有學出個所以然來;啊!他的業障就來了,業障就來了,生出種種的煩惱,對佛法一點也不追究了;就自己願意墮落,自己願意墮地獄去。這樣的人是沒有出息的!學佛法,一天要比一天有精進心,不能有懶惰心;你生懶惰心,這就是快往地獄裡去跑了。為什麼我們今生這麼苦?就因為前生不修行;你今生再不修行,更加苦了。所以尤其對於道場,每一個人都要護持道場,不要破壞道場;不要無緣無故就發脾氣,無緣無故在道場裡邊就生一種障礙,這都是沒有精進心而疲厭了。那麼要恭敬三寶不疲厭,供養三寶不疲厭,親近三寶不疲厭;你若不是這樣子啊,那一定會墮落的。

「◎若彼常於三寶中,恭敬供養無疲厭」:假設你若能常常精進,在佛、法、僧三寶裡頭,生這個恭敬心、供養心,有親近三寶,沒有疲厭這種的行為,這才能有所成就。「◎則能超出四魔境」:那麼你若能恭敬供養,沒有疲厭,只有精進沒有疲厭,那麼你才能超出四種魔的境界,「◎速成無上佛菩提」:你很快就會成就這個無上的佛的菩提道了。

你不要在這個道場裡邊,一天到晚就是妒忌人、障礙人;看見人家比我好,自己就覺得不舒服。你自己懶惰,就願意其他人更懶惰;那麼大家變成一幫懶蟲,這樣子就絕對不會有成就的。你要希望人人都比自己好,不可以有一種妒忌心;這個有妒忌心的人,這是最愚癡的人。在修道裡邊來講,要願意人人成佛,願意人人得到利益;不要有一種妒忌障礙心,就怕旁人得到好處,就怕旁人修行。有的肥的人就妒忌人家瘦的,有的瘦的人就妒忌肥的;有的黑的人就妒忌白的,有的白的人就妒忌黑的;有的人高的就妒忌矮的,矮的又妒忌高的;大的妒忌小的,小的又妒忌大的。你看,這多少都要妒忌,一舉一動,只會妒忌,不會旁的;你這樣子,這修盡未來劫,也不會有所成就的。那麼你想要有成就,就先把你的妒忌心把它趕跑了它,願意哪一個人都對道業有成就、都比我好!

所以在這個修道,你差之絲毫,就謬之千里。說是:「我修行怎麼沒有成功呢?」你一天到晚妒忌人,你會成就什麼?你怎麼會成功?成功的、成就道果的人,那個心量都要特別大。不能那麼小心小量的!我再告訴你們一句,無論哪一個,你就是再好的皈依弟子,若一天到晚盡妒忌障礙的,障礙其他人修行;這我絕對是不允許的,並且我也不承認我有這樣的皈依弟子!這個道場裡邊是清淨的,你若一有這個嫉妒心,這就是染污了,不清淨了。你什麼心都可以有,可是不可以有妒忌心;你這一有妒忌心,不但不清淨,不單染污。就好像自己本來是很乾淨的,沐浴你應該用清水來洗的;但是你用那個大糞去沐浴,越沐浴這個身上越臭,越臭你越沐浴。這個用大糞來沐浴,這個意思就是妒忌;你有妒忌,就是也和大糞那麼臭一樣的,沒有人再可以接近你。所以這一點,每一個人都應該要特別注意!不可以妒忌其他的人,你妒忌其他的人,你自己什麼也不會成就的,甚至於一天比一天不好。那麼要怎麼樣呢?

「◎勸化眾生令進策」:要令他精進,令他自己警策自己。怎麼叫自己警策自己呢?自己不修行嘛?自己打它一頓;自己願意妒忌嘛?自己打它一頓。那會兒妒忌,誰妒忌就打誰,誰要是不守規矩就打誰,誰make too much noise(很吵),就打誰。這個不論大的、小的,一歲的小孩子到一百歲的大人,都要打;不打,他就不守規矩,這就叫進策,就是警策你!為什麼打禪七的時候,拿著香板要打?個個打、用力打,打得你痛了:「哎呀!這個世界真苦啊!要修行了。」也不生瞋恨心,還要修行,這就都是警策。所以那個香板上寫著「警策」兩個字,打你,那是警策你,叫你守規矩。所以在這個道場裡邊,是龍要盤起來,是虎要臥起來!小的時候不懂,可以的;大了,懂事情了,餓了知道吃飯了,為什麼還不守規矩?

「◎常勤供養於三寶」:教人常常很精進地這麼來供養三寶。「◎法欲滅時專守護」:又發願,若法要滅的時候、在末法的時候,我一定要守護這個佛法,守護三寶、擁護三寶,令這個法不滅。所以我們現在大家發願要重興正法,不要有末法!我們要正法,這個國家剛剛佛法來了,就末了,那是不可以的!「◎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就得到這種精進的光明三昧。

※※※
我告訴你們,安安和果方!你們兩個人,以後永遠不准在這兒make noise,不准吵!若吵,就不准再來了!我先告訴你們。你們這麼大了,還什麼都不懂!

上人:果方聽見沒有?你再make noise(製造噪音),就不准來了!也沒糖吃囉!
果方:我家有糖。
上人:不准到這地方來吃!
果方:我家有很多糖。
上人:你們在這兒學佛法的人,以後誰也不准和他們小孩子囉囉唆唆的;誰若願意親近小孩子的話,就不要來聽經!尤其女孩子,沒有小孩子,就對小孩子那麼樣接近;那將來不知要有多少小孩子了。

※※※
四魔境以前也講過,現在有人會講嗎?
弟子:第一,蘊魔──五蘊魔;第二,死魔;第三,煩惱魔;第四,天魔。
上人:可以往深了講一講嗎?
弟子:第一,五蘊魔。五蘊是色、受、想、行、識;我們的身體是色,感情是受,思想是想,知覺是識,行為是行。第二,死魔。每一個人都會死,生之後,有老、病、死;究竟是死,所以死是第二個魔。第三,煩惱魔。煩惱,就是所有壞的習氣毛病;就是脾氣、嫉妒心、懶惰心、好吃、好睡覺、好財、好色。第四,天魔。在天上有很多魔,他們令人忘了修行,只歡喜享受天的福報,最後做了魔的魔民、魔女。
上人:講得不錯,很好!那你再講講英文。
※※※
前幾天,有一個皈依幾年的人來。那麼皈依六、七年,但是來只是來一、兩次,總也不到這個道場來。有了麻煩了,啊!來找這個師父來了!不單來找師父,而且還行賄賂──「賄賂」懂嗎?因為總也不來,來了給了幾十塊錢,好像這個師父就認識錢;不單師父認識錢,師父的徒弟也只認識錢,所以又給了徒弟二十塊錢。為什麼呢?因為說有人生cancer(癌症)了,聽說這個師父可以給人做奴隸,把這個癌症沒有了,那麼就來找師父。你們想一想,這樣的事情是應該管、不應該管?應該受這個賄賂,不受這個賄賂?
弟子:…他還帶來一個信,他謝謝師父。
上人:怎麼樣謝謝?
弟子:…他謝謝師父,謝謝果瞻…
上人:我不願意管這麼個閒事,謝什麼?給他拿回去,不要它!我不要這個信。我這個師父雖然窮,還不至於那麼卑鄙,還不至於那麼沒有價值!

前幾天我對你們講香港有一個人,他叫陳果飛,現在真飛了!怎麼飛的呢?他去年也生cancer;生cancer也不知道是聽誰說的,就打電話來找師父了。打完電話,不知道為什麼這個cancer就沒有了。好了!在當時,他在電話上叫我幫他發願,無論發什麼願,他都接受。那麼他病好了,我去年又到香港,他也不聞、也不問,也不問師父:「你當時替我發的什麼願啊?」他像沒有這麼回事了,他以為這個病好了,就…好了瘡疤就忘了痛囉!過橋就拉板,就可以囉!那麼這也不要緊,沒有關係!等以後又飛到台灣去,以後就又回香港;回香港,他們有三個人,一個陳果飛,一個陳果知,一個是鄧果英。那麼三個就給我們三步一拜這個小聖人買了一張個飛機票,說是:「這個飛機票,我們送給你的!」這也好了!回去香港,到了佛教講堂,叫所有的居士給拿錢;說:「我們給這個法師買一張飛機票。」要大家出錢。那麼究竟大家出了多少錢,也沒有人知道。因為這個呢,這個cancer病又發作了;又發作了,又打電話來給我。我說:「我管閒事只管一次,我不能管那麼多次!你們在台灣說是給小聖人買了一張飛機票,你們三個人出的;為什麼到香港,叫大家給拿錢?」他說:「那我錯了!」我說:「你錯了!你這個病就是這麼樣來的。我現在沒有法子幫助你!」那麼在說完了這個話,大約兩個禮拜,這個人死了,飛了!飛了,還剩一些個錢,這個錢不知道飛不飛?

※※※
上人:你是不是給他們講lecture,是幹什麼?
果璲:師父,我懺悔。
上人:你懺悔是懺悔自己,為什麼要說人家出家怎麼怎麼樣呢?
果璲:我說他們應該恭敬……
上人:那是他們的事情,你就說你自己的事情好了,你管他們幹什麼?你是一個沙彌尼,你有什麼資格來給他們講lecture?
果璲:對不起!
上人:你翻譯出來我聽聽,她是不是給你們講lecture?
弟子:是。
果璲:我只是願意他們知道,我……
上人:你知道不知道呢?
果璲:知道什麼?
上人:我不知道你說的什麼?大約你是喝酒喝得太多了,所以跑這兒來說醉話!翻譯出來我聽聽,說什麼?
弟子:完全翻?
上人:當然了。
弟子:Okay.
弟子:師父,我們忘記了!
上人:憑記憶力講一講,記得她說什麼就講什麼!是前邊的丟掉,是後邊丟掉?
弟子:前邊一段。
上人:我聽她好像講lecture,但是我聽不懂,不是完全懂。沒有機會講lecture,就藉著這個機會來給他們講個lecture;那你應該學果童,天天我有機會講的時候,你可以講嘛!
翻譯者:珍法師先說,她要大家聽她以前所做的,所以以後大家不會再犯這個錯誤。她所做的…
上人:她所做的功德?
翻譯者:多半是沙彌尼應該做的。比方說今天她要吃有營養的東西,所以百分之二十五的豆腐她都吃掉了,不讓別人吃。有一本林語堂的字典,她是從圖書館拿出來的,她知道不對,就是明知故犯,她很對不起大家。有一次,這個事情我不太明白,就是錄音機這個事情,在汽車的時候,錄音機好像……
上人:她和錄音機一起掉出來了,掉到車外邊去。
翻譯者:她那時候很幸運沒有……
上人:沒有摔死。
翻譯者:她所做的這些,就是因為少年的時候,什麼都好,要什麼就有什麼。她母親帶她到最好的音樂訓練班,她就用一臉好像不理他人(指群眾)在一起這個態度──好像反對社會主義那個態度。可是她是在在處處都隨心滿願,這是她的性格,她到處最要緊的,就是做她自己歡喜做的,態度很貢高我慢。出家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有一點特別;因為他人要等一年、兩年多,才可以出家,那麼她才等兩個月就可以出家。她覺得出家的事情就是很羅曼帝克這個樣子,不必受什麼考驗,不必改變自己的態度,不必改變習氣毛病;所以她在華盛頓街那個地方,和女界其他人,好像打仗起來。她那時候不願意承認就是她自己做的事,為著她的目的;現在她坦白那時候她心目中要做的,就是障礙其他人修行,這是不對的。她做學生的時候因為記憶力好,考試不必準備,她不必很用功地學習,可以學別的事情,那是在學校的時候;出家以後,那個態度是一樣的,還沒有改變。還有很多很多……。

師父在大眾前邊罵她,那時候她不能一心坦白,直心就是道場。那個時候她好像一個律師那樣,很仔細地想一想應該說什麼答覆師父。珍法師現在要告訴大家,師父真地有他心通,很圓滿具足;你所想的什麼事情他都知道,知道得很清楚。她也有一個邪知邪見,就是對結雙珈趺坐那個法門,師父說這個很要緊;她就覺得如果學這個打坐的法門,其他的就不必修,什麼經都不必讀、不必學,現在知道這是不對的事。比方果向知道師父的他心通,因為師父知道果向從垃圾桶裡偷東西吃,令他很驚訝!她說那時候在大眾前,師父表示他知道我在想什麼,因為他知道我寫了兩封信的事情。師父有他心通,所以雖然語言不通,不管對方說的是什麼話,他都能明白。然後珍法師說了五分鐘語音學的事情。所以你們準備出家的人要管自己,不要想自己可以隨便做;因為你欺騙自己,就是給師父很多的麻煩。因為師父有無量無邊的慈悲心,所以我們今世才能接近他;如果師父沒有無量無邊的慈悲心,那麼我們可能都還在地獄,或是做畜生、螞蟻。她那個時候的妄想,就是打坐是最主要的法門;因為她有反對社會主義這個染污的思想,所以沒有覺得什麼是最要緊的。什麼是最要緊的?戒律是最要緊的!持戒,以前她覺得這個不要緊,現在明白知道這個很要緊。

她剛出家時,在華盛頓街那個地方的走廊上唱歌,讓大家聽她美妙的聲音;這是因為貢高我慢的心,這是所有出家眾不應該做的!師父那段期間對她特別嚴格,因為那天晚間她對師父沒有坦白。那時她有一個想法,對每一位女界的出家眾,她想要很仔細地說出她們的每一個過錯;這就像是看大家的垃圾衣服──不乾淨的衣服──一樣,這根本是不對的,不好的!因為她只想做自己的,不要管他人,摩訶薩不管他;這也是不對的,這是障礙大家,這是破和合僧。因為大家都是性格比較剛強的人,所以大家應該要守規矩,不要犯規矩!

譬如她不對的地方,就是那時看上虛下雲老和尚的傳記,知道老和尚在因地修行時就是吃松葉;她就決定要大家都吃生菜,這也是一個妄想。那時她看出家做沙彌尼是很容易的,但是她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就不是那麼圓滿;所以她寫了一封信給隱法師,說我不承認你比我高,你在這裡修道,和我在學校讀書、修行差不多一樣嚴格,一樣苦。現在覺得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現在她知道學生的生活是根本不能和出家人清苦的生活比的。不要以為出家後,以前的習氣毛病都會突然沒有了,不要有這個妄想!兩個星期前,××居士在佛菩薩和大眾前,仔細懺悔他以往的過錯,他很勇敢地坦白這些事,令她和大眾都很感動;這是應有的態度,也是師父主要的教訓之一,承認自己以前所做的壞事、罪業。

你們大概會想師父說她給具法師、由法師寫信,這是不對的;其實她是給隱法師和××居士寫信。這就是開玩笑,為什麼師父要和她開這個玩笑?這也不是開玩笑,而是一種大悲心,是教化人的一種方法。

上人:假如我若說她是給居士和恆隱寫信,那我這他心通不是更清楚了嗎?所以這個不能亂說,馬馬虎虎地叫她想:「喔!師父都是不知道,都是不行;要不然他怎麼說錯了,怎麼沒有說對呢?」

翻譯者:師父的目的就是要令你在大眾前坦白,完全說出心裡有什麼思想。
上人:說出名字,她就打戰顫了。
翻譯者:所以她就是要令大家知道,師父所說的每一句話,你們都要很小心地聽。
上人:不要被師父欺騙了,要很小心嘛!
翻譯者:師父在和你開玩笑時,他也同時在教化你的;他所說的都是要緊的,他不說閒話。她希望大家永遠都不退出家的心,這樣的發心是很妙的事。
※※※

上人:時間也完了,you coming give lecture, don‘t go crying.(你來說法,不要哭!)

果童:這是師父的故事。有一次,師父和常仁大師為了蓋廟出去化緣,有一個人帶著生病的孩子跪在門口,請求救命。常仁大師對師父說:「你可以醫治這個小孩。」師父就對這個人說,你如果讓這個小孩出家,他病就會好了。他的父親答應,所以之後這個小孩病就好了。後來師父又去他家幾次,說:「何不讓他和我去出家?」這小孩的父親說:「哦!很快就會讓他去。」這個小孩很特別,他可以透過牆看到東西。幾個月後他看到師父經過他家,他就告訴父親說:「師父經過我們家,可是沒有來看我們。」他父親說沒關係,這小孩說:「何不我現在去出家?」但是他父親說:「不可以,再等一等!」然後,師父又走過他家,他父親還是說再等一等。後來這個小孩又生病了,而且比以前更嚴重;小孩的父親就到廟上要求師父救他的孩子,可是卻沒遇見師父。父親回家後,這個小孩告訴父親說他也去到廟上,並詳細地說出他所看到的一切,父親才相信這個小孩的話。第二天小孩告訴父親說,師父又經過他們家了;但是父親說:「我們改天再去!」小孩就告訴父親說來不及了。當天晚上,這個小孩請父親看他的跏趺座是不是正確後,就往生了。師父要這個小孩出家的原因,是這個小孩前世發願要生生世世出家修行。

上人:你們是不是怕死才出家?你們要出家的人,是不是因為怕死?人哪!早晚都要死的,不過人人都怕死。這個怕死,就要找一個不死的方法。那麼出家呢,就是了生死,要脫出這六道輪迴,所以才要出家修道。那麼果璲方才給你們講這個lecture(演講),也是不錯的。她懺悔沒有哭,她笑著懺悔的;這主要還是給你們講lecture,因為她做沙彌尼,沒有什麼機會講lecture。我叫你們大家出來講,她那時候也不敢報名;那麼看著果童每天晚間講得很高興的,所以她就也要試一試。那麼今天晚間找這麼一個機會,給你們大家講一個lecture;這是也有道理,講得很不錯的!不過在不錯之中,更要往好了做,那就更不錯了!

我要問一問,昨天晚間我講有妒忌心的這個人。凡是有妒忌心的人,都好像就用那個屎啊、尿啊,來沐浴一樣;你沐浴應該用清淨的水來沐浴,你不應該用那個屎啊、尿啊,來沐浴。我今天晚間再問一問,你們這個有妒忌心的人,是不是願意乾淨一點?那麼願意乾淨一點,有一個最好的方法,就要把這個妒忌心、障礙心、貢高我慢的心,這種種貢高我慢的心,都要停止了它!若要把這個須彌山打倒了它,你還可以恢復清淨;如果你要繼續你的妒忌障礙心,不單不護持道場,而且還想辦法,要破壞道場,妒忌其他的人,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若有這樣的人,你如果不能改,那麼一定就要受果報的。

我再告訴你們,天人──天上的人,他不聽我佛的教導,他要墮落到做阿修羅;阿修羅不聽教導,他會墮落到人間來做人,連天福也沒有了。那麼人要是不聽教化──你皈依三寶,就要依教奉行;你不依教奉行,做人你不依教奉行,就會墮落做畜生。做畜生再不依教奉行,就會墮落做餓鬼;做餓鬼,你餓鬼、鬼神,一切鬼神若不聽教化,就會墮地獄的;你墮地獄的人,如果不聽教化,在那個地獄就不會出來的。所以無論在六道輪迴裡邊哪一道的眾生,都應該依教奉行,都應該皈依三寶;就是要恭敬三寶、供養三寶,不要再給三寶來添麻煩。這是最要緊的!

無論哪一個要是有妒忌障礙的心,有貢高我慢的心,這都是有一股臭氣了;這股臭氣,人人都討厭的,沒有一個人不討厭這個臭的。所以你若想成就道業,一定要恢復清淨;沒有妒忌心,沒有障礙心,沒有貢高我慢心,這才可以的。所以無論你是哪一個,你對這個道理若不清楚,那一定會墮落的;若墮落呢?我又老實告訴你,我絕對也不管這一類的眾生!我雖然說是皈依我的人都要成佛,但是要相信的;不相信的,就不是我的皈依弟子。那麼你盡違背師父的教訓,師父叫你往東走,你一定要往西走;叫你向南去,你一定要向北去。這樣子,我不承認這樣的人是我的皈依弟子!
※※※

(編按:果童講十二頭陀行:一,糞掃衣;二,但三衣;三,常乞食;四,次第乞食;五,節量食;六,過午不飲漿;七,日中一食;八,住阿蘭若處;九,樹下住;十,露天住;十一,塚間住;十二,脅不著席。但是他很迷惑迦葉尊者怎麼能同時在森林,又在沙漠住?)

上人:你怎麼可以在紐約和三藩市同時住?
果童:我先在紐約住,然後在三藩市住。
上人:十二頭陀行也是這樣子,你可以先在樹下住,以後又再露營;露營以後,又在那個塚間住。你願意先做哪一樣,後做哪一樣,這是隨自己的意思嘛!那麼也和在紐約住、在三藩市住是一樣的。你還迷不迷?
果童:懂了。

弟子:師父曾經說過有鬼神住在樹裡,那為什麼要住在樹下?

上人:為什麼人要住在樹下?這個樹是鬼神村;那麼人到那個地方去,也就因為它那個地方寂靜。雖然是鬼神住的地方,但是你沒有看見他,他也沒有給你麻煩;你在那兒住,覺得很靜的,這是一個道理。還有,這修道要什麼也不怕;知道有鬼神,才要和他碰一碰,看看他鬼神是什麼樣子?所以在那兒去和鬼神來做鄰居,這是一個意思。又者,這個樹底下,他因為有樹遮著,那麼又可以避一點雨,又可以避一點風。這是在這個樹下坐的意思,也就是在那兒容易入定,容易清靜。但是說這個頭陀行,是給男人說的,不是給女人說的;女人不要打這個妄想,說我也行行頭陀行。那沒有保障,沒有人保護著你;妳在那兒只能破戒,遇到那不守規矩的人,只可以多麻煩。這是不可以的,女界是不可以的!

那麼果童又問:「為什麼在墳那個地方住?」墳那個地方,因為就死人在那個地方,你可作這個白骨觀,修不淨觀。在墳墓之中,一看這個人死的那個屍首都壞了,生膿了,有膿、又有蟲子在身上,那個蟲子把這個血肉都給喝了,喝了,然後這個皮也都壞了,就剩這個白骨。這個人在活著的時候,說這個是一個很美的女人,那個是很美的男人;等到死了,都變成白骨了。修這個,這叫不淨觀;看了這個人死了之後,膨脹啊、膿爛啊、白骨啊,以後變成泥土啊,這種種的都是不乾淨的。在那個地方住,就要修這種不淨觀,是為了修不淨觀。好不那麼愛惜這個臭皮囊,不那麼把自己這個身體看得那麼重、那麼寶貝;覺得餓一點也不行,渴一點也不行,冷一點也不行,熱一點也不行。就把這個身體看得它是空了、假了、不實在的。是這樣子的!

這個住在樹下,不可以超過三天;要是過了三天,就是犯戒。為什麼呢?就因為你坐到那個地方,過了三天就會有人知道;有人知道你在那兒坐著,這就近於一種攀緣了。攀緣,就是貪圖人的供養,所以不要叫人知道自己是個修行人,所以在樹下坐了三天之後,就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不像現在這個修道的人坐那兒等緣法,我坐這個地方打坐,裝模作樣的,貪求人來供養。這個真正修道的人,就怕有人供養;一有人供養,就會打妄想了。你若沒有人供養,越窮越好;所以叫貧道、貧道,不可以說富道、富道。

所以這個修行,就是不應該叫任何人知道;真正修行人,所謂「真人不露相」,不叫人知道自己是一個真修道的人,或者證了什麼果的人,或者有了什麼神通,這都不要叫人知道。你叫人知道,喔!那個麻煩就多了!所以真正修道的人,也不求緣法,也不希望任何人了解和知道;不要令這個世間人真正地認識,這是真正修道的人本色。所以在這個樹下不住超過三天,這是行頭陀行的人要知道的;就是要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癡心,貪、瞋、癡、慢、疑,都要沒有。你希望人知道自己是個修行人,這叫賣修行呢!到各處去賣修行,說:「你們知道我嗎?我是個老修行啊!」「你知道我嗎?我就是那個三步一拜的。」「你知道我嗎?我就是五個禮拜沒有吃東西那個。」「你知道我嗎?我有很多外國的徒弟啊!你認識嗎?喔!那個墓中僧就是我啊!你懂嗎?」這都是賣修行的。

不錯!修道就是寶──這個佛、法、僧三寶;但是這個寶不能賣的,這個寶要自己保留著,自己keep,不要那麼便宜就賣給人了。你叫人知道你是寶,你若沒有一點功夫的話,就會丟了。今天再講幾句經文。
※※※

又放光明名寂靜 此光能覺亂意者
令其遠離貪恚癡 心不動搖而正定
捨離一切惡知識 無義談說雜染行
讚歎禪定阿蘭若 是故得成此光明

今天真是很妙的,講這個阿蘭若,就是講十二頭陀行;十二頭陀行,也就是講這個禪定、寂靜。

「◎又放光明名寂靜」:又放一種光明,名字叫寂靜;這個寂靜也就是禪定,就是修坐禪三昧。「◎此光能覺亂意者」:禪定就能對治這個散亂;沒有定力的人就要修定力,修定力就沒有散亂了。沒有亂意,亂意,也就是散亂。這個心散亂的,心裡很煩的,想往那兒一坐;他這個心就好像個猴子似的,又好像個免子似的;他蹦來蹦去、跳上跳下的,也不老實。那麼「◎令其遠離貪恚癡」:令這個人遠離一切貪心、瞋恚、愚癡。貪,就是貪淫欲;恚,就是瞋恚,發脾氣;癡,就是愚癡,就是無明。「◎心不動搖而正定」:這心裡沒有一切散亂了,它就有寂靜──不動搖就是定了──而得到正定了。

「◎捨離一切惡知識」:那麼你若有定力,你就認識什麼是善知識,什麼是惡知識。善知識,他是沒有一切執著,沒有一切貪心,不自私的,沒有妒忌,沒有障礙的,沒有貢高我慢的,這是善知識。一切惡知識,惡知識是什麼呢?就是自私、自利、妒忌、障礙、貢高、我慢;這一切一切都是自私自利,為自己做著想,這就叫惡知識。「◎無義談說雜染行」:沒有意義的這種說話,沒有意義這種的道理、這種染污法,都要捨離它。雜染行,就是染污的這種行為,就是不乾淨、不清淨的行為,都要捨離它。

「◎讚歎禪定阿蘭若」:讚歎這個寂靜法,讚歎思惟修這種法,讚歎寂靜處。阿蘭若是梵語,此云叫寂靜處;就是坐禪那個清淨的地方。「◎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才得到成就這種的光明,這種寂靜三昧的光明。
※※※

上人:有什麼問題嗎?
弟子:為什麼我們美國的出家人大多是男眾,女眾只有五個?
上人:就因為妳嫉妒心太重,把女人都嫉妒跑了嘛!這還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妳女人盡妒忌女人,把女人都忌妒跑了;來一個就弄跑了,來一個就弄跑了,就是這個意思嘛!人家男人不妒忌人,越多越好!好像妳那麼貢高我慢,妳自己都知道誰都看不起;那誰能在這兒住呢?誰能再會出家呢?一看妳們那兒:「喔!原來如此!」不過現在妳們把果玲騙得──她受妳們騙,在這兒想出家嘛;不知道什麼時候,她又要去找男朋友去了。

在西方這兒出家,無論哪一個,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願意還俗,我是也一樣歡迎的。隨時願意出家都可以,隨時願意還俗都可以的,Everything’s OK! No problem!(一切都可以,沒有問題)在中國,喔!這一還俗的人哪,那就不要理他了;所以我不鼓勵人還俗,但是也不拒絕人還俗。
※※※

又放光明名慧嚴 此光覺悟愚迷者
令其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若能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則得日燈三昧法 智慧光明成佛果
國財及己皆能捨 為菩提故求正法
聞已專勤為眾說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嚴」:又放一種光明,這佛菩薩為了教化眾生,又放出一種光明,叫慧嚴三昧光明,就是用這個智慧來莊嚴。「◎此光覺悟愚迷者」:那麼這種光明能覺悟這一切愚迷的眾生;愚迷眾生得到這種的光明,就會生智慧了。「◎令其證諦解緣起」:令這一切的眾生都明白四諦法,並且也證得這個四諦真正的道理;由這個四諦而證果,又明白這一切的緣起性空。也就是明白十二因緣的生起,十二因緣這個道理,他明白了。「◎諸根智慧悉通達」:他能以六根互用,六根的智慧互相通達無礙。六根互用,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要證得這種果,才能得到六根互用的這種境界。

「◎若能證諦解緣起」:你若能證得這個羅漢的果位,明白四諦法,又明白十二因緣生起的法;「◎諸根智慧悉通達」:你又能以六根互用,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則得日燈三昧法」:你就能得到這個智慧光明,猶如太陽、猶如燈這種三昧的法門,來普照一切眾生。「◎智慧光明成佛果」:你有這種的智慧,能放這種的光明,那麼不久將來就會成就佛的果位。

「◎國財及己皆能捨」:在你沒成佛之前,修菩薩道,你自己的國家,甚至於這所有一切的財產,和自己這個身命,身心性命,都能以捨,都能以做布施,捨給一切眾生。「◎為菩提故求正法」:為什麼能拾捨國城、妻子和自己的身心性命呢?就因為要求這個菩提法,為求這個菩提覺道一切的正法,而發這種的心。「◎聞已專勤為眾說」:那麼自己聞到佛菩薩所說的四諦法、十二因緣法,和六度萬行這種種的法門之後,那麼專勤,就是就專心致志來為眾生說法。這個專,就是專一;就是對於弘揚佛法這個事情要專一。無論什麼地方,隨時隨地都要為眾生說法,為眾生來演說這個妙法。「◎是故得成此光明」:你若能這樣子為眾生來說佛法,你就能成就這種的智慧光明,來莊嚴你自己的法身。

又放光明名佛慧 此光覺悟諸含識
令見無量無邊佛 各各坐寶蓮華上
讚佛威德及解脫 說佛自在無有量
顯示佛力及神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佛慧」:佛菩薩又放了一種光明,這種光明叫佛慧三昧光明,有佛的智慧。「◎此光覺悟諸含識」:這種光能令一切眾生(這含識,也就是眾生)都覺悟了。「◎令見無量無邊佛」:令一切眾生在這種的光明照耀之下,得見著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佛菩薩,「◎各各坐寶蓮華上」:所有的佛都結跏趺坐,坐在大寶蓮華的上邊。「◎讚佛威德及解脫」:在光裡頭現佛,佛坐到寶蓮華上;又讚歎一切諸佛的威德,和解脫道這種微妙。「◎說佛自在無有量」:廣說一切諸佛這個自在神力,和解脫的這種無上的道,都無量無邊那麼多。「◎顯示佛力及神通」:在這種光裡邊,又顯示佛的種種方便的力量,和種種的神通、妙用。「◎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才能成就這種的佛慧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無畏 此光照觸恐怖者
非人所持諸毒害 一切皆令疾除滅
能於眾生施無畏 遇有惱害皆勸止
拯濟厄難孤窮者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無畏」:又放一種光明,這種光明叫無畏三昧光明,能除一切眾生一切的恐怖。「◎此光照觸恐怖者」:這種光明照觸眾生的恐懼心的眾生,眾生要是恐懼,它能除去一切的恐懼。「◎非人所持諸毒害」:這種惡人──他沒有什麼人性的這個種惡人、他專門害人的這一類人,所持,他們所拿的這一切害人的毒藥啊,或者種種殺人的利器啊,來害人。「◎一切皆令疾除滅」:那麼這種種害人的毒藥,和一切的武器,都令它很快就沒有了,很快都消滅了。「◎能於眾生施無畏」:能在眾生裡邊廣施無畏於一切眾生。「◎遇有惱害皆勸止」:遇著有想擾亂眾生的這個人,就勸他令他停止,不要傷害一切眾生,所以皆勸止。「◎拯濟厄難孤窮者」:那麼救濟一切困苦艱難的、孤苦伶仃的、貧窮的,這一類的人。「◎以是得成此光明」:因為常常以無畏施於眾生,所以就得到這個無畏三昧的光明。

※※※
觀音七就快打完了,但是我覺得參加這個觀音七的人哪,有的是很誠心的,有的就不誠心;就是隨喜功德,自己沒有真正發心來誠心誠意地打這個觀音七,只是隨著旁人去做去。那麼為什麼說不誠心呢?這念觀音菩薩的時候,若坐那兒念,應該把眼睛閉上它,不要東張西望的;不要聽見有一個什麼動靜、有什麼聲音,就隨著這個聲音就去看,或者就聽。真正打觀音七的人,「雨也打不透,風也吹不漏;雨也不能漏,風也吹不透。」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念茲在茲,一心用功,不管旁的閒事。不能聽見樓上有一個聲音,這個心就跑到樓上去了;外邊有一個聲音,又跑到外邊去了,隨這個境界轉。

這個念觀音菩薩,要念得像那個流水一樣,川流不息的;這個念,也就是三昧,念觀音的三昧。我們坐那兒的時候,不要管閒事;走著念的時候,也不要管閒事。不要眼睛東張西望,南看看、北看看。那麼眼睛看什麼地方呢?只是看我前邊這個人的腳底下。我前邊這個人腳底下為什麼要看呢?如果不看呢,我走路很容易就走到前邊這個人身上。這是走路的時候念觀音菩薩,不要東張西望的。坐那兒也不要東張西望的,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把觀音菩薩放到自己那個心上邊,不要忘了他!

拜佛的時候,也不要聽見旁人有什麼動靜,我就把頭轉過來看看旁人,或者往這邊看看其他的人;這個都是不恭敬佛!你拜佛就要專心致志,要想這佛就是在我面前──我給佛叩頭,佛就現在我面前。不要東張西望的,不要盡管閒事;修道的人是要時時刻刻都觀心,管自己,不管其他的人;就是旁處有什麼動靜,也不要去管。因為這有人管事的,有人來護持這個道場;你不需要那麼樣散,—拜佛,聽見旁人有個什麼聲音,就抬起頭看了。我看很多人都是這樣子,所以你不得念佛三昧、不得到好處,就因為這樣子!你要是專心──拜佛也專心,念佛也專心,一切一切都是專一其心;你一定能得到觀音菩菩薩放光加被你。你沒得到,就因為你不專一!

所以今天這個觀音七已經快圓滿了,我告訴你們,最後這一個時間要特別努力,不要把它馬馬虎虎就過去了!說:「你在金山寺打觀音七來著?」「是啊!」「你得到什麼好處沒有?」「沒有啊!」這是太給金山寺倒架子了,所以各位要特別注意!無論哪一個,你就是安安來參加這個觀音七,也要特別念觀音菩薩。我聽今天晚間這果方也念觀音菩薩來著;但是你不要東看看、西看看,不要盡看人,要自己看看自己,要迴光返照!

在晚間大迴向的時候,每一個人更應該拿出你的至誠懇切心。我們應該自己生大慚愧:「為什麼我就見不著觀音菩薩放光來照我呢?甘露來給我灌頂呢?」要時時刻刻都誠心誠意的,在晚間大迴向的時候,這個很重要的。你們哪一個人都應該特別拿出你們的真心來,在這個時候,不要馬馬虎虎的。這一天的功夫,就在晚間迴向,這是很要緊的。你們因為不知道,還那麼隨隨便便,所以也沒有得到什麼益處。那麼時間是很快的,在最後,我們一定要得到最後的勝利,在就要圓滿的這幾天,要得到這個念觀音菩薩的三昧。我們這裡邊雖然說有不誠心的,但是也有有誠心的,有的在這個觀音七得到很大的利益。但是你若問是誰嗎?反正不是你,你不需要知道!因為你若知道,我也知道,他也知道了,人就生大妒忌心了;那麼我知道,我就不叫你知道。
※※※

又放光明名安隱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諸苦痛 悉得正定三昧樂
施以良藥救眾患 妙寶延命香塗體
酥油乳蜜充飲食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隱」:又放出一種光明叫安隱三昧,非常地平安。「◎此光能照疾病者」:這種光能以把一切眾生的病都給消除了,消除一切眾生的疾病。「◎令除一切諸苦痛」:令一切眾生都遠離一切的痛苦、遠離一切的疾病,「◎悉得正定三昧樂」:都得到正定、正受這種三昧的快樂。

「◎施以良藥救眾患」:施,就是布施。布施種種的良藥,救種種的病患的、種種的疾苦。有一切的病患,那麼用一切的藥來治。這所謂良藥,若對這個病,就是良藥;不對這個病呢,就是毒藥。所以這個吃藥一定要對症下藥!這個病好了,這個藥就是良藥;病要是不好,這就是毒藥。那麼眾生的病,多數是貪、瞋、癡、慢、疑,能以用六度、四諦、十二因緣,這種種的妙法,來治這種種的病患。「◎妙寶延命香塗體」:妙寶,也就是這個藥對症了,把這個病好了;這就是一種妙寶延命,令這個生命延長了。香塗體,或者用這個香油點燈,末香塗身,種種的香花飲食來供養佛。「◎酥油乳蜜充飲食」:酥油,或者用這個酥油來點燈,或者做這個飲食。乳,就是奶類的;酪,生酥、熟酥、醍醐,這等等的;蜜,就是蜜糖。這也是用種種的妙法,來對治眾生的疾病,給眾生做甘露的好味道飲食,充飲食,充做眾生的飲食。「◎以是得成此光明」:以這種的修行的法門,才得到這種安隱的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歿者
令隨憶念見如來 命終得生其淨國
見有臨終勸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見佛」:十方諸佛菩薩又放一種光明三昧,這個光明三昧的名字就叫見佛光明三昧;在這光中,能見到十方一切諸佛。「◎此光覺悟將歿者」:這種光明是為了照這個將要臨命終的人。將歿者,就是將欲臨命終的人。臨命終的人得到佛這種光明照耀,他就會發菩提心,求生極樂世界。「◎令隨憶念見如來」:見到這種光明,令這種將要死的人,他就可以想念見佛了!憶念,就是想起來,想起來念佛和見佛。「◎命終得生其淨國」:將要命終的這個人,他就能生到淨土,生到極樂世界這個淨土。

「◎見有臨終勸念佛」:見有臨終的人,就應該勸他來念佛。這個念佛,我們人平時念,就是為著臨終的時候準備;臨命終的時候若能記得念,那是最好了。那麼為什麼我們不等到臨終的時候再念佛,在生前就要念呢?就因為你平時若不念,恐怕臨終的時候,就想不起來念了。如果你能一定有把握,說我臨命終的時候,我一定會念佛,那你平時不念都可以的。但是你沒有這個把握!因為人將要臨終,這四大分張的時候,神識都昏迷了,什麼事情也想不起來了;那個業障障著你,想不起來念佛了。所以就要平時天天念佛!天天念佛,等到臨命終的時候,你再能念佛,就會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最要緊,就是臨終這一念!所以人臨命終的時候,自己不能念佛,也請其他人來幫助念,幫助念佛,這都會增加菩提心。

「◎又示尊像令瞻敬」:又設立一個阿彌陀佛的尊像,這尊像,令臨命終的人來看著這個佛像。恭敬這個佛像,他也會有機會生到極樂世界去。「◎俾於佛所深歸仰」:使令這個有病的人,他也想起來阿彌陀佛了,也能願意生極樂世界去,深深地皈依而敬仰這個佛。「◎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樣子修行,你這樣子行菩薩道,所以在成佛、成菩薩的時候,也就會有這種的光明三昧,這個光明見佛三昧。

又放光明名樂法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於正法常欣樂 聽聞演說及書寫
法欲盡時能演說 令求法者意充滿
於法愛樂勤修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樂法」:十方諸佛菩薩又放一種光明,這種光明的名字叫樂法三昧光明,就是歡喜這個佛法。要是一聽見有人講經說法,他就不吃飯也覺得飽了,不穿衣服也不冷了,不睡覺也不睏了。愛樂佛法這種精神超過一切,超過世間所有的一切愛樂,這叫樂法三昧;是一聽見有人說法,就高興了。我們這兒也有一些個人也都不錯的,有這個樂法三昧。我常常看見有的人有病,也不休息,來聽法;有的人有很重要的事情,他也不去辦去,也來聽法;有的人有人請他去吃飯,他也不去吃去,也來聽法;有人請他去喝酒,他也不去喝去,歡喜來聽法;有的人有人請他去跳舞,他也不去跳舞,歡喜來聽法;有的人有人請他去看電影,或者看戲,他也不去看電影、不去看戲,來聽法。這都是在佛教裡頭很可造就的人!有的人病得很厲害,甚至於也不能吃飯了,他還來聽法;那麼聽聽法,這個病也就好了。好像我在香港有一個人呢,他根本就聽不見,是個聾子;但是我講經,他一定要來聽;那麼聽聽呢,這個聾子也能聽見了,這個是聽法的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此光能覺一切眾」:這個樂法三昧光明,令一切眾生聞到這種的光,見到這種的光,都成就樂法三昧這種的功德。「◎令於正法常欣樂」:這種光令一切眾生都歡喜正法。只要有人說法,他就怎麼樣子困難,離著幾十哩、幾十個mile,他也來聽法。「◎聽聞演說及書寫」:他聽這個佛法,他就會記得;記得就會演說,又會來書寫,用筆把它寫出來。

「◎法欲盡時能演說」:等到那個末法時代,他能以他所聽聞的這個佛法,來給眾生演說,教化眾生。「◎令求法者意充滿」:使令一切想要聞法修行的這一切的人都很滿意的,都得到法喜充滿的這種思想。「◎於法愛樂勤修行」:就是愛惜這個法,把愛旁的、其他的,愛財、愛色這種的心,都改過來;要愛這個佛法,愛樂佛法。勤修行,要時時刻刻都修行佛法。這修行,必須要時時刻刻刻地修行。你不能今天修行,明天就不修行了,後天又修行;修行一天休息十天,修行一天休息十天,這麼樣是不行的!必須要天天來修行的,不能停止的;那個休息,就是停止了。那麼不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天用太陽來曬一曬它,那麼十天都把它搞到那個太陽曬不著的地方,叫它冷著,那是曬不乾的。「◎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樣子,能願意聽法、願意說法、願意依法行持,所以才得到這種樂法三昧的光明。

※※※
上人:有什麼問題沒有?
果璲:師父,在蘇聯有人被實驗過,他們得到這個境界,瞎子用手指摸一摸,可以分辨出顏色,紅的、白的、黑的,他們可以分辨出來。這個境界是不是因為他們宿生修過道?或者會不會他們不修道而得到昨天晚間師父講的六根互用的境界?
上人:你可以把眼睛不要了它,也去學一學那個,那就明白了嘛!要不然的時候,你現在問,問了你也不知道;你只知道這個理論沒有用的,你要知道那個實際行動,那才可以的。或者他是開五眼了,那麼他能辨別出來這個顏色,這是沒有一定的。他這並不是什麼六根互用,如果是六根互用,他這個眼睛能不能吃飯呢?耳朵能不能說話呢?
果璲:不能。我只是想,他把兩個根可以互相用,不是把全部互相無礙。
上人:那幾個根幹什麼?
果璲:就是把皮膚當著眼睛用,這是科學家可以證明的,其他的都不知道。
上人:這並不是皮膚,它是有那麼一種的靈感;他雖然沒有眼睛了,他也有那麼一種的靈感。這談不到什麼六根互用,這不是六根互用;六根互用要是就這麼小小的境界,那沒有用的!
果璲:靈感?
上人:feeling!(靈感)Do you know it?(現在懂了嗎?)
果璲:謝謝。
上人:Okay!這個腦筋大約總也不休息!

上人(對小果芳說):Tonight your father translation, you don’t can make noise, you make too much noise, is no good. Understand?(今晚你的父親要當翻譯,所以你不可以吵,太吵了,就不好。懂嗎?)
※※※

又放光明名妙音 此光開悟諸菩薩
能令三界所有聲 聞者皆是如來音
以大音聲稱讚佛 及施鈴鐸諸音樂
普使世間聞佛音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妙音」:十方諸佛和一切的菩薩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個大光明的名字,就叫妙音三昧光明。這個音聲是不可思議,所有世間一切的音聲,都變成佛的音聲。蘇東坡有這麼兩句話,他說得也是這個意思,他說:「山色無非廣長舌,溪聲盡是清淨音。」「山色無非廣長舌」,說山上這一切的色,這都是佛的廣長舌相。「溪聲盡是清淨音」,溪聲就是流水這個聲音,都是如來清淨的妙音。「◎此光開悟諸菩薩」:這種妙音它能開悟諸菩薩,所以說所有一切初發心的菩薩,聞見這種光明,看見這種的光明,他就都能增長他的菩提心,得無礙的辯才。「◎能令三界所有聲」:這種光明能使令三界所有的一切聲音,「◎聞者皆是如來音」:所有的眾生見到這種光明,然後聞見這個聲音,都是如來的妙音,不可思議的這種微妙的音聲。

「◎以大音聲稱讚佛」:這是佛菩薩在因地修行六度萬行的時候,常常以最大的這個音聲來稱讚十方諸佛,來讚佛、讚法、讚僧。「◎及施鈴鐸諸音樂」:和施鈴,就在佛前搖這個鈴,作種種的音樂來讚歎三寶──讚佛、讚法、讚僧。我們念《彌陀經》,不是搖這個鈴嗎?鐸,那個鈴也就是鐸,鐸也就是那個鈴。諸音樂,作出種種的音樂來讚歎三寶。所以我們有人說:「對著佛唱歌,這有什麼意思呢?」這不是唱歌,這就是來讚歎佛,用種種的音聲來讚歎佛。稱讚佛,所以說諸音樂,好像奏種種的音樂來讚佛、讚法、讚僧。「◎普使世間聞佛音」:普遍令世間所有的一切眾生,他們都聽見佛的音聲。因為放這種光明,這個妙音三昧令所有聲音都變成佛的聲音。「◎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因地修這種種行門的緣故,所以就得到成就這種妙音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施甘露 此光開悟一切眾
令捨一切放逸行 具足修習諸功德
說有為法非安隱 無量苦惱悉充遍
恒樂稱揚寂滅樂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施甘露」:這個佛菩薩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種光明的名字就叫施甘露三昧光明。這種光明能除人的饑渴,除人的煩惱,除眾生一切的黑暗,令眾生開智慧、精進,不懈怠。所以說「◎此光開悟一切眾」:這種佛菩薩的光明,它能令一切眾生都覺悟;覺悟一切一切都是虛妄無常的,是苦的。所以說「◎令捨一切放逸行」:放逸,就是不守規矩。令這一切眾生捨離了、離開這一切不守規矩的行為,就要守規矩。捨離一切的放逸行,就是叫人不要放逸,不要不守規矩;一定要守規矩,一定要依教奉行,你不要自己順著自己那種貪、瞋、癡去做去。「◎具足修習諸功德」:你不放逸,就會精進;精進,就會具足修習一切的諸功德。你若盡懶惰,什麼功德也不會成就的;所以要時時刻刻都常精進,不休息。對修道上,一定要爭先恐後,要向前走,不要向後轉;修了兩天半,覺得沒有什麼成就,就向後退了,這是沒有用的,這是不會有所成就的。

「◎說有為法非安隱」:說,就是演說;演說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形相的這個法。非安穩,這不是永久不壞的。好像你富貴啊、功名啊,這一切一切的都是暫時的,也都是鏡中的花、水中的月,不是真實的;你不要被這個虛妄的富貴所搖動了,應該認識這一切一切都是苦、空、無常、無我的。

「◎無量苦惱悉充遍」:這所有的有為法,都是有很多的苦的,每一個國有它的苦惱,每一個家也有它的苦惱,每一個人也有他的苦惱。小而個人,大而國家、世界,你看一看,哪一個人沒有苦惱?沒有哪一個人真正是快樂的!做總統是地位很高了,但是被人逼迫得沒有總統做了,也要哭著離開總統那個房子,哭著走出總統府。好像西貢那個阮文紹,這都是哭著下來了,你看苦不苦?無量苦惱悉充遍啊!誰都有苦的。做總統既然有苦,那麼做其餘的,小過總統的,更有苦惱了;那總統都要哭了,在總統下邊的更害怕了。今天又怕這個告貪污,明天又怕那個來找什麼毛病,這都是有很多的苦。

(上人於翻譯時補充:其餘的就是other one, other officials, like minister,like every official. He scare other one say: Oh! This Water gate you have party. Give you trouble.(其他官員,好像宰相…等,他怕其他人說:哦!這個水門你有 ,給你麻煩。)找麻煩就是give you trouble. For example Water gate,(譬如水門)這個不一定就是Water gate.好像Connelly 康乃利──,Texas省(德州)那個省長;那麼有錢,人家也告他,說他貪污人家多少多少錢。)作官有作官的苦,做生意有作生意的苦,讀書的人有讀書的苦;(上人於翻譯時補充:好像你怕考不上,這不是苦嗎?這個國家很好的,有open test, take home test(看書考試、帶回家考試)這方便很多,但是還是有苦。)種田的人有種田人的苦,做工的人有做工的人的苦,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苦,大人有大人的苦;你說哪個地方沒有苦?小孩子他若沒有苦,為什麼他要哭?他那哭,就是覺得不滿足了,覺得不隨順自己的意思了,就要發脾氣;發脾氣,就哭起來了。你看看!這小孩子也有苦,大人也有苦!究竟都是虛妄的。

「◎恒樂稱揚寂滅樂」:常常地歡喜稱揚讚歎這個寂滅法、寂滅之樂。寂滅樂,也就是禪定的樂。「◎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就成就這種施甘露三昧的光明,常常以甘露普施於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覺悟發菩提心。

有的人說:「這個《華嚴經》講菩薩放這個光明、放那個光明,放種種的三昧光明,怎麼我什麼光明都沒有看見呢?既然有這麼多光明,最低限度我都可以看一種、兩種啊!佛教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是法界的宗教;所有的宗教都包括在佛教裡頭,所有人都包括在佛的光明裡頭,所有的眾生都在佛的光明裡頭。不過你在佛的光明裡頭,你自己見不著,不覺得有佛的光明來照你;這就好像一出生的人就沒有眼睛,他也不知道什麼是個光明?什麼是個黑暗?青、黃、赤、白、黑,他分別不出來。

昨天晚間,或者今天,是什麼時候?果璲問,說是俄國有的人沒有眼睛,一摸這個東西,就知道是什麼顏色。那麼他摸這個東西知道是什麼顏色,他知不知道是什麼味道?那麼就普通的這個字──不是沒有眼睛的人所用那種書的本子──這個字是平的;他摸一摸,會不會摸出來這個字?那麼這個錶,他用手摸一摸,是不是就知道幾點鐘了?不是單單知道這個顏色,這就做為定論了;要所有的東西都能分別出來,那才算呢!

我們沒有見著佛的光明,就因為我們好像沒有眼睛的人,所知道的太少了,就是知道這個顏色,也是一知半解的,不會完全知道。並且他或者是在成長中間沒有眼睛的,如果他生來就沒有眼睛,根本他也就不知道什麼青、黃、赤!只知道那麼一點點,不是完全知道。

那麼佛教是一個法界的教,所以一切的宗教都在佛教裡頭來包括著。佛教絕對不會說某一個宗教是在佛教外邊的,都是在佛教裡邊的,沒有跑到佛教外邊去,所以它叫法界的宗教。那麼我弘揚這個法界的宗教,所以我以法界為我的範圍。誰若能跑到法界外邊去,那就是沒有在這個佛法之中;你若跑不出去法界外邊去,都是在這個佛教裡頭包容著。

※※※
上人:This is果童,果童like sit果童(果童要喜歡管兒童);他是管小孩子的,now he can go to sit.(現在你可以去管他們)他四歲的時候到這兒來,他看見什麼,可以對大家講一講。

果童:我看見師父就像佛堂裡的佛像一樣。
上人:Keep quiet. I have lecture.(安靜!我要講經了。)
※※※

又放光明名最勝 此光開悟一切眾
令於佛所普聽聞 戒定智慧增上法
常樂稱揚一切佛 勝戒勝定殊勝慧
如是為求無上道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最勝」:十方諸佛和一切菩薩,他們共同分工合作,那麼集中他們的光明在一起,所以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種大光明有一個名稱,它的名稱就叫最勝三昧光明。最勝的定,最殊勝的,和一般普通的光明不一樣。(有小孩子很吵)Don‘t make noise!(不要吵!)笑什麼,真打啊!打得她哭了才算呢!「◎此光開悟一切眾」:這種光明能開悟一切眾生,令愚癡的眾生就有智慧了,令有貪心的眾生就生出一種布施想,令有瞋心的眾生就有一種慈悲心。所以這種光明也就是來變化眾生的思想,令眾生貪而不貪,瞋而不瞋,癡而不癡,一切都是反迷歸覺,捨惡行善。這個光明就有這麼大的功用,有這個功用,有這種力量!「◎令於佛所普聽聞」:令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在佛的道場裡邊聽聞一切的佛法。「◎戒定智慧增上法」:那麼修習戒學,修習定學,修習智慧,修習戒、定、慧三無漏學,修習這種的佛法;增上法,這種的法都能增加你的善根,增加你的智慧,增加你的定力,增加你的戒力。

「◎常樂稱揚一切佛」:令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願意常常地歡喜稱揚讚歎十方一切諸佛。「◎勝戒勝定殊勝慧」:修習這個勝戒,殊勝的戒、殊勝的定、殊勝的慧。什麼叫戒?戒就是止惡防非,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什麼叫定?定就不被這一切的外物所搖動;你能以認識本有的自性,有真正的定力,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殊勝的智慧,你有殊勝的智慧,才能不被一切的顛倒所迷,才能真正用你智慧去處理一切的事情;那時候就是盡做明白事,不做糊塗事,沒有無明,也沒有煩惱,也沒有一切的習氣毛病。「◎如是為求無上道」:像這樣子,那麼為求無上菩提大道,「◎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成就這種的最勝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寶嚴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得寶藏無窮盡 以此供養諸如來
以諸種種上妙寶 奉施於佛及佛塔
亦以惠施諸貧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一段偈文是說,人若在前生有修行,你今生就會一切一切都圓滿。所謂「今生富貴是何因?前生齋僧濟貧人。今生貧賤是何因?前生不肯濟貧人。今生端正容貌好,香花點燈供佛前。」也就是我給果童講的那幾句偈頌:「今生不籠鳥,來生不坐監;今生不釣魚,來生不討飯。」有的人說了:「喔!那我現在才明白了,出家人原來前生都是釣魚的,所以他托著鉢各處去要飯去!」這不是的,比丘乞食是為了給眾生種福,並不是因為沒有飯吃他去乞食,所以這又不同的。這個我說的是討飯的,就因為他沒有飯吃,所以要和大家來要,去討飯吃。

「今生不殺生,來生就無災難;今生不偷盜,來生就無搶案;今生不邪淫,來生就不婚變。」不會離婚。「今生不妄語,來生無欺騙。」沒有人欺騙你。為什麼有人欺騙你?在前生你盡打妄語來著。「今生不飲酒,來生不狂亂。」你今生若不喝醉,盡喝醉酒,來生就不會發狂的。說:「那美國現在很多人發狂的,是不是前生都喝醉酒來著?」差不多!多數是這樣子,少數不是這樣子。所以人富貴,都是前因後果的;不過人看不清楚,一到富貴的時候,就迷了。所謂「貧窮布施難」,窮的人你叫他布施是很難的;「富貴學道難」,富貴的人你叫他修行,那是不容易的。那麼佛菩薩看見人這麼慳貪、這麼樣捨不得,所以就放出種種光明,令人明白。

「◎又放光明名寶嚴」:又放出一種光明叫寶嚴三昧光明,「◎此光能覺一切眾」:這個光明也能覺悟一切愚迷的眾生,令他覺悟。「◎令得寶藏無窮盡」:令這個眾生得到寶藏,就是在地裡開礦,一開就發財──或者開煤礦,就得個金礦;開個金礦,就得個鑽石礦──越開越多,這個寶藏無窮盡那麼多。可是無窮盡無窮盡啊,你也不要來執著無窮盡,就為這個錢財迷了。「◎以此供養諸如來」:你要無窮盡這個寶藏做什麼呢?用它來供養諸佛,

我現在給你們各位講一個很淺的公案。什麼呢?以前有一個很有錢的人,姓要;什麼他都要,但是他不要屎、不要尿,他因為嫌它邋遢。他要什麼呢?要鑽石、要金子、要銀子,要這種種值錢的東西。那麼他生來就很有錢,結婚之後,那個錢更多了,所以他就生了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大兒子叫什麼名字呢?他一想:「我一生我最歡喜的就是鑽石,啊!好啦!這個大兒子就叫要鑽石。」姓要嘛,什麼都要!要鑽石。第二個兒子又生出來,這個給起個什麼名字呢?他一生好鑽石,其次就是黃金,他說:「好啦!這第二個兒子就是要黃金,就叫黃金。」那麼第三個兒子又來了,他該起個什麼名字呢?啊!白銀也不錯的,那麼就給第三個兒子起名字叫白銀,要鑽石、要黃金、要白銀。那麼第四個兒子來了,他說這回叫什麼名字呢?這回叫個業障,也就是要業障。

那麼這頭三個兒子都長大了,都大學畢業,也有讀得到博士學位,master(碩士),這一些個都得到了。得到了,他有一天就病了;病了,這回就要死了。那麼他一想:「死了的時候,很寂寞的,very lonely,找一個partner(伴)!」就叫這個大兒子說:「喂!鑽石,我現在要死了,你好不好跟著爸爸去死啊?」這個鑽石把眼睛一睜:「哦!你是不是發狂了?我正在年輕的時候,怎麼能可以跟著你死去呢?你現在要死,那是your business(你的事),與我有什麼關係呢?」那麼這個鑽石不跟著去了,那麼他又和他第二個兒子商量,說:「喂!黃金,你對我很好,我也最愛你。現在我死了,你好不好陪著我去死去啊?」這個二兒子黃金也把眼睛一瞪,說:「啊!你這個老糊塗東西,我這個年紀輕的人,怎麼可以跟著你這麼大年紀的人死呢?這你簡直的是太混賬了!」把他罵了一頓。被罵了一頓也沒有辦法了,再和第三個兒子商量商量,那麼說:「喂!你是第三個,我供你讀書都特別好,現在你比他們讀書讀得都多,你已得到經濟的博士了,你經濟學很好;你跟著我去死,給我做一個secretary(秘書)怎麼樣啊?」這個白銀說:「啊!你願意死,你就快點死了;你不要來拖著我,我這個經濟學還沒有用呢!我正想要發財呢!你想叫我和你死?這你真是作夢!」

被金子、銀子、鑽石每一個人都罵了一頓,啊!這個老年人一想,這三個大兒子都不跟著去,就找第四個小兒子啦!說:「孽業障,你怎麼樣啊?現在我和你三個哥哥都商量,我想叫他們陪著我去死,他們都不肯、不願意,說都沒活夠呢!你怎麼樣啊?」第四個兒子──這個小孽業障鬼──就說:「好啊!我可以跟著你去,跟著你去死去!」啊!金子也帶不去,銀子也帶不去,鑽石更拿不去,兩手空空;就有一個孽障跟在後邊,要跟著去死。所以這就是說的「萬般將不去,只有業隨身。」你有萬貫的家財,錢再多,billion billion dollars(億億元),你等死的時候,兒子也不肯跟著去,金子、銀子、鑽石都不肯跟著去,只有一個孽業障跟著。這個孽業障,你做善業就有善的業障,你做惡業就有惡的業障,這個業障是跟著自己去的。這個就是說你做善事,那個善事也跟著你去;做惡事,那個惡的業障也跟著你去。所以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一切都是如幻如化,如夢幻泡影,不要太認真了!認真了,就是糊塗多一點;你若不認真,就明白多一點。就是在這會兒!

「◎以此供養諸如來」:你要無窮盡這個寶藏做什麼呢?用它來供養諸佛。「◎以諸種種上妙寶」:用種種上妙的寶香來供養於佛,「◎奉施於佛及佛塔」:或者供佛,或者供養佛塔;「◎亦以惠施諸貧乏」:又用它來幫助一切的窮人,一切沒有錢的人。「◎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就得到這種寶嚴三昧的光明。

※※※
那麼我今天看見你們這麼多人來,我很高興的,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個不好的消息。什麼不好的消息呢?這個好、不好是一切唯心造,在你心裡想的。那麼所謂不好,就是這個事情是大家都很辛苦的;那麼若好呢?這是將來給眾生種福。什麼事情呢?就是金山寺現在改修要將近完工了,金山寺改修完工,我們這個佛教的工程還沒有完;準備在這兒修完了的時候,到西雅圖去造一個寶塔。這寶塔我們造在廟的裡面,那麼將來造好了,恐怕世界上沒有這樣的廟,也沒有這樣的佛塔!我們造好了,大家都到那佛塔頂上,可以看到整個全世界,全世界人都在那兒作戲。你們願意看戲的人,可以看一看全世界這個戲;在這一個大戲台,他們這個戲作得是什麼樣子?都可以看得見的,這是將來就會發現的。這個消息我告訴告訴你們,你們回去若睡不著覺,就打妄想,先到那個塔頂上去看看去!

上人:每一個人有什麼特別感想沒有?今天有什麼感想可以說一說。
弟子一:今天很好有那麼多人來。
上人:有多少人啊?
弟子一:是上次的兩倍。

上人:還有誰有什麼感想?這是說話的機會,不要總想講話也沒機會講。還有誰有什麼樣感想?要說的就快一點說。
弟子二:做了放生之後,為什麼我覺得很空?
上人:都放生了嘛!佛法不是一種法,是種種法,種種法門都有的,不是單單一個法門;所以這個放生,也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中的一個法門。還有誰要講什麼話嗎?

弟子三:我看放生的龜都是不動,牠們很靜……
上人:Keep quiet like果方?(像果方一樣保持安靜?)
弟子三:我看到好幾隻龜牠的頭跑出來,把牠們放到水裡,牠們游一下,又好像要回來。
上人:因為牠們捨不得你們各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嘛!所以他不願意走嘛!還有沙彌、沙彌尼。這是一個人的看法,還有誰有什麼看法?

上人:你們覺得今天是不是很好玩的?果童一定是想很好玩的,因為他說坐禪也是lot of fun,也是很好玩的。你問他今天有沒有看見什麼?
果童:有,在散花時,關公的臉變紅了。
上人:你問他清楚!今天他說他四歲來的時候,他怎麼樣呢?他看見什麼?他因為喉嚨痛,不能講大聲。
果童:那時看見師父現的是像佛的樣子,而現在是像沒有頭髮的佛的樣子。
上人:所以他這一趟來,就問我是不是佛,是不是?
果童:對,我記不清楚了。
上人:有一天他那麼問我。Tonight you have lecture talking?(你今晚要講法嗎?)
※※※

又放光明名香嚴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聞者悅可意 決定當成佛功德
人天妙香以塗地 供養一切最勝主ok
亦以造塔及佛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香嚴」:十方諸佛菩薩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種大光明的名字就叫香嚴三昧光明,以香光莊嚴。「◎此光能覺一切眾」:這種光明也是能覺悟一切不覺悟的眾生,「◎令其聞者悅可意」:令到所有眾生見著這個光的,聞到這個光裡頭這美妙不可思議的音聲的這一類眾生,悅可意,他都是心滿意足,非常地歡喜。「◎決定當成佛功德」:凡是見到佛菩薩這種香嚴的三昧光明的,在將來都可以成就諸佛所有的那個功德,他也都能成就佛所有的這種功德。

「◎人天妙香以塗地」:用人間的香和天上的香,種種微妙不可思議的這種妙香來塗地。為什麼要用這個香來塗地呢?這豈不是太愚癡了嗎?不是的,用這個香來塗地,這表示「◎供養一切最勝主」:這表示供養一切最勝主,就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最勝主,也就是佛的一個別名。「◎亦以造塔及佛像」:也用這個諸香來造佛的寶塔,也造佛的形像;用這種種香來造佛的寶塔,種種的香來造佛的佛像。「◎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修這種種的行門,來供養佛,以種種的香供養佛;所以在果地上,就成就這種香嚴的三昧光明。

又放光名雜莊嚴 寶幢旛蓋無央數
焚香散華奏眾樂 城邑內外皆充滿
本以微妙伎樂音 眾香妙華幢蓋等
種種莊嚴供養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雜莊嚴」:又放一種光明,這種光明也有個名字,這個名字叫什麼呢?叫雜莊嚴三昧光明。雜,怎麼叫雜呢?就是很多種,聚集到一起,這叫雜莊嚴,也都是妙寶莊嚴。那麼其中有什麼呢?「◎寶幢旛蓋無央數」:就有這個寶幢,又有旛,又有蓋;有多少呢?無央數那麼多──沒有數量那麼多,不知道有多少。「◎焚香散華奏眾樂」:又焚種種的香,散種種的華,奏種種的音樂,來供養於佛。「◎城邑內外皆充滿」:這種的莊嚴,種種的莊嚴,在這個城邑裡邊和外邊,都充滿了這種眾寶莊嚴。

「◎本以微妙伎樂音」:又用種種微妙不可思議的這種伎樂,就是作種種的音樂,「◎眾香妙華幢蓋等」:又有種種的香,有種種的妙花,又有幢蓋等等的。「◎種種莊嚴供養佛」:那麼這種種的莊嚴,不是為自己而莊嚴,是為的供養佛而莊嚴。好像我們造金山寺,把它做得莊嚴一點;這不是為我們自己人來莊嚴,是為了供養佛,所以令佛堂裡邊都很莊嚴的。「◎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就會得到這種的光明三昧,得到雜莊嚴的這種光明三昧。

又放光明名嚴潔 令地平坦猶如掌
莊嚴佛塔及其處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嚴潔」:十方諸佛菩薩又放了一種光明,這種光明也有個名字,它的名字叫嚴潔三昧光明,非常清淨的。「◎令地平坦猶如掌」:這種光明照到的地方,能使令這一切的個地都平坦,沒有高山,也沒有大川,使令這一切的地都平坦,猶如掌,就好像手掌那麼平坦。「◎莊嚴佛塔及其處」:那麼以這個地的平坦,來造上佛的寶塔;用種種莊嚴,來莊嚴它,和佛所住的地方,「◎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才能成就這個嚴潔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雲 能起香雲雨香水
以水灑塔及庭院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雲」:十方諸佛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這種光明名字叫大雲三昧光明。這種光明雲,「◎能起香雲雨香水」:在這光裡頭,能生出來很多這個香的妙雲,又能雨這個香的水。在這光裡頭起這個妙雲,雨這個香水。「◎以水灑塔及庭院」:用這個香水來灑佛的寶塔和廟上的庭院,這寺廟裡頭的庭院。「◎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種功德,所以就得成就這種大雲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嚴具 令裸形者得上服
嚴身妙物而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嚴具」:又放一種光明,這個光明的名字,叫嚴具光明三昧。「◎令裸形者得上服」:令這一切沒有衣服穿的眾生,得到上妙的衣服來穿。「◎嚴身妙物而為施」:用種種嚴身的衣服,來施給眾生,「◎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行這種的施,所以就得到這種嚴具的光明三昧。

※※※
(編按:一位美籍弟子果回懺悔他在金山寺受五戒、發願,後來沒能守戒和願。他並敘述有一次在船上看見師父,他覺得師父一直都在他的周圍;雖然他知道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他有很強烈的感受。他知道師父把他從裡到外都看透了,這種情況持續了九天;師父沒有說話,但是用一個特別的方法讓他知道他該怎麼修行。他覺得自己該發菩提心,所以就回來了。)

上人:誰叫你發了願,又不守這個願來著?誰叫你的?
弟子:沒有人教我,是我自己發的願。
上人:那不守這個願呢?
弟子:也沒有人叫我。
上人:誰叫你發虛妄的願呢?
弟子:沒有人。
上人:那麼你若不守那個願,你發它做什麼呢?也沒有人勉強叫你來發這個願!那麼你這樣子,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嗎?自己發願,也沒有什麼特別情形,自己就不守願。你自己不知道發願要守願嗎?你在電話裡總有個女人和你講話,很奇怪的,這是誰啊?
弟子:是最近的事嗎?
上人:不管是最近,是遠的,我不認識這個人。
弟子:我以前和很多女眾講電話,但是最近除了有事用電話外,才會和女眾的接線生談話,不過記不清楚了。
上人:不知道是哪一個。當時講電話的時候,你不記得你的願了啊?
弟子:對。
上人:也不記得在船上那個事情了啊?
弟子:有時候會記得,也會生氣師父為什麼不管我。
上人:你們大家都可以跟著他學!師父收徒弟是有罪過的,不然的時候,徒弟怎麼會認為師父是不對的?
弟子:不是。那時我感覺師父在那兒,我知道會有這麼一天,我對師父說請不要這樣,我想我大概做不到。
上人:你們自己講,你們這美國人容易度、不容易度?你說!我知道不單他一個人,有很多人這樣子。
上人(問某法師):你說這個徒弟怎麼樣?
某法師:很好啊!
上人:你要不要?你要,我可以送給你。
某法師:我沒有資格收啊!哈!
上人:啊!我管不了了,這樣徒弟我管不了了。因為從來這個出家人都是摟著皈依弟子的,不肯布施給人的;現在誰要,我布施給誰!我不要這樣盡對師父來發脾氣的徒弟,那若要多了,那不得了!我這個師父雖然說Everything‘s Okay!但是這一類的徒弟是 very dangerous,這一類的徒弟很危險的。好!我現在把你布施給人,你歡喜嗎?
弟子:不。
上人:免得你angry me(生我的氣), Okay?
弟子:如果把我布施給人,我的痛苦會增加五千萬倍。
上人:如果沒有人要,我就把他掉(丟)到海裡去,他也找不著船了,好不好?他心裡說:「啊!我會swim(游泳),到海裡不要緊,我做海軍都一樣做嘛!何況這個?」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弟子:只有留在這裡修行,才能脫離苦海。
上人:師父就是苦海,那你又怎麼辦?
弟子:接受。
上人:最好就是在電話上和女人講話,不要那麼奇怪,這是要緊的。在電話上,一聽到女人的聲,那個皮骨肉就都麻木了、就軟了,一聽到女人的聲,就完全都變了!就好像禮拜天來那個××似的,啊!一和女人講話,這個聲音就很特別了。Okay, I give you oppertunity.(好!我給你機會。)他在電話上,講話很奇怪的。根本我不管這個事,不過今天他懺悔了,我要提一提它!這個就是他不守規矩的一個最大的麻煩。
※※※

又放光明名上味 能令飢者獲美食
種種珍饌而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上味」: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種光明也是有個名字,它的名字就叫上味三昧光明。在這光裡頭出一種珍饈美味──味道最好的這種味道,這種飲食。「◎能令飢者獲美食」:這種光是能令饑饉的眾生,見著就得到飽滿了,不單得到飽滿,而且還能得到最香美的這種飲食;吃了這種飲食,又發菩提心。「◎種種珍饌而為施」:不單自己有好的飲食來享用,而且又能用種種的美食來布施給一切眾生,也供養三寶。珍,就是珍饈;饌,就是那個好吃的東西,最有味的、最名貴的、最值錢的這種飲食。而為施,來布施給一切眾生,也供養三寶,「◎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就得到這種光明。

※※※
打觀音七的時候,我已經講過了,我們修道的人時時刻刻都要自己管著自己,不要令其他人來管著自己;若等其他人來管著自己,那就已經晚了。自己不要做愚癡的事情,自己不可以做顛倒的事情,自己不應該有妒忌障礙的心;所以我們一舉一動都要自己管自己,問問自己是不是在佛教裡頭有什麼功德?或者有什麼罪過?時時都要自己想一想!不要盡像那個照相鏡子似的,盡向外邊去照,沒能迴光返照照自己。你一皈依三寶了,是不是依教奉行來著?師父所教你們的,你們是不是時時刻刻都注意?如果若注意,我沒有教你們懶惰,為什麼你們這樣懶惰?我教你們沒有瞋心,為什麼你們都要有瞋心?教你們沒有貪心,為什麼都要有貪心?教你們沒有癡心,為什麼都要有癡心?為什麼就不能捨這個貪、瞋、癡,和妒忌、障礙?你若有妒忌心、有障礙心,你就學八萬大劫的佛法,也不會得到利益!

所以無論哪一個,你若有妒忌障礙的心,那就不是我的弟子!我不要這樣子有妒忌障礙的弟子──出家的弟子、在家的弟子都不要的。你誰若是不能把自己妒忌障礙這種心去了,那老實不客氣,你就不是我的出家的弟子和在家的弟子!所以這一點,你們應該特別注意的。我所最不高興的,就是人有妒忌障礙。我常常教你們:「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為什麼不記得這個?為什麼我教你們的,你一定要不聽?你一定要去犯戒去,一定要墮地獄去,一定要下苦海去;要是那樣子,我絕對不管你的!無論哪一個都算上,出家、在家,有一個算一個!為什麼你一天天學佛法,越學越壞?學得那麼壞、那麼臭,這有什麼意思?那麼自私、那麼不懂事!所以這一點我說過之後,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的,應該迴光返照,看看自己是有香味啊?是有臭味?

那麼以後在繞佛的時候,或者拜佛的時候──我已經說過,不要東張西望的!前看看、後看看,你看什麼?你丟了什麼了?你又在那兒想要找什麼?出家人如果東張西望的,這出家人沒有威儀;你這簡直和土匪沒有分別,那個土匪就是東張西望的。在家人也是一樣的,也不可以東張西望!你繞佛的時候──我已經告訴你們,只看前面那個人的腳跟!不要東看看、西看看,你看什麼?你想要找什麼?你是想要偷什麼?這說清楚了。那麼拜佛,你要五體投地,那麼很正經地來拜佛;不要叩下頭往旁邊那麼看,或者抬起頭往旁邊那麼來看。你看什麼?有什麼值得你那麼注意看的?你不專心去拜佛,你不專心去念佛;不單你不守規矩,你影響得你旁邊那個人心也不專一了!所以這一點,無論哪一個都要特別注意的。

※※※
果童:上人初到香港時,住在山洞中;洞中除了他用來打坐的那塊小小的圓石頭之外,什麼也沒有。那附近有一座廟,當時師父就到那兒乞食。後來,來了另外一個出家人,住在鄰近的山洞裡。他也到那個廟去乞食,但是他不高興師父也來乞食;所以就告訴廟上的人說,師父很有錢,可是不想花錢買食物。這廟上的人相信了,所以就不給師父食物。因為去香港要下三百多個石階才能到,師父不想走那麼遠;所以師父想:或者這廟上的人給我食物,或者我就不吃了,所以有一陣子師父沒吃東西。

那時山下有一個窮人,被狗咬傷了,走路很困難;無論他如何醫治,傷口都不見好轉。有一天,他夢見韋陀菩薩指著師父,對他說:如果你能供養這位出家人,你的生活就會好轉。這個人非常相信這個夢,所以第二天早上,就帶著五十磅米和很多錢,爬三百多個石階上廟上去。帶這麼多東西,對他來說是很辛苦的。當他到了山上,住在師父鄰近山洞那個法師看見了,就出來,對這個人說:「你拿這些東西要供養誰?」這個人說:「我要供養一位法師,但是你不像那位法師。」這位法師很想要這些供養,就對這個人說:「我是這裡的負責人,把東西交給我就好了。」這個窮人不願意,因為他知道如果給了這位法師,他的腿不會好起來,他確定韋陀菩薩給他看的那位出家人,不是這位法師。他告訴這位法師他的夢,這位法師說:「沒關係,這裡是我的地方;你把東西給我,我拿給他!」事實上,他不會給師父任何東西。他們就這樣講來講去,最後吵了起來。師父就探頭出來看誰在外面?這個人看見師父,就說:「就是他!就是他!他就是韋陀菩薩所說的和尚。」那位法師就說:「不是,不是!那只是山下來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把東西供養師父,師父就把東西分一半給那位法師,但是他還是很嫉妒師父。

這個窮人下山後,他的腿就好了,所以他就把事情告訴其他人。後來就一直有人上山去供養師父,每一次師父都把東西分一半給那位法師。因為那位法師越來越嫉妒師父,師父想:如果我離開這裡,他就不會再妒忌了!所以就離開了,到別處另建一間廟。師父在的時候,山上有一股很甜的山泉;師父離開後,山泉就乾了。師父建廟那座山都是硬石頭,其他人就說這是個很好的地方,可是沒有水,怎麼辦?我們要下山去拿水嗎?師父就用一根竹子插進一個石縫,…

上人:No, no! no take bamboo.(沒有竹子。)
果童:拿其他東西?
上人:No, no other thing.(沒有拿東西。)
果童:Then you just went to crack in the rock?(那你是直接在石頭上弄個縫?)
上人:他那麼寫(指〈上人事蹟〉),那不對的!沒有那個竹子。所以你們盡頭上安頭,沒有那麼個事情,弄出個事情。沒有bamboo, don’t have bamboo. It’s these people don‘t understand this. no true, no bamboo, no any bamboo, no any stick.(沒有竹子,是他們不知道,那不是真對的!沒有什麼竹子,也沒有棍子。)
果童:不論如何,師父在石頭邊誦了很久的〈大悲咒〉,水就湧出來了!這水很甜,水量足夠供給所需。後來香港乾旱,很多人上山來取水,水就變淺了,大家就築了一個圍牆;可是還是有人晚上偷偷爬過圍牆來拿水,不久這水就變得很混濁。後來師父想辦法讓天下雨,一切問題就解決了。
※※※

又放光明名大財 令貧乏者獲寶藏
以無盡物施三寶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財」:十方諸佛菩薩又放出一種大光明,這種光明三昧的名字叫大財三昧光明。「◎令貧乏者獲寶藏」:它能使令一切窮苦的、缺乏財寶的人,得到這個財寶;不單得到一點點財寶,而且還得到很多的財寶。「◎以無盡物施三寶」:因為這樣子,所以他得到很多的財寶,他又能發大菩提心,以這無盡的財寶、財物,來普遍施給法界一切的三寶,來供養三寶。「◎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得到這種大財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眼清淨 能令盲者見眾色
以燈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耳清淨 能令聾者悉善聽
鼓樂娛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鼻清淨 昔未聞香皆得聞
以香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舌清淨 能以美音稱讚佛
永除粗惡不善語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身清淨 諸根缺者令具足
以身禮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意清淨 令失心者得正念
修行三昧悉自在 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一段偈頌是說的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六塵。六根六塵,你顛倒的時候,也是因為六根六塵;你覺悟的時候,也是依照六根六塵。你會用六根六塵的就會覺悟,不會用的就是迷惑;所以覺悟就是佛,迷的時候就是眾生。你不被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六塵所轉,你就能轉六塵都為清淨了;你能六塵都清淨,六根就清淨了,得到六根互用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眼睛本來不會吃東西,但是它也會吃東西了;耳朵不會看,它也會看了;鼻子不會聽,它又會聽了;舌本來不會看,那麼它也會看、也會吃東西、也會聽。每一根都具足六種的妙用,這叫六根互用的境界。你怎麼能六根互用呢?就是要先六根清淨;你得到六根清淨了,這是一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境界。 (本段自本節中間移來)

「◎又放光名眼清淨」:十方諸佛菩薩又因為眾生的機宜,而放出一種的光明,這種光明的名字就叫眼清淨的三昧光明。「◎能令盲者見眾色」:這種光明能使令一切盲者見眾色,它能令這個看不見的眾生,能看見一切的眾色。這個看不見的眾生,他眼睛是瞎了;可是人哪,若你有誠心,這個眼睛瞎了,那個眼睛可以睜開。我們每一個人有八萬四千毛孔,在每一個毛孔上都有眼睛,可是你那個眼睛沒有睜開;要是那種眼睛睜開了,也能見出種種的色相,一切都能看得見。我們手上,每一個人手上都有百千萬的眼睛,在手上每一個毛孔都有眼睛,都可以看見東西。只因為你不修行,你很懶惰;所以你雖然有這個眼睛,但是不會用,也沒有睜開。那麼得到這種光明,或者你有因緣就會睜開眼睛。所以前幾天果璲她說俄國有這樣的人,或者偶而有這樣的人,他這是手上的眼睛睜開了;所以他不是一種觸的感覺所知道的,還是能看得見的。這個顏色你就那麼摸,摸不出來它是什麼顏色;一定要能看得見,才可以的。那麼這種看得見,就是由那個智慧眼,或者天眼看見的。

好像那個阿那律,他因為懶惰,常常睡覺;佛就罵他,說:「你啊!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一睡幾千年,不聞佛名字。」這阿那律他常常睡覺,佛在那兒講經,他就在那兒打呼睡覺,snoring, big snoring (大聲打呼);好像我在這兒講經,你們也有睡覺的一個樣。誰睡覺呢,就是誰!那麼說:「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一睡幾千年,不聞佛名字。」咄咄,就是「啊!」驚歎字。你這個東西!你為什麼常常要睡覺?你真是和那個蛤蜊、那個螺之類的一樣在那個殼裡邊常常睡覺;一睡就睡幾千年,你睡得這麼久,幾千年聽不見佛的名字。阿那律他發了心,不睡覺,七天不睡覺,把眼睛瞎了;眼睛瞎了之後,沒有多久,他得了天眼。得到天眼通,還可以看見一切物;可是不是用凡夫這個肉眼看的,這也就是他天眼第一。

所以你們聽經的人,無論哪一個人都應該坐那兒打起精神來;不要東看西看、南看北看,又望望門口,又望望窗,又望望佛,東張西望的。這是心念不專一的表現!聽經要鄭重其事的,老老實實地在那兒聽經;這時候你才能得到這個法呢!才能得到這個法喜充滿。你天天不專一,或者在那兒打妄想;所以聽了經也不懂,好像耳邊風似的,從這個耳朵鑽進去了,從那個耳朵就又跑了。

那麼這種光明能令盲者見種種的色。「◎以燈施佛及佛塔」:那麼怎麼樣得到這種光明的呢?這就因為在因地生裡面,用這個燈、種種的光明來恭敬佛,或者在佛塔裡邊也點燈。「◎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得到這種的光明,能以令這個眼清淨,得到眼清淨三昧光明;能令這看不見的眾生得到這種光明,就能看見了。

「◎又放光名耳清淨」:又放一種光明是耳根清淨,名叫耳根清淨三昧光明。「◎能令聾者悉善聽」:這種光明令聾的人都能聽得見,一切都能聽得很清楚的。怎麼樣得到這種的光明呢?「◎鼓樂娛佛及佛塔」:這就因為用這個音樂令佛歡喜,或者用這種音樂來供養佛塔。打鼓啊,或者打磬啊,這都叫鼓樂。娛佛,令佛歡喜,或者用這種音樂來供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得到這種的耳根清淨的三昧光明。

「◎又放光名鼻清淨」:有的人這個鼻子不通氣,香臭不分;聞著臭他又說香,聞著香他又說臭,香臭不分,那麼這種就是鼻根不利。鼻根不利為什麼呢?就因為你沒有用這個香來供佛。那麼這種光明能令鼻根清淨,得到鼻根清淨的三昧光明。「◎昔未聞香皆得聞」:那麼鼻子香臭不能分別的這個人,得到這種光明,都能分別香臭了;香他也知道了,不香他也知道了。菩薩怎麼樣得到這種光明的呢?「◎以香施佛及佛塔」:這是以香塵來供養佛、布施給佛,和布施給一切的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才得到這個鼻根清淨的三昧光明,來教化一切眾生。

「◎又放光名舌清淨」:又放出一種光明,這種光明的名字叫舌清淨三昧光明。「◎能以美音稱讚佛」:這種光明裡邊,出一種美妙的音聲;這個美妙的音聲就是讚佛、讚法、讚僧,稱讚佛、稱讚法、稱讚僧。「◎永除粗惡不善語」:能令這個粗暴的眾生也把粗暴的習氣、不善這種語言除去;就是沒有十惡,口也沒有四惡了,沒有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四惡了。「◎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你能這樣子,所以得到這種的光明,就是舌根清淨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身清淨」:又放一種光明,叫身業清淨三昧的光明。「◎諸根缺者令具足」:得到這種身根清淨三昧光明。你若譬如六根不全──或者瞎、或者聾,或者一切一切的沒有知覺,這六根不具足,缺少六根,或者少眼睛,或者少耳朵,或者少個鼻子,或者少手,或者少個足,這叫六根不全、六根不具足;那麼令具足,你得到這種光明,能令六根又具足了。這怎麼樣得到這種光明呢?「◎以身禮佛及佛塔」:就是因為你常常拜佛、禮佛,常常拜經,常常念佛;及佛塔,或者禮拜佛塔、繞佛繞塔。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若見到佛塔,都應該右繞三匝,向右繞佛三匝。那麼每天晚間講經,有一個人請法,都向右繞三匝──右繞三轉;這表示恭敬三寶、供養三寶,至誠懇切心來請法。那麼以身禮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才能得到這種身根清淨的光明三昧。

請法右繞三匝,這種的儀式在中國沒有的。××法師,你在中國聽他們講經,看見有沒有這樣子?什麼地方有?(××法師:他們講經沒有繞。)就我在大陸上,我所看見的,沒有的。那麼在台灣有嗎?(××法師:好像沒有。)不是好像,是沒有;這我知道的,根本就沒有!你不要以為我們這兒都是中國大陸的,這不是的。這兒不是中國的佛教,你們不要弄錯了!我們這是法界的佛教,我們這也不是中國,也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也不是高麗;不是任何國家的佛教,我們這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教。我們這兒一舉一動,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宗教。佛教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的,也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國,也不是暹羅、緬甸;哪一個國家它都沒有資格說這個佛教就是它那個國家的佛教。

這個佛教就是眾生教,就是人教;你是個人,是個眾生,就是在佛教之內呢!除非你不是人,不是個眾生。那你不是個眾生,我問問你是個什麼?我提倡這個佛教,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你們以後無論哪一個,不要stupid(愚癡的)那麼樣子厲害,stupid那麼樣子可憐,又說我們這是中國佛教。中國有佛教嗎?中國沒有佛教的,哪一個國家也沒有佛教。佛教不是哪一個國家私有的,是公開的,是所有人的,所有眾生的。所以你們以後不要那麼stupid,不要那麼愚癡,說我們這兒是China(中國),什麼China?你簡直地 stupid! 誰問你我們這兒佛教是什麼佛教?我們這兒是法界佛教,我們這兒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教;不是哪一個人的,也不是哪一個國家的。所以你們各位要注意這一點!不要以後又說:「哦!有個China man(中國人)在那兒 give lecture(講法)…,我師父…」你師父是個狗!哼!你師父?啊!真是不知慚愧!
那麼以身禮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才能得到這種身根清淨的光明三昧。

「◎又放光名意清淨」:又放一種光明名字叫意清淨,這個意根清淨了,意根清淨三昧的光明。「◎令失心者得正念」:令這一切失心——怎麼叫失心呢?就是發狂的人,就是發顛的人,就是神經病院那些個人,那都叫失心,得失心病了。得正念,令這一切失心的人那麼他得到這種光明照耀,就會得到正念,又恢復正念了。「◎修行三昧悉自在」:你修行這個正定,得到自在。「◎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個,所以才得到意根清淨三昧的光明,來教化眾生。

又放光名色清淨 令見難思諸佛色
以眾妙色莊嚴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聲清淨 令知聲性本空寂
觀聲緣起如谷響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香清淨 令諸臭穢悉香潔
香水洗塔菩提樹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味清淨 能除一切味中毒
恒供佛僧及父母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觸清淨 能令惡觸皆柔軟
戈鋋劍戟從空雨 皆令變作妙華鬘
以昔曾於道路中 塗香散華布衣服
迎送如來令蹈上 是故今獲光如是
又放光名法清淨 能令一切諸毛孔
悉演妙法不思議 眾生聽者咸欣悟

「◎又放光名色清淨」:十方諸佛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這種光明的名字叫色清淨三昧光明,「◎令見難思諸佛色」:這種光明令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見到不可思議這個諸佛的色相。也就是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那麼都可以見著。「◎以眾妙色莊嚴塔」:怎麼樣得到這種的光明呢?這就是以眾妙色,以種種微妙不可思議的這個顏色,來莊嚴佛像和莊嚴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種功德,所以就得到這種色清淨的三昧光明,來教化眾生。

「◎又放光名聲清淨」:我們人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種因就得果;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那麼現在十方諸佛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這光明叫聲清淨三昧光明,這個聲音是清淨的。「◎令知聲性本空寂」:這令一切眾生不要著住到這個聲音上,不要那麼沈迷在音樂裡邊、陶醉在音樂裡邊;應該知道聲性本空──聲音的本體本來是沒有的。所以才說「◎聞聲緣起如谷響」:它是由因緣而生,就如谷應聲一樣的。你聽見這個聲音,就像在那個山谷裡頭,你這兒發出一種聲音,對面那個山上就有一種回音,有一種空谷傳聲,在那空谷裡邊傳過這種響聲,離多遠這聲音都可以傳過去;雖然傳過去,這是因為有這個音聲它就傳這個音聲,沒有這個音聲它就不傳。所以聲性本來是空寂的,本來是沒有體相的。「◎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你知道聲性──聲音的本體它是空寂的,一切都是從緣而生;因為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成就這種聲音清淨的這種光明三昧。

「◎又放光名香清淨」:又放出一種光明叫香清淨三昧光明。「◎令諸臭穢悉香潔」:這種光明令一切臭穢不潔淨的地方,都得到香美清潔。「◎香水洗塔菩提樹」:這是怎麼樣得到香清淨的光明呢?這是因為在因地裡頭,用這個香水來洗佛身,洗佛像,用香水來洗佛塔,用香水來灑菩提樹、洗這個菩提樹。「◎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種種的功德,所以就得到這種香清淨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味清淨」:又放出一種三昧的光明,這光明叫味清淨。能把這一切味都轉變過來。「◎能除一切味中毒」:這種光明,能把一切味裡邊有毒的這種滋味,都轉變過來,有毒的這種東西都變成甘露味,不單沒有毒了,而且還有營養了,所以味清淨,這個味塵也得到清淨了。能除一切味中毒,凡是滋味裡邊有什麼毒,都可以變成甘露,甘露味。「◎恒供佛僧及父母」:怎麼樣得到這種味清淨的光明呢?就因為在因地裡頭,常常用上味飲食來供養佛,來供養僧,供養佛、法、僧三寶,還用上味飲食來供養父母、孝順父母。「◎是故得成此光明」:因為這種種功德的緣故,所以就得到這種味清淨三昧的光明,來教化眾生。

「◎又放光名觸清淨」:十方諸佛他因地所修行這種種忍辱的行門,又放出一種觸清淨的三昧光明。這種光明能令惡觸皆柔軟。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六塵;可是六塵這種境界,你若是能明瞭,會運用它,這六塵也都是清淨本源、妙真如性。你若不明白這個六塵的境界,就隨著六塵所轉,一天比一天就會迷,一天比一天就會染污;你若明瞭了,它就會得到清淨。所以佛菩薩放出一種觸清淨的三昧光明,「◎能令惡觸皆柔軟」:這種光明能令惡觸都柔軟。惡觸,就是我們眾生所貪的這種觸塵。你貪什麼,什麼就叫做惡觸;你放不下什麼,什麼就叫惡觸;你執著什麼,什麼就叫惡觸;你所歡喜的這種觸塵,這就叫惡觸。你把這種執著破了,這就是柔軟了,就是清了。

這個惡觸,就能變成殺人的利器;善觸,就能變成柔軟的香花。所以你貪觸塵貪得厲害了,就會有戈矛刺身,劍戟傷身。戈,就是干戈;矛,也是用它來刺人的一種兵器。干、戈、矛、盾,這都是古時候的十八般兵刃其中的一種,鋋也是兵刃的一種,干戈、矛盾。好像做矛的人,他就希望用這個矛,一下子就把人殺了、刺死了;做這個盾的人,他就希望你這個矛沒有用,他有這個盾牌擋著你;你這個矛一來了,他用這個盾一擋,就把這個矛給擋回去了,這就叫矛盾。但是能不能擋回去,這是一回事;那個做矛的人就要殺人,做盾的人就要保護人。所以孟子說過這幾句話,說:「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矢人就是做弓箭、做箭的那個人,我這一射箭,就把人射死了;唯恐不傷人,他所怕的就是怕他這個箭不能傷人。函人,就是做盔甲的那個人。好像關公所穿的這也叫盔甲,韋陀菩薩所穿的這也叫盔甲,這就叫函。那函人——做盔甲的人,他就怕人受傷了。這兩個人的存心就不同,一個人就要殺人,一個人就要保護著人,這就是矛盾。那麼究竟誰的力量大呢?矛的力量大,就把那個盾給刺出窟窿來了;那個盾若力量大,就把那個矛給擋回去了,它就刺不動了。

那麼為什麼有這種情形?這就都是人執著到這個觸塵上了。啊!你執著到觸塵,甚至於男女相悅,也互相觸摸;觸摸放不下,執著太厲害了,這就變成干戈了,變成劍戟了,這會傷人了。可是你這個觸塵若清淨,得到觸塵清淨三昧的光明呢?「◎戈鋋劍戟從空雨」:這所有一切的刀、槍、劍、戟,這種種的兵刃,就從空像下雨那麼下來,「◎皆令變作妙華鬘」:完全都改變成這個妙花鬘了,變成一種莊嚴具了。

「◎以昔曾於道路中」:怎麼樣才能這個樣子呢?觸塵清淨呢?這就因為你在以前,在往昔生中,修這個平治道路;曾於道路中,你曾經在這個道路不好走的地方,你把它修得好走了。「◎塗香散華布衣服」:你或者在這個道路上塗上一點香,或者散上一點花,等著佛從那邊走過來──從這個香上走,從這花上走過來;或者你把你的衣服也舖到那個道路上,請佛從你這個衣服上走過來。或者甚至於,這個道路上有泥濘那個水的地方,你能以以身來布髮掩泥。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他修種種的行門,他看見燃燈佛從那邊走過來了──燃燈佛並不是現出燃燈佛相好莊嚴那個樣子,也是一個老比丘的樣子。從那邊走過來了;走過來了,這個修苦行的釋迦牟尼佛,一看那邊來一個比丘,這個路這麼難走,這麼多泥啊、水啊,他就自己躺到那個泥水裡邊,等著這個老比丘從那邊走過來,從他身上走過去;免得這個老比丘在這個泥啊、水裡邊走,把腳都走邋遢了。那麼他躺到這個泥水裡邊一看,還有幾尺的地方,還是有泥水,所以他把他頭髮也打開了;頭髮打開,舖到這個泥的上面,請這位老比丘走過去。想不到這位老比丘就是燃燈佛!那麼燃燈佛從他身上走過去了,所以就說:「善哉!善哉!」就讚歎他,說:「你真好啊!你真好啊!」完了,就說:「爾如是,我也如是。」說:「你是這樣子,我也是這樣子!我們大家都是行這個人所不能行的行門。」然後就給他授記,說:「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就給他授記作佛了。

所以「◎迎送如來令蹈上」:迎,就是迎接。那麼迎接和送如來,這個佛;令蹈上,令佛在這個香、花、衣服上面,或者自己布髮掩泥,在這上面走過去。「◎是故今獲光如是」:因為修這種種的行門,能以布髮掩泥,能以塗香、散花、布衣服在這個道路上──這個布,不是布施,這個布就是把衣服舖到這個道路上;那麼因為這種種的功德,所以得到這個觸塵清淨三昧的光明,來教化眾生。

「◎又放光名法清淨」:十方諸佛菩薩又本照往昔所發的願力,放出一種光明,這種光明就叫做法清淨三昧光明。「◎能令一切諸毛孔」:這個法清淨三昧光明,能令一切眾生的諸毛孔都演說妙法,也能令一切眾生所有的毛孔都能聽這個妙法,「◎悉演妙法不思議」:所有的毛孔都轉大法輪,在那兒教化眾生,這種演說妙法的法音是不可思議的。「◎眾生聽者咸欣悟」:所有一切眾生聽見這個光裡邊現出諸佛,諸佛每一個毛孔都在轉法輪,教化眾生,所有一切眾生得到這種的光明照耀;或者聽見諸佛毛孔所演說的妙法,不可思議這種妙法,咸欣悟,那麼全都發菩提心,全都皆大歡喜,覺悟這個六道輪迴是苦的,發菩提心要超出這個六道輪迴。

因緣所生無有生 諸佛法身非是身
法性常住如虛空 以說其義光如是

「◎因緣所生無有生」:這個「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佛也常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所以說從因緣所生的法,本來是沒有生的;本來無有生,今亦沒有生。這是諸法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因緣所生的這個法都是空的。「◎諸佛法身非是身」:那個諸佛法身也是無相的。你不要以有相來見佛的法身,所以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為法身是無相的,那麼既然無相,怎麼會又有個身呢?這個法身是無在、無不在的,所以說諸佛法身非是身;不是像我們凡夫有這個執著的身,他是沒有執著的。「◎法性常住如虛空」:可是那個法的本性,它既然不生不滅,可是它常住在虛空裡邊,也就和虛空是一樣的。「◎以說其義光如是」:那麼以常常演說這個妙法的道理,雖然法性如虛空,可是還要常常演說;演說這個虛空法,以虛空的心,演這虛空的法。那麼因為常常演說虛空這個妙義,所以得到的光明才是這個樣子。

如是等比光明門 如恒河沙無限數
悉從大仙毛孔出 一一作業各差別

「◎如是等比光明門」:像前邊這種種的譬喻,種種的來比喻,這個三昧的光明門;「◎如恒河沙無限數」:若是往多了說,這有恒河沙數那麼多,沒有一定的限量。也就是無窮無盡說不能完,盡未來際也不能把它說完了的。「◎悉從大仙毛孔出」:那麼雖然不能說完,總括起來這都是從佛的毛孔放光來演說妙法。從大仙毛孔出,大仙就是佛。佛是大仙,從佛的毛孔放光來演說妙法。「◎一一作業各差別」:所有這一切一切所做的這種業,各有不同,各有各的業的差別。

如一毛孔所放光 無量無數如恒沙
一切毛孔悉亦然 此是大仙三昧力

「◎如一毛孔所放光」:就譬如從一個毛孔所放出的一切光明,「◎無量無數如恒沙」:就在這一個毛孔就放出來有無量無數,像恒河沙那麼多的種種的光明。「◎一切毛孔悉亦然」:那麼一個毛孔放光有種種的光不同,那麼一切的毛孔也都是這樣子。每一個毛孔所放的光都是有種種不同的,都是有無量無數恒河沙那麼多種的光。「◎此是大仙三昧力」:為什麼能有這樣的不可思議,這種妙不可思議的這種境界、這種光明呢?這都是佛的三昧力量所加持的,令這一切菩薩、十方諸佛都放種種的光明,來教化種種的眾生。

※※※
上人:有問題沒有啊?
弟子:師父說「佛」的時候,是哪一位佛?
上人:你想是哪一位佛?這是十方三世所有的佛。十方三世所有的佛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佛與佛沒有分別的;佛雖然說有恒河沙數佛,但是佛佛道同──每一個佛和每一個佛都是一樣的,他們說的法也是一樣的,他們教化眾生也是一樣的。所以每一位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也就是一位佛。現在你所問的,說是哪一位佛?可以簡單地說,是釋迦牟尼佛。

※※※
上人:還有沒有問題?
弟子:今天Hare Krishna的人對我說佛是Krishna再來的?
上人:我不懂你的意思。
弟子:佛是Krishna (天人)再來做佛,是天人的化身?
上人:Krishna 又是什麼?
弟子:Krishna是他們的天主、天知。
上人:什麼叫天知?那是什麼意思?
弟子:……
上人:Krishna他說鬼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弟子:沒講。……
上人:佛是鬼那兒來的,鬼是從佛那兒來。不是說這個鬼就不是佛,佛就不是鬼;這個眾生和佛是一體的,佛沒有一個來,也沒有一個去。那麼他那麼說,他Krishna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他說天主是從Krishna那兒來的,也可以;說佛從Krishna那兒來,也可以的。那麼他是不是說鬼從Krishna來的?若是鬼也從那兒來的,喔!這個就算他說得對了!那麼他若說單單佛是從他那兒來的,那鬼不是,那就立不住的。他們連十法界的道理都不懂,他們怎麼能懂這個道理?你到那個鄉下、無知的人那地方,你可以說:「你們知道嗎?尼克森是我的兒子,福特是我的孫子。」你可以這麼說,沒有人知道嘛!go to country talked to these no knowledge people. Nobody know this is true? is false?(沒有人知道這是真的?是假的?)This way is no knowledge people can talking everything. Okay!(無知的人要怎麼說都可以!)明白的,我不說你也明白;不明白的,怎麼說你也不明白。You understand people you have knowledge. I don’t talking too much, you understand. If you don’t have knowledge, you don’t know what is right, what is wrong. I talking too much too much. You don’t understand too.(如果你是有知識的人,我不必說太多,你已經懂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人,分不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講再多,你也不懂!)
※※※

如其本行所得光 隨彼宿緣同行者
今放光明故如是 此是大仙智自在

在前邊所講的放種種光明,用種種自在三昧的力量來教化眾生。在佛的每一個毛孔,都放出無量無數無邊、不可窮盡那麼多的光明,來覺悟一切無量無數無邊、不可窮盡那麼多的眾生;那麼這種光明,有的人就見著,有的人就沒有見。這個有見的人,有的有宿緣的,有的有現因的。那麼邪知邪見、愚癡沒有智慧的眾生,沒有智慧的,就見不著這個光明;有宿緣的、有現因的,都可以見著佛的光明。

這宿緣呢,有四種宿緣。第一種,就是在以前所造的,有同業;也就是做一樣的事情,和佛在因地修行,造一樣的業,所以在今生能見到佛的光明。第二種的宿緣,就是愛其行。怎麼叫愛其行呢?就譬如佛在因地的時候,修種種的行門,所修行的這種法門,你自己雖然不能修行,但是可愛好。譬如修十二頭陀行,持但三衣的戒,或者穿糞掃衣的戒,或者常乞食的戒,或者次第乞的戒,或者日中一食的戒,或者過午不飲漿,這種種頭陀的行門,或者露地坐,修這個法門,或者樹下坐,或者修一坐食的戒,或者在墳間修行,修這種種的行門;你自己雖然不能修行這個行門,但是你愛好、你讚歎,這叫愛其行。你有這種的宿因、宿緣,也可以見著佛光。

第三種是能隨喜;你能隨喜修道的人所修行的這個功德,你都能隨喜。譬如這修道的人他願意造廟,你說我隨喜功德,幫助出錢出力,這都叫隨喜功德。這個也能見到佛光。第四,是但見所作。你見到佛菩薩、佛在因地修行,他所修行的行門,你雖然沒有和他在一起去修行,你雖然也沒有說對不對,也沒有隨喜;你可是你見著了,但是也沒有反對,這樣子也有機會見到這個光,見到佛菩薩放這種種三昧的光明。也有機會,這是宿緣的有四種。

那麼現因又有三種,也可以見到佛的光。三種是什麼呢?第一種,就是修廣福;修廣大的福田。所謂「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廣修供養,修廣福來供養三寶,這第一種的現因。你現在能以修廣大的福,也能見到佛的光。第二現因,就是現在你所種的因,要供多佛;你供養無量無數無邊恒河沙數諸佛,這也能見到佛光。第三種,就是求佛果;你修道不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那麼只求無上的佛果,你有這樣的現因,也可以見到佛的光。那麼有以上這七種,有遠緣和近因,有這七種的因緣都可以見到佛的光;那麼若不具備這七種的因緣,就不會見到佛的光。

不見到佛的光,這有三種的因緣。第一就是凡愚;凡夫愚癡,沒有智慧,你也見不著佛的光。第二就是邪信外道;什麼叫邪信外道?就好像昨天有一個人提議的Hare Krishna,這就叫邪信外道。他所講的無根無據,就是隨便亂說、隨便云云,這叫邪信外道。他信是有點信,但是信這個邪知邪見的,這種外道、旁門左道。第三是劣解二乘;劣解就是愚癡,不明白真正的佛法。這二乘的人,他雖然是修行,但是不明白佛真正的道理;佛法真正的道理他不了解,你和他說,他也不信,這種的人也是不能見到佛的光明。

這三種人他愚癡、無智慧,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這人生來就是個盲眼的人,就是個瞎子,他見不著太陽光。有的人當然是見著太陽光了,可是他見不著太陽光,也不知道太陽光是個什麼?沒有見到太陽光,也就和沒有見到佛的光明是一樣的。所以這三種人不容易見到佛的光明。我們大約都屬於這三種人其中的一類,所以有的人就見不著佛的光明,但是也有的人見得著。就是在我們這個法會裡邊,有的人就常常見到佛的光明,有的人就常常見不著佛的光明。那麼見著的,就因為有前邊那七種的宿緣和現因;見不著的就因為有最後那三種的:邪知邪見和愚癡、劣解二乘。劣解,就是懂也懂一點,但是他懂得不徹底、不完全。

「◎如其本行所得光」:這個佛,像他本行,在因地所修行的什麼行門,就得到什麼智慧光明。「◎隨彼宿緣同行者」:隨佛菩薩在因地修行,能以和他或者同業,或者愛他修行的行門,或者能隨喜,或者但見所作;所和他有過去有同類因緣的這些個人,隨彼宿緣同行者。「◎今放光明故如是」:現在所放的光明,所以才有人各依所緣而看得見佛不同的光明,有的人就什麼也見不著。「◎此是大仙智自在」:這個是得到圓滿的大覺的這位個大覺金仙自在的智慧的一種神通妙用所表現的。

往昔同修於福業 及有愛樂能隨喜
見其所作亦復然 彼於此光咸得見

有沒有念錯啊?(弟子:沒有。)
「◎往昔同修於福業」:這就是修廣福。這是言其佛在因地所修行的時候,我們這些個眾生在那時候也發菩提心,也見著佛修的這廣大的福業。佛在因地為求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捨千身而不惜,為了求菩提道,為了修廣大的福業,捨千身而不惜,來修福修慧;是行人所不能行的,是做人所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修人所不願意修的這個苦行,所以成人所難成的這個佛果。那麼這些個有緣的眾生在當時受佛因地這種願力的影響,也同修這個福業,所以說往昔同修於福業。

「◎及有愛樂能隨喜」:和有愛樂其行,愛樂佛所修行的這種行門,和隨喜讚歎,能隨喜讚歎佛所有的功德。「◎見其所作亦復然」:又見到佛所做的這種種的功德,也能見到佛的光明。「◎彼於此光咸得見」:那麼因為在往昔有這個宿緣,又有這個現因,前邊所講的這都是宿緣,有這種種的宿緣,所以對佛所放的光明咸得見,那麼才可以見得到佛所放的這個光明三昧,這種自在的神力,不可思議的境界。

今天講這八句偈頌,以我這個很愚癡、很笨的思想,來講這個經文的道理;大約是掛一漏萬,就是沒有真正講明白。你們哪一位有獨到的見解、高深的智慧,對這個經文有什麼看法,比我所見的更清楚,請各位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討論。因為我們這個講經的法會,是自由民主的,不是獨裁專制的;不是只許可我講,不許可你們講。我們在美國這兒,這個講經法會,誰都有發言權;誰都有什麼看法,都可以拿出來共同研究。我們絕對要把這個佛法研究真明白了,不要弄得糊里糊塗;盡騙愚夫、愚婦,騙老太婆,就很專制的那種樣子。那種的態度,那不是真正佛教的本來面目!所以我們絕對是以眾人的智慧為智慧,不要單單我一個人來講;所以你們各位有寶貴的智慧,都可以來在大家的面前說一說!有什麼話講沒有?(某法師:我沒有話講,我不會講。)你沒有話講,那麼誰有話講?可以講一講,這是說話的機會。

※※※
弟子:我想問問題?
上人:可以的。
弟子:師父提到供養無量諸佛,我想問怎麼正確地供養,怎麼樣做這個供養?
上人:這要看自己的力量。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做得到的事情,就去做去;盡量來令佛教發揚光大,這就是供養無量諸佛。你要是不叫佛教發揚光大,盡妒忌障礙,這就是不供養諸佛。你看這個道場裡興盛了幾天,那麼你就想把它毀滅了,這就是不供養諸佛。你供養諸佛,不是說我到南邊去供南方佛,北邊去供北方佛,東邊去供東方佛,西邊去供西方佛,中央我供中央的釋迦牟尼佛,我要各方去供養。不需要的!你盡你的力量所能做得到的,來護持佛教,這就是供養諸佛了。還有誰有什麼問題?

弟子:師父,關於佛菩薩的光明,我想所有的光明都是一個,不是種種的光明;但是依眾生機緣的不同,就見到一部分的光,是不是這樣?
上人:Yes. How do you know?(是的,你怎麼知道?)哈哈!你各處去找佛,找不著的;你只要放下,當下就是!你把那個找佛的心要放下,那就是見佛了;你找佛那個心若放不下,永遠見不著佛。怎麼樣?
某法師:對!
上人:對!哈哈!
某法師:有就是沒有,有就是無!
上人:那你為什麼還要在這兒?哈哈哈!有就是沒有,為什麼你又要有?說說看。有都是沒有嘛!為什麼你又要有?
(上人對弟子說)最主要的我要告訴你,你不要把求佛的心放下了,又跑各處去求女人去!

上人(上人對果童說):今天有沒有要講?
果童(講孫陀羅難陀的故事):最後我想說說有關經典的問題。我常看到經典上放了其他東西,這是不應該的;那咒文能不能放在經典上面呢?
上人:他問誰?
弟子:他問大家。
上人:你們大家怎麼樣說?誰叫他問的這個問題?(對果童)Who told to you?(誰叫你的?)
果童:沒有人。
上人:Why you ask this question?(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果童:因為我看到有人把咒文放在經典上。
上人:經典放在經典上邊也可以,咒放在經典上邊,這個可以的,因為都是佛所說的。不過經典有大乘經,有小乘經,大乘經應該放到上邊,小乘經應該放到下邊;這個咒呢,不分大乘、小乘經典,都可以放的。懂嗎?
果童:懂!
※※※

若有自修眾福業 供養諸佛無央數
於佛功德常願求 是此光明所開覺

「◎若有自修眾福業」:前邊這幾句偈頌是說,往昔和佛在一起修行,也就是宿緣的那四種的緣;那麼和佛在一起修行,就能見著佛所放的光明。那麼這四句偈文是說自修,是自己所修的眾福業;就是一切的善事是自己所修的,沒有和佛在一起。好像我們現在願意修一切的福業,佛已經入涅槃了,那麼怎麼辦呢?就要我們自己來修,自己去做一切的善事,修一切的福業。

「◎供養諸佛無央數」:修福業,首先應該從供養諸佛上開始,所以就說供養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諸佛。那麼我們是不是要走到每一個佛的面前,去供養這麼無量無邊的諸佛呢?不需要;因為我們現在要是用兩條腿來走,到每一個佛的面前去供養,那是辦不到的。你或者騎馬去各處找佛來供養,這也是辦不到的;那麼你坐汔車去找,也不一定找得到。因為佛在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佛的數目猶如恒河沙一樣;無論你是坐車、坐船、坐飛機到各處去找佛,都不容易找得著。那麼佛在什麼地方呢?佛在你的面前,你的面前就是佛;你不要當面錯過,交臂失之!所以說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你有一種至誠懇切心來供養佛,那佛就接受你的供養。這個佛究竟在什麼地方?佛是無在無不在的,沒有一個地方他在,也沒有一個地方他不在,他是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那麼你要是沒有至誠懇切心,哪個地方都沒有佛。

所以我們拜佛的時候,必須要恭恭敬敬;不可以東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後望望。不可以這樣子!你這樣子,那就是沒有誠心,沒有專一;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好像在我們佛堂這兒拜佛、誦咒的時候,不要聽著樓上有一個什麼聲音,那個心就跑到樓上去了;樓下有一個聲音,又跑到樓下來了;在街上有一個聲音,那個心又跑到街上去了;那個門有一個聲音,心就跑到門那兒去了。不可以這樣跑!不要管閒事,因為你拜佛比什麼都重要;你誦經、持咒也比什麼都重要。除非單單叫你管理事情,你再去管理事情;沒有叫你管理事情,你不要管閒事。這麼樣子,你就能專一;這才是真正地供養佛,真正地禮拜佛。

真正的專一,就是用一個心來拜佛、來誦經、來持咒;這樣子,才能有感應道交的這種力量。所以各位呀!說:「我拜了這麼多佛,念了這麼多經,持了這麼多咒,啊!我修行了這麼多年,一點什麼成就都沒有!」你想要成就什麼?你在那兒拜佛,盡打妄想、盡想入非非!你一邊拜佛,一邊打妄想,一邊管閒事,你這怎麼能會有感應?所以修道必須要專一其心。我以前對你們說過,我讀書的時候,在我的旁邊,他有或者打鼓的、打鐘的,他都不能擾亂我;我不被這個鐘聲所轉,不被這個鼓聲所轉,我能專心致志來讀書。那麼這個鐘鼓的聲音,我是不是聽不見呢?不是的,也聽得見;但是就不被這種聲音所搖動這個讀書的心。我們現在拜佛,也應該這樣子!我們一心拜佛,不被其他的閒雜聲所搖動我們這個心。

那麼拜佛的時候,應該念這幾句偈頌。這偈頌怎麼說呢?就是說: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諸佛菩薩影現中
我身影現諸佛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就是我們現在是一個能禮拜諸佛的眾;所禮,我們所禮拜的就是十方諸佛。我這個眾生能禮拜我所禮的十方諸佛,這兩種都是空寂的,都是空的。那麼說:「空的就不要禮囉!既然空,還要禮他做什麼呢?」那個本性是空的,那個無為是空的;但是你想要證得無為法,先要從這個有為上做起。所以你沒有證到空寂這種空理的時候,你不可以說:「既然空,我也不要禮佛了,佛也不要受我的禮,這本來都是空的嘛!」本來都是空的,這是真空;但是你要從妙有上著手,你要禮拜!所以這叫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雖然性空寂,但是中間可有一種感應;這感應道交難思議,不可思議的。你這兒禮佛,佛受你的禮,你增加你的福慧,這是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菩薩影現中」,我這個道場,就好像帝釋天那個寶珠似的;這個寶珠什麼都會現出來,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那個法身的影,都會在這個寶珠現出來。「我身影現諸佛前」,那麼我現在在這兒拜佛,我這個身形、這個影,就現到十方諸佛的面前。所以你供養一佛,也就是供養一切佛了;你供養一切佛,也就是供養一佛。那麼我這個身體和諸佛的身體都互相在這個寶珠現出來。「頭面接足歸命禮」,我這個頭和面接到佛足上,我歸命禮。

那麼在拜佛的時候,要誠心誠意來念這幾句偈頌;你拜哪一位佛,就加上哪一位佛的名字。譬如我拜釋迦牟尼佛,就說:「釋迦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釋迦前,頭面接足歸命禮。」你若拜觀音呢?就說:「觀音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觀音前,頭面接足歸命禮。」在拜佛的時候,你若能專一其心,那個感應道交就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無論哪一位在念佛的時候,就像一個念佛的;不要各處看,無論哪會兒有動靜、有聲音,都不需要管它!就是不管閒事。那麼念佛的時候要專一,拜佛的時候要專一,供養佛的時候要專一,你誦經的時候也要專一,持咒的時候更要專一。所以我們這兒誦經持咒,它旁邊有什麼聲音,我們都不知道,那就是得到持咒三昧了。你說這麼多年也沒有得到什麼感應,你那兒盡打妄想,怎麼會有感應?

所以自修眾福業,供養諸佛無央數,那麼供養佛,這就是福業,修福業的。「◎於佛功德常願求」:對佛所有的功德,我們常常發願要成就佛所成就的功德。佛所修的功德我們都想要得到,常常發願,要懇切至誠來求,要和佛的功德是一樣的。「◎是此光明所開覺」:你能以自己修眾福業,自修眾福業,又能供養無量無央數這麼多的佛,發願要與佛的功德是一樣的;因為這個,所以這種光明才能令你開悟,令你成就你的願力,能隨心滿願。

※※※
弟子:交臂失之是什麼意思?
上人:丟了!這就是譬如兩個人握手,這就可以說是交臂。交臂就是兩個人這麼臂搭著臂,這叫交臂。
弟子:頭面接足是什麼意思呢?
上人:頭面就是這個頭和臉面。接足是這個手和頭都接著佛的足嘛!歸命禮,歸命頂禮嘛!一心頂禮,一心歸命頂禮。
※※※

以後無論哪一位隨著我到什麼地方去,不要那麼嘎嘎大笑,笑得都忘形了!無論是男的、是女的,那麼隨著我到外邊、到什麼地方去,都要守一點威儀。你嘎嘎大笑,啊!這令外邊人一看,說:「喔!原來你們金山寺的人哪,這麼樣沒有規矩,這麼樣不懂規矩!」好像昨天果璲跟著我去看地方,就很隨便了,就嘎嘎笑;在那兒喝一點涼水,也笑得不亦樂乎。我也不懂她是笑什麼?那麼無論到什麼地方去,笑是可以;不要笑得聲音那麼狂,笑得好像發狂那麼個笑。人家也不知道你吃了什麼發狂的藥了,那麼變成狂笑;所以這一點,每一個人都應該特別注意!以後到什麼地方去,笑是可以,笑不要笑得那麼狂,不要狂笑!你笑完了,自己也不知道為的笑什麼笑?問你為什麼你那麼笑?I don’t know.(我不知道)你說這不是狂笑嗎?所以這一點要注意的。無論哪一個,隨著我到外邊去,不要那麼狂笑;並且要是盡這樣子,誰我也不要帶到外邊去!因為我們是佛教,一定處處都要有規矩;沒有規矩呀,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所以這規矩是很要緊的。
※※※

譬如生盲不見日 非為無日出世間
諸有目者悉明見 各隨所務修其業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智慧者皆悉見
凡夫邪信劣解人 於此光明莫能睹

「◎譬如生盲不見日」:佛所放的光明三昧都照耀一切眾生,那麼一切眾生有的見佛的光明,有的不見佛的光明。那麼不見佛的光明的人,就有一個譬喻譬喻什麼呢?譬如生來就是個盲人;盲人他生來也不知道太陽是個什麼樣子,沒有見過太陽。那麼他沒有見過太陽,並不是沒有太陽,而是他沒有眼睛。所以說「◎非為無日出世間」:那麼生來就是盲眼的人,看不見太陽,並不是沒有太陽出在世間上;因為而是他沒有眼睛,看不見。

「◎諸有目者悉明見」:所有有眼睛的人就會見著佛的光明,會見到太陽。有眼睛的人,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因為在往昔或者和佛一起修行,或者愛樂佛這種修行的行門,或者隨喜佛的功德,或者見過佛所修行的這個行門,或者修廣大的福業,或者供養無量諸佛,或者勤求佛果;以上這七種,都能見著佛的光明。見不著佛的光明,就是一些個劣根性的人、凡夫、愚癡的人,和沒有智慧的二乘人,他們都見不著佛的光明。我們見不著佛的光明,我們是屬於凡夫、愚癡的人,所以沒有見著佛的光明。那麼有智慧的,都會見著佛的光明。「◎各隨所務修其業」:那麼各隨各的他所修行的這種業務,那麼造他們這一種福業、這個福報的廣大善業。

「◎大士光明亦如是」:就是諸佛菩薩所放的光明也是這樣子,也就和太陽光是一樣的。「◎有智慧者皆悉見」:那麼所有的有智慧的人,就是有善根、有大智慧的人,都能見著佛的光明。「◎凡夫邪信劣解人」:所有一切愚癡的凡夫。邪信,就是邪信的外道,所有一切的外道。劣解,就是鈍阿羅漢;他雖然證果位,但是他智慧還不夠,所以也見不著佛的光明。所謂:「有眼不見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所有一切愚癡的凡夫,所有一切的外道,和鈍阿羅漢,「◎於此光明莫能睹」:對於佛所放的光明,他是見不著的。

摩尼宮殿及輦乘 妙寶靈香以塗瑩
有福德者自然備 非無德者所能處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深智者咸照觸
邪信劣解凡愚人 無有能見此光明

「◎摩尼宮殿及輦乘」:摩尼,就是一種摩尼寶珠。摩尼寶珠所造的這個宮殿,及輦乘,和所坐的這個車輦、車乘,都是摩尼寶所造成的。「◎妙寶靈香以塗瑩」:用微妙不可思議的這個寶貝、最名貴的這個香,以塗瑩,來莊嚴這個宮殿。「◎有福德者自然備」:這是要有福德的人才能這個樣子,才能有這個摩尼的宮殿和摩尼的輦乘,和這個妙寶靈香來莊嚴、來塗瑩。「◎非無德者所能處」:可不是沒有德行的這一類的人所能住的、所能居處的。就是在這種宮殿裡頭住,這都是有德行的人,才能住這種莊嚴的宮殿。

「◎大士光明亦如是」:這個菩薩的光明,也像前邊所說這個宮殿、妙寶靈香以塗瑩一個樣的;有福德的人就能見著這光,沒有福德的人就見不著。「◎有深智者咸照觸」:有大智慧的人,大士所放的光明,都能照觸到這個有大智慧的人。「◎邪信劣解凡愚人」:或者那個信旁門外道的、那種邪知邪見的。他信也是信,但是他信邪不信正──信心是有,但是信的是邪的,是旁門外道的。他知見也不正當,既自私又自利,沒有真正的正知正見。劣解,劣就是不善於解,就是明白得很少;也就是不明白的人、愚癡的人。不過這個劣解比那愚癡人又明白一點,這個劣解的二乘,聲聞、緣覺。凡愚人,和這個凡夫、沒有智慧的人。「◎無有能見此光明」:他們都不會見著這個光明。

若有聞此光差別 能生清淨深信解
永斷一切諸疑網 速成無上功德幢

「◎若有聞此光差別」:這個聞,也就是或者聽見佛的光明的,或者見著佛的光明的。有種種不同。每一個人所見的光明不同,這叫光差別。各人所見的佛所放的光明,有種種不同。「◎能生清淨深信解」:你要是聽見這種的經,或者見著佛的光,你能生清淨的深信解。「◎永斷一切諸疑網」:你永斷,不是一時斷,是時時斷。你就時時都沒有這個疑惑心,不是這一個時候沒有疑惑心,等一等又生出疑惑心了;這一個時候精進,等一等又懶惰了。只一個時候有信心,過一個時候,又生了懷疑了,這就不叫永斷;永斷是時時刻刻都沒有懷疑,無論任何的時候,都沒有懷疑。所以這永斷一切諸疑網。你若一有懷疑,就對佛法就不相應了!「◎速成無上功德幢」:你沒有懷疑,就能你很快就可以成就這個無上的佛果了。

有勝三昧能出現 眷屬莊嚴皆自在
一切十方諸國土 佛子眾會無倫匹

「◎有勝三昧能出現」:有一種殊勝的三昧光明能出現。「◎眷屬莊嚴皆自在」:你所有的眷屬——這光明所有的眷屬,和你自己所有的眷屬,都能莊嚴。皆自在,都很自在的。「◎一切十方諸國土」:所有一切十方諸佛國土,「◎佛子眾會無倫匹」:所有佛的弟子在佛的法會所有佛弟子裡邊,沒有人可以和你比的,你這種功德是無量無邊的。

有妙蓮華光莊嚴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滿 是此三昧神通力
復有十剎微塵數 妙好蓮華所圍繞
諸佛子眾於中坐 住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緣 具足修行佛功德
此等眾生繞菩薩 悉共合掌觀無厭
譬如明月在星中 菩薩處眾亦復然
大士所行法如是 入此三昧威神力

「◎有妙蓮華光莊嚴」:有一個大寶蓮華微妙香潔,放出種種的光來莊嚴這個蓮華。蓮華有多大呢?「◎量等三千大千界」:有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怎麼叫三千大千世界呢?我們這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世界。有一千個這個世界,這叫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日月、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小千世界。積聚一千個小千世界,這叫中千世界;再積聚一千個中千世界,這叫一個大千世界。因為三次都說這個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其身端坐悉充滿」:佛菩薩端坐在這個大寶蓮華的上邊,全身都充滿了光明。「◎是此三昧神通力」:這就是這種三昧神通的力量。

「◎復有十剎微塵數,妙好蓮華所圍繞」:又有十佛剎那麼多的微塵數,那麼多的妙好蓮華來圍繞這個大寶蓮華。「◎諸佛子眾於中坐」:所有佛的弟子都在這個蓮華裡邊坐著。「◎住此三昧威神力」:住在這種的正定裡邊,有大威神力。「◎宿世成就善因緣」:這是他們在宿世,就前生、因地所成就的這個善因緣。「◎具足修行佛功德」:已經具足圓滿修行佛所修的功德了。「◎此等眾生繞菩薩」:這說所有這一類的眾生來圍繞放光的這個菩薩,「◎悉共合掌觀無厭」:那麼完全他們都合起掌來觀看這個菩薩,沒有疲厭。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為供養佛,向佛來獻花,用一條腿在那兒站了七天七夜;這就是合掌觀無厭,觀看佛沒有疲厭。我們在佛前能站一日一夜,那麼已經覺得受不了了,釋迦牟尼佛用一條腿站了七日七夜!

那麼「◎譬如明月在星中」:這個比方那個明月,在虛空這個明月在眾星裡邊,那個月亮那麼大,這個眾星來拱扶它。「◎菩薩處眾亦復然」:菩薩處在這個大眾海會裡邊,也就好像明月在那個星裡邊是一樣的。「◎大士所行法如是」:菩薩所行的這個法門就是這樣子。「◎入此三昧威神力」:入到這一種的光明三昧裡邊的這種大威神力。

※※※
(編按:上人要一位弟子敘述另一位離開金山寺的比丘遇到麻煩之事。)
上人:他這幾年啊!把時間都浪費了。

弟子:今天有一位恆超到這兒來,他跪在師父面前,講一講他自己的問題,他請師父看看他現在應該怎麼樣做?這個因緣是在1973年,在這兒有一個人叫果寧;恆超說是這位果寧鬧他,令他走。
上人:是怕他!他怕果寧,怕果寧用槍殺了他。

弟子:首先應該說一說這個頭髮的事。恆超跪在師父面前問問題,師父從他的頭後邊拿出一根很長的黑頭髮──他來的時候並沒有這個根頭髮。師父問:這頭髮從哪裡來的?是在金山寺的,還是從外邊Ukiah那兒帶來的?恆超說:恐怕金山寺沒有這樣的頭髮,在金山寺找不到的!是從外邊帶來的。
上人:是女人的頭髮、不是頭髮?這麼長,有兩呎半那麼長!。
弟子:恆超認得這個頭髮,他說是某某女人的。師父說:就是這個女人要殺你,是不是?
上人:不是「就是」,我說:「是不是這個女人想要殺你?」
弟子:恆超說,這個女人拿槍要殺我,這是開玩笑。師父說這怎樣算是開玩笑?現在講這個因緣,為什麼這個事情發生?
上人:他說是開玩笑,他還掉過來給她背看!另外有一個男人──大約他是這麼說的。另外一個男人,就是在這兒做工的人,把那個女人的槍給搶下來,就把她推倒了,然後又報告警察。先來一個警察,以後又來了很多警察,到這兒調查這個事情;那麼這是開玩笑?把警察都開來,你們想這是開真玩笑、是假玩笑?
弟子:恆超回來的時候,本來沒有這根頭髮,忽然就有這根女人的頭髮;他走的時候,又找不著那個頭髮…
上人:不是走的時候,就在當時找就找不著了。我叫他找,他就找不著了嘛!那時候他沒走嘛!你也找不著了,那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看見!
弟子:沒有看見那個頭髮?
上人:是啊!
弟子:是,找不到!
上人:那你現在問問他,是不是真有一條頭髮來著?
恆超:是的,真的有。
上人:不是鬼啊?不是鬼來變的頭髮?
恆超:沒見過鬼的頭髮。
弟子:所以他被果寧鬧跑了!那時師父不在金山寺,他就跑到山上去自修。
弟子:要全講嗎?
上人:不全講沒有什麼意思嘛!
弟子:他跑到山上,去住一個茅棚,打坐修行。以後他住不了,跑到北方,在Ukiah,和他一個朋友在那裡住。他的朋友有一天請一對夫婦來,也留他們一起住,……
上人:你告訴他,他若聽你講得不對了,他可以提出來反對的。
弟子:慢慢地,那個太太就不喜歡她丈夫,喜歡恆超。
上人:這個女人就愛和尚了。
弟子:所以發生這個問題,恆超本來不知道;後來他知道這個問題,他想他不應該這樣子,因為他是一個出家人。
上人:他說摸摸可以,再往深了,就不可以了。
弟子:這個我沒有聽見。
上人:我現在給你加上的,他沒有這麼說!我現在是說他心裡頭的話。
弟子:所以他下山,碰到一個人,這個人和女朋友在一起住;那時他和女朋友住處得不好,所以叫他的女朋友走,不要和她住在一起。他讓恆超和他一起住!
上人:他們大約不是搞同性戀啊?
弟子:我不知道。
上人:不要問他,問他,他面更會紅了!
弟子:過一段時期,那個男的去參加一個外道會;兩個禮拜那個研究會完的時候,這個男的帶一個印度的…
上人:婆羅門。
弟子:對!婆羅門!帶這個婆羅門回來。然後他們去一個天主教堂,他們回來之後,那個女人來。那個男的請婆羅門幫他祈禱不要這個女朋友。那個外道說:「為什麼?你不歡喜她嗎?」那個男的說:「歡喜是歡喜,可是現在不要和她在一起!」那個外道又問那個女人:「你歡喜不歡喜這個男人?」她說歡喜。外道就說:「好!我看你們兩個有關係,實在應該結婚!」所以他帶他們去結婚。結婚以後,差不多兩個禮拜,這個男的覺得這個外道是假的;因為他聽說有一個女人,和這個外道是,…
上人:妓女。
弟子:對!
上人:你今天都會講的。
弟子:他說或者不是一個妓女。
上人:或者按摩的女郎。
弟子:這個外道也對男的說,他回去的時候,帶他去印度。那個男的覺得這個外道幫助他們結婚,這不是真的,對他更懷疑,就不要他的女朋友,又叫她走。這時候,這個女人就很生氣,就拿槍要殺他們。這個槍上有三個bullets……
上人:子彈。

弟子:三個子彈,一個要殺男朋友,一個給恆超,一個給她自己,所以那個警察就來了。以後恆超看發生這個事情,他想應該問師父現在該怎麼樣做?所以他回來問師父。師父告訴他:你走的時候沒有問我,你在山上摸女人也沒有先問我;怎麼現在到這兒來問我?你走的時候沒有問我,現在我不會答覆你該怎麼樣做。那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要去摸女人,你現在做什麼,是你的事情。

上人:你那時候應該回來金山寺先問一問,說:「師父,有一個女人我很愛的,我好不好摸一摸她?」你應該先來問,問過之後,我說:「Okay,可以的。」你再去摸去。那你現在什麼事情可以都問我──你那個事情不問我,然後現在來問我;這是too late(太遲)了。

弟子:師父告訴他,他現在就是下地獄。他從金山寺跑出去到現在,這是完全浪費他的時間;他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國家,也對不起師父。師父問他,他對自己、對佛教、對師父、對金山寺,有沒有做過什麼好事,有沒有什麼成就?恆超說:他走的時候,覺得在金山寺修道都沒有進步,他想在山上會進步。師父答覆他說,他這樣講,也就是因為在金山寺沒有女人可以摸一摸,山上有很多女人,所以就是因為這個。師父問他從離開到現在,他有沒有度人,恆超說一個都沒有。所以師父就告訴他,他應該死,愈快愈好。因為這些人不能持比丘戒,不能守威儀,一點威儀都沒有,這是佛教的敗類,就是令佛教不好。

上人:我說這個女人用上上了子彈的槍來要殺他,他認為是開玩笑;但是有另外的人把這個槍給搶下來,把這個女人推走了,叫警察把這個女人帶走了。以後又來很多警察,那麼他還認為這是開玩笑,這是joke?如果這個女人真把他打死了,他做鬼的時候,他也會想:「哦!這是和我開玩笑。為什麼她要和我開玩笑呢?因為她真真地愛我!」他死了之後,他那個鬼也會這樣想,還認為是開玩笑?因為他沒有死,就認為是開玩笑嘛!那麼死了之後,還一定認為是開玩笑,不認為這個女人是真想要打死他。但是警察可來了,你開玩笑把警察都開來了,這個真是開了一個大玩笑!

我說你離開金山寺,就因為金山寺沒有女人可摸;如果有女人摸的話,那你就覺得很自在、很舒服了。我說可惜果寧是個男人,如果果寧是個女人,你怎麼樣都不會怕他,怎麼樣都不會離開金山寺了!因為什麼呢?現在這個女人想要用槍把你打死,你還認為是開玩笑,還認為不是真的;所以這個果寧應該變成一個女人!他若變成女人,你怎麼樣都不會離開金山寺。你聽得懂我講話嗎?

恆超:聽明白了。

上人:那麼最主要的是這條頭髮!若沒有這條頭髮,什麼事情都沒有的。這條頭髮在他耳朵上拿下來的,在耳朵上拿起一條頭髮,掛在那個花上──就你拿來那盆花;他放在那地方,以後就找不著了。想不到這個頭髮也會有神通,它可以現出來,又可以沒有了。那麼他問我怎麼樣?我說:「你現在就是死了最好,旁的我都不管了!」那麼他當然不會死了。我說:「那你願意怎麼樣子,我不管;你願意上天堂就上天堂,願意墮地獄就墮地獄,我完全沒有意見!」我問他,他摸女人的時候,怎麼不回來問我?他說:知道問我,都是Everything is Okay! 我說:我要是不Okay呢?有的時候也不Okay!果逾知道我有的時候也不Okay啊,哈!

我告訴你們,誰無緣無故離開金山寺,那都會墮落的──無論哪一個!在金山寺這兒,你看像個樣子;離開金山寺,我就不保險了,我就不給insurance。無論哪一個,離開金山寺的,我就不保險的;在金山寺裡邊哪,我都不一定保險,何況離開呢!啊!有的人不知自量,就想要住茅棚去修行;修行這麼幾年,把光陰都空過了!哈!只學會一個摸女人。哈哈!這是學會本事了!果真,聽得懂我講啊?
果真:我不知道。
上人:Okay!你不批評,你不臧否 other person.(其他人)哈!我不要問你。問你,你也是不知道,是不是啊?因為你現在還沒有做過來人,哈!好了!現在輪到果童了。

所以無論哪一個受過比丘戒的人,不經過許可出去之後,回來可以的;但是就要走在比丘後邊,這是第一次。若第二次,這麼偷著就跑了,沒有經過許可;回來,還可以,但是要走到比丘尼後邊。若第三次,再走了,想回來,不論犯什麼過,都可以原諒的;那麼想回來,還是可以,但是怎麼樣呢?要走到沙彌、沙彌尼後邊。為什麼你無緣無故跑了,人家在這兒修行,這麼認真,為什麼你回來還走在人家前邊?這是不對的。要是奉常住的命令,好像果道到洛杉磯那兒去了,在那兒想開一個坐禪班;那麼這樣呢?回來可以!奉常住的這種命令去,回來,這就是不會降級的。那麼無緣無故自己到外邊又回來,過了一個月,或者兩個月,這回來,都要走到後邊的,就不能走到人前邊了。因為我們在這兒不是這麼容易的,都是很辛苦的;你沒有經過大家的同意,跑到外邊去,這完全對金山寺是不合法的!
※※※

如於一方所示現 諸佛子眾共圍繞
一切方中悉如是 住此三昧威神力

「◎如於一方所示現」:這是說,佛菩薩在這個一方所示現,所以說「◎諸佛子眾共圍繞」:所有的菩薩、所有的聲聞、羅漢都共同來圍繞這個位佛菩薩。「◎一切方中悉如是」:不單一方這樣子,所有的方——十方世界都是這樣子。「◎住此三昧威神力」:住在圓融無礙這種三昧的威神力裡邊。

有勝三昧名方網 菩薩住此廣開示
一切方中普現身 或現入定或從出

「◎有勝三昧名方網」:又有一個殊勝的三昧,名字就叫方網三昧。「◎菩薩住此廣開示」:所有菩薩住在這種方網三昧裡頭,來教化眾生。「◎一切方中普現身」:所有一切的方,十方世界的菩薩都去現身說法。「◎或現入定或從出」:或現入定相,或現從定又出來的相;所以用種種的三昧,來教化所有十方的眾生。

※※※
那麼我前幾天所講的,有人常常生一種妒忌心;那麼你有妒忌心,就好像在這個糞和尿裡頭沐浴一樣,越沐浴越臭!那麼你想要清淨,就要把妒忌心除去,要沒有妒忌心;你任何人有妒忌心就有一股臭氣,沒有妒忌心就有股香氣。所以你們各位要注意,你們看看離開金山寺的人和在金山寺的人有什麼分別?今天晚間,你們各位都要特別地來研究研究這些個問題!

我也不怕哪一個人好,也不怕哪一個人壞;好到極點就該不好了,不好到極點又該好了。所以不好正是好的一個開始,那好正是一個不好的開始;所以我的宗旨,就是Everything‘s OK!那麼你知道錯,能改這就是好;你知道錯,不改,這就是不好。那麼各位不要看那個不好的人,就沒有辦法了;不好的人,他若改了,「大惡者若回頭,則是大善;大善士若墮落,大惡一般。」這沒有什麼問題的!

我今天再告訴你們七、八年以前的一個消息,就是這個果童。那時候四歲,到這地方來,他旁的什麼也不問,就問:Why have rules?為什麼要有規矩?(轉身對果童說)這是你問的,You asked question:Why like have rules?問這個問題。我說因為你不守規矩,所以要有規矩;你若守規矩,就沒有規矩了。所以現在我告訴你們,這個小孩子四歲就不願意守規矩;但是現在懂一點事情了,一點一點地要守規矩了。你看!這美國人四歲就不守規矩,哈哈!連安安都算在內。哈!你看那個不守規矩的東西!某法師,你聽我講這個,怎麼樣?
某法師:講得好。
上人:真的?
某法師:壞的也會變好,他覺悟了。
※※※

或於東方入正定 而於西方從定出
或於西方入正定 而於東方從定出
或於餘方入正定 而於餘方從定出
如是入出遍十方 是名菩薩三昧力

我們修道,若講到「得到三昧」,這三昧也有小三昧、大三昧。那麼我們修習禪定的功夫,最初就得到一種輕安的境界。什麼叫輕安呢?就覺得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了,心裡也沒有貪、也有瞋、也沒有癡了,把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這個脈也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念也停止了,這一切一切都停止了。這時候,就好像那個鎖鎖著門,不能開門;忽然間,就有一把鑰匙,把這個鎖開開了。鎖打開了,這個門也可以開了;門開了,我們的智慧也現出來了。這種輕安,只是將要入定的一種的前方便;到這種程度上,這也就是那個喜、怒、哀、樂、愛、惡、欲沒有發生之前,那一種中道的理體。這個中道就是真空,也就是妙有。你和這個真空和合了,就會生出妙有來;和這個妙有和合,也就是真空。這個時候,也不落於空,還不落於有,不落於二邊。

在儒教說的:「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萬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就是有一天,豁然間──豁然間也就是突然間,也就是立刻;豁然就是開朗的樣子,也就是開悟了。貫通焉,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貫什麼呢?就貫通這個理,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不是明白一個道理,把所有的道理就都明白了;所以說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眾物,也就是萬物。表,就是皮毛,就是表皮,就是外;裡,就是內。表就是外,內外,這叫表裡。精粗,精,就是精細的,就是微細的意思;粗,就是那個粗糙的,就是大概的意思。那個精就是微細的意思。「無不到」,沒有不明白的了;內外、粗細,這所有一切的道理都明白了。「而吾心之全體大用」,我們這個心全體大用──這種大用和佛的妙用是一樣的。「無不明矣」,沒有不明白的。這就是修禪定的一種功夫。

所以我在十六歲的時候,說過這麼幾句偈頌。說什麼呢?就是說的:「事欲求精,須用苦功;功夫既到,默識心通。」「事欲求精」,你無論什麼事,你若想精通、明白,你要求明白,「須用苦功」,你應該用一種苦功;不要貪享受,不要怕苦,不要怕難,還不要怕沒有錢。所以須用苦功。「功夫既到」,你功夫若做到了,做到了家了,你功夫成就了,「默識心通」,你默默中自然就會懂了,心也會明白了,默識心通。那麼這都是參禪習定很要緊的幾句話。

「◎或於東方入正定,而於西方從定出」:現在這個方網的三昧定,就是說或者在東方那兒坐禪入定了,可是這個菩薩又到了西方去從定出了,到西方去出定了。以前在東北,有幾個人大家在一起打般舟七;把門鎖上,外邊有人給送飯,他們就在裡邊打般舟七。打打七呢,這其中有一個人,也不知道怎麼就出去了,出去這個房子了。一出去,就出去四十里這麼遠,跑到四十里以外,也不知怎麼走到那個地方去的。這就是或於西方從定出,他出去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樣出去的。這是你這個心要是入定了,這裡邊就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人所不知道的。

「◎或於西方入正定」:或者在西方入正定,「◎而於東方從定出」:又在西方入定,在東方又出定了。這就叫「無入而不自得焉」,隨心如意,變化無窮;隨緣還能不變,不變還能隨緣。入定也是妙不可言,出定也是妙不可言;所以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在定中都可以到一切處。這就叫方網三昧,沒有一個方,沒有一個不方;隨心變化,感應道交。

你們各位!我相信「或於東方入正定,而於西方從定出」這個道理,或者還有人懷疑:怎麼在東方入正定,又能從西方從定出呢?現在我們不講這個菩薩入定的問題,我們講這個太陽。太陽在西方入正定了,可是它出來的時候,在東方從定出。由這個太陽,你們就應該知道菩薩這種境界也是這樣子。

「◎或於餘方入正定」:或者在其他的八方入正定。就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是四維;加上南北,這六方;再加上、下,這是八方,這叫餘方。或於餘方入正定。那麼「◎而於餘方從定出」:也就在八方這個地方都從定又出來;這麼樣子入定、出定,出定、入定。「◎如是入出遍十方」:像這樣子,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境界,遍滿十方都是入定、出定這種境界;「◎是名菩薩三昧力」:這就是菩薩這個方網三昧的力量,所以他能這樣子。

※※※
弟子:什麼叫「一旦」?
上人:就是有一天。
弟子:「貫通焉」的「焉」?
上人:「焉」就是「之乎者也矣焉哉」那個「焉」,「而一旦豁然貫通焉」那個「焉」是個虛字,那沒有什麼!
弟子:那個「事欲求精」的「精」,是不是經典的經?
上人:不,「精氣神」的「精」,「精神」的「精」。
弟子:那個「事」字,「事欲求精」的「事」呢?
上人:就是「什麼事」的「事」嘛!還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上次禪七,師父說打坐時,嘴巴要閉上,舌頭放到後邊,我聽不太懂。當我試著這樣做的時候,覺得不太自然,我覺得放前邊比較舒服。有口水的時候,是讓它自然吞下,還是用力吞下?
上人:那也不是放到後邊,也不是放到前邊,是放到上邊──這個舌尖頂上顎。你不要問它有什麼好處,它就能去病;你若再問有什麼好處,可以生小孩子!你這個男人可以生個小孩子,哈哈!
翻譯者:如果去做了,男人可以有孩子。
上人:男人「生」一個小孩子,不是「有」一個小孩子。
翻譯者:生孩子?甚至於男人可以生孩子。
上人:你怕不怕啊?哈哈!
翻譯者:這個「小孩子」是…
上人:那他自然就有了,你不要學著有。
弟子:那是不是出竅?
上人:哎!不出竅,佛教不講出竅的。佛教是講的不出不入,盡虛空、遍法界。他說從這兒出去了,那叫出竅。叫果璃說一說他的情形!

果璃:那是幾個月以前──那時我還沒有來過這裡;我到了一間房間,樣子和這個講堂一模一樣。師父也在臺上說法,師父後面有佛龕;但是不太清楚,裡面的佛像也看不太清楚。韋陀菩薩站在師父的左邊在寫東西,也看著大眾;師父也很注意韋陀菩薩看的那個人。然後師父開始講經,我不記得師父講哪一部經?但是我記得大家都面對著師父,可以感覺大家都很恭敬。
上人:還有很多的情形,你說多幾個。

果璃:有一次我在山上走路,遇見師父,他騎在一隻大的白馬上,指著左邊的一條路;這條路往上到山那邊,路很窄,有很多石頭阻礙人前進。路的盡頭有一棟房子,我感覺這房子是師父的。我走進去,裡頭有刺繡絲織這些東西,顏色就和廟上一樣。我走到桌邊,桌上有一支簫,上頭每一個指頭有三個洞,我知道它可以吹出很多聲音。我拿起來要吹的時候,它就變成一隻白色的鳥;這隻鳥沒有飛走,因為這時我就醒了。第二個重要的夢是,我坐在一個戶外的餐廳,看見師父和一個穿著西裝的生意人走過來;師父看我,我也看師父。師父走過去,說:「你吃得太多了!」然後我就醒來了。第一個夢是一九七一年,第二個是一九七二年的事。從那時到現在,每一年我都會有一、兩個很清楚的夢;後來我去了佛根地,從那之後,每個月會有一、兩個很清楚的夢。那些夢有很多是很重要的,也有師父給我的開示。

翻譯者:這些夢都是關於師父的嗎?
果璃:有幾個是關於念佛的夢。
上人:你又沒有見著過我,你怎麼知道是我?
果璃:去年十一月以前,我不知道是師父;去年十一月的時候,我看到〈金剛菩提海〉有一張相片,在照片裡師父拿野莓派給恆具法師,所以那時我就知道在夢裡的是師父。
上人:那麼你到這兒來,有什麼感想?
果璃:皈依之後,有很多東西就冒出來,我覺得自己好像重新出生。以前的欲念、貪、毒等種種,好像都不在了!我覺得自己好像開始走一條完全新的路。
上人:你知不知道這條路很難走的?
果璃:我知道。
上人:那為什麼還要走?
果璃:解脫是無價的。

上人:哈哈!你們大家相不相信他所說的話?都聽清楚了,是不是?他們大家都聽明白了啊?若有誰不相信這個事情,可以提出來一個意見;有人相信,也提出來一個意見。我們大家研究一下,這是怎麼一回事?沒有人有什麼意見?是不是都是木頭啊?
弟子:我相信,但是這種情形是不是師父故意給他這個夢?如果師父不要他夢,他沒辦法做這個夢?
上人:你怎麼知道?
弟子:我聽說的。
上人:我也沒有見過他!這就是今天這個經文的道理。還有什麼意見?

弟子:今天聽他所講的,是不是表示我們應該記住我們的夢,因為可能很重要?
上人:夢,也重要,也不重要。你說你吃飯是重要、不重要?也可以說重要,也可以說不重要。重要,你不吃,就死了;不重要,你只要能維持活著就可以了。這個夢,有種種的夢。但是要是屬於善類的、屬於勝境的,這可以相信的;要是有種種的惡夢,或者種種情情愛愛的那種夢,那就不應該記得它!那個發願文上也說過,坐臥之中,夢寐之間,見著佛像,見著菩薩像,見著聲聞緣覺、羅漢的像;這都是宿世有善根,才能這樣子。

翻譯者:夢寐之間?
上人:夢寐之間,夢寐就是睡覺、做夢那個時候。發願文,發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

盡於東方諸國土 所有如來無數量
悉現其前普親近 住於三昧寂不動
而於西方諸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所
皆現從於三昧起 廣修無量諸供養
盡於西方諸國土 所有如來無數量
悉現其前普親近 住於三昧寂不動
而於東方諸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所
皆現從於三昧起 廣修無量諸供養
如是十方諸世界 菩薩悉入無有餘
或現三昧寂不動 或現恭敬供養佛

「◎盡於東方諸國土」:就是在東方所有無量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國土,「◎所有如來無數量」:那麼國土有恒河沙那麼多,佛當然也是無數量,有無數量那麼多的佛。「◎悉現其前普親近」:菩薩在這個定裡邊悉現其前,在這個定中現到諸佛如來的面前,而普遍地來親近東方這一切的無量諸佛。「◎住於三昧寂不動」:那麼他親近、供養,這都是在三昧裡頭,他本體還在那兒寂然不動。「◎而於西方諸世界」:在西方所有的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所」:所有一切佛的道場,「◎皆現從於三昧起」:那麼都在西方又現從這個三昧起,「◎廣修無量諸供養」:也廣修沒有數量那麼多的供養,供養於佛、供養三寶。

「◎盡於西方諸國土」:就在西方這所有的國土都全了,「◎所有如來無數量」:所有的佛也都是無數量那麼多,「◎悉現其前普親近」:也都是現在那個諸佛的道場前邊,「◎住於三昧寂不動」:也都是在這個三昧寂然不動。「◎而於東方諸世界」:而在東方所有的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所」:一切諸佛那個道場的地方,「◎皆現從於三昧起」:在那兒又都從定出來了,「◎廣修無量諸供養」:從定出來做什麼呢?就廣修一切的供養,來供養一切的佛。

「◎如是十方諸世界」:像這樣子,十方的世界都是這麼循環無端,互相去供養,「◎菩薩悉入無有餘」:菩薩在三昧裡頭去供養,出三昧也是供養佛。「◎或現三昧寂不動」:或者現出來這個三昧,寂然不動的樣子。「◎或現恭敬供養佛」:若出這個三昧,出定了,就現出來一種恭敬供養諸佛的一種禮儀。

於眼根中入正定 於色塵中從定出
示現色性不思議 一切天人莫能知
於色塵中入正定 於眼起定心不亂
說眼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你有功夫的人能轉這個境界,而不為境界所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門頭,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中間又生出這個六識。可是作亂造反也是這個六根、六塵,成就你的菩提道果,幫助你行菩薩道,也是這個六根、六塵。

「◎從於眼根中入正定」:眼根,就是我們這個眼睛。這個眼睛怎麼叫入定呢?從眼根入定,就是你不被這個色塵所轉。「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見事醒事出世界,見事迷事墮沈淪。」你不被這個眼根所轉,不被這個色塵所轉,這就是入定了,這就是從眼根入正定。「◎於色塵中從定出」:於色塵裡邊又出定了。入定、出定,這都是不為境界所轉。所謂常在這個堅固定裡邊,沒有不定的時候,就是常在楞嚴定裡頭。那麼「◎示現色性不思議」:這個色性也是有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一切天人莫能知」:所有的天人都不懂,不懂這個色性。

「◎於色塵中入正定」:在這個色塵裡邊入正定,「◎於眼起定心不亂」:這個起定心不亂,就是不被這個境界轉;就是能轉境界,不為境界所轉。「◎說眼無生無有起」:說這個眼哪,這個眼根也是無生的,也沒有起滅的,它是性空的。「◎性空寂滅無所作」:本來都是空的,無所作為的,都是無為法。那麼今天就講這麼多了。

※※※
所以我們這兒的人現在不要錯過機會!我們這兒最初講的是《楞嚴經》,你們每一個人最低限度應該把〈楞嚴咒〉能背得出;不要照著本子去念,那不算的!你若能背得出,還背得清清楚的;不是隨著人家念我就背得出,我自己念的時候就背不出了。那是不行的!你不能有這個cheating sheet(小抄),你不可以用那個cheating sheet,欺騙的那張紙!無論哪一個,都應該把〈楞嚴咒〉能背得出!我們最初這個暑假班,第一個考試就是〈楞嚴咒〉。無論哪一個,就是連果童,你不能晚間人家在那兒念〈楞嚴咒〉呢,你就跑了,連佛都不拜!這樣子,你這麼小就這麼懶惰,這麼樣子散,那你什麼時候能修成道果啊?我們不講「道業」了,我們講「道果」,免得翻譯成way karma,哈!

你現在小的時候,是正好修道;拜佛也要誠心,念佛也要誠心,誦咒也要誠心,不要那麼盡貪著玩去!聽著人家講話,也就用個耳朵去聽,這是不可以的;看著人家拿個什麼東西,也就用眼睛去看。這簡直地也不能從眼根入定,也不能從耳根入定了,這都是不定了。你從眼根入定,非禮勿視,不合乎道理的,我不看;從耳根入定,就非禮勿聽;從口入定,就非禮勿言;從身入定,就非禮勿動,這個很要緊的!

以後無論哪一位到廁所去,不要遇著人,在廁所就開會;廁所那是一個很邋遢的地方,不適合開會的地方。那麼新來的人不知道規矩,這個老住的人應該告訴新來的人。不要跑到那地方,好像要喝酒,在當那個地方是個酒吧,一邊喝酒一邊談話。要告訴人,那是個廁所,不是酒吧,不是喝醉酒跑那地方亂講亂說的!那個新來的人不知道,老住的人應該告訴他。做什麼工的時候,也不要盡講閒話;講張家長啊,李家短哪,三隻蛤蟆是六隻眼哪,不要講這一套。這一套,簡直地沒有用的!

那麼以後每一個人都要注意,不會背〈楞嚴咒〉的,趕快要學〈楞嚴咒〉;不是背一句、兩句就算了,那個全〈楞嚴咒〉都要能背得出的。我們以〈楞嚴咒〉做我們考試的題目,第一個暑假班是考〈楞嚴咒〉,那麼以後就不注重〈楞嚴咒〉,這是不對的。所以我們這兒注重《楞嚴經》和〈楞嚴咒〉,哪一個不會〈楞嚴咒〉,那就是不願意學佛法的人。所以〈楞嚴咒〉是最要緊的!不論誰,以後我都會考的,會考問的。不要說:「哦!我有錄音機,在那個錄音機錄上了;我就到念的時候,聽一聽錄音機。」那是不行的!

尤其這個新皈依的,這些個剛來的居士,不要學得那麼散漫!誦咒就正正經經誦咒,不要人家有人誦咒,跑到其他的地方去談話,這是不對的!那麼在近來我很少講規矩,我以為你們各位都懂了,那麼想不到還有很多人不守規矩。這不守規矩是不可以的!因為金山寺都是金子,沒有糞土,沒有不值錢的;我們這兒的出家人都是萬金和尚,在家人都是萬金居士,萬兩黃金,你也買不到的!在我們金山寺,你再若不知道自己的重要,那可太可惜了!
※※※

上人:你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和你講那麼多話?他們就不希望你修行;他怕你修行,把他們追過去了,他們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覺得醜了。所以你要小心一點,不要和那個歡喜講話的人講那麼多話,不要和他們開那麼多會。這些個懶蟲,他想影響你,也是變成懶蟲。哈!就是和你母親也不要講那麼多!你這個母親是很不修行的,她叫果修,可是一點也不修行,一天到晚妒忌障礙的,知道嗎。懂了嗎?哈!understand?
弟子:Yes.
上人:Okay.
※※※

於耳根中入正定 於聲塵中從定出
分別一切語言音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聲塵中入正定 於耳起定心不亂
說耳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鼻根中入正定 於香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香塵中入正定 於鼻起定心不亂
說鼻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舌根中入正定 於味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諸上味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味塵中入正定 於舌起定心不亂
說舌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身根中入正定 於觸塵中從定出
善能分別一切觸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觸塵中入正定 於身起定心不亂
說身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意根中入正定 於法塵中從定出
分別一切諸法相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法塵中入正定 於意起定心不亂
說意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耳根中入正定」:這個菩薩隨心變化,根塵無礙,互相圓融,所以說在這個耳根入三昧正定,「◎於聲塵中從定出」:於這個聲塵裡邊又出定了──這叫根塵無礙。「◎分別一切語言音」:分別一切語言這個音聲,在耳根和聲塵裡邊,他分別一切種種的語言和音聲。「◎諸天世人莫能知」:那麼這種的神通妙用,一切諸天也沒有這個能力,一切的世人更是沒有這種的能力,來知道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說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聲塵中入正定,於耳起定心不亂」:菩薩修行這個方網三昧法,又於這個聲塵中入三昧,於這個耳根又起定心不亂。「◎說耳無生無有起」:說這個耳根也是無生的,也沒有起滅的,「◎性空寂滅無所作」:它也是本性空寂,無所作為的。

「◎於鼻根中入正定」:眼耳鼻舌身意,又於這個於鼻根又入定了,「◎於香塵中從定出」:這入定了,在這個香塵裡邊又出定。「◎普得一切上妙香」:普得一切上妙的香味,「◎諸天世人莫能知」:所有一切的諸天,和世間人沒有能知道的。「◎於香塵中入正定」:那麼於香塵中出定,又可以於香塵中入定;這就叫根塵無礙,互相圓融。「◎於鼻起定心不亂」:在這個香塵入定,於鼻根又起定,心還是寂滅的。「◎說鼻無生無有起,性空寂滅無所作」:說這個鼻根也是本來無生,沒有起滅的,這個鼻根和香塵也都是性空寂滅的,也無所作的。

「◎於舌根中入正定」:於這個舌根又入定了,「◎於味塵中從定出」:在這個味塵又出定。「◎普得一切諸上味」:普遍明白一切諸上的、上妙的味道,這個味塵。「◎諸天世人莫能知」:一切諸天和世間人,都不能明瞭這個味塵的所以然。「◎於味塵中入正定」:在這個味塵又入定了,「◎於舌起定心不亂」:於舌根又起定,也是心不亂。「◎說舌無生無有起」:說這個舌根也是本來無生,也沒有起滅的,「◎性空寂滅無所作」:這個舌根也是性空寂滅的,也無所作的。

「◎於身根中入正定,於觸塵中從定出」:我們人都有個身哪,這個身根就對著觸塵;在身根入定了,在觸塵又出定了。我們這個人的身體都歡喜觸。「◎善能分別一切觸」:那麼這一切的觸塵、這個觸性,也善於分別。「◎諸天世人莫能知」:一切諸天和世間人都不能明白這個觸塵的所以然處。「◎於觸塵中入正定」:你看是觸塵嗎?在觸塵裡頭也可以入定。「◎於身起定心不亂」:在這個身又出定了,心還是在定中;出定,這個心還是在定中。「◎說身無生無有起」:說這個身體也是無所生的,也是無有起滅;「◎性空寂滅無所作」:它本來是性空的,也是寂滅無所作為。

「◎於意根中入正定」:在這個意根裡頭,在意根入定了,「◎於法塵中從定出」:在這個法塵又出定了。「◎分別一切諸法相」:出定,能分別一切諸法相。「◎諸天世人莫能知」:這一切諸天和世間人都不容易知道這種境界。「◎於法塵中入正定」:在法塵裡入正定了,「◎從意起定心不亂」:從這個意根出定;出定,可是還是在定中。「◎說意無生無有起」:那麼說起來這個意根也是無生無有起的,「◎性空寂滅無所作」:它也是性空,也是不動的,無所作。

童子身中入正定 壯年身中從定出
壯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從定出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從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從定出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從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從定出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學無學身從定出
學無學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從定出
辟支佛身入正定 現如來身從定出
於如來身入正定 諸天身中從定出

這一段偈文就是說的彼此無礙,人我圓融。所以這個入定,一入一切入,一切入也是一入;這是彼此無礙,互相圓融。

「◎童子身中入正定」:童子,就是或者十六歲以前的是童男;十四歲以前的,這個叫童女。童子就包括童女在內了,這也就是說的童男、童女。在童男、童女身上入定了,這是說這個菩薩一切處都可以入定,一切時都可以入定,一切的境界都可以入定。所以在童子——童男、童女身上入正定了,「◎壯年身中從定出」:那麼你看他是在童男、童女身上入定的,可是他出定的時候,是在那個壯年;壯年就是大人了,不是小孩子了。

「◎壯年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從定出」:你看他在已經長大成人這個壯年人的身上入正定了,可是又在從老年人身上又出定了。所以這就是彼此無礙。你看他在壯年人的身上入定了,可是他從老年人身上又出定了,這是不可思議。「◎老年身中入正定」:在老年人的身中入正定了,「◎善女身中從定出」:又在善女——這個善女,就不是那個童女了。就是又在作做善的這個女人身中從定出。「◎善女身中入正定」:在善女身中入正定,這個菩薩又從「◎善男身中從定出」。「◎善男身中入正定」:善男身中又入正定了,又從這個「◎比丘尼身從定出」:又在比丘尼身上從定出了。「◎比丘尼身入正定」:這個菩薩在比丘尼身他入定了,可是在「◎比丘身中從定出」:他從在比丘身,這個三昧又起來了。這就是彼此無礙這種境界。

「◎比丘身中入正定」:在這個比丘身中入定了,「◎學無學身從定出」:什麼叫學、無學呢?這個學,從初果到三果,這叫有學位,有所學、有所修;初果有學,二果是有學,三果還是有學。那麼到四果阿羅漢,這叫無學位了,四果阿羅漢,這才證得無學位;這時候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所以叫無學位。在這個學、無學的阿羅漢身上又從定出了。

「◎學無學身入正定」:在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三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這個身上入正定了,「◎辟支佛身從定出」:在辟支佛身,從定又出來了。辟支佛是梵語,翻譯叫緣覺;有佛出世的時候就叫緣覺,在無佛出世的時候就叫獨覺。這個緣覺他修十二因緣而悟道,這是有佛出世;若無佛出世呢?他到深山穹谷裡邊去,沒有人到的地方,他自己在那兒修行;春看百花開,秋觀黃葉落,他覺得這生生滅滅都是無常的。他又觀十二因緣,所以他自己悟道,這叫獨覺,這是辟支佛。辟支佛身從定出,從定又出來了。

「◎辟支佛身入正定」:在這個緣覺和獨覺的身入正定了,「◎現如來身從定出」:又現出佛身從定出了。這是菩薩這種彼此無礙、互相圓融的境界,依報無礙,人我無礙,依正無礙。「◎於如來身入正定」:在這個佛身入正定了,「◎諸天身中從定出」:出定的時候,在諸天的身中從定又出來了。所以這種境界,不是一般天上的人和人間的凡夫所能明白的。

※※※
有問題沒有?有沒有?沒有?我有什麼問題呢?我這個問題是一個不重要的問題,但是我若說出來,就是特別重要;我沒有說是不重要,說出來就是重要。這是什麼意思呢?你們各位都知道,我們早晨做早功課,晚間就做晚功課、來講經。有的人就覺得做功課是不重要,所以我說我這個問題是不重要的問題。說出來怎麼又重要呢?這個做功課和聽講經是同樣地重要;不是單單聽講經不做功課,也不是單單做功課不聽經,講經和做功課同樣地重要。如果你能把這個早晚功課都背得出了,你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早晚功課,那可以的;如果你不能背得出,你必須要來做功課。做功課一定要鄭重其事的;你天天做功課,自然而然這早晚功課就都能熟了,能可以背得出了。背得出,你無論到任何的地方,都應該做早晚功課;人多要做早晚功課,人少也要做早晚的功課。

因為你修行,修行什麼呢?說:「我修心。」你修心?你管住你的心了嗎?你那個心真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了嗎?你心要是常常能入定,能「童子身中入正定,壯年身中從定出;壯年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從定出」;你若能以這樣子,那可以的,你也不需要聽經,也不需要做功課了。那麼出家人應該做功課,做居士的也應該做功課;不應該把這個時間都空過了,或者貪睡眠,或者貪著吃好東西,或者貪穿好衣服。你這回把這種的貪心都改過來它,改過,要貪著做功課,貪著聽經──聽經要若有個貪心,這一句聽明白了,又想聽那一句,以聽明白了為止。所以這必須要天天來做功課,這就是修道。不要像那些個什麼也不懂的人,佛教一點什麼都不明白呢!他說:「做早晚功課,這又有什麼用呢?這只不過唱唱歌!尤其中國這一套敲打、唱唸念,這是佛教的戲子嘛!參禪打坐才是佛教的弟子,才是佛的弟子!」他把讚佛、拜佛,這都給說是沒有用的,這樣的人這簡直地愚癡到極點!你早晚功課不做,做什麼呢?喔!睡覺!睡覺比做早晚功課重要。你們看一看,我們這位果速,現在回來了;昨天晚間我看見他〈楞嚴咒〉大約都不會念了,要拿著個本子在那地方「嗡嗡嗡」,跟著人家「嗡」,這是很可憐的!

我們無論一個人也要做早晚功課,人多也要做早晚功課,早晚功課這非常重要的!除非你要是做工的人,說:「我要是早上起得太早,或者晚上睡得太晚,就沒有精神,不能做工。」這樣可以的,這可以方便一下。如果不是這樣子呢,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做早晚功課的。所以我說這個問題也是重要,也是不重要,看你怎麼樣講。你愚癡的人就認為它不重要,有智慧的人就認為它是重要的;因為愚癡的人,你不知道它重要,有智慧的人明瞭它是重要的。
※※※

諸天身中入正定 大龍身中從定出
大龍身中入正定 夜叉身中從定出
夜叉身中入正定 鬼神身中從定出

前邊所講的是根塵無礙、互相圓融,入這個三昧正定;這段文所講的是依報也無礙,正報也無礙,依正二報也是互相無礙、互相圓融。

「◎諸天身中入正定」:在一切的天人──一般人所說這個天,就以為說是天主;其實天上的天人很多,也有很多天主,每一個天有一個天主,每個天主帶著很多的天人。所以在諸天一切的天人身中入正定,「◎大龍身中從定出」:又在這個龍王、海龍王身上出定。這是神龍無礙、互相圓融。「◎大龍身中入正定」:在龍王的身上入正定,「◎夜叉身中從定出」:又在夜叉身中從定出。這是龍和夜叉也是互相無礙、互相圓融,所以這種境界是一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境界。「◎夜叉身中入正定」:夜叉,有地行夜叉,有空行夜叉,有天上的夜叉。夜叉翻譯過來,就叫速疾鬼;速疾就是非常之快,這種鬼他也有神通。那麼從那這個夜叉身中從定出,又在這個夜叉身上也可以出定,也可以入定。

鬼神身中入正定 一毛孔中從定出
一毛孔中入正定 一切毛孔從定出
一切毛孔入正定 一毛端頭從定出
一毛端頭入正定 一微塵中從定出
一微塵中入正定 一切塵中從定出

「◎鬼神身中從定出」:又在一切的鬼神身上從定而出。「◎鬼神身中入正定」:一切的鬼、一切的神,在他們這個身上入正定,「◎一毛孔中從定出」:那麼又可以在每一個毛孔裡邊出定。「◎一毛孔中入正定」:那麼在一個毛孔可以出定,當然就可以入定了,在這一毛孔中入正定,「◎一切毛孔從定出」:又可以在所有的一切毛孔都從定出。於「◎一切毛孔入正定」:在這一切的毛孔又可以入正定,入這三昧,「◎一毛端頭從定出」:在一個毫毛的梢上又出定了。所謂「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一毛端頭入正定」:那麼在這入這個三昧正定,「◎一微塵中從定出」:在一粒微塵裡邊又出定。這就是依報、正報互相無礙,依正二報無礙、互相圓融。一切毛端,這是正報;一微塵中,這就是依報。「◎一微塵中入正定」:在這一個微塵裡頭又可以轉大法輪,入正定,教化眾生,「◎一切塵中從定出」:在這一切的微塵裡邊出定。

一切塵中入正定 金剛地中從定出
金剛地中入正定 摩尼樹上從定出
摩尼樹上入正定 佛光明中從定出
佛光明中入正定 於河海中從定出
於河海中入正定 於火大中從定出
於火大中入正定 於風起定心不亂
於風大中入正定 於地大中從定出
於地大中入正定 於天宮殿從定出
於天宮殿入正定 於空起定心不亂

「◎一切塵中入正定」:在所有的微塵裡邊入正定,「◎金剛地中從定出」:在這個金剛地裡邊又從定出。「◎金剛地中入正定」:在金剛地又入正定了,「◎摩尼樹上從定出」:在這個摩尼寶樹上又出定了。這都是依正無礙、互相圓融的一種境界。「◎摩尼樹上入正定」:在這個摩尼寶樹上又入正定,「◎佛光明中從定出」:又在佛光明裡邊出定。「◎佛光明中入正定」:在這佛所放的光明裡邊又入正定,「◎於河海中從定出」:在這一切的江、河、湖、海從定出。這「◎於河海中入正定」:在一切的江、河、湖、海裡邊也入正定了,「◎於火大中從定出」:四大,就是地、水、火、風。那麼這四大和合,就成一個人;四大若分張,這個人就死了。所以現在這四大分開了,於火大中從定出。在這個河、海上邊入了正定了,入了三昧了,在火大這個裡邊又出定了,在火裡又出定。「◎於火大中入正定」:在這火大裡邊又入定了,「◎於風起定心不亂」:在這個風裡邊又出定了。起定,也就是出定;出定,還是如如不動的。「◎於風大中入正定」:在這個風大裡邊又入正定,「◎於地大中從定出」:在這個地大上又出定。

「◎於地大中入正定」:在這個地大上又入正定,「◎於天宮殿從定出」:在這個天的宮殿裡又出定了。所以這都是依正無礙、互相圓融這種的境界。「◎於天宮殿入正定」:於,在這個天宮又入定了,「◎於空起定心不亂」:在這空裡邊又出定了。

是名無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難思議
十方一切諸如來 於無量劫說不盡

「◎是名無量功德者」:這都是因為做無量功德而成就這種種的三昧。「◎三昧自在難思議」:這個三昧都是自在無礙、不可思議這種境界。「◎十方一切諸如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於無量劫說不盡」:在無量劫這麼長的時間,說這個法也說不能盡。

一切如來咸共說 眾生業報難思議
諸龍變化佛自在 菩薩神力亦難思
欲以譬喻而顯示 終無有喻能喻此
然諸智慧聰達人 因於譬故解其義

「◎一切如來咸共說」: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共說此法。「◎眾生業報難思議」:這樣子看來,眾生的因果業報,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諸龍變化佛自在」:諸龍,這個龍是一種神物,能大能小,能顯能隱。能大,能現大身遍滿虛空;能小,能現小身入一粒微塵。能隱,忽然間牠就隱沒了,沒有了;能顯,忽然間又顯現出來了。這個龍因為牠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是乘急戒緩。乘急,他願意修大乘法,求神通;戒緩,他不注重戒力,不持戒。因為他修大乘,希望有神通,所以牠就有神通;因為他乘急戒緩,不修戒律,所以墮落到畜生,做為龍身。那麼牠做龍,能有佛變化無窮的自在,也能有佛的自在神力,也有神通,隨心如意,牠很變化無窮的。「◎菩薩神力亦難思」:那麼這個龍會變化,菩薩有一種神通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議的。

「◎欲以譬喻而顯示」:這兩種你若想用譬喻來把它說明白了它,「◎終無有喻能喻此」:可是沒有哪一個譬喻可以來譬喻這個變化神力不可思議這種境界,譬喻不出來。「◎然諸智慧聰達人」:可是一般有智慧聰明、通達的人,「◎因於譬故解其義」:因為這個譬喻來明白道理,明白其中的義理。

聲聞心住八解脫 所有變現皆自在
能以一身現多身 復以多身為一身
於虛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臥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如是皆於一念中 種種自在無邊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為眾生求佛道
尚能現此難思事 況大饒益自在力

「◎聲聞心住八解脫」:聲聞人就是二乘人,他執著這個八解脫。「◎所有變現皆自在」:他的變現也很自在的。「◎能以一身現多身」:這個聲聞他能以一身現出多身,「◎復以多身為一身」:又可以以很多身成為一個身。「◎於虛空中入火定」:他能在虛空裡頭入火大這個定。「◎行住坐臥悉在空」:他走路也在空中,站著也在空中,坐著也在虛空裡坐,臥也在虛空裡臥;他都在虛空裡頭,能現十八變。十八變,「◎身上出水身下火,身上出火身下水」:身上出水,身下就出火;能身上出火,身下又出水,能現這種的神通。「◎如是皆於一念中」:像這種神變不可思議的境界,都在一念中而顯現。「◎種種自在無邊量」:在一念裡就現出種種自在,無量無邊那麼多。

「◎彼不具足大慈悲」:這個聲聞人他大悲心不圓滿,他不完全具足大悲心;「◎不為眾生求佛道」:他只知道自了漢,只知道為自己,他不肯為眾生來求佛道。「◎尚能現此難思事」:他大悲心不圓滿,他也不為眾生來求佛道,修成佛,他還能現出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況大饒益自在力」:況且你發大菩提心,來饒益一切眾生,有大自在神通的力量呢?那更是不可思議了。

※※※
弟子:前邊講這個諸龍變化佛自在,我還是不太明白這個佛自在的意思。
上人:變化也有佛的自在神力。

(編按:果童講虛雲老和尚朝五臺山的故事,上人告訴他不可直接稱虛雲,要稱虛老。)
※※※

譬如日月遊虛空 影像普遍於十方
泉池陂澤器中水 眾寶河海靡不現
菩薩色像亦復然 十方普現不思議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來能證了

「◎譬如日月遊虛空」:行菩薩道的這個菩薩,他時時刻刻都發大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也發菩提心,也發大菩提心。這就好像什麼呢?就譬如日月在這個虛空裡一樣。日月遊於虛空。「◎影像普遍於十方」:這個日月在虛空裡頭,可是它這個影子和日月這個像,普遍於十方;在十方世界,都見著日月這個影子和日月這個的形像。「◎泉池陂澤器中水」:泉,就是水泉;池,就是造的水池;陂澤,這都是有水的地方;器中水,或者在什麼器皿裡頭的水。「◎眾寶河海靡不現」:或者在什麼眾寶的裡邊,或者河裡頭、海裡頭,也會現出日月的這個影像。或者河裡頭、海裡頭,沒有一個地方不現這個日月的影像的,那麼這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

「◎菩薩色像亦復然」:行菩薩道的菩薩,他的色像也和這個日月的影像是一樣的;所以說菩薩色像亦復然,也是這樣子,就像前邊那個日月,有水就現出來。「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個菩薩的色像,也像日月那麼普遍照到眾生的心裡邊去。「◎十方普現不思議」:在十方世界,都普現出來不可思議這種境界。「◎此皆三昧自在法」:這就是菩薩所得到的自在三昧這種的法門,也就是這樣子。「◎唯有如來能證了」:一切諸天世界的凡夫人等,沒有人能明白這種境界,只有佛才能證知、了解這種的境界。

如淨水中四兵像 各各別異無交雜
劍戟弧矢類甚多 鎧冑車輿非一種

果璲講一講這四句。
果璲:「◎如淨水中四兵像」:它有一個譬喻,是譬如在水裏邊,很清淨的水裡邊,有一個色像生出來。這個色像是什麼呢?是一個兵的色像,四兵的色像。什麼是四兵?轉輪王他作戰的時候,有幾種兵,第一個是象兵,第二個是馬兵,第三個是車兵,第四個是步兵。「◎各各別異無交雜」:在這個水裡邊,這些兵的色像就很清清楚楚地現出來,影子沒有雜亂的。「◎劍戟弧矢類甚多」:因為有四種兵現出來,還有其他的影子是他們作戰的時候,有這個劍,還有其他的是戟、弧、矢;有很多,不是只有一種,有很多可以害人的東西。「◎鎧冑車輿非一種」:有其他的物質,有這個鎧,可以保護人;還有胄,人戴這個在頭上,保護自己的頭。還有車輿,是走路的時候也用這個,還有可以用這種車作戰。非一種,有很多很多,不是只有一種物質;他們作戰的時候,可以用這個。(編按:此段為弟子果璲所講解)

上人:各位聽她講得怎麼樣啊?
弟子一:我想果璲講得對。
上人:你想她講得對了。你覺得怎麼樣?
弟子二:我覺得她沒有什麼……。
上人:沒有矛盾啊!
※※※

隨其所有相差別 莫不皆於水中現
而水本自無分別 菩薩三昧亦如是

前邊說這個四兵在淨水裡都能映現出來,顯現出來這四兵像的影子。或者這一隊兵是拿著寶劍的,那麼在水裡就現出寶劍來;或者有一隊兵拿著這個方天化戟的,在這個淨水裡就現出方天化戟;或者有這個的兵拿著弧矢的──拿著這個弓箭──的,在水裡頭就現出來拿弓箭這種兵的影像。這些個兵穿著鎧甲,戴著冑保護他身體。和這個冑,是頭上所戴的著盔甲。車輿,這個車也就是車乘;在古來沒有坦克車,沒有這種的電單車,所以就用馬來拉著這個車,這個兵就坐到那個車上。所以這個國家,看能出多少輛兵車——這個叫車(音「居」),兵車(音「居」),就叫多少輛兵車的國。有的出一百輛的,有的出一千輛的,有的出一萬輛的;所以大國就是出一萬輛兵車,這叫「萬乘之國」。古代列國時期戰爭頻繁,所謂「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這一萬輛兵車,每一個兵車上都有四個兵;這四個兵向四方這麼去作戰的時候,左右、前後這麼和對方來作戰。譬如拿著弓箭的人,一見到對方敵人來了,就射箭,用弓箭射對方;用這個方天化戟的,接近對方敵人了,就用方天化戟去刺殺敵人。用寶劍,就是白刃戰了,那時候接近身了;肉搏戰,再連寶劍也用不了,就用這個拳頭打了。所以在〈弔古戰場文〉說:「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觸兮生死決。」就說拿著個寶劍,白刃交,來作戰,戰起來了,那什麼寶刀、寶劍也會斷了。兩軍,我和敵人彼此這麼交戰了,這生死就決定了;或者我死了,或者對方敵人死了,這生死決。

「◎隨其所有相差別」:這個讀書讀得不明白的人,讀這個「差」(音「疵」)字,就讀差(音「叉」岔)字;差(音「叉」),是不同的意思,但是這個字應該讀差(音「疵」)。讀書讀得少的人一定就會念成差(音岔),那麼這個字應該讀成一個差(音疵)。這個就是隨其所有相差別,那麼這種四兵的像,這個相的差別不同。「◎莫不皆於水中現」:可是所有的形相都在這個水裏頭現出來了。「◎而水本自無分別」:在這個水的本體上來講,它因為沒有心,水本無心,所以它就沒有分別。在水的本身沒有分別,你這個是哪一種兵,那個是哪一種兵,沒有這些個分別。「◎菩薩三昧亦如是」:菩薩所現的這個普遍的三昧也是這個樣子,和水裏現出四兵像是一樣的,一樣的道理。

※※※
弟子:上人昨晚講經提到譬喻是斷煩惱的方便法,我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修道上的四個基本煩惱是貪、瞋、癡、慢,我認為經典的四個部分,正是對治這四個煩惱,每一個是一個單獨的武器。
上人:問問大家想是想怎麼樣子?即刻就說,即刻就答覆,若要等著想了,然後再知道,那就太晚了。等到想之後,才知道對不對,那就是太晚了。這意思很多很多,可以這麼說;這就是每一個人所見的不同,他所見的這樣子。或者旁人另有看法,各有各的這種智慧;深者就見深,淺者就見淺,你怎麼樣講都可以的。我們以前這兒有一個many meanings(很多意思)的Dharma master(法師),現在這個many meanings不在這兒了,所以就講一個也可以。我們這兒還有一個dictionary(字典)法師,這個dictionary法師現在也不在了,也沒有那麼多人找dictionary了。

上人(對果童說):Today I gave you a order. Do you like to receive this order?(今天我給你下了一個命令,你願不願意接受這個命令 ?)
果童:Okay!(好。)
上人:我給你的order(命令),叫你給我管著這些個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都管著他們,看他們誰有毛病,你就先告訴他們,然後再告訴我。哈哈!Are you agree to?(你同意嗎?)You can like dictionary說的,You can control everybody.(你可以像這個「字典法師」說的,控制每一個人。)哈!
※※※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順海眾生
所有語言皆辯了 令彼一切悉歡悅
彼神具有貪恚癡 猶能善解一切音
況復總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這是舉出這個海神有這一種總持妙音德。

「◎海中有神名善音」:海中有一位神,這個神的名字就叫善音海神。「◎其音普順海眾生」:這一位善音海神,他這個音聲能普順海眾生,所有像大海那麼多眾生的音聲,他都能明了。「◎所有語言皆(辯)辨了」:所有像海那麼多的眾生,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眾生的音聲語言,他都能明白,能辨別明白。這個「辯論」的「辯」應該是個錯字,應該是「辨別」的那個「辨」;這個裡邊用個「力」字,不是用「言」字。所有的語言皆辨了,他都能明了。「◎令彼一切悉歡悅」:令所有一切海那麼多的眾生都生出一種歡喜心。

「◎彼神具有貪恚癡」:這個神他並沒有斷貪、瞋、癡,這個貪、瞋、癡還都跟著他;他具有貪瞋癡,沒有把貪、瞋癡斷了。「◎猶能善解一切音」:他尚且能善於明瞭、辨別一切的音聲語言,都能辨別。「◎況復總持自在力」:況且有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種的自在神力,「◎而不能令眾歡喜」:他怎麼不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呢?他一定能令眾生生出一種皆大歡喜的心。

有一婦人名辯才 父母求天而得生
若有離惡樂真實 入彼身中生妙辯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能隨行與辯才
何況菩薩具智慧 而不能與眾生益

「◎有一婦人名辯才」:這一首偈頌說這個「女授辯才喻」,婦女能給人辯才。所以說有一婦人。這個婦人,就是結婚之後的女人。就叫有一婦人,她的名字叫辯才。她善於辯論,能有辯才無礙;不單她有辯才,而且她也能把她這個辯才給旁人。那麼她怎麼樣生出來的呢?「◎父母求天而得生」:是她父親、母親求天,求這個梵天而生的這個女孩子,而得生。「◎若有離惡樂真實」:假設若有人願意離開這一切惡,或者願意脫離三惡道;樂真實,歡喜修道,求真實法;「◎入彼身中生妙辯」:那麼這個婦人能可以到離惡樂真實這個人的身上,他也就生妙辯了。這個入,就是她能接近他,不是一定這個婦人入到樂真實的這個人身裡邊去。就是能接近他,他也就能生出這個妙辯來;就是這個愚癡的人,也會有了智慧。這個婦人本來是個普通的人,那麼她都有這種的力量來授給人一種的法,這種法能利益眾生。這個生妙辯,也就是得到說法利生的這種利益。

「◎彼有貪欲瞋恚癡」:這個「彼」字,彼有就是說的這個婦人。前邊說「若有離惡樂真實,入彼身中生妙辯」,若想斷一切惡,或脫離三惡道,求真實法的這個人,那麼接近這個婦人,或者和她同行、同坐,就能生一種妙辯,不可思議的妙辯才;那個「彼」就是離惡的那個人,樂真實的那個人。這一個「彼」,就是說的這個婦人了。彼有貪欲瞋恚癡,說這個婦人她沒有斷欲,她還是一個凡夫;為什麼說她是凡夫呢?就因為她有貪欲、瞋恚、癡,她就貪、瞋、癡一點都沒有息滅,貪而無厭。欲,也是有欲念,這個欲就是淫欲的念;這個貪,也就是貪淫欲的念;瞋恚,瞋就是很大的脾氣;癡,就是愚癡,很大的無明。「◎猶能隨行與辯才」:她這個貪瞋癡都沒有斷,她還能有這種的本領,隨著她行,或者接近她,她都能授給他無礙的辯才。「◎何況菩薩具智慧」:何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的菩薩,具足大的智慧,具足大的悲心,「◎而不能與眾生益」:他還不能給眾生利益嗎?他一定會給眾生利益。因為他是有智慧的,他也斷了貪、瞋、癡了;所以他一定會給眾生利益,會饒益眾生,說法利益一切眾生的。

譬如幻師知幻法 能現種種無量事
須臾示作日月歲 城邑豐饒大安樂
幻師具有貪恚癡 猶能幻力悅世間
況復禪定解脫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譬如幻師知幻法」:幻師,就是幻化的師,也就是現在叫魔術師;也就好像那個催眠術的師,會催眠術。會幻化、魔術、催眠術,這種的師,他知道的法是虛幻不實在的,是假的、虛妄不實的;但是一般人看著呢,還是真實的一樣。所以他「◎能現種種無量事」:他以這個幻術,能現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須臾示作日月歲」:須臾,就是很短的時間。很短很短的一個時間示作日月歲,那麼他能把很短的時間變成很長的時間,或幾天,或者幾個月,或者幾十歲;就在這須臾之間,他就能變化出這個樣子。好像他能叫人睡覺,即刻睡覺,睡覺就做個夢;這個夢只在一、兩秒鐘的時間,你就覺得活了幾十歲,或者幾百歲。在這夢裡頭,能叫你有這樣的感覺;甚至於你沒有睡,他也能叫你有這樣的感覺,所以叫幻術師。「◎城邑豐饒大安樂」:或者在作夢的時候,又發財了又很安樂,有幾個大城市都是自己的財產。豐饒,非常地有錢;大安樂,很安樂的。

「◎幻師具有貪恚癡」:這個幻術師他也是具足有貪恚癡,貪、瞋、癡,「◎猶能幻力悅世間」:他尚且能以用虛幻不實的這種方法、力量,來令世間人歡喜。「◎況復禪定解脫力」:況且行菩薩道的人,又有禪定,又有解脫的力量,「◎而不能令眾歡喜」:他不能使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嗎?決定能有這種的能力,令世間一切的眾生都皆大歡喜。

※※※
上人: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有關催眠術,如果一個人不願意被催眠,做的人就很難做得到;如果人願意睡覺,那就很容易做了。師父對這個催眠術的方法有什麼意見?
上人:現在講這個,是講的比喻。講他那麼樣子一個凡夫,還能令人迷;不是說他那個催眠術能不能催眠的問題,現在沒有講這個!他能不能催眠?那是被催的和催眠的他們兩個人的問題,我們不研究那個的!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他那麼騙人,還能把人騙得很歡喜;況且菩薩他不是騙人,他有真實的智慧,有真實的禪定解脫的力量,來教化眾生?所以他一定能令眾生歡喜的。是研究這個問題,你不要把題目認錯了;我們現在研究經典的道理,你研究到催眠術上去了!這個催眠術現在在這兒是一種比喻,是一種附屬品;它真的、假的,我們根本就不管它!

弟子:我知道有時候菩薩是已經成佛,因為他們所發的願,他們回來做菩薩,所以他們可能變成如來的樣子。還有師父講有一個人在慈興寺打般舟七,魔王變成一個彌陀的樣子;怎麼魔王會變成一個佛的樣子,這是怎麼回事?

上人:這個就是魔來引誘他,叫他隨魔這個虛妄的境界。佛退位了,什麼他都做,他可以做蚊蟲啊、螞蟻啊,又可以做這個魔王,什麼他都做的。佛他不願意做佛的時候,他願意去做種種的境界;這都是給眾生說法,令眾生看你認不認識,這個很難講得清楚給你聽的。那個菩薩他就沒有成佛,但是他變化佛的樣子可以的;無論他已經成佛、沒有成佛,他都可以變化的。這是一種變化,是暫時的,他不是真的;那個變化的,你不能就認為是真的。在慈興寺打般舟七那個,他一天到晚盡打妄想,想:見佛、見佛。在打般舟七,他就打這個見佛的妄想;所以那個魔就:「我就是佛,你認識嗎?我就是佛!」他就變一個佛的樣子。這都不出奇的!你要知道,這個天地間不可思議這種的事情,多得不知多少;你沒有法子完全都明白,除非你開悟了。你開悟了,那照了一切諸法實相;什麼法你也不要想、也不要研究,沒有問題的,完全沒有問題,就這麼一照,就了了。你沒有到這個境界,和你怎麼樣說,你也不懂的。你一天到晚就是打妄想,貪啊、瞋啊、癡啊,怎麼樣也不會明白這個境界的;一定要把貪、瞋、癡沒有了,才會明白這種境界。那麼至於你有貪、瞋、癡,不錯!也可以有的時候利益眾生,但是不是究竟法。

弟子:一個幻術師可以變化有形相的東西,是否他也可以變化內在的境界──譬如:令人見光或見到自己內裡的變化嗎?
上人:誰叫他看裡邊的東西來著?
弟子:好像初果阿羅漢,是否有這個境界?
上人:那你怎麼說是幻術師呢?
弟子:不是,我不是說一個幻術師;我是說有一個師父,他給人灌頂時,這些人或者見光,或者見到特別的境界…
上人:是不是吸大麻煙之後?他若沒有吃大麻煙,有吃旁的東西沒有?
弟子:……
上人:就說有就是了嘛!那還要怎麼樣?平常他也沒上天,他用藥做什麼?上天的時候才用的嘛!
弟子:……
上人:你見到這個人沒有?
弟子:沒有,是在這裡做工那個人的師父。
上人:他所說的話你若相信,那你就是快下地獄囉!以他那麼無知識的人,他會有這怎麼樣的境界?他師父現在活著呢?是死了?
弟子:死了。
上人:那上天了。哈!

另一弟子:當菩薩示現佛身時,具不具足佛的所有相?
上人:Yes, this color little bit differnent. No Buddha this perfect.(具足,但是顏色稍微不同,沒有佛這麼圓滿。)

你無論什麼事情,稍微差一點,那裡邊就有了問題了;差之絲毫,就繆之千里。你也沒有見著他,你就聽他那麼吹!到這兒來做木匠那個,你看他!你看那個樣子會上天?你啊!真是!學佛法學了這麼久,你看看《楞嚴經》那五十種陰魔,那是什麼?你怎麼可以聽這個呢!Okay.
※※※

天阿修羅鬥戰時 修羅敗衄而退走
兵仗車輿及徒旅 一時竄匿莫得見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變化不思議
況住神通無畏法 云何不能現自在

(編按:果童說因為今天經文講阿修羅,所以他要講阿修羅的故事。)
人間有土匪互相鬥爭、互相殘殺,這都是阿修羅。阿修羅有的時候屬於三善道,天、人、阿修羅這三善道;有的時候又把它列成四惡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那麼在三善道裡頭的,這就屬於善性的阿修羅;在四惡趣裡邊的,這就屬於惡性的阿修羅。所以天上有天的阿修羅,人間有人的阿修羅,畜生有畜生的阿修羅,鬼道有鬼裡頭的阿修羅,所以這阿修羅很多的地方都有。怎麼叫阿修羅呢?就因為他好鬥爭,鬥爭堅固。屬於三善道的,譬如當兵的、當軍人的,這是屬於三善道的阿修羅,常常作戰。屬於四惡趣的,就是做土匪的;那土匪他也常常用他的生命去換取金錢,換取一切他所需要的這個維持生命的物質。他用生命去搶奪這種的物質,這都叫阿修羅。那麼這個裡邊也都有前因後果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造成這個世界種種的鬥爭。所以阿修羅在我們這個時候就是最多的,這個時候就是鬥爭堅固的時代,所以很多阿修羅。

那麼這阿修羅在天上,他常常和帝釋天去鬥爭,他總想向帝釋天來奪權,把帝釋天推倒了,他去統理諸天,管天上的一切事情,所以他常常就和帝釋天去作戰。但是帝釋天呢,他有神通,他能變化無窮;有多少阿修羅,他就能變化多少個帝釋。他有三十二個頭,有無量無數那麼多的手;所以阿修羅一看見這種的相,也就恐懼,敗走了。天上有個天鼓,天鼓的聲音就說:「帝釋天一定勝,一定勝利,這阿修羅一定敗。」所以這阿修羅一聽見這個聲音,也就生了恐懼心,所以敗走了。那麼有的時候呢,他不生恐懼心,那麼也就可以和帝釋天來鬥爭、來作戰。

所以說「◎天阿修羅鬥戰時」:這個「天」,就是帝釋天;阿修羅,就是有天福、沒有天權這一類的眾生。因為在因地他不修德行,只修福報;所以有天福、沒有天權,沒有權力。並且他非常醜陋,這個男的阿修羅就非常醜陋,女的阿修羅就非常美麗。因為男的阿修羅他在因地的時候,盡生一種嫉妒心,就願意鬥爭;他因為妒忌心非常的得重,所以他相貌就非常醜陋。那麼女的阿修羅呢?在因地她就常常修忍辱行,能忍,她不願意鬥爭;這男性的就願意鬥爭,因為這個,所以這個女的阿修羅呢,就生得非常美貌,因為她常常忍辱。因為妒忌,所以就非常醜陋;她能忍耐,所以就非常美麗,這是一種因果的關係。

「◎修羅敗衄而退走」:那麼這個天和阿修羅來鬥爭、作戰的時候,就是作戰,鬥戰時。這阿修羅多數是敗的,他屢戰屢敗;他鬥不過這個帝釋天,因為帝釋天有德行。他有點天福,但是沒有天權;帝釋天有天福,又有天權,所以他常常敗而退走。「◎兵仗車輿及徒旅」:他的兵和他所帶的這一些個兵器,和這個車乘、輦輿和他所有的兵。這個輿比車又好一點,這個輦比輿更好一點,所以這都是以莊嚴來分別。及徒旅,和他所有的眷屬,所有的兵。「◎一時竄匿莫得見」:那麼他們來了到那兒作戰,等他們一退的時候,帝釋天也見不著他們了;他們都會有這個隱身之術,一敗退的時候,他們就把形都隱藏起來了,所以莫得見,他們有這麼大的能力。

這個男阿修羅就是非常醜陋,因為他盡嫉妒障礙,所以他形狀就非常醜陋,那個嫉妒障礙的樣子都現出來了;在外邊他就好鬥爭,和其他的眾生來作戰。那麼這個女的呢?她雖然修忍辱行,可是她內裡裡還是有一種瞋恨,貪、瞋、癡完全沒有斷;所以她生到天上去,就做阿修羅女。以修忍辱的關係,所以相貌非常美麗;以貪、瞋、癡的心還沒有斷,所以就做阿修羅女。這個就像龍那種乘急戒緩,她也是乘急戒緩這一種的關係。

「◎彼有貪欲瞋恚癡」:說這個阿修羅他貪、瞋、癡完全都具足,也有這種淫欲心,「◎尚能變化不思議」:雖然他有貪瞋癡和這個淫欲的念頭,但是因為他修行,所以還能有變化不可思議這個境界。「◎況住神通無畏法」:況且住於神通、無所畏這個法門的菩薩呢!「◎云何不能現自在」:怎麼說他不能現出自在的這種神通力量呢?他一定會現出來這個自在神通的妙用。

釋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天主欲行時
自化作頭三十二 一一六牙皆具足
一一牙上七池水 清淨香潔湛然滿
一一清淨池水中 各七蓮華妙嚴飾
彼諸嚴飾蓮華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悉善技藝奏眾樂 而與帝釋相娛樂
彼象或復捨本形 自化其形同諸天ok
威儀進止悉齊等 有此變現神通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諸神通
何況具足方便智 而於諸定不自在

「◎釋提桓因有象王」:這個能天主,三十三天這個能天主,他有一個大象王;這個大象王雖然是個象,但是也是有一種神通。「◎彼知天主欲行時」:他知道釋提桓因,這個天的主宰想要到什麼地方去的時候,他牠知道。「◎自化作頭三十二」:這個象牠自己就變現出三十二個頭來,「◎一一六牙皆具足」:每一個象的頭都有六牙,六個大象牙,「◎一一牙上七池水」:每一個牙上都有七池的水池在那個象牙上。「◎清淨香潔湛然滿」:在那個象牙上這七個池的水,每一個池都有四大海水那麼大,在每一個池都是清淨香潔的,那麼很清的,都滿到那個象牙上邊。

「◎一一清淨池水中」:我們不要用凡夫的思想說:「哦!象那個牙上怎麼會有水池子?水池有四大海那麼大!」我們看我們地球上這個海認為大,其實這很小的;那麼在帝釋天那個大象,一個頭象就比我們這個地球都大!所以一一清淨池水中,在那每一個清淨的池水裡邊,「◎各七蓮華妙嚴飾」:每個又有七朵大寶蓮華在那兒莊嚴那個水池。「◎彼諸嚴飾蓮華上」:在這每一朵蓮華的上邊,「◎各各有七天玉女」:每一朵蓮華上頭,都站著有七個天的玉女,這個玉女相貌也是非常圓滿。「◎悉善技藝奏眾樂」:那麼這每一個玉女都會作音樂,作天上的伎藝,這種音樂,「◎而與帝釋相娛樂」:來令帝釋天生歡喜心。

「◎彼象或復捨本形」:這個象牠要是變回來到他本來那個樣子上,「◎自化其形同諸天」:他這個形相也和諸天是一樣的。「◎威儀進止悉齊等」:他的威儀和進退,進和止;悉齊等,和諸天都是一樣的。「◎有此變現神通力」:他有這種變化神通的力量。「◎彼有貪欲瞋恚癡」:這個象也是有貪、瞋、癡和這個欲念,「◎尚能現此諸神通」:他都能現這樣的神通,「◎何況具足方便智」:何況具足方便智慧這個菩薩呢?「◎而於諸定不自在」:他怎麼會於這一切的三昧,不能自在遊戲三昧,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呢?他一定是會對一切三昧都得到一切的自在。

※※※
弟子:乘急戒緩?
上人:乘急,就是大小乘那個乘;急,就是他很用功修行;戒緩,他就不持戒律。乘急戒緩,就是修行大乘法,他很用功修行的;但是他不持戒,不注重戒律,他說那戒律沒有什麼關係。
※※※

如阿修羅變化身 蹈金剛際海中立
海水至深僅其半 首共須彌正齊等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大神通
況伏魔怨照世燈 而無自在威神力

阿修羅他有很大神通,所以說「◎如阿修羅變化身」:阿修羅他有很大神通,他會變化。變化一個什麼樣子呢?變化「◎蹈金剛際海中立」:他腳踩到這個金剛際上,就是腳站在這海底的金剛那個地方,在海中立,海裡邊立著,他能現這樣的神通。「◎海水至深僅其半」:這海是很深很深的,但是他站在這海裡,海裏只佔有半身,他這個的佔一半。你說這個身有多高呢?「◎首共須彌正齊等」:他這個頭和須彌山是一樣高的,須彌山有多高,他這個頭就有多高。他有這麼大的神通。

「◎彼有貪欲瞋恚癡」:彼,就是說這個阿修羅。這阿修羅他貪、瞋、癡是完全沒有破,他也有貪心,也有瞋心,也有癡心,尤其很重的淫欲心。「◎尚能現此大神通」:雖然他沒有息滅貪、瞋、癡,可是他在往昔修這個大乘的因,所以他也有神通,有大神通。「◎況伏魔怨照世燈」:況且能降伏一切的天魔外道、一切的冤仇;照世燈,的這個照世的明燈──也就是菩薩,也就是佛?佛、菩薩都叫照世明燈,因為他們能令這個黑暗的世界,都現出光明,「◎而無自在威神力」:他能沒有這個大自在的大威神力量嗎?他一定會有的!他一定有這個大自在和三昧的威神力量,來救度一切世間的。

天阿修羅共戰時 帝釋神力難思議
隨阿修羅軍眾數 現身等彼而與敵
諸阿修羅發是念 釋提桓因來向我
必取我身五種縛 由是彼眾悉憂悴
帝釋現身有千眼 手持金剛出火燄
被甲持仗極威嚴 修羅望見咸退伏
彼以微小福德力 猶能摧破大怨敵
何況救度一切者 具足功德不自在

「◎天阿修羅共戰時」:天,就是帝釋天;阿修羅,就是阿修羅王、阿修羅眾、阿修羅軍。共戰時,這個帝釋天因為在因地盡打妄想,打什麼妄想呢?他想把反對他的人都消滅了,願意和人鬥爭;所以生到天做帝釋、做天主了,還有阿修羅常常和他鬥爭。因為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他就打妄想,願意和人鬥爭;那麼生到天做天主了,還是有人和他鬥爭。「◎帝釋神力難思議」:這個帝釋天因為修了小小的德行,所以就有神通力;這神通力也是不可思議的,很大的神通力。

「◎隨阿修羅軍眾數」:他有什麼神通力量呢?這阿修羅有多少,他就能現出多少個身,來和阿修羅作戰;有一個阿修羅,他就現出一個身。阿修羅不是大嗎?他這個身比阿修羅更大!所以世間上難怪也以大來降伏小,這個神、帝釋和阿修羅都是這樣子,都是看看誰大,看看誰力量大、神通大。阿修羅能以站到海裡和須彌山一樣高,那麼這個帝釋天呢?啊!不單像須彌山高、像非想非非處天那麼高,比他更高、更大。所以有一個阿修羅,帝釋就變多出來一個帝釋,和阿修羅那個軍的數目是一樣的。「◎現身等彼而與敵」:現出這個神通來,阿修羅有多少,他也就有多少,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少;而與敵,每一個帝釋天就和這每一個阿修羅來作戰。
※※※
這四句又要找一個人來講一講,看看你們哪一個先講,不要我來叫,哪一個懂,哪一個就講。果普會講嗎?
果普:我不會講這「五種縛」……
上人:你可以找字典嘛,字典上有嘛!
果普:我找不到。
上人:果修,你懂不懂啊?這看看你們誰有神通?
果修:不懂。
上人:嗯?你也不懂?那恐怕沒有人懂了。沒有人懂啊!那我也不講,一定要你們自己懂了才算!你們以為我不會問,是不是?所以就不找了。你們跑到屋倫(Oakland)那個圖書館又去找什麼東西?
果真:弟子講得不好,可是來試一試看!

「諸阿修羅發是念」,這就是說這些阿修羅,每一個阿修羅有這個思想。他想什麼呢?第二句說「釋提桓因來向我」,這個思想就是每一個阿修羅在戰場的時候,看見好像釋提桓因的化身正是對著他來;(上人:「他想」,這就不是化身了!「他想」,他認為是一個真的。)就是真的?(上人:嗯!)他好像真正釋提桓因的身體,這就是釋提桓因的威神力能變化出這麼多的化身,有幾個阿修羅,就有那麼多的釋提桓因──喜歡打仗的化身。第三句說「必取我身五種縛」,這就是阿修羅心裡想著,他有這個思想。他心裡想:「哎呀!釋提桓因他的戰力這麼大,他一定會把我打敗了!他會把我的身體用五種不同的線或者繩子給我縛住,那麼令我不能逃。他這麼厲害,我就受不了!」用什麼來縛著呢?大概用繩子,或者用鐵做的繩子,或者用電線,或者用什麼的,來把他綁著,就讓他逃不出去。「由是彼眾悉憂悴」,第四句就是說,因為這個,阿修羅軍隊就恐懼,很害怕。因為釋提桓因將軍、釋提桓因這個軍隊的戰力很大、很多。(編按,此段為弟子恆實法師講述)

※※※
上人:你們各位覺得他講得怎麼樣啊?
弟子:很好!
上人:果童呢?跑到什麼地方去睡覺去了?問問他,看看他知道、不知道?這個他也想知道,那個也想知道;這個真應該知道的,他不知道了!昨天他知道有個阿修羅,他講阿修羅,今天應該講這「五種縛」啊!Okay!這等到明天,你們研究清楚一點再來講。今天就是這樣子!誰還有什麼其他問題沒有?

果璃:五種縛,就是跟五戒有關係;因為如果他們受五戒,他們以後就不可以戰爭,他們最歡喜戰爭,所以五戒就是五種的縛。
上人:等明天再解決這個問題,今天不研究這個問題。明天看你們是查字典的法師懂啊?是查其他的東西懂啊?或者查註解,懂了再說!我知道〈華嚴疏鈔〉上沒有這個,那麼沒有,到時候要知道怎麼樣講。其他人沒有什麼問題啊?

弟子:釋提桓因的大象,為什麼不像其他的畜生一樣笨?牠有神通,牠很聰明;但是牠是一個畜生,畜生都是三惡道的。
上人:這個畜生和我們這三惡道的畜生不是一樣的。我們三惡道的畜生,哪一個畜生有神通呢?牠這都是有善根的,不過牠有所執著,執著沒有破,所以牠就有神通,但是牠還離不了牠這個相。attachment arrogance, 牠 attachment jealous, attachment greed, attachment anger, attachment stupidity, this all attachments, he know blank, know blank, he attachment. he attachment, he think he have 32 (??? shouldn’t be just thousand feets, miles or…) this high, have six teeth, this very beautiful, attachment that way. He attachment, thinking you don’t have his beautiful things. He attachment, he eat too much, have營養things。(牠執著於驕傲,執著於嫉妒,執著於貪婪,執著於瞋恨,執著於愚癡;這所有的執著令牠無知,無知就執著。牠執著,牠認為牠有三十二由旬(?)那麼高,有六牙,牙很美麗,有這種的執著。牠執著,認為你沒有牠那美麗的象牙,牠執著,牠吃太多太營養的東西。)
※※※

昨天講這「五種縛」是什麼?「縛」不是苦。
果普:在丁福保的佛學辭典有五種縛,可是我想和這段經文不是很合的,丁福保說……。
上人:那也不是他說的!丁福保他不過好名編纂,你怎麼可以說就是丁福保說的?他都是抄人家以前的嘛!怎麼可以說是他說的!他不知慚愧,所以他用他的名字。
果普:在這本書說:「於相應所緣二縛之中,更開所緣為四縛,合於相應縛而為五縛。四縛者,一,同部同品縛,二,同部異品縛,三,異部同品縛,四,異部異品縛。部,謂四諦修道之五部;品,謂貪瞋等之各種。見〈俱舍‧光記一〉。」可是在這段經文,我不太明白怎麼樣可以解釋這五種縛。
上人:你們不可以這麼提丁福保的,你們太愚癡了!就叫佛教大辭典就得了嘛!怎麼丁福保?丁福保是個什麼東西啊?這個就見出你們的愚癡、沒有智慧!一點智慧都沒有,分別不出來一個是非。還有誰有沒有研究過啊?
果真:這個〈佛教大辭典〉裡面寫的,我也不懂;在〈俱舍論〉找到了十縛,有兩種十個,一共二十個。可是這個我也不明白,這和《大方廣佛華嚴經》經文裡面會有什麼關係?

上人:這五種縛,你可以分兩種講法。
「◎諸阿修羅發是念」:這個「諸」字,就是所有的阿修羅都包括在內,這叫諸,當「多」字講;不是這個阿修羅姓諸,是有很多的阿修羅,可以這樣講法。又可以說是就是一個阿修羅,這又怎麼樣講法呢?這個諸字當「一個」講,不當「多」字講。為什麼當一個講呢?這個阿修羅是一個一個的,這個「諸」我們拿它當做語助詞,用語助詞就可以當「諸」字講。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個阿修羅,也可以說是多的阿修羅,這是沒有定法。這個阿修羅發是念,他生出這麼一種念,「◎釋提桓因來向我」:所有的阿修羅都生出這麼一個念頭,說:「啊!釋提桓因現在他來對著我作戰來了。」這每一個阿修羅都是見著釋提桓因和他來作戰,所以這可以當一個「多」字講。那麼又個個阿修羅都見著釋提桓因來對著他來作戰,所以這也可以當「一個」講。

「◎必取我身五種縛」:這個可以說是五種的力量,但是不是信、進、念、定、慧這個力量,是貪、瞋、癡、慢、疑這五種的力量。因為阿修羅他就仗著這個貪、瞋、癡、慢、疑和其他的人來作戰;他若沒有這五種了呢,他就沒有力量了,也沒有能力來作戰了。那麼帝釋天他有神通,阿修羅也有神通,可是阿修羅的神通就敵不過帝釋天;那麼阿修羅戰敗了,一定就要投降。昨天是果璃說的吧?說是這個五戒——殺、盜、淫、妄、酒把阿修羅給綁上了。不錯了!阿修羅降伏了,帝釋天就叫他受五戒,用殺、盜、淫、妄、酒這五戒來把他綑起來了,叫他沒有那麼不守規矩了,要守規矩了,也可以這樣講法。

「◎由是彼眾悉憂悴」:因為這種關係,他要失去他的自由了;好像失去他不守規矩的這種行為,要守規矩了,或者更有厲害的懲罰來罰他。所以說「由是」,因為這個。由,是因為;是,這個。所以說因為這種不自由的關係,彼眾,阿修羅這一切眾啊,悉憂悴,他們都憂心如焚了,憂愁得就好像火燒的那個樣子。憂悴,他相貌也都枯乾了、枯槁了;因為憂慮,就令他們那個年輕的阿修羅也都老了。

「◎帝釋現身有千眼」:帝釋天和阿修羅作戰的時候,他現這個身,身上有千手千眼。「◎手持金剛出火燄」:他手裡拿著一個根非常大的金剛寶杵,這個金剛寶杵猶如須彌山那麼大;在這個寶杵就放光,出一切的火燄。「◎被甲持仗極威嚴」:他身穿這個寶甲,執著這個兵器,極威嚴,他現這個的樣子是特別威嚴的。「◎修羅望見咸退伏」:阿修羅見著帝釋這種的法相,啊!他就害怕了,就趕快退、趕快跑了。

「◎彼以微小福德力」:這個帝釋天──釋提桓因──他福德這個力量很微小的,「◎猶能摧破大怨敵」:他尚且能用神通來摧伏他一切最大的這種怨敵──和他作戰的阿修羅。「◎何況救度一切者」:何況行菩薩道、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呢?「◎具足功德不自在」:他的功德是很大的,不是那個麼微小的。他功德很大、很具足的,他豈能不自在呢?他怎麼會不自在,得到自在三昧呢?他一定得到自在三昧的這種功德了。

※※※
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一:為什麼稱紅陽佛、白陽佛?
上人:嗯!你修行修行,自己就知道了,這不是問可知道的。Now I have talked if you don‘t cultivate, this is no really know.(如果我說了,但是你不自己修行,這不是真正知道。)還有什麼?
弟子二:要是一個人開五眼,他的貪、瞋、癡、慢、疑自然沒有了;這些阿修羅是具足貪、瞋、癡、慢、疑的,可是他還有神通的力量。為什麼是這樣子?
上人:你也要去做阿修羅?你看阿修羅too much power(有力量),你看他又有神通,又有power(力量),你也想去做阿修羅?
弟子二:不是!
上人:那為什麼要問他?他怎麼值得一問?他那修行有很複雜的這種因緣,他貪、瞋、癡不去,就想要有神通,所以他也就有了,滿願了。
※※※

那麼要到Oregon,那地方叫什麼?
弟子:Reeds Port.
上人:到Oregon的Reeds Port那個地方打佛七。我們這回去的人是很辛苦的,比在金山寺更辛苦!在金山寺,你守不守規矩,馬馬虎虎還可以;到外邊呢 ,一定要守規矩。因為你若不守規矩啊,人家就不生信心;人家不生信心呢,我們去就是白辛苦一趟。你若在金山寺去的人個個都守規矩,不過也不要像那個木雕泥塑的,關帝公這個樣子;還要活潑起來,還要守規矩!就是要精進,不要懶惰,這才能影響其他人能發菩提心。

譬如他那兒現在已經有十五個人,是吧?我們這兒去,有多少個人?有二十五個沒有?(弟子:二十五個。)有二十五個,這是四十個。四十個人那麼打佛七,人家一看金山寺這些個人這麼懶惰,盡躲懶偷安,也不守規矩。你立的規矩,你自己都不守,一天到晚不是喝喝茶,再不就是到廁所。不管有沒有小便、大便,也到廁所去,在那兒蹲一蹲,在那兒等一等;不管渴、沒渴,也要去喝喝茶,或者到那地方去──佛教裡叫「舂殼子」,「舂殼子」就是在那兒開會,開會議——到外邊去。這樣子呢,令人家就會不發菩提心。我們雖然不要裝模作樣地盡做假面具,但是我們也要做得像一個裝模作樣的人那麼個樣子,不要令人家看著我們看不起。所以這一次去的人都是很辛苦的,你們誰若不怕辛苦,能以給人做一個榜樣,就去;要是怕辛苦,不能做榜樣,影響得沒有信佛的人不發菩提心,那就莫如不去好一點。

要是負責做一點事情呢?那又不同的講法。或者幫著作菜、作飯,那麼可以隨便一點,管事情的人也可以隨便一點。那麼不管事的、到那兒專門修行的、不做事的人,一定要很精進的、很守規矩的。我們現在是教化眾生去,不要被眾生來教化!我們是化人的,不要被人化了!If have work, go to have work, like somebody I know go to have this food and tea, this Okay. If have other job go to doing, this Okay. No job only go to cultivate just like very vigor, I don‘t like go to lazy. I wish you don’t thinking:“Oh, this teacher I know just like disciple vigor, he all the time is sleeping.”Don‘ t think that way, OK! (要是有工作,必須去工作的人,好像我知道有的人作菜、作飯,這是可以的;或者有其他工作要做,也可以的。那麼不管事的,到那兒專門修行的,一定要很精進的。我不喜歡人變得懶惰!希望你們不要想:「哦!這個師父只歡喜弟子精進,自己整天睡覺。」不要這麼想!)
※※※

忉利天中有天鼓 從天業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 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 如水聚沫性虛偽
諸有如夢如陽燄 亦如浮雲水中月
放逸為怨為苦惱 非甘露道生死徑
若有作諸放逸行 入於死滅大魚口
世間所有眾苦本 一切聖人皆(能)厭患
五欲功德滅壞性 汝應能愛樂真實法
三十三天聞此音 悉共來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咸令順寂除貪愛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利益諸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 而不濟度諸群生

「◎忉利天中有天鼓」:忉利,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叫三十三。有東八天、西八天、南八天、北八天,四八三十二天,還有中間這個統理三十二天的,所以叫三十三天。在三十三天上有一個天鼓,這個天鼓並不是有形相的,沒有形相,只聞其音,不見其形──有這個音聲而沒有形相。「◎從天業報而生得」:因為天人有天人的業報,眾天的業報和合而成,而有這個天鼓,所以說「而生得」。生得,就是依照天人的業報而有這個天鼓。

「◎知諸天眾放逸時」:這個天鼓在一切的天人要是不修行的時候、不守規矩的時候、放逸的時候,就隨便跳舞、隨便講話。天人也都常在定裡頭,他不是隨便蹦蹦跳跳的;那麼他放逸的時候,就想蹦蹦跳跳了。天人不像我們人這麼樣子顛倒,常常講話,天人很少講話的;那麼若好講話呢,這就是放逸。天人也沒有鬥爭,常常都是很靜的,很定的;那麼在他放逸的時候,他就不定了,也不靜了。可是在這個時候,「◎空中自然出此音」:因為天人的業報所感,這個天鼓在空中自自然然就發出一種聲音來,就是發出一種語言來教天人應該怎麼樣子。

「◎一切五欲悉無常」:這個天鼓發出聲音說,所有的五欲都是沒有常的,是無常的。怎麼說是無常呢?「◎如水聚沫性虛偽」:這個就好像水上所聚集的沫子,水沫子。水沫子你看它是有,但是它是假的,根本就沒有實體;它一化了,甚至於你用手一摸它,它就變成水了,沒有了。「◎諸有如夢如陽燄」:這一切的有為法,就像那幻夢似的,如夢幻泡影,那虛假的夢、虛妄不實的夢,如陽燄,就又好像春天在那野地上所有的陽燄是一樣的。「◎亦如浮雲水中月」:也好像浮雲,又像水裡頭的月亮一樣,都是沒有實體的。這個浮雲,你看它是有,但是你到雲彩那個地方,它又沒有了,又變成一股霧氣。水中的月,你看是有個月,它也沒有真正的月在那兒。所以這個天鼓就說這樣的話,說一切五欲都是無常的,你不要貪圖這個五欲啊!這五欲又像水中的聚沫,是假的;也好像夢幻泡影、如露如電的那個樣子,也好像春天那個陽燄,也好像這個浮雲,也好像水中月。你不要放逸,貪求五欲,迷戀到這個五欲上!

「◎放逸為怨為苦惱」:放逸,就是不守規矩。時時刻刻都想放逸,坐那兒端然正坐,他覺得不舒服;或者就往前伏,或者向後仰,不能端然正坐,這都叫放逸。所有行、住、坐、臥四大威儀,不守威儀的規矩,這都叫放逸。你不能收攝身心,自己管著自己,這都叫放逸。所以普賢菩薩才說:「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若按字義來講,這個放,就是放縱;放縱開了,就是不守規矩;逸,就是逃逸;逃逸這個規矩。為怨,這放逸就是個怨,就是個怨賊。為苦惱,它也是苦惱,最苦惱的一件事。「◎非甘露道生死徑」:這不是甘露法門,修甘露道、了生死的一個徑路,這不是了生死的一種甘露法門,不是能了生死的一條道路。

「◎若有作諸放逸行」:假設若有人,你不守規矩。作諸放逸,天天鬥爭,天天吵架,這都叫放逸行;你就心裡有一種妒忌心,不要說露出來,就在心裡邊有,這都叫放逸行。「◎入於死滅大魚口」:啊!這將來臨死的時候,會被魚吃了──好像鯊魚啊,咬人的那種鯊魚。你盡放逸,這個天鼓就這麼說,將來你墮落的時候,死的時候,就會被大魚給吃了。這個大魚也就是個無常,被無常鬼把你抓去!

誰有什麼問題沒有?明天中午還是照常講經,還是照著老規矩。誰有問題嗎?要反對這個schedule(時間表)?Okay!

「◎世間所有眾苦本」:這個天鼓裡邊又出一種自然的音聲,這音聲就說,世間上所有的一切眾苦之本,萬苦的一個根本,一切聖人皆厭患。這眾苦之本是什麼呢?就是這個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也就是色聲香味觸,色聲香味觸也是五欲。這「◎一切聖人皆厭患」:「皆厭患」好一點,「能厭患」沒有這個「皆」字好。這天鼓說的,這一切的聖人——證果的聖人,都不歡喜五欲,不歡喜色聲香味觸,不歡喜財色名食睡,很討厭它。「◎五欲功德滅壞性」:這個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或者色聲香味觸,這是一種功德的滅壞性。你有功德就被這五欲都給破滅了,都給壞了。所以這個五欲是一個最壞的東西,你不要貪圖放逸,貪著五欲,「◎汝能應愛樂真實法」:用「應」字,「汝應愛樂真實法」,比那個「能」字好一點;「皆」字是全的意思,「能」只是能以,沒有這個「皆」字好。你們這一些個天人、天上的眾生,應該愛樂真實的妙法;不要貪求暫時的放逸、暫時的安樂,不知道修行。應該愛樂真實修行的法門!

「◎三十三天聞此音」: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這個的天眾;忉利天和其他三十二天,這統統是三十三天。聞此音,忉利天的天眾他們聽見這個自然天鼓響。天鼓出這個聲音,叫一切天眾不放逸,不要耽著五欲,應該求真實的法;他們聽見這種聲音,「◎悉共來升善法堂」:完全大家全都一齊來到帝釋天這個說法堂,這個說法堂叫善法堂。「◎帝釋為說微妙法」:帝釋天,就是釋提桓因,就是三十三天這個天主。忉利天主,他為這一切的忉利天眾──就是三十三天的天眾──說微妙法,演說這個微妙的法音。「◎咸令順寂除貪愛」:那麼完全令這一切的天眾都順著這個寂滅法去修行,除去貪欲和這種的愛樂。貪欲和愛樂對修行上是不相應的。

「◎彼音無形不可見」:這個天鼓所發出來為天眾說法這個聲音不可見,它無形無相,看不見的。「◎猶能利益諸天眾」:它尚且還能利益這一切的諸天,三十三天的天眾。「◎況隨心樂現色身」:況且能隨心如意、變化無窮,以這種的遊戲三昧,能現這個色身而為眾生說法呢!「◎而不濟度諸群生」:他怎麼不能濟度、救濟來度脫這一切的諸群生呢?他一定是能濟度諸群生的!

※※※
弟子:「汝能愛樂真實法」的「能」,應該是應該的「應」,「汝應愛樂真實法」。
上人:什麼?「汝應愛樂真實法」?那就用那個「應」字,「應」字比這個「能」字好一點兒。
弟子:還有一個字在這一段經文的第二句,「一切聖人皆厭患」,疏鈔用「能厭患」。
上人:嗯!這個意思也都可以的。「皆」字好一點,「皆厭患」好一點,「能厭患」沒有這個「皆」字好。那個用「應」字,「汝應愛樂真實法」,比那個「能」字好一點。這個應該用「皆」字,「皆」字是全的意思,「能」只是能以,沒有這個「皆」字好。
※※※

天阿修羅共鬥時 諸天福德殊勝力
天鼓出音告其眾 汝等宜應勿憂怖
諸天聞此所告音 悉除憂畏增益力
時阿修羅心震懼 所將兵眾咸退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 恒出降魔寂靜音
大悲哀愍救一切 普使眾生滅煩惱

「◎天阿修羅共鬥時」:天,就是一切諸天;阿修羅,就是前邊所講那個有天福、沒有天權、好勇鬥狠的那種阿修羅,那麼他常和帝釋天作戰。所以帝釋天和阿修羅在共鬥爭的時期──就是戰爭的時候。「◎諸天福德殊勝力」:所有的天兵、天將他的福德都比阿修羅高、比他福德深厚,所以他這個福德有殊勝的力。「◎天鼓出音告其眾」:這時候,在這個天上,這個自然的天鼓它出一種聲音,就告訴這一切的天眾。這自然的天鼓就好像我們這個麥克風似的,這麥克風播音那個筒子把聲音都擴大了,很遠都聽得見;這個天鼓它是沒有形相的,比這個播音筒——就比麥克風這個聲音還響亮。告其眾,就告訴這一切的天眾,天鼓就說了,「◎汝等宜應勿憂怖」:說你們這一切諸天的天眾啊,你不要怕阿修羅!阿修羅他就來敗了,他就來完了,他沒有了,他不會勝利的。你們不要怕他!

「◎諸天聞此所告音」:這一切的天眾聽見告訴他它的這種聲音,「◎悉除憂畏增益力」:那麼這一切天兵、天將,連帝釋天聽見這種音聲來告訴他,啊!大家都發起勇猛心來了,勇氣百倍,抖擻精神,增加他的力量,就和阿修羅來作戰。「◎時阿修羅心震懼」:阿修羅一聽見天鼓這種聲音,說天眾一定會勝,他們一定會敗的,這種心理戰,這個心裏就先生一種恐懼心了。「◎所將兵眾咸退走」:修羅王他所帶來的這一些個兵、這一些個阿修羅眾,就都跑了,敗退了。

「◎甘露妙定如天鼓」:我們修甘露妙定這種不可思議的三昧,也就如天鼓一樣的。「◎恒出降魔寂靜音」:常常出一種降魔降伏一切的怨魔,寂靜的這個音聲──也就是定。「◎大悲哀愍救一切」:這個菩薩的大悲心,他哀愍救度一切眾生。「◎普使眾生滅煩惱」:他願意普遍使令一切眾生都沒有煩惱了。你看這個經上,處處教我們斷煩惱!我們這個人,處處要自己找煩惱,沒有煩惱也要找來煩惱,來煩一煩、惱一惱;沒有麻煩,自己找一點麻煩。

* * * *
我們現在預備到佛根地去打佛七。這是Oregon的一個農場,他是種中藥的──中國的藥材。本來我想這一次××法師到那兒去也最好,但是他年紀太大了,所以怕他太辛苦,所以不叫他去。那個地方是美國最初一個人在那兒研究中藥。研究中藥嘛,所以他那個地方取名字叫佛根地。我們現在到那個地方去打佛七,那麼這個因緣也不一定說是殊勝,也不一定說是很平常的,這都是大約有前因後果的關係,所以這一次我們到那邊去打佛七。

我們金山寺所去的人,最要緊的,到那地方就是要團結起來。不單到那地方要團結起來,就是在路上走,大家都要互相關照,互相來幫助;不要沒有團體,要有一種團結性,團結就是力量。那麼因為我們這個車都是──中國話叫老爺車;老爺車就是大約有七、八百年這個骨董的車了,就是old grandfather car。有的時候,它就要罷工;有的時候,它若不生煩惱的時候,就work(工作);若一生煩惱,發了脾氣,它就不work(工作)了,on strike (罷工)。所以我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人是駕車的,不要叫車來駕人——人是駕駛這個車的,不要這個車來駕駛我們這個人。所以大家都要互相有一種幫助!

我們以後無論到什麼地方去,在沒去之前,無論任何人和任何人不可以make trouble(製造麻煩);不可以沒去就先發了脾氣了,先生了煩惱。在一開始就too much trouble(很多麻煩),這是一種不吉祥的行為。所以以後任何人都要記著這一點!無論到任何地方,大家都要和和氣氣的,都要有一種團結力量。這是很要緊的,哪一位也不可以對這個馬虎。那麼道場要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恒吉祥,誰和誰都應該和和氣氣的,不應該總是爭強論勝的,不是fighting each other.

弟子:爭強論勝?
上人:就是爭誰stronger (比較強),論勝,辯論的論,誰victory (勝利)。一有這個心呢,那就不能修道了,那是障道的因緣。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在那兒會講《華嚴經》,或者其他的?
上人:我什麼都講。
弟子:我們應該帶《華嚴疏鈔》?
上人:那我不知道,那是your business(你的事)。我可以把這本《華嚴經》帶去,到那兒講完了它。沒有什麼問題,今天就這樣了!這個問題的人,現在沒有問題了?

弟子:有沒有誰知道那邊有哪些蟲子?
上人:吃人的蟲子。
翻譯者:There are people eating bugs.(有人吃蟲子。)
上人:Bugs eating people.(蟲子吃人)有這種蟲子。
果童:那兒有一種小小的蟲子,牠能爬到土裡頭,弄得人很不舒服。

上人:哦!有那種蟲子,那牠他們怎麼辦呢?人怎麼辦呢?這個蟲子吃人,人會不會吃蟲子?這個蟲子跑到地裡頭去,人可以到天上去,住在虛空裡,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行住坐臥都是在虛空裡頭。那還有蚊子和烏蠅(蒼蠅)也會飛,也會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地方是平安的。哈!沒有蟲子,有原子彈,天天都是恐懼得不得了。Okay!

上人:Talking talking your rocket. Your rocket. Talk with your rocket, can’t you?(講一講你的火箭。)

果童:……我過生日時,得到一隻火箭,第一件事我就是把牠它裝配起來。我很高興我們要去俄勒岡州,因為在俄勒岡州,我能把我的火箭裝起來。我問師父可不可以?師父說可以,只要我一路上都看著它,不睡覺。所以我一路都看著它,但是我在路上睡著了;等我到了那兒,它不能發射。我到了外面,把所有的東西都設置好了,我完全按照說明書上說的去做,我聯結好所有的電源,把兩條電線都接到電池的兩端,結果火箭底部卻冒煙了。我聯結的電線也不工作,只是冒煙;我放另一條進去,還是只冒煙。我弄丟了一條,我試著放說明書說的一條電線,結果還是不行。我們回來的時候,有一輛車壞了,而我的火箭就在那輛車裡。於是我說,好吧!如果有人從那輛車裡偷走我的火箭,我希望他們能發射它。我想我知道為什麼我的火箭不能發射?因為我在路上睡著了,沒有一路上一直看著它。您還想要我講什麼嗎?
上人:Talking you what to crying, talk to everybody.(講一講你哭什麼?告訴大家。)
果童:大家都笑我,我就哭起來了。
上人:Why you crying? (你為什麼哭?)
果童:不知道,不知道!
上人:When you make the rocket to go up, how long did you take? How many people go there?(你發射你的火箭,用了多少時間?有多少人去?)
果童:沒有人,沒有人可以到火箭上去。
上人:No, just take a look. Look how many people go to look your rocket go up.(不是,只是去看看,有多少人去看你發射火箭?)
果童:火箭沒有升空!
上人:Don’t go up. These people no crying.(沒有升空,那這些人沒有哭。)
果童:因為沒有人笑他們。
上人:How many people see your rocket go up?(有多少人去看你發射火箭?)
果童:我不知道!
上人:About?(大概有多少人?)
果童:二十個吧!
上人:Twenty. How long? Take a look how long?(二十個。多久?看了有多久?)
果童:花了我十分鐘。
上人:No.(不是吧!)
果童:火箭不會動。
上人:Yeah, it took ….
果童:我花了幾個小時發射火箭?
上人:Yeah.(對。)
果童:沒有幾個小時,只有十分鐘。
上人:Really? You know? You looked time?(真的?你怎麼知道?你看了時間?)
果童:沒有,我沒有帶錶,大概有十分鐘。
上人: I think very least it’s a half hour.(我想至少有半個鐘頭。)
果童:就算半個鐘頭。
上人:Yeah, I know very least because you coming too late. You coming this time about 1:30. You were crying at that time, it is 1:30. Do you know that? 1:30, it’s 12:30 go to 1:30.This is how long?(是啊,我知道至少半小時。因為你來得太晚了,你來的時候已經一點半了。你哭到一點半,你知道嗎?從十二點到一點半是多久?)
果童:一個小時。
上人:Yeah, you said ten minutes. You like to make a short time,ah? Long time is short time? ha, ha, ha.(是啊!那你怎麼說是十分鐘,你喜歡把時間縮短,哈?長時間就是短時間?哈哈哈!)
果童:不是的,我只花了十分鐘就把我的火箭裝好了。
上人:Ah, you crying how long?(哦!你哭了多久?)
果童:哈哈!兩分鐘。
上人:No, you cry all this time.And you still crying.(不是,你一直哭、一直哭。)
果童:我只哭了兩分鐘。
上人:Nobody see you crying? Ha, ha, ha(沒有人看見你哭?哈哈哈!)
果童:我不知道。你看見了?我不知道。
上人:I say very least 30 minutes.(我說至少有三十分鐘。)你們大家說,你們去看大約有多久?看了有多久?
弟子一:大概十到三十五分鐘……
上人:他說ten minutes(十分鐘),你們說多少?
弟子二:有三十分鐘。
果童:已經三十分鐘?我沒有!我沒有!你說的,我沒有!
上人:Ha, ha, what? Half hour is short. I think it’s one half an hour because you, at 12:00 these people eating finished, at 12:30 go to recited Buddhas. You coming at the time that is 1:30, this time.(哈哈哈!什麼?半個小時太少了,我想有一個半小時。因為十二點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吃完飯了,十二點半去念佛,你來的時候是一點半。)
果童:好了,好了,你說是就是。
上人:Yeah, I think you know this like to talk truth.(好,我想你知道要講真話。 )
果童:我睡著了。
上人:You like to talk truth. You are this younger. Don’t like to talk things wrong.(要講真話,你這麼年輕,不要說假話。)
果童:我以為只有十分鐘。
上人:Yeah, Why she say half an hour?(那為什麼她說半個鐘頭? )
(兩人都笑了起來。)
上人:Other people, you!(其他人你們)知不知道有多長的時間?
弟子三:……越來越久,十、九、八,至少有三……。
果童:我給火箭照了一張相。
上人:Take a picture?(照相?)
果童:是的,它沒有發射,所以……
上人:你說是有多久?
弟子四:至少半個鐘頭,大家跑來跑去的……。
果童:哦!那時候出現了一個問題,帶子沒有弄好,有一邊脫開了。
上人:Oh, other people have crying?(哦!其他人有哭嗎?)你們看他這個火箭不上天,有沒有人哭啊?他laughing too much. You crying too much. Well, this way? You talking this. This is a news, you know? A very good news you told us.(他笑太多,你哭太多。你講的這個是個好消息,你知道嗎?你告訴我們一個很好的消息。)

我們還大家先講一講,我們這個念佛七,每一個人有什麼感想,都說一說。Your rocket didn‘t go up. This is the first news. Other people have what,have what kind of things.(你的火箭不能升空,這是第一個消息。其他人有沒有什麼事情?)

After four days, I no talking. I’m just waiting you these people forgot to recite the Buddha’s name. It’s take a look at the rocket. It’s that you took everybody go to take a look at your rocket. It makes everybody no true heart.(四天以後,我不說話,我等著這些忘了念佛的人都去看火箭了,你把大家都弄去看你的火箭,弄得都沒有真心了。)

果童:是!
上人:This time, it’s just haaaa, laughing too much , laughing , crying, crying, laughing, hmm? It makes everybody, this heart go away.True heart go away, no, false stay with you. False heart stay with you. True heart go away because Friday raining again. Just because this rocket makes this cloud coming, crying.(這一次,大家盡哈哈哈,笑得太多了,笑了哭、哭了笑,弄得大家心都跑了。真心跑了,不是妄心!妄心跟你在一起,真心跑了。禮拜五又下雨了,就是這個火箭把雲都弄來了,天就哭了!)
果童:每一個人都聽到了嗎?
上人:灑淨。Because raining don’t can go to everywhere. This Sunday night. Monday no raining.(因為不是每個地方都下雨,這是禮拜天晚上,禮拜一沒有下雨。)
果童:哦!好了,好了!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和禮拜四都沒有下雨,但是禮拜五我發射火箭就下大雨了。
上人:Yeah, you like to cover your this fault because you make it Thursday.(是呀,你想掩飾你的錯誤,因為你說禮拜四。)

果童:哈哈哈! 好了,禮拜天念〈大悲咒〉,我們要到外面去;但是雨下太大了,我們只好以Z字形來繞念。禮拜二、禮拜三和禮拜四沒有下雨,因為我們虔誠地念佛。禮拜五下雨,因為我設置火箭,每一個人的精神和真心都放在我的火箭上了。可是我的火箭沒有升空,他們站在那兒,但是都去看我的火箭了。

上人:Because your rocket too happy.(因為你的火箭太高興了。)
果童:哈哈哈!因為他們笑太多了,真心就跑了。但是他們不好的心卻留下了,他們念佛也不虔誠,所以禮拜五就下大雨了。從那以後就沒有下過雨,再也沒有下雨。那座橋差一點被洪水淹了。
上人:You work again.(你又工作了。)
果童:我工作了。禮拜六那天,我工作得非常努力。
上人:ah, no crying?(啊,沒有哭了?)
果童:沒有哭,再也沒哭。
上人:Because you worked too hard and don‘t can go to crying. Sunday no raining too.(因為你工作太努力了,所以沒有哭了。禮拜天也沒有下雨。)
果童:禮拜天沒下雨。
上人:Okay!(好了。)

上人:誰要講一講去Oregon的感覺嗎?有去回來的對大家講一講,在這兒的人還有很多不知道的。誰有什麼意見呢?有什麼話要說的?
弟子:有很多人參加全程的法會,也有人發願。
上人:沒有旁人想要說話了啊?每次出去回來,都給大家一個說話的機會。誰願意說話,就對著大家來說一說;沒有人願意說話,我就要講經了。沒有誰有境界了?

弟子:我聽得見…的聲音。
上人:你有這種境界?
弟子:是,這不是境界,是很平常。

上人:經講到什麼地方了?
弟子:弟子可不可以講一講山洞,有人可以住?
上人:你要講就講,我已經說過了,為什麼又要問我呢?

弟子:在佛根地附近有一位果惟,他來參加法會,但是也搞不清楚大家在做什麼?回家後,隔天清晨發現自己在念佛聲中醒來;覺得很不可思議,就和他妻子一起來參加法會、皈依三寶。在和上人交談後,也覺得很感動。果惟說他在山上有一塊地,師父問了山洞的情況;後來又問恆空願不願意到那兒閉關修行?恆空考慮後說好,而果惟夫婦就負責照顧恆空。
* * * *

帝釋普應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令彼各各心自謂 天王獨與我娛樂
如天女中身普應 善法堂內亦如是
能於一念現神通 悉至其前為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 能令眷屬悉歡喜
況大方便神通力 而不能令一切悅

「◎帝釋普應諸天女」:你們聽見那個孫陀羅難陀的公案?有五百個天女在那兒等著他去做天主呢!這個帝釋天,他這個天女更多!他「◎九十有二那由他」:有九十二那由他那麼多的天女。帝釋他能以他所修的這種福報和他所得到的神通,一個身能變成九十二億那由他那麼多的身,分身那麼多。「◎令彼各各心自謂」:令這九十二那由他那麼多天女,的心裡自己都這樣想。想什麼呢?「◎天王獨與我娛樂」:想說這個天王他只對著我,和我在一起,那麼天天玩耍,很快樂的。這是這個帝釋的天王,他有這樣的神通。

「◎如天女中身普應」:說這個帝釋天有九十二那由他那麼多的天女,他能分身來令這一切的天女都生一種歡喜心,身普應。「◎善法堂內亦如是」:帝釋天所住的這個堂,叫善法堂,常常是說善法的。也就像對這個天女,有九十二那由他分身那種境界一樣;帝釋天在這個善法堂說法,所有的眾生都覺得這個帝釋對著他來說法呢!「◎能於一念現神通」:他在這一念之中,就現很大的神通,「◎悉至其前為說法」:到所有天人的面前,去給天人來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這個帝釋天他具足有貪心,有貪淫欲心,有瞋恚的心,又有愚癡的心,他具足這貪、瞋、癡三毒。「◎能令眷屬悉歡喜」:他尚且有神通令所有他這麼多的天女眷屬都生一種歡喜心。「◎況大方便神通力」:況且有大方便、大神通這種力量的菩薩呢!「◎而不能令一切悅」:他怎麼不會令這一切眾生都歡喜、快樂呢?他一定能令一切眾生得到歡喜、快樂。

他化自在六天王 於欲界中得自在
以業惑苦為罥網 繫縛一切諸凡天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於眾生得自在
況具十種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同行

「◎他化自在六天王」:六欲天有六欲天王,就是四天王天、他化自在天,還有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等,這叫六欲天。「◎於欲界中得自在」:他在三界裡頭是屬於欲界的,這個思想完全不清淨,有淫欲的這種念。「◎以業惑苦為罥網」:他用眾生所造的這個業、迷惑和苦,做為一個罥網來網羅眾生。起惑、造業、受報,—受報就是苦,這叫惑業苦。起惑、造業、受報,起惑、造業、受報,所以惑業苦這三種就好像網羅似的,把凡夫都捆到這個網羅裡邊「◎繫縛一切諸凡天」:他用惑、業、苦這三種,起惑、造業、受報,—受報就是苦,這叫惑業苦。起惑、造業、受報,起惑、造業、受報,所以惑業苦這三種就好像網羅似的,把凡夫都捆到這個網羅裡邊;用這個業來網著眾生,用這個惑來網著眾生,用這個苦來網眾生;他用惑、業、苦這三種,網著一切的諸凡夫。

「◎彼有貪欲瞋恚癡」:這六欲天他們都有淫欲心,他們的淫欲心都和一般人一樣的,不過比較輕一點;他們也具足貪恚癡、貪、瞋、癡這三毒。「◎猶於眾生得自在」:他們對眾生都有這樣的自在神通力,能以來把這一切的凡夫都網到惑業苦這個網裡頭;能有這種自在神力。「◎況具十種自在力」:況且具足十種大自在的力量的菩薩呢!「◎而不能令眾同行」:他怎麼不會令這一切眾生都隨著他教化去修行呢?一定他會使令一切眾生跟著他修行,修行成就道果。

三千世界大梵王 一切梵天所住處
悉能現身於彼坐 演暢微妙梵音聲
彼住世間梵道中 禪定神通尚如意
況出世間無有上 於禪解脫不自在

「◎三千世界大梵王」: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世界。積聚這一千個世界,這叫一個小千世界;再積聚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再積聚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這叫三千大千世界。大梵王,是管著三千世界這個大梵王。「◎一切梵天所住處」:這所有一切的梵天,在這個大梵天上所住的有很多很多的。「◎悉能現身於彼坐」:這個大梵天王他能在一念之中,現身於所有的梵天這個座前,「◎演暢微妙梵音聲」:那麼演暢一切微妙不可思議的這種清淨的音聲。

「◎彼住世間梵道中」:大梵天王他是三界裡邊的一個清淨道,修成這個清淨行。「◎禪定神通尚如意」:他的禪定也隨心如意,他的神通也隨心如意;所以說禪定神通尚如意,他尚且能隨心如意,「◎況出世間無有上」:況且這個行菩薩道、修行出世間法,而做這個無上士──就是佛了,成佛了;「◎於禪解脫不自在」:他對禪定解脫豈能不自在嗎?他一定是會自在的。

摩醯首羅智自在 大海龍王降雨時
悉能分別數其滴 於一念中皆辯了
無量億劫勤修學 得是無上菩提智
云何不於一念中 普知一切眾生心

上人:這個「摩醯首羅智自在」,什麼叫「摩醯首羅」啊?有人知道嗎?
弟子:摩醯首羅是梵語Mahesvara, Mahe是翻成大,svara叫自在。

「◎摩醯首羅智自在」:摩醯首羅,就是大自在天的天王,他的智慧是隨心如意、變化無窮的。他智慧能知一切雨點,在一念中能知道大海的龍王所降的雨。所以說「◎大海龍王降雨時,悉能分別數其滴」:在這個龍王所降的雨是很多啦!那麼究竟有多少滴?他都知道。「◎於一念中皆辯了」:他不用很長的時間,只在一念之中,就知道這龍王所降的雨是有多少,他都明瞭了。「◎無量億劫勤修學」:況且修菩薩道、行菩薩道的這個菩薩,他在無量億劫都勇猛精進來修學這個佛法,「◎得是無上菩提智」:得到無上菩提的智慧。「◎云何不於一念中」:怎麼說他不能在一念之中,「◎普知一切眾生心」:普遍知道眾生的心呢?他一定在這一念之中就能普遍知道一切眾生的這種思想。

眾生業報不思議 以大風力起世間
巨海諸山天宮殿 眾寶光明萬物種
亦能興雲降大雨 亦能散滅諸雲氣
亦能成熟一切穀 亦能安樂諸群生
風不能學波羅密 亦不學佛諸功德
猶成不可思議事 何況具足諸願者

「◎眾生業報不思議」:眾生起惑、造業、受報,起惑、造業、受報;在這個六道輪迴裡頭轉來轉去,輪迴不已,種因結果,那麼苦不可言。所以說眾生的業報不思議,不可思議。「◎以大風力起世間」:以這種大的業風力生出來這個世間一切法。「◎巨海諸山天宮殿,眾寶光明萬物種」:以這個業力生出巨海、諸山,這一切的巨海、一切的諸山、一切天的宮殿,都是這個業風力所成就的;這一切的寶光明,和萬物這種種的一切物,也都是由這個大的業風力量所成就的。

「◎亦能興雲降大雨」:這種風力又能興雲,普興一切的大雲,降一切的大雨,「◎亦能散滅諸雲氣」:也能夠把一切的雲氣都散滅了。也能成就一切的雲氣,又能散滅一切的雲氣。「◎亦能成熟一切穀」:由這個大風的力量,它也能成熟這一切的五穀;所種這種種的植物,它也能成就,能成熟它。「◎亦能安樂諸群生」:因為這個風的力量,也能使令一切眾生都得到安樂,得到生活的安定。

「◎風不能學波羅蜜」:這個風它雖然能成就這個世間一切的萬事萬物,來做一種助緣;但是這個風它可不能學波羅蜜──不能學到彼岸這個法。「◎亦不學佛諸功德」:它也不能來學佛所行的一切功德,因為它是無情的一種業力所成就的。「◎猶成不可思議事」:雖然它不能學波羅蜜法,它不能學佛的一切功德,但是它可能成就不可思議這種種的事。「◎何況具足諸願者」:何況具足一切諸大願的菩薩呢?他能「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他能具足菩薩所應該具有的四弘誓願,以及其他種種的願;這樣的菩薩,他更能成就不可思議的這種事。

男子女人種種聲 一切鳥獸諸音聲
大海川流雷震聲 皆能稱悅眾生意
況復知聲性如響 逮得無礙妙辯才
普應眾生而說法 而不能令世間喜

「◎男子女人種種聲」:這是說的人的聲音。人,男人有男人的聲音,女人有女人的聲音,老人有老人的聲音,少年有少年的聲音;那麼這個聲音有種種不同的聲音,可是都容易分別清楚這種種的聲音。「◎一切鳥獸諸音聲」:鳥是飛禽,獸是走獸。那麼人的聲音能分別出來,這個走獸、飛禽的聲音也都有不同的聲音。每一個小鳥所叫的,都是不同聲音;就是一類的小鳥,牠所叫的那個聲音也有多少不同的。所以說一切鳥獸,鳥是飛禽,獸是走獸。走獸也各有各的聲音,也是種種不同的。這是說的鳥獸的聲音。又有「◎大海川流雷震聲」:又有大海的聲音,川流的聲音,雷震的聲音。「◎皆能稱悅眾生意」:這每一種聲音,都能令眾生心裡頭生一種歡喜心,聽見這個聲音,生一種歡喜心。

「◎況復知聲性如響」:況且這個修行菩薩道的,他不須要聽這個聲音現出來,那麼才有聲音;那個聲音沒現出來,那聲音的性也有一種響的聲音,他也知道。「◎逮得無礙妙辯才」:他已經得到無礙三昧的辯才,辯才無礙。「◎普應眾生而說法」:他普遍應這一切眾生的機緣而演說妙法,來教化一切眾生。「◎而不能令世間喜」:他怎麼不能令這個世間一切眾生歡喜呢?他一定能令到世間一切的眾生都生一種歡喜心,皆大歡喜。

※※※
上人:還有誰有什麼問題沒有啊?那麼多的妄想,為什麼沒有問題呀?
弟子:我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想,如果生到極樂世界,是不是還有人會犯戒、被遷單?或者是到了那兒,已經超越了犯戒的範圍?
上人:犯什麼戒啊?那邊根本就沒有戒律了,根本就不需要了!這是娑婆眾生不守規矩,才有戒律。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並且他是蓮華化生,都是男人,沒有女人。沒有女人,你犯什麼戒?那個地方也不會講同性戀的,有什麼戒可犯的?
※※※

這回你們到Oregon(俄勒岡)去,是不是把這個經架子也帶去來著?你知不知道?弟子:……上人:看見、沒看見,這個已經壞了?那還有一個piece(片)。壞了,你應該把它找著了,再黏上了嘛!你光知道帶,這麼個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帶;你帶這麼個東西幹什麼?這很容易壞的。你看看這兒,這是和這那邊一樣的,這邊弄壞了;弄壞了,你也不找那一塊到什麼地方去了,找著,可以黏上它!你到什麼地方,這個不堅固的東西,怎麼可以帶它?你帶這麼一個東西到那兒去幹什麼去?若帶,你要把它保護,好好地弄好了;你這一帶去,就弄壞了!這什麼東西都弄壞,這怎麼可以的?這就叫侵損常住。尤其說法用的東西,你怎麼可以隨隨便便就把它弄壞了它?你怎麼可以把它很多東西放到這一起?你真是太不尊重法了嘛!「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常住的東西,無論什麼東西,都要愛護它、都要保護它,像護持眼珠子那麼重要。

我們這兒,就金山寺,也很多地方很邋遢;華盛頓那兒,更搞得邋遢,邋遢得不得了!我真不相信,女人住的地方會弄得那麼邋遢!你們以後無論誰喝茶,你喝茶的時候,你應該把那個茶杯隨時就洗乾淨了它。不要喝完了茶,那裡頭又有茶,又有什麼,就放到那個廚房就不管了;搞得邋邋遢遢地,那麼滿廚房都是茶杯!尤其你們吃蜜糖,吃蜜糖吃完了,不洗那個茶杯;弄得很多螞蟻都來,那麼邋遢!你們誰如果若願意吃蜜糖,你吃完了,就把它隨時洗乾淨了它;不可以放到那地方,等到第二天叫人家給洗。修道的人不可以麻煩人的,不可以我自己盡給人家添麻煩,添trouble(麻煩)。你們這修什麼道?你修道?修道,自己都不知道惜福;你叫人家給你做工,你一點功德都沒有了。你為什麼叫人家來幫你做工?你自己為什麼不去幫人家做工?連一個茶杯用完了,都不願意洗,那快點兒死了比什麼都好了嘛!還活著有什麼意思?你們這樣子!尤其出家人,盡給人家來留首尾,叫人家幫你來做事情,這是完全不對的!

那個一粒米、一草、一木、一粥、一飯,都不可以隨便糟蹋的。你們這些個人,尤其果璲!你做那麼多的黃豆,吃不了,壞了,完了就倒了;你為什麼要那麼懶惰?你懶得那麼個樣子!這就是懶,沒有旁的;做了東西,做出來很多,放到那個雪櫃裏,留著幾天吃。那個黃豆,你只可以做吃一天的;你多一天,它就會壞了。你說那黃豆有營養,你若壞了再吃,那一點營養都沒有,你們真是害死人!修道的人,時時刻刻都要自己好好地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好了,怎麼可以做壞了東西隨便就倒了它!做飯做壞了,也是不小心,糊了,然後就倒了。這樣,你們真是錯因果啊!將來一定下地獄的,你們這樣子!這樣子,那修個什麼道?你把常住的東西隨便糟蹋,這就叫侵損常住。

尤其我們這個廚房,有很多東西都掉(丟)到那個垃圾籮裡了;這個樣子,你修什麼道?你看,那個膠蓋子都掉了!好像這個茶杯的蓋,總要和這個茶杯在一起的。常常地就把這個蓋子弄沒有了──鍋蓋子也弄沒有,這個茶杯蓋子也弄沒有;所有一切一切的蓋子,那個膠的、plastic cup(塑膠杯)也把蓋子都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的,就隨便掉到垃圾籮裡了,這樣子這絕對是不行的!你這麼樣修道,只可以修到地獄裡去,不會到旁的地方去的!
※※※

海有希奇殊特法 能為一切平等印
眾生寶物及川流 普悉包容無所拒
無盡禪定解脫者 為平等印亦如是
福德智慧諸妙行 一切普修無厭足

「◎海有希奇殊特法」:言其大海雖然是無情,可是它有一種很稀奇的、很殊特的妙法,它能海印發光。「◎能為一切平等印」:它能做一切的平等印,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的境界都印在大海的裡邊。(旁邊有小孩在講話)我講lecture(演講),你們不要講!「◎眾生寶物及川流」:所有一切的眾生也都印在這個大海裡邊,一切的寶物也生在這個大海裡邊,和這一切的川流都歸於大海。「◎普悉包容無所拒」:無論你什麼到這個海裡來,它都不會拒絕的。你所有的川流、江、湖、河都歸到大海裡邊來,所以說普悉包容;無所拒,這個大海不拒細流,連那個最小的水也流到大海裡來。

「◎無盡禪定解脫者」:況且得到無窮無盡禪定這種的智慧,又得到解脫這種三昧的人,「◎為平等印亦如是」:這個菩薩他為眾生平等之印,也就好像這個大海不拒細流一樣的。那麼菩薩行道,他是普遍度脫一切眾生。不論你是善的眾生、惡的眾生,他都要教化;不論你是貧的眾生,或者富的眾生,他一樣平等地教化;也就猶如這個大海包容一切,而無所拒絕是一樣的。

「◎福德智慧諸妙行」:行菩薩道的這個菩薩,他修一切的福德智慧這等等一切的諸妙行;這個福德他修,智慧他也修,修福、修慧。修福,就是要利益人;修慧,就是要利益自己。你只知道利益人,不利益自己,這是有福無慧;你只知道利益自己,不利益其他人,這叫有慧無福。怎麼叫利益自己修慧呢?修慧,就是研究一切的經典──這個深般若。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你若不深入經藏,就不能智慧如海。修福,在你力量能做到的事情就儘量去做,不要躲懶偷安;你能幫助人的事情要去幫助。「但有利益,無不欣行。」所有的利益都去做去,這是修福;修慧,就是所有合乎智慧的,能增加自己智慧的,這都要去做去。所以才說:「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這等等一切的諸妙行,修一切的般若智慧、波羅蜜法,這都是妙行。

「◎一切普修無厭足」:所謂六度萬行、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去修得圓圓滿滿的,沒有厭足修行的時候。你們各位想一想,菩薩修六度萬行,沒有哪一天他說:「我對這個修行厭倦了,我已經夠了,我不需要再修行了!」沒有的。那麼時時刻刻都勤加精進,勤精進不休息,這就是無厭足。

大海龍王遊戲時 普於諸處得自在
興雲充遍四天下 其雲種種莊嚴色

「◎大海龍王遊戲時」:大海的龍王牠遊戲神通,用神通的時候,「◎普於諸處得自在」:牠在一切處都得到自在。「◎興雲充遍四天下」:牠這個雲能充遍一四天下──就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這四天下。「◎其雲種種莊嚴色」:牠所興起來的這個雲都有種種的莊嚴色。

第六他化自在天 於彼雲色如真金
化樂天上赤珠色 兜率陀天霜雪色
夜摩天上琉璃色 三十三天瑪瑙色
四王天上玻黎色 大海水上金剛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 諸龍住處蓮華色
夜叉住處白鵝色 阿修羅中山石色
鬱單越處金燄色 閻浮提中青寶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 隨眾所樂而應之

「◎第六他化自在天」:在第六他化自在天上,「◎於彼雲色如真金」:牠興的雲,那個顏色就和真金是一樣的。「◎化樂天上赤珠色」:化樂天上的雲就是赤珠的顏色。「◎兜率陀天霜雪色」:兜率陀天──就這個知足天──是霜雪色。「◎夜摩天上琉璃色」:夜摩天是琉璃的顏色。「◎三十三天瑪瑙色」:忉利天是瑪瑙色。「◎四王天上玻璃色」:在四天王天,這個龍王所興的雲彩是玻璃的顏色,「◎大海水上金剛色」:在大海水的上邊有雲,是金剛的顏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緊那羅王,這個作樂的樂神那兒,是妙香的顏色。「◎諸龍住處蓮華色」:所有一切的龍宮──那個龍王住的地方──那個雲都是蓮華的顏色。「◎夜叉住處白鵝色」:夜叉住的地方,雲是白鵝的顏色。「◎阿修羅中山石色」:在阿修羅這個界的雲,就是山石的色。「◎鬱單越處金燄色」:這鬱單越,你知道是什麼?(弟子:是北俱盧洲。)嗯!在北俱盧洲,那雲是金燄色。「◎閰浮提中青寶色」:在南閻浮提,雲就現出青寶色。「◎餘二天下雜莊嚴」:餘二,也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這個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這兩天下,那兒是雜莊嚴。「◎隨眾所樂而應之」:隨眾生所願意的,牠就興出來這種雲的顏色,而應眾生的這個心之所好。

※※※
今天我們這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到金山寺來了。那麼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什麼樣子的感覺、有什麼感想,大家可以說一說看!你們各位應該要知道,這觀音菩薩為什麼他有千手千眼?其實千手千眼,這只是一個總名稱;要是細分析起來,觀音菩薩手眼是無量無邊那麼多,甚至於每一個汗毛的稍上都有手、有眼。他怎麼樣能有這樣的一個法身?就因為他修這個〈四十二手眼〉,成就這種的妙相莊嚴;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都是由修〈大悲法〉,這個四十二手所成就的。你看看!他那每一個手裡都有眼睛,每一個眼睛都能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眾生心念。所以這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今天到金山寺來,我們修這〈四十二手眼〉的人應該認真去修行,不可以馬馬虎虎的;那麼用最誠懇的這種心來修這個法,一定會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個樣的。各位要知道,這觀音菩薩不是今天來的;很早以前就來了,不過你看不見,你就不知道他在這兒。現在這是一個木頭造的像,他來了,你們各位就說觀音菩薩來了;其實有這個像、沒有這個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早就來了!你們沒有見著這個像,就不知道他已經來了。

昨天晚間講這個廚房很邋遢的,那麼以後洗碗的槽子必須天天要把它洗乾淨了它;如果不洗乾淨,那會生很多的蟲子。尤其洗碗必須要小心,我看見這個碗很多都是碰爛了、碰壞了。為什麼碰壞的?就因為洗碗不小心。這樣子是不可以的,一定要很小心來洗那個碗、碟子之類的。還有,以後任何人不可以在廚房那兒常常去開會去;尤其小孩子,一定要守規矩!你若想修行,就要守規矩;若不修行,那就沒有問題。先把那個〈楞嚴咒〉一定要學會了它,不可以講那麼多的話;講話講得多,你修行就不能成功。無論哪一個都應該守這種規矩,如果我看見有人不守規矩,這是我最不歡喜的一件事!
※※※

又復他化自在天 雲中電曜如日光
化樂天上如月光 兜率天上閰浮金
夜摩天上珂雪色 三十三天金燄色
四王天上眾寶色 大海之中赤珠色
緊那羅界琉璃色 龍王住處寶藏色
夜叉所住玻黎色 阿修羅中瑪瑙色
鬱單越境火珠色 閰浮提中帝青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 如雲色相電亦然

這個大海的龍王牠有一種自在的神通,這種神通各處所興的雲顏色不同。所以才說

「◎又復他化自在天」:又說一說這個他化自在天。「◎雲中電曜如日光」:他化自在天這個雲裡邊有閃電,這閃電的這種光就好像日光那麼光明。「◎化樂天上如月光」:化樂天這種雲裡頭的電光,就好像月光那麼樣子。「◎兜率天上閻浮金」:兜率陀天,這個知足的天上,那個閃電和雲,就好像閰浮檀金這種的顏色。所以種種不同。

我們人世間的人,每一個人的相貌不同、面目不同;就是雙生的兄弟姊妹,那個樣子也不相同。不一樣,這是拿人來講,你就是畜生,也是不相同的;你看所有的馬、牛、雞、犬,牠的樣子都不相同,每一個、每一個都不相同的,沒有絕對是一樣的。這是畜生不一樣,那麼那個飛禽也是不一樣的;每一個隻小鳥,牠的樣子生得也是不同的。因為牠很小,你這麼一看上來,好像都是相同;但是你細分析起來,牠是不相同的,牠那個樣子也各有各的樣子,就是同種類,那個樣子也不同。這是走獸飛禽。最小的那個蚊蟲、螞蟻、蜜蜂,牠都不一樣的;那個蚊蟲,你看牠是那麼小,以為牠是一樣的,其實不一樣的。牠們也互相會認識,你認識我、我認識你,互相明白哪一個是哪一個;牠們每一個自己也有牠們自己的名字,在牠們那個眷屬裡頭,牠都會認識的。那螞蟻也是每一個螞蟻也不一樣的,你因為眼睛看不清楚牠,所以分別不出來哪一個螞蟻是哪一個螞蟻。你若細來分析,那個螞蟻也不相同,蜜蜂也不相同;牠們每一個有每一個的面貌,每一個有每一個的樣子,都不相同的。因為一切眾生的相貌不相同,所以龍王所興的雲這個顏色和這個閃電的顏色都不相同,乃至於它發的聲音也都不相同。

所以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在那個地方演說微妙的法音;如果眾生迷了,就不明白萬事萬物都是在那兒說法,演說一切的妙法。因為你不認識這種的妙法,所以一天就比一天迷;你若認識一切萬事萬物都在那兒演說妙法呢,那麼就一天會比一天明白。那麼它們演說什麼法呢?都是各從其類,各一類就演說各一類的法。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人為什麼做人了呢?就因為人在過去生中盡做人事,沒有做狗事,所以他就做了人了。狗為什麼做了狗了呢?就因為牠在過去生中盡做狗事,不做人事,所以牠就做了狗了。其餘的種類也都是一樣!蚊子,為什麼牠做蚊子了呢?就因為牠做蚊子的事,歡喜蚊子;牠覺得蚊子也不需要做工,吃現成的,到所有的眾生身上去喝血,喝眾生的血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啊!於是乎牠就做了蚊子了。其餘每一類的眾生都是這樣子,他各從其類,各從其事,各受各的果報不同。所以我們學佛法的人要是明白了,一定不應該錯因果的,對這個因果方面一定要很清楚的;不能隨隨便便就亂去錯因果,亂講話、不守規矩,這是一定的道理。

弟子:師父,是「化樂天中大鼓音」?
上人:應該是天鼓。還有哪個地方有錯的沒有?我這個本子和你們那個本子有的時候不相同。其他沒有錯了啊?

「◎夜摩天上珂雪色」:夜摩天上這個雲是珂雪色,這個電也是一樣的。「三十三天金燄色」:在這個忉利天的天宮,雲和電就是金燄色,好像金子冒出火燄那個顏色。「◎四王天上眾寶色」:在四王天的上邊,雲和電就是眾寶雜聚的一種顏色。「◎大海之中赤珠色」:在這個大海裡邊,這個雲和電就是赤珠的顏色。

「◎緊那羅界琉璃色」:在緊那羅那個世界裡邊,這個雲和電就是琉璃的顏色。「◎龍王住處寶藏色」:在大海龍王牠本身所住的地方,這個雲和電就是寶藏的顏色。「◎夜叉所住玻璃色」:這夜叉鬼所住的那個宮殿裡邊就是一種玻璃的顏色。「◎阿修羅中瑪瑙色」:阿修羅所住的宮殿,這個雲和電就是瑪瑙的顏色。

「◎鬱單越境火珠色」:這個北俱盧洲,所有的雲和電就是一種火珠色;火珠,就是紅色的珠子,好像火那麼紅的珠子。「◎閰浮提中帝青色」:南閰浮提,這個雲和電就是帝青寶這個顏色。「◎餘二天下雜莊嚴」:這個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這兩個地方就是雜寶的顏色來莊嚴的。「◎如雲色相電亦然」:這個它們雲的色相和電的色相都是雜莊嚴的。

他化雷震如梵音 化樂天中天鼓音
兜率天上歌唱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 (此四句及其講解,自上一節末移來)
於彼三十三天上 如緊那羅種種音
護世四王諸天所 如乾闥婆所出音
海中兩山相擊聲 緊那羅中簫笛聲
諸龍城中頻伽聲 夜叉住處龍女聲
阿修羅中天鼓聲 於人道中海潮聲 (此二句及其講解,自下一節初移來)

「◎他化雷震如梵音」:他化天這個雷的聲音、雷震的聲音,就好像這一種清淨梵音的樣子。「◎化樂天中天鼓音」:化樂天上這個雷震的聲音,就好像天鼓響的那個聲音一樣。「◎兜率天上歌唱音」:在兜率天所現出這個雷的聲音,就好像唱歌似的那種聲音。「◎夜摩天上天女音」:在夜摩天,這個雷的聲音就好像天女的聲音。這都是由各天的眾生所造的業報不同,所以牠的顏色也不同,聲音也不同;也是各循各天所造的這個業,而受這種的果報。

「◎於彼三十三天上」:在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上邊,「◎如緊那羅種種音」:這個音聲就好像緊那羅所作的這個樂,種種音樂的音聲。「◎護世四王諸天所」:有四大天王,他是保護這個世間一切眾生的,保護世間眾善奉行的眾生的。在四天王那個地方,「◎如乾闥婆所出音」:這個聲音就好像乾闥婆所作的音樂那個聲音。

「◎海中兩山相擊聲」:在海龍王那個地方,這個雷就好像兩個山相擊的聲音。「◎緊那羅中簫笛聲」:在緊那羅這個界裡邊,這個雷的聲音就好像吹簫、吹笛子這種聲音。「◎諸龍城中頻伽聲」:在這一切的諸龍所住的地方,就好像頻伽鳥那種的音聲。「◎夜叉住處龍女聲」:在夜叉住處,聽見這個雷的聲音,就好像龍女唱歌那種聲音。你看!一樣的雷,那麼每一種類的眾生所聞的這個音聲就不同;這都是因為各眾生的業報不同,所以這個聲音也就各有各的聲音。「◎阿修羅中天鼓聲」:在阿修羅裡邊,這種的聲音變成天鼓的聲音。「◎於人道中海潮聲」:在這個人間、人世間,這個聲音猶如海潮那種聲音。

※※※
果向,你昨天什麼時候把我那個Yogurt cup take downstairs(酸酪奶杯子拿到樓下去了)? What time you took this Yogurt cup go to downstairs?
果向:I think it’s right after …but I’m not sure….(我想是在…之後,我不太肯定…。)
上人:When you took it down stairs , put it where?(你把它拿到樓下,放到什麼地方了?)
果向:I put it on the place where the glasses and dishes are kept before the wash.(我把它和還沒洗的杯子、碟子放在一起。)
上人:Who put it garbage can?(誰把它放到垃圾桶裡的?)
果向:我不知道。
上人:You can ask everybody who put it garbage can?(你問問大家,誰把它放到垃圾桶裡的?)
果向:誰把Yogurt cup放到垃圾桶裡的?
果更(把Yogurt cup放到垃圾桶裡的人):……
上人:你在garbage can(垃圾桶)找出來多少好東西啊?你只知道糟蹋,把東西都放到garbage can了。你應該在garbage can裡找一些寶貝回來才對的。那個Yogurt cup它對你有什麼不好,你就那麼樣子對它不客氣 ,就把它放到garbage can裡頭?
果更:……
上人:你說什麼?你不知道那個東西是我的嗎?
果更:不知道。
上人:要是用它兩次,是不是就犯法,要放到監獄裡頭去啊?把用兩次這個人放到監獄裡去?
果更:當然不會。
上人:果向告訴你放到garbage can裡嗎?他也沒告訴你,那你為什麼要把它放到garbage裡呢?這也和你以前講那個道理是一樣的。告訴你,你就放到garbage can裡;那他有沒有叫你放到garbage can裡呢?
果更:每天我必須決定廚房裏什麼東西是好的,什麼東西壞了,什麼東西還有用,什麼東西該丟了?
上人:那個老鼠最多,為什麼你不放到garbage裡?
果更:……
上人:就是管不了,你才應該管嘛!那也是在廚房嘛,牠不是在外邊!廚房是老鼠最多的地方,那是老鼠的世界。該做的,你不做;不應該做的,你想要做!那個Yogurt cup我保存了很久了,我一看見那個Yogurt cup,我就不需要吃飯都飽了;那是個寶貝,你給我掉(丟)到garbage裡。我那是一個最有價值的東西,你給我放到garbage can裡去!我放到那個檯面上,那是我自己想要用的;他就給我拿下去,大約拿下去沒有多久,他就給我放到garbage can裡。如果要是它在廚房那個地方住三天以後,那你遷它的單,還可以的。它一天都沒有住呢!你就把它放到garbage can裡頭,這真是太不人道了!哈!要是三天,你遷它的單,可以的;沒有夠三天,連三個鐘頭也沒有,大約一個鐘頭,你就要遷它的單,不准它在廚房裡了。我相信,廚房再沒有地方,那麼個cup(杯子)在廚房三天,都可以有地方睡覺的。這個行頭陀行的,樹下都可以住三天,到第四天他再搬到旁的地方去。那麼這個Yogurt cup它不佔什麼地方,你就遷它的單,這是太不合理了。我為什麼叫果向趕快去給我找去?就是那個Yogurt cup它告訴我,說:「啊!它現在遭了難了,它現在 have accident’ go to garbage can(出了意外,到了垃圾桶裡了),哈哈!趕快save him.(救牠)」所以我叫果向趕快去給我把它救回來!This yogurt cup in the garbage can crying too much.(這個酸酪奶杯在垃圾桶裡哭得很厲害。)哈哈哈!
※※※

他化自在雨妙香 種種雜華為莊嚴 (此二句及其講解,自上一節末移來)
化樂天雨多羅華 曼陀羅華及澤香
兜率天上雨摩尼 具足種種寶莊嚴
髻中寶珠如月光 上妙衣服真金色
夜摩中雨幢旛蓋 華鬘塗香妙嚴具
赤真珠色上妙衣 及以種種眾伎樂 (與下一節這六句及其講解合併)
三十三天如意珠 堅黑沈水栴檀香
鬱金雞羅多摩等 妙華香水相雜雨
護世城中雨美膳 色香味具增長力 (再與下下一節這八句及其講解合併)
亦雨難思眾妙寶 悉是龍王之所作
又復於彼大海中 霪雨不斷如車軸
復雨無盡大寶藏 亦雨種種莊嚴寶

「◎他化自在雨妙香」:在他化自在天這一個天上,所雨的都是妙花和妙香。「◎種種雜華為莊嚴」:又有種種其他的雜花,雜色的花,來莊嚴他化自在天這種天上的境界。「◎化樂天雨多羅華」:在這個化樂天上,常常雨多羅寶花。「◎曼陀羅華及澤香」:又有曼陀羅花、有其他種種的花,又有和一種香,叫澤香。

「◎兜率天上雨摩尼」:在兜率陀天,就常常雨摩尼寶和摩尼寶花。「◎具足種種寶莊嚴」:又有很多種類寶貴的這種東西,種種的寶貝,來莊嚴兜率陀天。「◎髻中寶珠如月光」:帝釋天的那個髻中有一顆寶珠,這顆寶珠猶如月光那麼明亮。「◎上妙衣服真金色」:有最好的這種種的衣服,這個衣服都是真金色的衣服。

「◎夜摩中雨幢旛蓋」:在夜摩天,又常常雨幢幡、寶蓋做為莊嚴。「◎華鬘塗香妙嚴具」:有這種種的花、種種的鬘、種種的塗香,和妙嚴具,最妙莊嚴的這種器具,那麼來莊嚴天上這種的境界。「◎赤真珠色上妙衣」:又有赤真珠,就紅色的真珠、上妙的衣服,「◎及以種種眾伎樂」:就是和跳舞、作音樂,這種種的來做為莊嚴。

「◎三十三天如意珠」:三十三天就雨如意珠,如意寶珠,這個如意寶珠能隨心滿願。「◎堅黑沈水栴檀香」:有這個很堅固的香,又有一種很堅固的、黑色的香,又有一種沈香,就是放到水裡,這種香的木頭放到水裡,它會沈底,沈到水裡邊去;又有這個牛頭的栴檀香,這種香你用很少很少的,點上,它香到四十里以外。「◎鬱金雞羅多摩等」:鬱金,也是一種香;雞羅,也是一種香。又有鬱金香、雞羅香,又有一種香叫多摩香,有這種種的香,等等。「◎妙華香水相雜雨」:又有一種妙花香的香水,常常在虛空裡頭來灑著這種香水。

「◎護世城中雨美膳」:這個護世,就是指四大天王的城裡邊。四大天王城裡邊,常常雨這個美膳,最好吃的這個東西;你想吃什麼,就來好像下雨似的,下到你面前。「◎色香味具增長力」:這種的美膳,為什麼叫它美膳呢?因為它營養份最足,比這個花生米、黃豆都有營養;簡直地,你人間就吃不著這麼有營養的東西!你若想吃這麼有營養的東西,就趕快到四王天那個地方去趕齋去!到那地方,或者可以吃得到。這個美膳,顏色也好看,你看見這個美膳的顏色,你想不吃都不可以,這個食欲就來了;你就是飽了,看見這種美妙的飲食,也想要吃。你這個行頭陀行日中一食的老修行,到那個地方也打了妄想了,啊!說:「我吃一點,大約不要緊吧?」那麼看見這個顏色,就不想吃,也要吃了。那麼香,這個美膳是特別香,有一股異香撲鼻;也就是你聞到這股香的味道,也就想要吃了。味,就是它這個滋味;滋味也非常好的,甚至於你打餓七的人,一到這個地方也想吃飯了,就受不了了、忍不住了,一定要吃了。所以這個打餓七的人,無論如何不要到四王天那個城裡頭去;到那地方,一定這打餓七打不成功的!

那麼這個色、香、味都具足,你吃了之後,就增加你的體力。增長力,就是增長你的體力。你以前沒吃過這種美膳的時候,只能拿動三百磅;你吃過之後,六百磅那你隨便你都可以拿得動,就能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在天上這種飲食,是不容易吃得著的;你看!窺基祖師那麼高的道德、那麼深的境界,也吃不著天上的這個飲食。雖然吃不著,我們現在講這個經,我們聽一聽,已經應該覺得很飽了──聽這個經文,應該已經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了。

「◎亦雨難思眾妙寶」:也雨不可思議這麼多眾妙寶。眾妙寶,就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珍珠、琥珀等等,所有貴重的寶物。「◎悉是龍王之所作」:雨這麼多的寶,和一切種種的香、花、衣服、飲食,種種都是龍王牠所作的。「◎又復於彼大海中」:牠又在這個大海裡邊,「◎霪雨不斷如車軸」:霪雨,就是總也不斷的這種雨。常常有這個霪雨,如車軸,就好像車那個軸一樣,就是轉過來轉過去,轉來轉去,它總也是不斷的。「◎復雨無盡大寶藏」:又作出來無盡那麼多的大寶藏,也就好像下雨那麼多。「◎亦雨種種莊嚴寶」:也好像下雨那麼多,下那麼多種種莊嚴的寶貝。

※※※
上人:有什麼問題沒有?果童,I first write this「道場」two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s to you. You, next day, write back to me. Now why now forgot? Told to me. (我最初用中文寫「道場」兩個字給你,你第二天就寫給我看了。現在為什麼不記得了?你告訴我。)
果童:因為愚癡。
上人:This not reason.Stupid? Why next day you no stupid you can write?(這不是理由,愚癡?為什麼你第二天沒有愚癡,可以寫給我看?)
果童:因為我有小抄。
上人:You chee chee? This no call chee chee. This, you can write. Now you forgot. Why you forget? Just talking too much! You believe that way? Ha, ha, ha, this all the time you talk, talk, talk too much! Too much talking, all these two things forgot.Not only these two characters, I believe you had a lot. You talking story. But now the story’s all gone. You talk finish. Ah, after you talking, all gone. like crying? HA, HA, HA? Crying no use. If no talking too much, everything you remember, no forgot. All the time I just looked you talking. If no this much talking, everything you remember really fast. Hmm, don’t like make cheating sheet.(你有小抄?這不是小抄,你可以寫的,但是現在你忘了。你為什麼忘了?就因為講太多話了!你相信嗎?哈哈哈!……你講話、講話,講太多了!講得太多,就忘了這兩個字了。不只這兩個字,我相信你還記得很多;你講故事,但是你講完了之後,現在故事都跑了。你講完了之後,故事都跑了。你想哭嗎?哈、哈、哈!哭沒有用的。如果你不講那麼多話,什麼你都會記得,不會忘記的。我一直都看到你在講話,如果不講太多話,你記東西是非常快的。嗯!不可以做小抄。)

上人: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淨土沒有五欲,為什麼人還吃飯?為什麼在淨土人天天吃飯?
上人:哪個淨土?
弟子:極樂世界。
上人:誰說在那兒天天吃飯?
弟子:《彌陀經》。
上人:怎麼說?
弟子:有一句話說,供養佛之後,吃飯(指「飯食經行」)。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吃飯?他們沒有五欲。
上人:他們就是吃,也不像我們這個吃法。我們盡是打妄想要吃好東西,他們不打妄想,吃天然food(食物)。你現在懂了嗎?就是一個有妄想、一個沒有妄想的問題。你現在懂了嗎?啊?
弟子:他們沒有真實的身體,為什麼還要吃飯?
上人:他們有啊!他們是蓮華化出來的,在蓮華化出來的,不是沒有實體。沒有實體,那不是一個虛空的了?他們也吃、也穿,但是和我們這個不同的。這要慢慢來研究,等你到這種的境界就明白了。

你看,這個果童被我給考住了,這一考就考住了。他叫我給寫「道場」兩個字,我說你要記得,有的時候要寫給我看。啊!他第二天即刻寫給我看了。我說:「好東西!你現在寫了!哈哈!我看看你過幾天怎麼樣?」現在忘了,完全忘了。所以他忘了,寫兩個,他都忘了。哈哈哈!You forgot very good. Your forgot power very good!(你的忘性很好!)哈!他即刻寫,因為他是聽我說那麼樣子;他就第二天寫給我。時間久了,all forgot.(就都忘了。) 哈哈!時間久記得才算呢!當時他是那股勁兒,他說我記得了!那股勁兒過去了,就忘了。

無論誰犯過了,應該懺悔;「瀰天大罪,一悔便消。」你若不懺悔,這個罪是常存在的;你若一懺悔,就沒有了。所以孔子說:「過能改,歸於無。」你有過若能改了,這過就沒有了,這罪過就消滅了;你若不改,那過就是存在的。我們學佛法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常常地生懺悔心;你懺悔就得到清淨,你不懺悔就有染污。這是很重要的!
※※※

緊那羅界雨瓔珞 眾色蓮華衣及寶
婆利師迦末利香 種種樂音皆具足
諸龍城中雨赤珠 夜叉城內光摩尼
阿修羅中雨兵仗 摧伏一切諸怨敵

「◎緊那羅界雨瓔珞」:在緊那羅王所住的地方,就雨這個瓔珞寶。「◎眾色蓮華衣及寶」:又有種種顏色的蓮華和衣服,和種種的妙寶;這種境界,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那麼在什麼地方雨什麼寶貝,這都是眾生的業感所成就的,才有這種的境界。「◎婆利師迦末利香」:這個婆利師迦,有人知道是什麼嗎?(弟子:婆利師迦是梵語varshika,是「雨時華」,下雨的時候,這個華開。)他講得對不對?(另一弟子:差不多,我想是varsakala,字典說婆利使是varsha,有雨;迦羅是kala,意思是「時」;這個意思是雨時所生華,因為下雨的時候,這個華生出來。)嗯!又雨一種花,下雨的時候,這種花才開,也是很香的;末利香是一種黃色的花,也非常地香。「◎種種樂音皆具足」:有這種種音樂的音聲,都非常圓滿的。

「◎諸龍城中雨赤珠」:在這個龍的城裡邊又雨赤珠,紅色的珠子。「◎夜叉城內光摩尼」:在夜叉城裡頭的時候,又雨這個光摩尼寶珠。「◎阿修羅中雨兵仗」:在阿修羅的種類裡頭,就雨這個兵仗。兵仗,兵,就是兵器;仗,就是車仗之類的。「◎摧伏一切諸怨敵」:他能摧伏所有一切的敵,和他敵對的這個人。

※※※
果更:(先懺悔自己過去犯五戒的罪業)對於佛經的來源,我有問題。我完全相信佛經的精神價值,但是關於傳統所說它的歷史來源,我存疑。譬如我不相信佛經從佛世流傳到現在,一點都沒有更改。不過我百分之百相信佛經的精神價值,我也相信修行可以得到菩提涅槃;但是對於經典來源的傳統說法,我不完全相信。前面我懺悔自己所造的罪業,和談談我和這個道場的因緣。現在如果大家覺得我可以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修行,我會很感激這個機會;如果大家認為我不行,我也可以接受。

上人:你既然不相信,那又有什麼佛法可學呢?
果更:我是不相信經是從哪裡來,我想不會每個字每個字,一個字都沒有丟,一個字都沒有加上,就傳過來。有的學者批評這個歷史方面,有時他們很對。

上人:碩士、學士他們有沒有開悟?有沒有哪一個成就道業的?、成就道果了?
果更:當然沒有學士開悟!這些學士完全不知道佛法。但是不可以完全不管歷史的問題,正法、不正法是一個問題,但是歷史是另外一個問題;不可以完全不管歷史,也不可以看不起這種研究。這個問題就是「經典從哪裡來的?」是這個問題,他們說的是有意思的。

上人:「經典從哪裡來的?」這並不是經典的意思。好像你問一個人從哪裡來的?你只知道他從哪裡來的,這個人是個什麼人?他能做什麼?他有什麼用?你不知道他;那你知道他從什麼地方來的,又有什麼用?這是皮毛!你要知道每一部經典它其中的義理是不是合乎道理,這是要緊的。它若合乎道理,這就是佛法;若不合乎道理,它邪知邪見,這就不是從佛來的。你不知道其義,你就單知道這個人從什麼地方來的;這個人就算從天上來的,他只會吃飯,只會睡覺,只會穿衣服,這又有什麼用?他什麼工也不能做,就算從天上來,這個人也是個廢人!這人從地裡頭鑽出來的,他不僅僅會吃飯、睡覺、穿衣服,他能做種種的工作,能幫助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人是個有用的人,這是個活人。從天上來的那個,他只能吃飯、睡覺、穿衣服;這是個廢人,是個死人,根本就沒有用的。你們有什麼見解?
果更:我完全同意。

上人:那你為什麼要那麼注意歷史,那麼注意它從什麼地方來?我不問這個經是誰說的?就是鬼說的,我覺得它有道理,我也相信它;它就是佛說的,沒有道理,我也不相信了。我是信道理的,我不信它從什麼地方來的。
果更:我完全同意師父!我說這個,不是因為我反對師父;只是我看自己的意見和他人的意見有一點不同,所以我要說一說我看這個歷史也有一點用。就是說這個!因為或者將來有什麼問題起來,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見解人人都會明白。

上人:你不說我早就明白。你說現在怎麼樣,大家叫你走,你就走;叫你留下,你就留下?根本也沒有人談到這個問題呢!
果更:我就是要把所有的事情弄得很清楚。

上人:你要很清楚,你就不要那麼邋遢;不要把東西都掉(丟)了它,能用的東西就留一留。好像plastic(塑膠袋)那個東西,以前有很多來著──你不是說有二十個?現在大概一個也沒有了!這個東西一定是都掉(丟)了,用了一趟就不要了。這東西很好用的,又很輕的,雖然不太好,但是留一留,這個東西都不一定佔地方。好像那玻璃瓶子反而留一點點可以了,不要那麼多!主要就是在廚房裡不可以邋遢,不可以廚房的東西都打爛了它。你看這個茶杯,就我那個茶杯的蓋,這麼二、三十個人的,單單我那個就打爛了;那麼其餘的更可想而知,都會打爛了。這怎麼打爛的?就是洗東西的時候亂洗、不小心;若小心一點,哪個也不會壞的。做工作要保護東西,不是來破壞它;不要學著像美國人和日本人,什麼東西都把舊的打爛了,買新的、用新的。那種方法是未免太浪費了!

現在你沒有到這個問題上。我們在這兒修道,我們這兒的人,不一定個個都是好的,很多都是不守規矩的;只要你願意改過,願意去你的毛病,哪一個都是可以在一起同住的。除非你又不守規矩、又不聽教化,這個絕對是不可以同住的;你能改,哪個都可以的。假如就有人不守規矩,他自己不願意改;但是他對著我來說:「我願意改,我願意改!」我也相信他這個願意改。我不相信他不願意改那個話,我給他多一點機會!如果我知道他欺騙我,我也不相信他是欺騙我。你懂不懂這個意思?所以無論哪一個,能改過,我就歡迎他;他就以前做土匪的,殺過多少人的,他只要說:「不做土匪了,我不殺人了。」我就相信他這個話。我不管他是真的、假的;但是我相信他是真的,哈!我不要等他哭起來,再相信他。果童,你相信、不相信?所以誰若願意欺騙我,很容易的。現在講經了!
※※※

佛沒有說經典,那麼是誰說的呢?這個經典是佛說,弟子記錄出來的;那麼記錄出來,當然有的是記得很正確的,有的地方記得就不太清楚。這你要是研究哪一句是佛說的,哪一句是弟子寫出來的,這個要費很長的時間。我們不要研究它是誰說的、是誰寫的、是誰作的,我們就看這個意思;義理圓滿,我們是信這個義理。圓滿,就是佛說的;不圓滿,就是魔說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法!

那麼在〈孟子〉說過,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們現在可以這麼樣說:「盡信經,則不如無經。」那麼這個經典,每一部經裡邊最重要那個義理,只有一點點;你把它那個重要的、正確的義理記得,就夠了!不需要來費很長的時間研究出來了,還沒有什麼大用。就好像我方才說這一個人從天上來的,啊!又懶又饞,又好睡覺。你說,這個天上來的又怎麼樣呢?有一個從地裡頭出來的,但是他能做工,能有用,這是好的。那麼這個經典,無論哪一部經都有它的價值,都有它的重要性;我們只須知道那個重要性,這是最要緊的。根本佛在入涅槃的時候已經說過,說過什麼呢?有人問他說:「佛啊!你說的經典怎麼辦呢?」他說:「我連一個字也沒說過,又從什麼地方有經典呢?」一個字都沒說,那佛是不是打妄語呢?不是的,這個意思,就是叫人不要執著到這個經典上了;你要即相離相,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著一切相,這才對的。
※※※

鬱單越中雨瓔珞 亦雨無量上妙華
弗婆瞿耶二天下 悉雨種種莊嚴具
閰浮提雨清淨水 微細悅澤常應時
長養眾花及果藥 成熟一切諸苗稼

有沒有念錯?(弟子:有一個字,第三句師父說「妙」,我的是「雨」。)
「◎鬱單越中雨瓔珞」:就是北俱盧洲那個地方,雨這個瓔珞,「◎亦雨無量上妙華」:又雨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妙花。「◎弗婆瞿耶二天下」:這個東勝神洲、西牛賀洲,「◎悉雨種種莊嚴具」:都雨種種莊嚴的器具。

「◎閰浮提雨清淨水」:在這個閰浮提,龍王又雨清淨水,「◎微細悅澤常應時」:這個雨清淨水,很微細的,人覺得很舒服的;常應時,應該下的時候它就下,不應該下的時候它就不下。「◎長養眾華及果藥」:那麼這個大海的龍王,他能有大神通,能長養一切的花、一切的水果,和一切的藥材。土、木、金、石、草,這其中都有藥材。土裡頭也有藥材,有一種土會治病的;木,木頭也是藥材。金也是一種藥材,〈藥性賦〉有金石部,那個就是屬於金類的。石頭,你看裏頭也是有藥材;草裡邊都有藥材,這個水果也有藥材。「◎成熟一切諸苗稼」:這個風啊、雨啊,又能成熟一切的五穀。苗稼,就是所種的這種種穀類,這種種的穀類。

如是無量妙莊嚴 種種雲電及雷雨
龍王自在悉能作 而身不動無分別
彼於世界海中住 尚能現此難思力
況入法海具功德 而不能為大神變

「◎如是無量妙莊嚴」:像這樣子,這也都是莊嚴佛土的一種表現。「◎種種雲電及雷雨」:種種的雲電及雷雨,雲、電和雷、雨,這都是在這兒說法呢!「◎龍王自在悉能作」:自在,就是隨心如意,變化無窮;悉能作,這些個事情他都可以做得到。前面所說這種種微妙的聲音,和雨一切的寶莊嚴,這都是龍王自在的神力、神通妙用所變化的。「◎而身不動無分別」:而他本身並不是變化種種的寶和種種的莊嚴,就到所變化的那個地方去。不是的!他身不動,他本身是不動,也沒有分別,就能成就這種種的變化、莊嚴微妙的境界。

「◎彼於世界海中住」:前面所說這種種微妙的聲音,和雨一切的寶莊嚴,這都是龍王自在的神力、神通妙用所變化的。所以說是龍王牠在世界裡裡邊住著,「◎尚能現此難思力」:牠尚且能現出來種種不可思議的這種境界,而有這種的力量。「◎況入法海具功德」:況且這個行菩薩道的菩薩,他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又具足諸佛的功德,「◎而不能為大神變」:他豈不能做這個大神通和變化嗎?他一定能有這個大神通、大變化。

所以我常常給你們講,你們都不注意,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在那兒說法呢,演說妙法呢!你若認識這個妙法,那何必又等著佛說呢?你若不認識這個妙法,你就佛說出來法,你也不認識。所以這就看你!明白一切的眾物表裡精粗都是在那兒說法呢,都是在那兒講經說法呢!所以我才說,你誰講的有道理,我就相信誰;誰講的沒有道理,我就不相信。我是信道理的,信這個真理的,不是信這個文字的;這個文字有什麼用呢?文字沒有用的,文字是顯理的,顯那個真理。今天晚間就講這麼多了。

※※※
弟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上人:「盡信書」,就是你若完全信這個書上所講的道理,「則不如無書」,那就莫如沒有不要書了。你若完全相信書上所講的道理,那就莫如不要那個書了,那個書上所講的道理不一定完全都對的。好像對於〈書經〉,孟子就說:「吾於〈武成〉,取二三冊而已矣!」他說我於〈書經‧武成篇〉,就取一、兩句就完了。為什麼呢?他說如果全信,本來「武王伐紂,以至仁伐至不仁。」是以最有道德的皇帝,伐那個最沒有道德的皇帝。但是那個〈書經〉上又說:「血流漂杵。」殺人那個血,就可以把鐵杵都漂起來。你說那要殺多少人,才能把那個鐵杵漂起來?韋陀菩薩拿的那個寶杵,他這是用金子做的;普通的杵是用鐵做的,那得要多少人血,可以把這個鐵杵漂起來?沒有這個道理嘛!他也沒有殺那麼多人嘛!,怎麼會血流漂杵呢?不會的,所以這個部分不需要信的。那麼佛經,也有很多是陪襯。好像講那一些個須彌山、四大部洲,這只是都講一講;講講這個,叫人心量大起來,不要境界那麼小,才講世界,無量無邊那麼多世界。為什麼要講這個?就是叫你心量大起來;小不礙大,大不礙小,大小無礙。

上人:金石部,就是講金子和石頭那個。

弟子:表裡精粗?
上人:表,是皮毛;裡,就是裡邊;精,就是細,是精細、精微的;粗,就很粗的,精就是細。就是所有的物品裡面、外邊,它粗的、細的,都知道。好像那個蚊蟲喘氣,喘多少口氣你就知道了。在一秒鐘牠喘了多少口氣,你知不知道?那個蚊蟲在one minute牠喘多少口氣?啊!你說一說看。哈!你這個讀master(碩士),連蚊子喘氣,一分鐘喘多少口氣,還都不知道呢!趕快去找你那個老師問一問。哈哈!
※※※

彼諸菩薩解脫門 一切譬喻無能顯 (此二句自上一節移來)
我今以此諸譬喻 略說於其自在力 (此二句自下一節移來)

「◎彼諸菩薩解脫門」:那麼這一切的菩薩,十方國土一切的菩薩,所修的這種解脫門,「◎一切譬喻無能顯」:所有一切的譬喻,不能把它顯露明白了、不能把它說完了。沒有法子用譬喻,可以把菩薩這種大神變、大功德這種的解脫門完全顯現出來。「◎我今以此諸譬喻」:這賢首菩薩說,我現在用前邊這種種的譬喻,「◎略說於其自在力」:略說,略地略說;就是說出一少部分,沒有全說。所以說略說於其自在力,單單說這一切的自在神通之力。

第一智慧廣大慧 真實智慧無邊慧
勝慧及以殊勝慧 如是法門今已說

「◎第一智慧廣大慧」:這也是第一的智慧,也就是廣大的智慧,才能明白這個道理。「◎真實智慧無邊慧」:這個道理,你要有真實的智慧才能信,你要有無邊的智慧才能明白。「◎勝慧及以殊勝慧」:勝慧,就是殊勝的智慧,一般人沒有的,這種特別有智慧的人。及以殊勝慧,這種智慧殊勝,更是特別中的特別。「◎如是法門今已說」:說的這個法,也是真實慧,也是無邊慧,也是廣大第一智慧,又是勝慧,又是殊勝慧。現在這個法門也是這樣,也要有這樣根性的人才能明白。如是法門今已說,像前邊所說這種種智慧的法門,現在已經說了。

此法希有甚奇特 若人聞已能忍可
能信能受能讚說 如是所作甚為難

「◎此法希有甚奇特」:這種的法,你不要不注意;這是稀有的法,這是奇特的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聽見的。「◎若人聞已能忍可」:假設若有人能聽見這個法能忍可於心。能忍可,就不懷疑,能忍可於心,悟無生法忍,沒有絲毫的懷疑心。「◎能信能受能讚說」:也能信這個法,也能接受這個法;你既能相信又能接受,又能讚說,就是讚歎來說這種法。「◎如是所作甚為難」:你若能像這樣子去做去,又能相信,又能接受這個法,又能讚歎、演說這種法;這是甚為難,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世間一切諸凡夫 信是法者甚難得
若有勤修清淨福 以昔因力乃能信
一切世界諸群生 少有欲求聲聞乘
求獨覺者轉復少 趣大乘者甚難遇
趣大乘者猶為易 能信此法倍更難
況復持誦為人說 如法修行真實解

「◎世間一切諸凡夫」:世間所有一切的凡夫──就是這些個愚夫、愚婦,「◎信是法者甚難得」:能相信這種微妙法的,這是很難得的。在凡夫裡頭,不容易找出能信這種微妙不可思議這種法的。「◎若有勤修清淨福」:假設若有人能勤修、不懶惰,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而能修清淨福的這個人,「◎以昔因力乃能信」:以往昔所修道的這種因力、這種的功德,才能相信這種的妙法。

「◎一切世界諸群生」:所有世界一切的諸群生,「◎少有欲求聲聞乘」:少有,很少有的,在這一切世界諸群生,很少有他願意求這個聲聞的乘、求二乘法。「◎求獨覺者轉復少」:就是求聲聞的既然少,求這個獨覺的,就是緣覺,轉復少,更少了。「◎趣大乘者甚難遇」:想求聲聞乘已經少了,那麼求緣覺乘的比這聲聞乘更少;所以要是想趣向大乘菩薩道的更難遇,更沒有了,更不容易遇著。

「◎趣大乘者猶為易」:那麼雖然說難遇,但是趣向這個大乘佛菩薩道的還算不難,猶為易,還算容易。「◎能信此法倍更難」:若能信前邊所說這種種的妙法,這比那個趣向大乘的更難得加倍那麼難。「◎況復持誦為人說」:所以你信都不容易,況且你能受持,又讀誦、又為人解說?這更是不容易了!「◎如法修行真實解」:依照這個法去修行,有一種真實的受用、真實的了解,這更不容易!

※※※
弟子:有一個講法,有人覺得不太對。
上人:怎麼樣講法?
弟子一:已經說求聲聞乘很少,去求緣覺的更少,那麼趣大乘者最少;可是看起來趣大乘者也算是多,比能信此法的人,他們是最少最少的,可以說是加倍這麼少。所以最少的就是能信此妙法的?
上人:有人說是怎麼樣?
弟子二:剛才聽他的解釋比較好,我本來想說這個「趣大乘者猶為易」,意思就是有人趣大乘也算是很容易;信此法這是更難,比較難的。
上人:這是說所有世界的人,all man this world everybody, everybody, nobody like study this sound-hearer, is nobody like study cultivate this Theravada, this little bit, (所有世界的人,學聲聞乘、修小乘的,是很少有的;)少有,就是little bit。「求緣獨覺者轉復少」,like go to seek this求緣覺、獨覺的,solitary-enlightenment,這更少,more few, 這更沒有了。求聲聞、緣覺這樣的人都少了,「趣向大乘者甚難遇」,你若找修大乘法的這個人更不容易遇著了,沒有了。這是很難了吧?很少了吧?可是「修趣大乘法者猶為易」,雖然說趣向大乘、學大乘的這個人是很難遇的;但是又反過來說,這個也不算難,這也算容易。趣向大乘的本來是難,現在就說它也很容易的,不是很難的,不是多少的問題,不是很難遇的,還是有;可是「信此法者倍更難」,能信我所說的──這是賢首菩薩他說的──能信我所說的偈頌這種的妙法,倍更難,這加倍比求大乘那個更加倍難得多了,比那個難上加一倍。你們現在懂了沒有啊?現在你太懂了吧!(弟子:懂了。)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
弟子:我想聖誕老人是不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上人:誰告訴你是一樣的?
弟子:我想他們是一樣,因為他們都有一個袋,他們都給其他人東西。
上人:他怎麼長這麼長的鬍子?
弟子:這是生到歐洲去化身,所以留了這麼長的鬍子。

上人:不要盡打這麼個妄想!打這些個妄想啊,這完全是一點用也沒有;他就算是同一個,或是二個、是三個,你管那麼多事情幹什麼,啊?你不是好像中國有一句話,說:「有鬍子的就是爸爸。」這個不是這樣子的!或者他是哪一個菩薩的化身,這是不一定,你不要一定說他是一個。那個菩薩的境界不是一個的,千百億萬化身。你若想這個是一個,那個和這個又是一個,那個和那個又是一個;天天打這種妄想就打不完囉!算不過來這個帳的。他是同一個又怎麼樣?有什麼用?是二個又怎麼樣,又有什麼用?你可以去問問那個彌勒菩薩,說:「你是不是聖誕老人啊?」你對那個聖誕老人,你可以問他:「你是不是彌勒菩薩啊?」看看他們怎麼說?如果他們不答覆你,你問這個問題幹什麼?是吃飽了沒有事情幹,啊?要打這麼個妄想? false thinking too much(妄想太多)!這些個問題都是小孩子做的事情,那些什麼也不懂的,才問這些個問題!問問題要有點道理,這些問題你就是算這個是誰、那個是誰、那個是誰;終究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哈!問什麼?天天算這個帳,也算不清楚!因為沒有法子算得清楚。

弟子:想請問上人,神是不是眾生?
上人:不單魔和神是眾生,連菩薩都是眾生。在這個魔和神,他的生死當然是沒有了的,這一定有生死的問題;了了,他就或者做羅漢了,做聲聞、緣覺,或者菩薩。初果、二果、三果阿羅漢,那生死還沒有了呢!到四果阿羅漢,生死才了了。Okay!

(編按:一位弟子講自己以前的過錯。)
上人:人不怕誰有什麼過錯,我們都是凡夫,誰都有過錯;有過錯能把它更改了,能換一換,都還可以的。就怕有過不知道改,那就不容易出苦了!
※※※

有以三千大千界 頂戴一劫身不動
彼之所作未為難 信是法者乃為難
有以手擎十佛剎 盡於一劫空中住
彼之所做未為難 能信此法乃為難

前邊說這個世界的眾生,修行聲聞四諦法的也就很少了;也就是世界上這個的聖人,一天比一天少了。那麼修聲聞的人少,這就證明修緣覺,或者獨覺的人更少了;比修聲聞的人更少就是修十二因緣法門的這一類人,比修聲聞的人更少了。那麼這一類人少,所以趣向大乘的,根本就沒有了,很不容易遇著了,所以說甚難遇。雖然說甚難遇,當然是難;但是假如這個趣向大乘也是容易──這是假設之辭──能信此法倍更難,你能信賢首菩薩所說《華嚴經》這個偈頌,這三百多個偈頌,這個法更難、更不容易了。

「◎有以三千大千界」:假設有這麼一個人,他把三千大千世界,「◎頂戴一劫身不動」:他用頭上頂著,頂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經過一增一減這一個劫這麼長的時間,他身也不動。頭頂著三千大千世界,這根本就沒有人能做得到的;這只是個比喻,沒有人能做得到的,假設也能有人做得到。身不動,頂戴這三千大千世界身不動。「◎彼之所作未為難」:這個雖然不能做得到,也有人能做得到了,這也不算難,這還不算難,「◎信是法者乃為難」:能信這種法的人,這是最難的、最不容易的。就是說做不到的事情,人也能做得到;可是信不可思議這種妙法的人,是很難的、很不容易的。

前邊那是用頭頂著三千大千世界,這根本就沒有人能做得到;假設有人能做得到,這不算難,信《華嚴經》賢首菩薩所說這個偈頌,因為它太微妙了,所以令人不能相信,這是很難的一件事。那麼現在又說,

「◎有以手擎十佛剎」:那麼現在有人不是用頭頂三千大千世界了,是用這個手來擎著。擎著,就是這樣子,用手托著。有人用手托著這十佛剎土,啊!這麼多的世界,「◎盡於一劫空中住」:前邊哪,那個是在地上不動;這個是用手擎著這十佛剎在虛空裡頭來站著,站在虛空裡;這個事情根本沒有人能做得到的,就是菩薩有神通,也不容易以這個手來擎著十佛剎這麼多的世界!也就是在一增一減這一劫之中,在空中站著不動彈。「◎彼之所作未為難」:這個人所做的,能以擎著十佛剎,在虛空裏頭站著一個大劫,這也不算一個困難的事情。「◎能信此法乃為難」:能信這種不可思議的妙法,這是最難的一件事。為什麼最難呢?就因為這個法的境界太玄、太妙了,一般凡夫的智力所達不到,所以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十剎塵數眾生所 悉施樂具經一劫
彼之福德未為勝 信此法者為最勝
十剎塵數如來所 悉皆承事盡一劫
若於此品能誦持 其福最勝過於彼

「◎十剎塵數眾生所」:在十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眾生的地方,就是微塵數那麼多眾生的面前,「◎悉施樂具經一劫」:時時刻刻都布施給一切的樂具,也就是一切眾生所歡喜的東西、眾生所需要的東西,經過一劫那麼長的時間。這個人這樣的布施,布施眾生所需要的物品,所需要的一切資生之具──就是眾生要有這個東西才能生活,才能生存在世界上;那麼經過一個劫這麼長的時間,這所得到的福德是很多了、是很大了、是很殊勝了。「◎彼之福德未為勝」:可是這個人以於十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的眾生面前,他布施給他們這一切的資生之具,所需要的東西,所得到的福德還不算最殊勝、最多的、最廣的、最大的。「◎信此法者為最勝」:若能信我現在所說《華嚴經》這個偈頌,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法的時候;這是最勝的,這是最不可思議的,所得的福德是最多、最廣、最大的!

「◎十剎塵數如來所」:在十佛剎微塵數那麼多佛的面前,「◎悉皆承事盡一劫」:在這麼多佛,每一個佛的面前,都恭敬、供養、承事,以四事來供養於佛、來侍奉於佛,也是經過一劫那麼長的時間。四事,就是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來侍奉於佛,也是經過一劫那麼長的時間。這是很多的福報啦,種了很多福啦!「◎若於此品能誦持」:可是你若是能誦持這個《華嚴經》〈賢首品〉,這賢首菩薩所說的這一品,「◎其福最勝過於彼」:你能誦持《華嚴經》〈賢首品〉這一品的經文,所得到的福報最勝,最殊勝了,過於彼,超過你供養十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的佛,經過一個大劫那麼長的時間。你所得到的福報,比供養十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的如來那個福報還大!

時賢首菩薩說此偈已,十方世界六反震動;魔宮隱蔽,惡道休息。十方諸佛普現其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頂,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快說此法!我等一切,悉皆隨喜。

「◎時賢首菩薩說此偈已」:當爾之時,就是賢首菩薩說完了偈頌這個時候。這是結集經藏的人說的話,這就不是賢首菩薩說的了,你要是想要分析,這一段文就是結集經藏的人所敘述的。說是賢首菩薩說完了前邊這個偈頌之後,「◎十方世界六反震動」:同時就在十方世界,大地有六變震動;六種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涌、起,這叫六變震動。「◎魔宮隱蔽」:說完了這個偈頌,魔王的宮殿都沒有了,都不現出來了,所以魔王也就恐怖了:「啊!這房子都沒有了,這到什麼地方去住呢?」所以魔王都恐怖了。「◎惡道休息」:這個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同時也都停止了,停止工作了;這個餓鬼,也都不是餓鬼了,所以這些鬼王也都失業了,沒有工作了。休息,就是停止了。

「◎十方諸佛普現其前」:十方所有的一切諸佛普現其前,現在都現到賢首菩薩的面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頂」:所有的佛都舉起來右手──金色之臂,兜羅綿手──而摩其頂,摩賢首菩薩的頂。「同聲讚言」:同聲都說話了。說什麼呢?說「◎善哉,善哉!快說此法」:啊!真好啊!你說這種法啊,這是正是說這個法的時候,你正對這個時候說這個法!「◎我等一切」:我等十方一切諸佛,「◎悉皆隨喜」:都隨喜你這個說法的功德,讚歎你這個說法的功德!所以你所得到的功德一定是不可思議的。

※※※
上人: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昨天晚上師父說,不單魔、神、鬼沒有了生死,連菩薩也沒有了生死,只有四果阿羅漢才了了生死。不知我有沒有聽錯,佛菩薩還沒有了生死嗎?

上人:菩薩超過四果阿羅漢的果位了,那四果阿羅漢的生死都了了,菩薩當然生死了了。可是四果阿羅漢這個分段生死了了,變異生死還沒有了。這生死有兩種,有分段生死,有變異生死,不是就只是那個生死。生死有兩種,有分段生死,有變異生死。分段生死,就是每一個人有一分,每一個人有一段。一分,你有你這個身體,這你一分;我有我這個身體,這我一分。你有你的高矮,你有六尺高,我有五尺九,這各有各的形段。這叫分段生死。到四果阿羅漢,這分段生死了了,但是變異生死都沒有了。什麼叫變異生死呢?就是在念念之中的那個遷變,前念生,後念滅;這個念念的生死他沒有了,他還有念呢!所以菩薩和四果阿羅漢,這是叫變異生死還沒有了,念念在遷變。變異生死,這不是凡夫這個生死了,這是聖人所具有的。等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的生相無明沒有破,那一分的生相無明沒有破,那就是一分的變異生死;還有的時候他打一個妄想,或者八萬大劫他還打一個妄想,那叫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

這個生死,不是就那麼說生死。這「二死永亡」,那個的「二死」是什麼?人家若有人問你,說:「你在金山寺學佛法學得這麼久,什麼叫二死啊?」I don’t know.(我不知道)你說這個可是笑話了!這都要記得,這叫「二死」,懂了沒有?(弟子:懂)

你們各位要注意啊!菩薩是大乘,羅漢是小乘──四果阿羅漢還是小乘呢!那麼小乘他生死了了,大乘當然更了了。這所謂「生死了了」,就只是說的分段生死;變異生死,就是菩薩、羅漢,還都沒有了。這點各位要知道!學佛法,什麼叫佛?什麼叫菩薩?什麼叫緣覺、聲聞?這都應該知道的。菩薩是到什麼程度上?佛到什麼程度上?羅漢——這聲聞、緣覺是在什麼程度上?